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首字词组
秽浊秽仙秽尘秽亵秽衅秽骂秽貊秽匿
秽污秽迹秽人秽状秽累秽辱秽貉秽倾
秽史秽物秽墟秽菜秽荟秽陋秽訾秽志
秽德秽恶秽臭秽滥秽穴秽闻秽言秽德垢行
秽草秽身秽渎秽溷秽膻秽迹咒秽裂秽毛
秽芜秽行秽荒秽琐秽用秽谈秽奥秽屑
秽垢秽莽秽秽秽滓秽囊秽货秽多秽廉
秽气秽疾秽孽秽混秽笔秽语秽杂秽器
秽贱秽壤秽德彰闻秽湿秽质秽诬秽媟秽嫚
秽土秽声秽乱秽渍秽黩秽詈秽慝秽俗

词语解释:秽浊  拼音:huì zhuó
污浊;肮脏。《后汉书·何进传》:“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秽浊骄奢而困百姓者矣,或有苛虐酷烈而多怨叛者矣。”《晋书·元帝纪》:“其有政绩可述,刑狱得中,人无怨讼,久而日新,及当官软弱,菇柔吐刚,行身秽浊,修饰时誉者,各以名闻。”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秽浊殊未清,风涛怒犹蓄。”
词语解释:秽污
亦作“ 秽污 ”。
1.不洁;肮脏。《尸子·治天下》:“故 文王 之见 太公望 也,一日五反; 桓公 之奉 管仲 也,列城有数,此所以其僻小,身至秽污,而为正於天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以富贵为不幸,以荣华为秽污。” 唐 元稹 《捉捕歌》:“蟣虱谁不轻?鲸鯢谁不恶?在海尚犹遐,在怀交秽污。”
2.特指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 清 刘大櫆 《胡孝子传》:“归则取母中裙秽污,自浣涤之。”
词语解释:秽史  拼音:huì shǐ
(1).歪曲历史本来面目的史书。《北史·魏收传》:“﹝ 魏收 奉詔撰 魏 史,﹞夙有怨者,多没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 魏收 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于是众口諠然,号为秽史。” 清 钱谦益 《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惟夫子哀而赐之铭,所以表国功,正秽史,修废典,胥於是乎在。”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野史传奇往往存 三代 之直,反胜秽史曲笔者倍蓰。”
(2).不光彩的生活史。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父子兄弟君臣荐进献纳如此,亦可谓之秽史矣。” 端木蕻良 《〈红楼梦〉随记》:“ 脂砚 认为 秦可卿 平日待人接物,大有可取,因此不该把她的秽史,公之于世。”
词语解释:秽德  拼音:huì dé
(1).秽恶之行;淫乱的行为。《晏子春秋·外篇上六》:“君无秽德,又何禳焉?”《新唐书·张玄素传》:“ 周武帝 平 山东 ,庳宫陋食以安国内,而太子 贇 有秽德, 乌丸轨 以闻,帝慈仁不忍废。” 明 陈霆 《两山墨谈》:“陛下秽德多矣。臣头可取,笔不可夺。予谓 三代 而下,若 太宗 亦可谓盛德之主,然卒不免於秽德之贬者,徒以 建成 与 刺妃 之事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 明 小説之宣扬秽德者,人物每有所指,盖借文字以报夙仇,而其是非,则殊难揣测。”
(2).谓自污浊其行。《汉书·东方朔传》:“然 朔 名过其实者,以其恢达多端,不名一行,应谐似优,不穷似智,正諫似直,秽德似隐。”
词语解释:秽草  拼音:huì cǎo
杂草;恶草。 汉 王充 《论衡·别通》:“盗贼宿於秽草,邪心生於无道。” 唐 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剷割秽草,伐去恶木。”
词语解释:秽芜  拼音:huì wú
(1).杂草。 唐 韦应物 《新理西斋》诗:“养条刊朽枿,护药锄秽芜。”
(2).指杂乱。《明史·解缙传》:“《韵府》出 元 之 阴氏 ,抄辑秽芜,略无可採。”
词语解释:秽垢  拼音:huì gòu
污浊。比喻过失、缺点。《三国志·蜀志·刘琰传》:“颇蒙明公本其一心在国,原其身中秽垢,扶持全济,致其禄位,以至今日。”
词语解释:秽气  拼音:huì qì
臭气;腐烂不洁的气味。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两刘娘子报应》:“其首已断,旋转于地,视之则羣蛆丛拥,而秽气不可近。”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回回送终》:“ 回回 之俗,凡死者专有浴尸之人,以大铜瓶自口灌水,荡涤肠胃,秽气令尽。”《元典章·刑部二·牢狱分轮提点》:“恐牢狱不为修治,秽气蒸薰,致生病疫,有司不加医疗,因而死伤人命,诚可哀悯。” 明 沉鲸 《双珠记·夫妻永诀》:“目下天热,监中秽气太重,不宜进来。” 鲁迅 《野草·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词语解释:秽贱  拼音:huì jiàn
犹鄙贱。《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君其祗顺大礼,饗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况臣名行秽贱,入朝日浅,言为罪尤,自抑而已。” 陈衍 《辽诗纪事·懿德皇后》:“爇薰鑪,能将孤闷苏。若道妾身多秽贱,自霑御香香彻肤。爇薰鑪,待君娱。”
词语解释:秽土  拼音:huì tǔ
(1).佛教语。指凡人所居的尘世。犹言浊世,对净土而言。《观经妙宗钞》:“堪忍秽土,多受众苦。”《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隋刘宝暨妻王氏墓志》:“形沉秽土,神逐香归。”
(2).肮脏的土地。 瞿秋白 《涴漫的狱中日记》:“一片的凄凉的荒芜的秽土,白骨如山的堆积着。”
词语解释:秽仙  拼音:huì xiān
污秽之仙。含有贬义。 唐 皎然 《答韦山人隐起龙文药瓢歌》:“世人强知金丹道,默仙不成秽仙老。”
词语解释:秽迹  拼音:huì jì
污浊的行迹。《文选·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洁其道,而秽其跡” 唐 吕向 注:“言志清而为秽跡,以混於俗,使人不知也。” 宋 梅尧臣 《碧云騢》:“初 沔 爱 秦州 ,而怨諫官弹其秽跡,称疾泊舟 南京 ,上章求 徐州 。” 明 宋濂 《题李易所书〈琵琶行〉后》诗:“千年秽跡吾欲洗,安得 潯阳 半江水。”
词语解释:秽物  拼音:huì wù
肮脏的东西。《说郛》卷九七引《神僧传》:“病状捐除,然房中秽物皆是。” 鲁迅 《准风月谈·归厚》:“用些秽物去洒他所恨的律师,这风气只继续了两个月。” 巴金 《还乡》:“石板道旁边露了一段沟,许多秽物堆在沟里,被太阳整天晒着,发出了一股触鼻的怪味。”
词语解释:秽恶  拼音:huì è
邪恶;污浊。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夏侯氏 便於座中攘臂大呼,数 元艾 隐慝秽恶十五事,曰:‘吾早欲弃卿去,而情所未忍耳,今反黜我!’遂越席而去。”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若有秽恶及其所止者,则有虎通夕来守,人不去,便伤害人。” 宋 苏轼 《仇池笔记·玩龙治大风方》:“若余则不然,苟病者得愈,愿代受其苦,家有一方,能下腹中秽恶。在 黄 试之,病良已,今后当常以施人。” 宋 洪迈 《夷坚丁志·扬州醉人》:“一客醉且狂,从外来,踞肆邸内,出秽恶语。”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乃畿辅近地,尚留此秽恶之蹟,僭越之制,何以儆巨憝、昭大法哉!”
词语解释:秽身  拼音:huì shēn
佛教语。称凡夫之肉身。《观经玄义分》:“捨此秽身,速证彼法性之常乐。”
词语解释:秽行  拼音:huì xíng
丑恶的行为;放荡的行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孙兴公 、 许玄度 皆一时名流,或重 许 高情,则鄙 孙 秽行,或爱 孙 才藻,而无取於 许 。” 刘孝标 注引 檀道鸾 《续晋阳秋》:“ 绰 虽有文才,而诞纵多秽行,时人鄙之。”《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皇后﹞ 月光 有秽行, 元达 奏之, 聪 不得已废之, 月光 慙恚自杀, 聪 恨 元达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甚至以 河 汾 有秽行,史削之。”
词语解释:秽莽  拼音:huì mǎng
杂草;恶草。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幽香发兰蕙,秽莽摧丘墟。”
词语解释:秽疾  拼音:huì jí
不洁之病;恶病。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五岳》:“十月曰合冻,腊月曰涸冻,正月曰解冻,皆太守自侍祠,若有秽疾,代行事法。”
词语解释:秽壤  拼音:huì rǎng
脏土;恶土。 唐 皮日休 《心箴》:“君为秽壤,臣为贼尘。”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其土则秽壤,其人则羶种,其心则兽心,其俗则毳俗。”
词语解释:秽声  拼音:huì shēng
秽闻。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时宫掖之间,秽声传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其时邻境 无锡 有个知县,贪婪异常,秽声狼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无则当言无,直词责我,勿以浮言间夫妇;有则宜密告我,使善为计,勿以秽声累子孙。”
词语解释:秽尘  拼音:huì chén
污染。《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何以专为佞邪,秽尘天听?宜自改厉。”
词语解释:秽人  拼音:huì rén
(1).东夷别种。《逸周书·王会》:“ 秽 人前儿,前儿若弥猴立行,声似小儿。” 孔晁 注:“秽, 韩秽 ,东夷别种。” 朱右曾 校释:“今 朝鲜国 江原道 ,古 秽 人地。”
(2).鄙俗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观道义而如醉,闻货殖而波扰者,秽人也。”
词语解释:秽墟  拼音:huì xū
草木杂生的废墟。 唐 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清 龚自珍 《宥情》:“丙以欲隶情,将使万物有欲,毕诡於情,而情且为秽墟,为罪藪,丙又非是。”
词语解释:秽臭  拼音:huì chòu
(1).又脏又臭。《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朔日》:“仅一旅店,秽臭殊甚,不得已仍赴军臺之厢屋住焉。”
(2).指不洁之物。 清 钮琇 《觚賸·佞佛》:“弟获大罪过,无復生理,当捐此秽臭,以图懺悔,何如。”按,此为对自己身体的谦言。
词语解释:秽渎  拼音:huì dú
污辱;轻慢。 前蜀 杜光庭 《杨神湍谢土醮词》:“其有薰腥秽瀆,穿凿侵伤,承此懺祈,咸蒙销解。” 宋 苏舜钦 《与欧阳公书》:“诸臺益忿,重以秽瀆之语上闻,列章墙进,取必於君。”
词语解释:秽荒  拼音:huì huāng
荒芜;杂草丛生。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祀记》:“栋宇之必葺也,毋使之震凌;黍稷之必获也,毋使之秽荒。”
词语解释:秽秽  拼音:huì huì
杂草繁芜。 清 魏源 《武夷九曲》诗之三:“奇峯四苍苍,平原千薉薉。”
词语解释:秽孽  拼音:huì niè
丑恶的妖孽。《荀子·大略》:“交譎之人,妒昧之臣,国之薉孽也。” 杨倞 注:“薉,与秽同;孽,祆孽。言终为国之灾害也。”
词语解释:秽德彰闻
丑恶的品德昭彰天下
词语解释:秽乱  拼音:huì luàn
淫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 武曌 以淫牝秽乱 唐 室,实旷劫所无之变。”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 钱灃 )始以御史奏 山东 巡抚 国泰 秽乱, 高宗 命 和珅 偕君往治之。” 苏曼殊 《遯迹记》:“嗣后佛法衰微,人心秽乱,沉沦不返。”
词语解释:秽亵  拼音:huì xiè
(1).谓下体。《南史·焦度传》:“还都,为贵戚追敍 郢城 时褰露秽褻之事,其戇如此。”
(2).言行下流肮脏。今多指淫秽。《北史·司马子如传》:“ 子如 性滑稽,不事检裁,言戏秽褻。”《明史·佞倖传·蓝道行》:“帝咎中官秽褻,中官惧,交通 道行 ,啟视而后焚,答始称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陈锡九》:“将往索妇,自度不能用武,与族兄 十九 往。及门,门者絶之。 十九 素无赖,出语秽褻。 周 使人劝 锡九 归,愿即送女去, 锡九 乃还。”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义娘》:“遇衣冠不洁,或出秽褻语者,立致谴责。”
词语解释:秽状  拼音:huì zhuàng
丑恶的行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王聚洲给事》:“忽为 郑御史 环枢 所劾,专指其簠簋秽状, 王 不待处分竟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刑部·癸卯妖书附续忧危竑议》:“事发革职,居京益多秽状。”
词语解释:秽菜  拼音:huì cài
杂草。 三国 魏 阮籍 《元父赋》:“方池边属兮容水滂沱,秽菜惟产兮不食实多。”
词语解释:秽滥  拼音:huì làn
犹粗滥,不精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八》:“但求品物丰备,皆秽滥不可入口。”
词语解释:秽溷  拼音:huì hùn
(1).茅坑;厕所。 宋 陈世崇 《随隐漫录》:“此 张无垢 所谓贪冒之士,如落秽溷污渠中,如何使人敢近。”
(2).污浊;肮脏。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以故华工麕集之处,街道湫溢,房屋秽溷。”
词语解释:秽琐  拼音:huì suǒ
污浊零碎。 清 黄景仁 《八月十四夜偕华峰放舟城东醉归》诗:“舟人奴子语切切,虑我失足遭波淹。二人张目大声吼,责以秽琐词颇严。”
词语解释:秽滓  拼音:huì zǐ
污浊;肮脏。 明 李东阳 《赋得白兔山送费司业廷言归镇江》:“尘埃辞秽滓,星斗避光晶。”
词语解释:秽混  拼音:huì hùn
1.茅坑;厕所。
2.污浊;肮脏。
词语解释:秽湿  拼音:huì shī
污浊而潮湿。 唐 李商隐 《杂纂》:“茅屋下秽湿。”
词语解释:秽渍  拼音:huì zì
指污浊的浸渍物。 清 钱学伦 《新语》:“闻古之贵者,殮必以水银灌口,下从穀道出,去其五臟秽渍,然后再入水银。”
词语解释:秽衅  拼音:huì xìn
谓品德污浊而有瑕隙。 三国 魏 曹植 《谢妻改封表》:“光扬章灼,非臣负薪之才所宜克当,秽衅所宜蒙获。”
词语解释:秽累  拼音:huì lèi
谓俗事牵累。 汉 严忌 《哀时命》:“摡尘垢之狂攘兮,除秽累而反真。”《后汉书·张衡传》:“何道真之淳粹兮,去秽累而票轻。” 三国 魏 嵇康 《游仙诗》:“蝉脱弃秽累,结交家梧桐。”
指文字杂乱累赘。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汉书》之志天文、艺文也,盖欲广列篇名,示存书体而已。文字既少,披閲易周。故虽乖节文,而未甚秽累。”
词语解释:秽荟  拼音:huì huì
杂草丛生。 明 刘基 《杂诗》之二三:“山林久秽薈,谁復继 禹 益 。”
词语解释:秽穴  拼音:huì xué
去除污秽之物的洞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水管秽穴宽大者,垒小。”
词语解释:秽膻
羶腥的污染。旧时指少数民族对 汉 民族的骚扰、影响。 明 何景明 《平夷所老人》诗:“敢愁沟壑填衰谢,只拟封疆息秽羶。”
词语解释:秽用  拼音:huì yòng
用于不洁的地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辞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卢文弨 补注:“秽,褻也。”
词语解释:秽囊  拼音:huì náng
佛教语。指凡人的肉身。《神僧传·文爽》:“翌日有狼呀张其口,奋跃欲噬咋之状者三。 爽 閔其饥,復自念曰:‘秽囊无悋,施汝一飱……’斯须,狼乃弭耳而退。”
词语解释:秽笔  拼音:huì bǐ
谓凭个人好恶,不符事实地编写史书。 明 李贽 《答焦漪园书》:“窃以 魏 晋 诸人标致殊甚,一经秽笔,反不标致。”
词语解释:秽质  拼音:huì zhì
(1).污浊的品质、禀性。《三国志·吴志·华覈传》:“秽质被荣,局命得融。”《续谈助·汉孝武内传》:“文秘禁重,岂汝秽质所能佩乎?”
(2).污染物质。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於此其空气而苟含有秽质也,其菽粟而苟含有毒性也。”
词语解释:秽黩  拼音:huì dú
污浊;淫乱。《宋书·萧思话传》:“﹝ 萧思话 ﹞所至虽无皦皦清节,亦无秽黷之累。”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金瓶梅》:“去年抵輦下,从 邱工部 六区( 志充 )得寓目焉,仅首卷耳,而秽黷百端,背伦灭理,几不忍读。”
词语解释:秽骂
恶毒咒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姑夫》:“妻痛恨,诣祠指女像秽駡;又升座批颊数四,乃去。”
词语解释:秽辱  拼音:huì rǔ
污辱;侮辱。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讼鬩秽辱,烦塞官曹。”《南史·蔡廓传》:“时上方盛淫宴,虐侮羣臣,自 江夏王 义恭 以下咸加秽辱。”《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乙未,将发, 柳世隆 遣人於西渚挑战,前军中兵参军 焦度 於城楼上肆言駡 攸之 ,且秽辱之。”
词语解释:秽陋  拼音:huì lòu
犹猥琐。 汉 傅毅 《迪志诗》:“伊余小子,秽陋靡逮。”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 萧红 之侍儿﹞曰:‘配 柳絮 郎君,性颠,貌秽陋,善诅啼,不晓文字。公主颇爱怜之。’”
词语解释:秽闻  拼音:huì wén
丑恶的名声;邪恶的名声。 鲁迅 《准风月谈·华德保粹优劣论》:“非仅有碍健康,更易发生无耻秽闻。”
词语解释:秽迹咒  拼音:huì jì zhòu
旧时僧人所诵以为能消灾解厄的一种咒语。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净眼僧》:“ 传法寺 净眼僧 ,能用药煮乌头,施人治百疾,皆验,又以秽跡呪治痁。”
词语解释:秽谈  拼音:huì tán
芜杂的谈论。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至弄戏则秽谈羣笑,无所不至。”
词语解释:秽货  拼音:huì huò
犹贪污。《三国志·魏志·卫臻传》“父 兹 有大节……从讨 董卓 ,战于 滎阳 而卒。 太祖 每涉郡境,輒遣使祠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郭林宗传》曰:‘ 兹 弱冠与同郡 圈文生 俱称盛德。 林宗 与二人共至市, 子许 买物,随价讐直; 文生 訾呵,减价乃取……后 文生 以秽货见损, 兹 以烈节垂名。’”
词语解释:秽语  拼音:huì yǔ
下流话;不堪入耳的话。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机速房》:“ 许自 乃操 闽 音秽语以为高,欲乞朝廷竟差 许自 前往边邮,操秽语以駡贼退师云云。”《花月痕》第九回:“中一席, 卜长俊 、 夏旒 、 胡耉 三个,每人身边,坐人一个,毛手毛脚,丑态百出,秽语难闻。”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又何异乎蠢奴悍婢,交逞口舌,此指彼摘,争执不下,气塞色沮,各道秽语。”
词语解释:秽诬  拼音:huì wū
捏造事实诬陷人。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启祯野乘》:“记 方翼明 事云:‘秽诬不堪,为 王燮 曲笔增饰。’”
词语解释:秽詈  拼音:huì lì
辱骂。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有称先太师者,盖未几而秽詈无所不至矣。”
词语解释:秽貊  拼音:huì mò
即 秽貉 。《汉书·食货志》:“ 彭吴 穿 秽貊 、 朝鲜 ,置 沧海郡 ,则 燕 齐 之间,靡然发动。” 晋 张华 《博物志·逸文》:“ 秽貊国 ,南与 辰韩 ,北与 句丽 、 沃沮 接。”
词语解释:秽貉  拼音:huì mò
古时东夷国名。《管子·小匡》:“北至 孤竹 、 山戎 、 秽貉 、 拘秦夏 。”《史记·匈奴列传》:“ 汉 使 杨信 於 匈奴 。是时 汉 东拔 秽貉 、 朝鲜 以为郡,而西置 酒泉郡 以鬲絶 胡 与 羌 通之路。” 张守节 正义:“即 玄菟 、 乐浪 二郡。”
词语解释:秽訾  拼音:huì zī
坏习惯;坏毛病。《孔丛子·儒服》:“ 陈尫 性多秽訾,每得酒食,必先拨捐之,然后乃食。”
词语解释:秽言  拼音:huì yán
肮脏的话;下流话。《西游记》第八七回:“ 玉帝 道:‘那厮三年前……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
词语解释:秽裂  拼音:huì liè
犹言道德败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宰相黩货》:“ 曹健斋 之秽裂,不足掛齿。”
词语解释:秽奥  拼音:huì ào
茂密的荒草。
词语解释:秽多  拼音:huì duō
从前在日本被隔离的游民阶级
词语解释:秽杂  拼音:huì zá
(1).秽亵。《北齐书·冯翊王润传》:“ 润 美姿仪,年十四五,母 郑妃 与之同寝,有秽杂之声。”《旧唐书·彭偃传》:“唯有僧尼,颇有秽杂。” 宋 孔平仲 《续世说·黜免》:“ 五代 李知损 仕 晋 ,以受赂謫 均州 ;仕 汉 ,以使 江 淮 行止秽杂,謫 棣州 司马。” 金 王若虚 《文辨》:“夫制誥王言也,而寓秽杂戏侮之言,岂不可罪哉!”
(2).污浊而杂乱;杂乱。 明 袁宏道 《范长白》:“吏道秽杂如此,身非木石,安得不病,病又安得不即归也?”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汉书古今人表》:“今 明 监本与 汲古阁 本皆无之,或后人亦因其秽杂,有所删削矣。”
词语解释:秽媟  拼音:huì xiè
(1).亵渎;污辱。《旧唐书·杨收传》:“今又欲重用 东晋 谬礼,秽媟圣朝大典。”
(2).淫亵。亦指淫亵之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佞倖·士人无赖》:“至 宪宗 朝, 万安 居外, 万妃 居内,士习遂大坏……俱献房中秘方,得从废籍復官,以諫諍风纪之臣,争谈秽媟,一时风尚可知矣。”
词语解释:秽慝  拼音:huì tè
污浊;邪恶。《后汉书·蔡邕传》:“埽六合之秽慝,清宇宙之埃尘。”《北史·房彦谦传》:“儻遇諂佞之辈,行多秽慝,於我有益,遽蒙荐举。”《隋书》作“秽匿”。
词语解释:秽匿  拼音:huì nì
见“ 秽慝 ”。
词语解释:秽慝  拼音:huì tè
污浊;邪恶。《后汉书·蔡邕传》:“埽六合之秽慝,清宇宙之埃尘。”《北史·房彦谦传》:“儻遇諂佞之辈,行多秽慝,於我有益,遽蒙荐举。”《隋书》作“秽匿”。
词语解释:秽倾  拼音:huì qīng
荒芜、倾覆。 晋 陆云 《感逝》:“泝凯风以流盼,悲旧邦之秽倾。”
词语解释:秽志  拼音:huì zhì
志操卑下。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下》:“想 伯夷 於 首阳 ,省四皓於 商山 ,而知夫秽志者之足耻也。”
词语解释:秽德垢行  拼音:huì dé gòu xíng
谓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 宋 叶适 《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於是贤士惴慄,中材解体,销声灭影,秽德垢行,以避此名,殆如吃菜事魔、影迹犯败之类。”
词语解释:秽毛  拼音:huì máo
不整洁的毛。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笔墨》:“ 韦仲将 《笔方》曰:‘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
词语解释:秽屑  拼音:huì xiè
污秽琐碎的事。 清 钱学伦 《新语》:“干以秽屑,期年积不能平,辞归泣告於父。”
词语解释:秽廉  拼音:huì lián
谓品行污浊或廉洁。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 渭 为人度於义无所关时,輒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詬,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
词语解释:秽器  拼音:huì qì
盛粪便的器具。《南齐书·焦度传》:“ 度 亲力战, 攸之 众军蒙楯将登, 度 令投以秽器,贼众不能冒,至今呼此楼为‘焦度楼’。”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后 曹王 破家,簿録事得 祐 头,漆之,题 谢祐 字,以为秽器。”
词语解释:秽嫚  拼音:huì màn
污辱轻慢。 隋 柳彧 《请禁绝百姓作角觝戏奏》:“以秽嫚为欢娱,用鄙褻为笑乐。”
词语解释:秽俗  拼音:huì sú
不良的风俗。 晋 成公绥 《啸赋》:“变阴阳於至和,移淫风之秽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