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推移 拼音:tuī yí
亦作“ 推迻 ”。 变化、移动或发展。《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 汉 贾谊 《惜誓》:“或推迻而苟容兮,或直言之諤諤。”《后汉书·杨震传》:“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虽未形颜色,而五星以之推移,阴阳为其变度。” 唐 李绅 《柳》诗之一:“人事推移无旧物,年年春至緑垂丝。” 宋 曾巩 《思政堂记》:“推移无常,而不可以拘者,时也。” 明 高启 《行路难》诗之一:“推移变化詎可测,勿谓明日同今朝。” 吴晗 《论中立》:“总之,看市面风色,与时推移,把人民的生死利害,一古脑儿放在脑后。”词语解释:更移 拼音:gēng yí
变迁;改变。 宋 曾巩 《太平州与本路转运状》:“伏念更移岁序,阻越道途。” 清 姚燮 《双鸩篇》诗:“一饥一饱与郎共,山崩川竭无更移。” 蒋光慈 《我要回到上海去》诗:“这半年啊!我固然奔波瘦了, 上海 的景象也有许多更移的。”词语解释:文移 拼音:wén yí
文书,公文。《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於是置僚属,作文移,从事司察,一如旧章。” 李贤 注:“《东观记》曰:‘文书移与属县’也。” 宋 王安石 《东流顿令罢官阻风示文答以四句》:“令尹犀舟失去期,憮然凭几占文移。”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我急急忙忙取得文移,趲程途不敢耽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军次实录》:“嗣后本章禀奏以及文移书启,总须切实明透,使人一目了然。”词语解释:转移 拼音:zhuǎn yí
(1).转换;迁移。《周礼·天官·大宰》:“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閒民,谓无事业者,转移为人执事,若今佣赁也。”《史记·匈奴列传》:“ 唐 虞 以上有 山戎 、 獫狁 、 荤粥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2).改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两汉风俗》:“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 伯喈 之为人,其戒之哉。”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矢志不转移,雪里傲青松。”词语解释:北山移 拼音:běi shān yí
《北山移文》的省称。 唐 路应 《仙岩四瀑布》诗:“胥念沧波远,徒怀魏闕期。徵黄应计日,莫鄙《北山移》。” 宋 辛弃疾 《行香子》词:“小窗高卧,风展残书。看《北山移》、《盘谷序》、《輞川图》。”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七:“别是寻常会却奇,美人泪比《北山移》。”参见“ 北山 ”。
词语解释:北山 拼音:běi shān
(1).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 唐 李白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2).山名。即 北邙山 。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 ,使公卿皆从。” 杜预 注:“ 北山 , 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 ,延佇望城郭。” 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
(3).山名。即 钟山 ,又名 紫金山 。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吕向 题解:“ 钟山 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隐於此山,后应詔出为 海盐县 令。今欲却过此山, 孔生 乃假山灵之意移之,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有道寧徵 管 ,无才却荐 嵇 。 北山 休誚让, 东观 岂攀躋。”词语解释:迁移 拼音:qiān yí
亦作“ 迁迻 ”。
(1).搬移;从一处搬到另一处。《后汉书·袁绍传》:“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北史·于谨传》:“愚人难与虑始,皆恋邑居,既恶迁移,当保罗郭。”《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 朱德 《过五指山》诗:“民族欣解放,迁移出山林。”
(2).变迁,变化。《荀子·君道》:“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明 高启 《题大黄痴天池石辟图》诗:“惟应学道悟真诀,不与陵谷同迁移。” 郑泽 《壬子秋日纯庵尊翁润荄先生来城纯庵邀摄影象作诗奉呈》:“文化纵迁迻,先生长寿耉。”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我想,照着境遇,思想言行当然要迁移,一迁移,当然会有所以迁移的道理。”
(3).指时间的流逝。《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日月迁移年渐长,仕农工巧各躋排。”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岁月迁移人事变,却来此地再兴功。”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历史的经过,虽分秒的迁移,也于世界文化上有相当的地位。”词语解释:风移 拼音:fēng yí
(1).谓风尚发生变化。《书·毕命》:“既歷三纪,世变风移。”
(2).风移动,风吹。《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悉令復刃,乃除地更新”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喜 《志林》:“闻善速於雷动,从諫急於风移。”词语解释:符移 拼音:fú yí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词:“绣衣半夜草符移,月明双桨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 準 ( 寇準 )初知 巴东 、 成安 二县,其治一以恩信,每期会赋役,未尝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揭县门,而百姓争赴之,无稽违者。”
(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后二年,御史、民曹交相趋,符移总领常平司,定以 善补 为直。”词语解释:流移 拼音:liú yí
(1).流亡;迁移。《后汉书·朱穆传》:“百姓荒饉,流移道路。”《旧唐书·回纥传》:“﹝ 迴紇 ﹞无君长,居无恒所,随水草流移。” 宋 司马光 《论赈济札子》:“凡人情恋土,各愿安居,苟非无以自存,岂愿流移他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东起义前后清方档案》:“若各乡復以畏清乡之故相率流移,全局可立形瓦解。”
(2).指流离失所的人。 宋 李纲 《与折仲古龙学书》:“境内盗贼,悉已净尽,流移归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二年》:“卿宜务忠实以革欺诞,施威信以戢溃衄,广惠爱以抚流移。” 清 吴伟业 《赠辽左故人》诗:“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 关 中。” 梁启超 《袁崇焕传》第二节:“ 廷弼 兼程冒雪,徧閲形势,招流移,缮守具,简士马,肃军令,主固守不浪战。”词语解释:改移 拼音:gǎi yí
更改;改变。 唐 白居易 《埇桥旧业》诗:“改移新逕路,变换旧村邻。”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上》:“因势调停之説,君子知其不可为,而忠正强毅之性,又不肯少因盛衰而有所改移,势必羣起而力与之争。”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预约十一月中旬发动,不復改移。”词语解释:密移 拼音:mì yí
暗中迁移。《列子·天瑞》:“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孔子说与〈楞严经〉合》:“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於此。”词语解释:量移 拼音:liàng yí
(1).多指官吏因罪远谪,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 唐 白居易 《自题》诗:“一旦失恩先左降,三年随例未量移。”《旧唐书·玄宗纪上》:“﹝ 开元 二十年﹞大赦天下,左降官量移近处。”《宋史·钦宗纪》:“﹝ 靖康 元年七月﹞詔:‘ 蔡京 子孙二十三人已分窜远地,遇赦不许量移。’”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量移》:“ 唐 朝人得罪贬窜远方,遇赦改近地,谓之量移。”
(2).泛指迁职。 明 王世贞 《除夕张山人分韵是日有浙藩之报》之二:“自怜迟暮意,初作量移人。”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归舟》:“ 道光 辛丑秋七月,由 粤 西量移 苏 抚。”词语解释:潜移 拼音:qián yí
(1).无形中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 宋 陆游 《无题》诗:“新春欲近犹贪喜,旧爱潜移不自知。” 清 刘大櫆 《卢氏二母传》:“所以同其忧喜,而潜移其嫉妒也。”
(2).暗中移动。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下:“上皇密令中官潜移葬之於他所。”《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 延州 刺史 独孤陀 有婢曰 徐阿尼 ,事猫鬼,能使之杀人,云每杀人,则死家财物潜移於畜猫鬼家。”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上:“ 杨翁 勿之信,固强之不可,术士潜移祠中炉置 杨 第, 杨翁 质实,不知术士之为也。”词语解释:行移 拼音:xíng yí
(1).旧时官署签发的通知事项的文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制度》:“武人多不知书,案牘、法令、书判、行移悉仰胥吏。” 明 邵璨 《香囊记·治吏》:“背律令如背《蒙求》,作行移似作对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行移之体式茫然,字习生疎。”
(2).签发公文。《元典章·台纲一·设立宪台各例》:“如实有寃枉,即开坐事因,行移原问官司,即早归结改正。”《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本不肯行移,只要朦朧做在 唐牛儿 身上,日后自慢慢地出他。”词语解释:动移 拼音:dòng yí
(1).移动;改变位置。《墨子·备梯》:“云梯者,重器也。亓动移甚难。”《朱子语类》卷七三:“鼎无耳,则动移不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器玩·位置》:“居家所需之物,惟房舍不可动移,此外皆当活便。”
(2).引申为改变。 郭沫若 《今昔集·今天创作的道路》:“这毫无疑问地是无可动移的铁则。”词语解释:重移 拼音:zhòng yí
谓难以发动。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伍子胥 ﹞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 张宗祥 校注:“原注一作侈。按《考工记·舆人》‘饰车欲侈’, 杜 注通移。然此处当作动解。移,动也。见《国语·晋语》‘弗能移也’注。盖言 齐 晋 大国,其民难动,不能藉以报仇也。”词语解释:变移 拼音:biàn yí
(1).谓天象发生变动。 汉 王符 《潜夫论·述赦》:“王者至贵,与天通精,心有所想,意有所虑,未发声色,天色变移。” 唐 褚遂良 《山河帖》:“山河阻絶,星霜变移。”
(2).改变。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曏者与 介甫 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 介甫 之察不察?然於 光 嚮慕之心,未始变移也。”《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论》:“盖以 高帝 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羣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 良 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词语解释:夺移 拼音:duó yí
(1).夺此移彼;转移。《后汉书·献帝纪论》:“传称鼎之为器,虽小而重,故神之所宝,不可夺移。” 晋 曹摅 《感旧诗》:“ 廉 藺 门易轨, 田 竇 相夺移。”
(2).动摇改变。 唐 孟郊 《同年春宴》诗:“愿保金石志,无令有夺移。”《新唐书·赵彦昭传》:“ 彦昭 顾己处外,恐权宠夺移,不悦。”词语解释:公移 拼音:gōng yí
旧时行用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的总称。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上:“ 拓跋德明 承 继迁 土宇,志在自守,然其下部族亦时寇抄边境,及公移究詰,则阳言不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急急如律令, 汉 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 张天师 , 汉 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公移》:“按:公移者,诸司相移之词也。其名不一,故以公移括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準字讳两见》:“ 宋 寇莱公 準 作相,诸司公移,讳其名,改为‘准’,至今相沿不易。”词语解释:倾移 拼音:qīng yí
(1).谓以权谋促使在上者俯从自己的意愿。《汉书·刘向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依恶,歙歙訿訿,数设危险之言,欲以倾移主上。”《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初, 臧质 阴有异志,以 义宣 凡弱,易可倾移,欲假手为乱,以成其姦。”
(2).倾覆转移。《南史·齐纪下》:“ 武帝 晏驾而鼎业倾移也。”《明史·史可法等传赞》:“盖 明 祚倾移,固非区区一二人之所能挽也。”
(3).指倒仆迁移。 唐 孟郊 《答友人》诗:“碧山无转易,青松难倾移。”
(4).背离,偏离。《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 是仪 ﹞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 嘉 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吴主 遂舍之。’”词语解释:运移 拼音:yùn yí
犹运转。 晋 姜岌 《浑天论答难》:“周迴运移,终则復始。”参见“ 运转 ”。
词语解释:运转 拼音:yùn zhuàn
(1).谓沿着一定的轨道行动。《庄子·天运》:“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淮南子·主术训》:“主道员者,运转而无端,化育如神,虚无应循,常后而不先也。”《朱子语类》卷六八:“盖天是箇至刚至阳之物,自然如此运转不息。” 艾青 《光的赞歌》诗:“每一个人既是独立的,而又互相照耀,在互相照耀中不停地运转,和地球一同在太空中运转。”
(2).指机器的转动。 宋 范仲淹 《水车赋》:“扬清激浊,诚运转而有时;救患分灾,幸周旋於当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风磨风扇》:“风来,随表旋动,不拘东西南北,俱能运转。”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工地里的各种机器,照样运转,照样吼叫。”
(3).谓机构、团体等行使权力,进行活动。 县解 《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所谓立宪之特质者,乃在其机关组织之完全,而不任独夫之自由意思以运转统治权,即有监督机关也。”《人民日报》1982.3.17:“党就在眼前,各级党组织都在运转着,人民群众和党的干部每时每刻都有接触。”
(1).犹言转运粮食物资。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 莽 ( 王莽 )怒,策 尤 ( 严尤 )为庶人,以 董忠 代之,师久屯不行,运转不已,天下骚动。”《北史·魏纪三》:“夏四月丁未,曲赦 徐 豫 二州,其运转之士,復租三年。”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之四:“以治 河 为名而取之民间者,本折工餼,追呼运转之费,种种以什伯计。”
(2).犹转动。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清 黄遵宪 《纪事》诗:“登场一酒胡,运转广长舌。”词语解释:犹移 拼音:yóu yí
见“ 犹豫 ”。
词语解释:犹豫 拼音:yóu yù
亦作“ 犹移 ”。 迟疑不决。《楚辞·离骚》:“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感 交甫 之弃言兮,悵犹豫而狐疑。” 明 沉鲸 《双珠记·西市认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犹豫。” 邹韬奋 《艰苦奋斗》:“时势的危迫实在不能让我们犹豫了!” 洪深 《申屠氏》第二本:“ 方六一 意尚犹移。经不得 方蛟 ‘毛遂自荐’,一力担承。 方六一 点头允可。”按,“犹豫”为双声字,以声取义,本无定字,故亦作“ 犹与 ”、“由与”、“尤与”、“ 犹夷 ”等。旧说以“犹”、“豫”为二兽名,性皆多疑,非是。参阅 清 黄生 《义府·犹豫》。词语解释:搬移 拼音:bān yí
搬动迁移。《元典章·工部二·置库收系官物》:“官房舍元有什物……令人专一掌管,依理公用,相沿交割,不得似前搬移时有损坏。”《水浒传》第三回:“奴家是 东京 人氏。因同父母来这 渭州 ,投奔亲眷,不想搬移 南京 去了。” 柔石 《二月》四:“我今天一早就将琴底位置搬移好。”词语解释:分移 拼音:fēn yí
(1).调度部署。《六韬·奇兵》:“故曰……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
(2).犹分离。 清 梁章鉅 《浪迹续谈·宫僚雅集杯》:“未几而宦辙分移。”词语解释:逃移 拼音:táo yí
(1).逃亡迁移。 唐 元稹 《当州两税地》:“其间人户逃移,田地荒废。” 宋 朱熹 《自劾不合致人户逃移状二》:“遂致人户愁怨,相率逃移。”《宋史·胡沂传》:“前岁 淮 民逃移,未復旧业,中原归附,未知所处。”
(2).指逃亡的人。 明 王世贞 《中官考五》:“况所领官校,如饿豺狼,甚为民害,以致荡家产鬻儿女,怨声动地,逃移满路。”词语解释:擅移 拼音:shàn yí
禅让。擅,通“ 禪 ”。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 尧 舜 何缘而得擅移天下哉?”参见“ 擅让 ”。
词语解释:擅让 拼音:shàn ràng
禅让。擅,通“ 禪 ”。《荀子·正论》:“世俗之为説者曰:‘ 尧 舜 擅让。’是不然。” 杨倞 注:“擅与‘禪’同。‘墠’亦同义。谓除地为墠,告天而传位也。后因谓之禪位。”词语解释:游移 拼音:yóu yí
(1).移动;更改。《释名·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驂马之外轡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丁氏 晓得有了此一段説话在案内了,丈夫到底脱罪;然必须身死,问官方肯见信,作做实据,游移不得。” 鲁迅 《集外集拾遣补编·通信(复魏猛克)》:“文艺家的比较是极容易的,作品就是铁证,没法游移。”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他从隙缝里望见天上的浮云,迟缓地在纯蓝的天壁上游移。”
(2).迟疑不决。 明 沉德符 《敝帚轩剩语·胡元瑞论缠足》:“一人持论,尚游移无定见乃尔,何以驳正前人耶!” 清 林则徐 《密陈夷务不能歇手片》:“臣之愚昧,务思上崇国体,下慑夷情,实不敢稍存游移之见也。” 廖仲恺 《致郑润琦漾电》:“良以恶草不除,将来滋蔓,必为吾党之害。请兄立下刚断,切勿游移。” 冰心 《离家的一年》:“年假到了,却因为特别的缘由,只放三天。同学们劝他回去,他只是游移不决。”词语解释:腾移 拼音:téng yí
(1).移动,迁移。 汉 应瑒 《驰射赋》:“观者并气息而倾竦,咸侧企而腾移。” 宋 苏舜钦 《迁移》诗:“京师重腾移,长物动数车,江湖亦稍便,一再乐有餘。”
(2).挪用。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五节:“当开会时,学务司首先提倡,所有省垣官立学堂,均停止授课三月,即以学费腾移补助军餉。”词语解释:归移 拼音:guī yí
转移输送。归,通“ 馈 ”。《荀子·王制》:“通流财物粟米,无有滞留,使相归移也。” 杨倞 注:“归,读为馈;移,转也。”词语解释:支移 拼音:zhī yí
宋 赋税的输纳方式。送纳赋税有固定处所,而以有馀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支移远近以户等高下而定。 宋哲宗 时, 陕西 分三等,乡村第一、二等户三百里、第三、四等户二百里,第五等户一百里。若非期限紧迫或战争急需,允许人户纳脚钱以免支移,成为变相加税。脚钱亦按等征收,且不断增重,甚至与正税相当。也有既不免支移,仍须添纳脚钱的。 宋 欧阳修 《原弊》:“今不先制乎国用,而一切临民而取之,故有支移之赋,有和糴之粟,有入中之粟,有和买之绢……用心益劳而益不足者,何也?制不先定而取之无量也。”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制》:“又忧年计之不足,则多为支移、折变以取之,民纳租税数至或倍其本数。”《宋史·食货志上二》:“岁赋之物,其类有四:曰穀,曰帛,曰金、铁,曰物产是也……其输有常处。而以有餘补不足,则移此输彼,移近输远,谓之‘支移’。”词语解释:差移 拼音:chà yí
犹差错。 明 沉仕 《锁南枝·题所见》曲:“ 唐土儿 却知音,留下他弓鞋印。我轻轻验,细细轮,不差移,止三寸。”
变动,变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词语解释:屏移 拼音:píng yí
退隐。《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梟鴞既以成羣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王逸 注:“言贪狠之人,并进成羣,廉洁之士,敛节而退也。”词语解释:弃移 拼音:qì yí
人死的婉词。 唐 贾岛 《哭卢仝》诗:“ 长安 有交友,託孤遽弃移。塚侧誌石短,文字行参差。”词语解释:右移 拼音:yòu yí
(1).向右转移;向右转头。《左传·宣公十二年》:“ 晋 师右移,上军未动。”《文选·张衡〈西京赋〉》:“巾车命驾,廻旆右移。” 薛综 注:“回车右转,将旋也。”
(2).犹右迁。升职。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第居之。”词语解释:偏移 拼音:piān yí
偏离的动作或情况
通常在外界影响下发生空间偏离的运动或动作。例如:全部下腭齿向下腭中央门齿右方的末梢偏移。
从一个中间位置或轴线向外或向后的运动词语解释:翻移 拼音:fān yí
改移,变更。《后汉书·杜林传》:“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器成綵定,难可翻移。”词语解释:乡移 拼音:xiāng yí
《礼记·王制》:“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后以“乡移”谓转移乡学而习礼。《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少朴訥,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词语解释:贫贱不能移 拼音:pín jiàn bù néng yí
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词语解释:证移 拼音:zhèng yí
谓听从劝谏而改易过错。《吕氏春秋·诬徒》:“愎过自用,不可证移。” 高诱 注:“证,諫。” 陈奇猷 校释:“不可证移,犹言不因人之諫而改易其过。”词语解释:节变岁移 拼音:jié biàn suì yí
谓节令变换,年岁转换。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今节变岁移,腊冬春首,照晴光於郊甸,动暄气於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词语解释:写移 拼音:xiě yí
汉 代拟定和发出文件谓之写移。《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居延 都尉卒人写移如律令。” 汉 《张景造土牛碑》:“ 延熹 二年八月十七日甲申…… 宛 令右丞慴告追皷贼曹掾 石梁 写移,遣 景 作治五驾瓦屋二间。”词语解释:走移 拼音:zǒu yí
(1).移动,移走。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山分移》:“五月内,山忽裂,中分一半,走移于 金沙江 中。”
(2).变动,走样。《水浒传》第八七回:“休欺负他 辽 兵,这等阵图,皆得传授。此四阵皆从一派传流下来,并无走移。”词语解释:关移 拼音:guān yí
(1).谓用檄文知照。《宋书·索虏传》:“不图彼朝计疆埸之小疵,不相关移,窃兴师旅,亡我宾属。”
(2).平行官府之间用文书互相质询。《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五年》:“ 蔡确 既为右僕射,且兼中书侍郎,欲以自大,乃议尚书省关移中书,当加‘上’字以重之。”词语解释:除移 拼音:chú yí
调动官职。《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及 谅祚 攻扰 涇原 ,帝遂督中书,以边事将兴,军须未备,三司当早择人。 琦 等初尚救解,继知帝意不回,因奏待 襄 陈乞,可以除移。”词语解释:飘移 拼音:piāo yí
移动飘浮。例如:船随水向河流入海口处飘移。词语解释:设移 拼音:shè yí
附设在楼阁或正堂旁边的小屋。《逸周书·作雒》:“乃位五宫、大庙、宗宫、考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玷、重亢、重郎、常累、復格、藻棁、设移、旅楹、惷常画。” 孔晁 注:“承屋曰移。” 朱右曾 校释:“《尔雅》云:‘连谓之簃,堂边小屋。’移即簃也……《御览》引《通俗文》云:‘连阁曰簃。’”词语解释:起移 拼音:qǐ yí
(1).改变;变动。 宋 苏轼 《申省论八丈沟利害状》之二:“右 軾 体访得 万寿 、 汝阴 、 潁上 三县,惟古陂塘顷亩不少,见今皆为民田,或已起移为永业。”
(2).迁徙,离开。《元典章·户部三·籍册》:“当时前尚书省依著先帝圣旨,欲将此等户计科差,却称俺每起移原住田地里去,此上除了差发来,今次取勘,却有不曾起去户数,仰依著先帝圣旨,收係当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诏书规定:‘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事实上,地主和农民都‘稳便’的事是没有的。最后还是不准私自‘起移’。”词语解释:踊移 拼音:yǒng yí
犹豫不决。《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所许《莲经》便请説,不要如今有踊移!” 蒋礼鸿 通释:“踊移,勇伊,就是犹豫,游移。”词语解释:逶移 拼音:wēi yí
犹逶迤。曲折绵延貌。《楚辞·刘向〈九叹·离世〉》:“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 王逸 注:“逶移,长貌。一云:遵曲江之逶虵。”词语解释:通移 拼音:tōng yí
亦作“ 通施 ”。
(1).通货,货币。《管子·轻重甲》:“今君铸钱立币,民通移,人有百十之数,然而民有卖子者何也?”《管子·国蓄》:“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
(2).谓转移,转化。《管子·地数》:“ 伊尹 善通移轻重、开闔、决塞。” 马非百 新诠:“盖谓 伊尹 善於促使轻重、开闔、决塞几对矛盾互相向与自己相反之方向转化。”词语解释:倚移 拼音:yǐ yí
轻盈柔顺貌。《周礼·考工记·弓人》“菑栗不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迆,读为‘倚移从风’之‘移’。” 贾公彦 疏:“读从 司马相如 《上林赋》云‘倚移从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旖旎从风”。《说文·禾部》:“移,禾相倚移也。” 段玉裁 注:“相倚移者,犹言虚而与之委蛇也。”词语解释:那移 拼音:nà yí
(1).挪借移用。 宋 司马光 《言蓄积札子》:“如本路闕少钱物,即委三司於佗处擘画,那移应副。”《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地方呈明 石知县 家财人口变卖都尽。上官只得在别项那移赔补。”《明史·葛守礼传》:“自 嘉靖 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徵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録簿中。自府州县达布政,送户部稽考,以清隐漏那移侵欺之弊。”
(2).转移;移动。 宋 欧阳修 《论乞赈救饥民札子》:“只闻朝旨令那移近边兵马,及於有官米处出糶,此外未闻别行賑救。”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其图以一平方面,截为十三块,或长方,或半长方,或鋭角,或钝角,展转那移,互相軿凑,或为圭形,或为磬形,或为屋宇形,或为桥梁形。”词语解释:交移 拼音:jiāo yí
交替变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古今情理,如可言乎!”词语解释:与世推移 拼音:yǔ shì tuī yí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后汉书·崔駰传》:“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求一挟千百万之貲,与世推移而足以畸轻畸重者, 管子 以外,不数覯焉。”亦作“ 与时推移 ”。 唐 李白 《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於物,与时推移。”词语解释:与时推移 拼音:yǔ shí tuī yí
见“ 与世推移 ”。
词语解释:与世推移 拼音:yǔ shì tuī yí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后汉书·崔駰传》:“故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战》:“求一挟千百万之貲,与世推移而足以畸轻畸重者, 管子 以外,不数覯焉。”亦作“ 与时推移 ”。 唐 李白 《冬夜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吾不凝滞於物,与时推移。”词语解释:本性难移 拼音:běn xìng nán yí
移:改变。指一个人的本来性格难以改变。例如:亏杀前人在那里,更休说本性难移。——元·关汉卿《窦娥冤》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不听。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巴金《家》词语解释:檄移 拼音:xí yí
文体名。檄文、移文的并称。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故檄移为用,事兼文武,其在金革,则逆党用檄,顺命资移。”词语解释:平移 拼音:píng yí
不经转动而改变 在空间的位置词语解释:位移 拼音:wèi yí
物理学名词。指物体在运动中产生的位置的移动。 碧野 《神女的祝福》:“如果大坝发生位移或被摧垮, 长江 下游的广大土地和亿万人民就要蒙受灭顶之灾。”词语解释:植移 拼音:zhí yí
移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 闽 中山谷溪涧间,有草蔓生,类兔耳,而色正碧,菁翠孅妍,异於他卉。植移盆中,甚有幽致。”词语解释:辗移 拼音:niǎn yí
改变。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说要就要,一点也不能辗移。”词语解释:椎移 拼音:zhuī yí
夏桀 之臣。《淮南子·主术训》:“ 桀 之力,制觡伸鉤,索铁歙金。 椎移 、 大牺 ,水杀黿鼉,陆捕熊羆。然 汤 革车三百乘,困之 鸣条 ,禽之 焦门 。由此观之,勇力不足以持天下矣。”词语解释:默化潜移 拼音:mò huà qián yí
同“ 潜移默化 ”。 明 吕坤 《呻吟语·治道》:“然后民知善之当为,恶之可耻,默化潜移,而服从乎圣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绅士》:“而贤者闻风知劝益加自爱,不肖者返衷自愧,亦争事《诗》《书》。其于风教,默化潜移,正自不小。”词语解释:默转潜移 拼音:mò zhuǎn qián yí
暗中转换移易。 清 薛福成 《察看英法两国交涉事宜疏》:“臣愚以为乘此振兴之际,遇有交陟事件,可以相机度势,默转潜移,稍裨大局。”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然试办采办羈縻东省运道,三年后采买有效,再议进止,是亦默转潜移之一术,执事以为何如?”词语解释:默换潜移 拼音:mò huàn qián yí
暗中转换移易。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喜得男儿争气,把红颜命格,默换潜移。”词语解释:默移 拼音:mò yí
暗中移易。《明史·汤显祖传》:“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词语解释:人口迁移 拼音:rén kǒu qiān yí
人口迁居到另一地点已达一定时间而改变了永久居住地的现象。人口迁移的形式为移民。人口迁移按范围大小一般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两大类。词语解释:桑荫未移 拼音:sāng yīn wèi yí
见“ 桑荫不徙 ”。
词语解释:桑荫不徙 拼音:sāng yīn bù xǐ
亦作“ 桑荫未移 ”。 语本《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荫庇桑,荫移而授天下传。”后遂谓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献帝传》:“ 舜 受大麓,桑荫未移而已陟帝位,皆所以祗承天命,若此之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唐 尉迟敬德 赞曰:‘ 敬德 之来, 太宗 以赤心付之。桑荫不徙,而大功立。’”词语解释:换移 拼音:huàn yí
更易。 林学衡 《赠人》诗之二:“为谁春水频吹皱,似此星辰几换移。”词语解释:浮移 拼音:fú yí
飘浮移动。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倦怠和绝望交替着在眼神里,眉峰间,嘴角边浮移。”词语解释:漂移 拼音:piāo yí
沿着一条空间路线发生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和缓的、多少稳定的流动、滑动或移动。例如:人口从乡村到城市的一般漂移;太阳系在银河中的任何漂移。词语解释:物换星移 拼音:wù huàn xīng yí
景物改变,星辰移动。形容时序和世事的变化。 唐 王勃 《滕王阁》诗:“閒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四折:“早十年物换星移,幸时来得成功业。” 明 刘基 《白塔寺》诗:“物换星移事已迷,从来此地惑东西。” 梁启超 《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岂知曾不旋踵,物换星移,如风卷籜,一扫而空矣。”词语解释:滑移 拼音:huá yí
机器在动力关闭后由于惯性而发生的继续移动
沿固定的平面在内部滑动词语解释:感移 拼音:gǎn yí
谓动摇之使其改变。感,通“ 撼 ”。《汉书·刘向传》:“所以营或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 明 王世贞 《纲鉴会纂·秦二世》:“奸人欲夺君柄者,必先荧惑其耳目,感移其心意。”词语解释:愚移 拼音:yú yí
见“ 愚公移山 ”。
词语解释: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古代寓言:北山 愚公 ,年近九十。屋前有 太行 、 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 智叟 认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 愚公 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动,派 夸娥氏 二子把山背走。见《列子·汤问》。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 清 黄宗羲 《张苍水墓志铭》:“ 愚公 移山, 精卫 填海。常人藐为説铃,贤圣指为血路也。”亦省作“ 愚移 ”。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词语解释:寸步难移 拼音:cùn bù nán yí
见“ 寸步难行 ”。
词语解释:寸步难行 拼音:cùn bù nán xíng
亦作“ 寸步难移 ”。
(1).形容行动极为困难。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四折:“想当年在小舟中,寸步难移。”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三出:“也还是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行。” 郭光 《英雄列车》二:“电杆倒了,线路断了,前面的桥已经冲垮,后面的桥也不保险,路基松滑,分明寸步难行。”
(2).喻处境极其艰难,什么事也做不成。 蒋子龙 《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我们是小厂、小干部,要地位没地位,要权势没权势,再不吃透社会学、关系学就寸步难行。”词语解释:对移 拼音:duì yí
犹对调。 宋 曾巩 《明州奏乞回避朱明之状》:“如臣合当避亲,臣不敢陈乞在京差遣,只乞对移 陈蔡 一郡。” 宋 赵昇 《朝野类要·陞转》:“﹝两易﹞俗谓对移也。或因避嫌,或以得罪被劾而罚轻者,皆两易其任。”词语解释:寤移 拼音:wù yí
使觉悟而转变。《新唐书·李泌传》:“﹝ 李泌 ﹞好纵横大言,时时讜议,能寤移人主。”词语解释:淹移 拼音:yān yí
拖延;久延。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故使狡虏凭陵,淹移岁月。”词语解释:挪移 拼音:nuó yí
(1).把专款移作他用。《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官人何处挪移这项钱来?”《清史稿·食货志二》:“年年小审,挪移脱换,丛弊多端。”
(2).移动;转移。《花月痕》第十一回:“这个字,要两边都一样,可以挪移的。” 朱自清 《匆匆》:“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