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移根 拼音:yí gēn
犹移植。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啊,我污池中的白莲,如今才移根在 瑶池 里来了!”参见“ 移植 ”。
词语解释: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旧唐书·食货志下》:“盐铁使 王涯 表请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 宋 苏轼 《芦》诗:“江湖不可到,移植当勤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花石之祸》:“又 岭 南从来无牡丹,即移植者,俱不作花。” 郭小川 《雪满天山路》诗:“高高的,那是木棉花儿移植来塞外。”
(2).比喻引进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二一:“大体上,敌人是将 东三省 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文汇报》1982.2.28:“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改编和移植工作也取得了可贵的成绩。”
(3).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长好。《文汇报》1982.4.3:“﹝医务人员﹞应用大网膜游离移植和自体骼骨植骨等手段,成功地治疗了一位由于小腿粉碎性骨折而造成骨缺损、皮肤血管都有严重损伤的病人。”词语解释:移文 拼音:yí wén
(1).旧时文体之一。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 清 赵翼 《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
(2).发移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 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
(3).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的省称。 宋 辛弃疾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词语解释:移家 拼音:yí jiā
搬家;迁移住地。 唐 白居易 《移家》诗:“移家入新宅,罢郡有餘貲。”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清 阎尔梅 《山中答友人》诗:“中原离乱岁云徂,日日移家家渐无。”词语解释:移时 拼音:yí shí
经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祐传》:“ 祐 越坛共小史 雍丘 、 黄真 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五代 王周 《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詔入,语必移时。”词语解释:移花 拼音:yí huā
移植花木。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花种竹,叠石疏泉。”词语解释:移居 拼音:yí jū
迁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后移居,子孙輒残折。”《南史·宋纪上·武帝》:“ 晋氏 东迁, 刘氏 移居 晋陵 丹徒 之 京口里 。” 明 张居正 《辽东大捷辞免加恩疏》:“且当嘉礼肇行之期,慈御移居之日,而捷音凯奏,千里飞传。”《再生缘》第二一回:“ 君玉 见岳翁如此盛情,移居之意也就中止。”词语解释:移山 拼音:yí shān
移动山岳。典出《列子·汤问》所载 北山 愚公 举家移 太行 、 王屋 二山的寓言。后多以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干到底的顽强决心或称颂有志者事竟成的坚毅精神。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岂寃禽之能塞海,非 愚叟 之可移山。”《旧唐书·哀帝纪》:“壬寅,敕:‘前太中大夫、尚书兵部侍郎、赐紫金鱼袋 司空图 俊造登科,朱紫升籍,既养高以傲代,类移山而钓名。’”参见“ 愚公移山 ”。
词语解释:愚公移山 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古代寓言:北山 愚公 ,年近九十。屋前有 太行 、 王屋 二山阻碍出入,他决心把它们铲平。 智叟 认为是做不到的事,笑他愚蠢。 愚公 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因此每天挖山不止。上帝受到感动,派 夸娥氏 二子把山背走。见《列子·汤问》。后用为知难而进,有志竟成的典故。 清 黄宗羲 《张苍水墓志铭》:“ 愚公 移山, 精卫 填海。常人藐为説铃,贤圣指为血路也。”亦省作“ 愚移 ”。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词语解释:移步 拼音:yí bù
(1).挪动脚步。《韩诗外传》卷一:“容貌态度,进退移步,由礼则夷。”
(2).请别人行走的客气说法。 茅盾 《子夜》十六:“ 陈行长 、 朱经理 ,请移步见见敝厂的工人代表!”词语解释: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旧唐书·食货志下》:“盐铁使 王涯 表请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 宋 苏轼 《芦》诗:“江湖不可到,移植当勤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花石之祸》:“又 岭 南从来无牡丹,即移植者,俱不作花。” 郭小川 《雪满天山路》诗:“高高的,那是木棉花儿移植来塞外。”
(2).比喻引进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二一:“大体上,敌人是将 东三省 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文汇报》1982.2.28:“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改编和移植工作也取得了可贵的成绩。”
(3).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长好。《文汇报》1982.4.3:“﹝医务人员﹞应用大网膜游离移植和自体骼骨植骨等手段,成功地治疗了一位由于小腿粉碎性骨折而造成骨缺损、皮肤血管都有严重损伤的病人。”词语解释:移船 拼音:yí chuán
移动船身。 唐 白居易 《琵琶引》:“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迴灯重开宴。” 元 范梈 《出甘蔗州》诗:“清雨气候变,移船孤石根。”词语解释:移种 拼音:yí zhǒng
犹移植。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五:“主人不知名,移种近轩闥。”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九:“千叶黄梅……近 兴 、 利州 山中,樵者薪之以出,有 洛 人识之,求於其地尚多,始移种遗喜事者。”参见“ 移植 ”。
词语解释: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旧唐书·食货志下》:“盐铁使 王涯 表请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 宋 苏轼 《芦》诗:“江湖不可到,移植当勤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花石之祸》:“又 岭 南从来无牡丹,即移植者,俱不作花。” 郭小川 《雪满天山路》诗:“高高的,那是木棉花儿移植来塞外。”
(2).比喻引进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二一:“大体上,敌人是将 东三省 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文汇报》1982.2.28:“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改编和移植工作也取得了可贵的成绩。”
(3).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长好。《文汇报》1982.4.3:“﹝医务人员﹞应用大网膜游离移植和自体骼骨植骨等手段,成功地治疗了一位由于小腿粉碎性骨折而造成骨缺损、皮肤血管都有严重损伤的病人。”词语解释:移书 拼音:yí shū
(1).致书。《汉书·刘歆传》:“ 歆 因移书太常博士,责让之。”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公復移书执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鼎甲召试文》:“而 逢年 不堪其倨,竟移书辞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十:“ 寧公 移书慰公,以 谢 大魁语相勗。”
(2).发送公文;布告。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两郡移书,曰:‘敢告卒人。’”《后汉书·袁绍传》:“ 桥瑁 乃诈作三公移书,传驛州郡。”《陈书·章昭达传》:“ 华皎 之反也,其移书文檄,竝假以昭达为辞。”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三章:“各国有不公不平不文明之举动,公议院得移书责之,令其更改。”词语解释:移栽 拼音:yí zāi
移植。 唐 杜甫 《海棕行》:“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译文〉复刊词》:“虽然不过野花小草,但曾经费过不少移栽灌溉之力。”参见“ 移植 ”。
词语解释:移植 拼音:yí zhí
(1).将秧苗或树木移至他处栽种。《旧唐书·食货志下》:“盐铁使 王涯 表请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 宋 苏轼 《芦》诗:“江湖不可到,移植当勤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花石之祸》:“又 岭 南从来无牡丹,即移植者,俱不作花。” 郭小川 《雪满天山路》诗:“高高的,那是木棉花儿移植来塞外。”
(2).比喻引进别处经验、长处、做法等。 毛泽东 《论持久战》二一:“大体上,敌人是将 东三省 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文汇报》1982.2.28:“随着文艺创作的繁荣,改编和移植工作也取得了可贵的成绩。”
(3).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长好。《文汇报》1982.4.3:“﹝医务人员﹞应用大网膜游离移植和自体骼骨植骨等手段,成功地治疗了一位由于小腿粉碎性骨折而造成骨缺损、皮肤血管都有严重损伤的病人。”词语解释:移疾 拼音:yí jí
犹移病。《北史·高德正传》:“ 德正 甚忧惧,乃移疾,屏居佛寺,兼学坐禪,为退身之计。” 唐 钱起 《崔十四宅问候》诗:“微官同寄傲,移疾阻招携。”《新唐书·康承训传》:“ 承训 惭,移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又改教授,移疾归。”词语解释:移风 拼音:yí fēng
转变风气。 晋 潘岳 《笙赋》:“乐所以移风於善。” 南朝 梁 丘迟 《永嘉郡教》:“虽谢 文翁 之正俗,庶几 龚遂 之移风。”《隶释·汉广汉太守沉子琚绵竹江堰碑》 宋 洪适 释:“盖二人相继到官,俱以移风惠民为意。”词语解释:移人 拼音:yí rén
使人的精神情态等改变。《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夫有尤物,足以移人。”《新唐书·刘禹锡传》:“ 叔文 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 宋 苏轼 《〈居士集〉叙》:“余以是知邪説之移人。”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两京街道》:“时局移人,即公务亦在楸枰中生活。” 冰心 《寄小读者》二十:“若是明月中天,不必说,光景尤其移人了!”词语解释:移影 拼音:yí yǐng
亦作“ 移景 ”。
(1).指经过了一段时间。《魏书·王肃传》:“ 高祖 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清 唐甄 《潜书·除疾》:“闭户之时,不能移景而坐,必将变焉。” 清 唐甄 《潜书·利才》:“自贤而非人,自白而浊人,祸不移影。”
(2).移动映影。 元 杨维桢 《宫词》之八:“十二璚楼浸月华,桐花移影上窗纱。”词语解释:移病 拼音:yí bìng
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汉书·公孙弘传》:“使 匈奴 ,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 弘 乃移病免归。” 颜师古 注:“移病,谓移书言病也。”《新唐书·房琯传》:“ 琯 方日引 刘秩 、 严武 与宴语,移病自如。” 宋 曾巩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闻君至,移病不出。”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于鳞 不乐,移病乞归。”词语解释:移宫 拼音:yí gōng
明 季三大案之一。 泰昌 元年, 光宗 死, 熹宗 当立。 熹宗 抚养者 光宗 之宠妃 李选侍 与心腹宦官 魏忠贤 ,意欲借 熹宗 年幼而专权,遂占据 乾清宫 不出。朝臣 刘一燝 、 周嘉谟 及 杨涟 、 左光斗 等力主不使 李 与 熹宗 同居一宫,迫使 李 迁移至 哕鸾宫 ,然后举行即位仪式。史称移宫之案。《明史·熹宗纪》:“时选侍 李氏 居 乾清宫 ,吏部尚书 周嘉謨 等及御史 左光斗 疏请选侍移宫,御史 王安舜 疏论 李可灼 进葯之误,‘红丸’‘移宫’二案自是起。”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红丸梃击连移宫,三案手翻乱廷平。”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今所传三大案,惟‘移宫’略有关係。”词语解释:移住 拼音:yí zhù
迁居。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三:“自断此生休问天, 杜曲 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 南山 边。”词语解释:移樽 拼音:yí zūn
亦作“ 移罇 ”。 端着酒杯喝酒。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庙歌》:“受釐彻俎,饮福移樽。” 唐 戴叔伦 《抚州处士胡泛见送》诗:“移罇 铺山 曲,祖帐 查溪 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下官约同 龙友 ,移樽 赏心亭 。”词语解释:移玉 拼音:yí yù
请人前来或前往的敬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绛妃》:“有所奉託,敢屈移玉。”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今东宫要先生亲去,方好领出,请烦移玉。”词语解释:移天 拼音:yí tiān
(1).犹出嫁。古代封建礼法以为女子在家尊父为天,出嫁则尊夫为天。《隋书·王谊传》:“﹝御史大夫 杨素 劾 谊 曰﹞窃以虽曰王姬,终成下嫁之礼,公则主之,犹在移天之义。”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为狐招婿》:“儿自移天 崔 门,实秉懿范。” 元 施惠 《幽闺记·诏赘仙郎》:“我甘心守节,誓不再移天。”
(2).特指丈夫。 唐 柳宗元 《祭六伯母文》:“乌呼哀哉,移天夙丧,丁此閔凶。主器继夭,莫承于宗。”集注引 孙汝听 曰:“移天,谓夫也。”词语解释:移镇 拼音:yí zhèn
犹移藩。 唐 张籍 《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诗:“天子新收 秦 陇 地,故教移镇古 扶风 。”词语解释:移忠 拼音:yí zhōng
见“ 移孝为忠 ”。
词语解释:移孝为忠 拼音:yí xiào wéi zhōng
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语出《孝经·广扬名》:“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於君。” 唐 张说 《郑国夫人神道碑奉敕撰》:“《传》云:去食存信,信而有徵。《经》云:移孝为忠,孝则不匱。”亦省作“ 移忠 ”。 宋 叶适 《除工部侍郎谢表》:“回视此生之几何,常惧移忠而靡及。”词语解释:移封 拼音:yí fēng
改换封地。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汝阳 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 酒泉 。”词语解释:移帐 拼音:yí zhàng
迁徙篷帐。多代指军队转移。 南唐 陈陶 《水调词》之十:“万里 轮臺 音信稀,传闻移帐护 金微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我师越 厄尔齐 斯探 击贼,贼移帐去。”词语解释:移日 拼音:yí rì
移动日影。指不很短的一段时间。《穀梁传·成公二年》:“相与立胥閭而语,移日不解。”《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与 高祖 语,未尝不移日也。”《北史·宋隐传》:“见尚书 李冲 ,因言论移日。” 清 曹寅 《桃花泉》诗序:“五月从驾返署,卧疴移日。”词语解释:移晷 拼音:yí guǐ
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汉书·王莽传上》:“人不还踵,日不移晷,霍然四除,更为寧朝。”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歷观文囿,泛鉴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 唐 孟简 《惜分阴》诗:“对景嗟移晷,窥园詎改阴。” 明 归有光 《〈王梅芳时义〉序》:“坐语不觉移晷。”词语解释:移军 拼音:yí jūn
转移军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盗贼至州, 杲 惧,移军 上元 。” 明 李景福 《送黄波民移居白下》诗:“风尘须避地,听説又移军。”词语解释:移转 拼音:yí zhuǎn
(1).转移。《后汉书·赵温传》:“上命不行,威泽日损,而復欲移转乘舆,更幸非所。” 唐 白居易 《庭松》诗:“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2).法律名词。谓地位、权利的变动。如住所移转、物权移转、债权移转等。词语解释:移刻 拼音:yí kè
一会儿。谓时间短暂。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京师昼晦如墨,移刻而止。”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陛下翻然改命,曾不移刻。”《金史·五行志》:“有鹤千餘翔于殿庭,移刻乃去。”词语解释:移过 拼音:yí guò
将过失转推于他人。《史记·孝文本纪》:“百官之非,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所以秘祝移过,异於 成汤 之心。”词语解释:移厨 拼音:yí chú
犹移庖。 唐 郑谷 《所知从事近藩偶有怀寄》诗:“酒醒草檄闻残漏,花落移厨送晚春。”词语解释:移易 拼音:yí yì
(1).移动改变。《淮南子·氾论训》:“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法度有移易者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移易予夺,非天所能。” 唐 韩愈 《送董邵南序》:“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此皆有实状不可移易。”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不过,他们就得准备实行这样的决议,这是不可移易的。”
(2).转移,调换。《元典章·台纲一·内台》:“诸官吏将官物侵使或移易借贷者,委监察纠察。”《元典章·钞法·整治钞法》:“钞库官吏侵盗金银寳钞出库,借贷移易做买卖使用,见奉圣旨条画断罪。”词语解释:移律 拼音:yí lǜ
犹言变革体制。 唐 刘长卿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诗:“江国伤移律,家山忆《考槃》。”词语解释:移岸 拼音:yí àn
离岸。 唐 贾岛 《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之二:“ 涪水 方移岸, 潯阳 有到舟。”词语解释:移动 拼音:yí dòng
(1).改换原来的位置。《吴子·料敌》:“旌旗乱动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北史·于谨传》:“若难於移动,据守罗郭,是其下策。”《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弟子争先来举,如万斤之重,休想移动得分毫。”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果然楼梯上有人下来了,沉重的脚步声一步步迟缓地往下移动。”
(2).调动。 宋 苏辙 《论所言不行札子》:“但见 种朴 一人移 涇原路 句当公事,至於 育 ( 范育 ) 谊 ( 种谊 )并未见移动。”词语解释:移跸 拼音:yí bì
犹移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学校配享》:“盖移蹕东南,曾思竝配之令不及北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禨祥·万寿宫灾》:“自壬寅从大内移蹕此中,已二十年。”《明史·高煦传》:“明日,帝移蹕 乐安 城南。”词语解释:移屯 拼音:yí tún
转移驻防。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诗:“十月移屯来 向城 ,官教去伐 南山 木。”《旧唐书·郭子仪传》:“詔 子仪 以步骑三万自 河中 移屯 涇阳 。”词语解释:移任 拼音:yí rèn
调换任地。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一:“别业为盐运使 阿雨牕 ( 林保 )所筑, 雨牕 移任 天津 ,方伯 江滋伯 ( 兰 )领之,方伯移任 云南 ,余乃领之。”词语解释:移改 拼音:yí gǎi
移动改变。 唐 李端 《赠康洽》诗:“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水浒传》第七九回:“自古王言如纶綍,因此号为玉音,不可移改。”词语解释:移置 拼音:yí zhì
(1).转移建置;移动放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东逕 宣阳门 南,故苑门也,皇都迁 洛 ,移置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试严除积弊》:“其分閲未入己手之卷,并不准检寻移置,致滋弊端。”
(2).调动安置。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词语解释:移次 拼音:yí cì
谓移动的次序。《隋书·音乐志中》:“六典联事,九司咸则。率由旧章,於焉允塞。掌礼移次,燔柴在焉。烟升玉帛,气歛牲牷。”词语解释:移岁 拼音:yí suì
犹延长时日。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褚彦回碑文》:“爰降詔书,敦还摄任,固请移岁。”词语解释:移徙 拼音:yí xǐ
(1).搬动住处;迁移。《史记·匈奴列传》:“而单于之庭直 代 、 云中 :各有分地,逐水草移徙。”《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昔者,洪水沸出,氾滥衍溢,民人升降移徙,崎嶇而不安。” 清 沉德潜 《解佩令》词:“古枫江宅,小停云馆,又移徙 梅家桥 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那时候我们已经移徙到新的家塾里了。”
(2).犹移动。《汉书·霍光传》:“﹝ 张赦 ﹞谓 竟 曰:移徙陛下,在太后耳。”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视 驼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钦派大臣临视之,其驻札大臣,移徙不定。” 郭沫若 《残春》一:“几只雪白的帆船徐徐地在水上移徙。”参见“ 移动 ”。
词语解释:移动 拼音:yí dòng
(1).改换原来的位置。《吴子·料敌》:“旌旗乱动可击,陈数移动可击。”《北史·于谨传》:“若难於移动,据守罗郭,是其下策。”《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弟子争先来举,如万斤之重,休想移动得分毫。”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屏约高六、七尺,用砂盆种扁豆置屏中,盘延屏上,两人可移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果然楼梯上有人下来了,沉重的脚步声一步步迟缓地往下移动。”
(2).调动。 宋 苏辙 《论所言不行札子》:“但见 种朴 一人移 涇原路 句当公事,至於 育 ( 范育 ) 谊 ( 种谊 )并未见移动。”词语解释:移换 拼音:yí huàn
移动,变换。《朱子语类》卷七七:“若卦画,则不可移换。”《水浒传》第三五回:“你叫那个客移换那副大座头与我伴当们坐地喫些酒。” 清 黄宗羲 《陈夔献五十寿序》:“会中丹霄之价,宫羽移换。”《诗刊》1978年第6期:“ 叶氏 ( 叶燮 )说:‘名山五岳,亦各各自有性情气象,不可移换。’”词语解释:移檄 拼音:yí xí
(1).古代官方文书移和檄的并称。多用于征召、晓谕和声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相如 之《难蜀老》文晓而喻博,有移檄之骨焉。”
(2).发布文告晓示。《史记·南越列传》:“ 陀 即移檄告 横浦 、 阳山 、 湟溪关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郎 移檄购 光武 十万户。”《新唐书·刘黑闼传》:“乃移檄 赵 魏 , 建德 将吏往往杀令、尉附贼。”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二节:“移檄各省并照会各国领事宣布 满清 罪状。”词语解释:移心 拼音:yí xīn
改变心意。《国语·晋语一》:“携民,国移心焉。”《后汉书·朱暉传论》:“又 专诸 、 荆卿 之感激, 侯生 、 豫子 之投身,情为恩使,命缘义轻。皆以利害移心,怀德成节。非夫交照之本,未可语失得之原也。”《晋书·纪瞻传》:“自九州,被八荒,海外移心,重译入贡。”词语解释:移鼎 拼音:yí dǐng
迁移九鼎。比喻政权的改易。《后汉书·孔融传》:“故使移鼎之迹,事隔於人存。”《南史·宋纪上·武帝纪论》:“ 桓温 雄才盖世,勋高一时,移鼎之业已成,天人之望将改。” 宋 李纲 《论孔文举》:“史臣称其高志直情,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使移鼎之跡,事隔于人存,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词语解释:移情 拼音:yí qíng
(1).变易情志。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 伯牙 学鼓琴於 成连先生 ,三年而成…… 成连 云:‘吾师 子春 在海中,能移人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六辅殊风,五方异俗,公不谋声训,而 楚 夏 移情。”《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小弟得会先生,也如 成连先生 刺船海上,令我移情。” 清 曹寅 《小游仙》诗之十四:“仙家自有移情术,空把桃花呪少君。”
(2).指审美活动中的一种感情移入现象。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三:“引申义大半起源于类似联想和移情作用,尤其是在动词方面。”词语解释:移关 拼音:yí guān
指移文和官文,都是平行机关来往的公文。例如:移关诸部。——清·方苞《狱中杂记》词语解释:移调 拼音:yí diào
音乐术语。指乐曲或乐曲的一部分从一调移至另一调,亦即改变整个乐曲中各音的音高,使之移高或降低一定的音程。词语解释:移民 拼音:yí mín
(1).往他地迁移居民。包括国内外。《周礼·秋官·士师》:“若邦凶荒,令移民通财。”《管子·七法》:“不明于决塞,而欲殴众移民,犹使水逆流。” 宋 王安石 《还自河北应客》诗:“塞水移民久,川防动众初。”
(2).指迁移到外地或外国的人。 毛泽东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为了反对 美 帝国主义, 中南美 国家的 欧洲 移民要同本地 印第安人 团结起来。”
(3).犹言改易民心。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行篡》:“用兵移民之道,权衡也。” 太平天囯 石达开 《白龙洞题壁》诗:“毁佛崇天帝,移民復古风。”词语解释:移恩 拼音:yí ēn
转移恩爱之情。 唐 戴叔伦 《长门怨》诗:“移恩向他处,暂妒不容收。”词语解释:移仗 拼音:yí zhàng
谓天子出行。 唐 郭湜 《高力士传》:“因此被贼臣 李辅国 阴谋不轨,欲令猜阻,更树勋庸,移仗之端,莫不由此。”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政治·巡幸》:“天子出行曰移仗。”词语解释:移目 拼音:yí mù
转睛。《后汉书·陈元传》:“故 离朱 不为巧眩移目, 师旷 不为新声易耳。”词语解释:移窠 拼音:yí kē
谓婴儿生满一月后,移乳母处。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浴儿落胎髮毕,以髮入金银小合,盛以色线结,绦络之。抱儿徧谢诸亲坐客,及抱入姆婶房中,谓之移窠。”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浴儿毕,落胎髮,遍谢坐客,抱牙儿入他人房,谓之移窠。”词语解释:移更 拼音:yí gēng
变换。《再生缘》第五八回:“虽则有些凄惨意,他的是,能言快语会移更。”词语解释:移候 拼音:yí hòu
巡回防查。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皇夏》:“輦路千门,王城九轨。式道移候,司方迴指。”词语解释:移画 拼音:yí huà
犹临摹,写生。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刘绍祖》:“善於传写,不闲其思,至於雀鼠,笔跡歷落,往往出羣。时人为之语号曰移画。”词语解释:移眼 拼音:yí yǎn
改变着眼点。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但一和 苏 字接触起来,那种放漫的精神就和从工笔画移眼到南画一样了。”词语解释:移节 拼音:yí jié
(1).旧称大吏转任或改变驻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移节 安徽 ,主 江 南试。”
(2).改换节奏。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宴宣猷堂应令》诗:“艳舞时移节,新歌屡上絃。”
(3).改变气节。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吾誓不移节,而为此所挠,盖吾容貌未衰故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刘基》:“所以父子( 刘基 父子)相继殁于奸臣紊政之秋,此果不移节也。”词语解释:移孔 拼音:yí kǒng
移动衣带之孔,以示身瘦。 南朝 梁 沉约 《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词语解释:移志 拼音:yí zhì
改变意志;动心。《南史·褚裕之传》:“公主夜就之,备见逼迫。 彦回 整身而立,从夕至晓,不为移志。”词语解释:移国 拼音:yí guó
篡夺国家政权。《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炎正中微,大盗移国。” 李贤 注:“ 汉 以火德王,故曰炎正。大盗谓 王莽 篡位也。”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大盗移国, 金陵 瓦解。”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始以一城之危,抗移国之盗。” 宋 苏舜钦 《游南内九龙宫》诗:“巨盗来移国,天王遽避戎。”词语解释:移庖 拼音:yí páo
临时借用别人庖厨设席请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工部·工部差》:“曾以视工至一冬曹郎私宅,适其同管工内官移庖在焉。邂逅欢甚。”词语解释:移年 拼音:yí nián
逾年。《宋书·桂阳王休范传》:“升级赐赏,动不移年。”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若此移年,癯瘠改貌。”词语解释:移顷 拼音:yí qǐng
犹移刻。《新唐书·越王系传》:“若释不诛,祸不移顷。”词语解释:移脚 拼音:yí jiǎo
提脚。《水浒传》第二六回:“那主管惊得半晌移脚不动,自去了。”词语解释:移市 拼音:yí shì
徙市。《后汉书·郎顗传》:“荐祭山川,暴龙移市。” 李贤 注:“《礼记》:岁旱, 鲁穆公 问於 县子 , 县子 曰:‘为之徙市,不亦可乎?’见《檀弓》篇。”词语解释:移春槛 拼音:yí chūn kǎn
唐 杨国忠 所特制的活动花槛。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移春槛》:“ 杨国忠 子弟每春至之时,求名花异木,植于槛中,以板为底,以木为轮,使人牵之自转,所至之处槛在目前,而便即欢赏,目之为移春槛。”词语解释:移掇 拼音:yí duō
转移;移动。 清 蒋士铨 《香祖楼·嫁兰》:“奴家气他不过,暗向母家移掇一千银子,竟叫 高驾 送去。”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另做矮边圆盘一隻,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词语解释:移山志 拼音:yí shān zhì
移去大山的志气。比喻宏伟大志。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东堂旧屈移山志,南国新留煮海功。”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三:“蹈海言犹在,移山志未衰。”词语解释:移御 拼音:yí yù
指帝王迁徙所居。亦为帝后死的婉词。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悲黻筵之移御,痛翬褕之重晦。”《宋史·吴猎传》:“上趣大内,将移御。”词语解释:移变 拼音:yí biàn
转变;变动。《后汉书·杨终传》:“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变阴阳矣。”《南史·宋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义恭 性嗜不恒,与时移变。” 唐 方干 《赠诗僧怀静》诗:“心地不移变,徒云寒暑侵。”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佗日移变,吾四万万人必有政权自由,可不待革命而得之也。”词语解释:移位 拼音:yí wèi
水从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向另一部分的转移词语解释:移景 拼音:yí jǐng
见“ 移影 ”。
词语解释:移影 拼音:yí yǐng
亦作“ 移景 ”。
(1).指经过了一段时间。《魏书·王肃传》:“ 高祖 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 清 唐甄 《潜书·除疾》:“闭户之时,不能移景而坐,必将变焉。” 清 唐甄 《潜书·利才》:“自贤而非人,自白而浊人,祸不移影。”
(2).移动映影。 元 杨维桢 《宫词》之八:“十二璚楼浸月华,桐花移影上窗纱。”词语解释:移筝 拼音:yí zhēng
奏抚筝弦。 宋 姜夔 《解连环》词:“为 大乔 能拨春风, 小乔 妙移筝。”词语解释:移光 拼音:yí guāng
古时美女名。 明 杨慎 《艺林伐山·旋波移光》:“ 旋波 、 移光 , 越 之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