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11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秩秩七秩辞秩命秩年秩职秩厘秩升秩
八秩平秩优秩班秩迁秩位秩贰秩削秩
有秩京秩典秩改秩常秩还秩贬秩肥秩
咸秩望秩视秩称秩开秩中秩试秩颁秩
增秩进秩卑秩宾秩郎秩部秩诗秩兵秩
散秩天秩满秩名秩奉秩一秩使秩谢秩
禄秩礼秩下秩解秩资秩序秩降秩俸秩
官秩爵秩荣秩上秩赏秩厚秩镌秩亲秩
清秩罢秩华秩仙秩故秩台秩阶秩争秩
品秩高秩宠秩末秩列秩卷秩贵秩食秩

词语解释:秩秩  拼音:zhì zhì
(1).积聚众多之貌。
(2).顺序之貌。《荀子·仲尼》:“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 桓公 而贵敬之。” 杨倞 注:“秩秩,顺序之貌。”
(3).水流貌。《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 毛 传:“秩秩,流行也;干,涧也。”
(4).肃敬貌。《诗·小雅·宾之初筵》:“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毛 传:“秩秩然肃敬也。”
(5).聪明多智貌。《诗·秦风·小戎》:“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毛 传:“秩秩,有知也。”
词语解释:八秩  拼音:bā zhì
亦作“ 八帙 ”。亦作“八袟”。 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宋 陆游 《致仕后即事》诗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礼》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 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词语解释:有秩  拼音:yǒu zhì
(1).博大,无穷。《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 注引 王引之 《经传释词》:“秩,大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登圣皇於天阶,章 汉 祚之有秩。”
(2).古代乡官名。 汉 承 秦 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后汉书·百官志五》:“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词语解释:咸秩  拼音:xián zhì
谓皆依次序行事。《书·洛诰》:“王肇称 殷 礼,祀於新邑,咸秩无文。”《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夫改定神祇上仪也,钦修百祀咸秩也。” 张铣 注:“谓敬修百祀皆得秩序也。”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一介之才必记,无文之典咸秩。”《宋史·乐志八》:“备物咸秩,柔祇格思。”
词语解释:增秩  拼音:zēng zhì
增俸;升官。《史记·平準书》:“乃募民能入奴婢得以终身復,为郎增秩,及入羊为郎,始於此。”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 宣子 乃以 湛 功闻於朝,於是 湛 以劳復元官, 宣子 增秩。”《明史·云南土司传二·大侯》:“ 大侯 民多復业,亦其长官善抚绥也,宜增秩旌之。”
词语解释:散秩  拼音:sàn zhì
闲散而无一定职守的官位。 唐 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诗:“散秩优游老,闲居浄洁贫。”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山中甘散秩,膝下奉晨羞。”《清史稿·礼志六》:“明年祠成,颁御书额曰‘崇忠念旧’,设位为祭。前殿内大臣或散秩大臣、尚书、都统主之。”
词语解释:禄秩  拼音:lù zhì
(1).官吏食禄的品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孙希旦 集解:“盖有位而有常禄者谓之禄秩。”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削土免侯,罢退令相,罪法明白,禄秩适极。”《通志·职官七》:“ 梁 之禄秩不异於 魏 而易品为班。”
(2).犹禄位。《荀子·荣禄》:“是故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吴子·应变》:“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后汉书·蔡茂传》:“﹝ 蔡茂 ﹞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 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以问主簿 郭贺 , 贺 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於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3).俸禄。《北史·蔡祐传》:“﹝ 蔡祐 ﹞性节俭,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餘财。”《隋书·食货志》:“凡如此禄秩,既通所部兵士给之,其家所得盖少。” 宋 徐铉 《寄歙州吕判官》诗:“风光适意须留恋,禄秩资贫且喜欢。”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 东阳 自叨禄秩以来,吾母夫人已弗逮养。”
词语解释:官秩  拼音:guān zhì
(1).官吏的职位或依品级而定的俸禄。《荀子·王霸》:“百官则将齐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史记·秦本纪》:“三将至, 繆公 素服郊迎,嚮三人哭曰:‘孤以不用 百里傒 、 蹇叔 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壁记》:“朝廷百司诸厅皆有壁记,叙官秩创置及迁授始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水部郎中 许元豹 復言:‘缘 河 州县和市边穀数少,望许进献粮粟,授以官秩。’”
(2).指授予官职。 汉 王充 《论衡·问孔》:“毒苦贫贱,起为奸盗,积聚货财,擅相官秩,是为不以其道。”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 盘瓠 是畜,不可官秩,又不可妻,虽有功,无施也。”
词语解释:清秩  拼音:qīng zhì
清贵的官职。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可及戏三教》:“时有左拾遗 竇洵直 上疏,以为乐官受赏,不如多予之金,无令浼污清秩。”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丞相初得君,有志重儒术。乃言天下士,徒此占清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同文馆者,聘西人为教授,凡 中国 搢绅至齐民家聪颖子弟均许投牒赴馆,学习天文、勾股、造船,制器诸法。月有课,岁有会,其尤隽异者,优其廪餼,奬以清秩。”
词语解释:品秩  拼音:pǐn zhì
(1).官品与俸秩。《后汉书·皇后纪赞》:“其(公主)职僚品秩,事在《百官志》。” 唐 张乔 《送庞百篇之任青阳县尉》诗:“品秩台庭与,篇章圣主闻。” 宋 苏辙 《谢复官表》:“伏念臣忧患餘生,老病兼至;废黜虽久,尚霑品秩之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其次大小官员扈从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帐。”
(2).泛指等第、次序。《书·舜典》“百姓不亲,五品不逊” 唐 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
词语解释:七秩
七十大寿
词语解释:平秩  拼音:píng zhì
谓辨次耕作的先后。《书·尧典》:“寅宾日出,平秩东作。” 孔 传:“平均次序东作之事,以务农也。”《史记·五帝本纪》作“便程东作”,《尚书大传》卷一作“辩秩东作”。平、便、辩、古字通。《晋书·束晳传》:“虽使 羲和 平秩, 后稷 亲农……犹不足以致仓庾盈亿之积也。”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当东郊之迎春,是东作之平秩。”
词语解释:京秩  拼音:jīng zhì
京官。 宋 叶适 《郭伯山挽词》:“未奏边功明主惜,将成京秩故人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时妻党多任京秩。”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就而视之,外吏则道府,京秩则部曹,多材多艺,炳炳麟麟;而韦布之士,独闃然无闻焉。”参见“ 京官 ”。
词语解释:京官  拼音:jīng guān
(1).指在京师任职的官员,对地方官而言。《北齐书·崔劼传》:“世门之胄,多处京官,而 劼 二子 拱 撝 并为外任。” 唐 贾岛 《和刘涵》诗:“京官始云满,野人依旧閒。”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二:“﹝大哥﹞ 宣统 二年(1910年)在 北京 考上了法科举人,得到了七品小京官的头衔,分发在法部衙门里行走。”
(2). 宋 代特指不能参预朝谒的京师官员。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唐 自相辅以下,皆谓之京官,言官於京师也。其常参者曰常参官,未常参者曰未常参官。国初以常参官预朝謁,故谓之升朝官,而未预者曰京官。”
词语解释:望秩  拼音:wàng zhì
谓按等级望祭山川。《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 孔 传:“ 东岳 诸侯竟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谓五岳牲礼视三公,四瀆视诸侯,其餘视伯子男。”《汉书·王莽传中》:“伏念予之皇始祖考 虞帝 ,受终 文祖 ,在璇璣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徧于羣神,巡狩五岳,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明 宋濂 《游锺山记》:“按《地理志》, 江 南名山唯 衡 、 庐 、 蒋 。 蒋山 固无耸拔万丈之势,其与三山并称者,盖为望秩之所宗也。”
词语解释:进秩  拼音:jìn zhì
进升官职;增加俸禄。《艺文类聚》卷四五引 晋 李重 《杂奏议》:“其有殊勋者,輒璽书勉励,或赐爵进秩,礼遇丰厚。”《宋史·食货志下四》:“ 政和 六年,盐课通及四千万緡,官吏皆进秩。” 清 钮琇 《觚賸·雪遘》:“﹝ 吴六奇 ﹞遂心喜自负,获以奋跡行伍,进秩元戎。”
词语解释:天秩  拼音:tiān zhì
(1).上天规定的品秩等级。谓礼法制度。《书·皋陶谟》:“天秩有礼。” 孔颖达 疏:“天又次叙爵命,使有礼法。”《后汉书·胡广传》:“‘五服五章’,天秩所作,是以臣竭其忠,君丰其宠,举不失德,不忘其死。” 唐 李邕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逮人统之可復,补天秩之将頽。”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非洲 黑种之氓……其酋恒蓄姬妾数十人,等威之别、当夕之规,至繁且密,彼固自以为天秩天叙也。”
(2).指君位。 三国 魏 曹植 《夏禹赞》:“诸侯向己,乃奉天秩。”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垂祚亿兆,永荷天秩。”
(3).爵位,俸禄。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宜享遐纪,长保天秩。”《旧唐书·韦云起传》:“臣恐物议以陛下官不择贤,滥以天秩加以私爱。”
词语解释:礼秩  拼音:lǐ zhì
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左传·庄公八年》:“ 僖公 之母弟曰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有宠於 僖公 ,衣服礼秩如适。”《后汉书·刘恺传》:“视事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许之,下 河南 尹礼秩如前。”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特彰礼秩之优,叠降珍华之锡。”
词语解释:爵秩  拼音:jué zhì
犹爵禄。《史记·商君列传》:“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唐 张九龄 《欶松漠都督涅礼书》:“朕所悬爵秩,惟赏有功。”《新唐书·食货志一》:“乃詔能賑贫乏者,宠以爵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皇子分封,各按爵秩给以庄地、人丁;公主、郡主赠嫁亦如之。”参见“ 爵禄 ”。
词语解释:爵禄  拼音:jué lù
(1).官爵和俸禄。《周礼·夏官·司士》:“凡邦国,三岁则稽士任而进退其爵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及所置吏,以其郎中 春 为丞相,聚收 汉 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与居,为治家室,赐其财物爵禄田宅,爵或至 关内侯 ,奉以二千石,所不当得,欲以有为。” 唐 柳宗元 《代柳公绰谢上任表》:“臣闻古之制爵禄者,爵以居有德,禄以养有功。” 元 范梈 《奉寄翰林邓侍讲》诗:“世间爵禄不易致,何独去就如飘风。”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九:“它一面到处缉拿革命分子,一面却专为归国的留 日 学生开特科考试,企图用爵禄来引诱他们。”
(2).指授予爵位、官职和俸禄。 唐 韩愈 《鄠人对》:“乃旌表门閭,爵禄其子孙。” 宋 秦观 《论议下》:“然后官而爵禄之。”
词语解释:罢秩  拼音:bà zhì
罢官。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 勉 罢秩,客游 河北 偶见故囚。”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陈郡 袁生 者尝任参军於 唐安 ,罢秩,游 巴川 。”
词语解释:高秩  拼音:gāo zhì
优厚的俸禄;高爵位。《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高秩厚礼,允荅元功。”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拾遗徵君若不至,必加高秩,如是则辞少就多。”
词语解释:辞秩  拼音:cí zhì
犹辞官。 唐 韦应物 《善福精舍答韩司录清都馆会宴见忆》诗:“之子亦辞秩,高踪罢驰驱。” 明 高启 《始归田园》诗之一:“辞秩还故里,永言遂遐心。”
词语解释:优秩  拼音:yōu zhì
(1).优厚的俸给。《梁书·良吏传·孙谦》:“詔曰:‘光禄大夫 孙谦 ,清慎有闻,白首不怠,高年旧齿,宜加优秩。’”
(2).高贵的职位。 南朝 梁 江淹 《王镇军为中书令右光禄诏》:“优秩崇显,允在旧德。” 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开国公行状》:“ 韩信 齐坛,屡迁优秩。”
词语解释:典秩  拼音:diǎn zhì
犹典常。《三国志·蜀志·刘理传》:“策曰:‘小子 理 ,朕统承 汉 序,祗顺天命,遵脩典秩,建尔於东,为 汉 藩辅。’”
词语解释:视秩  拼音:shì zhì
比照品级次第。 宋 孙洙 《邢氏进号贤妃制》:“王公大寝,崇建妇官,天极四星,垂著妃象,所以协宣阴教,助穆宸闈,矧视秩于上公,必敷求于淑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以右丞 叶李 为平章政事, 李 固辞,许之;赐以玉带,视秩一品。”
词语解释:卑秩  拼音:bēi zhì
低微的职位或品级。 汉 王充 《论衡·命禄》:“ 成王 之才不如 周公 , 桓公 之智不若 管仲 ,然 成 桓 受尊命,而 周 管 禀卑秩也。” 唐 李德裕 《周秦行记论》:“纵 司马 取 魏 之渐,用 田常 有 齐 之由。故自卑秩,至於宰相;而朋党若山,不可动摇。” 宋 曾巩 《杂诗》之二:“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安乐堂》:“以处工匠之疾病者,近来则与工匠无涉,惟内臣卑秩无私宅可住,无名下官可依者,遇疾且殆,即徙入此中,以待其殞。”
词语解释:满秩  拼音:mǎn zhì
(1).全俸。《汉书·平帝纪》:“赐天下民爵一级,吏在位二百石以上,一切满秩如真。”
(2).秩满。官吏任期结束。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比满秩,灾疫犹未已,皆泣曰:‘司户去,吾何所得衣食!’”
词语解释:下秩  拼音:xià zhì
谓官职低。《后汉书·桓谭冯衍传赞》:“体兼上才,荣微下秩。” 唐 王维 《和使君五郎西楼望远思归》诗:“能赋属上才,思归同下秩。”
词语解释:荣秩  拼音:róng zhì
(1).荣耀与官阶。《后汉书·陈龟传》:“﹝臣﹞过受国恩,荣秩兼优。”
(2).高官。 唐 白居易 《出府归吾庐》诗:“身闲自为贵,何必居荣秩。”
词语解释:华秩  拼音:huá zhì
显位;高阶。 宋 梅尧臣 《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 明 李东阳 《求退录》:“若復冒殊恩,骤陞华秩,尤恐年轻力弱,弗任驱驰。”
词语解释:宠秩  拼音:chǒng zhì
(1).宠爱而授以官秩。《左传·昭公八年》:“ 子旗 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其若先人何?’”《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彼 慕容评 者,蔽君专政,忌贤疾功,愚闇贪虐以丧其国,国亡不死,逃遁见禽。 秦王 坚 不以为诛首,又从而宠秩之,是爱一人而不爱一国之人也。” 胡三省 注:“宠秩,谓宠而序其官,使不失次也。”
(2).指尊贵的官秩。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伏奉今月二十九日制,授臣御史中丞。宠秩踰涯,心魂战越。”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 杨邦毅 ﹞绰有 张御史 之风,无愧 颜常山 之节,肆颁恩典,庸慰忠魂……併推宠秩以及遗孤,非止居住之荣,实是臣工之劝。”
词语解释:命秩  拼音:mìng zhì
犹官爵。 唐 吕温 《道州刺史厅后记》:“若冠綬命秩之差,则有格令在;山川风物之辨,则有图牒在。” 宋 曾巩 《王瑛杨宗立三班借职制》:“是用从尔之请,锡之命秩。”
词语解释:班秩  拼音:bān zhì
官员的品级。《魏书·张彝传》:“计其阶途,虽应迁陟、然恐班秩犹未赐等。”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诗之二:“班秩兼通贵,公侯出异人。”《旧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年二十餘,即拜将军,与父同班秩。”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惟祝自今以往,此志愈坚,将见班秩弥高,而政绩弥显。”
词语解释:改秩  拼音:gǎi zhì
改变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多指提升。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吴季谦改秩》:“ 吴季谦 愈 ,初为 鄂州 邑尉,常获劫盗…… 季谦 用是改秩。”
词语解释:称秩  拼音:chēng zhì
谓按照次序举行。《书·洛诰》:“惇宗将礼,称秩元祀。” 曾运乾 正读:“称,举;秩,次序也。”
词语解释:宾秩  拼音:bīn zhì
官吏的俸禄。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宾秩已觉厚,私储常恐多。”
词语解释:名秩  拼音:míng zhì
(1).名次。《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屯坊列署,三十有二。星居宿陈,綺错鳞比,辛壬癸甲,为之名秩。” 吕延济 注:“秩,次也。言以甲乙为名次也。”
(2).名位官阶。 唐 韩愈 《题张十八所居》诗:“名秩后千品,诗文齐六经。” 宋 曾巩 《母薛氏追封汉国太夫人制》:“盖列於廊庙,名秩既殊;故追荣其亲,命数亦异。”
词语解释:解秩  拼音:jiě zhì
免去官职。 宋 文莹 《玉壶清话·江南遗事》:“甫及满任,解秩归田,县人缘河泣涕,挽舟酷留,凡不絶者三日。”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闱》:“﹝ 桂公祥 ﹞破例授工尚,不三月,卒令解秩,以其不称职,恐滋物议也。”
词语解释:上秩  拼音:shàng zhì
(1).官职的高级品位。亦借指大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王戎 开国上秩,而鬻官嚣俗。”
(2).指一部书的上半部分。 清 王祖源 《〈莆阳黄御史集〉记》:“《莆阳黄御史集》,分上下秩,序文目録完好。上秩起赋诗,讫文三类;下秩起书启祭文,讫碑铭四类。”
词语解释:仙秩  拼音:xiān zhì
仙官。秩,俸禄或品级。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我家相公,雅志求仙;夫人亦清心好道,将拜天官仙秩,那堪人世官僚。”
词语解释:末秩  拼音:mò zhì
(1).低级官职。 唐 张籍 《祭退之》诗:“念此委末秩,不能力自扬。特状为博士,始获升朝行。”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其中 敬姜 、 辛宪英 、 罗兰 、 苏菲亚 之流何啻亿万,而未尝充一末秩。”
(2).指低级官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制臺﹞一面对巡捕説:‘请 焦大老爷 。’向来传见末秩没有这种声口的,那巡捕也很以为奇。”
词语解释:年秩  拼音:nián zhì
年龄与爵秩。《南齐书·武帝纪》:“﹝ 永明 七年正月﹞戊辰,詔曰:‘诸大夫年秩隆重,禄力殊薄,岂所谓下车惟旧,趋桥敬老。可增俸,详给见役。’”
词语解释:迁秩  拼音:qiān zhì
旧指官员晋级。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詔书迁秩,百姓举车,立庙生事,树碑颂德。”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六:“不逾年,凡四迁秩。”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封 兆文毅 为一等公, 富将军 德 为一等侯,餘迁秩有差。”
词语解释:常秩  拼音:cháng zhì
(1).一定的职务。《左传·文公六年》:“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 杜预 注:“常秩,官司之常职。”一说秩,禄廪。常秩,一定的俸禄。
(2).普通的品级。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 韩子华 在翰苑日,乃以布衣常秩充选,而莫有继之者。”
词语解释:开秩  拼音:kāi zhì
亦作“开袟”。
(1).犹开卷。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点翰咏新赏,开袠莹所疑。”
(2).指每个十年的第一年(如十一年,二十一年等)。因十年为一秩,故称。语本 唐 白居易 《思旧》诗:“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清史稿·高宗纪二》:“十一年春正月庚午,以纪年开袠,命减刑。”《清史稿·穆宗纪二》:“十一年壬申春正月丙戌朔,停筵宴。乙丑,以纪年开秩论减刑。”
词语解释:郎秩  拼音:láng zhì
郎官的职位、品级。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致归》:“[外]夫人,我 许益 官为郎秩,冷拟广文。报绩三周,淹留十载。”
词语解释:奉秩  拼音:fèng zhì
俸禄。奉,通“ 俸 ”。《南史·毛喜传》:“ 喜 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
词语解释:资秩  拼音:zī zhì
资历和品级。 唐 白居易 《杨嗣复可库部郎中知制诰制》:“惟其人是用,不限於资秩职署焉。” 元 黄溍 《翰林国史院题名记》:“是用蒐罗故牘,考其姓名、资秩、迁次而刻诸石,庶来者有考焉。” 明 李东阳 《与蒋宗谊书》:“古之人不合则去,未闻以资秩之卑下为辱也。”
词语解释:赏秩  拼音:shǎng zhì
赐以禄位。《南史·宋南郡王义宣传》:“降 愷 为 宜阳县王 ,将佐以下,并皆赏秩。”
词语解释:故秩  拼音:gù zhì
原职;旧职。 唐 元稹 《李珝起复前监察御史制》:“復尔故秩,免修乃诚。”
词语解释:列秩  拼音:liè zhì
按品级排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羽流恩恤之滥》:“ 国祥 列秩黄冠衔名,不登仕版。”
词语解释:职秩  拼音:zhí zhì
职位与官俸。《左传·昭公二十二年》:“ 王子朝 因旧官百工之丧职秩者,与 景 灵 之族以作乱。”《孔丛子·陈士义》:“ 子顺 相 魏 ,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者,诸丧职秩者不悦,乃造谤言。”
词语解释:位秩  拼音:wèi zhì
官爵和俸禄。《北齐书·张琼传》:“凡人官爵,莫若处中, 忻 位秩太高,深为忧虑。”《北史·薛孝通传》:“然犹致疑忌,不加位秩,但引为坐客,时访文典大事而已。”
词语解释:还秩
谋求私利
词语解释:中秩  拼音:zhōng zhì
中级的官职。 唐 卢照邻 《元日述怀》诗:“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词语解释:部秩  拼音:bù zhì
部帙。 唐 王建 《送司空神童》诗:“暗写五经收部秩,初年七岁着衫衣。”
词语解释:一秩  拼音:yī zhì
(1).官阶的一级。《隋书·百官志中》:“禄率一分以帛,一分以粟,一分以钱。事繁者优一秩,平者守本秩,闲者降一秩。长兼试守者,亦降一秩。”
(2).古以十年为一秩。 唐 白居易 《七年元日对酒》诗之二:“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原注:“时俗谓七十已上为开第八秩。”
词语解释:序秩  拼音:xù zhì
旧指按品级尊卑为序书列官职姓名。 明 黄佐 《翰林记》《序秩》篇。
词语解释:厚秩  拼音:hòu zhì
(1).丰厚的俸禄。《北史·隋河间王弘传论》:“ 河间 属乃葭莩,地非宠逼,故高位厚秩,与时终始。”
(2).指丰厚的报酬。 南朝 宋 何承天 《上安边论》:“有急之日,民不知战,至乃广延赏募,奉以厚秩。”
词语解释:台秩  拼音:tái zhì
台省的官职、品级。指高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稟启·候水巡台》:“花飞片楮,自升华于臺秩。”
词语解释:卷秩  拼音:juàn zhì
见“ 卷帙 ”。
词语解释:卷帙  拼音:juàn zhì
亦作“ 卷秩 ”。 书籍;篇章。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方术之书,卷帙徒烦,拯济殊寡。”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除凶书及删去浅俗无益教理者,见在三万六千七百八卷,著在《隋书·经籍志》,自后卷秩颇增。” 清 唐孙华 《戊寅除夕》诗之一:“短綆有心探卷帙,长绳无策繫 羲 娥 。” 阿英 《漫谈〈红楼梦〉的插图和画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七:“我所见到较早、卷帙浩繁的连环图画,是 李鞠侪 (又署 觉生 、 李翰园 ,似非一人)的《石头记画册》。”
词语解释:厘秩  拼音:lí zhì
整理编次。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仰观俯察,明义开宗,釐秩典要,垂布型范。”
词语解释:贰秩  拼音:èr zhì
指二品官。 明 李开先 《赠高泉谢方伯》诗:“贰秩今方伯,三台古上卿;行看辞簿领,特简秉钧衡。”按, 明 清 布政使、巡抚称方伯。
词语解释:贬秩  拼音:biǎn zhì
贬职;削减俸禄。《史记·平準书》:“ 元封 元年, 卜式 贬秩为太子太傅。” 宋 李若水 《上何右丞书》:“小则削职贬秩,大则走瘴岭,錮海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或贬秩,则立仗,必居所贬之位,不敢仍常立,甚可怪也。” 清 无名氏 《燕京杂记》:“﹝象﹞如获罪贬秩,则立仗时退居贬所,不敢復立原处。”
词语解释:试秩  拼音:shì zhì
试用的没有正式任命的官员。《宋史·职官志十》:“试秩则大理司直、评事、祕书省校书郎。”参见“ 试官 ”。
词语解释:试官  拼音:shì guān
(1).出任官职。《史记·日者列传》:“初试官时,倍力为巧诈,饰虚功执空文以誷主上,用居上为右;试官不让贤陈功,见伪增实,以无为有,以少为多,以求便势尊位。”
(2).主持考试的官吏。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维》:“客有出入於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令以 九皋 为解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明妃”诗》:“此则下第举子借以詈试官,非真咏 明妃 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一)》:“某试官见此生误佗为他,辄批其后云:‘ 汉高 文帝 爸, 赵佗 不是他;今年既不中,明年再来吧。’”
(3).未正式任命的官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官爵封建·试官》:“《职林》曰: 唐 武后 天授 二年,凡举人无贤不肖,咸加擢拜,大置试官,则官之有试,自 唐 始也。谓之试,取尚书明试以功之意。”《新五代史·杂传十六·李琪》:“ 琪 所私吏当得试官, 琪 改试为守。”
词语解释:诗秩  拼音:shī zhì
同“ 诗帙 ”。 唐 白居易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放之》诗之一:“已向微阳前,暖酒开诗秩。”
词语解释:使秩  拼音:shǐ zhì
使官的职位。 宋 苏辙 《贺张宣徽知青州启》:“伏审入覲帝廷,荣加使秩,遂解南籥,作镇东藩,新命既传,众情胥悦。”参见“ 使 ”。
词语解释:降秩  拼音:jiàng zhì
贬降官秩。 宋 叶适 《厉领卫墓志铭》:“又用中司疏,降秩徙 邵州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帝慰諭久之,乃命学士 刘筠 草制,各降秩一级,罢相。”
词语解释:镌秩  拼音:juān zhì
亦作“鎸秩”。 谓降级或降职。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董鉅堂 为 镇江 倅牒漕试,已十七人,求者未已。 文豹 因进过额之説。公曰:‘过额不过鐫秩,若成得一士友,何惜一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世宗圣孝》:“吏部尚书 廖纪 復疏谓‘ 登 以母老赴官偶迟,宜鐫秩示罚’。上命降职三级,特改京官,以便其母就禄。”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此地繁剧,吾失於呵护,致疫鬼误入孝子节妇家,损伤童稚,今鎸秩去矣。”
词语解释:阶秩  拼音:jiē zhì
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制》:“或扈从於艰难之际,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旧唐书·魏玄同传》:“復患阶秩虽同,人才异等,身且滥进,鉴岂知人?” 明 李东阳 《拟杨文懿公谥议》:“而阶秩之多寡,年寿之修短,以彼较此,亦有可论。”
词语解释:贵秩  拼音:guì zhì
尊贵的职位。秩,官职的品级。 唐 刘禹锡 《唐故朝议郎守尚书吏部侍郎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赠司空奚公神道碑》:“第二子 敬则 ,歷太僕少卿,今为 濮州 刺史兼御史中丞,赐金紫,以廉最就加贵秩,俾视九卿。” 唐 钱珝 《代史馆相公让官第一表》:“且陛下示以殊恩,增其贵秩,当庶事苟同,未称在众心。” 清 唐堂 《与减斋舅氏书》:“舅氏之明达俊伟,宜救 八闽 之艰危,毋图一身之贵秩;宜秉正而自持,毋随人而作止。”
词语解释:升秩  拼音:shēng zhì
升官。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及州,不解衣,下令掊锁扩门,悉弃仓实与民,活数十万人。奏报,升秩少府。”
词语解释:削秩  拼音:xuē zhì
犹削职。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陈公墓志铭》:“提举 兴国宫 ,居三年,察官交疏,削秩罢,时 庆元 二年也。”
词语解释:肥秩  拼音:féi zhì
犹肥缺。指收入丰厚的官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余乡有林下者,家綦贫。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
词语解释:颁秩  拼音:bān zhì
谓赐授官位。 唐 韦缜 《读春令赋》:“晓色分於丹陛,韶华发於紫宸。遂焕爵以颁秩,乃布德而昭仁。”
词语解释:兵秩  拼音:bīng zhì
供官员役使的“事力”(仆役)和俸禄。《北齐书·王琳传》:“ 孝昭 赐 琳 璽书,令镇 寿阳 ,其部下将帅悉听以行,乃除 琳 驃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扬州 刺史,封 会稽郡公 ,又增兵秩,兼给鐃吹。”按,据《隋书·百官志中》, 北齐 规定各级官僚“各给事力”,“给事力”亦作“给兵”,专供本官役使;“秩”则指俸禄。是以知此谓升官加禄之事。
词语解释:谢秩  拼音:xiè zhì
谓任期满而离职。 唐 李景亮 《人虎传》:“及谢秩,则退归閒适,不与人通者近岁餘。”
词语解释:俸秩  拼音:fèng zhì
俸禄。《晋书·山涛传》:“初, 涛 布衣家贫……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嬪媵。禄赐俸秩,散之亲故。”《北史·崔冏传》:“ 冏 性廉谨,恭俭自修,所得俸秩,必分亲故。”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迁换因循,遂阶荣位;大有车马,丰有俸秩。”
词语解释:亲秩  拼音:qīn zhì
按亲戚亲疏血统远近所定的顺序。《后汉书·质帝纪》:“其令 恭陵 次 康陵 , 宪陵 次 恭陵 ,以序亲秩,为万世法。”
词语解释:争秩  拼音:zhēng zhì
争位次。《管子·轻重乙》:“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尹知章 注:“秩,次也。”
词语解释:食秩
靠领取薪俸为生
共11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