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梗上声 [měng][jìng,形词][详注1][《廣韻》獸似狐,有翼。《集韻》飛狐也。][详注2][详注3]


注1:睛 音请。《字林》眳睛,不悦目貌。又音阱。与睁同。
注2:冥 《集韻》《韻會》母迥切《正韻》母耿切,銘上聲。《詩·小雅》無將大車,維塵冥冥。無思百憂,不出于熲。《朱註》冥冥,昏晦也
注3:囧 音憬。《说文》窗牖丽廔闿明,象形。 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炯。见《书·囧命》。 又与炯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注》囧囧犹炯炯也。炯从火囧。
首字词组
秉烛秉直秉政秉利秉烛云长秉宪秉握秉钧持轴
秉笔秉文秉阳秉夷秉谢秉威秉刍秉铎
秉钧秉道秉轴秉执秉教伽持秉要执本秉统秉钧当轴
秉心秉钧衡秉持秉成秉戒秉耕秉笔太监秉信
秉国秉旄秉圭秉诚秉职秉文经武秉牍秉公任直
秉彝秉哲秉穗秉质秉言秉文兼武秉公秉修
秉钺秉操秉性秉意秉权秉枹秉烛夜游秉鉴
秉德秉机秉正秉鞭秉节持重秉拂秉正无私秉赋
秉节秉钧轴秉事秉椒秉臬秉承秉畀炎火秉辔
秉耒秉志秉戎秉烛达旦秉常秉公灭私秉烛待旦秉锧

词语解释:秉烛  拼音:bǐng zhú
谓持烛以照明。 唐 孟浩然 《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宋 梅尧臣 《送道损司门》诗:“朝看不足暮秉烛,何暇更寻桃与杏。”《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红楼梦》第一一四回:“丫头秉烛伺候。”
词语解释:秉笔  拼音:bǐng bǐ
执笔。《国语·晋语九》:“臣以秉笔事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秉笔荷担,莫此之劳。” 唐 韩愈 《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秉笔之臣,得以纪録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此外,皆不知何人秉笔。”
词语解释:秉钧  拼音:bǐng jūn
比喻执政。钧,制陶器所用的转轮。 唐宣宗 《断句》诗:“七载秉钧调四序,一方狱市获来苏。”《旧唐书·崔彦昭传》:“秉钧之道,何所难哉。”《明史·武宗纪赞》:“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
词语解释:秉心  拼音:bǐng xīn
持心。《诗·鄘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论议正直,秉心有常。”《旧唐书·德宗纪下》:“而秉心匪彝,自底不类。” 明太祖 《封刘基诚意伯诰》:“秉心坚贞,怀才助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虽谓秉心贞正,感动幽灵,亦未必不然也。”
词语解释:秉国  拼音:bǐng guó
执掌国政。《后汉书·郑太传》:“今明公秉国平正,讨灭宦竖,忠义克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四·李忠定公》:“非 李纲 秉国,整立规画,何以成朝廷哉?”
词语解释:秉彝  拼音:bǐng yí
持执常道。《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 传:“彝,常。” 朱熹 集传:“秉,执。”《孟子·告子上》引作“秉夷”。 唐 独孤及 《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协恭秉彝,动罔违德。” 清 方苞 《为秦门高贞女纠举本引》:“天属之情,秉彝之性,惟遘閔凶、备危苦而后庶一见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吾民宜固其秉彝之心田,冒万难以排去其摧凌。”
词语解释:秉钺  拼音:bǐng yuè
持斧。借指掌握兵权。《诗·商颂·长发》:“ 武王 载斾,有虔秉鉞。”《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鉞。”《汉书·终军传》:“大将军秉鉞,单于犇幕。” 唐 刘禹锡 《代谢平章事表》:“虽协梦而求,无闻秉鉞之寄。” 清 钮琇 《觚賸·圆圆》:“自此由 秦 入 蜀 ,迄於秉鉞 滇云 。”
词语解释:秉德  拼音:bǐng dé
保持美德。《书·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楚辞·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汉书·文帝纪》:“皆秉德以陪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孚鱼在秉德,革梟来好音。”
词语解释:秉节  拼音:bǐng jié
(1).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 宋 欧阳修 《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 明 杨柔胜 《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
(2).保持节操,守节。 清 姚鼐 《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3).犹秉性。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 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词语解释:秉耒  拼音:bǐng lěi
执耒。《礼记·祭义》:“是故昔者天子为藉千亩,冕而朱紘躬秉耒。”
词语解释:秉直  拼音:bǐng zhí
持正。 晋 陶潜 《酬丁柴桑》诗:“秉直司聪,惠于百里。”《晋书·李舍传》:“实有 史鱼 秉直之风。”
词语解释:秉文  拼音:bǐng wén
犹行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迺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词语解释:秉道  拼音:bǐng dào
保持正道。《汉书·萧望之传》:“君其秉道明孝,正直是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昞 ( 赵昞 )秉道怀术,而不能全身避害。”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蔡副使鹿公墓志铭》:“秉道终身,卒毙于正。”
词语解释:秉钧衡  拼音:bǐng jūn héng
谓执掌政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 頲 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词语解释:秉旄  拼音:bǐng máo
持握旌旗。借指掌握兵权。《资治通鉴·唐昭宗光化三年》:“况 王氏 秉旄 五代 ,时推忠孝。”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司封抱能屈初龄,秉旄怀紱晚始亨。”
词语解释:秉哲  拼音:bǐng zhé
秉富有才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明帝 秉哲,雅好文会。”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皇太子某体仁秉哲,恭敬温文。” 明 何景明 《内篇》之五:“非秉哲篤尚之士,安有弗移于此者也。”
词语解释:秉操  拼音:bǐng cāo
所持的操守。 汉 王符 《潜夫论·交际》:“秉操如此,难以称信矣。”《太平广记》卷二七一引 唐 牛肃 《纪闻·牛应贞》:“且吾之秉操,奚子智之能测?”
词语解释:秉机  拼音:bǐng jī
掌握时机。 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秉机或惰,则无褐终年。”
词语解释:秉钧轴  拼音:bǐng jūn zhóu
谓执掌政权。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彗星》:“今日之秉钧轴者,前日之功固伟矣。” 宋 方勺 《泊宅编》卷一:“至 闻喜 裴氏 , 赵郡 李氏 ,一家皆十七人秉钧轴,何其盛也。”参见“ 秉轴 ”、“ 秉钧 ”。
词语解释:秉志  拼音:bǐng zhì
犹持志。 唐 皮日休 《九讽·舍慕》:“粤吾秉志兮,洁於瑾瑜。”
词语解释:秉政  拼音:bǐng zhèng
执政,掌握政权。《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 之后,陪臣秉政。”《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哀帝 崩, 王莽 秉政。”《新唐书·张延赏传》:“帝还,詔入秉政。”《痛史》第七回:“误用匪人秉政,所以汲引之人都是此狗彘之辈。” 鲁迅 《坟·从胡须说到牙齿》:“但也因秉政者的变换,仪式上,尤其是行礼之状有些不同。”
词语解释:秉阳  拼音:bǐng yáng
持阳和之气。《礼记·礼运》:“故天秉阳,垂日月。” 郑玄 注:“秉,犹持也,言天持阳气施生。” 前蜀 贯休 《大蜀皇帝寿春节进尧铭舜颂·尧铭》诗:“秉阳亭毒,不遑暇食。” 宋 王禹偁 《日月光天德赋》:“日月焜煌,丽乎天兮秉阳。”
词语解释:秉轴  拼音:bǐng zhóu
比喻执政。轴,机械中传递动力的主要零件。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秉轴之钧,心希在治。” 宋 苏轼 《贺孙枢密启》:“佇观秉轴,更增帝载之熙。”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秉轴持钧政事堂。”
词语解释:秉持  拼音:bǐng chí
(1).执持。 前蜀 杜光庭 《张崇胤本命南斗北斗词》:“秉持未契於神明,履行或亏於恭恪。”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三篇:“迨 吴敬梓 《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
(2).持有,具有。《世说新语·赏誉》“ 谢子微 见 许子将 兄弟” 刘孝标 注引《海内先贤传》:“ 许子将 秉持清格,岂可以吾舆服见之邪?”
(3).指操守。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宪宗 朝,则有 杜邠公 之器量, 郑少保 之清俭, 李安邑 之智计, 裴中书 之秉持。”
词语解释:秉圭  拼音:bǐng guī
亦作“ 秉珪 ”。 手执玉圭。《书·金縢》:“为坛於南方北面, 周公 立焉。植璧秉珪,乃告 大王 、 王季 、 文王 。” 三国 魏 嵇康 《难〈宅无吉凶摄生论〉》:“ 汤 祷 桑林 , 周公 秉圭,不知是谴祟非也?” 明 唐顺之 《读〈春秋〉》:“天子黼扆之前,乃不得一人秉圭而北面者。”
词语解释:秉穗  拼音:bǐng suì
收稻时遗留在田中的禾把与禾实。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见贫人子累累拾秉穗甚众。”
词语解释:秉性  拼音:bǐng xìng
天性,本性。 元 杨显之 《潇湘雨》楔子:“老夫秉性忠直。”《红楼梦》第九十回:“ 薛蝌 一则秉性忠厚,二则到底年轻。” 清 林则徐 《会谕澳门同知再行谕饬义律缴上交凶稿》:“念其秉性未驯,或日久自知悔悟。”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凭着这个青年团员正直的秉性,他觉得 孙水嘴 未免说得过分了。”
词语解释:秉正  拼音:bǐng zhèng
持心公正。《明史·王家屏传》:“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葛端肃公家训》:“大凡人能清约,即能秉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二》:“各各总要真心秉正,同辅朝纲。”
词语解释:秉事  拼音:bǐng shì
执事。谓受任为官。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 宰我 秉事,有宠于 齐 。”《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并作威福。”
词语解释:秉戎  拼音:bǐng róng
执掌军政。《宋书·礼志三》:“承乾秉戎,志在拯世。”
词语解释:秉利  拼音:bǐng lì
执其利。《国语·吴语》:“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词语解释:秉夷  拼音:bǐng yí
见“ 秉彝 ”。
词语解释:秉彝  拼音:bǐng yí
持执常道。《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 传:“彝,常。” 朱熹 集传:“秉,执。”《孟子·告子上》引作“秉夷”。 唐 独孤及 《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协恭秉彝,动罔违德。” 清 方苞 《为秦门高贞女纠举本引》:“天属之情,秉彝之性,惟遘閔凶、备危苦而后庶一见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吾民宜固其秉彝之心田,冒万难以排去其摧凌。”
词语解释:秉执  拼音:bǐng zhí
犹执行。《汉书·严助传》:“玩心神明,秉执圣道。”
词语解释:秉成  拼音:bǐng chéng
主和。《国语·晋语四》:“济且秉成,必霸诸侯。”《明史·卢象昇传》:“ 潜善 秉成, 宗泽 殞恨。”
词语解释:秉诚  拼音:bǐng chéng
专心一意。《西游记》第五三回:“我因归正释门,秉诚僧教。” 清 讴歌变俗人 《醒世缘弹词》:“生来心地最慈仁,拜佛修斋一秉诚。”
词语解释:秉质  拼音:bǐng zhì
受于自然的资质。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秉质之清浊厚薄亦命也。” 谢觉哉 《第一次会见毛泽东同志》:“所恨秉质鲁钝,遇到这样的老师,却一点东西也没有学到。”
词语解释:秉意  拼音:bǐng yì
(1).执意,坚持自己的意向。《后汉书·郑太传》:“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 明 李贽 《杨修》:“盖 临淄 本以才捷爱幸,秉意投 修 ,故 修 亦以 植 为知己。”
(2).引申为不屈从,陵驾。《文选·枚乘〈七发〉》:“秉意乎 南山 ,通望乎 东海 。” 李善 注引《尔雅》:“秉,执也。” 刘良 注:“言涛之秉意将陵於 南山 而与 东海 相望也。”
词语解释:秉鞭  拼音:bǐng biān
执鞭。比喻执政。《楚辞·天问》:“ 伯昌 号衰,秉鞭作牧。” 王逸 注:“秉,执也;鞭以喻政。”
词语解释:秉椒  拼音:bǐng jiāo
《诗·陈风》中的《东门之枌》。因诗中有“貽我握椒”句,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拟〈青青陵上柏〉》诗:“舆童唱《秉椒》,櫂女歌《采莲》。”
词语解释:秉烛达旦
指关云长在护送两位皇嫂途中,秉烛达旦事
词语解释:秉烛云长
即云长秉烛,指三国关云长执灯夜读的事
词语解释:秉谢
禀受并回报
词语解释:秉教伽持
佛教语。指执行佛法、施加佛力于众生,以保护扶持之
词语解释:秉戒  拼音:bǐng jiè
受戒。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而 大鉴禪师 於寺下髮秉戒,开最初法浮图之教。”
词语解释:秉职  拼音:bǐng zhí
犹言忠于职守。 汉 马融 《忠经·百工章》:“动则有仪,秉职不回,言事无惮。”
词语解释:秉言  拼音:bǐng yán
谤言。民间的非议。秉,通“ 谤 ”。《管子·小匡》:“其称秉言,则足以补官之不善政。”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绍兰 曰:“‘秉’当依《齐语》读为谤,‘称’即‘偁’之借字,《説文》‘偁,扬也’,谓扬其谤言令上闻也。”
词语解释:秉权  拼音:bǐng quán
执掌政权。 汉 刘向 《说苑·权谋》:“今 霍氏 秉权,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 灵 献 之世,阉官用事,羣姦秉权。”《宋书·武帝纪中》:“自义旗秉权以来,四方方伯,谁敢不先諮畴,而逕表天子邪!”
词语解释:秉节持重  拼音:bǐng jié chí zhòng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后汉书·伏湛传》:“﹝ 伏湛 ﹞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词语解释:秉臬  拼音:bǐng niè
谓执掌刑法。 清 尹会一 《与方观察书》:“顷闻秉臬 京畿 ,深喜俊杰大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 尹三公子 秉臬 楚南 时曾寄诗。”
词语解释:秉常  拼音:bǐng cháng
执持常理。《国语·晋语一》:“若不知辱,亦必不知固秉常矣。”
词语解释:秉宪  拼音:bǐng xiàn
执掌法令。 唐 刘禹锡 《祭福建桂尚书文》:“秉宪朝右,剖符江壖。”《明史·瞿式耜传》:“ 曹于汴 宜秉宪。”
词语解释:秉威  拼音:bǐng wēi
执掌威权。《后汉书·荀悦传》:“安居则寄之内政,有事则用之军旅,是谓秉威。”
词语解释:秉要执本  拼音:bǐng yào zhí běn
掌握要旨和根本。《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於史官,歷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词语解释:秉耕  拼音:bǐng gēng
执农具耕作。 唐 黄滔 《赵员外启》:“至若白云巖谷,青草汀洲,敢辞依旧秉耕,踵前沉钓。”
词语解释:秉文经武  拼音:bǐng wén jīng wǔ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等封侯诏》:“秉文经武,任惟腹心。”
词语解释:秉文兼武  拼音:bǐng wén jiān wǔ
犹言能文能武。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 李将军 秉文兼武,受命专征。”
词语解释:秉枹  拼音:bǐng bāo
执握鼓槌。《国语·吴语》:“王乃秉枹,亲就鸣鐘鼓。”
词语解释:秉拂  拼音:bǐng fú
手执拂尘。谓侍奉。 清 曹寅 《松巅阁记》:“ 梦公 昔侍师秉拂於此,别久繫於怀,曾嘱予为记。”
词语解释:秉承  拼音:bǐng chéng
承受;接受。多用于指奉行上级的意旨、指示而言。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草率稽查,局务之秉承终隔,则道府分办之难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 纳哈出 ﹞秉承 元顺帝 命令,雄踞一方。” 峻青 《秋色赋·不尽巨涛滚滚来》:“他们又秉承着他们父亲母亲的革命意志,站在民兵的行列里。”
词语解释:秉公灭私  拼音:bǐng gōng miè sī
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明 张居正 《论大敌》:“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词语解释:秉握  拼音:bǐng wò
一握稻把。言数量少。 汉 桓宽 《盐铁论·地广》:“夫禄不过秉握者,不足以言治;家不满担石者,不足以计事。”
词语解释:秉刍  拼音:bǐng chú
十庾数量的草把。《国语·鲁语下》:“其岁,收田一井,出稯禾、秉芻、缶米,不是过也。” 韦昭 注引《聘礼》:“十庾曰秉。”
词语解释:秉统  拼音:bǐng tǒng
执掌统驭。《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
词语解释:秉笔太监  拼音:bǐng bǐ tài jiàn
明 代皇帝谕旨或批发奏章,常授命内监先写事目,称之为“秉笔太监”。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批本处》:“国初鑑 明 季秉笔太监专擅弄权之弊,特简 满 翰林官一员……专司批发之责。”
词语解释:秉牍  拼音:bǐng dú
手持简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秉牘以驱龄,洒翰以伐性。”
词语解释:秉公  拼音:bǐng gōng
持心公正;主持公道。 明 张居正 《谢召见疏》:“而人臣之道,必秉公为国。”《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 峻青 《秋色赋·胶济线上》:“天真的人们曾经对三人小组抱有希望,以为他们会秉公处理。”
词语解释:秉烛夜游  拼音:bǐng zhú yè yóu
持烛夜游。谓须及时行乐。 唐 李白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词语解释:秉正无私  拼音:bǐng zhèng wú sī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 包公 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康濯 《春种秋收·三面宝镜》:“可又俨然是为了工作,秉正无私!”
词语解释:秉畀炎火  拼音:bǐng bì yán huǒ
谓将田中的害虫捉去烧掉。《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郑玄 笺:“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 朱熹 集传:“故愿田祖之神,为我持此四虫,而付之炎火之中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大田》之诗,‘秉畀炎火’者,捕蝗之术也。”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何纶锦 《捕蝗谣》:“秉畀炎火古有经,始不扑除继无及。”
词语解释:秉烛待旦  拼音:bǐng zhú dài dàn
执烛以待天明。言心情迫切,夜不能寐。《水浒传》第九五回:“ 宋江 秉烛待旦。” 郭沫若 《行路难》下三:“他接着便说出了一段‘秉烛待旦’的故事来。”
词语解释:秉钧持轴  拼音:bǐng jūn chí zhóu
执政掌权。 明 唐顺之 《答曾石塘总制》:“使继此而进以秉钧持轴,则夫不动声色而坐销天下之隐忧。”参见“ 秉轴 ”、“ 秉钧 ”。
词语解释:秉铎  拼音:bǐng duó
(1).指担任文教之官。 清 戴名世 《〈巢青阁集〉序》:“ 陆君 秉鐸於兹,倡明风雅,鼓吹休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梦》:“ 苏州 蒋古愚 学博,秉鐸 潁 上,督课诸子甚严。”
(2). 汉 武功爵之第六级。《史记·平準书》“请置赏官曰武功爵”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茂陵中书》有武功爵,六级曰秉鐸。”
词语解释:秉钧当轴  拼音:bǐng jūn dāng zhóu
犹言秉钧持轴。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皆边塞将材而不可秉钧当轴。” 清 魏源 《〈淮南盐法轻本私议〉自序》:“用备秉政当轴之君子采择焉。”
词语解释:秉信  拼音:bǐng xìn
守信。 唐 段文昌 《平淮西碑》:“ 愬 诚明在躬,秉信不挠。”
词语解释:秉公任直  拼音:bǐng gōng rèn zhí
持心公正,处事正直。 明 张居正 《答郑范溪书》:“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纷纷之言,不足为意。”
词语解释:秉修  拼音:bǐng xiū
谓持戒修行。 前蜀 杜光庭 《莫令南斗醮词》:“臣宿禀真謩,仰宗玄训,敢忘勗励,以自秉修。”
词语解释:秉鉴  拼音:bǐng jiàn
持镜。比喻明察。 清 陈确 《呈学请削籍词》:“伏惟师臺无私秉鑑,以德爱人。”
词语解释:秉赋  拼音:bǐng fù
(1).指先天的资质。《红楼梦》第六四回:“ 寳玉 素昔秉赋柔脆。” 宋庆龄 《把培养革命后代的责任担当起来》:“我们承认孩子的秉赋有差异,但是孩子的好坏,主要是教育的结果。”
(2).承受;继承。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七:“ 淑君 在心性上,却又秉赋了父亲的纯朴和专诚。”
词语解释:秉辔  拼音:bǐng pèi
手持马缰绳。指驾车。《墨子·非儒下》:“秉轡授绥,如仰严亲。”《三国志·蜀志·郤正传》:“ 韩哀 秉轡而驰名。” 晋 潘岳 《藉田赋》:“ 常伯 陪乘,太僕秉轡。”
词语解释:秉锧  拼音:bǐng zhì
执斧。借指武士。 明 陈子龙 《岁晏仿子美同谷七歌》之五:“ 夏门 秉鑕是何人?安敢伸眉论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