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共311,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离别离合离魂离身离樽离明离梦离宴
离骚离忧离觞离鸾离言离朱离袂离鹤
离离离思离乱离襟离散离世离阻离珠
离愁离心离声离席离毕离间离客离会
离群离索离肠离城离立离相离黍离方
离情离居离绪离鸿离阔离堂离章离异
离恨离筵离尘离尊离堆离析离缺离形
离披离亭离乡离弦离俗离京离女离欲
离人离歌离杯离奇离抱离位离南离分
离宫离怀离苦离娄离颜离拆离曲离绝

词语解释:离别  拼音:lí bié
比较长久地跟人或地方分开。《楚辞·离骚》:“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唐 陆龟蒙 《离别》诗:“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个‘别’字不是好字眼,或者主离别。”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词语解释:离骚  拼音:lí sāo
(1).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 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 建中靖国 间,丞相追復, 斯立 以啟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语本《楚辞·离骚》 汉 王逸 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諫君也。” 唐 岑参 《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 方岳 《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 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 苏辙 《次韵子瞻见寄》:“ 贾生 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 西汉 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 沉 宋 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箇中真味更何加。” 游国恩 《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 楚 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 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 楚 《劳商》只。’ 王逸 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 楚 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 王逸 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词语解释:离离  拼音:lí lí
(1).盛多貌。《诗·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毛 传:“离离,垂也。” 郑玄 笺:“其实离离,喻其荐俎礼物多於诸侯也。” 孔颖达 疏:“言二树当秋成之时,其子实离离然垂而蕃多,以兴其 杞 也其 宋 也二君於王燕之时,其荐俎众多。”《文选·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 薛综 注:“离离,实垂之貌。” 前蜀 贯休 《经弟妹坟》诗:“泪不曾垂此日垂,山前弟妹塚离离。” 宋 叶适 《哀巩仲至》诗:“君文蚤贵重, 蜀 锦载胡车,离离三千首,雅正排淫哇。”
(2).浓密貌。 三国 魏 曹操 《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唐 陈昌言 《白日丽江皋》诗:“鬱鬱长堤土,离离浅渚毛。” 明 高启 《与杜进士寅登白莲阁对雨》诗:“远愁高树共离离,风逆潮声上浦迟。” 清 陈梦雷 《青青河畔草》诗:“离离万丈松,青青河畔草。” 李瑛 《战斗的城》诗:“如今,我看见当年签约的楼阁,早埋进离离的荒草。”
(3).井然有序貌。《尚书大传》卷三:“《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皎皎白间,离离列钱。” 隋 虞世基 《讲武赋》:“始轩轩而鹤举,遂离离以雁行。” 宋 苏轼 《寄蕲簟与蒲传正》诗:“ 兰溪 美箭不成笛,离离玉筯排霜脊。”
(4).旷远貌;空貌。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离离短幅开平远,漠漠疎林寄秋晚。”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碧琐离离,素女窥月中之影;白榆歷歷,青龙伏天上之形。”
(5).明亮貌;光鲜貌。 五代 齐己 《还人卷》诗:“金梭札札文离离, 吴 姬 越 女羞上机。” 明 唐寅 《七夕赠织女》诗:“神云矫矫月离离,帝子飃颻即故期。” 孙世伟 《克庵寄示莅闽以来诗稿哀时感物忧谗畏讥赋此以志同声之感并呈朴庵》:“西维星象离离变,南海秋潮暗暗沉。”
(6).引申为光彩、光荣。 清 曾国藩 《彭母曾孺人墓志铭》:“离离令问,匪邇伊遥。”
(7).清晰貌;分明貌。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王琦 注:“即水清石见之意。” 明 李东阳 《赤壁图歌》:“姦雄僭窃何足数,青史离离后人看。”
(8).隐约貌。 唐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示》:“乱萤光熠熠,行树影离离。” 唐 李贺 《长歌续短歌》:“夜峯何离离,月明落石底。” 明 张居正 《人日对雪赠朱镇山》诗:“九逵密如绣,双闕影离离。”
(9).若断若续貌;相连貌。 隋 卢思道 《孤鸿赋》:“行离离而高逝,响噰噰而相续。”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苏轼 《文与可飞白赞》:“离离乎其远而相属,缩缩乎其近而不隘也。” 元 杨谦 《不碍云山楼歌》:“海之山兮离离,障我流兮东之。”
(10).懒散疲沓貌。《荀子·非十二子》:“劳苦事业之中,则儢儢然,离离然。” 杨倞 注:“离离,不亲事之貌。”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儢儢离离,谓不耐烦苦劳顿,嬾散疏脱之容也。”
(11).飘动貌;摇荡貌。《文选·张衡〈思玄赋〉》:“拽云旗之离离兮,鸣玉鸞之譻譻。” 张铣 注:“离离,飞貌。” 唐 白居易 《杂兴》诗之一:“东风二月天,春雁正离离。” 明 方孝孺 《游石镜山》诗:“离离莫云合,矫矫孤鴈鸣。” 清 洪亮吉 《游幕府山十二洞及泛舟江口记》:“随波离离,影界水陆,下拂鱼尾,上憇鸟足者,名曰葑田。”
(12).轻细貌。 唐 谢偃 《乐府新歌应教》诗:“细细轻裙全漏影,离离薄扇詎障尘。”
(13).悲痛貌;忧伤貌。《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曾哀悽欷,心离离兮。” 王逸 注:“离离,剥裂貌。”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离离掛空悲,慼慼抱虚警。” 清 孙枝蔚 《寄怀方尔止》诗:“离离怕见花枝动,蔼蔼长教酒盏亲。”
(14).独特貌;孤独貌。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愍兹珍木,离离幽独。” 唐 常建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诗:“离离一寒骑,嫋嫋驰白天。” 清 刘火炤 《泗州道上》诗:“极目离离土一丘, 汉 皇陵庙此山头。”
(15).象声词。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落槭槭之霜叶,叫离离之晚鸿。” 唐 温庭筠 《罩鱼歌》:“风颸颸,雨离离,菱茭刺,鸂鶒飞。” 清 金人瑞 《境智二童子》诗:“满口离离含黑墨,杏花坛上读书回。”
词语解释:离愁  拼音:lí chóu
离别的愁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驴鞭半裊,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箇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清 马銮 《七岁女子》诗:“男儿不遇为文章,幼女离愁托雁行。” 郑振铎 《海燕·离别》:“我想我们的别离至多不过是两年,三年,然而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离愁堆积着。”
词语解释:离群  拼音:lí qún
(1).离开众人。《易·乾》:“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羣也。” 孔颖达 疏:“ 何氏 云:所以进退无恒者,时使之然,非苟欲离羣也。” 唐 皇甫曾 《送元侍御充使湖南》诗:“离羣復多病,岁晚忆 沧州 。” 清 钱谦益 《潞河别刘咸仲吏部》诗:“衰鬢数茎还去国,秋风一叶又离羣。”
(2).超群。 宋 苏轼 《表忠观碑》:“篤生异人,絶类离羣。奋挺大呼,从者如云。”
词语解释:离情  拼音:lí qíng
(1).绝离情欲。《管子·国蓄》:“以正人籍谓之离情,以正户籍谓之养赢。” 郭沫若 等集校:“《海王篇》‘藉於人,此隐情也’,《轻重甲篇》‘藉於万民,是隐情也’,彼二篇言‘隐情’,此言‘离情’,离与隐可为互训。盖隐则离,离则隐矣。意谓使人絶离情欲也。”
(2).别离的情绪。《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将乖不忍别,欲以遣离情。” 李善 注:“言将乖之初,不忍便诀;欲离少选之顷,以遣离旷之情也。” 唐 谢逸 《柳梢青》词:“无限离情,无穷江水,无边山色。”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志愿军就要跟他们分手的日子,深深的离情却牵着他们的心。”
词语解释:离恨  拼音:lí hèn
因别离而产生的愁苦。 南朝 梁 吴均 《陌上桑》诗:“故人寧知此,离恨煎人肠。” 南唐 李煜 《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把这一腔离恨,哭个痛快。” 李大钊 《送别幼衡》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词语解释:离披  拼音:lí pī
亦作“ 离翍 ”。
(1).分散下垂貌;纷纷下落貌。《楚辞·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 朱熹 集注:“离披,分散貌。” 宋 王禹偁 《弊帷诗》:“骏骨欲埋金价直,的颅犹爱雪离披。” 明 徐霖 《绣襦记·父子萍逢》:“论山鸡离披毛羽,配文鸳固难为对。” 清 何绍基 《山雨》诗:“马上衣巾任沾溼,村边瓜豆也离披。” 庞树柏 《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南方有鶼鶼,锦翼何离翍。”
(2).盛貌;多貌。《西京杂记》卷六引 汉 刘胜 《文木赋》:“丽木离披,生彼高崖。拂天河而布叶,横日路而擢枝。”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奠币登歌》:“阴雾离翍,灵驭摇裔。”一本作“ 离披 ”。 元 耶律楚材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自甘贫困元知微,篱边黄菊香离披。” 清 金人瑞 《效李义山绝句》之七:“六曲屏风画竹枝, 湘江 风雨夜离披。”
(3).参差错杂貌。 清 姚鼐 《杂诗》之一:“谁植高原树,花叶相离披。” 清 沉廉 《自彝陵州发棹至黄牛峡》诗:“疾风捲水水欲立,纷红骇緑相离披。”《红楼梦》第六七回:“那时已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緑离披。”
(4).衰残貌;凋敝貌。 南朝 梁 萧子晖 《冬草赋》:“有閒居之蔓草,独幽隐而罗生;对离披之苦节,反蕤葳而有情。” 唐 白居易 《湓浦早冬》诗:“蓼花始零落,蒲叶稍离披。” 宋 史正志 《史老圃菊谱》:“花瓣扶疏者落;盛开之后,渐觉离披,遇风雨撼之,则飘散满地矣。”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坊厢始末》:“维时父老间陈民瘼,而狐鼠实繁,旋行旋沮。庠生 赵善继 者,不忍家难离披,邦国固弊,畴咨同类,从者如水。” 清 姚莹 《游榄山记》:“内河方议备具,贼已扬帆至矣,仓卒故以不制。不然,胡离披至此哉!”
(5).分离貌。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我有同怀友,各在天一方,离披不相见,浩荡隔两乡。” 明 朱鼎 《玉镜台记·苏狱》:“苦背却姑亲慈恃,两下离披。” 康有为 《胶旅割后》诗:“八表离披割痛伤,羣贤保国走徬徨。从知天下为公产,应合民权救我疆。”
(6).摇荡貌,晃动貌。 唐 李德裕 《牡丹赋》:“逮乎的皪含景,离披向风,铅华春而思荡,兰泽晚而光融。” 唐 陆龟蒙 《鹤媒歌》:“媒懽舞跃势离披,似諂功能邀弩儿。”《朱子语类》卷七三:“这便是 康节 所谓‘酩酊离披时候’,如何不忧危谨畏!” 清 纳兰性德 《疏影·芭蕉》词:“ 湘 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再生缘》第二回:“香风飘渺人心爽,桂影离披夜景新。”
词语解释:离人  拼音:lí rén
(1).谓超脱人世。《庄子·田子方》:“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於独也。”
(2).离别的人;离开家园、亲人的人。 晋 陶潜 《赠长沙公族祖》诗:“敬哉离人,临路悽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宋 魏夫人 《菩萨蛮》词:“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
词语解释:离宫  拼音:lí gōng
(1).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孝惠帝 曾春出游离宫。”《汉书·贾山传》:“ 秦 非徒如此也,起 咸阳 而西至 雍 ,离宫三百,鐘鼓帷帐,不移而具。” 颜师古 注:“凡言离宫者,皆谓於别处置之,非常所居也。” 唐 温庭筠 《华清宫和杜舍人》:“五十年天子,离宫旧粉墙。” 明 孙柚 《琴心记·赉金买赋》:“何地承君愁,望离宫只自吁。”
(2).指太子居住的宫室。《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诗》:“离宫收杞梓,华屋富徐陈。” 张铣 注:“离宫华屋皆太子宫舘也。”
(3).指南天,南方。 五代 齐己 《苦热行》:“离宫划开赤帝怒,喝起六龙奔日驭。”《西游记》第三五回:“那魔……取出芭蕉扇子,望东南丙丁火,正对离宫,唿喇的一扇子,搧将下来。”参见“ 离南 ”。
(4).借指火红色。 五代 齐己 《石竹花》诗:“石竹花开照庭石,红蘚自稟离宫色。”
(5).星名。《晋书·天文志》:“离宫六星。” 唐 杨炯 《浑天赋》:“华盖巖巖,俯临於帝座;离宫奕奕,旁絶於天津。”《宋史·天文志三》:“离宫六星,两两相对为一坐,夹附室宿上星,天子之别宫也。”
词语解释:离南  拼音:lí nán
(1).南方。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查慎行 注引《参同契》注:“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
(2).草名。又名通脱木,俗称通草。《尔雅·释草》:“离南,活莌。” 郭璞 注:“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茎中有瓤正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脱木》﹝释名﹞引 苏颂 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草也。”
词语解释:离合  拼音:lí hé
(1).分合;聚散。《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文选·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离合非有常,譬彼弦与括。” 李善 注引《吕氏春秋》:“夫万物成则毁,合则离,离则復合,合则復离。” 宋 张耒 《风流子》词:“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 清 薛福成 《张公五十寿序》:“往自 徐州 戎幕,始奉光仪,迄於今虽离合不常,常获一再造謁。”
(2).指分裂与统一。 宋 苏轼 《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谨按 山 东自上世以来,为腹心根本之地,其与中原离合,常係社稷安危。”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正统辨》:“伏以一代离合之殊,固繫乎天数盛衰之变;万年正闰之统,实出於人心是非之公。”
(3).偏指离别。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萧涤非 注:“有离合,实际是説有离散。”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全元散曲·水仙子·喻镜》:“不明白抛闪人寂寞,想前生注定我,恰团圆又早离合。”
(4).偏指会合。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时则暗月,沉闥,凄风满櫺,道路阻脩,梦魂离合。”
(5).符合与不符合,接近与不接近。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尚书大传》……其文或説《尚书》,或不説《尚书》,大抵如《易乾凿度》《春秋繁録》,与《尚书》本义在离合之间,而因经属旨。”偏指背离,不合。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王丞相 介甫 既当轴处中……号令骤出,但於人情适有所离合,於是故臣名士往往力陈其不可。”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序》:“乃引古今音之变,而究其所以不同,为《音论》二卷……综古音为十部,为《古音表》二卷。自是而六经之文乃可读。其他诸子之书,离合有之,而不甚远也。”
(6).谓摇动、晃荡。亦形容扑朔迷离貌。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神飜覆而愉悦,志离合而感伤。”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二:“ 梅雨潭 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7).指合纵连横。《韩非子·忠孝》:“王者独行谓之王,是以三王不务离合而正,五霸不待从横而察,治内以裁外而已矣。”
(8).指离合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於三六杂言,则出自篇什;离合之发,则明於图讖。” 黄叔琳 注引《文章缘起》:“ 孔融 作四言离合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离合(字相析合成文, 孔融 ‘渔父屈节’之诗是也)。”
词语解释:离忧  拼音:lí yōu
(1).忧伤。《楚辞·九歌·山鬼》:“风颯颯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马茂元 注:“离忧,就是忧愁的意思。 楚 地方言。” 明 刘基 《感寓》诗之三:“稻粱日萧索,风雨徒离忧。” 明 陈子龙 《丙子九日中同客宴集》诗:“众芳满眼不忍醉,萧条日月徒离忧。”
(2).遭遇忧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司马贞 索隐引 应劭 曰:“离,遭也。”《楚辞·刘向〈九叹·离世〉》:“哀僕夫之坎毒兮,屡离忧而逢患。” 王逸 注:“言己不自念惜身之放逐,诚哀僕御之夫,坎然恚恨,以数逢忧患,无已时也。”
(3).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唐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诗:“ 李 杜 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仇兆鳌 注:“离忧,离别生忧也。” 宋 秦观 《江城子》词:“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金 元好问 《过皋州寄聂侯》诗:“别后故人应念我,一诗聊与话离忧。”
词语解释:离思  拼音:lí sī
离别后的思绪。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 宋 周邦彦 《齐天乐》词:“ 荆 江 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 明 李氏 《江楼留别》诗:“西风 扬子江 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梁启超 《奉怀南海先生星加坡兼敦请东渡》诗:“近闻作计又图南,渺渺离思孰可堪。”
词语解释:离心  拼音:lí xīn
(1).不同心;不团结。《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 朱熹 集注:“离心,谓上下无与己同心者也。”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竹义》:“帝谓诸王曰:‘人世父子兄弟尚有离心离意,此竹宗本不相疏。人有怀贰心,生离间之意,覩此可以为鑑。’”《东周列国志》第六回:“军士离心,窃为王危之。”
(2).指异心。《国语·周语下》:“民无据依,不知所力,各有离心。”《周书·寇洛李弼等传论》:“于时将有离心,士无固志。”《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今年纪已老,又有了些痰病,诸姬妾皆有离心。”
(3).离开中心。如:离心力;离心作用。
(4).别离之情。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木落悲时暮,时暮感离心;离心多苦调,詎假 雍门 琴。” 宋 寇準 《夏日》诗:“离心杳杳思迟迟,深院无人柳自垂。” 明 杨慎 《感怀六言》:“梦搅离心夜夜,愁添旅髩星星。”
词语解释:离索  拼音:lí suǒ
(1).离群索居。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离索晚相逢,包蒙欣有击。” 仇兆鳌 注:“离索,离羣索居,见《礼记》 子夏 语。” 宋 陆游 《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明 皇甫涍 《将命巡轺徙倚署阁》诗:“俄顷惻幽衷,遇物悲离索。” 叶圣陶 《火灾·醉后》:“我知道他有离索之感,更兼昨夜酒醉,很不宜于作文。”
(2).萧索。《北齐书·元孝友传》:“设令人强志广娶,则家道离索,身事迍邅,内外亲知,共相嗤怪。” 宋 姜夔 《凄凉犯·合肥秋夕》词:“緑杨巷陌,西风起,边城一片离索。” 夏承焘 注:“这里作为萧索之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擒嚭》:“旌旗片片穿林薄,游魂渺渺增离索,增离索。”
词语解释:离居  拼音:lí jū
(1).离开居处,流离失所。语出《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孔颖达 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述离居,则愴怏而难怀。” 李大钊 《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
(2).散处;分居。《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 郑玄 笺:“长官之大夫於王流于 彘 而皆散处。”《左传·文公十六年》:“夫 麇 与 百濮 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 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 唐 宋之问 《江南曲》:“妾住 越 城南,离居不自堪。”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二:“上有离居妇,哀歌抚弦琴。” 清 纳兰性德 《岁晚感旧》诗:“时序忽云暮,离居倍悄然。”
(3).犹离房,别室。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鬱紆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4).犹放弃、停止。《庄子·山木》:“ 鲁侯 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 崔譔 本无离字,而以居字连上句读,当从之。《吕览·慎人篇》‘胼胝不居’, 高诱 训居为止。‘无须臾居’者,无须臾止也,正与上句行字相对成义。学者不达居字之旨,而习於《中庸》‘不可须臾离’之文,遂妄加离字,而居字属下读,失之矣。”
(5).指隐居者。《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离居,谓隐者也。”
词语解释:离筵  拼音:lí yán
(1).饯别的宴席。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文之任》诗:“客间头最白,惆悵此离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离筵已散,再留恋应无计。” 刘国钧 《饯春词》:“离筵惆悵日西斜,客舍留青转自嗟。”
(2). 唐 代新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宴名》:“大相识……关醼(此最大宴,亦谓之离筵)。”参见“ 离会 ”。
词语解释:离会  拼音:lí huì
(1).两国意见不合的集会。《穀梁传·定公十年》:“离会不致。” 范宁 集解引 范雍 曰:“二国会曰离: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不同,故曰离。”《公羊传·桓公二年》“离不言会” 汉 何休 注:“二国会曰离;二人议,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道不同,不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不足采取,故谓之离会。”
(2). 唐 代新中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大燕於 曲江 亭子,谓之 曲江 会( 曲江 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关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亦谓之为离会)。”参见“ 离筵 ”。
词语解释:离亭  拼音:lí tíng
古代建于离城稍远的道旁供人歇息的亭子。古人往往于此送别。 南朝 陈 阴铿 《江津送刘光录不及》诗:“泊处空餘鸟,离亭已散人。” 宋 徐昌图 《临江仙》词:“饮散离亭西去,浮生长恨飘蓬。” 清 吴伟业 《别丁飞涛兄弟》诗:“把君诗卷过扁舟,置酒离亭感旧游。”
词语解释:离歌  拼音:lí gē
伤别的歌曲。 南朝 梁 何逊 《答丘长史诗》:“宴年时未几,离歌倐成赋。” 唐 骆宾王 《送王赞府上京参选赋得鹤》:“离歌凄妙曲,别操绕繁絃。”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征骑初停,酒行莫放离歌举。” 明 刘基 《送医士贾思诚还浙东》诗之一:“西风嫋嫋水鳞鳞,一曲离歌泪满巾。”
词语解释:离怀  拼音:lí huái
(1).离人的思绪;离别的情怀。 唐 牟融 《客中作》诗:“异乡岁晚悵离怀,游子驱驰愧不才。” 宋 柳永 《夜半乐》词:“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 邓 褚 两家,忙着送别,一边行色匆匆,一边离怀耿耿。” 贺锦斋 《安乡军中思弟》诗:“战地思人人不见,离怀时逐雁西翔。”
(2).离开母体。《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他太夫人正要分娩,恍惚中见一隻吊睛白额虎扑进房来,吃了一惊。恰好这 纪献唐 离怀落草。”
词语解释:离魂  拼音:lí hún
(1).指远游他乡的旅人。 前蜀 韦庄 《家叔南游却归因献贺》诗:“旅梦远依 湘水 阔,离魂空伴 越 禽飞。” 明 刘基 《正月十五夜灯花大开作》诗:“漫沽浊酒餉离魂,岂必忘忧惟树萱。”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春色已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2).指游子的思绪。 宋 柳永 《满江红》词之四:“两两栖禽归去急,对人相并声相唤。似笑我、独自向长途,离魂乱。”《花月痕》第八回:“卅年聚散总关情,销尽离魂是此行!去日苦多来日少,春风凄切子规声。”
(3).脱离躯体的灵魂。 宋 姜夔 《踏莎行》词:“别后书辞,别时针钱,离魂暗逐郎行远。”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然所见者,人耶鬼耶?抑离魂耶?则不可知矣。”
词语解释:离觞  拼音:lí shāng
离杯。 唐 王昌龄 《送十五舅》诗:“夕浦离觴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明 吴承恩 《贺周兰墩升都督障词》:“爰陈祖席奉戒离觴。” 郁达夫 《风流子·五十初度》词:“大家起,为我举离觴。”
词语解释:离乱  拼音:lí luàn
(1).变乱。常指战乱。《晋书·刑法志》:“是时承离乱之后,法网弛纵,罪名既轻,无以惩肃。” 唐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诗:“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一本作“ 乱离 ”。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寧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陈毅 《冬夜杂咏·吾读》:“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
(2).历乱。纷杂貌。 南朝 梁 沉约 《反舌赋》:“其声也,惊诡噂噆,縈紆离乱。”
词语解释:离声  拼音:lí shēng
别离的声音。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门行》:“伤禽恶弦惊,倦客恶离声。离声断客情,宾御皆涕零。” 前蜀 韦庄 《上行杯》词:“芳草 灞陵 春岸,柳烟深,满楼弦管。一曲离声肠寸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山眺东西两湖》诗:“檣乌有离声,磯鸥无并翼。”
词语解释:离肠  拼音:lí cháng
充满离愁的心肠。 唐 武元衡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虚度年华不相见,离肠怀土併关情。” 宋 魏夫人 《好事近》词:“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 清 方文 《送肖赓九北归》诗:“虽有存者亦凋零,耿耿离肠向谁诉。”
词语解释:离绪  拼音:lí xù
惜别时的绵绵情思。 唐 温庭筠 《与友人别》诗:“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元 周孚先 《蝶恋花》词:“野草闲花,一一伤离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意将弃此而西,势难復聚,因而离绪縈怀。”
词语解释:离尘  拼音:lí chén
(1).犹出家。《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你今既已看破,便可离尘办道。”
(2).死亡的婉词。 清 闰湘 《〈湘烟小录〉序》:“铭心刻骨之言,孰料为撒手离尘之讖哉!”
词语解释:离乡  拼音:lí xiāng
(1).指国都之外的小城邑。《墨子·备城门》:“城小人众,葆离乡老弱国中及也(他)大城。” 孙诒让 间诂:“离乡,谓别乡不与国邑相附者。”《汉书·王莽传下》:“宜急选牧、尹以下,明其赏罚,收合离乡。小国无城郭者,徙其老弱,置大城中。”
(2).异乡。 清 黄景仁 《夜梦故人》诗:“半是离乡半梦乡,西风捲叶雨鸣廊。”
(3).离别故乡。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相国夫人道得可惜,早是孩儿一身离乡客寄,死作箇不着坟墓鬼。” 王毓岱 《乙卯自述》诗之三:“离乡增别绪,娶媳寄餘貲。”
词语解释:离杯  拼音:lí bēi
亦作“ 离盃 ”。 指饯别之酒。 北周 庾信 《对宴齐使》诗:“酒正离杯促,歌工别曲悽。” 唐 薛能 《秋日将离滑台酬所知》诗之二:“明朝欲别忘形处,愁把离杯听管弦。” 唐 李咸用 《送别》诗:“别意説难尽,离盃深莫辞。” 唐 贾岛 《思游边友人》诗:“凝愁对孤烛,昨日饮离杯。”
词语解释:离苦  拼音:lí kǔ
佛教语。脱离苦难。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宗居士书》:“泥洹以离苦为乐,法身以接苦为身,所以使餐仰之徒,不能自絶耳。”
词语解释:离身  拼音:lí shēn
(1).离开身体。《庄子·渔父》:“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唐 张籍 《寄宋景》诗:“詔发官兵取乱臣,将军弓箭不离身。”
(2).传说中之国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离身 、 反踵 之君, 髽首 贯胸 之长。” 李善 注:“《周书》曰:‘ 离身 、 染齿 之国,以龙角神龟为献。’《尔雅》曰:‘北方有比肩人焉,迭食而迭望。’ 郭璞 曰:‘此即半体之人,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脚,亦犹鱼鼠之相合尔。’” 张铣 注:“ 离身 、 反踵 、 髽首 、 贯胷 ,四海国名。”
词语解释:离鸾  拼音:lí luán
(1).比喻分离的配偶。 唐 李商隐 《当句有对》诗:“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鸞。” 宋 洪瑹 《齐天乐》词:“断雁无情,离鸞有恨,空想 吴 山 越 水。”
(2).琴曲《双凤离鸾》的简称。《花月痕》第五回:“驥方展足,伤心赋鵩之词;凤不高翔,掣泪《离鸞》之曲。”
词语解释:离襟  拼音:lí jīn
借指离人的思绪或离别的情怀。 唐 骆宾王 《送宋五之问》诗:“欲諗离襟切,歧路在他乡。” 宋 梅尧臣 《送玉妆》诗:“明日车马北,岂不动离襟。”
词语解释:离席  拼音:lí xí
(1).离开席位。《汉书·霍光传》:“ 田延年 前,离席按剑。”《后汉书·鲍永传》:“帝见 永 ,问曰:‘卿众所在?’ 永 离席叩头曰:‘臣事 更始 ……故悉罢之。’”
(2).饯别的宴席。 南朝 齐 谢朓 《送江水曹还远馆》诗:“日暮有重城,何由尽离席。” 唐 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诗:“落日动征车,春风卷离席。”
词语解释:离城  拼音:lí chéng
(1).犹言离宫别馆。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古城 者, 吴王 闔庐 所置美人离城也。去县七十里。”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 巫欐城 者, 闔庐 所置诸侯远客离城也,去县十五里。”
(2).古地名。《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舒鳩 人卒叛 楚 ,令尹 子木 伐之,及 离城 , 吴 人救之。” 杨伯峻 注:“ 杜 《注》,‘ 离城 、 舒鳩城 ’,则当在今 舒城县 之西,为 楚 军至 舒鳩 所经之邑。 洪亮吉 《詁》谓即 钟离 ,不知 钟离 在今 安徽 凤阳县 东北二十里,远在 舒鳩城 东北, 楚 伐 舒鳩 ,断不至行军至此。”
词语解释:离鸿  拼音:lí hóng
(1).失群的雁,离散的雁。 晋 潘岳 《笙赋》:“夫其悽戾辛酸,嚶嚶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唐 权德舆 《送人使之江陵》诗:“纷纷别袂举,切切离鸿响。”
(2).比喻远离的亲友。 宋 周邦彦 《浪淘沙慢》词:“念 汉 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絶。” 明 陈子龙 《月夜游剑池作》诗:“离鸿别燕满天地,登高四顾心茫然。”
(3).古乐曲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师涓 出於 卫灵公 之世,能写歷代之乐,善造新曲以代古声,故有四时之乐……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诗:“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词语解释:离尊  拼音:lí zūn
见“ 离樽 ”。
词语解释:离樽  拼音:lí zūn
亦作“ 离尊 ”。 饯别的酒杯。 唐 骆宾王 《在兖州饯宋五之问》诗:“别路青驪远,离尊緑蚁空。” 宋 周紫芝 《一剪梅·送杨师醇赴官》词:“阑干吹浪不多时,酒在离樽,情满沧洲。” 元 张翥 《解连环》词:“ 江 头 楚 枫渐赤,对离樽饮泪,难问消息。”
词语解释:离弦  拼音:lí xián
(1).离别时所奏乐曲。 唐 钱起 《送宋徵君让官还山》诗:“紫霞开别酒,黄鹤舞离弦。” 唐 卢纶 《送赵真长归夏县旧山依阳徵君读书》诗:“临杯忽泫然,非是恶离弦。”
(2).箭离弓弦。比喻迅速。如:发令枪一响,健儿们如离弦之箭,疾驰而去。
词语解释:离奇  拼音:lí qí
(1).盘绕屈曲貌。 汉 邹阳 《几赋》:“迺成斯几,离奇髣髴,似龙盘马廻,凤去鸞归。”《汉书·邹阳传》:“蟠木根柢,轮囷离奇。”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轮囷离奇,委曲盘戾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离诡”。 清 侯方域 《明处士汪君墓志铭》附 静子 评语:“参差离奇,所谓每变在颜者也。”
(2).歪斜貌。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时文叹》:“读得来口角离奇,眼目眯萋,脚底下不晓得高低,大门外辨不出东西。”
(3).比喻十分奇特,不同平常。 清 卓尔堪 《海市歌》:“尝闻海客説海市,语近离奇心转疑。” 清 李渔 《风筝误·遣试》:“且喜得他天姿英迈,品格离奇,定不是箇池中之物。” 杨朔 《香山红叶》:“听着这个白胡子老人絮絮叨叨谈些离奇的传说,你会觉得 香山 更富有迷人的神话色彩。”
词语解释:离娄  拼音:lí lóu
(1).雕镂交错分明貌。《玉台新咏·古诗八首·四坐且莫喧》:“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吴兆宜 注引 贾谊 《簴赋》:“妙雕文以刻鏤。”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参见“ 离楼 ”。
(2).谓刻意修饰。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刘昞 注:“研精至理,状似离娄。” 章炳麟 《东夷》诗:“下读更上迻,文采相离娄。”
(3).犹纠缠。
(4).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孟子·离娄上》:“ 孟子 曰:‘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焦循 正义:“ 离娄 ,古之明目者, 黄帝 时人也。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朱 索之。 离朱 ,即 离娄 也,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 离娄 督绳, 公输 削墨,虽崇臺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唐 韩愈 《明水赋》:“形象未分,徒骋 离娄 之目。”
(5).药草名。用作腐蚀药,又为芥癣顽疮药。
词语解释:离楼  拼音:lí lóu
亦作“ 离搂 ”。 众木交加之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李善 注:“离楼,攒聚众木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倔佹云起,嶔崟离搂。”
词语解释:离樽  拼音:lí zūn
亦作“ 离尊 ”。 饯别的酒杯。 唐 骆宾王 《在兖州饯宋五之问》诗:“别路青驪远,离尊緑蚁空。” 宋 周紫芝 《一剪梅·送杨师醇赴官》词:“阑干吹浪不多时,酒在离樽,情满沧洲。” 元 张翥 《解连环》词:“ 江 头 楚 枫渐赤,对离樽饮泪,难问消息。”
词语解释:离言  拼音:lí yán
离别时说的话。 南朝 梁 何逊 《送韦司马别》诗:“离言虽欲繁,离思终无绪。” 唐 皇甫冉 《曾东游以诗寄之》:“出郭离言多,迴车始知远。”
词语解释:离散  拼音:lí sàn
(1).分离;分散。《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叛;玄鸟不归,室家离散。” 三国 魏 阮籍 《清思赋》:“蹈清漺之危跡兮,躡离散之轻微。”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或行役不已,而父母兄弟离散,则有《陟岵》之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柳生》:“但室人离散,求借洪威,更赐瓦全。” 李大钊 《大哀篇》:“农失其田,工失其业,商失其源,父母兄弟妻子离散。”
(2).涣散。《尉缭子·兵令上》:“专一则胜,离散则败。” 唐 柳宗元 《非国语·黄熊》:“凡人之疾,魄动而气荡,视听离散,于是寐而有怪梦。”《明史·太祖纪一》:“时 元 守兵单弱,且闻中原乱,人心离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五·朱忠庄公遗疏》:“我国家金甌全盛,不谓人心离散,财用困穷,一至于此。”
词语解释:离毕  拼音:lí bì
月亮附于毕星。是天将降雨的征兆。毕,二十八宿之一。语出《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於毕,俾滂沱矣。” 毛 传:“毕,噣也。月离阴星则雨。”《文选·张协〈七命〉》:“南箕之风,不能畅其化。离毕之云,无以丰其泽。” 李善 注引《春秋纬》:“月失其行,离於箕者风,离於毕者雨。”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瞻离毕而分阴阳之候,由冬螽而觉闰餘之错。” 闽 徐夤 《和尚书咏烟》:“不散几知离毕雨,欲飞须待落花风。”
词语解释:离立  拼音:lí lì
(1).并立。《礼记·曲礼上》:“离立者,不出中间。” 孔颖达 疏:“又若见有二人併立,当己行路,则避之;不得輒当其中间出也。”《后汉书·皇后纪上·桓帝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 唐 杜甫 《四松》诗:“别来忽三岁,离立如人长。” 仇兆鳌 注:“两相丽之谓离。”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千人离立,跂望颜色。” 清 黄景仁 《诗评·七则》:“二 鼂 宗 苏 参 黄 ,其沉峻刻鍊处,又公然有离立之势。”
(2).像凤一样地站立。《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丹刻翬飞,轮奂离立。”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火离为凤。” 吕延济 注:“离,凤也。”
词语解释:离阔  拼音:lí kuò
犹阔别。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时时与亲旧敍离阔,陈説平生。” 唐 孟浩然 《入峡寄弟》诗:“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宋 朱熹 《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和此两篇》之二:“流传妙语惊离阔,想像清游欲奋飞。”
词语解释:离堆  拼音:lí duī
(1).亦作“ 离碓 ”。古地名。在 四川省 都江堰市 境内 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 蜀 守 冰 凿 离碓 ,辟 沫水 之害,穿二江 成都 之中。” 裴駰 集解引 晋灼 曰:“﹝碓﹞古‘堆’字也。” 宋 范成大 《怀古亭》诗题注:“ 怀古亭 在 永康 离堆 之上。 离堆 分 岷江 水,一派溉 彭 蜀 ,而支流道 郫县 以入於 府江 。”
(2).山名。在今 四川省 南部县 东南。 唐 颜真卿 《鲜于氏离堆记》:“ 閬州 之东百餘里,有县曰 新政 。 新政 之南数千步,有山曰 离堆 。斗入 嘉陵江 ,直上数百尺,形势缩矗,欹壁峻肃,上峥嶸而下逥洑,不与众山相属,是之谓 离堆 。”
词语解释:离俗  拼音:lí sú
(1).避开俗世。谓隐居。《韩非子·有度》:“离俗隐居,而以作非上,臣不谓义。”《淮南子·人间训》:“ 单豹 倍世离俗,巖居谷饮,不衣丝麻,不食五穀,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 玄微子 隐居大荒之庭,飞遯离俗,澄神定灵。”
(2).超出凡俗。 清 薛福成 《诰授奉直大夫户部云南司主事王君墓志铭》:“ 王君 默抱孤芳,离俗超羣。”
词语解释:离抱  拼音:lí bào
离人的怀抱。 唐 韦应物 《寄中书刘舍人》诗:“晨露方愴愴,离抱更忡忡。” 唐 杜荀鹤 《秋日泊浦江》诗:“照云烽火惊离抱,翦叶风霜逼暑衣。”
词语解释:离颜  拼音:lí yán
离别时的惆怅表情。 唐 武之衡 《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酒换离颜。” 明 曹学佺 《送陈民部出守思州》诗:“西风萧瑟动离颜,一树衰杨不剩攀。”
词语解释:离明  拼音:lí míng
(1).日;日光。语本《易·离》:“离为火,为日。” 孔颖达 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故气炎日永,离明火中,槿荣任露,莲花胜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峨峨南岳,烈烈离明。” 宋 王安石 《和蔡枢密孟夏旦日西府书事》:“重轮庆自离明发,内壤阴随解泽消。”
(2).喻指君上的明察。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伏望陛下运以乾刚,照以离明,为宗社生灵大计,断而行之。” 宋 王安石 《谢李舜举赐诏书药物表》:“况远跡久孤之地,实邇言易间之时,而离明昭晰于隐微,解泽频繁于疏逖。” 明 唐顺之 《请皇太子受朝疏》:“皇太子则离明之照,盛于两作;前星之曜,增辉紫极。”
词语解释:离朱  拼音:lí zhū
(1).即 离娄 。《庄子·骈拇》:“是故駢於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 离朱 是已。”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 离朱 , 黄帝 时人,百步见秋毫之末。一云见千里鍼锋。《孟子》作 离娄 。”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三:“臣闻飞轡西顿,则 离朱 与矇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珷玞匿耀。”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乏 离朱 之明,昧 王戎 之视。”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如今末刼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强做 离朱 。”参见“ 离娄 ”。
(2).传说中的神禽。《山海经·海外南经》:“ 狄山 , 帝尧 葬于阳, 帝嚳 葬于阴。爰有熊、羆、文虎、蜼、豹、离朱、视肉。” 袁珂 校注:“ 郭璞 云:‘﹝离朱﹞木名也,见《庄子》。今图作赤乌。’案:‘离朱在熊、羆、文虎、蜼、豹之间,自应是动物名。 郭 云木名,误也。此动物维何?窃以为即日中踆乌(三足乌)…… 郭 注云今图作赤乌者,盖离朱之古图象也。是乃日中神禽即所谓踆乌、阳乌或金乌者。’”
词语解释:离娄  拼音:lí lóu
(1).雕镂交错分明貌。《玉台新咏·古诗八首·四坐且莫喧》:“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吴兆宜 注引 贾谊 《簴赋》:“妙雕文以刻鏤。”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参见“ 离楼 ”。
(2).谓刻意修饰。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刘昞 注:“研精至理,状似离娄。” 章炳麟 《东夷》诗:“下读更上迻,文采相离娄。”
(3).犹纠缠。
(4).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孟子·离娄上》:“ 孟子 曰:‘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焦循 正义:“ 离娄 ,古之明目者, 黄帝 时人也。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朱 索之。 离朱 ,即 离娄 也,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 离娄 督绳, 公输 削墨,虽崇臺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唐 韩愈 《明水赋》:“形象未分,徒骋 离娄 之目。”
(5).药草名。用作腐蚀药,又为芥癣顽疮药。
词语解释:离楼  拼音:lí lóu
亦作“ 离搂 ”。 众木交加之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李善 注:“离楼,攒聚众木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倔佹云起,嶔崟离搂。”
词语解释:离世  拼音:lí shì
(1).超脱世俗。《吕氏春秋·论人》:“离世自乐,中情洁白,不可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羣臣士民之道言者迃弘,其行身也离世。” 王先慎 集解引 王先谦 曰:“离世,谓远於事情。”
(2).去世,死亡。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奈何吾弟,先我离世。”《花城》1981年第6期:“有一个人可以为我说清楚一半,这个人是你的一位亲人;另一半,得由我的母亲来说,可她离世了。”
词语解释:离间  拼音:lí jiàn
亦作“ 离閒 ”。
(1).从中挑拨,使隔阂、不团结。《后汉书·西羌传》:“ 永元 元年, 紆 坐徵,以 张掖 太守 邓训 代为校尉,稍以赏赂离閒之,由是诸种少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其后,假继惨虐孤遗,离閒骨肉,伤心断肠者,何可胜数。” 宋 王安石 《杂著·委任》:“盖 高祖 推己之心而置於其心,则他人不能离间而事以济矣。”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忽而离间,忽而煽动,一若吾国人皆鹿豕之不如,尽金钱之可贿。”
(2).分离;分隔。 唐 李冗 《独异志》:“ 竇滔 久戍,其妻 苏氏 能词,织锦为迴文诗,叙离间阻隔之意以寄之。” 明 汤式 《满庭芳·代人寄书》曲:“端肃奉柬。拜违咫尺,似隔关山,少成欢会多离间,直恁艰难。” 明 杨柔胜 《玉环记·赶逐韦皋》:“论相逢有缘,论相逢有缘,如何离间?”
词语解释:离相  拼音:lí xiāng
佛教语。谓离开色相。 唐 崔元翰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清 龚自珍 《南岳大师〈大乘止观〉科判》:“辩心体状又分三科:一、举离相以明净心;二、举不一不异以明净心;三、举二种如来藏以明真如。”
词语解释:离堂  拼音:lí táng
饯别之堂。 南朝 齐 谢朓 《离夜》诗:“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 唐 陈子昂 《春夜别友人》诗之一:“离堂思琴室,别路遶山川。” 唐 罗邺 《春夜赤水驿旅怀》诗:“一星残烛照离堂,失计游心归渺芒。”
词语解释:离析  拼音:lí xī
(1).分裂;离散;分离。《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可会聚曰离析。”《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遭 汉 承 秦 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明史·韩雍传》:“两 广 地势错互,当如臂指相使,不可离析。”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文坛上的事件还多得很,献检查之秘计,施离析之奇策。”
(2).分析;解析。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谢石拆字》:“以相字言人祸福。求相者,但随意书一字,即就其字,离析而言,无不奇中者,名闻九重。” 明 宋濂 《送方生还宁海并序》:“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絶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离析於一丝,而会归於大通。”
词语解释:离京  拼音:lí jīng
即行都,行在。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诗:“闻道 汉 军新破虏,使来仍説近离京。”
词语解释:离位  拼音:lí wèi
(1).离开本位、职守。《庄子·渔父》:“天子、诸侯、大夫、庶人,此四者自正,治之尊也;四者离位而乱莫大焉。” 成玄英 疏:“若四者守位,乃教治盛美;若上下相冒,则乱莫大焉。”《韩非子·喻老》:“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无势之谓轻,离位之谓躁。”
(2).伤科病症名。即脱臼、脱骱。指组成关节的骨端脱离其正常位置。一般由外伤引起,多发生于肩、肘关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抱膝》:“膝盖骨……若有所伤,非骨体破碎,即离位而突出于左右。”
词语解释:离拆  拼音:lí chāi
犹分离。 宋 柳永 《征部乐》词:“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词语解释:离梦  拼音:lí mèng
离人的梦。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知离梦之躑躅,意别魂之飞扬。” 唐 薛涛 《送友人》诗:“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词语解释:离袂  拼音:lí mèi
(1).离人的衣袖、衣服。借指别离的人。 南朝 梁 江淹 《卧疾怨别刘长史》诗:“ 吴 山饶离袂, 楚 水多别情。” 唐 权德舆 《送少清赴润州参军因思练旧居得销字》诗:“青门望离袂,魂为 阿连 销。” 唐 卢纶 《送畅当》诗:“秋风满离袂,唯老事唯多。”
(2).犹离别。 唐 孟郊 《送殷秀才南游》诗:“诗句临离袂,酒花薰别颜。” 明 杨慎 《送余懋宗》诗:“天远惊离袂,春寒入劝盃。”
词语解释:离阻  拼音:lí zǔ
分离,阻隔。《宋书·萧思话传》:“ 顺则 既失据,众稍离阻。”《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元顥 入 洛 ,人情离阻。” 宋 史达祖 《齐天乐·湖上即席分赋得羽字》词:“问因甚参差,暂成离阻?”
词语解释:离客  拼音:lí kè
离家外出的人。 唐 钱起 《海上卧病寄王临》诗:“离客穷海阴,萧辰归思结。”
词语解释:离黍  拼音:lí shǔ
《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閔宗 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于宗 周 ,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閔 周 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后遂以“离黍”为慨叹亡国之典。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梦绕神州路,悵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截发》:“离黍秋风,休思故苑。” 清 高其倬 《碧云寺》诗:“ 殷 墟歌《离黍》,鉴之者 有周 。” 黄墨谷 《李清照评论》:“南渡后,词人既有故国离黍之悲,又有悼亡之疼。”
词语解释:离章  拼音:lí zhāng
(1).光芒四射。 汉 扬雄 《太玄·玄测都序》:“盛哉日乎,丙明离章,五色淳光。” 范望 注:“言日炳然明朗,光耀离散於天下,久随其物色,光采淳明也。”
(2).古代饯别时写作的诗文。 唐 薛稷 《饯宋司马赴任》诗:“别序闻鸿雁,离章动鶺鴒。” 唐 崔禹锡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羣僚咸饯酌,明主降离章。”
词语解释:离缺  拼音:lí quē
犹分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活得正美满,被功名使人离缺。”
词语解释:离女  拼音:lí nǚ
道家指铅。内丹家谓为人体内部的阳气。与“坎男”相对。《易·说卦》:“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 唐 吕岩 《明胎息》诗:“炼成离女液,嚥尽坎男津。” 唐 彭晓 《参同契明镜图诀诗》之一:“离女驾龙为木壻,坎男乘虎作金翁。”
词语解释:离南  拼音:lí nán
(1).南方。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查慎行 注引《参同契》注:“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
(2).草名。又名通脱木,俗称通草。《尔雅·释草》:“离南,活莌。” 郭璞 注:“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茎中有瓤正白。”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脱木》﹝释名﹞引 苏颂 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草也。”
词语解释:离曲  拼音:lí qǔ
离歌。 唐 庄南杰 《湘弦曲》:“满堂怨咽悲相续,苦调中含古离曲。”
词语解释:离宴  拼音:lí yàn
饯别的酒宴。 宋 周邦彦 《荔枝香近》词之二:“大都世间,最苦唯聚散。到得春残,看即是开离宴。”
词语解释:离鹤  拼音:lí hè
(1).失群的鹤。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愍海上之惊鳬,伤云间之离鹤。”
(2).喻指离去的人。 唐 骆宾王 《饯郑安阳入蜀》诗:“形将离鹤远,思逐断猿哀。”
(3).《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汉 蔡邕 《琴操》:“ 商陵 牧子 ,取妻五年无子,父兄将欲为改娶。妻闻,中夜惊起,倚户悲啸。 牧子 闻,援琴鼓之,痛恩爱之永离,因弹别鹤以舒愤,故曰《别鹤操》”后亦作“ 离鹤 ”,以为妻妾被丈夫所遗弃的典故。 唐 王昌龄 《行路难》诗:“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廻娇转盼泣君前。”
词语解释:离珠  拼音:lí zhū
(1).人名。即 离朱 。《文选·嵇康〈琴赋〉》“乃使 离子 督墨” 唐 李善 注:“《淮南子》曰:‘ 离朱 之明,察鍼末於百步之外。’按《慎子》为‘离珠’。”参见“ 离朱 ”。
(2).珍珠之一种。《周书·异域传下·波斯》:“又出白象、师子、大鸟卵、珍珠、离珠……雌黄等物。”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诸子》:“天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起以饲琅玕。” 明 杨慎 《凤赋》:“琦玗琅玕以为实。琅玕之腴,是曰离珠。”
(3).星名。《星经》卷下:“离珠五星,在女北,主藏府,以御后宫,移则乱,西入女一度,去北辰九十四度也。”
词语解释:离朱  拼音:lí zhū
(1).即 离娄 。《庄子·骈拇》:“是故駢於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 离朱 是已。”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 离朱 , 黄帝 时人,百步见秋毫之末。一云见千里鍼锋。《孟子》作 离娄 。”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三:“臣闻飞轡西顿,则 离朱 与矇瞍收察;悬景东秀,则夜光与珷玞匿耀。”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乏 离朱 之明,昧 王戎 之视。”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七折:“如今末刼浇薄,世上人只为功名一事,颠倒倒颠的瞎眼人,强做 离朱 。”参见“ 离娄 ”。
(2).传说中的神禽。《山海经·海外南经》:“ 狄山 , 帝尧 葬于阳, 帝嚳 葬于阴。爰有熊、羆、文虎、蜼、豹、离朱、视肉。” 袁珂 校注:“ 郭璞 云:‘﹝离朱﹞木名也,见《庄子》。今图作赤乌。’案:‘离朱在熊、羆、文虎、蜼、豹之间,自应是动物名。 郭 云木名,误也。此动物维何?窃以为即日中踆乌(三足乌)…… 郭 注云今图作赤乌者,盖离朱之古图象也。是乃日中神禽即所谓踆乌、阳乌或金乌者。’”
词语解释:离娄  拼音:lí lóu
(1).雕镂交错分明貌。《玉台新咏·古诗八首·四坐且莫喧》:“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联。” 吴兆宜 注引 贾谊 《簴赋》:“妙雕文以刻鏤。” 宋 王禹偁 《月波楼咏怀》:“平远无林木,一望同离娄。”参见“ 离楼 ”。
(2).谓刻意修饰。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效难》:“故浅美扬露,则以为有异;深明沉漠,则以为空虚;分别妙理,则以为离娄。” 刘昞 注:“研精至理,状似离娄。” 章炳麟 《东夷》诗:“下读更上迻,文采相离娄。”
(3).犹纠缠。
(4).传说中的视力特强的人。《孟子·离娄上》:“ 孟子 曰:‘ 离娄 之明, 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焦循 正义:“ 离娄 ,古之明目者, 黄帝 时人也。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朱 索之。 离朱 ,即 离娄 也,能视於百步之外,见秋毫之末。”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如此则使 离娄 督绳, 公输 削墨,虽崇臺五层,延袤百丈,而不溷者,工用相得也。” 唐 韩愈 《明水赋》:“形象未分,徒骋 离娄 之目。”
(5).药草名。用作腐蚀药,又为芥癣顽疮药。
词语解释:离楼  拼音:lí lóu
亦作“ 离搂 ”。 众木交加之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李善 注:“离楼,攒聚众木貌。”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倔佹云起,嶔崟离搂。”
词语解释:离会  拼音:lí huì
(1).两国意见不合的集会。《穀梁传·定公十年》:“离会不致。” 范宁 集解引 范雍 曰:“二国会曰离: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不同,故曰离。”《公羊传·桓公二年》“离不言会” 汉 何休 注:“二国会曰离;二人议,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道不同,不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不足采取,故谓之离会。”
(2). 唐 代新中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大燕於 曲江 亭子,谓之 曲江 会( 曲江 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关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亦谓之为离会)。”参见“ 离筵 ”。
词语解释:离筵  拼音:lí yán
(1).饯别的宴席。 唐 杜甫 《奉送苏州李二十五长史文之任》诗:“客间头最白,惆悵此离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离筵已散,再留恋应无计。” 刘国钧 《饯春词》:“离筵惆悵日西斜,客舍留青转自嗟。”
(2). 唐 代新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宴名》:“大相识……关醼(此最大宴,亦谓之离筵)。”参见“ 离会 ”。
词语解释:离会  拼音:lí huì
(1).两国意见不合的集会。《穀梁传·定公十年》:“离会不致。” 范宁 集解引 范雍 曰:“二国会曰离: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是非不同,故曰离。”《公羊传·桓公二年》“离不言会” 汉 何休 注:“二国会曰离;二人议,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所道不同,不能决事,定是非,立善恶,不足采取,故谓之离会。”
(2). 唐 代新中进士在 曲江 举行的宴会。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述进士下》:“大燕於 曲江 亭子,谓之 曲江 会( 曲江 大会,在关试后,亦谓之关宴。宴后,同年各有所之,亦谓之为离会)。”参见“ 离筵 ”。
词语解释:离方  拼音:lí fāng
南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韩干 凡作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大抵以马为火畜,而南为离方,其色青驪驒骆,皆以支干相加,故得入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男有男境,上应离方,快向 南山 之南,修真修道去。”
词语解释:离异  拼音:lí yì
亦作“ 离异 ”。
(1).分歧;歧异。《楚辞·九章·惜诵》:“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王逸 注:“言己行忠直,身终危殆,与众人异行之故也。”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以此方知 汉 儒可谓善説经者,不过只説训詁,使人以此训詁玩索经文,训詁、经文不相离异,只做一道看了,直是意味深长也。”《花月痕》第四回:“某请为密行晓示,令其自相离异。”
(2).分离;分隔。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谨按《礼》有东宫西宫,辟子之私,不足则资,有餘,亦归之於宗也。此言兄弟无离异之义也。” 唐 孟浩然 《书怀贻京邑同好》诗:“ 秦 楚 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政事》:“ 道州 之民多矮,每年常配乡户贡,其男号为矮奴。 阳城 为太守,不平其以良为贱,又閔远氓岁有离异之苦,乃抗疏论而免之。”
(3).指因各怀心志而离去。《南史·宋庐陵孝献王义真传》:“ 脩 ( 王脩 )既死,人情离异。”
(4).离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妇女·南和伯妾》:“御马监左监丞 龙闰 ,娶 方瑛 妾 许氏 为妻。事发,上命离异, 闰 送司礼监治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夫疑之,讼於府。太守 巴公 焚其诗,不以姦科,而许其离异。” 沙汀 《困兽记》十九:“她曾经想到自杀,想到离异,但她不但不能确定,反而愈加悲痛起来。”
(5).犹摈弃。《楚辞·九章·思美人》:“佩繽纷以繚转兮,遂萎絶而离异。”
词语解释:离形  拼音:lí xíng
(1).离弃形体。《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 疏:“外则离析於形体,一一虚假。此解堕肢体也。”
(2).谓形体分开。 晋 陆机 《吴贞献处士陆君诔》:“兄弟之恩,离形合气。”
词语解释:离欲  拼音:lí yù
佛教语。绝离贪、淫等欲念。《法苑珠林》卷七引《正法念经》:“三界如转轮,业繫轮不断。是故捨爱欲,离欲得湼槃。”《法苑珠林》卷八引《涅槃经》:“诸欲皆无常,故我不贪著,离欲善思惟,而证於真实。”
词语解释:离分  拼音:lí fēn
分离,别离。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逝者如流水,哀此遂离分。”《戏曲剧本选集·百日缘》:“比目鱼、连理枝成双成对,纵然是海枯石烂也不离分。”
词语解释:离绝  拼音:lí jué
(1).分离断绝;离开。《诗·邶风·谷风序》:“《谷风》,刺夫妇失道也。 卫 人化其上,淫於新婚,而弃其旧室,夫妇离絶,国俗伤败焉。” 宋 司马光 《礼部尚书张公墓志铭》:“兄弟,天之所生,譬如手足,不可离絶。”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和州志艺文书序例》:“今欲括囊诸体,断为史部,於是仪注不入礼经,职官不通六典,謨誥离絶《尚书》,史评分途诸子。”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离绝了交换关系利害关系的爱,便是人伦的索子,便是所谓‘纲’。”
(2).犹悬殊。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二章:“机器之在今百年,不过萌芽耳,而贫富之离絶如此。”
共311,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