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禹穴禹汤禹步禹服禹余粮禹帐里禹惜寸阴禹韭
禹功禹稷禹绩禹鼎禹域禹孙禹行舜趋禹哀
禹迹禹甸禹碑禹启禹渎禹契禹跳 
禹门禹谟禹书禹膳禹葭禹政禹刑 

词语解释:禹穴  拼音:yǔ xué
(1).相传为 夏禹 的葬地。在今 浙江省 绍兴 之 会稽山 。《史记·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游 江 、 淮 ,上 会稽 ,探 禹穴 。” 裴骃 集解引 张晏 曰:“ 禹 巡狩至 会稽 而崩,因葬焉。上有孔穴,民閒云 禹 入此穴。”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山》诗:“幸游 建德 乡,观奇经 禹穴 。” 唐 李白 《越中秋怀》诗:“何必探 禹穴 ,逝将归 蓬丘 。”
(2).指 会稽 宛委山 。相传 禹 于此得 黄帝 之书而复藏之。 唐 李白 《送二季之江东》诗:“ 禹穴 藏书地, 匡山 种杏田。” 王琦 注:“ 贺知章 《纂山记》曰: 黄帝 号 宛委穴 为 赤帝 阳明之府,於此藏书。 大禹 始於此穴得书,復於此穴藏之,人因谓之 禹穴 。” 禹 于 宛委山 得 黄帝 金简书之说,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宋 陆游 《秋雨初霁徙倚门外有作》诗:“前身已预 兰亭 会,老眼曾窥 禹穴 书。” 清 王誉昌 《舟泊武林城外因忆新安会稽之胜赋呈确庆夫子志别》诗:“学溯 考亭 开雾障,书探 禹穴 破云封。”
(3).相传为 夏禹 决 汉水 时的住处。在今 陕西省 旬阳县 东。《大清一统志·兴安府·古迹》:“ 禹穴 在 洵阳县 东一百三十里。高八尺,深九尺。旁鎸“禹穴”二字。穴右有泉,味甚清洌。世传 禹 决 汉水 时居此。”
词语解释:禹功  拼音:yǔ gōng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 清 戴名世 《杨维岳传》:“践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词语解释:禹迹  拼音:yǔ jì
亦作“ 禹跡 ”。
(1).相传 夏禹 治水,足迹遍于九州,后因称 中国 的疆城为 禹 迹。语出《书·立政》:“其克詰尔戎兵,以陟 禹 之迹。” 孔 传:“以升 禹 治水之旧迹。”《左传·襄公四年》:“芒芒 禹 迹,画为九州。” 唐 韩愈 《鳄鱼文》:“况 禹 迹所揜, 扬州 之近地,刺史县令之所治,出贡赋以供天地宗庙百神之祀之壤者哉!”
(2).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六:“功参 禹 迹,德赞 尧 门。” 唐 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何言 禹 跡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词语解释:禹门  拼音:yǔ mén
(1).即 龙门 。地名。在 山西 河津县 西北、 陕西 韩城县 东北。相传为 夏禹 所凿,故名。 唐 黄滔 《水殿赋》:“截通 魏国 之路,凿改 禹门 之水。” 前蜀 韦庄 《柳谷道中作却寄》诗:“心如岳色留 秦 地,梦逐 河 声出 禹门 。” 明 何景明 《画鱼》诗:“ 禹门 天池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即 龙门 。指科举试场。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明 范受益 《寻亲记·劝勉》:“倚门望你身脱白,须作禹门惊雷客。”
词语解释:禹汤  拼音:yǔ tāng
夏禹 和 商汤 。后视为贤明君主的典范。《左传·庄公十一年》:“ 禹 汤 罪己,其兴也勃焉; 桀 紂 罪人,其亡也忽焉。”《晋书·安帝纪》:“自顷国难之后,人物彫残,常所供奉,犹不改旧,岂所以视人如伤, 禹 汤 归过之诫哉!” 明 刘基 《咏史》诗之一:“六雄糜沸扰天纲,天下嗷嗷望 禹汤 。” 清 顾炎武 《晋王府》诗:“定知慈俭理,得占 禹 汤 齐。”
词语解释:禹稷  拼音:yǔ jì
指 夏禹 与 后稷 。 夏禹 后稷 受 尧 舜 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种,称为贤臣。《孟子·离娄下》:“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孔子 贤之。”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夫能御驥騄者,必 王良 也;能臣 禹 、 稷 、 皋陶 者,必 尧 舜 也。”
词语解释:禹甸  拼音:yǔ diàn
《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 禹 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 毛 传:“甸,治也。” 朱熹 集传:“言信乎此南山者,本 禹 之所治,故其原隰垦闢,而我得田之。”本谓 禹 所垦辟之地。后因称 中国 之地为 禹 甸。 宋 方夔 《苦热》诗之一:“谁是苍生霖雨手,普将 禹 甸酿西成。” 清 王式丹 《南中书事》诗:“ 禹 甸埴坟殊广大,蛮方节鉞漫纷紜。”
词语解释:禹谟  拼音:yǔ mó
大禹 治国的方略。 宋 范仲淹 《依韵酬李光化叙怀》:“公餘更励经邦业,思为清朝赞 禹 謨。” 宋 陈师道 《登鹊山》诗:“朴俗犹 虞 力,安流尚 禹 謨。”
词语解释:禹步  拼音:yǔ bù
谓跛行。相传 夏禹 治水积劳成疾,身病偏枯,行走艰难,故称。《尸子·君治》:“ 禹 於是疏 河 决 江 ,十年未闞其家,手不爪,脛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过,人曰 禹 步。”《法言·重黎》“巫步多 禹 ” 晋 李轨 注:“﹝ 禹 ﹞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 禹 步。”故亦称巫师、道士作法的步法为 禹 步。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 禹 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復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併,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併,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併,是三步也。如此 禹 步之道毕矣。”《北史·艺术传上·由吾道荣》:“及至 汾河 ,遇水暴长,桥坏,船渡艰难。是人乃临水 禹 步,以一符投水中,流便絶。” 唐 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诗:“松间白髮黄尊师,童子烧香 禹 步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产龙》:“有 王媪 者,焚香 禹 步,且捺且咒。”
词语解释:禹绩  拼音:yǔ jì
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丰水 东注,维 禹 之绩。” 毛 传:“绩,业。” 郑玄 笺:“ 禹 治之,使入 渭 东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 汉 阮瑀 《纪征赋》:“遂临 河 而就济,瞻 禹 绩之茫茫。” 宋 曾巩 《黄河》:“宜博求能疏川浚 河 者,与之虑定,然后施功,则可以下安元元,上追 禹 绩矣。”
词语解释:禹碑  拼音:yǔ bēi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长沙 、 绍兴 、 南京 栖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
词语解释:禹书  拼音:yǔ shū
《山海经》。旧说《山海经》为 禹 所撰,故名。 唐 柳宗元 《逐毕方文》:“问之 禹 书, 毕方 是祟。”
词语解释:禹服  拼音:yǔ fú
《书·仲虺之诰》:“表正万邦,纘 禹 旧服。” 孔 传:“继 禹 之功,统其故服。”服,王畿以外的疆土。后用以称 中国 九州之地。 唐 王维 《兵部起请露布文》:“亿兆广 尧 封之时,郡县加 禹 服之外,而犬戎小丑,蜗角偷安,动摇远边。” 唐 许敬宗 《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诗:“星次絶 轩 臺,风衢乖 禹 服。”
词语解释:禹鼎  拼音:yǔ dǐng
(1).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 清 何世麟 《感赋》诗:“ 越 裳依旧防 倭 寇, 禹 鼎何时铸 汉 奸。”
(2).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铜器。 宋 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俘获 鄂侯 事。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与 宋 代著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词语解释:禹启  拼音:yǔ qǐ
指 夏禹 及其子 启 。 唐 卢僎 《上幸皇太子新院应制》诗:“父子 成 釗 合,君臣 禹 启 同。仰天歌圣道,犹愧乏雕虫。”
词语解释:禹膳  拼音:yǔ shàn
禹王 之饭食。比喻盛馔。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北徐州参丞御》诗:“千金登 禹 膳,万寿献 尧 鐘。” 唐 沉佺期 《陪幸韦嗣立山庄》诗:“水堂开 禹 膳,山阁献 尧 钟。”
词语解释:禹余粮  拼音:yǔ yú liáng
(1).中药名。又名禹粮石。为一种褐铁矿矿石。性微寒,味甘涩,有涩肠、止血功能。相传 夏禹 治水时弃其余粮于江中,化为此石,故名。见《太平御览》卷九八八引《博物志》
(2).麦门冬的别名。参见“ 禹葭 ”。
(3).蒒草的别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六:“海上有草焉,名蒒,其实食之如大麦,七月稔熟,名曰自然穀,或曰禹餘粮。”
词语解释:禹葭  拼音:yǔ jiā
麦门冬的别名。《尔雅·释草》“虋冬” 宋 邢昺 疏:“麦门冬, 秦 名羊韭, 齐 名爱韭, 楚 名马韭, 越 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粮。”
词语解释:禹域  拼音:yǔ yù
指 中国 。古代传说 禹 平水土,划分九州,指定名山、大川为各州疆界,后世因称 中国 为 禹 域。 清 黄遵宪 《唐韨臣明经》诗:“芒芒此 禹 域,滔滔彼 汉江 ,君听人间謡,处处歌《堂堂》。”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 长素 魁垒耆硕之誉,闻于 禹 域,而弟子亦多言革命者。” 陈毅 《送董老出席旧金山会议即日出洋》诗:“百年家国恨, 禹 域日倾頽。”
词语解释:禹渎  拼音:yǔ dú
夏禹 开凿的水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河 之入海,旧在 碣石 ,今川流所导,非 禹 瀆也。”
词语解释:禹葭  拼音:yǔ jiā
麦门冬的别名。《尔雅·释草》“虋冬” 宋 邢昺 疏:“麦门冬, 秦 名羊韭, 齐 名爱韭, 楚 名马韭, 越 名羊蓍,一名禹葭,一名禹餘粮。”
词语解释:禹帐里  拼音:yǔ zhàng lǐ
传说中的北海神名。《太平御览》卷四引《龙鱼河图》:“ 北海君 ,姓 是 ,名 禹帐里 。”
词语解释:禹孙  拼音:yǔ sūn
药草名。泽泻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泽泻》:“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 禹 能治水,故曰禹孙。”
词语解释:禹契  拼音:yǔ qì
夏禹 和 商 的始祖 契 。 宋 沉辽 《次韵酬泰叔》:“直欲驰千里,寧谁出一乡,典謨窥 禹 契 教化识 轩 唐 。”
词语解释:禹政  拼音:yǔ zhèng
禹刑。 南朝 梁 任昉 《为梁公请刊改律令表》:“ 汤 刑 禹 政,不足禁姦,九法三章,无以息讼。”
词语解释:禹惜寸阴  拼音:yǔ xī cùn yīn
指 禹 勤于治水,爱惜光阴之事。 晋 皇甫謐 《帝王世纪》:“ 尧 命﹝ 禹 ﹞以为司空,继 鯀 治水,乃劳身勤苦,不重径尺之璧,而爱日之寸阴。”《晋书·陶侃传》:“ 大禹 圣者,乃惜寸阴,至於众人,当惜分阴。”《晋书·祖纳传》:“ 纳 好弈棊, 王隐 谓之曰:‘ 禹 惜寸阴,不闻数棊。’”
词语解释:禹行舜趋  拼音:yǔ xíng shùn qū
《荀子·非十二子》:“ 禹 行而 舜 趋,是 子张 氏之贱儒也。” 杨倞 注:“但宗圣人之威仪而已矣。”原谓仅模仿圣贤之外表而不注意内在的品德修养。后亦用以形容举止循规蹈距。 梁启超 《论私德》:“彼见夫盛名鼎鼎之先辈,明目张胆以为乡党自好者所不为之事,而其受社会之崇拜,享学界之尸祝自若也,则更何必自苦以强为 禹 行 舜 趋之容也。”
词语解释:禹跳  拼音:yǔ tiào
犹禹步。谓 夏禹 跛行。《荀子·非相》:“ 禹 跳, 汤 偏, 尧 舜 参牟子。” 梁启雄 简释引 高亨 《荀子眉笺》:“跳、偏,皆足跛也。”
词语解释:禹刑  拼音:yǔ xíng
即 夏 之《赎刑》《左传·昭公六年》:“ 夏 有乱政而作《禹刑》, 商 有乱政而作《汤刑》,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杜预 注:“ 夏 、 商 之乱,著 禹 、 汤 之法,言不能议事以制。” 杨伯峻 注:“《尚书·吕刑序》云:‘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吕刑》。’……是相传 夏 有《赎刑》,亦曰《禹刑》,未必为 禹 所作耳。”
词语解释:禹韭  拼音:yǔ jiǔ
麦门冬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麦门冬》
词语解释:禹哀  拼音:yǔ āi
中药名。太一余粮的别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二·太一余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