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禳禬 拼音:ráng guì
为消灾除病而祭祀。《旧唐书·李泌传》:“ 黎干 用左道位至尹京,尝内集众工,编刺珠绣为御衣,既成而焚之,以为禳禬。”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 準 甚惧,谓有寃魂,百方禳禬,皆不能遣。”词语解释:禳灾 拼音:ráng zāi
亦作“ 禳灾 ”。 谓禳除灾祸。《文选·张衡〈东京赋〉》:“冯相观祲,祈禠禳灾。” 李善 注:“禳,除也;灾,祸也。谓求祈福而除灾害也。” 宋 邵雍 《无名公传》:“人告之以修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祝。’” 明 王玉峰 《焚香记·盟誓》:“大王到时,怕有焚香酬愿祈福禳灾者,一一登记,不敢有误。”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这都是敬神禳灾的演剧,全本里一定有一个恶人,次日的将近天明便是这恶人的收场的时候,‘恶贯满盈’, 阎王 出票来勾摄了,于是乎这活的活无常便在戏台上出现。”词语解释:禳田 拼音:ráng tián
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史记·滑稽列传》:“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 司马贞 索隐:“谓为田求福禳。”词语解释:禳谢 拼音:ráng xiè
向神祭祷,谢罪消灾。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赵 韩王 疾,夜梦甚恶,使道流上章禳谢。”《水浒传》第七一回:“﹝ 宋江 ﹞遂对众兄弟道:‘从前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心中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词语解释:禳厌 拼音:ráng yàn
谓禳除邪恶灾祸。《北齐书·斛律羡传》:“行 燕郡 守 马嗣明 医术之士,为 羡 所钦爱,乃窃问之,答曰:‘须有禳厌。’”《新唐书·王缙传》:“或夷狄入寇,必合众沙门诵《护国仁王经》为禳厌,幸其去,则横加锡与,不知纪极。” 唐 姚合 《酬任畴协律夏中苦雨见寄》诗:“灰人漫禳厌,水马恣沉浮。”词语解释:禳禜 拼音:ráng yǒng
犹禳祭。祭神却病。词语解释:禳保
祭祀神祖,去邪除恶,求其保护词语解释:禳解 拼音:ráng jiě
向神祈求解除灾祸。 明 汤显祖 吕硕园 《还魂记·诘病》:“便要禳解,不用师巫。” 明 高濂 《玉簪记·耽思》:“舍姪 潘楷 ,偶因下第,寄住在此,忽染病症,特请先生课算禳解。”《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莫不是你伤着甚么神道?替你请个尼僧来禳解、禳解罢。”词语解释:禳星 拼音:ráng xīng
禳除凶星。《西游记》第四四回:“低下云头仔细再看,却是 三清观 道士禳星哩。” 明 高濂 《玉簪记·耽思》:“算命通神,书符最有灵,人家来问我,开口要禳星。” 明 邵璨 《香囊记·祈祷》:“[旦]姑老久漂零,夫死滞幽冥。[丑]既是这等,又要禳星,又要荐亡。”词语解释:禳祷 拼音:ráng dǎo
祭神以消灾祈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蛙神》:“人则大恐,斩牲禳祷之,神喜则已。”词语解释:禳除 拼音:ráng chú
祭神除灾。《旧唐书·德宗纪下》:“乙卯,詔:四序嘉辰,歷代增置, 汉 崇上巳, 晋 纪重阳。或説禳除,虽因旧俗,与众共乐,咸合当时。”《新五代史·汉臣传·李业》:“ 隐帝 召司天 赵延义 问禳除之法, 延义 对曰:‘臣职天象日时,察其变动,以考顺逆吉凶而已,禳除之事,非臣所知也。’”词语解释:禳避 拼音:ráng bì
祭神避祸。《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八年》:“是以达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取;正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耳。”词语解释:禳祭 拼音:ráng jì
犹祷祭。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壬申,泊 青城山 ,始生之辰也,今春病少城几殆,仅得更生,因来名山禳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