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禋祀 拼音:yīn sì
(1).古代祭天的一种礼仪。先燔柴升烟,再加牲体或玉帛于柴上焚烧。《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郑玄 注:“禋之言烟。 周 人尚臭,烟气之臭闻者。槱,积也……三祀皆积柴、实牲体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 孙诒让 正义:“窃以意求之,禋祀者盖以升烟为义,实柴者盖以实牲体为义,槱燎者盖以焚燎为义。礼各不同,而礼盛者得下兼其燎柴则一。”《汉书·礼乐志》:“﹝《郊祀歌》十九章﹞恭承禋祀,温豫为纷,黼绣周张,至神至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固禋祀之殊礼,名号之秘祝,祀天之壮观矣。”
(2).泛指祭祀。《左传·桓公六年》:“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 杜预 注:“禋,絜敬也。” 孔颖达 疏:“《释詁》云:‘禋,敬也。’故以禋为絜敬。”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夫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禋祀所禳也。”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世世子姓,秩然昭穆,一堂禋祀,千叶配享。”词语解释:禋宗 拼音:yīn zōng
祀六宗。《文选·陆倕〈石阙铭〉》:“类帝禋宗,光有神器。” 李善 注引《书》:“禋于六宗。”参见“ 六宗 ”。
词语解释:六宗 拼音:liù zōng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 汉 以来诸说不一:(1) 汉 伏胜 、 马融 谓天、地、春、夏、秋、冬。(2) 汉 欧阳 、 大小夏侯 、 王充 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 汉 孔光 、 刘歆 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 汉 贾逵 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 汉 郑玄 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 三国 魏 刘劭 谓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7) 晋 王肃 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8) 晋 张髦 谓祖考三昭三穆。(9) 晋 司马彪 谓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 北魏 孝文帝 谓皇天大帝与五帝。参阅《书·舜典》 唐 孔颖达 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虞书六宗义》。
(2).谓 汉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后汉书·安帝纪》:“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贤 注:“六宗,谓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显宗 , 孝章 曰 肃宗 。”
(3).佛教以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为六宗。其中,成实、俱舍二宗为小乘;其馀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称大乘六宗。词语解释:禋享 拼音:yīn xiǎng
升烟供物祭天。《宋史·乐志九》:“盛德丰功,一祖六宗。钦翼燕詒,禋享是崇。”词语解释:禋柴 拼音:yīn chái
燔柴升烟以祭天。《梁书·武帝纪中》:“执禋柴之礼,当与能之祚。”《宋史·乐志七》:“帝出于震,巽惟洁齐。神明其德,迺称禋柴。”《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今禋柴展礼,必潜输琛货,私结要权,假息要荒,冀移善地。”词语解释:禋燎 拼音:yīn liáo
犹禋柴。《宋书·礼志三》:“且郊有燔柴,堂无禋燎,则鼎俎彝簋,一依庙礼。”《宋史·乐志七》:“克昭王业,命成昊天。 泰畤 禋燎,八陛惟圆。”词语解释:禋祠 拼音:yīn cí
祭祀。 前蜀 杜光庭 《敕醮诸名山大川词》:“俯循区域,在洁禋祠。”词语解释:禋郊 拼音:yīn jiāo
郊祀天神。《后汉书·祭祀志赞》:“天地禋郊,宗庙享祀。”《晋书·挚虞束晳等传论》:“ 挚虞 、 束晳 等并详览载籍……或摄官延阁,裁成言事之书;或莅政秩宗,参定禋郊之礼。”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词语解释:禋天 拼音:yīn tiān
祀天。《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闚图讯鼎,禋天类社。” 李贤 注引《国语》:“精意以享谓之禋。”词语解释:禋洁 拼音:yīn jié
亦作“ 禋絜 ”。 犹庄洁。《国语·楚语下》:“忠信之质,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汉 崔駰 《北巡颂》:“禋洁享祈,歆尝百神。”词语解释:禋樽 拼音:yīn zūn
供禋祀用的酒杯。《旧唐书·音乐志三》:“禋樽酒烛,纯牺涤汰。”词语解释:禋礼 拼音:yīn lǐ
升烟祭天之礼仪。《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七年》:“今兹禋礼,奠币上帝,祼鬯庙室,而地祇大神,久未亲祀。”词语解释:禋絜 拼音:yīn jié
见“ 禋洁 ”。
词语解释:禋洁 拼音:yīn jié
亦作“ 禋絜 ”。 犹庄洁。《国语·楚语下》:“忠信之质,禋絜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汉 崔駰 《北巡颂》:“禋洁享祈,歆尝百神。”词语解释:禋祼 拼音:yīn guàn
禋祀时酌酒灌地以祈神。《北史·张普惠传》:“明发不寐,洁诚禋祼。”词语解释:禋瘗 拼音:yīn yì
谓祭祀天地。禋,指祭天。将牲体、玉帛等放在柴火上焚烧,升烟以祭。瘗,指祭地。礼毕将牲体、玉帛等埋于地以享。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夫禋瘞茧栗,宗社三牲。膮膷豆俎,以供宾客,七十之老,俟肉而饱,岂得惟陈草石,取备上药而已。”词语解释:禋飨 拼音:yīn xiǎng
洁斋祭献。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禋饗云备,诚敬兼申。” 南朝 梁 沉约 《南郊恩诏》:“门下卜日禋饗,政道莫先,厚下布泽,哲王是务。”词语解释:禋雅 拼音:yīn yǎ
南朝 梁 雅乐歌名。 南朝 梁 沉约 《禋雅》:“至是燎埋俱奏《禋雅》,取《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