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末字词组
参禅学禅一味禅论禅传禅证禅递禅巡禅
坐禅入禅修禅一指禅逼禅承禅进禅哑禅
安禅四禅行禅尧禅柏子禅渊禅避禅呆禅
逃禅祖师禅相禅初禅貌禅咨禅世禅褒禅
谈禅中禅狐禅狂禅五禅金刚禅偏禅劫禅
栖禅老婆禅悟禅耽禅情禅达摩禅黄面老禅班禅
夜禅诗禅野狐禅外禅交禅久坐必有一禅打禅熏禅
问禅孤禅出禅登禅一滴禅化禅一指头禅 
枯禅三禅文字禅口头禅趣禅虾蟆禅殊禅 

词语解释:参禅  拼音:cān chán
佛教禅宗的修持方法。有游访问禅、参究禅理、打坐禅思等形式。《西游记》第九回:“众人同坐在松阴之下,讲经参禪,谈説奥妙。”《红楼梦》第二二回:“二人笑道:‘这样愚钝,还参禪呢?’”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 李子荣 纹丝不动的在那里坐着,好像老和尚参禅那么稳当。”
词语解释:坐禅  拼音:zuò chán
佛教语。谓静坐息虑,凝心参究。《晋书·姚兴载记上》:“起浮图於 永贵里 ,立 波若臺 於中宫,沙门坐禪者恒有千数。” 唐 白居易 《罢药》诗:“自学坐禪休服药,从他时復病沉沉。” 明 唐寅 《感怀》诗:“不炼金丹不坐禪,饥来吃饭倦来眠。” 续范亭 《休养与学习》诗:“早晚两次太极拳,却病无妨学坐禪。”参阅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二。
词语解释:安禅  拼音:ān chán
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禪。” 唐 王维 《过香积寺》诗:“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龙。” 宋 陆游 《病退》诗:“美睡三竿日,安禪半篆香。” 清 读彻 《送郎癯入匡山》诗:“偶向 匡 庐去,安禪第几重?” 清 黄景仁 《题上方寺》诗:“试问安禪者,能忘入世情?”
词语解释:逃禅  拼音:táo chán
(1).逃出禅戒。 唐 杜甫 《饮中八仙歌》:“ 苏晋 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禪。” 仇兆鳌 注:“逃禪,犹云逃 墨 逃 杨 ,是逃而出,非逃而入。”
(2).指遁世而参禅。 唐 牟融 《题寺壁》诗:“闻道此中堪遁跡,肯容一榻学逃禪。” 明 无名氏 《四贤记·邂逅》:“端恐路途未稳,学逃禪云外,觅个亲人。” 胡怀琛 《送亚子归梨里》诗:“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禪事亦难。”
词语解释:谈禅  拼音:tán chán
谈说佛教教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谈禅》:“《宝林》曰:佛湼槃时,告 迦叶 曰:‘吾清浄法服以付汝。’ 迦叶 传 阿难 ,二十八代至 达摩 。 梁 普通 中,自 南天竺 泛海至 广州 ,后止 崇山 ,住 少林寺 ,传 惠可 ,中国谈禪自此始也。” 元 成廷珪 《夏日过万蓬庵》诗:“捉麈谈禪知独往,买鱼沽酒待重来。”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因为闲着无事,便也如大人先生们一下野,就要吃素谈禅一样,正在看佛经。”
词语解释:栖禅  拼音:qī chán
亦作“栖禪”。 犹坐禅。《魏书·释老志》:“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岂湫隘是经行所宜,浮諠必栖禪之宅,当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 唐 黄滔 《壶公山》诗:“井通鰌吐脉,僧隔虎栖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莆田 赵仲白 读公诗集,有诗云:‘ 茶山 八十二癯仙,千首新诗手自编。吟到瘴烟因避寇,贵登从橐只栖禪。’”
词语解释:夜禅  拼音:yè chán
夜间打坐参禅。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六:“ 丁繫 自尚书郎参 灵度禪师 ,弃官修道,日食脱粟二升,诸僧鉢水一盂,夏月夜禪,虽飞蚊咂食,终不摇动,坐夏既满,面为破烂。”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禪。”
词语解释:问禅  拼音:wèn chán
犹参禅。 宋 苏轼 《送杜介归扬州》诗:“采药会须逢 蓟子 ,问禪何处识 庞翁 。”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插花醉舞春风里,不学 庞翁 更问禪。”
词语解释:枯禅  拼音:kū chán
(1).指老僧。 宋 陆游 《闲味》诗:“身似枯禪谢世尘,岂容收敛强冠巾。” 元 戴表元 《陪阮使君游玉几》诗:“花满车茵酒满船,乱云堆里访枯禪。”
(2).枯坐参禅。 明 王廷相 《雅述》上:“今乃以圣人言语并其动作而为末焉,其亦不思甚矣。推此意也,真欲枯禪白坐以见性乎?”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考索·动》:“推其意,将必有以枯禪入定,始谓之吉矣。” 古直 《冷圃曲》:“有时冥坐类枯禪,中心惄惄如忧煎。” 郭沫若 《落叶·第二九信》:“‘洗心久欲学枯禅’--哥哥,你是要做和尚吗?”
词语解释:学禅  拼音:xué chán
犹学佛。 宋 翁卷 《山中》诗:“不奈邻峰学禪伴,时时来此叩巖扉。”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自 隋 唐 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参见“ 学佛 ”。
词语解释:学佛  拼音:xué fó
(1).学习佛法。谓出家做和尚。 唐 方干 《贻亮上人》诗:“人间学佛知多少,浄尽心花只有师。” 唐 黄滔 《送僧》诗:“纔年七岁便从师,犹説辞家学佛迟。” 五代 徐夤 《山寺寓居》诗:“披緇学佛应无分,鹤氅谈空亦不妨。” 宋 李觏 《回明上人诗卷》诗:“学佛有餘力,吟诗过一生。”
(2).指信仰或研究佛教。 唐 郑愚 《潭州大沩山同庆寺·大圆禅师碑铭序》:“知余学佛,求为讚説。”《新五代史·杂传·马胤孙》:“ 胤孙 既学 韩愈 为文,故多斥浮屠之説,及罢归,乃反学佛,撰《法喜集》《佛国记》行於世。”
词语解释:入禅  拼音:rù chán
犹入定。 南朝 齐 萧子良 《迴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禪出禪者,劝总行众善。” 唐 宋之问 《游云门寺》诗:“入禪从鸽遶,説法有龙听。”
词语解释:四禅  拼音:sì chán
佛教语。即四禅定。 唐 王维 《游悟真寺》诗:“猛虎同三逕,愁猿学四禪。”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岂知净业空精专,避灾终未入四禪。”详“ 四禪定 ”。
词语解释:四禅定  拼音:sì chán dìng
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 四禪天 ”。
词语解释:祖师禅  拼音:zǔ shī chán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诗:“刦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禪。”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如来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师禪自妙有而真空,其归则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谓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也。” 苏渊雷 《读史举要》第九章二:“一时风气的形成,决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
词语解释:中禅  拼音:zhōng chán
见“ 中单 ”。
词语解释:中单  拼音:zhōng dān
亦作“中禪”。
(1).古时朝服、祭服的里衣。 南朝 齐 王俭 《公府长史朝服议》:“并同备朝服。中单、韦舃率由旧章。”《隋书·礼仪志六》:“公卿以下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中单也。”《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 唐 颜师古 注:“若今之朝服中襌也。”
(2).泛指汗衫。《太平御览》卷四○三引 晋 虞预 《会稽曲录》:“民有弟用兄钱者,未还之,嫂诣 弘 诉之, 弘 卖中单为叔还钱。”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卷中:“汗衫,盖三代之衬衣也。《礼》曰中单。 汉高祖 与 楚 交战,归帐中,汗透,遂改名汗衫。”
词语解释:老婆禅  拼音:lǎo pó chán
佛教语。谓禅师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 河阳 新妇子, 木塔 老婆禪, 临济 小厮儿,却具一隻眼。” 宋 苏轼 《参寥惠杨梅》诗:“莫共金家斗甘苦, 参寥 不是老婆禪。” 元 耶律楚材 《清智公尼禅开堂疏》:“惟 智公禪师 本有丈夫志,不学老婆禪。”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四折:“葛藤接断老婆禪,打破沙锅璺到底。”
词语解释:诗禅  拼音:shī chán
(1).诗中隐含的禅理。亦指隐含禅理的诗。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且举诗禪问答以困之, 潘 气略不慑,应对如流。” 明 李开先 《诗禅序》:“诗禪何所於始乎?其当中古之时乎?人心稍变,直道难行,有託兴,有佹诗,有讽諫,有寓言,有隐语,有廋词,俗谓之谜,而士夫谓之诗禪。如禪教深远,必由猜悟,不可直指径陈,径直则非禪矣。” 清 孔尚任 《街西三绝刘生索赋》:“不是诗禪不是谜,灯昏酒散费人猜。”
(2).诗道与禅道的并称。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八:“捨筏登岸,禪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禪一致,等无差别。”
词语解释:孤禅  拼音:gū chán
揞孤单的僧人。 宋 林逋 《怀长吉上人北游》诗:“孤禪安逆旅,警句语谁人。” 元 郑元祐 《送僧还开元》诗:“ 庐山 面目翠千层,飞屩孤禪不厌登。”
词语解释:三禅  拼音:sān chán
佛教谓色界之第三禅天。此天名定生喜乐地。《楞严经》:“安稳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禪。” 唐 章孝标 《方山寺松下泉》诗:“三禪不要问,孤月在中央。”
词语解释:一味禅  拼音:yī wèi chán
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联灯会要·卢山归宗智常禅师》:“师因小师 大愚 辞师,问甚处去,云:‘诸方学五味禪去。’师云:‘诸方有五味禪,我这里有一味禪,为甚不学?’” 宋 陈师道 《寄晁载之兄弟》诗:“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復参儂一味禪。” 宋 王灼 《送演上人》诗:“据堂説法尽龙虎,只应饱取一味禪。”
词语解释:修禅  拼音:xiū chán
学佛坐禪。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自修禪远豁,絶粒长斋,非服流霞,若食朝沆。”
词语解释:行禅  拼音:xíng chán
佛教语。谓打坐静修。 唐 白居易 《传法堂碑》:“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禪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众,殆百千万亿。应病授药,安可以一説尽其心要乎?’” 唐 方干 《题龟山穆上人院》诗:“牀上水云随坐夏,林西山月伴行禪。”
词语解释:相禅  拼音:xiāng chán
亦作“ 相嬗 ”。 相演变;相转化。《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禪。” 宋 王禹偁 《卮言日出赋》:“不言则齐,同形相禪。” 梁启超 《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今日之 欧洲 ,则民族主义与民族帝国主义相嬗之时代也。”
词语解释:狐禅  拼音:hú chán
禅门指妄称开悟、流入邪僻者。后亦泛指异端邪说。 清 陈守诒 《〈香祖楼〉后序》:“説理者落於腐障,掩耳思逃;醒世者堕入狐禪,游谈惹厌。”参见“ 野狐禪 ”。
词语解释:野狐禅  拼音:yě hú chán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 百丈禅师 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则 续灯 之意不虚, 张南湖 诸公之意亦不虚矣。” 清 钱谦益 《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犹有六时喧瀑布,诸方惊倒野狐禪。”
(2).指外道;异端。《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自己想要说的话,仅仅是由搜索枯肠而来的一些支离灭裂的野狐禅,那能够和那严整的理论系统‘相对论’相对?”亦省作“ 野狐 ”。 梁启超 《新民说》九:“当晚 明 时,举国言心学,全学界皆野狐矣!”
词语解释:悟禅  拼音:wù chán
参悟禅理。 唐 苑咸 《酬王维》诗:“莲花梵字本从天,华省仙郎早悟禪。”《花月痕》第十三回:“搔首苍茫欲问天,分明紫玉竟如烟,九州铸剑轻成错,一笑拈花转悟禪。”
词语解释:野狐禅  拼音:yě hú chán
(1).禅宗对一些妄称开悟而流入邪僻者的讥刺语。据说从前有一老人谈因果,因错对一字,就五百生投胎为野狐。后遇 百丈禅师 点化,始得解脱。见《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 明 李贽 《说法因由》:“务狮子吼,无野狐禪,则 续灯 之意不虚, 张南湖 诸公之意亦不虚矣。” 清 钱谦益 《庚午二月憨山大师全身入五乳塔院属其徒以瓣香致吊奉述长句》之二:“犹有六时喧瀑布,诸方惊倒野狐禪。”
(2).指外道;异端。《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若是八股文章欠讲究,任你做出甚么来,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自己想要说的话,仅仅是由搜索枯肠而来的一些支离灭裂的野狐禅,那能够和那严整的理论系统‘相对论’相对?”亦省作“ 野狐 ”。 梁启超 《新民说》九:“当晚 明 时,举国言心学,全学界皆野狐矣!”
词语解释:出禅  拼音:chū chán
犹出定。 南朝 齐 萧子良 《回向佛道门》:“十方诸菩萨,读诵於经法。入禪出禪者,劝总行众善。”
词语解释:文字禅  拼音:wén zì chán
用诗文阐发的禅理。 宋 戴复古 《寄报恩长老恭率翁》诗:“好留一室舘狂客,早晚来参文字禪。” 明 焦竑 《焦氏笔乘·不改其乐》:“《谈苑醍醐》云:‘有问予 颜子 不改其乐,所乐者何事?予曰:且问子,人不堪其忧,所忧者何事?知世人之所忧,则知 颜子 之所乐矣。’……此我辈文字禪,不须更下一转语也。”
词语解释:论禅  拼音:lùn chán
谈论佛学。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九:“论诗论画復论禪,三絶门风海内传。”
词语解释:一指禅  拼音:yī zhǐ chán
见“ 一指头禪 ”。
词语解释:一指头禅  拼音:yī zhǐ tou chán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宋 俱胝和尚 向 天龙和尚 询问佛教教义时, 天龙 竖一手指, 俱胝 立即大悟。此后凡有人向 俱胝 求教,他也常竖一指。临死前谓众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见《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一指头禪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亦省作“ 一指禪 ”。 宋 黄裳 《赠致政王朝奉》诗:“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禪。” 金 元好问 《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诗之一:“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禪。”
词语解释:尧禅  拼音:yáo chán
相传 帝尧 年老,让位于 舜 。后以“尧禪”指称盛世政治清明,明君相继。 南朝 陈 徐陵 《让右仆射初表》:“昔 李广 遗恨,不值 汉 初; 宁戚 自悲,不逢 尧 禪。” 清 顾炎武 《述古》诗:“空有济世心,生不逢 尧 禪。”
词语解释:初禅  拼音:chū chán
(1).佛教语。色界中的初禅天,包括梵众天、梵辅天和大梵天。 隋 江总 《钟铭》:“舟移巨壑,火坏初禪。”
(2).佛教语。四禅定之一。“初禪”的主要特征是“八触”:痒、动、轻、重、冷、暖、涩、滑;“十功德”:空、明、定、智、善心、柔软、喜、乐、解脱、境界相应。见 隋 智顗 《摩诃止观》卷九之一。《楞严经》卷九:“清浄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禪。”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九八:“未免初禪怯花影,梦回持偈谢 灵簫 。”
词语解释:狂禅  拼音:kuáng chán
(1).佛教谓学禅不当而流于狂妄。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七八:“狂禪闢尽礼 天台 ,掉臂琉璃屏上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一四一:“似师毕竟胜狂禪,师今迟我 莲花国 。”
(2).指狂放不拘的僧人。 柳亚子 《西湖谒曼殊墓有作》诗:“安得华严能涌现,一龕香火礼狂禪。”
(3).喻学术、艺术流派中僻陋悖理者。 郭沫若 《蜩螗集·题关山月画》诗:“狂禪误尽佳儿女,更误丹青数百年。” 郭沫若 《十批判书·儒家八派的批判》:“假如我们想到 王阳明 的弟子,不一二传便流于狂禅,这段史影是更容易令人首肯了。”
词语解释:耽禅  拼音:dān chán
耽味禅悦。亦谓潜心学佛。 宋 邓椿 《画继·李公麟》:“以其耽禪,多交衲子。一日, 秀铁面 忽劝之曰:‘不可画马,他日恐堕其趣。’於是飜然以悟,絶笔不为,独专意於诸佛矣。” 刘季平 《送曼殊之印度》诗:“早岁耽禪见性真,江山故宅独愴神。”
词语解释:外禅  拼音:wài chán
谓天子禅位于外姓。 晋 干宝 《晋武帝革命论》:“ 尧 舜 内禪,体文德也; 汉 魏 外禪,顺大名也; 汤 武 革命,应天人也。” 唐 颜真卿 《乞御书天下放生碑额表》:“ 魏文帝 外禪之主, 钟繇 偏方之佐,亦於 繁昌 立表颂德,况陛下以巍巍功业而无纪述,则臣窃耻之。”参见“ 内禪 ”。
词语解释:内禅  拼音:nèi shàn
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禪”。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尧 舜 内禪,体文德也; 汉 魏 外禪,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歷选内禪,生人以来,振古及 隋 ,未有如我皇帝者也。”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 孝宗 寻内禪,公即求补外。”《清史稿·礼志八》:“﹝ 乾隆 ﹞六十年, 高宗 内禪,称太上皇帝。”
词语解释:登禅  拼音:dēng chán
谓受禅让,登帝位。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之六:“ 陈留 归蕃,我皇登禪。” 晋 曹毗 《歌世祖武皇帝》:“应期登禪,龙飞紫庭。” 隋 李播 《周天大象赋》:“嘉 大舜 之登禪,耀黄星而靡锋。”
词语解释:口头禅  拼音:kǒu tóu chán
佛教语。指不能领会禅宗哲理,只袭用它的某些常用语以为谈话的点缀。此种常用语亦称之为“口头禪”。 宋 王楙 《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禪,脚踏实地性虚天。” 清 纳兰性德 《与某上人书》:“‘万法归一,一仍归万’,此僕实有所见,非口头禪也。”《老残游记》第十回:“不才往常见人读佛经,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种无理之口头禪,常觉得头昏脑闷。”后用以指常挂在嘴上的话或口头惯用语。 峻青 《秋色赋·珊瑚沙》:“‘高速度的发展生产’这句话,已经成了洲上每一个居民的口头禅。”《人民日报》1981.8.6:“过去有句口头禅:‘费了油,还怕灯不亮?’意思是只要舍得下本,生产不愁上不去。”
词语解释:传禅  拼音:chuán chán
转让帝位。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箕山歌》:“叹彼 唐尧 ,独自愁苦,劳心九州,忧勤后土,谓余钦明,传禪易祖。我乐何如,盖不盼顾。”
词语解释:逼禅  拼音:bī chán
谓强迫帝王让位给别人。 前蜀 王建 《答梁通聘书》:“俱非恃强逼禪,皆以行道济时。” 诸葛计 《南唐先主李昪年谱·昇元五年》:“ 昇 镇 金陵 时, 建勋 为副使,尝参逼禪事。”
词语解释:柏子禅  拼音:bǎi zǐ chán
指禅宗。参禅时多焚柏子香,故称。 唐 戴叔伦 《二灵寺守岁》诗:“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禪。”
词语解释:貌禅  拼音:mào chán
面部表情如僧徒入禅。形容入神的样子。 唐 孟郊 《听琴》诗:“定步履齿深,貌禪目冥冥。”
词语解释:五禅  拼音:wǔ chán
佛教禅宗所说的修禅的五个阶次。语本 唐宗密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真性则不垢不浄,凡圣无差;禪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禪。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禪。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若顿悟自心,本来清浄,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禪。” 明 梅鼎祚 《玉合记·缘合》:“説甚五禪五藴,祇做不见不闻。”
词语解释:情禅  拼音:qíng chán
指有关情爱的道理、哲理。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琴心曲》:“花月姻缘事有无,情禪参破成鸿雪。”
词语解释:交禅  拼音:jiāo chán
谓帝位的禅让。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言 吴 蜀 以擒灭比亡国,而 魏 以交禪比 唐 虞 。”
词语解释:一滴禅  拼音:yī dī chán
佛教禅宗谓从一句、一事、一境中触机悟道。语本 宋 本觉 《释氏通鉴·韶国师》:“问:‘如何是 曹溪 一滴水?’ 眼 曰:‘是 曹溪 一滴水。’ 韶 闻乃大悟,平生疑滞,涣若冰释。” 宋 唐庚 《梦泉》诗:“虽无十丈花,中有一滴禪。”
词语解释:趣禅  拼音:qù chán
谓参禅向佛。 唐 颜真卿 《使过瑶台寺有怀圆寂上人》诗:“灵法尽无染,一心唯趣禪。”
词语解释:证禅  拼音:zhèng chán
参悟禅理。 林学衡 《秋夜琴声曲》:“轻风习习影翩翩,惊起白鹤同证禪。”
词语解释:承禅  拼音:chéng chán
接受禅让。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刺史夏府君诔》:“披图承禪,袭化 轩 唐 。”
词语解释:渊禅  拼音:yuān chán
深深的禅寂之心。 唐 元结 《与党评事》诗:“彼云万物情,有愿随所便。爱君得自遂,令我空渊禪。”
词语解释:咨禅  拼音:zī chán
问禅。住持升座说法时,名客出众与住持问答。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 京 洛 名僧、学徒云聚,莫不提函负袠,问慧諮禪。”
词语解释:金刚禅  拼音:jīn gāng chán
民间秘密宗教组织名。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近世 江 浙 有事魔吃菜者,云其原出於五斗米而诵《金刚经》,其説皆与今佛者之言异,故或谓之金刚禪。” 宋 陆游 《条对状》之七:“妖幻邪人,平时誑惑良民,结连素定,待时而发,则其为害未易可测,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江西 谓之金刚禪, 福建 谓之明教。”参见“ 明教 ”。
词语解释:明教  拼音:míng jiào
(1).高明的指教。对别人言论书札的敬语。《战国策·魏策一》:“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 郭沫若 《看科学研究成绩展览》诗:“思想武装忘自我,遵循明教学 雷锋 。”
(2).修明教育。《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
(3).由摩尼教发展而成的秘密宗教组织。混合有道教、佛教等成分。 五代 、 宋 、 元 农民起义常利用为组织的工具。 宋 陆游 《条对状》:“伏缘此色人处处皆有, 淮南 谓之二禬子, 两浙 谓之牟尼教, 江东 谓之四果, 江西 谓之金刚禪, 福建 谓之明教,揭諦斋之类,名号不一。” 王国维 《观堂别集·摩尼教流行中国考》:“至於 五季 尚有 陈州 母乙 之乱,明教禳鬼之事,及 大中祥符 重修《道藏》,明教经典,乃得因缘编入。”
词语解释:达摩禅  拼音:dá mó chán
祖师禅。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当时所说的禅,除禅宗之禅而外,还有其他各派所讲的止观也包括在内,但 延寿 以达摩禅为准。”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通过这场辩论要来决定达摩禅的宗旨。”参见“祖师禪”。
词语解释:祖师禅  拼音:zǔ shī chán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诗:“刦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禪。”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如来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师禪自妙有而真空,其归则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谓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也。” 苏渊雷 《读史举要》第九章二:“一时风气的形成,决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
词语解释:久坐必有一禅  拼音:jiǔ zuò bì yǒu yī chán
喻长期坚持最后必有成效。 沙汀 《代理县长》:“你难道一锄头就想挖一个金娃娃么?哈哈……不要慌:久坐必有一禅!”
词语解释:化禅  拼音:huà chán
变化代谢。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水蠆化为蜻蛉,蜻蛉相交还於水中,附物散卵,出復为水蠆,水蠆復为蜻蛉,交相化禪,无有穷已。”
词语解释:虾蟆禅  拼音:há má chán
佛教语。禅宗谓虾蟆唯解一跳,不解他术。比喻一知半解而不活泼、不自由之“死禪”。 明 张居正 《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所称道德之説,虚而无当, 庄子 所谓‘其嗌言者若哇’,佛氏所谓‘虾蟆禪’耳。”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盖相,地道也,妇道也,地欲耐物,妇欲耐家,不然,佛氏所谓虾蟇禪,一跳即倒耳。”
词语解释:递禅  拼音:dì chán
更替;逐步转化。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学说〉》:“或者缓和一点说,东方的古代,奴隶生产未及形成为一个制度便递禅了。”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五》:“我们要知道, 屈原 那个时代也正是 中国 的青铜器时代向铁器时代递禅着的时代。”
词语解释:进禅  拼音:jìn chán
封建时代帝王让位给新帝王。《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今 山阳公 承顺天命,允答民望,进禪大 魏 ,退处宾位。”
词语解释:避禅  拼音:bì chán
谓逃避禅位于己。《晋书·束晳传》:“ 稷 契 奋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禪。”
词语解释:世禅  拼音:shì chán
世代传授。《后汉书·崔寔传赞》:“ 崔 为文宗,世禪雕龙。” 李贤 注:“禪谓相传授也。”
词语解释:偏禅  拼音:piān chán
古代的半袖衫。《方言》第四:“偏襌谓之襌襦。” 郭璞 注:“即衫也。” 钱绎 笺疏:“襦有不施袖者,亦有半施袖者,其半施之襌襦,即所谓偏襦。”
词语解释:黄面老禅  拼音:huáng miàn lǎo chán
指 释迦牟尼 。佛像的脸部大都涂成金黄色,故称。 宋 陈与义 《觉心画山水赋》:“ 天寧 堂中,黄面老禪,四海无人,碧眼视天。” 胡穉 笺注:“ 翠巖 称 释迦 为黄面老,见《传灯録》。”
词语解释:打禅  拼音:dǎ chán
佛教徒闭目静坐修行
词语解释:一指头禅  拼音:yī zhǐ tou chán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宋 俱胝和尚 向 天龙和尚 询问佛教教义时, 天龙 竖一手指, 俱胝 立即大悟。此后凡有人向 俱胝 求教,他也常竖一指。临死前谓众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见《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一指头禪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亦省作“ 一指禪 ”。 宋 黄裳 《赠致政王朝奉》诗:“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禪。” 金 元好问 《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诗之一:“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禪。”
词语解释:殊禅  拼音:shū chán
谓传位方式不同。《庄子·秋水》:“帝王殊禪,三代殊继。” 成玄英 疏:“或宗族相承,或让与他姓,故言殊禪。”
词语解释:巡禅  拼音:xún chán
谓巡岳封禅。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三:“而 孝武 初即位,未有德惠及民,便修鬼神之祀,公卿草巡禪,则为不仁矣。”
词语解释:哑禅  拼音:yǎ chán
禅宗倡静虑、顿悟,常以动作示意,使人领会禅理。故以“哑禅”喻糊涂难明。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兄弟,他道我参死句,放哑禪,禁得我口无语,瞪眼平看。”
词语解释:呆禅  拼音:dāi chán
比喻隐晦难解的语言或事理。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二折:“猜呆禪,打哑谜,能参透其中意。”
词语解释:褒禅  拼音:bāo chán
山名。在今 安徽省 含山县 北。 宋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褒禪山 亦谓之 华山 。 唐 浮图 慧褒 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禪 。”
词语解释:劫禅  拼音:jié chán
亦作“刼禪”。 胁迫“禅让”。 明 方孝孺 《题受禅碑后》:“ 曹 氏父子以禪让文篡窃,其事蹟秽矣……仅一传世,弱子竖孙为 司马 氏所陵,刼禪者犹未死,而受禪之 舜 ,固已先亡。”
词语解释:班禅  拼音:bān chán
“班禅额尔德尼”的省称。《清史稿·藩部传八·西藏》:“达赖,班禪即所谓﹝ 宗喀巴 的﹞二大弟子,达赖译言‘无上’,班禪译言‘光显’。”
词语解释:熏禅  拼音:xūn chán
谓修习禅业。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大士熏禪所憩,独在高巖。”熏,一本作“ 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