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哿上声 [nà nuó][hè,负荷][稍也,副词][bǒ bò][kě][详注1][chuāi chuǎi chuài][详注2][《集韵》苦卧切,音课。《博雅》堁尘也。][nuó][dān dàn][婀娜][详注3][à,可,是否,用在问句加强语气][音妥。《揚子·方言》豔美也。]娿粿


注1:傩 nuó,音娜。行走姿态柔美:“佩玉之傩”。
注2:沱 音柁。与𣵺同。瀢𣵺,沙土往来貌。《郭璞·江赋》碧沙瀢𣵺而往来。
注3:娑 音縒。馺娑,汉殿名。《班固·西都赋》经骀荡而出馺娑。《三辅黄图》馺娑,马迅疾貌。借为宫名。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祸福祸始祸心祸源祸害祸辱祸泉祸稔恶积
祸胎祸端祸本祸衅祸中有福祸邸祸罚祸毒
祸机祸罗祸事祸乡祸至无日祸隙祸罪祸福相倚
祸乱祸水祸媒祸梯祸计祸福无门祸菑祸福同门
祸患祸门祸枢祸酷祸国祸鸟祸贼祸种头
祸殃祸首祸人祸适祸不旋踵祸福无门人自召祸起萧墙祸枣灾梨
祸难祸阶祸尤祸苗祸不单行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祸福倚伏祸谪
祸淫祸灾祸凶祸谋祸世祸福之门祸种祸辟
祸根祸败祸愆祸魁祸迫眉睫祸讟祸结兵连祸谴
祸基祸变祸因祸祟祸近池鱼祸盈恶稔祸母祸从口出

词语解释:祸福  拼音:huò fú
(1).灾殃与幸福。《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祸福交错乎倚伏之间,兴亡缠绵乎盈虚之会。”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指灾祸。 晋 欧阳建 《临终诗》:“潜图密已构,成此祸福端。”
词语解释:祸胎  拼音:huò tāi
犹祸根。语出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絶其胎,祸何自来?”《晋书·文苑传·曹毗》:“名为实宾,福萌祸胎。” 唐 罗隐 《钱》诗:“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 柳亚子 《杜斌丞先烈挽诗》之二:“ 三秦 城闕气佳哉,纵敌当年是祸胎。”
词语解释:祸机  拼音:huò jī
亦作“ 祸几 ”。 指隐伏待发之祸患。《文选·鲍照〈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李善 注:“《庄子》曰:‘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 司马彪 曰:‘言生以是非臧否交接,则祸败之来若机栝之发。’ 班固 《汉书》述曰:‘祸如发机。’”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二:“障掩金鸡蓄祸机,翠环西拂 蜀 云飞。” 宋 陆游 《书〈贾充传〉后》:“祸机乱萌,伏於隐微。” 明 刘基 《乌生八九子》诗:“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明史·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词语解释:祸乱  拼音:huò luàn
祸害变乱。《左传·襄公十一年》:“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史记·龟策列传》:“天下祸乱,阴阳相错。” 宋 曾巩 《〈礼阁新仪目录〉序》:“不放其邪心,不穷於外物,则祸乱可息。” 孙中山 《制定建国大纲宣言》:“而《临时约法》之无效如此,则纲纪荡然,祸乱相寻,又何足怪。”
词语解释:祸患  拼音:huò huàn
祸害忧患;灾难。《荀子·大略》:“今废礼者,是去表也,故民迷惑而陷祸患。”《韩非子·解老》:“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於道理,以称蚤服。”《后汉书·郑兴传》:“未有 高祖 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招)速祸患,无乃不可乎!”
词语解释:祸殃  拼音:huò yāng
祸害;灾祸。《楚辞·九章·惜往日》:“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王逸 注:“罪及父母与亲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水浒传》第四六回:“三庄盟誓成虚谬,众虎咆哮起祸殃。”
词语解释:祸难  拼音:huò nán
祸害,灾难。《左传·襄公三十年》:“国之祸难,谁知所敝。”《韩非子·奸劫弑臣》:“夫 豫让 为 智伯 臣也,上不能説人主使之明法术度数之理,以避祸难之患,下不能领御其众,以安其国。”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遂纳 琚 之谋,戡定祸难。”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祸难之兴,未见其涯,不可不慎。”
词语解释:祸淫  拼音:huò yín
谓淫逸过度,则天降之以祸。语出《书·汤诰》:“天道福善祸淫。” 蔡沉 集传:“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祸之。”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天地无心,万物同涂;祸淫莫验,福善则虚。”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呜呼,福善祸淫,徒虚言耳!”《隋书·炀帝纪下》:“歷年永久,恶稔既盈,天道祸淫,亡徵已兆。”
词语解释:祸根  拼音:huò gēn
祸患的根源。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凡诸祸根,不早断絶,则或转而滋蔓。”《汉书·匈奴传下》:“不如椎破故印,以絶祸根。”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似这等姦邪逆贼,留着他终是祸根。”
词语解释:祸基  拼音:huò jī
犹祸根。《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劝君出语须诚实,口舌从来是祸基。”《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 托辉 曰:‘ 额特勒 懦而败事, 阿苏 有才而贪,将为祸基;不得已而用,败事犹胜祸基。’”
词语解释:祸始  拼音:huò shǐ
灾祸的开端。《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出长子 谭 为 青州 , 沮授 諫 绍 必为祸始, 绍 不听。”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追原祸始,几及千言。”
词语解释:祸端  拼音:huò duān
灾祸的开端。《韩非子·亡徵》:“见大利而不趋,闻祸端而不备,浅薄於争守之事,而务以仁义自饰者,可亡也。”《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三年》:“ 敦 曰:‘此辈险悍难畜,汝性狷急,不能容养,更成祸端。’”《明史·叶向高传》:“臣恐祸端一发,不可收也。”
词语解释:祸罗  拼音:huò luó
指灾祸的罗网。 唐 杜甫 《前出塞》诗:“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词语解释:祸水  拼音:huò shuǐ
(1).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 汉成帝 ]使 樊嬺 进 合德 ( 赵飞燕 妹)…… 宣帝 时披香博士 淖方成 白髮教授宫中,号 淖夫人 ,在帝后唾曰:‘此祸水也,灭火必矣!’”据五行家说, 汉 以火德而兴,此谓 合德 得宠将使 汉 亡,如水之灭火。后因以“祸水”称惑人败事的女子。 明 汪道昆 《高堂梦》:“祸水无端,何用鯫生缓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闻其故,惊颜如土,大哭曰:‘此祸水也!指日赤我族矣!’” 张怀奇 《颐和园》诗:“一条祸水出萧墙,十丈妖星流大地。”
(2).比喻祸害或恶势力。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所谓 天波谿 者,由 景龙门 实籙宫 循城西南以至 京 ( 蔡京 )第。其子 絛 上书其父,谓今日恩波,他年祸水。”《人民日报》1976.10.6:“西方总是有人想推动社会帝国主义向东,把这股祸水引向 中国 ,西方无战事就好。”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那青筋暴露的前额,阴气扑人的眼睛,仿佛是厂里一切祸水的根源。”
词语解释:祸门  拼音:huò mén
(1).犹言祸害之地。《史记·赵世家》:“同类相推,俱入祸门。”
(2).犹祸根。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磨兜坚箴》:“ 磨兜坚 者,古之慎言人也,其善於自防者哉, 金华 宋濂 为著箴曰:‘ 磨兜坚 ,慎勿言,口为祸门,昔人之云。’”
词语解释:祸首  拼音:huò shǒu
犹罪魁。指酿成祸患的主要人物。《东观汉记·申屠刚传》:“昔 周公 豫防祸首,先遣 伯禽 守封於 鲁 ,离断至亲以义割恩。” 唐 杜甫 《写怀》诗:“祸首 燧人氏 ,厉阶 董狐 笔。”《明史·包见捷传》:“奸徒敢为祸首。”
词语解释:祸阶  拼音:huò jiē
谓祸之所从来。阶,阶梯,喻凭借或途径。《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 桀 奔 南巢 ,祸阶 末喜 。”《周书·皇后传论》:“是以 周 纳 狄后 , 富辰 谓之祸阶。” 明 沉鲸 《双珠记·夫妻永诀》:“谁料花颜,攒成祸阶。”
词语解释:祸灾  拼音:huò zāi
灾害;灾难。《国语·楚语下》:“祸灾不至,求用不匱。”《荀子·劝学》:“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清 刘大櫆 《伯兄奉之墓志铭》:“如有祸灾,令身任之,公无与焉。”
词语解释:祸败  拼音:huò bài
灾祸与失败。《左传·襄公九年》:“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国语·晋语八》:“民志不厌,祸败无已。”《后汉书·李固传》:“譬犹一门之内,一家之事,安则共其福庆,危则通其祸败。”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久纵此凶妖,一旦果祸败。”
词语解释:祸变  拼音:huò biàn
灾祸变故。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不通者,恶事也,故其祸变致不善。”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但盛德善政,及於天下,人不敢怨叛,则虽有灾异,而无祸变也。”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马祖师》:“使再迟数月,则祸变绵延有大可忧者。”
词语解释:祸心  拼音:huò xīn
为祸之心;作恶的念头。《左传·昭公元年》:“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外引旧事以饰非,内包豺狼之祸心。”《新唐书·桓彦范传》:“ 彦范 諫曰:‘ 昌宗 谬横恩,苞祸心。’”
词语解释:祸本  拼音:huò běn
祸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乡试借题攻击》:“ 焦 既出闈,即以所撰图説具疏呈御览,其时祸本已成矣。” 明 沉榜 《宛署杂记·人物》:“公笑曰:‘恨未杀此奴,为国家除祸本耳!’”《明史·石天柱传》:“何以消祸本,计久长哉!”
词语解释:祸事  拼音:huò shì
凶事;危害性很大的事情。《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潘保正 迎着道:‘不好了,祸事到了!’”
词语解释:祸媒  拼音:huò méi
灾害的传播者。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他怀忠负义,堂堂 王佐 才,焉肯助乱阶?这的是毕竟被名为祸媒,抗节王门也。微躯难自爱。” 明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下篇四》:“ 孟子 逆探 齐 之将倾,故深著其轻听之为祸媒,而害莫惨於诛逐故旧,以快游士之意,是以於去、於杀,词繁不杀,其用意深矣。”
词语解释:祸枢  拼音:huò shū
犹祸机。 唐 杜甫 《麂》诗:“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赵彦材 注:“似言圣世犹不至于暴殄天物,而乱世轻全身之物,才闻鹿鸣之微声,则祸随之矣。”
词语解释:祸人  拼音:huò rén
犹害人。《左传·昭公元年》:“ 文子 曰:‘ 武 受赐矣。然 宋 之盟, 子木 有祸人之心, 武 有仁人之心,是 楚 所以驾於 晋 也。’”
词语解释:祸尤  拼音:huò yóu
祸殃。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笑 越王 海畔穷囚,没来由招祸尤。玩兵邻境,不守边州。”
词语解释:祸凶  拼音:huò xiōng
灾害。《战国策·秦策三》:“必有伯主强国,不辞祸凶。”
词语解释:祸愆  拼音:huò qiān
犹祸罪。 唐 李华 《咏史》:“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词语解释:祸因  拼音:huò yīn
引起祸事的原因。例如:这样的粗心大意是他倒霉的祸因。
词语解释:祸源  拼音:huò yuán
灾祸的根源。《新唐书·濮王泰传》:“圣人尊嫡卑庶,谓之储君,故用物不会,与王共之,庶子不得为比,所以塞嫌萌,杜祸源。”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唐 室祸源,在诸侯难制。”
词语解释:祸衅  拼音:huò xìn
犹祸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若委於臣下,则威福集於私门,祸衅积於王室。” 宋 曾巩 《应举启》:“虽兼树立之心,岂适通变之用,矧罹祸衅,屡抱忧哀。”
词语解释:祸乡  拼音:huò xiāng
指死地。《黄庭内景经·琼室》:“忽之祸乡三灵殁。” 梁丘子 注:“祸乡,死地。”
词语解释:祸梯  拼音:huò tī
犹祸阶。谓祸之所由来。《史记·赵世家》:“毋为怨府,毋为祸梯。”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八观》:“贪悖之性胜,则彊猛为祸梯。”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萌牙始奋,枝叶俄茂,方谓语怪,终成祸梯。”
词语解释:祸酷  拼音:huò kù
重大的祸害。 晋 庾阐 《檄石虎文》:“含胆饮血,离其祸酷。”
词语解释:祸适  拼音:huò shì
责其罪过;谴责。《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毛 传:“适,过也。” 郑玄 笺:“勿罪过,与之祸适。”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祸读为过,《广雅》曰:‘謫、过,责也。’謫与适通。勿予过謫,言不施谴责也……祸与过古字通。《荀子·成相篇》説刑曰:‘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即罪过字。《汉书·公孙宏传》:‘诸常与 宏 有隙,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史记》过作祸。”
词语解释:祸苗  拼音:huò miáo
犹祸根。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我为甚叮嚀劝,叮嚀道,你有祸根有祸苗。” 明 高明 《琵琶记·书馆悲逢》:“天那,只为三不从,生出这祸苗。” 明 陈与郊 《袁氏义犬》第四出:“似神差鬼使,寻思祸苗,师门果报。”
词语解释:祸谋  拼音:huò móu
恶计。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而 操 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词语解释:祸魁  拼音:huò kuí
犹罪魁。指酿成祸患的主要人物。《新华日报》1940.1.2:“彼此都在诅咒对方为战争底祸魁,彼此都自称为防止战争。”
词语解释:祸祟  拼音:huò suì
旧谓鬼神所兴作的灾祸。《墨子·天志上》:“我欲福禄,而恶祸祟。” 汉 王充 《论衡·辨祟》:“世俗信祸祟,以为人之疾病死亡,及更患被罪、戮辱欢笑,皆有所犯。”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假如释氏能与人为祸祟,非守道君子之所惧也,况万万无此理。”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我晓得他们的方法,直捷杀了,是不肯的,而且也不敢,怕有祸祟。”
词语解释:祸害  拼音:huò hài
(1).灾难;祸殃。《韩非子·解老》:“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后汉书·桓帝纪》:“祸害深大,罪衅日滋。”《北齐书·文襄帝纪》:“实以畏惧危亡,恐招祸害故耳。”《水浒传》第一○四回:“倘或露出马脚来,你吾这场祸害,却是不小。”
(2).引起灾难的人或事物。 聂绀弩 《辈分,寿命,体格》:“故乡有一句俗语:‘好人命不长,祸害一千年。’” 吴晗 《春天的诗》:“糟了,把这个祸害安在咱们这儿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石猴》:“贫农团正副主席和各位代表,当场把荷包和小猴儿丢在保管股的铁柜里,从今以后,谁也不敢动这个祸害了。”
(3).损害;摧残。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现在的耗子鬼得多了,放了耗子药,它就不吃,专找人心疼的东西祸害。” 梁斌 《播火记》三七:“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公买公卖,不祸害老百姓。”
词语解释:祸中有福
不幸中有幸
词语解释:祸至无日
比喻祸患的急迫
词语解释:祸计
恶计
词语解释:祸国
加害于国
词语解释:祸不旋踵  拼音:huò bù xuán zhǒng
形容灾祸很快来临。踵,脚跟;不旋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为短暂。《北齐书·袁聿修传》:“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謁之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座内甚欣媿,然不测其来,仍虑事连宫禁,祸不旋踵。”
词语解释:祸不单行  拼音:huò bù dān xíng
旧谚。谓不幸的事件常会接二连三地发生。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福无双降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水浒传》第三七回:“ 宋江 听罢,扯定两个公人説道:‘却是苦也!正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然而祸不单行,掉在井里面的时候,上面偏又来了一块大石头。”
词语解释:祸世  拼音:huò shì
危害社会。 清 陈确 《异端论》:“异端而人知其为异端焉,不必辨也;异端之倍道益甚,祸世益深,而入犹未觉其为异端焉,斯不可不亟辨矣。”
词语解释:祸迫眉睫  拼音:huò pò méi jié
犹言祸在旦夕。 梁启超 《罗兰夫人传》:“至是内外之形势益急,祸迫眉睫。”
词语解释:祸近池鱼  拼音:huò jìn chí yú
犹言殃及池鱼。比喻无辜而受害。 隋 卢思道 《劳生论》:“淫刑以逞,祸近池鱼,耳听 恶来 之谗,足践 龙逢 之血。”参见“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词语解释:祸辱  拼音:huò rǔ
灾祸与羞辱。 晋 干宝 《〈晋纪〉总论》:“上讳 业 ,故改 鄴 为 临漳 。 漳 ,水名也。由此推之,亦有徵祥。而皇极不建,祸辱及身,岂上帝临我,而贰其心?”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且夫名多其实,位过其才,处之者犹尠免於祸辱,交之者何足以为荣福哉!”
词语解释:祸邸  拼音:huò dǐ
犹言灾祸的渊薮。 唐 元结 《时化》:“人民为征赋所伤,州里化为祸邸。”
词语解释:祸隙  拼音:huò xì
指祸害所由产生的裂痕。隙,衅隙,嫌隙。 南朝 梁 沉约 《恩倖传论》:“搆造同异,兴树祸隙。”
词语解释:祸福无门  拼音:huò fú wú mén
谓祸福没有定数,都是人所自取。《南史·萧颖胄传》:“乃叹曰‘往年 江祏 斥我,至今始知祸福之无门也。’”参见“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
词语解释:祸鸟  拼音:huò niǎo
鸮的别名。《埤雅·释鸟》:“鴞大如斑鳩,緑色,所鸣其民有祸。《证俗》云:‘鴞,祸鸟也,今谓之画鸟,盖声之误也。’《草木疏》曰:‘恶声之鸟也,入人家凶, 贾谊 所赋鵩鸟是也。’”
词语解释:祸福无门人自召  拼音:huò fú wú mén rén zì zhào
见“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
词语解释: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拼音:huò fú wú mén , wéi rén suǒ zhào
古代常用语。意谓祸福之出没无定数,全由人们招引自取。《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季氏 以 公鉏 为马正,愠而不出。 閔子马 见之,曰:‘子无然。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亦作“ 祸福无门人自召 ”。《白雪遗音·马头调·悔过》:“常言道:‘祸福无门人自召。’命运低高。”
词语解释:祸福之门  拼音:huò fú zhī mén
谓祸与福之所从出。《吕氏春秋·慎势》:“故小大、轻重、少多、治乱不可不察,此祸福之门也。”《淮南子·览冥训》:“利害之路,祸福之门,不可求而得也。”
词语解释:祸讟  拼音:huò dú
灾害毁谤。 唐 沉千运 《濮中言怀》诗:“衰退当弃捐,贫贱招祸讟。”
词语解释:祸盈恶稔  拼音:huò yíng è rěn
犹言罪恶累累。稔,喻积久。《周书·武帝纪下》:“既祸盈恶稔,众叛亲离,不有一戎,何以大定。”
词语解释:祸泉  拼音:huò quán
指酒。 宋 陶穀 《清异录·祸泉》:“置之缾中酒也,酌於杯,注於肠,善恶喜怒交矣,祸福得失歧矣,倘夫性昏志乱,胆张身狂,平日不敢为者为之,平日不容为者为之,言腾烟焰,事堕穽机,是岂圣人贤人乎?一言蔽之,曰祸泉而已。”
词语解释:祸罚  拼音:huò fá
谓灾祸与惩罚。《墨子·节葬下》:“则惟上帝鬼神,降之罪厉之祸罚而弃之。”《孔子家语·执辔》:“上帝不蠲,降之以祸罚。”
词语解释:祸罪  拼音:huò zuì
灾祸与罪愆。《韩非子·显学》:“与人相若也,无饥饉疾疚祸罪之殃,独以贫穷者,非侈则墯也。”
词语解释:祸菑  拼音:huò zī
同“ 祸灾 ”。 《史记·历书》:“祸菑荐至。”
词语解释:祸贼  拼音:huò zéi
作祸残害。《汉书·高帝纪上》:“ 项羽 为人慓悍祸贼。” 颜师古 注:“祸贼者,好为祸害而残贼也。”按,《史记·高祖本纪》作“猾贼”。 宋 叶绍翁 《褒赠伊川》:“则曲学阿世者,又从而排陷之,卒使流离颠疐,无所为而死,其祸贼于斯文者亦甚矣。”
词语解释:祸起萧墙  拼音:huò qǐ xiāo qiáng
谓祸患起于内部。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比喻内部。《秦併六国平话》卷下:“祖 舜 宗 尧 致太平, 秦皇 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 胡 万里城。”参见“ 萧墙 ”。
词语解释:萧墙  拼音:xiāo qiáng
(1).萧,通“ 肃 ”。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论语·季氏》:“吾恐 季孙 之忧,不在 顓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僂,即 娃 母也。”
(2).萧,通“ 肃 ”。指垣墙。
(3).萧,通“ 肃 ”。借指内部。《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於远境。”《后汉书·刘虞传》:“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宋 陆游 《德勋庙碑》:“萧墙衅起,羣公喑拱,公则唱勤王復辟之大策。” 郁达夫 《感时》诗:“谋倾孤注终无补,乱到萧墙岂易平?”
词语解释:祸福倚伏  拼音:huò fú yǐ fú
谓祸与福常相因而至。语出《老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司马贞 索隐:“案,倚者,立也;伏,下身也。以言祸福递来,犹如伏立也。” 张守节 正义:“倚,依也。言祸福相因,吉凶不定。”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
词语解释:祸种  拼音:huò zhǒng
指引起灾祸的人或事物
词语解释:祸结兵连  拼音:huò jié bīng lián
谓战争之类的灾难接连不断。 汉 蔡邕 《难夏育请伐鲜卑议》:“乃欲张设近期,诱喜朝廷,三年不成,必迫於害,祸结兵连,不得中休,转运粮饟,不可胜给。”
词语解释:祸母  拼音:huò mǔ
祸害的根源。 汉 焦赣 《易林·否之巽》:“杜口结舌,言为祸母。”
词语解释:祸稔恶积  拼音:huò rěn è jī
犹言祸盈恶稔。谓长期作恶犯罪,罪恶深重。 明 刘基 《郁离子·灵丘丈人》:“至于祸稔恶积,不得已而诛之,是以恩为穽也。”
词语解释:祸毒  拼音:huò dú
祸害。《后汉书·王允传》:“ 允 见 卓 祸毒方深,篡逆已兆,密与司隶校尉 黄琬 、尚书 郑公业 等谋共诛之。”
词语解释:祸福相倚  拼音:huò fú xiàng yǐ
犹言祸福倚伏。谓祸与福相因而生。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欢娱未几,被閒愁,无端侵入双眉,要起沉疴,须分宠爱,难禁祸福相倚。”参见“ 祸福倚伏 ”。
词语解释:祸福倚伏  拼音:huò fú yǐ fú
谓祸与福常相因而至。语出《老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司马贞 索隐:“案,倚者,立也;伏,下身也。以言祸福递来,犹如伏立也。” 张守节 正义:“倚,依也。言祸福相因,吉凶不定。”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此非反人情之常也,盖祸福常相倚伏,惟至人真见倚伏之机,故寧处忧而不肯处乐。”
词语解释:祸福同门  拼音:huò fú tóng mén
谓祸福皆人自取。《文子·微明》:“夫祸之至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同邻,自非至精莫之能分。”《淮南子·人间训》:“夫祸之来也,人自生之;福之来也,人自成之。祸与福同门,利与害为邻。”
词语解释:祸种头  拼音:huò zhǒng tóu
惹祸的根源。《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王臣 道:‘尀耐这孽畜无礼,如今越发不该还他了!若再缠帐,把那祸种头一火而焚之。’”
词语解释:祸枣灾梨  拼音:huò zǎo zāi lí
旧时印书,多用枣木、梨木雕版,因谓滥刻无用的书为“祸枣灾梨”。参见“ 梨枣 ”。
词语解释:梨枣  拼音:lí zǎo
(1).梨子和枣子。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凡遣兵役,握手送离,或齎梨枣饼饵,人人赠别。” 唐 韦应物 《答僴奴重阳二甥》诗:“贫居烟火溼,岁熟梨枣繁。” 宋 陆游 《焚黄》诗:“啼呼梨枣忆儿时,驹隙频经日月驰。”
(2).旧时刻版印书多用梨木或枣木,故以“梨枣”为书版的代称。 清 方文 《赠毛卓人学博》诗:“ 虞山 汲古阁 ,梨枣灿春云。”《镜花缘》第一百回:“何不以此一百回先付梨枣,再撰续编,使四海知音以先覩其半为快耶?” 苏曼殊 《〈画谱〉自序》:“尔时 何震 搜衲画,将付梨枣。”
(3).指交梨火枣。道家所说的仙果。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病酒肺疾发》:“真源结梨枣,世味等糠莝。” 王文诰 辑注引 施元之 曰:“《真誥》: 右英 王夫人 ,授 许长史 曰:‘火枣交梨之树,已生君心中。犹有荆棘相杂,是以二树不见。可剪荆棘,出此树单生。’” 宋 范成大 《次韵施进之惠紫芝术》:“山精媒长生,仙理信可詰。梨枣本寓言,杞菊亦凡质。”参阅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二。
词语解释:祸谪  拼音:huò zhé
犹祸适。 唐 柳宗元 《惩咎赋》:“惟罪大而宠厚兮,宜夫重仍乎祸謫。”参见“ 祸适 ”。
词语解释:祸适  拼音:huò shì
责其罪过;谴责。《诗·商颂·殷武》:“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毛 传:“适,过也。” 郑玄 笺:“勿罪过,与之祸适。”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祸读为过,《广雅》曰:‘謫、过,责也。’謫与适通。勿予过謫,言不施谴责也……祸与过古字通。《荀子·成相篇》説刑曰:‘罪祸有律,莫得轻重。’即罪过字。《汉书·公孙宏传》:‘诸常与 宏 有隙,虽阳与善,后竟报其过。’《史记》过作祸。”
词语解释:祸辟  拼音:huò pì
犹祸罪。《后汉书·张衡传》:“故怨讟溢乎四海,神明降其祸辟也。” 李贤 注:“辟,罪也。”
词语解释:祸谴  拼音:huò qiǎn
殃咎;罪愆。 北魏 温子昇 《孝庄帝杀尒朱荣大赦诏》:“盖天道忌盈,人伦嫉恶,疏而不漏,刑之无捨。是以 吕 霍 之门,祸谴所伏; 梁 董 之家,咎徵斯在。”
词语解释:祸从口出  拼音:huò cóng kǒu chū
谓言语不慎会招致灾祸。《当代》1981年第1期:“就是大白天,街坊邻居们也不再互相串门,免得祸从口出。”《花城》1981年第5期:“祸从口出嘛,多管闲事是知识分子的怪癖!”参见“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 ”。
共9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