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首字词组
祷雨祷告祷颂祷禬祷雩祷念祷书 
祷祈祷请祷福祷词祷塞祷辞祷献 
祷祝祷求祷赛祷谢祷祉祷文祷牲 
祷祠祷祀祷禳祷巫祷战祷切祷盼 

词语解释:祷雨  拼音:dǎo yǔ
祈神降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祷雨》:“往往见 蒙古 人祷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剑、符图、气诀之类,一无所用。惟取净水一盆,浸石子数枚而已。”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适 张真人 奉勅祷雨,又不得。尚书因见上言 李 事。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村童们扮些海鬼。”
词语解释:祷祈  拼音:dǎo qí
祈祷。祷告而祈求。《后汉书·郎顗传》:“自冬涉春,讫无嘉泽。数有西风,反逆时节。朝廷劳心,广为祷祈。” 唐 罗隐 《冬暮寄裴郎中》诗:“仙郎旧有黄金约,沥胆隳肝更祷祈。” 宋 苏轼 《贺坤成节表》:“仁为天助,寿不假於祷祈。”《朱子语类》卷一○六:“其佛肉身,尝留公厅,祷祈徼福。” 宋 梅尧臣 《幽庙》诗:“三年空祷祈,万疾无愈差。”
词语解释:祷祝  拼音:dǎo zhù
祷告祝福。《韩非子·内储说下》:“其説在 卫 人之夫妻祷祝也。” 汉 焦赣 《易林·离之坤》:“春秋祷祝,解过除忧,君子无咎。”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区区昧陋积,祷祝非不勤。”《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奴在自己绣的 观音菩萨 面前,朝夕焚香,也曾暗暗祷祝,不见应验。” 巴金 《家》二二:“他们一方面祷祝,希望时间快些过去,让太阳早点升起来;但是同时他们又明白时间过得愈快,恐怖的时刻也就更加逼近了。”
词语解释:祷祠  拼音:dǎo cí
(1).谓向神求福及得福而后报赛以祭。《周礼·春官·丧祝》:“掌胜国邑之社稷之祝号,以祭祀祷祠焉。” 贾公彦 疏:“祷祠,谓国有故祈请,求福曰祷,得福报赛曰祠。”《周礼·春官·大祝》:“国有大故天烖,弥祀社稷,祷祠。” 郑玄 注:“弥,犹徧也。徧祀社稷及诸所。祷既,则祠之以报焉。” 贾公彦 疏:“以其始为曰祷,得求曰祠,故以报赛解祠。”
(2).泛指祭祀。《墨子·天志下》:“天子必且犓豢其牛羊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祷祠祈福於天。”《史记·封禅书》:“祷祠 太一后土 ,始用乐舞。”《史记·李斯列传》:“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淮南子·泰族训》:“然而郊天望山川,祷祠而求福。” 宋 王安石 《次韵致远木人》之二:“暴露神灵难寄托,祷祠村落几依投。”
词语解释:祷告  拼音:dǎo gào
(1).祝告鬼神求福。 唐 李贽 《礼诵药师经毕告文》:“虽讽经众僧虔恪无比,实 药王菩萨 怜悯重深,和尚不胜礼谢祷告之至。”《西游记》第五六回:“ 三藏 恨恨的道:‘猴头过去!等我撮土焚香祷告。’” 清 李渔 《凰求凤·随计》:“明知事无反覆,故意祷告神明。”
(2).宗教徒向神求保佑的一种仪式。
词语解释:祷请  拼音:dǎo qǐng
祈求神佛等。 汉 王充 《论衡·顺鼓》:“祷请求福,终不能愈。变操易行,终不能救。”《后汉书·宋均传》:“ 均 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覡祷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功父 ﹞走下床来,只见母妻两人,正把 玄天上帝 画像,掛在床边,焚香祷请。”
词语解释:祷求  拼音:dǎo qiú
向神祈祷求福。《后汉书·明帝纪》:“京师冬无宿雪,春不燠沐,烦劳羣司,积精祷求。” 宋 司马光 《王君贶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诗十章合为一篇以酬之》:“詔书朝下徧九州,岳瀆百神俱祷求。”
词语解释:祷祀  拼音:dǎo sì
有事祷求鬼神而致祭。《史记·韩世家》:“此 秦 所祷祀而求也。”《淮南子·时则训》:“是月命太祝祷祀神位。” 汉 焦赣 《易林·未济之中孚》:“春秋祷祀,解祸除忧,君无咎忧。”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药剂弗尝,祷祀非恤。”
词语解释:祷颂  拼音:dǎo sòng
祈祷祝颂。 宋 曾巩 《贺杭州赵资政冬状》:“ 巩 祗服冠箴,远违门著。素积依归之望,弥深祷颂之勤。” 宋 陈师道 《代与宰相贺正书》:“岁时月之三元,惟此夏时之正,德寿康之五福,莫如君子之宜,凡在陶鎔,举兴祷颂。”
词语解释:祷福  拼音:dǎo fú
祷祝求福。《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方惑佛 老 ,祷福祈年。”
词语解释:祷赛  拼音:dǎo sài
祈神报赛。 汉 王充 《论衡·辨祟》:“ 项羽 攻 襄安 , 襄安 无噍类,未必不祷赛也。”
词语解释:祷禳  拼音:dǎo ráng
祈祷鬼神求福除灾。 唐 柳宗元 《时令论下》:“语怪而威之,所以炽其昏邪淫惑而为祷禳猒胜鬼怪之事,以大乱于人也。” 宋 苏辙 《祭灵惠汪公文》:“自夏及秋,中间祷禳,神不厌瀆,卒保康乂。”
词语解释:祷禬  拼音:dǎo guì
泛指祈祷神鬼降福除灾。 宋 沉□ 《鬼董》卷四:“有富民妾,孕不成子。每产皆多怪禽异物,状不肖人类。间一似人,则角其首,翼其腋,或身无肤。其家大怪之,祷禬不輟,然不识其由。”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一:“上下积忿厌苦,殴攘祷禬,百术备至,终无所益。”
词语解释:祷词  拼音:dǎo cí
求神者在向神祷告时所默诵的经句或愿词。 许地山 《缀网劳蛛》:“她每夜睡前的功课就是在那垫上默记三两节经句,或是诵几句祷词。” 吴组缃 《山洪》十一:“ 东老爹 秃着舌头的低声的祷词在他耳朵里寂然了。”
词语解释:祷谢  拼音:dǎo xiè
谓祷请鬼神等免去灾难。 汉 王充 《论衡·感虚》:“然则天地之有水旱,犹人之有疾病也。疾病不可以自责除,水旱不可以祷谢去。”《说郛》卷十一引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老父惊惶,速以裀褥藉之,焚香祷谢。”
词语解释:祷巫  拼音:dǎo wū
犹言巫祝祈祷。《逸周书·酆保》:“厚其祷巫,其谋乃获。”《逸周书·和寤》:“加用祷巫,神人允顺。”
词语解释:祷雩  拼音:dǎo yú
祷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临武 张熹 字 季智 ,为 平舆 令。时天大旱, 熹 躬身祷雩,未获嘉应。乃积薪自焚。”
词语解释:祷塞  拼音:dǎo sāi
祷赛。《汉书·郊祀志上》:“ 汧 洛 二渊、 鸣泽 、 蒲山 、 岳壻山 之属,为小山川,亦皆祷塞泮涸祠。”
词语解释:祷祉  拼音:dǎo zhǐ
祈神赐福。 汉 焦赣 《易林·复之井》:“鸟鸣葭端,一呼三颠。摇动东西,危而不安。灵祝祷祉,疾病无患。”
词语解释:祷战  拼音:dǎo zhàn
谓祈神佑助战时克敌致胜。《孔丛子·问军礼》:“先期三日,有司明以敌人罪状告之史,史定誓命。战日,将帅陈列车甲卒伍于军门之前,有司读誥誓,使周定三令五申。既毕,遂祷战祈克於上帝,然后即敌。将士战,全己克敌。”
词语解释:祷念  拼音:dǎo niàn
祈祷诵念。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呼韩邪 摇摇头。他半跪着,用手托着前额,低下了头,仿佛对着 玉人 在祷念着什么。”《中国歌谣资料·河北民歌·碉堡像座枉死城》:“多少百姓受折磨,日夜祷念八路军。”
词语解释:祷辞  拼音:dǎo cí
祷文。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传书言 汤 遭七年旱,以身祷於 桑林 ,自责以六过,天乃雨。或言五年。祷辞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词语解释:祷文  拼音:dǎo wén
祈祷时所用的文辞。古代文体之一。《后汉书·皇甫规传》:“﹝ 皇甫规 ﹞所著赋、铭、碑、讚、祷文、弔、章表、教令、书、檄、牋记,凡二十七篇。”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三幕:“ 太辛 爹--七十上下,精神旺健,他领着一些百姓走来,他们纷纷读着求雨的祷文,手里举着树枝和祭旗。”
词语解释:祷切  拼音:dǎo qiē
书信客套用语。表示祈求急切。
词语解释:祷书  拼音:dǎo shū
祷祝之文。《史记·鲁周公世家》:“人或譖 周公 ,公奔 楚 , 成王 发府,见 周公 祷书,乃反 周公 。”
词语解释:祷献  拼音:dǎo xiàn
谓向神求福而进献祭品。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记祥异》:“丙寅十月朔,城隍庙火。先是, 松江 民俗每重祷献,而于城隍庙尤甚。”
词语解释:祷牲  拼音:dǎo shēng
祈祷时所用的祭牲。《墨子·迎敌祠》:“灵巫或祷焉,给祷牲。”
词语解释:祷盼  拼音:dǎo pàn
书信客套用语。表示祈求、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