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沁去声 [jìn,禁令][rèn,信任][shèn][yìn,使饮][动词][lìn][喑噁][详注1][详注2][详注3]


注1:吟 音僸。《扬雄·解嘲》蔡泽虽噤吟,而笑唐举。《注》师古曰:噤吟,颔颐之貌。吟,鱼锦反。
注2:沈 音鸩。亦没也。一曰投物水中也。或作湛。《周礼·春官》以狸沈祭山林川泽。
注3:深 音諗。度淺深曰深。《周禮·地官》以土圭測土深。
末字词组
氛祲黑祲云祲灾祲凶祲高祲昏祲祥祲
妖祲岁祲收祲边祲遗祲黄祲气祲 
精祲大祲宵祲赤祲雰祲疫祲视祲 

词语解释:氛祲  拼音:fēn jìn
(1).雾气。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氛祲,广庭扬月波。”氛,一本作“ 雰 ”。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回首 扶桑 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2).指预示灾祸的云气。《诗·大雅·灵台》“经始灵臺” 宋 朱熹 集传:“国之有臺,所以望氛祲,察灾祥,时观游,节劳佚也。”《明史·胡深传》:“ 亮祖 等克 崇安 ,进攻 建寧 。 友定 将 阮德柔 固守。 深 视氛祲不利,欲缓之。”
(3).比喻战乱,叛乱。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内外允谐,逆徒从慝,躬卫时难,氛祲既澄,并宜光赞缉熙,穆兹景化。”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飞尘埃而匝地,白日为之昼昏;扫氛祲以稽天,沧溟为之晦色。”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三表》:“外不能出奇画策,廓氛祲而偃干戈;内不能阜俗安人,救惸嫠而躋富寿。” 明 唐顺之 《提督军务兼巡抚谢表》:“岛屿之氛祲未销,惧海波之再沸。” 清 顾炎武 《山海关》诗:“ 杨公 筑二翼,东西立罗郭,时称节镇雄,颇折氛祲恶。”
词语解释:妖祲  拼音:yāo jìn
犹妖氛。比喻寇乱。《宋书·竟陵王诞传》:“既妖祲廓清,大明升曜,幽显宅心,远邇云集。”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戎机习短蔗,妖祲浄 长榆 。”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歷歷革前弊,拳拳扫妖祲。二十四万兵,抚之若青衿。”参见“ 妖氛 ”。
词语解释:妖氛  拼音:yāo fēn
亦作“ 妖雰 ”。
(1).不祥的云气。多喻指凶灾、祸乱。《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 晋 杜预 注:“祲,妖氛也。” 三国 魏 曹植 《魏德论》:“神戈退指,则妖雰顺制。”《隋书·卫玄传》:“近者妖氛充斥,扰动 关 河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上 稽山 看妖氛清尽,勒铭归国。” 清 邹容 《狱中答西狩》诗:“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
(2).妖气。《西游记》第九五回:“ 行者 早已知识,见那公主头顶上微露出一点妖氛。”参见“ 妖气 ”。
词语解释:精祲  拼音:jīng jìn
阴阳灾害之气。旧谓阴阳相侵为灾异的征兆。《淮南子·泰族训》:“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高诱 注:“精祲,气之侵人者也。”《汉书·匡衡传》:“天人之际,精祲有以相盪。”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祲,气也。言天人精气相动也。’祲谓阴阳气相浸渐以成灾祥者也。” 宋 苏轼 《上虢州太守启》:“精祲尽天人之藴,高明穷性命之微。”
词语解释:黑祲  拼音:hēi jìn
黑色之气,不祥的天象。亦喻指战祸。语本《左传·昭公十五年》:“ 梓慎 曰:‘禘之日,其有咎乎?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杜预 注:“祲,妖氛也。” 唐 王维 《为薛使君谢婺州刺史表》:“故指旗而黑祲旋静,挥戈而白日再中。”
词语解释:岁祲
一年到头妖气弥漫
词语解释:大祲  拼音:dà jìn
见“ 大侵 ”。
词语解释:大侵  拼音:dà qīn
亦作“ 大祲 ”。 严重歉收,大饥荒。《穀梁传·襄公二十四年》:“五穀不升谓之大侵。” 范宁 注:“侵,伤。” 杨士勋 疏:“大侵者,大饥之异名。” 唐 柳宗元 《贞符》:“岁丁大侵,人以有年。” 元 龚辙 《逃荒别》诗序:“丁未大祲,殍殣蔽野。”
词语解释:云祲  拼音:yún jìn
古代观察云的色彩以占吉凶的一种方术。《新唐书·李靖李勣传赞》:“世言 靖 精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为善用兵。是不然,特以临机果,料敌明,根于忠智而已。” 宋 康与之 《昨梦录·杨氏三兄弟》:“ 宣 政 间, 杨可试 、 可弼 、 可辅 兄弟,读书精通易数,明风角、鸟占、云祲、孤虚之术,於兵书尤邃,三人皆名将也。” 宋 丘崈 《黄河清·为史帅寿》词:“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
词语解释:收祲  拼音:shōu jìn
消散不祥的云气。 宋 梅尧臣 《八月十三日观长星》诗:“劝尔长星酒,收祲看太平。”
词语解释:宵祲  拼音:xiāo jìn
夜气。 唐 韩愈 《同宿联句》:“曦光霽曙物,景曜鑠宵祲。”
词语解释:灾祲  拼音:zāi jìn
亦作“灾祲”。 犹灾异。 明 张煌言 《天地解而雷雨作》:“若过为鼓润,而禎祥由之,灾祲亦由之也。”《清史稿·后妃传论》:“外侮迭乘,灾祲屡见。” 鲁迅 《花边文学·法会和歌剧》:“《时轮金刚法会募捐缘起》中有这样的句子:‘古人一遇灾祲,上者罪己,下者修身。’”参见“ 灾异 ”。
词语解释:灾异  拼音:zāi yì
亦作“灾异”。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后汉书·张衡传》:“天鉴孔明,虽疎不失。灾异示人,前后数矣,而未见所革,以復往悔。”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臣今职掌司天臺,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羣鸟数万,自南飞来,投於 汉水 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於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 魏 ;又 成都 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严复 《救亡决论》:“曩己丑、庚寅之间, 祈年殿 与 太和门 数月连燬。一所以事天,一所以临民:王者之大事也。灾异至此,可为寒心!”
词语解释:边祲  拼音:biān jìn
(1).边地的灾气。 隋 辛德源 《星名》诗:“边祲昏高柳,爟火照离宫。”
(2).比喻边寇、边敌。 元 刘元 《丞相史天泽赠谥制》:“内秉国均,兼筦机于右府;外清边祲,几授鉞于斋坛。”
词语解释:赤祲  拼音:chì jìn
五行家谓赤色妖气。语出《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杜预 注:“祲,妖氛也。”《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是岁,天西北有赤祲如血,占者言 赵 分之灾,至是果验。”
词语解释:凶祲  拼音:xiōng jìn
灾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立义冢》:“甚或年遭凶祲,疫癘大作,尸骸枕藉道路,填委沟壑,而臭彻地天者。”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完善之地已形觅食之艰,凶祲之区难免流离之祸。”
词语解释:遗祲  拼音:yí jìn
指残馀的妖气。 唐 杜甫 《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之五:“则遗祲盪涤之后,圣朝砥礪之辰,虽遭明主,必至之於 尧 舜 。”
词语解释:雰祲  拼音:fēn jìn
(1).妖气。
(2).云气。 南朝 宋 王僧达 《七夕月下》诗:“远山敛雰祲,广庭扬月波。”
词语解释:高祲  拼音:gāo jìn
高扬的妖氛。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鸿妖逝星,高祲弃月。”
词语解释:黄祲  拼音:huáng jìn
黄色之云气。 宋 苏轼 《贺冬启》:“伏以候緹室之清宫,瞽告以日;卜臺观之黄祲,史书有年。”
词语解释:疫祲  拼音:yì jìn
疫病。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八章:“其稽察饮食之宜、室屋之式、疫祲之事则归之卫生司。”
词语解释:昏祲  拼音:hūn jìn
指混乱邪恶的风气。犹妖氛。 唐 陆贽 《兴元贺吐蕃尚结赞状》:“和风既扬,昏祲自敛。”
词语解释:气祲  拼音:qì jìn
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新五代史·司天考二》:“ 五代 乱世,文字不完,而史官所记亦有详略,其日、月、五星之变,大者如此。至于气祲之象,出没销散不常,尤难占据。”
词语解释:视祲  拼音:shì jìn
古官名。掌望气预言灾祥之事。《周礼·春官·眡祲》:“掌十煇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宋书·后妃传·文帝袁皇后》:“象物方臻,眡祲告沴。”
词语解释:祥祲  拼音:xiáng jìn
预兆吉祥的云气。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祥祲衡布,协气下浹,音为乐和,形为人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