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末字词组
宗祧庙祧守祧双祧兼祧享祧合祧 
承祧二祧不祧议祧迁祧私祧  

词语解释:宗祧  拼音:zōng tiāo
(1).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紇 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 紇 之罪,不及不祀。” 杜预 注:“远祖庙为祧。”《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 晋 潘岳 《秋兴赋》:“龟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緑水。”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朕嗣守丕构,君临万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 清 赵翼 《兕觥归赵歌》:“是宜什袭逾琼瑶,长与腊胔藏宗祧。”
(2).引申指家族世系;宗嗣;嗣续。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惟先王光有天下,必正我邦本,以立人极,建储贰以承宗祧,所以啟迪大猷,安固洪业,斯前代之令典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僕之卧薪尝胆者,固有日矣,但怜此褓中物,恐坠宗祧。” 何垠 注:“坠宗祧,覆宗灭嗣也。”《红楼梦》第一二○回:“小女 英莲 ,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 薛 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 薛 家,以承宗祧。”
词语解释:承祧  拼音:chéng tiāo
(1).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诏》:“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天潢分派足承祧,继述訏謨更自饶。”
(2).指承继为后嗣。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十章:“ 黄敬旃 的身体毕竟不及 牛维新 几个同学的好,大概因为是独子,而又承祧了几房,自幼被居孀的母亲过于溺爱了一点罢。”
词语解释:庙祧  拼音:miào tiāo
泛指祖庙。《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汉 张衡 《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躬追养於庙祧,奉蒸尝与禴祠。” 宋 王安石 《覃恩昭宪杜皇后李惠贺皇后淑德尹皇后孙侄等转官制》:“予大祭于庙祧,而哀夫先后之家寖替而不章,乃詔有司博求其世。”
词语解释:二祧  拼音:èr tiāo
指古代帝王七庙中两位功德特出而保留不迁的远祖庙。《礼记·祭法》:“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 孔颖达 疏:“远庙为祧者,远庙谓 文 、 武 庙也, 文 、 武 庙在应迁之例,故云远庙也;特为功德而留,故谓为祧。祧之言超也,言其超然上去也。”《宋史·礼志九》:“ 翼祖 宣祖 在二祧之位,犹同祖禰之庙,皆月祭之,与亲庙一等,无亲疏远近之杀……请自今二祧神主,杀於亲庙,四时之祭,享尝乃止,不及大烝,不荐新物。”
词语解释:守祧  拼音:shǒu tiāo
(1).古官名。掌守先王先公的祖庙。《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脩除之。其祧,则守祧黝堊之。”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
(2).谓家族中的宗祠祖庙。 章炳麟 《二羊论》:“今为后於支庶,无合族之责,无守祧之重。”
词语解释:不祧  拼音:bù tiāo
古代帝王的宗庙分家庙和远祖庙,远祖庙称祧。家庙中的神主,除始祖外,凡辈分远的要依次迁入祧庙中合祭;永不迁移的叫做“不祧”。 唐 元稹 《迁庙议状》:“若以为后代有功有德者,尽为不迁之庙,则 成 康 刑措, 宣王 中兴, 平王 东周 之始王,并无不祧之説,岂非有功有德哉?”《宋史·礼志九》:“今 太祖 受命开基, 太宗 纘承大宝,则百世不祧之庙矣。”
词语解释:双祧  拼音:shuāng tiāo
一子兼祧两房。俗称两房合一子。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一章:“你也讨过小吧!生了男孩,如果有两个,承继一个给我,若是一个就双祧!” 沙汀 《困兽记》四:“虽然名义上是双祧,当一想到他还有个妻子的时候,她就感到了屈辱。”
词语解释:议祧  拼音:yì tiāo
拟议将亲尽之祖的神主迁出宗庙藏于祧,谓之“议祧”。祀远祖、始祖之庙为祧。古代帝王宗庙,除百世之祖不迁外,其馀五世亲尽则迁去神主藏于祧。《明史·礼志五》:“及议祧 德祖 ,罢岁除祭,以冬季中旬行大祫礼。”
词语解释:兼祧  拼音:jiān tiāo
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一个男子同时继承两家宗祧的习俗。兼祧人不脱离原来家庭的裔系,兼做所继承家庭的嗣子。《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不怕等二老归天后再还宗,或是兼祧两姓俱可。”
词语解释:迁祧  拼音:qiān tiāo
古代帝王对世数远隔之祖,依制将其神主迁入远祖之庙。后亦比喻束之高阁。 清 陈之洞 《哀六朝》诗:“上駟未解 昭明 选,变本妄託 安 、 吴 、 包 ,始自江湖及场屋,两 汉 、 唐 、 宋 及迁祧。”
词语解释:享祧  拼音:xiǎng tiāo
祭祀。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藉言天然,则禘祫海藻,享祧蝯蜼,六州之氓,五色之种,谁非出于一本?”
词语解释:私祧  拼音:sī tiāo
私人的祖庙。 宋 苏辙 《张琬父昇追封韩公告词》:“即封乡国,以賁私祧。”
词语解释:合祧  拼音:hé tiāo
合祀于祧庙。祧,祀远祖、始祖之庙。《旧唐书·礼仪志五》:“ 大历 十四年十月, 代宗 神主将祔,礼仪使 颜真卿 以 元皇帝 代数已远,準礼合祧,请迁於西夹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