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屋入声 鹿宿[sù,住宿][qū,酒曲][dú,读书][fù][fú][yù][pù][cù][pǔ pò][chù xù][fú fù][zhòu][pù][详注1][niǔ][详注2][详注3][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3”。][cù][xù chù][详注4][zhú][详注5][lù][fù,音覆。剖也,判也,裂也。动词][chù][zhuó,激水声也。][cù][详注6][音珿。《广韵》廉谨貌。]


注1:浊 《韻補》叶昌六切,音逐。《前漢·潁川歌》潁水濁,灌氏族。
注2:踧 cù,音蹴。踧踖,行而谨敬也。互详踖字注。又与蹙同。《后汉·陈蕃传》黄门从官,驺蹋踧蕃。《扬子·法言》或人踧尔。《木华·海赋》噏波则洪涟踧缩。
注3:菔 音服。《韵会》芦菔一名来服,言来麰之所服也。字亦与服通。《诗·小雅》象弭鱼服。《笺》服当作菔。《周礼·素服注》服当作菔,刀剑衣也。
注4:缪 音穆。与穆同。《礼·大传》序以昭缪。《注》缪,读如穆。《公羊传·隐三年》葬宋缪公。《释文》缪,左氏作穆。《史记·鲁世家》太公召公乃缪卜。《注》徐广曰:古书穆字多作缪。又通勠。
注5:囿 《唐韵》于六切,音哊。《诗·大雅》王在灵囿,麀鹿攸伏。又《刘向·九叹》莞芎弃於泽洲兮,瓟蠡橐於筐簏。麒麟奔於九皋兮,熊罴荤而逸囿。
注6: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
末字词组
尸祝卜祝前祝野祝觞祝蛊祝泰祝宗祝
三祝颂祝符祝回祝切祝遗祝宰祝呵祝
工祝瑞祝年祝庙祝诏祝进祝商祝大祝
巫祝暗祝顶祝顺祝赐祝亚祝策祝盟祝
祷祝献祝申祝册祝饭祝雩祝粤祝 
遥祝曾祝敬祝酹祝馨香祷祝麦丘之祝禖祝 
太祝庆祝祠祝青祝华封三祝甸祝禁祝 
秘祝倾祝祝祝胥祝六祝髡祝司祝 
封祝奉祝读祝祈祝诅祝默祝咒祝 
赞祝告祝预祝吉祝化祝抃祝叩祝 

词语解释:尸祝  拼音:shī zhù
(1).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郭象 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 成玄英 疏:“尸者,太庙之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晋书·嵇康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尔雅》者,释《诗》《书》之书,所释又《诗》《书》之肤末,乃使之与《诗》《书》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
(2).祭祀。 明 宋濂 《题傅氏诰敕后》:“﹝ 金昌年 ﹞尝浚 慈湖 ,溉田千顷,民至今尸祝之。” 明 归有光 《吴山图记》:“异时吾民将择胜於巖峦之间,尸祝於浮屠 老子 之宫也固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遂良》:“娘子何人?祈告姓氏,以便尸祝。”
(3).崇拜。 清 钱谦益 《赵叙州六十序》:“﹝ 赵君 ﹞中蜚语,掛冠以归, 蜀 人迄今尸祝之。” 梁启超 《〈法国革命史论〉跋》:“此彼辈所日日謳歌尸祝者也。”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不知意之所在,将如 天竺 造説之人,聊弄术以入新学,抑诚尸祝往时,视为全能而不可越也?”
词语解释:三祝  拼音:sān zhù
旧时祝颂语,以祝人寿、富、多男子为“三祝”。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才谢八能,莫叶钧天之奏;情深三祝,惟同 嵩岳 之呼。”参见“ 三多 ”。
词语解释:三多  拼音:sān duō
(1).指多福、多寿、多男子。祝颂之辞。语本《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尧 曰‘辞’。‘使圣人富。’ 尧 曰‘辞’。‘使圣人多男子。’ 尧 曰‘辞’。” 明 李渔 《慎鸾交·赠妓》:“长幡绣佛祝三多。”
(2).指为文多看,多做,多商量。 宋 陈师道 《后山诗话》:“ 永叔 ( 欧阳修 )谓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3).指学者应当多读、多立论、多著述。 清 翟灏 《通俗编·祝诵》:“三多惟见《玉海》:‘ 杨文庄 言曰:学者当取三多,乃看读多,持论多,著述多也。’”
(4).佛教用语。指多近善友,多闻法音,多修不净观。一说,指多供养佛,多事善友,多问法要。
词语解释:工祝  拼音:gōng zhù
古时在祭祀时专司祝告的人。《诗·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賚孝孙。” 高亨 注:“工祝即祝官。”《楚辞·招魂》:“工祝招君,背行先些。” 王逸 注:“男巫曰祝。”
词语解释:巫祝  拼音:wū zhù
古代称事鬼神者为巫,祭主赞词者为祝;后连用以指掌占卜祭祀的人。《礼记·檀弓下》:“君临臣丧,以巫祝桃茢执戈,恶之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巫祝小人,妄説祸祟。” 宋 范成大 《灼艾》诗:“谢去羣巫祝,胜如几药汤。”
词语解释:祷祝  拼音:dǎo zhù
祷告祝福。《韩非子·内储说下》:“其説在 卫 人之夫妻祷祝也。” 汉 焦赣 《易林·离之坤》:“春秋祷祝,解过除忧,君子无咎。”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区区昧陋积,祷祝非不勤。”《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奴在自己绣的 观音菩萨 面前,朝夕焚香,也曾暗暗祷祝,不见应验。” 巴金 《家》二二:“他们一方面祷祝,希望时间快些过去,让太阳早点升起来;但是同时他们又明白时间过得愈快,恐怖的时刻也就更加逼近了。”
词语解释:遥祝  拼音:yáo zhù
在远处祝贺。《解放日报》1941.7.14:“本报谨以崇高的敬意,遥祝其成功。”
词语解释:太祝  拼音:tài zhù
官名。 商 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 秦 汉 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参阅《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秘祝  拼音:mì zhù
秦 代司祈祝之官。 汉 初因之,至 文帝 时始废。《史记·封禅书》:“祝官有祕祝,即有菑祥,輒祝祠移过於下。” 张守节 正义:“谓有灾祥輒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於众官及百姓也。”《史记·孝文本纪》:“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祕祝之官,移过於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祕祝之官移过於下,国家讳之,故曰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所以祕祝移过,异於 成汤 之心。” 宋 苏轼 《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之一:“圣主新除祕祝,侍臣来乞丰年。”
词语解释:封祝  拼音:fēng zhù
指 华 封人向 尧 的祝福。《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尧 曰:‘辞。’‘使圣人富。’ 尧 曰:‘辞。’‘使圣人多男子。’ 尧 曰:‘辞。’”后多用作对帝王的祝颂。
词语解释:赞祝  拼音:zàn zhù
赞颂祝贺。 宋 陈亮 《又乙巳秋书》:“雪梨石榴四十颗,薄致区区赞祝之意。”
词语解释:卜祝  拼音:bǔ zhù
专管占卜、祭祀的人。《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僕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閒,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 张铣 注:“ 迁 父为太史,掌知天文律历卜筮祠祝之事。”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犹惧隐鳞卜祝,藏器屠保。物色关下,委裘 河 上。”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自天下不官,文书专司於卜祝,取天下之私著,审辨而淘汰之。”
词语解释:颂祝  拼音:sòng zhù
颂扬祝福。 宋 陆游 《天申节进奉银状》:“效颂祝於万年,适逢盛际。”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文靖》:“尝搆小楼於室之东北隅,既落成矣,宾朋酒酣,相为颂祝。” 阿英 《漫谈初期报刊的年画和日历》:“其他大小报纸,也大都有‘贺年小启’和颂祝新年文章。”
词语解释:瑞祝  拼音:ruì zhù
古代六祝之一。掌祈求风调雨顺。 宋 梅尧臣 《希深惠书因诵而韵之》:“闻君奉宸詔,瑞祝疑灵岫。”
词语解释:暗祝  拼音:àn zhù
内心祝告。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词语解释:献祝  拼音:xiàn zhù
(1).谓古祭礼中主人向司祭人进酒。《仪礼·特牲馈食礼》:“献祝,籩燔从,如初仪。”
(2).进献祝词。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加以前此两摄 东亭 ,舆情爱戴,士民之献祝者,咸拟诸古循吏焉。”
词语解释:曾祝  拼音:zēng zhù
主祭祝的重臣。《穆天子传》卷一:“南面立於 寒 下,曾祝佐之。” 郭璞 注:“曾,重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鮫人献微綃,曾祝沉豪牛。”
词语解释:庆祝  拼音:qìng zhù
(1).庆贺祝颂。 明 张居正 《圣寿节贺表一》:“凡在照临,举同庆祝。”
(2).后指对喜事进行一些活动表示欢庆或纪念。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在 广州 ,我觉得纪念和庆祝的盛典似乎特别多。” 巴金 《家》六:“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
词语解释:倾祝  拼音:qīng zhù
犹言衷心祝愿。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秋夏之会,气候未调,伏冀精保寝兴,辅以药物,哀情不任倾祝之极。”
词语解释:奉祝  拼音:fèng zhù
祝贺。《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弟因前日进城,会见 雪兄 ,説道三哥今日寿日,所以来奉祝,叙叙阔怀。”《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况且转眼就是你九十大庆,小弟定要亲到府上登堂奉祝。”
词语解释:告祝  拼音:gào zhù
指古代祭祀时,尸祝为主人祈福。《荀子·礼论》:“卜筮视日,斋戒脩涂,几筵馈荐告祝,如或饗之。” 杨倞 注:“告祝,谓尸命祝以嘏於主人曰:‘皇尸命工祝,承致多福,无疆於女,孝孙来女,孝孙使女,受禄於天,宜稼於田,眉寿万年,勿替引之。’如或歆饗其祀然也。”
词语解释:前祝  拼音:qián zhù
谓古代帝王外出或归来祭告神灵时,负责祝辞者居于众人之前,首先致辞祝告。《周礼·春官·大祝》:“国将有事於四望,及军归献於社,则前祝。” 郑玄 注:“前祝者,王出也、归也,将有事於此神,大祝居前先以祝辞告之。”
词语解释:符祝  拼音:fú zhù
同“ 符呪 ”。 《后汉书·刘焉传》“不置长吏,以祭酒为理,民夷信向” 李贤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太平道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道思过,因以符水饮之。”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常疑子善幻,他技杂符祝。” 清 焦循 《忆书》卷二:“鍊笔録之术,相传以前辈能文者一人为主,斋戒持符祝四十九日,其鬼即来附於腕下。”
词语解释:年祝  拼音:nián zhù
《周礼》太祝所掌六祝之一。《周礼·春官·太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仪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年祝,求永贞也。”
词语解释:顶祝  拼音:dǐng zhù
顶礼祝祷;顶礼祝颂。《封神演义》第七三回:“乞元帅下鉴愚悃,容其纳降,以救此一方民,真时雨之师,万姓顶祝矣。” 初我 《妇女社会之对付华工禁约》:“记者言至此,适闻海上女界有创斯举者,不禁狂喜而顶祝曰:此女权发达之第一声。”
词语解释:申祝  拼音:shēn zhù
祷祝。 宋 苏轼 《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放小儿队》:“望彤墀而申祝,整翠袖以言归。”
词语解释:敬祝  拼音:jìng zhù
恭敬地祝愿(多用于书信)例如:敬祝健康、快乐。
词语解释:祠祝  拼音:cí zhù
犹庙祝。《史记·封禅书》:“ 高祖 初起,祷 丰 枌 榆社 。徇 沛 ,为 沛公 ,则祠 蚩尤 ,衅鼓旗……令祝官立 蚩尤 之祠於 长安 。 长安 置祠祝官、女巫。” 宋 陆游 《癸丑七月二十七夜梦游华岳庙》诗之二:“牲碑伪正朔,祠祝虏衣冠。” 清 方以智 《通雅·称谓》:“今人以守庙道士呼为庙祝,此盖有本。《汉表》 景中 六年更名大祝为祠祝, 武 太初 元年更名曰庙祝。”
词语解释:祝祝  拼音:zhù zhù
(1).象声词。呼鸡等的声音。《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祝鸡公 养鸡法,今世人呼鸡云祝祝,起此也。”
(2).勤勤守护貌。《阿弥陀经》卷下:“慳富燋心不肯施与,祝祝守爱保贪惜。坐之思念,心劳身苦。”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祝祝,犹专专也。”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祝,之育反。此即方言异也。準祝字训释与经意不同。今训为勤勤守护也,是经意也。”
词语解释:读祝  拼音:dú zhù
祭祀时宣读祝告文。《后汉纪·百官志二》:“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金史·礼志二》:“读祝,太祝东向跪,读祝讫,俛伏,兴。”《清文献通考·郊社十三》:“读祝毕,兴,奉安。”
词语解释:预祝  拼音:yù zhù
预先祝贺。 毛泽东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三次会议上的开会词》:“我们预祝这个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运动能够在稳步前进中获得更大的成就。”如:预祝大会成功。
词语解释:野祝  拼音:yě zhù
野外司祭礼的人。 宋 梅尧臣 《发长芦江口》诗:“野祝击鼓降神语,老鸦衔肉上树飞。”
词语解释:回祝  拼音:huí zhù
回禄 祝融 的并称。两者均为传说中的火神名,后因以代称火灾。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咸丰 庚申,西事孔棘, 津门 被兵,灵囿曲臺付之回祝。”参见“ 回禄 ”、“ 祝融 ”。
词语解释:庙祝  拼音:miào zhù
庙宇中管香火的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江瀆庙 西厢有壁画犊车。庙祝指以示予曰:‘此 郭 家车子也。’”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三折:“小道是东岳 泰安州 庙祝。”《文明小史》第八回:“城隍庙三箇道士,一箇庙祝,押在首县班房。”
词语解释:顺祝  拼音:shùn zhù
谓祈求丰年。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太祝掌六祝之辞:顺祝,愿丰年也;年祝,求永贞也……策祝,远罪病也。”
词语解释:册祝  拼音:cè zhù
把告神之言写在册书上,读以祝告神。亦指写在册书上的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写有祝词的册书。《书·金縢》:“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孔 传:“史为册书祝辞也。” 孔颖达 疏:“告神之言,书之於策……史读此策书以祝告神也。”《新唐书·礼乐志二》:“至於坛埳、神位、尊爵、籩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按 唐 故事,凡有事於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 太清宫 、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敢不告’。”
词语解释:酹祝  拼音:lèi zhù
祭奠祝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司文郎》:“ 梓潼祠 中,一相酹祝,可能达否?”
词语解释:青祝  拼音:qīng zhù
谓出青词以授祠官使祭告。 宋 黄庭坚 《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一宫》之二:“白髦下金神节,青祝携御鑪香。” 任渊 注:“青祝,谓内出青词,以香薰之,乃授祠官使祭告也。”
词语解释:胥祝  拼音:xū zhù
司祭的小吏。《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仰观天纬,则右将而左相;俯察人序,则西武而东文。固非胥祝之伦伍,巫匠之流匹矣。”
词语解释:祈祝  拼音:qí zhù
祈求祝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献异书》:“方士 赵天寿 者进献符法三十六本……已乞留 静虚观 ,为上祈祝,不许。”《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六月,丁酉, 龙翔宫 奉安感生帝及从祀圣像,仍备祭器,比附 太一宫 礼例祈祝。”
词语解释:吉祝  拼音:jí zhù
古礼六祝之一。祈福祥。《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三曰吉祝。” 郑玄 注:“吉祝,祈福祥也。”参见“ 六祝 ”。
词语解释:六祝  拼音:liù zhù
谓祭神的六种祈祷辞。
词语解释:觞祝  拼音:shāng zhù
犹言敬酒祝愿。 清 归庄 《丁九贡先生七十寿序》:“寿讌之日,悬之高堂,通家后进,与有荣焉。亦因以致觴祝之意云。”
词语解释:切祝  拼音:qiē zhù
(1).犹切望。旧时书信中常用之。 宋 苏轼 《与知县书》之九:“儿子遂获託庇,知幸。鲁钝多不及事,惟痛与督励也。切祝切祝。”
(2).恳切祷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里人 刘生 ……具茗果酒餚,焚香切祝,明烛就寝,屏息以伺。”
词语解释:诏祝  拼音:zhào zhù
祷告。《礼记·郊特牲》:“詔祝於室,坐尸於堂。” 孔颖达 疏:“詔,告也;祝,呪也。”《礼记·祭统》:“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詔祝於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 孔颖达 疏:“谓祝官以言詔告祝请其尸於室求之。”
词语解释:赐祝  拼音:cì zhù
对人前来祝贺的敬辞。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辞祝书》:“昨见 子德 云:‘明府将以贱辰,光临赐祝。’”
词语解释:饭祝  拼音:fàn zhù
指举行葬礼。饭,给死者口中填入实物;祝,祭祀。 明 徐渭 《蜀汉关侯祠记》:“卒死无以葬,则出己鏹为死者棺殮饭祝。”
词语解释:馨香祷祝  拼音:xīn xiāng dǎo zhù
语本《书·酒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后以“馨香祷祝”表示真诚期望。 章炳麟 《复蒋智由书》:“於此知君果非有异志,则僕所馨香祷祝以求之者也。” 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这就是我们人类全体所馨香祷祝的世界大同!” 毛泽东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 孙中山 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这在中国共产党方面真是日夜馨香祷祝之的。”
词语解释:华封三祝  拼音:huá fēng sān zhù
《庄子·天地》:“ 尧 观乎 华 , 华 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使圣人寿。’ 尧 曰:‘辞。’‘使圣人富。’ 尧 曰:‘辞。’‘使圣人多男子。’ 尧 曰:‘辞。’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 尧 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 成玄英 疏:“ 华 ,地名也,今 华州 也。封人者,谓 华 地守封疆之人也。”后因以“华封三祝”为祝颂之辞。 明 汪廷讷 《种玉记·赠玉》:“怎能勾 华 封三祝,继美千秋。”
词语解释:六祝  拼音:liù zhù
谓祭神的六种祈祷辞。
词语解释:诅祝  拼音:zǔ zhù
(1).祈求鬼神加祸于敌对的人。《书·无逸》:“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孔颖达 疏:“诅祝,谓告神明令加殃咎也;以言告神谓之祝,请神加殃谓之诅。”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二》:“登其歌謡,审其诅祝,察其谤议,于以明目达聪,而元首良焉,股肱康焉。”
(2). 周 官名。《周礼·春官·诅祝》:“诅祝,掌盟、诅、类、造、攻、説、禬、禜之祝号。”
词语解释:化祝  拼音:huà zhù
《周礼》太祝所掌六祝之一。谓祈祷消除天灾和兵祸。 汉 蔡邕 《独断》卷上:“化祝弭灾兵也。”
词语解释:蛊祝  拼音:gǔ zhù
用邪术咒诅害人。祝,通“ 咒 ”。《新唐书·肃宗七女传》:“子 位 ,坐为蛊祝,囚 端州 。”
词语解释:遗祝  拼音:yí zhù
犹遗嘱。 宋 钱愐 《钱氏私志》:“﹝明节 刘后 ﹞临终戒左右云:‘我有遗祝在领中上,候我气絶,奏官家亲自来解。’语毕而终。”《前汉书平话》卷下:“太后病患一向沉重,内门不开,遗祝 吕禄 :且教替我设朝。”
词语解释:进祝  拼音:jìn zhù
(1).犹进祀。 明 郑晓 《今言》卷一:“及 营国公 郭英 进祝,并两朝功臣敍爵,於是, 营国公 列 永义侯 之上, 诚意伯 列 寧国公 之下矣。”
(2).上前祝贺。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祝寿连旬》:“至是,盛供帐,设宴乐,为夫人舞班进祝。”
词语解释:亚祝  拼音:yà zhù
周 代辅助太祝的祭祀之官。《逸周书·尝麦》:“爽明,僕告既驾,少祝导王,亚祝迎王,降阶。”
词语解释:雩祝  拼音:yú zhù
为祈雨而祭祀。 汉 桓宽 《盐铁论·执务》:“若此,虽祷祀雩祝,用事百神无时,岂能调阴阳而息盗贼矣?”
词语解释:麦丘之祝  拼音:mài qiū zhī zhù
春秋 齐桓公 至 麦丘 ,遇一老人,问其年岁,云八十三。 桓公 令其以寿祝。 麦丘 邑人一祝主君甚寿,金玉是贱,人为宝;二祝主君无羞学,无恶下问,贤者在傍,谏者得人;三祝主君无得罪于臣下和百姓。事见 汉 刘向 《新序·杂事四》。后因以“麦丘之祝”指直言之谏。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忘其出位,贡此狂言,请赋《祈招》之诗,以代 麦丘 之祝。”按,《祈招》之诗,见《左传·昭公十二年》
词语解释:甸祝
古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管四时田猎祭祀之事
词语解释:髡祝  拼音:kūn zhù
剃发。《新唐书·刘緫传》:“时 緫 已自髡祝,让节印,遂衣浮屠服。”
词语解释:默祝  拼音:mò zhù
默默地祝告。《宋史·方技传下·王仔昔》:“盖帝默祝为宫妃疗赤目者,用其説一沃,立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更默祝数语,再拜而起。”《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想道:这是怎説。沉吟一会,重整衣冠,又跪下磕了三个头,默祝一番,重求一籤。”
词语解释:抃祝  拼音:biàn zhù
谓欢舞颂祝。 明 吾邱瑞 《运甓记·藩府贺正》:“济济官寮,抃祝昇平庆。” 清 薛福成 《上阎尚书书》:“伏维起居曼福,仪型百寮,抃祝无量。”
词语解释:泰祝  拼音:tài zhù
即太祝。主管祭祀之官。《晏子春秋·谏上二三》:“为社稷宗庙之不享乎?则泰祝 子游 存矣。” 吴则虞 集释引 孔星衍 曰:“泰祝,官。”参见“ 太祝 ”。
词语解释:太祝  拼音:tài zhù
官名。 商 官有六太,其一曰太祝。《周礼》春官宗伯之属有太祝,掌祭祀祈祷之事。 秦 汉 有太祝令丞,属太常卿。历代多因之。参阅《通典·职官七》
词语解释:宰祝  拼音:zǎi zhù
太宰与太祝的并称。主祭祀之官。《礼记·月令》:“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 郑玄 注:“宰祝,太宰、太祝,主祭祀之官。”
词语解释:商祝  拼音:shāng zhù
习 商 礼而任司祭的人。《礼记·乐记》:“ 商 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 孔颖达 疏:“商祝,谓习 商 礼而为祝者。”《礼记·杂记上》:“公视大敛,公升,商祝铺席乃敛。”
词语解释:策祝  拼音:cè zhù
亦作“筴祝”。 古代祭祀或求神时,以简册祝告鬼神。《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六曰筴祝。” 郑玄 注:“筴祝,远罪疾也。”《史记·齐太公世家》:“明日, 武王 立于社,羣公奉明水, 卫康叔封 布采席, 师尚父 牵牲, 史佚 策祝,以告神讨 紂 之罪。”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 尊 ( 王尊 )杀白马,祠水神,亲执圭璧,使巫筴祝。” 明 李贽 《鬼神论》:“《金縢》策祝,同符新室。”
词语解释:粤祝  拼音:yuè zhù
粤 地的咒祷法术。祝,通“ 咒 ”。《文选·张衡〈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 粤 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薛综 注:“ 东海 有能赤刀禹步,以 越 人祝法厌虎者,号 黄公 ,又於观前为之。”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诗:“ 粤 祝刀头沸,侲童撞末忙,倒投应共笑,殞絶又何妨。”
词语解释:禖祝  拼音:méi zhù
谓祀求子之神的祝辞。《汉书·戾太子刘据传》:“使 东方朔 、 枚皋 作禖祝。” 颜师古 注:“禖,求子之神也;祝,禖之祝辞。”
词语解释:禁祝  拼音:jìn zhù
见“ 禁呪 ”。
词语解释:禁咒  拼音:jìn zhòu
亦作“ 禁祝 ”。亦作“ 禁咒 ”。 相传以真气、符咒等治病邪、克异物、禳灾害的一种法术。亦谓施行禁咒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或长於符水禁祝之法,治邪有効,而未必晓於不死之道也。”《魏书·释老志》:“有 罽宾 沙门 曇摩讖 ,习诸经论……又晓术数禁呪,歷言他国安危,多所中验。”《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三》:“或言能吐火焚舟,或言能禁呪兵刃,悉命试之,无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今 夔 、 峡 、 湖 、 湘 及南北 江 獠 人,凡禁呪,句尾皆称‘些’,此乃 楚 人旧俗。”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词语解释:司祝  拼音:sī zhù
(1).祭祀中致祷辞的人。《清史稿·礼志四》:“司祝献酒,举神刀,祷祝。”
(2).指庙宇中管香火的人。《大马扁》第八回:“凑巧观音堂的司祝因年老不大浓睡,却起来开了庙门乘凉,且看月色。”
词语解释:咒祝  拼音:zhòu zhù
指祝祷祈福。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娶妇》:“新妇下车子,有阴阳人执斗,内盛穀豆钱菓草节等,呪祝望门而撒。”
词语解释:叩祝  拼音:kòu zhù
跪拜祝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 侣笙 道:‘前月老伯母华诞,本当就来叩祝,因阁下公出,未曾在侍,不敢造次。’”
词语解释:宗祝  拼音:zōng zhù
宗伯和太祝。主祭祀之官。《逸周书·克殷》:“﹝ 武王 ﹞乃命宗祝崇宾饗祷之于军,乃班。” 孔晁 注:“宗祝,主祀。” 朱右曾 校释:“宗祝,主祭祀之官。”《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 韦昭 注:“宗,宗伯;祝,太祝也。”《史记·乐书》:“乐师辩乎声诗,故北面而弦;宗祝辩乎宗庙之礼,故后尸。” 唐 韩愈 《祭裴太常文》:“自郊丘故事,宗庙时宜,大君之所旁求,丞相之所卒问,群儒拱手,宗祝醉心,兄皆指陈根源,斟酌通变。莫不允符天旨,克协神休。” 明 陈子龙 《庐居》诗:“祈死烦宗祝,偷生愧国殤。但依亲陇在,含笑此高冈。” 柳亚子 《酒边一首为一瓢题扇》诗:“祈死已烦宗祝请,偷生忍为稻粱谋。”
词语解释:呵祝  拼音:hē zhù
犹念咒。祝,通“ 咒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猪嘴道人》:“﹝道人﹞明日招往城外社坛,四顾无人,拈一片瓦,呵祝移时,以付 巘 曰:‘吾去矣。’”
词语解释:大祝  拼音:dà zhù
(1).官名。主神祀之官。 殷 代天官六大之一。《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2).官名。掌祈祷之官。《周礼·春官·序官》:“大祝,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 郑玄 注:“大祝,祝官之长。”
词语解释:盟祝  拼音:méng zhù
犹盟诅。《三国志·魏志·高柔传》“帝不听”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闻五帝无誥誓之文,三王无盟祝之事。”参见“ 盟诅 ”。
词语解释:盟诅  拼音:méng zǔ
(1).结盟立誓。《周礼·春官·诅祝》:“作盟诅之载辞,以叙国之信用,以质邦国之剂信。” 郑玄 注:“盟诅主於要誓。” 孙诒让 正义:“盟诅亦有誓,但以用牲为异。”《穀梁传·隐公八年》:“誥誓不及五帝,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五伯。”《汉书·赵充国传》:“ 元康 三年, 先零 遂与诸 羌 种豪二百餘人解仇交质盟诅。”《新唐书·柳浑传》:“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
(2).对神立誓诅咒。《周礼·秋官·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周礼·秋官·司盟》“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 汉 郑玄 注:“盟诅者,欲相与共恶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