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祗今祗敬祗若祗受祗庄祗顺祗恪祗栗
祗应祗役祗直祗祓祗修祗重祗敷祗励
祗事祗畏祗服祗翼祗揖祗遹祗惕祗力
祗承祗好祗谒祗宫祗请祗庸祗耸祗候人
祗候祗严祗膺祗饬祗领祗栗祗懔祗应人
祗奉祗肃祗召祗勤祗遵祗戒祗承人祗仰
祗命祗祗祗从祗惧祗虔祗慎祗竦祗回

词语解释:祗今  拼音:zhī jīn
祗,同“ 祇2 ”。如今。 唐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之一:“天子预开 麟阁 待,祗今谁数 贰师 功!”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居玉鉉,拥金蝉,祗今门户庆蝉联。”
词语解释:祗应  拼音:zhī yīng
(1).恭敬地伺候,照应。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角觝》:“但内等子设额一百二十名,内有管押人员十将各二名,上中等各五对,下等八对,剑棒手五对,餘皆额里额外,准备祗应。”《水浒传》第五八回:“客官不知,但是来寻山寨头领,必然是社火中人故旧交友,岂敢有失祗应?便当去报。”《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本处有一美丽歌妓,姓 周 ,小字 月仙 , 柳七官人 ,每召至楼上歌唱祗应。”
(2).指侍从。《宣和遗事》后集:“ 金 人遣使入城,言国主有命,於京师中,选择十八已下女子一千五百人,充后宫祗应。”
(3).犹供职。 宋 范仲淹 《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取医道精深高等者,方得入翰林院祗应。”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则或以工画,或以能棋,各守技业,以备祗应。”
词语解释:祗事  拼音:zhī shì
(1).恭敬事奉;敬于其事。《南史·到仲举传》:“帝又尝因饮夜宿 仲举 帐中,忽有神光五采照于室内,由是祗事益恭。”
(2).敬业尽职。 宋 曾巩 《李舜举等转官制》:“而尔於其官次,与有祗事之勤。”
词语解释:祗承  拼音:zhī chéng
犹祗奉。《书·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唐 沉亚之 《秦梦记》:“侍女祗承,分立左右者数百人。”《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曹署典吏,困于祗承。”
词语解释:祗候  拼音:zhī hòu
(1).恭侯。 唐 张鷟 《游仙窟》:“承闻此处有神仙之窟宅,故来祗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曲折十餘里,始至公主第,下骑祗候。”
(2).职官名。 宋 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 元 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 元 明 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不敢久停久住,祗候将马来。”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见一簇人闹,祗候,你看是甚么人?”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词语解释:祗奉  拼音:zhī fèng
敬奉。《北齐书·祖珽传》:“遂深自结纳,曲相祗奉。” 唐 元稹 《授杜元颖户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制》:“尔亦祗奉顾命,咨授旧章,辅釐哀忧,俾克依据。”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生降阶祗奉。”
词语解释:祗命  拼音:zhī mìng
犹奉命。 唐 韩愈 《早赴街西行香赠卢李二中舍人》诗:“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 明 何景明 《皇告》诗序:“皇帝告万国,朕祗命上帝,乃御至极,其与民更始,改元曰 正德 。”
词语解释:祗敬  拼音:zhī jìng
恭敬。《楚辞·离骚》:“ 汤 禹 儼而祗敬兮, 周 论道而莫差。”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在庭百执事,奉职各祗敬。”
词语解释:祗役  拼音:zhī yì
奉命任职。 南朝 宋 谢灵运 《邻里相送方山》诗:“祗役出皇邑,相期憇 甌越 。” 唐 李逢吉 《望京楼上寄令狐华州》诗:“祗役滞南服,頽思属暮年。”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华阴小厅子》:“然吾祗役於邑中,来日朔旦,不可脱身。”《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胥徒祗役,分百里之封。”
词语解释:祗畏  拼音:zhī wèi
敬畏。《书·金縢》:“用能定尔子孙於下地,四方之民,罔不祗畏。”《汉书·匡衡传》:“陛下祗畏天戒,哀閔元元,大自减损。” 宋 苏辙 《谢入伏早出状》之二:“惕然祗畏,敢有荒怠。”
词语解释:祗好  拼音:zhī hǎo
尊敬友好。《北史·宋弁传》:“ 弁 与 李彪 州里,迭相祗好。 彪 为祕书丞,请为著作佐郎。”
词语解释:祗严  拼音:zhī yán
恭谨严肃。《宋书·武帝纪下》:“先后祗严,获遂宣训,蒸尝肇建。”
词语解释:祗肃  拼音:zhī sù
恭谨而严肃。《书·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周书·达奚武传》:“ 武 遂惊觉,益用祗肃。” 明 归有光 《泗水何隐君墓碣》:“慈母祗肃,能助君为家。”
词语解释:祗祗  拼音:zhī zhī
恭敬貌。《书·康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汉书·广陵厉王刘胥传》:“悉尔心,祗祗竞竞。” 明 宋濂 《永康徐府君墓铭》:“ 翁氏 妣也,祗祗翼翼,人不见其怠容。”
词语解释:祗若  拼音:zhī ruò
敬顺。《书·说命上》:“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孔 传:“言王如此,谁敢不敬顺王之美命而諫者乎?”
词语解释:祗直  拼音:zhī zhí
宋 时对值班人员的称呼。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士人入 东华门 ,各行搜检身内有无綉体私文,方行放入。午则赐食与士人,其砚水之类皆殿直、祗直供办。” 宋 周密 《武林旧事·酒楼》:“每库有祗直者数人,名曰下番。”
词语解释:祗服  拼音:zhī fú
敬谨奉行。《书·康诰》:“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公其祗服朕命,克广德心,以终乃显烈。” 宋 王安石 《尚书左丞余靖制》:“衍食序勛,往其祗服。”
词语解释:祗谒  拼音:zhī yè
恭敬地进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高宗幸太学》:“ 高宗 祗謁先圣,止輦 大成殿 门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彭海秋》:“即席有歌姬数辈,俱来祗謁。”《清史稿·高宗纪五》:“辛亥,上謁 东陵 。以祗謁两陵,并巡幸 山东 ,免经过州县本年额赋十分之三。”
词语解释:祗膺  拼音:zhī yīng
敬受。 唐 刘禹锡 《贺皇太子受册笺》之二:“祗膺詔册,光啟储闈。”《旧唐书·睿宗纪》:“在臣虚薄,不敢祗膺。”
词语解释:祗召  拼音:zhī zhào
犹奉召,被召。《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已守官而莅南服也。” 唐 刘禹锡 有《送分司陈郎中祗召直史馆重修实录》诗。
词语解释:祗从  拼音:zhī cóng
犹侍从。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副浄扮 杨国忠 引祗从上。”
词语解释:祗受  拼音:zhī shòu
恭敬地领受。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五:“有司讨论故实来。上择日祗受改元曰 元符 ,大赦天下,百寮称贺。”《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多蒙赐酒,不敢祗受。”
词语解释:祗祓  拼音:zhī fú
恭谨地祓祀。《国语·周语上》:“王其祗祓,监农不易。” 宋 沉遘 《奉祠西太乙宫赋》:“戒前期之三日兮,祗祓而造乎神庭。”
词语解释:祗翼  拼音:zhī yì
犹敬慎。 宋 陈亮 《廷对策》:“朕以凉菲,承 寿皇 付託之重,夙夜祗翼,思所以遵慈謨,蹈明宪者,甚切至也。”
词语解释:祗宫  拼音:zhī gōng
周 代宫殿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华县 北。《左传·昭公十二年》:“昔 穆王 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祭公谋父 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没於 祗宫 。” 孔颖达 疏:“ 马融 曰圻内游观之宫也。 杜 不解,盖以为王离宫之名也。”《穆天子传》卷四“吉日,丁酉,天子入于 南郑 ” 晋 郭璞 注:“今京兆 郑县 也。《纪年》:‘ 穆王 元年筑 祗宫 于 南郑 。’《传》所谓‘王是以获没于 祗宫 ’者。”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老焉可矣,何必 祗宫 为哉?”
词语解释:祗饬  拼音:zhī chì
敬勉。 宋 曾巩 《钱暄光禄卿制》:“尚其祗飭,无旷尔司。”
词语解释:祗勤  拼音:zhī qín
敬慎勤劳。《后汉书·文苑传上·黄香》:“ 香 亦祗勤物务,忧公如家。”《旧唐书·德宗纪下》:“小大之务,莫不祗勤。”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恪慎于厥躬,祗勤于大训。”
词语解释:祗惧  拼音:zhī jù
敬惧,小心谨慎。《书·泰誓上》:“予小子夙夜祗惧。”《汉书·刘辅传》:“君臣祗惧,动色相戒。” 宋 欧阳修 《尊皇太后册文》:“此因慄慄祗惧,不敢遑寧者已。”
词语解释:祗庄  拼音:zhī zhuāng
恭敬而端重。《汉书·扬雄传上》:“乃祗庄雍穆之徒,立君臣之节,崇贤圣之业,末皇苑囿之丽,游猎之靡也。” 颜师古 注:“祗庄,敬也。雍穆,和也。”
词语解释:祗修  拼音:zhī xiū
敬谨修身。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
词语解释:祗揖  拼音:zhī yī
见面时向对方行肃拜之礼。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凡入门至食,凡数揖。祗揖者,古之肃拜也。”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楔子:“早辰间不曾见嫂嫂。嫂嫂祗揖。”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小娘子祗揖。”
词语解释:祗请
恭敬邀请
词语解释:祗领  拼音:zhī lǐng
敬领。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二富室疏财》:“今復往取,违天理而非人情,不敢祗领也。”
词语解释:祗遵  拼音:zhī zūn
敬遵。旧时公文用语。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恭请钧部鉴核批示祗遵。”
词语解释:祗虔  拼音:zhī qián
诚敬。 三国 魏 曹植 《颛顼赞》:“威畅八极,靡不祗虔。”
词语解释:祗顺  拼音:zhī shùn
敬顺。《三国志·蜀志·刘理传》:“朕统承 汉 序,祗顺天命。”《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六年》:“若事异今日,嗣子幼蒙,司徒当 周公 之事,汝不可不尽祗顺之礼。”
词语解释:祗重  拼音:zhī zhòng
敬重。《魏书·高祐传》:“ 昶 以其官旧年耆,推相祗重。”
词语解释:祗遹  拼音:zhī yù
敬述。《书·康诰》:“今民将在祗遹乃 文考 ,绍闻衣德言。” 孔 传:“遹, 马 云,述也。” 蔡沉 集传:“今治民将在敬述 文考 之事。”
词语解释:祗庸  拼音:zhī yōng
敬而有常。《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 郑玄 注:“祗,敬。庸,有常也。” 唐 司空图 《成均讽》:“春诵夏絃,服祗庸于胄子。”
词语解释:祗栗
见“ 祗栗 ”。
词语解释:祗戒  拼音:zhī jiè
敬慎。《汉书·儿宽传》:“合祛於天地神祇,祗戒精专以接神明。”《晋书·江逌传》:“陛下祗戒之诚达於天人。”
词语解释:祗慎  拼音:zhī shèn
敬慎。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故祗慎乎所常忽,敬防乎所未防。”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则念虑先於兆朕,祗慎尽於纤芥。” 明 李东阳 《陈公墓志铭》:“出朝力疾以往,至则夙夜祗慎,严为部曲。”
词语解释:祗恪  拼音:zhī kè
恭敬谨慎。《晋书·景帝纪》:“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 宋 曾巩 《交州进奉使副梁用律洛苑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往称茂恩,毋忘祗恪。”
词语解释:祗敷  拼音:zhī fū
敬敷。《南齐书·乐志》:“承帝休图,祗敷灵祉。”
词语解释:祗惕  拼音:zhī tì
敬慎恐惧。《北齐书·文宣帝纪》:“循躬自省,实怀祗惕。” 唐 白居易 《与韦丹诏》:“仰荷玄休,俯增祗惕。”
词语解释:祗耸  拼音:zhī sǒng
同“ 祗竦 ”。 《北史·魏东阳王丕传》:“百僚观瞻,莫不祗耸。”《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四年》:“当崇孝子祗耸之礼,不宜有忽,以重天怒。”
词语解释:祗懔  拼音:zhī lǐn
敬慎而戒惧。《文选·潘岳〈关中诗〉》:“主忧臣劳,孰不祗懔。”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懔,危也。’”
词语解释:祗承人  拼音:zhī chéng rén
侍者。《太平广记》卷二三○引 唐 陈翰 《异闻集·王度》:“ 勣 因过之, 丹 命祗承人指 勣 停处。”《旧唐书·酷吏传下·王旭》:“ 希虬 遣奴诈为祗承人,受顾在臺,事 旭 累月。”
词语解释:祗竦  拼音:zhī sǒng
恭敬惶恐。 晋 陆机 《谢平原内史表》:“拜受祗竦,不知所裁。”
词语解释:祗栗  拼音:zhī lì
亦作“ 祗慄 ”。敬慎恐惧。《汉书·匡衡传》:“盖钦翼祗栗,事天之容也。”《旧唐书·顺宗纪》:“夙夜祗慄,深惟永图。” 宋 苏轼 《德威堂铭》:“西戎来朝,祗慄公门。”
词语解释:祗励  拼音:zhī lì
敬慎而奋勉。《大戴礼记·五帝德》:“日月所照,莫不祗励。” 唐 白居易 《杨嗣复可库部郎中知制诰制》:“尔宜兢兢祗励,无陨其名。”
词语解释:祗力  拼音:zhī lì
敬职尽力。 唐 韩愈 《胡良公墓神道碑》:“朝廷以公年老,能自祗力,事职不懈,可嘉,拜少府监。”
词语解释:祗候人  拼音:zhī hòu rén
(1).古代指媵妾。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古所谓媵妄者,今世俗西北名曰祗候人,或云左右人。”
(2).泛指旧时官府的小吏或富贵人家的仆从。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不想有箇祗候人 张千 ,问老夫要金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随即差个祗候人拿根签去唤他姐妹。”
词语解释:祗应人  拼音:zhī yìng rén
同“ 祗候人 ”。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孟冬行朝飨礼遇明禋岁行恭谢礼》:“诸色祗应人等各赐大花二朵。”《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公主乳母 韩氏 出居外,公主宅句当内臣 梁怀吉 归前省,诸色祗应人皆散遣之。”
词语解释:祗仰  拼音:zhī yǎng
敬仰。《北史·胡叟传》:“ 密云 左右皆祗仰其德。”
词语解释:祗回  拼音:zhī huí
犹低回。流连,盘桓。《史记·孔子世家论》:“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