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18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祖师祖父祖筵祖母祖训祖燕祖别祖茔
祖宗祖考祖祖祖逖鞭祖世祖气祖公祖尚
祖龙祖师禅祖祢祖家祖载祖坟祖祀祖礼
祖帐祖生鞭祖庙祖行祖宴祖代祖情祖酌
祖风祖翁祖鞭祖奠祖堂祖传祖言祖马
祖意祖武祖述祖国祖寺祖子祖亲祖江
祖席祖烈祖先祖宅祖山祖始祖基祖葬
祖生祖心祖饯祖衣祖遗祖性祖居祖统
祖德祖孙祖业祖庭祖軷祖竹祖垄祖洲
祖道祖印祖送祖塔祖妣祖上祖丧祖师堂

词语解释:祖师  拼音:zǔ shī
(1).创立某种学说或创造某种技艺而为众师法的人。《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 定陶 丁姬 , 哀帝 母也,《易》祖师 丁将军 之玄孙。” 颜师古 注:“祖,始也。《儒林传》, 丁宽 ,《易》之始师。” 唐 颜真卿 《崔孝公陋室铭记》:“公即 安平 之次子也,全德天至,成人玉立,盖圣代之宝臣,华宗之孝子,文章之哲匠,礼乐之祖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 有巢氏 构木为巢,还应该是木匠的祖师。”《文明小史》第三七回:“什么自由,什么民权,拿个 卢梭 当做祖师看待。” 朱东润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后记》:“ 梅尧臣 是 宋 诗的开山祖师,把诗歌的创作推向一条新的道路。”
(2).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 唐 韩偓 《游江南水陆院》诗:“除却祖师心法外,浮生何处不堪愁。” 宋 苏轼 《南华寺》诗:“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王十朋 集注引 程縯 曰:“祖师,指六祖也。”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度师萧公墓表》:“祖师立教,代代相承如续灯然,无有穷尽。” 清 汪琬 《题庉村和尚法嗣图》:“浮屠氏之谈禪者皆本 达磨 以下诸祖,故谓之祖师。”《儒林外史》第七回:“道兄请仙之法,是何人传授?还是耑请 纯阳祖师 ,还是各位仙人都可启请?”
(3).帮会的创始人。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一集第九回:“安清帮祖师相传是 翁 、 钱 、 潘 三个兄弟,之后 翁 钱 两人都被 潘 所害。”
(4).泛指创始者。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为甚贫道好做贼,皆因也有祖师传。”《花月痕》第十四回:“﹝各道节度﹞有奉 熊文灿 为祖师,而以抚误事者。”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何晏 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鲁迅 《花边文学·趋时和复古》:“晦气也夹屁股跟到, 康有为 永定为复辟的祖师。”
词语解释:祖宗  拼音:zǔ zōng
(1).特指帝王的祖先。语本《礼记·祭法》:“[ 殷 人]祖 契 而宗 汤 ,[ 周 人]祖 文王 而宗 武王 。”《汉书·张汤传》:“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藩国。” 唐 韩愈 《禘祫议》:“陛下追孝祖宗,肃敬祀事。”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祖宗之法,朕不敢违。”《西湖佳话·三台梦迹》:“自祖宗以来,每每亲征,不独上也。”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一回:“朕正思北去,一謁祖宗十二陵寝。”
(2).泛指祖先。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我 竇 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红楼梦》第三三回:“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 清 龚自珍 《农宗》:“姑试之一州,州蓬跣之子,言必称祖宗,学必世谱谍。” 王杏元 《“铁笔御史”》:“由他吧!我家祖宗没积德,今日才落得如此。”
(3).犹始祖。 宋 宋先生 《太常引》词:“因遇 吕仙公 ,识返本、还元祖宗。”《红楼梦》第六二回:“把个令祖宗拈出来了!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鼓--这种韵律的乐品,是一切乐器的祖宗。” 巴金 《砂丁》三:“ 赵二祖宗 ,那就是挖锡矿的老祖宗呀!”
(4).对尊长者的敬称。《红楼梦》第四七回:“那丫头道:‘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我们老太太生气呢!你老人家不去,没个开交了。’”《红楼梦》第五三回:“ 凤姐儿 搀着 贾母 笑道:‘老祖宗走罢。咱们家去吃去,别理他。’”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一回:“太后便道:‘不必拘礼,你肯遵我的意旨,叫我做老祖宗,晨夕侍着,我就喜欢你了。’”
(5).指祖先的神主牌位。 郭沫若 《芭蕉花》:“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6).犹崇尚;效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或有汪濊玄旷,合契作者,内闢不测之深源,外播不匱之远流,其所祖宗也高,其所紬绎也妙。”
词语解释:祖龙  拼音:zǔ lóng
(1).指 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秋,使者从 关 东夜过 华阴 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 滈池君 。’因言曰:‘今年 祖龙 死。’”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祖,始也;龙,人君象。谓 始皇 也。” 唐 胡曾 《咏史诗·东海》:“自是 祖龙 先下世,不关无路到 蓬莱 。” 明 许时泉 《武陵春》:“只弄得 上蔡门 兔犬酸心, 望夷宫 马鹿攒眉,鲍鱼车风动 祖龙 归,四海内干戈鼎沸。” 清 梁佩兰 《易水行》:“ 荆卿 不得刺 秦王 , 无且 在殿提药囊,为谋不成实天意, 祖龙 胆落 荆卿 死。”
(2).借指其他帝王。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祖龙黄鬚珊瑚鞭,铁驄金面青连钱。”按,《晋书·明帝纪》:“帝母 荀氏 , 燕 代 人,帝状类外氏,鬚黄。”此指 晋明帝 。
词语解释:祖帐  拼音:zǔ zhàng
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唐 杨炯 《祭汾阴公文》:“垂繐帷与祖帐兮,罢歌臺与舞阁。” 宋 文天祥 《赠秘书王监丞》诗:“太子师傅两 疏氏 ,东门祖帐罗羣公。”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得赦》:“今日是端阳佳节,特具筵宴於前殿之中,更设祖帐於蛇门之外,送子归乡,愿他日毋相忘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 燕生 设祖帐,情义殷渥。”
词语解释:祖风  拼音:zǔ fēng
祖辈的风范;祖辈的遗风。 唐 顾云 《苏君厅观韩干马障歌》:“乃孙屈跡寧百里,好奇学古有祖风。”《旧唐书·魏謩传》:“ 宣宗 每曰:‘ 魏謩 绰有祖风,名公子孙,我心重之。’” 清 钱谦益 《祖锺华赠中大夫南京光禄寺卿制》:“节身乃用以昌后,餘其善庆,詒尔孙谋,试观世德之蝉连,益见祖风之绵邈。”《文汇月刊》1981年第2期:“我们的青年美术家都大有祖风……对于外来的美术流派和表现手法,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词语解释:祖意  拼音:zǔ yì
(1).祖师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赋得寒月寄齐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神仙懒学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诗文的含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六》《〈沉园〉诗祖意》,谓 宋 陆游 《沉园》诗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诗意。《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以为‘何瓦琴句’的上联,祖意于 三国 虞翻 的一段话。”
词语解释:祖席  拼音:zǔ xí
饯行的宴席。 唐 杜甫 《送许八拾遗归江宁觐省》诗:“圣朝新孝理,祖席倍辉光。” 仇兆鳌 注:“祖席,饮饯也。” 宋 梅尧臣 《梦同诸公饯仲文梦中坐上作》诗:“已许郊间陈祖席,少停车马莫催行。” 宋 贺铸 《琴调相思引·送范殿监赴黄冈》词:“终日怀归翻送客,春风祖席南城陌。” 清 杨模 《汉阳旅中送蔡子汇征游湘潭》诗:“祖席杯堪把,河桥柳掛丝。”参见“ 祖饯 ”。
词语解释:祖饯  拼音:zǔ jiàn
(1).饯行。《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时 京兆 等五永 为督军御史,使督 幽州 ,百官大会,祖饯於 长乐观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羣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庭筠 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 纪唐夫 擅场。”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祖席》:“多君祖饯大慇懃,迁客还朝意气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涕下交颐,哀与同归,女筹思再三,始许之, 桓翁 张筵祖饯。”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午前 啸平 来,言 民治 及其他诸人在 都益 处等候,要为我祖饯。”
(2).犹祖奠。出殡前夕设奠以告亡灵。 明 唐寅 《祭妹文》:“今秋尔家袭作蓍龟,以有此兆宅,来朝驾车,幽明殊途,永为隔絶,有是庶物,用为祖饯,尔其有灵,必歆吾物而悲吾词也。”
词语解释:祖生  拼音:zǔ shēng
东晋 名将 祖逖 ,率部渡 长江 时中流击楫,誓复中原。所部纪律严明,得到沿途各地人民拥护,收复 黄河 以南地区。由于 东晋 内部迭起纠纷,对他不加支持,他大功未成,忧愤而死。后世诗文常用此典故,称 祖逖 为 祖生 。《晋书·刘琨祖逖传赞》:“ 祖生 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清凶孽。” 唐 胡曾 《咏史诗·豫州》:“策马行行到 豫州 , 祖生 寂寞水空流。”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 祖生 去后,有人来否?” 明 徐复祚 《投梭记·渡江》:“抚景追思,投鞭欲济谁敢尸,矫矫 祖生 词,嵬嵬 公瑾 祠。”
词语解释:祖德  拼音:zǔ dé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 唐 丘丹 《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 宋 范仲淹 《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
(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 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
词语解释:祖道  拼音:zǔ dào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饮宴送行。《史记·滑稽列传》:“故所以同官待詔者,等比祖道於都门外。”《汉书·刘屈氂传》:“贰师将军 李广利 将出兵击 匈奴 ,丞相为祖道,送至 渭桥 。” 颜师古 注:“祖者,送行之祭,因设宴饮焉。” 唐 陈子昂 《金门饯东平序》:“羣公以眷深 王粲 ,思邀祖道之欢。”《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范蠡 具舟於 固陵 ,迎接 越王 ,临水祖道。” 清 洪楝园 《后南柯·立约》:“荣行之际,拟备席饯行,一来压惊,二来祖道,亦是做东道的微忱。”
词语解释:祖父  拼音:zǔ fù
(1).父亲的父亲。《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祖父 揖 , 元康 中为 庐陵 太守。”《三国志平话》卷中:“你每祖父,元本是庄农。”《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到晚, 牛浦 回来,祖父把 卜老爹 这些好意告诉了一番。”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俟我去远,告知其故,禀闻祖父可也。” 李宗仁 《回忆录·父母之教与童年生活》:“祖父十分好客,所以我家那时常常宾客满堂。”
(2).祖父与父亲。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因投刺,謁於邮亭。父不敢认,见其祖父官讳,方大惊,命登阶,抚背慟哭移时。”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一折:“小生姓 张 名 良 ,字 子房 , 韩国 阜城 人也。祖父以来,五世 韩国 拜相。”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唐先生》:“若子孙可得而私,则三 桓 之有力皆当奉其祖父以从祭於社,与祭於大烝矣。”《红楼梦》第二回:“这等子弟必不能守祖父基业,从师友规劝的。” 清 李调元 《石匠行》:“自吾祖父供此役,日往高巖亲度量。” 王国维 《观堂集林·高宗肜日说》:“余所见 商 周 间彝器,臣子称其祖父为祖甲祖乙父丙父丁者,不知凡几。”
词语解释:祖考  拼音:zǔ kǎo
(1).祖先。《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騂牡,享于祖考。”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春秋霜露,荐敬苹蘩,以享 韩氏 之祖考。”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朱巷》:“既即大位,刻石于 临濠 之陵,并祭四代祖考。”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十一回:“其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等,事大将军当如事朕,同心协力以图进取,庶祖考英灵,为之欣慰。”
(2).指已故的祖父。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至公之先始家 南康军 之 星子 ,至公又家 江州 之 德化 。曰 知 ,公曾祖考也;曰 彦璩 ,公祖考也;曰累赠礼部尚书 俊 ,公考也。”《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元年》:“ 骆元光 将杀 徐庭光 ,谋於 韩游瓌 曰:‘ 庭光 辱吾祖考,吾欲杀之, 马公 必怒,公能救其死乎!’” 清 顾炎武 《贞烈堂记》:“余考及二姑年十九而余祖考亡。”
(3).泛指父祖之辈。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上:“ 武 年二十三,为给事黄门侍郎;明年拥旄西 蜀 ,累於饮筵对客骋其笔札。 杜甫 拾遗乘醉而言曰:‘不谓 严定之 有此儿也。’ 武 恚目久之,曰:‘ 杜审言 孙子,拟捋虎鬚?’合座皆笑,以弥缝之。 武 曰:‘与公等饮饌谋欢,何至於祖考矣。’”
词语解释:祖师禅  拼音:zǔ shī chán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诗:“刦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禪。”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如来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师禪自妙有而真空,其归则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谓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也。” 苏渊雷 《读史举要》第九章二:“一时风气的形成,决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
词语解释:祖生鞭  拼音:zǔ shēng biān
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絶儿,先著 祖 生鞭。” 宋 杨万里 《寄题郭汉卿琴堂》诗:“如何划然里,犹 露祖 生鞭。”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分明是 洛阳 季子 , 临邛 司马 , 长安 曼倩 ,岂久困尘寰,从今去,愿君好着 祖生 鞭。”亦作“ 祖逖鞭 ”。 周咏 《去国吟》:“湖海蹉跎 祖逖 鞭,闻鷄五夜不成眠。”
词语解释:祖翁  拼音:zǔ wēng
祖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祖》:“ 乐清县 白鹤寺 鐘款识有祖翁、祖婆之称。”
词语解释:祖武  拼音:zǔ wǔ
谓先人的遗迹、事业。武指步武,足迹。《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郑玄 笺:“戒慎其祖考所履践之迹。” 朱熹 集传:“武,迹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宗庙歌·皇夏四》:“百灵光祖武,千年福考孙。” 宋 范成大 《三登乐》词之四:“人笑此翁,又来访古。况五湖、元自有,扁舟祖武。” 明 宋濂 《重刊〈贞观政要〉序》:“ 文宗 践位,始喜读而篤行之。 太和 初,政灿然可观,虽未能如 贞观 之治,亦可谓能法其祖武者矣。”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九回:“ 乾隆 中叶以来,久不行献俘礼,此次擒获 张格尔 , 道光帝 思绳祖武,踵行盛举,遣官告祭太庙,亲御午门楼受俘。”
词语解释:祖烈  拼音:zǔ liè
祖宗的功业。《汉书·叙传下》:“丕显祖烈,尚於有成。” 颜师古 注:“烈,业也。” 宋 苏辙 《皇太后上仙功德疏》:“伏惟大行皇太后,祖烈崇高,坤仪博厚。”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赉诏南北诸镇》诗:“吾君谦让不可得,割哀践阼弘祖烈。” 清 龚自珍 《西域置行省议》:“其非顺天心,究祖烈,剂大造之力,以统利夫东西南北四海之民,不在此议。”
词语解释:祖心  拼音:zǔ xīn
祖师的心意。 宋 张耒 《访昙上人有感》诗:“静境亦何有,无言知祖心。”
词语解释:祖孙  拼音:zǔ sūn
(1).从祖父一代到孙子一代。 唐 苏特 《衣冠盛事》:“ 张氏 嘉贞 生 延赏 , 延赏 生 弘靖 。国朝以来,祖孙三代为相,唯此一家。”《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赵老头儿 祖孙三代究竟都是乡下人,见识有限,那里能彀照顾这许多。” 秦牧 《艺海拾贝·两代人》:“ 梅兰芳 祖孙数代的情形就是‘戏剧家庭’的例子。”
(2).祖父或祖母和孙子或孙女。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幽明死生一理也,父子祖孙一气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问之里人,始知母及妻皆已物故,惟老父尚存。子善博,田产并尽,祖孙莫可栖止,暂僦居於西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这时候,已是吃中饭的时候了,便留他祖孙两个便饭。” 一叶 《天台》:“不久,两条‘参’是赎回来了,祖孙俩被折磨得不成人形,他们那间杂货铺从此关了门。”
词语解释:祖印  拼音:zǔ yìn
祖师法印。 宋 黄庭坚 《次韵知命入青原山口》:“山形与祖印,岑絶两相当。”
词语解释:祖筵  拼音:zǔ yán
(1).送行的酒席。 唐 孟郊 《送黄构擢第后归江南》诗:“却忆 江南 道,祖筵花里开。春风不能别,别罢空徘徊。” 唐 康骈 《剧谈录·广谪仙怨词》:“ 随州 刺史 刘长卿 左迁 睦州 司马,祖筵之内,吹之为曲。”《旧唐书·李鄘传》:“徵拜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鄘 出入显重,素不以公辅自许,年侵势过,颇安外镇,登祖筵,闻乐而泣下。” 清 汪琬 《送杨职方使安南》诗:“故交悉冠盖,折柳登祖筵。”
(2).祭奠时的酒宴。 宋 黄庭坚 《祭周晋叔文》:“问君何之,君不能语,祖筵一觴,其泪如雨。”
词语解释:祖祖  拼音:zǔ zǔ
(1).以祖为祖。《三略·上略》:“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
(2).谓历代祖师。 唐 李咸用 《和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秋山入望已无尘,况得閒游谢事烦,问著尽能言祖祖,见时应不是真真。”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八:“祖祖唯心旨,春融日正长。” 宋 范仲淹 《十六罗汉因果见颂序》:“佛佛留训,祖祖垂言,以济羣生,以成大愿。” 元 廷俊 《〈五灯会元〉序》:“顾虽明悟如 释迦文佛 亦由 然灯 记莂,故知祖祖授受,机语不得无述焉。”
词语解释:祖祢  拼音:zǔ mí
(1).祖庙与父庙。《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禰,乃敛禽,禂牲,禂马,皆掌其祝号。”《史记·孝武本纪》:“鼎宜见於祖禰,藏於帝庭,以合明应。”
(2).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 汉 蔡邕 《鼎铭》:“乃及 忠文 ,克慎明德,以服享祖禰之遗风,悉心臣事,用媚天子。”《旧唐书·段文昌传》:“以先人坟墓在 荆州 ,别营居第以置祖禰影堂,岁时伏腊,良辰美景享荐之。” 宋 文天祥 《〈告先太师墓文〉跋》:“余始至 南安军 ,即絶粒为告墓文,遣人驰归,白之祖禰。”
(3).本源;起始。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三百篇为词祖》:“凡此烦促相宣,短长互用,以启后人协律之原,岂非《三百篇》实祖禰哉。” 章炳麟 《訄书·订文》:“数字之义,祖禰一名,久而莫踪迹之也。”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所谓徽调、汉调、秦腔等等,都是代表的地方戏,先于皮黄而出现,而为其祖祢的。”
词语解释:祖庙  拼音:zǔ miào
供祀祖先的宫庙。《周礼·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庙。”《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神器固有归,天命固有分,祖庙固有灵,忠臣固有心,陛下其念之哉!”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河神》:“ 元 兵入 临安 ,掳太后、少主去,义不臣虏,赴 江 死,尸僵不坏,乡人义而瘞之祖庙侧。”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边境要区,割削尽去,拊背扼吭,及其祖庙,卧榻之间,鼾声四起。”
词语解释:祖鞭  拼音:zǔ biān
即 祖生 鞭。 宋 赵善括 《水调歌头·渡江》词:“休学 楚 囚垂泪,须把 祖 鞭先著,一鼓版图收。” 明 高濂 《玉簪记·促试》:“趁西风快着 祖 鞭,当及时看花上苑。” 明 张煌言 《与张承恩书》:“足下原国朝之宿将,更当先著 祖 鞭。”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救世歌》:“天道祸淫惟福善,及早回头著 祖 鞭。”参见“ 祖生鞭 ”。
词语解释:祖生鞭  拼音:zǔ shēng biān
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絶儿,先著 祖 生鞭。” 宋 杨万里 《寄题郭汉卿琴堂》诗:“如何划然里,犹 露祖 生鞭。”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分明是 洛阳 季子 , 临邛 司马 , 长安 曼倩 ,岂久困尘寰,从今去,愿君好着 祖生 鞭。”亦作“ 祖逖鞭 ”。 周咏 《去国吟》:“湖海蹉跎 祖逖 鞭,闻鷄五夜不成眠。”
词语解释:祖述  拼音:zǔ shù
(1).效法;仿效。《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后汉书·张衡传》:“ 光武 善讖,及 显宗 、 肃宗 因祖述焉。”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復先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古人门户各自标新,亦各有所祖述。” 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俄画选〉小引》:“排外则易倾于慕古,慕古必不免于退婴,所以后来,艺术遂见衰落,而祖述 法国 色彩画家 绥珊 的一派兴。”
(2).阐述;发扬。《汉书·司马迁传》:“ 迁 既死后,其书稍出。 宣帝 时, 迁 外孙 平通侯 杨惲 祖述其书,遂宣布焉。”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岂非祖述圣明,披陈道德,以王者为天下之大,域中之式。” 宋 范仲淹 《〈赋林衡鉴〉序》:“可歌可謡,以条以贯,或祖述王道,或褒赞国风。” 许嘉璐 《〈说文解字通论〉序》:“ 陆宗达 先生早年追随 季刚先生 ,升堂入室,得其真谛。《说文解字通论》一书,就集中体现了先生祖述 章 黄 学说的部分重要成果。”
词语解释:祖先  拼音:zǔ xiān
(1).民族或家族的上代先辈。《参同契》卷下:“子继父业,孙踵祖先。” 唐 元稹 《赠王承宗侍中诰》:“诗书礼乐,稟训於祖先;勇敢謨猷,自生於诚腑。”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四折:“若説着俺祖先,好家私似泼天。”《西湖佳话·葛岭仙迹》:“ 葛洪 到此,素心已遂,道念愈坚,因拜谢了天地祖先,立愿施药济世,不欲復在世缘中扰扰。” 冯至 《伍子胥》一:“祖先的坟墓,他不想再见;父亲的面貌,他不想再见。”如: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2).演化出现代各类生物的各种古代生物。如:始祖鸟是鸟类的祖先。
词语解释:祖饯  拼音:zǔ jiàn
(1).饯行。《后汉书·文苑传下·高彪》:“时 京兆 等五永 为督军御史,使督 幽州 ,百官大会,祖饯於 长乐观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崔侍御十九韵》:“羣公咸祖饯,四座罗朝英。”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温庭筠》:“ 庭筠 之官,文士诗人争赋诗祖饯,惟 纪唐夫 擅场。”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祖席》:“多君祖饯大慇懃,迁客还朝意气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 王 涕下交颐,哀与同归,女筹思再三,始许之, 桓翁 张筵祖饯。”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午前 啸平 来,言 民治 及其他诸人在 都益 处等候,要为我祖饯。”
(2).犹祖奠。出殡前夕设奠以告亡灵。 明 唐寅 《祭妹文》:“今秋尔家袭作蓍龟,以有此兆宅,来朝驾车,幽明殊途,永为隔絶,有是庶物,用为祖饯,尔其有灵,必歆吾物而悲吾词也。”
词语解释:祖业  拼音:zǔ yè
(1).祖先的功业。常指帝王祖宗的功业。《汉书·终军传》:“必待明圣润色,祖业传於无穷。”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 隐公 能弘宣祖业,光启王室。” 唐 李德裕 《仁圣文武章天成功大孝皇帝改名制》:“ 汉宣帝 柔服北夷,宏宣祖业,功德之盛,侔於 周宣 。” 于友发 《由皇帝到公民》九:“可是洋博士说的‘前途’是指什么而言呢?‘恢复祖业’吗?这似乎和那位新文学家的主张不大合辙。”
(2).泛指祖先的事业。 清 秋瑾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且为他日成之鸿爪也》诗:“霹靂一声阴霾开,光復祖业休徘徊。”
(3).祖传的产业。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哥哥和嫂嫂守着祖业,我和二嫂引着 安住 孩儿趁熟走一遭去。”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丁石台吴平山二先生》:“ 丁先生 有祖业颇饶,辛未同第,时相过从,亦最相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住不了许多房间,又不肯轻弃祖业,倒把房子让给远房几家族人来住。”
词语解释:祖送  拼音:zǔ sòng
(1).犹饯行。祖饯送行。《文选·〈荆轲歌〉序》:“ 燕 太子丹 使 荆軻 刺 秦王 , 丹 祖送於 易水 上。” 张铣 注:“祖者,将祭道以相送。”《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有司復奏遣 苍 ,乃许之……於是车驾祖送,流涕而诀。”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礼遣》:“﹝ 张延赏 ﹞先自下拜,立与之辞,即令郡官祖送。” 明 刘基 《送月忽难明德江浙府总管谢病去官序》:“辛卯六月以病去,荐绅之士咸祖送北门外。”
(2).指送丧。 宋 苏轼 《薄薄酒》诗之一:“珠襦玉柙万人祖送归 北邙 ,不如悬鶉百结独坐负朝阳。”
词语解释:祖母  拼音:zǔ mǔ
父亲的母亲。《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 晋 李密 《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餘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百药》:“ 百药 ,字 重规 , 定州 人。幼多病,祖母以 百药 名之。” 郁达夫 《还乡记》七:“我看见祖母,不言不语的站在门外。”
词语解释:祖逖鞭  拼音:zǔ tì biān
见“ 祖生鞭 ”。
词语解释:祖生鞭  拼音:zǔ shēng biān
语出《世说新语·赏誉下》“刘琨称祖车骑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指 祖逖 )先吾著鞭耳。’”后因以“祖生鞭”为勉人努力进取的典故。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絶儿,先著 祖 生鞭。” 宋 杨万里 《寄题郭汉卿琴堂》诗:“如何划然里,犹 露祖 生鞭。”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分明是 洛阳 季子 , 临邛 司马 , 长安 曼倩 ,岂久困尘寰,从今去,愿君好着 祖生 鞭。”亦作“ 祖逖鞭 ”。 周咏 《去国吟》:“湖海蹉跎 祖逖 鞭,闻鷄五夜不成眠。”
词语解释:祖家  拼音:zǔ jiā
同一祖先的家族。《水浒传》第三一回:“止有一个哥哥,又被嫂嫂不仁害了。甫能来到这里,又被人如此陷害。祖家亲戚都没了!”
词语解释:祖行  拼音:zǔ xíng
(1).谓饯别将病逝者。 晋 陶潜 《自祭文》:“ 陶子 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悽其相悲,同祖行於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
(2).指饯送死者。 晋 陶潜 《祭从弟敬远文》:“蓍龟有吉,制我祖行。望旐翩翩,执笔涕盈。神其有知,昭余中诚。”
(3).饯行。《新唐书·循吏传·韦仁寿》:“ 仁寿 乃告以实曰:‘吾奉詔第抚循,庸敢擅留?’夷夏父老乃悲啼祖行,遣子弟随贡方物。” 宋 王禹偁 《〈皇华集〉序》:“上心豁如,咸可具奏,重慰远俗,劳而遣之,都门祖行,即席探韵,又得若干首。”
词语解释:祖奠  拼音:zǔ diàn
(1).于神主前之祭奠。《孔丛子·问军礼》:“有司简功行赏,不稽於时,其用命者则加爵受赐于祖奠之前。”
(2).出殡前一天晚上的祭奠。《陈书·陆缮传》:“太子以 缮 东宫旧臣,特赐祖奠。” 宋 司马光 《翰林彭学士挽辞》:“祖奠垂将撤,笳簫儼欲行。”《宋史·礼志二五》:“不设祖奠,止於陵所行一虞之祭。”
词语解释:祖国  拼音:zǔ guó
(1).祖先以来所居之地。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巴社 者, 回回 祖国。”
(2).祖籍所在的国家;自己的国家。 清 秋瑾 《柬某君》诗:“头颅肯使闲中老,祖国寧甘劫后灰?” 田汉 《丽人行》第十七场:“我们是 中国 人,我们爱祖国。” 巴金 《杨林同志》:“我应当把这些年轻战士的事迹多向祖国报导。”
词语解释:祖宅  拼音:zǔ zhái
犹祖居。祖传房舍。 夏丏尊 《〈平屋杂文〉序》:“自从祖宅出卖以后,我就没有自己的屋住, 白马湖 几间小平屋的造成,在我要算是一生值得纪念的大事。”
词语解释:祖衣  拼音:zǔ yī
佛教语。指僧人的礼服。 赵朴初 《佛教知识答问》第三章:“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
词语解释:祖庭  拼音:zǔ tíng
(1).语出《礼记·檀弓上》:“小敛於户内,大敛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本谓祭奠于祖庙之中庭,后用“祖庭”犹言祖奠,谓送殡前举行的祭奠。 唐 李端 《代宗挽歌》:“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 唐 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公文》:“属纊之夕,不得闻启手之言;祖庭之时,不得在执紼之列。”
(2).指佛教宗祖布教传法之处。《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当下走进三藏禪林,头一进是极高的大殿,殿上金字匾额:‘天下第一祖庭’。”《随笔》1979年第2集:“ 唐 朝 惠能 和尚继承五祖衣钵,从 湖北省 黄梅 东山寺 到此定居,遂成禅宗正统,称祖庭, 宋太祖 赐名‘南华禅寺’。”
(3).祖师。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上人定生 南宋 后, 兹云 懺师其祖庭。”
(4).祖屋,家族的旧居。 清 孔尚任 《与莓垣书》:“家门诸务,惟赖吾弟一人调护其间,如波涛柱石,孤立良难。愚虽身处江湖之远,而心仍在祖庭之前。”
(5).祖父。 明 李东阳 《陆孝子诗序》:“ 凤 之祖庭 玉君 履善貽福,而 仁甫 续学弗试,犹有待于后。”按, 仁甫 , 凤 父。
词语解释:祖塔  拼音:zǔ tǎ
指佛塔。 唐 裴休 《题泐潭》诗:“ 泐潭 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
词语解释:祖训  拼音:zǔ xùn
(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 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
(2).祖父的训戒。 清 曾国藩 《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词语解释:祖世  拼音:zǔ shì
犹世代。《汉书·司马迁传赞》:“又有《世本》,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三国志·蜀志·麋竺传》:“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貲产鉅亿。”
词语解释:祖载  拼音:zǔ zǎi
将葬之际,以柩载车上行祖祭之礼。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祖者,始也,始载於庭也,乘轴车,辞祖禰,故名为祖载也。”《后汉书·蔡邕传》:“ 桓思皇后 祖载之时, 东郡 有盗人妻者亡在孝中。” 李贤 注:“《周礼》曰:‘丧祝掌大丧,及祖饰棺乃载,遂御之。’ 郑玄 注云:‘祖谓将葬祖祭於庭,载谓升柩於车也。’”《文选·陆机〈挽歌诗〉》:“死生各异伦,祖载当有时。” 李周翰 注:“祖载,谓移柩车为行之始。” 唐 赵璘 《因话录·宫》:“今园陵礼备,祖载及期。臣限守方镇,不获陪侍行宫。”《旧唐书·苏瓌传》:“ 瓌 临终遗令薄葬,及祖载之日,官给仪仗外,唯有布车一乘。”
词语解释:祖宴  拼音:zǔ yàn
同“ 祖宴 ”。 唐 袁暉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离章宸翰发,祖讌国门开。”
饯别的宴会。《北堂书钞》卷一一○引 晋 裴启 《语林》:“ 晋孝武 祖宴西堂,詔 桓子野 弹筝。” 唐 韩休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祖宴初留赏,宸章更宠行。” 宋 欧阳修 《玉楼春·春山敛黛》词:“春山敛黛低歌扇,暂解吴鉤登祖宴。”
词语解释:祖堂  拼音:zǔ táng
(1).佛教祀祖师之堂。 五代 齐己 《寄武陵微上人》诗:“善卷臺边寺,松筠遶祖堂。” 明 胡玉昆 有《祖堂》诗云:“一领袈裟挂屋西,相传一祖凿幽栖。山留雨露滋薇蕨,寺儼 羲皇 絶鼓鼙。”
(2).祭祀祖先的厅堂。 王鲁彦 《开门炮》:“送年是最敬虔的事。那一天……我老是睡眼蒙矓地在祖堂的角隅里暗暗的战慄着。”
词语解释:祖寺  拼音:zǔ sì
佛教语。指曾为祖师所居的佛寺。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一:“身閒依祖寺,志僻性多慵,少室遗真旨,层楼起暮鐘。” 梵辉 《隐元禅师和中日两黄檗山的因缘》:“此后,在 中 日 禅僧中即以 福建 的祖寺称为‘古黄檗’, 日本 的新寺称为‘新黄檗’。”
词语解释:祖山  拼音:zǔ shān
祖宗坟地。 清 陈天华 《警世钟》:“有甘心做各国的奴隶,不替祖宗报仇的,生不准进祖祠,死不准进祖山。”
词语解释:祖遗  拼音:zǔ yí
祖先遗留。 清 崔述 《与董公常书》:“ 述 本无祖遗田产,又值洪波毁室,先人所遗书,荡然无存。”《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比不得在老先辈手里的宽裕,也还有祖遗的几处房庄。”《清文献通考·刑十》:“定家奴盗卖田产至五十亩者,照子孙盗卖祖遗祀产发边远充军例。” 丁玲 《梦珂》一:“﹝他﹞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奈何只好去运动做官。”
词语解释:祖軷  拼音:zǔ bá
古人出行时祭祀路神。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大道出乎左藩,澄湖浸乎前垠,仙舟祖軷,繇是区处。” 唐 胡宿 《古别》诗:“长道何年祖軷休,风帆不断 岳阳楼 。” 宋 李宗谔 《劝石集贤饮》诗:“都门祖軷綺筵张,举白无由诉羽觴。”
词语解释:祖妣  拼音:zǔ bǐ
(1).男女祖先。《诗·周颂·丰年》:“为酒为醴,烝畀祖妣。” 孔颖达 疏:“为神所祐,致丰积如此。故以之为酒,以之为醴,而进与先祖先妣。”
(2).称已故祖母。《后汉书·孝安帝纪》:“戊申,追尊皇考 清河孝王 曰 孝德皇 ,皇妣 左氏 曰 孝德皇后 ,祖妣 宋贵人 曰 敬隐皇后 。”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祖妣累封 吴国 太夫人。” 清 龚自珍 《工部尚书高邮王文简公墓表铭》:“祖 安国 ,礼部尚书,諡 文肃 。祖妣 车氏 、 徐氏 。”
词语解释:祖燕  拼音:zǔ yàn
1.同"祖宴"。
词语解释:祖气  拼音:zǔ qì
(1).举行祖祭所须顺应的时日运会。《宋书·律历志中》:“王者祖气而奉其□终, 晋 於五行之次应尚金,金生於巳,事於酉,终於丑,宜祖以酉日,腊以丑日。”
(2).道教谓物因气而化生,因称物之来源为“祖气”。《云笈七籤》卷十六:“ 天宝君 者,则大洞之尊神; 天宝丈人 ,则 天宝君 之祖气也。丈人是混洞太无元高上玉皇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后至 龙汉 元年化生 天宝君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唐 置崇元学,专奉 老氏 ,配以 庄 列 道家者流,以谓天地未判有 元始天尊 为祖气,次有 道君 以阐其端, 老子 以明其道。”
词语解释:祖坟  拼音:zǔ fén
埋葬祖宗的坟墓。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一折:“俺去那祖坟里烧一陌纸去,若要富,敬上祖。”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墓之凶吉》:“ 李阁学 九我 ,自其祖,原兄弟二支,一多子孙,文且贵,一最衰落。疑祖坟有利有不利也,发而改葬。”《文明小史》第三回:“我几百年的祖坟都在山上,这一来岂不要刨坟见棺,翻尸掏骨吗?”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在他的意思,以为我们母亲把 杜 家的祖坟山上的风水一个人占尽了,所以只发我们这一家。” 茅盾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我们家祖坟的地理,好是好,可惜其形不全。”
词语解释:祖代  拼音:zǔ dài
祖祖辈辈;世代。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老夫幼习经典,勤於学问,祖代留传,家私广盛。”《三国志平话》卷上:“我家兄祖代帝王之子, 汉景帝 十七代玄孙,乃 中山靖王 之后。”《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在山里住,祖代都是务农的人。”
词语解释:祖传  拼音:zǔ chuán
(1).祖师所传授。 唐 贾岛 《送空公往金州》诗:“松生师坐石,潭涤祖传盂。”
(2).祖宗所传留。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一折:“这寳贝世间无,俺家里祖传三辈牢收取。”《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我们自然应该曲谅这些保古家的苦心,但也不能不悯笑他们这祖传的成法。”
词语解释:祖子  拼音:zǔ zǐ
嫁接时作根株用的花木。 宋 周师厚 《洛阳花木记》:“接花预于二三年前种下,祖子唯根盛者为佳。盖家祖子根前而嫩,嫩则津脉盛而木实;山祖子多老根,少而木虚,接之多夭。”
词语解释:祖始  拼音:zǔ shǐ
本源;起源。《太平经》丁部之十五:“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有自祖始。”
词语解释:祖性  拼音:zǔ xìng
祖先传留的品性。 唐 吕岩 《敲爻歌》:“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三》:“ 北京 议员 王讷 提议推行新武术,以‘强国强种’;中华武士会便率领了一班天罡拳、阴截腿之流,大分冤单,说他‘抑制暴弃祖性相传之国粹’。”
词语解释:祖竹  拼音:zǔ zhú
老竹。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祖竹藂新笋,孙枝压旧梧。” 唐 吴融 《送弟东归》诗:“祖竹定欺簷雪折,穉杉应拂栋云齐。”
词语解释:祖上  拼音:zǔ shàng
祖先;上代。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则喒这弟兄儿女总排房,向这一个坟塋里葬,辈辈流传祭祖上。” 明 陆采 《明珠记·珠赎》:“只有祖上遗下明珠一颗,其价十万,只得将来赎取尸首。”《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俺 田 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下卷三一:“ 钱小妹 的祖上,早先是 绍兴 富盛区 人,父亲年青时落脚到 斗门 来了。”
词语解释:祖别  拼音:zǔ bié
祖饯送别。《旧唐书·玄宗纪下》:“庚子,遣左右相已下祖别 贺知章 於 长乐坡 ,上赋诗赠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雍陶》:“为 雅州 刺史,郭外有 情尽桥 ,乃分衿祖别之所。”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碧柳筵前春酒进,扁舟已促行程,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鬢星。祖别临岐愁耿耿,看归来衣锦新。”
词语解释:祖公  拼音:zǔ gōng
(1).祖父。 元 施惠 《幽闺记·招商谐偶》:“奴家祖公是 王和 。”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俺那祖公是开国旧功臣,叔父,你从小里一个敢战军。”
(2). 明 代称地方官为祖公。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神术》:“﹝ 贺朝用 ﹞有官将赴 滇 ,别其署事州判 温君 而栗。 温 请曰:‘先生远行,何以教我?’应曰:‘祖公万福,但三日后,州前有小变,当流血。’”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通判》:“ 明 时称地方官曰祖公,即今公祖之称所由昉矣。”
词语解释:祖祀  拼音:zǔ sì
祭祖。 清 卓尔堪 《螺髻庵》诗序:“今 金陵 贤士大夫,襄復祖祀。”
词语解释:祖情  拼音:zǔ qíng
犹祖意。 唐 常达 《山居八咏》之二:“晚望虚庭物,心心见祖情。”参见“ 祖意 ”。
词语解释:祖意  拼音:zǔ yì
(1).祖师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赋得寒月寄齐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神仙懒学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诗文的含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六》《〈沉园〉诗祖意》,谓 宋 陆游 《沉园》诗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诗意。《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以为‘何瓦琴句’的上联,祖意于 三国 虞翻 的一段话。”
词语解释:祖言  拼音:zǔ yán
犹祖述。谓阐述;发扬。《文献》第7辑:“古以兵书为最应用而又精深之学,而微言妙旨,几尽于十三篇之内,因此历代兵家皆祖言 孙武 ,为《孙子兵法》注疏、释义、发微者,据 陆达节 《孙子考》约得二百余家。”
词语解释:祖亲  拼音:zǔ qīn
犹祖先。 明 《杀狗记·孙荣奠墓》:“感嘆孩儿孝顺情,痛思父母泪偷零。去年记得兄和弟,同到坟前拜祖亲。”
词语解释:祖基  拼音:zǔ jī
(1).祖宗的事业。《红楼梦》第一一九回:“只要有了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就是大哥哥不能见,也算他的后事完了。”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回:“到了 明 朝中叶,出了一个 孟特穆 ,智略过人,把祖基格外恢拓,渐渐西略,移住 赫图阿拉 地。”
(2).祖宗的产业。 鲁迅 《呐喊·白光》:“ 陈 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一:“我看来 恂儿 别的倒没有什么,就是不耐烦守着这点祖基,老是想出外做点事业。”
词语解释:祖居  拼音:zǔ jū
(1).犹世居。世代居住。 元 施惠 《幽闺记·抱恙离鸾》:“小子姓 翁 ,祖居 山东 。”《西游记》第二七回:“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九命奇冤》第十六回:“大凡内地村镇地方,所有人家都是祖居的。”《人民日报》1983.1.30:“祖居 厦门 的同志向我们介绍, 厦门 古称‘鹭岛’。”
(2).祖籍。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老夫姓 杜 ,名 如晦 ,字 克明 ,祖居 京兆 杜陵 人也。”《水浒传》第四一回:“这人姓 侯 名 健 ,祖居 洪都 人氏。”《李宗仁回忆录》第十二章:“ 陆荣廷 当政十年,只修了一条马路,自 南宁 通到他祖居的 武鸣 故乡。”
(3).祖传房舍。 宋 楼钥 《先兄严州行状》:“祖居遭 建炎 之燬,依外家以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我想 长安 城南祖居,儘值上万银子。” 臧克家 《琐忆》五:“我的祖居就是你的 赵堂子胡同 ,离 赵家楼 只几十步。”
词语解释:祖垄  拼音:zǔ lǒng
祖坟。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郁氏钱氏先墓》:“ 景泰 中进士 蓟州 钱源 者,尝以公事至 崑 ,访其祖壠。”
词语解释:祖丧  拼音:zǔ sàng
奠祭送丧。《魏书·崔光传》:“ 肃宗 祖丧 建春门 外,望轜哀感,儒者荣之。”
词语解释:祖茔  拼音:zǔ yíng
祖辈的坟地。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将骨殖做一担挑来,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筑墓除妖》:“ 张惠 , 德州 人,少以孝义称,祖塋去家五里, 洪武 初,遭兵燹,被穵暴露。”《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一日,清明节,父亲合族,都往祖塋祭扫。”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墓在 西跨塘 寿山 祖莹之侧,每年春日,必挈 芸 拜扫。”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 周 氏子孙又添买了许多田,并且在祖茔后面盖造了一所祠堂。”
词语解释:祖尚  拼音:zǔ shàng
效法崇尚。《晋书·王衍传》:“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太平广记》卷三一○引 唐 李玫 《纂异记·张生》:“ 孟 ( 孟軻 )亦传圣人意也,祖尚仁义,设礼乐而施教化。”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陈子昂》:“ 唐 兴,文章承 徐 庾 餘风,天下祖尚, 子昂 始变雅正。” 钱基博 《经学通志·周易志》:“阐明义理,使《易》不杂於术数者, 弼 ( 王弼 )实不为无功;而祖尚虚无,使《易》竟入於 老 庄 者, 弼 亦不能无过。”
词语解释:祖礼  拼音:zǔ lǐ
举行祭路神的仪式。《后汉书·马成传》:“ 建武 四年,拜扬武将军……发 会稽 、 丹阳 、 九江 、 六安 四郡兵击 李宪 ,时帝幸 寿春 ,设坛场,祖礼遣之。”
词语解释:祖酌  拼音:zǔ zhuó
犹祖饯。 宋 梅尧臣 《孙屯田召为御史》诗:“轻轩辞瑞翟,危弁学神羊。祖酌方滋桂,行威欲犯霜。”
词语解释:祖马  拼音:zǔ mǎ
指出殡时驾灵车的马匹。 唐 王建 《北邙行》:“高张素幕绕铭旌,夜唱挽歌山下宿, 洛阳 城北復城东,魂车祖马长相逢。”
词语解释:祖江  拼音:zǔ jiāng
传说中的天神,为 钟山神 之子所杀。
词语解释:祖葬  拼音:zǔ zàng
奠祭送葬。 南朝 宋 鲍照 《松柏篇》:“事痛存人心,根结亡者怀,祖葬既云及,壙隧亦已开。”
词语解释:祖统  拼音:zǔ tǒng
(1).先祖的垂统;遗业。《后汉书·桓谭传》:“今圣朝兴復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权谋未得也。”
(2).指一姓嫡传统系。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不继祖与祢解》:“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此正明适子之适,身承祖统,故特为之重服。”
词语解释:祖洲  拼音:zǔ zhōu
古代传说中的十洲之一。《海内十洲记·祖洲》:“ 祖洲 近在 东海 之中,地方五百里,去西岸七万里。上有不死之草,草形如菰苗,长三四尺,人已死三日者,以草覆之,皆当时活也,服之令人长生。” 唐 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迴生乏 祖洲 之草,续断无 弱水 之胶。” 清 黄景仁 《后观潮行》:“乘槎未许到星闕,採药何年傍 祖洲 。”
词语解释:祖师堂  拼音:zǔ shī táng
佛教禅宗安置祖师及开山僧人像的庙堂。 前蜀 贯休 有《题曹溪祖师堂》诗云:“皎洁 曹溪月 ,嵯峨七寳林,空传 智药 记,岂见祖禪心。”
共187,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