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祔葬 拼音:fù zàng
合葬。亦谓葬于先茔之旁。《礼记·丧礼小记》:“祔葬者不筮宅。” 孙希旦 集解:“祔葬,谓葬於祖之旁也。”《宋书·少帝纪》:“ 孝懿皇后 祔葬於 兴寧陵 。”《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懿萧皇后》:“帝遗旨:‘太后百岁后不须祔葬。’” 唐 王维 《故任城县尉裴府君墓志铭》:“祔葬于 凤栖原 先府君之塋。”《续资治通鉴·宋度宗咸淳八年》:“ 文焕 斩四卒,以 贵 祔葬 顺 冢。”词语解释:祔穴 拼音:fù xué
合葬的墓穴。 宋 梅尧臣 《李康靖夫人挽词》诗之二:“九原开祔穴,故土覆新丘。”词语解释:祔藏 拼音:fù cáng
为附祭而存放(先祖的神位)。《宋史·礼志十》:“吏部尚书兼侍读 郑侨 等言:‘ 僖祖 当用 唐兴圣 之制,立为别庙, 顺祖 、 翼祖 、 宣祖 之主皆祔藏焉。’”词语解释:祔祫 拼音:fù xiá
谓使死者神主入于太庙,附于祖先神主,举行合祭。《旧唐书·礼仪志五》:“宰相 孔纬 曰:‘博士之言是也。昨礼院所奏仪注,今已敕下,大祭日迫,不可遽改,且依行之。’於是遂以三太后祔祫太庙。”词语解释:祔祀 拼音:fù sì
(1).在祖庙内后死者附于先灵下合祭。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后入庙之制》:“古制,后先帝崩,则祔祀於庙,设位於其姑下,然遇行祫祭之礼,动多关碍。”《清史稿·礼志六》:“嗣领侍卫内大臣 尹德 ,尚书 阿里衮 及其夫人, 乾隆 时并祔祀云。”
(2).泛指配享,附祭。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海畺殉难记下》:“又据《朱将军神道碑》言, 大金河 副将 阿木穰 、 瓦土寺 守备 喀克哩 先于攻郡时阵亡,祔祀将军庙。”词语解释:祔次 拼音:fù cì
合葬的序列。《清史稿·礼志五》:“洎 穆宗 崩御,而祔次尚虚。”词语解释:祔享 拼音:fù xiǎng
亦作“ 祔饗 ”。 奉神主祭献。《旧唐书·靖德太子琮传》:“仍於 啟夏门 内置庙祔享焉。”《清史稿·礼志四》:“其冬 世祖 升祔,奉神位至前殿行大饗。礼成,还奉后殿神龕。厥后祔饗倣此。”词语解释:祔庙 拼音:fù miào
袝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夙兴夜处,言於祔庙之祝。”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今请竢祔庙毕,復常。”《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四年》:“ 宣懿太后 祔庙,陛下未尝亲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请为 钦宗 作主祔庙。”《清史稿·礼志五》:“ 孝康章皇后 祔庙,位次 世祖 。”词语解释:祔安 拼音:fù ān
谓将死者合葬而使之安。 明 唐顺之 《工部侍郎顾璘诰辞》:“朕曩者祔安慈圣,懋建寝园。”词语解释:祔食 拼音:fù shí
合食,受祭时和祖先共享祭品。《礼记·丧服小记》:“庶子不祭殤与无后者,殤与无后者从祖祔食。”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此祔食,亦谓常祭之合食。”词语解释:祔飨 拼音:fù xiǎng
见“ 祔享 ”。
词语解释:祔享 拼音:fù xiǎng
亦作“ 祔饗 ”。 奉神主祭献。《旧唐书·靖德太子琮传》:“仍於 啟夏门 内置庙祔享焉。”《清史稿·礼志四》:“其冬 世祖 升祔,奉神位至前殿行大饗。礼成,还奉后殿神龕。厥后祔饗倣此。”词语解释:祔窆 拼音:fù biǎn
合葬。 唐 权德舆 《权府君墓志铭》:“祔窆双魂,淑声无穷。”词语解释:祔祭 拼音:fù jì
在祠庙中配享、附祭。《北史·裴骏传》:“ 宣 上言:‘其家有死於戎役者,皆使招魂復魄,祔祭先灵。’”《通典·礼九九》:“六品以下云祔祭。将祔,卜日如常仪。四品以下筮日如常仪。”《续通典·礼三五》:“太常卿奏请神主还几筵。品官祔祭之礼,卒哭明日而祔。” 清 程麟 《此中人语·无修补》:“ 无修补 者里之游民也……甲子秋, 昭忠祠 落成,邑绅请以 无修补 入祠祔祭。”词语解释:祔柩 拼音:fù jiù
谓应合葬之柩。《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今其母不幸而死,祔柩未葬。”词语解释:祔主 拼音:fù zhǔ
以死者神位附祭于先祖。《新唐书·朱子奢传》:“ 高祖 崩,将祔主于庙。”参阅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