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9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指示显示明示诲示公示引示牌示抉示
传示宣示归示透示函示检示炫示悬示
教示兼示矜示阐示训示批示掬示旨示
揭示请示启示陈示讽示抄示戒示晓示
昭示寄示表示赐示遵示扬示枭示帅示
出示榜示发纵指示风示光示展示文示没头告示
开示神示发踪指示颁示隐示披示无头告示提示
垂示标示谕示预示五示导示暴示惩示
见示夸示该页无法显示颐示请一个示游示枷示暗示
来示默示诏示领示张示演示手示章示

词语解释:指示  拼音:zhǐ shì
(1).以手指点表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见 秦王 无意偿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煇 出疆日,往返经寺门,遥望浮屠峻峙,有指示曰:‘此旧 景德院 也。’”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指示木所在,匠遽为操作。”
(2).犹指点,指引。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仪 路。” 明 罗贯中 《风云会》第三折:“臣等托圣主洪福,马到处成功,仰听神策庙算,指示一二。” 丁玲 《母亲》一:“在丫头们、幺妈们的指示之下,她懂得了她是应该取悦于妈的。”
(3).上级机关或领导对下级发布的指令性意见或文件。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我们这里,本来有个社,今年春上坚决收缩了。‘收缩’,是上头的指示。” 叶君健 《火花》四:“但是 何雨卿 既然有这个指示,他也不能不应付一下。”
词语解释:传示  拼音:chuán shì
(1).留传示知;传达告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汝曹生於戎马之閒,视听之所不晓,故聊记録,以传示子孙。”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诗:“莫烦相属和,传示及孩提。” 明 高明 《琵琶记·拐儿脱骗》:“传示俺家里,俺早晚回来,教都放心,不须烦恼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明代诸家拟〈易〉之书》:“﹝ 翔凤 ﹞以稾授某宗伯,不识果传示否。”
(2).口信;书信。 元 贯云石 《清江引·惜别》曲:“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 清江 买不得天样纸。” 元 乔吉 《小桃红·楚仪来因戏赠之》曲:“许多时,口儿里不道箇胡伦字,殷懃谢伊,虽无传示,来探了两遭儿。”
词语解释:教示  拼音:jiào shì
教导;训诲。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节量棃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 宋 曾巩 《策问一》:“患风俗之敝也,正己以先百姓,而明於教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此其效力,有教示意;既为教示,斯益人生。”
词语解释:揭示  拼音:jiē shì
(1).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卢□ 《逸史·李謩》:“至第十三迭,揭示谬误之处。” 明 张居正 《答姜巡抚言李公恤典事书》:“屡承揭示,差人竟不索报,遂失裁答为歉。”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这个童话是发人深思的,老实说,它揭示了相当精确的真理。”
(2).显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及贼境,揭示威信,所招集又得三千人,遂破 刘泽 三万餘众。”
(3).公布;宣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于是 南京 政府,揭示进兵的方法,派 鄂 湘 民军为第一军,向京汉铁路前进; 宁 皖 民军为第二军……共捣虏廷。”
(4).指张贴告示。《宋史·食货志上五》:“又令州县録丁产及所产役使,前期揭示。”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抵 昇州 ,舟刺 鬼面城 下,乃入市揭示四达之衢曰: 江阴 戚三郎 觅妻。”
词语解释:昭示  拼音:zhāo shì
明白宣示或显示。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倾城倾国,思昭示於后王;丽质冶容,宜求监於前史。”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齐七政於璿璣,昭示太平之象。”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今宜昭示大公,严惩著名贪污分子。” 孙犁 《澹定集·〈文艺评论〉改进要点》:“这个道理,生活已经昭示过。”
词语解释:出示  拼音:chū shì
(1).拿出给人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己丑秋, 孟 访一亲旧,出示古物数种,皆所未见。”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 蔡圣涯 妹婿,出示 万松居士 《折桂图》。”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因大笑,出示日记二册,谓可见当日病状,不妨献诸旧友。”
(2).告示。 明 李开先 《东谷孙公去思诗》序:“賑饥有实惠,出示无虚辞。”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禁抄抢》:“预行出示,遍乡城晓諭。”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前者出示在此间招考,仅取两次,已迫岁暮,来者百餘人,可取者亦三十人。”
词语解释:开示  拼音:kāi shì
(1).指明。《后汉书·马援传》:“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埶,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宣温密之詔,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 许地山 《危巢坠简·无法投递之邮件》:“爱底迷蒙是一切‘天人师’所不能训诲开示的。”
(2).展示,显示。《后汉书·李固传》:“ 固 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威法。”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故先开示大信,喻以存亡。”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父準追封汉国公》:“所以遂吾大臣欲显其亲之志,而开示在位予一人尊奬近辅之心。” 郭沫若 《女神·湘累》:“这漫漫的长昼,从早起来,便把这混浊的世界开示给我。”
(3).启示,启发。《后汉书·南蛮传》:“ 乔 至,开示慰诱,并皆降散。”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志铭》:“ 潘 悍僕数百,挺刃自衞,公开示祸福,皆缩却听命。” 明 李贽 《答周若庄书》:“予观《大学》如此详悉开示,无非以德未易明,止未易知。”
(4).指示;写出来使知道。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六:“此游作何期会,作何章程,愿惟命是听,惟马首是瞻,胜於在家穷愁也。乞开示一切。”《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请二位将那五年之后风潮渐起,十年之后就大不同的情形,开示一二。”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但如这样办,则请将收款人详细住址及姓名开示为要。”
词语解释:垂示  拼音:chuí shì
(1).留传以示后人。 汉 蔡邕 《琅邪王傅蔡朗碑》:“身没称显,永遗令勋。表幸扬名,垂示后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夫不惮劳谦之勤,夙兴厥职,充国惠民,安得湮没而不章焉。故遂刊石记功,垂示於后。” 明 吴从善 《〈郁离子〉序》:“道不行於天下,其所抱负经画可以文明治世者,独得笔之方册,垂示千百载之下。”
(2).犹言赐示。 唐 王勃 《上从舅侍郎启》:“昨弟 勛 至,奉命以宪臺诗十首垂示。” 清 管同 《与友人论文书》:“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进,然终孱弱无劲气,未得为佳。”
词语解释:见示  拼音:jiàn shì
给我看;告诉我。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悽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沉椒园 先生为鰲峯书院山长时,见示 高邑 赵忠毅公 旧砚。”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因思文学社内,或存有他的通信处,可否乞先生便中一查,见示?”
显示。《韩非子·喻老》:“ 庄王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词语解释:来示  拼音:lái shì
对他人来信的敬称。《宋书·武帝纪中》:“来示言‘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词语解释:显示  拼音:xiǎn shì
(1).明显地告知;明显地表示。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寡高行》:“不受 梁 聘,劓鼻刑身,君子高之,显示后人。”《汉书·匡衡传》:“以此显示众庶,名流於世。” 宋 叶适 《上殿札子》:“若流涕行诛,显示决絶,而国信所藏,典故具在,亦恐天下之大义,未足以易有司之常守。”
(2).显现。 柔石 《死猫》:“一息,他又轻叫:‘神爷,显示罢--。’”
词语解释:宣示  拼音:xuān shì
(1).显示;展示。《左传·昭公九年》:“自 文 以来,世有衰德,而暴灭 宗周 ,以宣示其侈,诸侯之贰,不亦宜乎?” 唐 黄滔 《内出白鹿宣示百官》诗:“上瑞何曾乏?毛羣表色难。珍於四灵外,宣示百僚观。”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真庙 朝, 汝州 进茯苓一颗,重三十斤。宣示宰臣而下,遂谢表。” 毛泽东 《质问国民党》:“那末,我们亲爱的国民党先生们,可否把你们的这种什么‘蒙汗药’或‘定身法’给我们宣示一二呢?”
(2).宣布;公布。《后汉书·周兴传》:“臣等既愚闇,而诸郎多文俗吏,鲜有雅才,每为詔文,宣示内外,转相求请,或以不能而专己自由,辞多鄙固。”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二月五日恩赦,今月二十四日卯时至州,当时集百官僧道百姓,宣示讫。” 宋 王谠 《唐语林·文学》:“ 李赵公 吉甫 时为承旨,以圣人上顺天时,下尽物理,表请宣示天下,编之於令。”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上乃以先后敕除 阿 逆密旨及 班 等狐疑之章奏,宣示中外,黜额駙亲王爵,赴军效力。”
(3).宣扬。《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益州 刺史 梁国 朱辅 ,好立功名,慷慨有大略。在州数岁,宣示 汉 德,威怀远夷。”《晋书·温峤传》:“必得清恪奉公,足以宣示惠化者,则所益实弘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灭六国后, 秦始皇 在帝位十二年,出巡郡县凡五次,目的在‘以示强威,服海内’,并宣示统一四海的功德。”
(4).晓谕;揭明。《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经书各有多般理,皆劝门徒行孝义;只怕因循不报恩,故於经上明宣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圣祖 移书宣示利害,絶其纠约。”
词语解释:兼示  拼音:jiān shì
谓一并示知。 鲁迅 《准风月谈·答“兼示”》:“第二天看见了《自由谈》上的 施蛰存 先生《致黎烈文先生书》,也是‘兼示’我的,就再来说几句。”
词语解释:请示  拼音:qǐng shì
请求指示。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周土地》:“ 周 昼寝,梦车马舆从吏兵来謁,称本境土地祠迎候新官,并请示到任日期。”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章:“这件事情,我自己暂不能定,还待回省,请示组织上以后才能决定。” 浩然 《艳阳天》第五六章:“没经请示,要闯出错来怎么办?”
词语解释:寄示  拼音:jì shì
谓送给人看,示知。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之六:“大篇或可追赋,果寄示,幸甚幸甚!” 蔡东藩 《后汉演义》第八五回:“ 权 将来书閲毕,即寄示 周瑜 , 瑜 怎肯罢手,仍催 孙权 引兵就道。”
词语解释:榜示  拼音:bǎng shì
(1).文告、告示。 元 施惠 《幽闺记·士女随迁》:“明张榜示,今朝驾幸 汴梁 城。”
(2).张榜公布。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 鸿廉 得其故,乃榜示于署前。”
词语解释:神示  拼音:shén shì
由神启示而发言或宣称
词语解释:标示  拼音:biāo shì
显现;揭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那骷髏标示在旛竿之首,必竟此是老妖,为神明所诛的。”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这是标示着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的转折点。”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三节:“禅法主张寂坐修心,不重讲经。 鸠摩罗什 译《禅要》, 北凉 沮渠京声 译《治禅病秘要法》等书,标示禅法,为禅学者所宗。”
词语解释:夸示  拼音:kuā shì
犹炫耀。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四:“始復以兵巡 俄罗斯 边界,夸示于我,亦外强中乾也。”
向人夸耀。《后汉书·郑众传》:“又当扬 汉 和亲,夸示邻敌,令 西域 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絶望中国耳。”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惟有封禪 泰山 ,可以镇服海内,夸示夷狄。”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他在酒店里遇到 乞乞科夫 ,夸示自己的好小狗。”
词语解释:默示  拼音:mò shì
暗中的启示。 茅盾 《耶稣之死》:“ 亚摩斯 那个儿子 以赛亚 ,就是得了默示。”
词语解释:明示  拼音:míng shì
明白指示或表示。《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寘其赂器於大庙,以明示百官。”《汉书·朱博传》:“每迁徙易官,所到輒出奇譎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姓》:“因何事勾我来?又因何事遣我去?还祈明示。”
词语解释:归示
赠送嘉示
词语解释:矜示  拼音:jīn shì
炫耀。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慕君名者,輒抄君诗刊载报章,以相矜示。” 郭沫若 《初出夔门》五:“她每爱把手箧打开,取出镜面来照,又爱拍拍粉扑。一切的举动都有点故意矜示。”
词语解释:启示  拼音:qǐ shì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李烈钧 《辛亥革命及督赣时期》:“总理( 孙中山 )起立答词,对经营全国铁路多所启示。” 巴金 《家》五:“这几句话对她简直成了一个启示,眼前顿时明亮了。” 杨朔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是一个最普通的战士给我的启示。”
词语解释:表示  拼音:biǎo shì
(1).显示某种意义。《隋书·礼仪志五》:“若锡於东储,在礼嫌重,非所以崇峻陛级,表示等威。”
(2).用语言、行动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 曹禺 《雷雨》第二幕:“我想,我很明白地对你表示过。这些日子我没有见你,我想你很明白。”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十章:“ 郭祥 和 大夯 ,都着急得什么似地,向阿妈妮表示,如果不讲,这饭就不吃了。”
词语解释:发纵指示  拼音:fā zòng zhǐ shì
亦作“ 发踪指示 ”。 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捕。比喻操纵指挥。《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颜师古 注:“发纵,谓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旧唐书·褚遂良传》:“昔 侯君集 、 李靖 ,所谓庸夫,犹能扫万里之 高昌 ,平千载之 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声归圣明。”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诸臣协赞庙略,发踪指示,功自有归。” 邹韬奋 《外交的途径》:“ 日本 要使 华北 五省‘ 东北 化’,早已明目张胆地对世界宣布过,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
词语解释:发踪指示  拼音:fā zōng zhǐ shì
见“ 发纵指示 ”。
词语解释:发纵指示  拼音:fā zòng zhǐ shì
亦作“ 发踪指示 ”。 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捕。比喻操纵指挥。《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颜师古 注:“发纵,谓解紲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旧唐书·褚遂良传》:“昔 侯君集 、 李靖 ,所谓庸夫,犹能扫万里之 高昌 ,平千载之 突厥 ,皆是陛下发踪指示,声归圣明。” 明 张居正 《奉谕拟辽东赏功疏》:“诸臣协赞庙略,发踪指示,功自有归。” 邹韬奋 《外交的途径》:“ 日本 要使 华北 五省‘ 东北 化’,早已明目张胆地对世界宣布过,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
词语解释:谕示  拼音:yù shì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另有条晰諭示,兹不必紊入。”
词语解释:该页无法显示  拼音:gāi yè wú fǎ xiǎn shì
1.单击刷新按钮,或以后再试。
2.如果您已经在地址栏中输入该网页的地址,请确认其拼写正确。
3.要查看连接设置,请单击工具菜单,然后单击 Internet 选项。在连接选项卡上,单击局域网设置。 这些设置应该与您局域网(LAN)管理员或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ISP)所提供的相匹配。
4.如果您的网络管理员允许,Microsoft Windows 可以检查您的网络并自动查找网络连接设置。
词语解释:诏示  拼音:zhào shì
(1).谓以诏书告知臣下。 宋 王安石 《赐判汝州富弼乞赴安州避灾养疾诏》:“故兹詔示,想宜知悉。”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五·本朝岳镇海渎碑》:“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其理既成,其分当正,故兹詔示,咸使闻知。”
(2).犹教导。 严复 《〈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于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 蔡孑民 ﹞以为‘当为历年潜心研究与冷眼观察之结果,大足诏示国人。’” 韦君宜 《似水流年·牺牲者的自白》:“我把先哲的诏示,同辈的期许,自己的信念,过去的斗争……等等一切,完全拉来组织成军,同我想死的念头作殊死战。”
词语解释:诲示  拼音:huì shì
(1).教导晓示。《后汉书·隗嚣传》:“ 嚣 乃移书於 向 ,喻以天命,反覆诲示,终不从。”《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凌 至 项 ,饮药死”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奉被露布赦书,又得二十三日况,累纸诲示,闻命惊愕,五内失守,不知何地可以自处?”《诗·周南·〈关雎〉序》“风,风也,教也” 唐 孔颖达 疏:“风训讽也,教也。讽谓微加晓告,教谓殷勤诲示。”
(2).常用以敬称对方的书信。 宋 王安石 《答许朝议书》:“连得诲示,岂胜感慰。”
词语解释:透示  拼音:tòu shì
透露显示。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民文学〉编者问》:“我看写悲剧就必须透示出转为喜剧的气势。”
词语解释:阐示  拼音:chǎn shì
阐明并显示。 郭沫若 《文艺论集集外·批评--欣赏--检察》:“他要解释其丑之所以丑而阐示于群众。”
词语解释:陈示  拼音:chén shì
陈述说明。《北史·僭伪附庸传·冯弘》:“会 太武 使给事中 王德 陈示成败, 崇 ( 冯崇 )遣 邈 ( 冯邈 )入朝。”《南史·梁河东王誉传》:“﹝ 元帝 ﹞又令 信州 刺史 鲍泉 讨 誉 ,并陈示祸福。”
词语解释:赐示  拼音:cì shì
(1).敬辞。谓告知,示知。 南朝 梁 任昉 《奉答敕示七夕诗启》:“臣 昉 啟,奉勑并赐示《七夕》五韵。” 隋炀帝 《入朝遣使参书》三:“奉旨於 荆州 当阳县 境 玉泉山 陲,为建造伽蓝招提行道,图写地形,具以赐示。”
(2).书信用语,敬称对方的来信。《艺风堂友朋书札·王懿荣二五》:“赐示领悉,稍迟当向索取来呈閲。”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所以此后赐示,可寄‘ 北四川路 底、内山书店转、 周豫才 收’,较妥。”
词语解释:风示  拼音:fēng shì
晓谕;教诲;告诫。《汉书·礼乐志》:“况於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 郑 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於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者也。” 清 恽敬 《黄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贤者,天下皆绘画之,鐫於庙垣,刻於墓闕,凡以风示后世而已。” 孙中山 《讨袁檄文》:“亦以 民国 初立,旧污未殄,首行揖让,风示天下,树之楷模。”
暗示,用言语示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 青娥 知之,中情皇急,阴使腹心者风示媪。媪悦,託媒往。”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八:“他在 日本 也见过几个要人,总不得要领,如今又遇着这退去之风示,更不得不急急离开 日本 ,前往 加拿大 。”
词语解释:颁示  拼音:bān shì
(1).发布;通告。谓公布出来,使人知晓。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宜付史舘,颁示天下,賫卷中使则 焦楚鍠 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续增若干款,颁示各省督抚将军遵照办理。”《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两太后以 文宗 赐 同道堂 小璽铃识,仍以上旨颁示。”
(2).谓赐给观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鈐书》:“又颁示北岳碑,真雄文健笔,高古相称。” 宋 曾巩 《史馆申请三道札子》:“德音行事,外廷有所未闻,及自来更有纪述,发明文字,藏在宫禁者,欲乞特赐颁示,以凭论次。”
词语解释:预示  拼音:yù shì
事先显示。《中国小说史稿》第四编第三节:“详细描写他们联合中间的矛盾冲突,和他们的破 曹 计划,兵力部署等,为他们的胜利作了预示。” 沙汀 《航线》:“远远动着的人群,显然正在望着岸边跑来,还有那红艳艳的旗帜,是在预示着奇迹的来临了。” 碧野 《忆吕荧》:“这次爬山,预示着我们的人生道路的困难,也预示着我们攀登事业高峰的艰苦。”
词语解释:颐示  拼音:yí shì
犹颐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安期岛》:“试之,其凉震齿, 刘 畏寒不饮。叟顾童颐示之。”一本作“ 颐视 ”。参见“ 颐指 ”。
词语解释:颐指  拼音:yí zhǐ
亦作“ 颐旨 ”。
(1).谓以下巴的动向示意而指挥人。常以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汉书·贾谊传》:“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如意,高拱以成六国之旤,难以言智。” 宋 王以宁 《水调歌头·裴公亭怀古》词:“ 孙郎 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促膝戟指,翻变良久, 封 ( 封云亭 )迷乱不知所从,女輒口道而颐指之,愈出愈幻,不穷於术。”
(2).犹示意。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自天而胜者列於骋望,由我而美者生於颐指。”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书》之十七:“叠烦颐旨,感怍交深,未缘面谢,惟祝若时自重,不宣。”《明史·马录传》:“职枢要者承其颐指,锻鍊周内。”《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盖地主有左右资本家之势力,而资本家不能不仰地主之颐指。”
词语解释:领示  拼音:lǐng shì
给预兆,预先警告;通过超自然手段预示
词语解释:公示  拼音:gōng shì
指政府机关或团体下达的指示、通告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 改霞 心里更急:‘有没公示?’‘眼时还没来文,可有风声哩。’”
词语解释:函示  拼音:hán shì
(1).用信函下达的指示。如:关于这个问题,上级已有函示。
(2).谓以信函方式指示或通知别人。如: 王教授 函示我去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
词语解释:训示  拼音:xùn shì
训导指示。后多指上级对下属或长辈对晚辈的指示。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故天地以俭素训民,乾坤以易简示人,所以训示慇懃若此之篤也。” 唐 李商隐 《为荥阳公进贺冬银等状》:“比从训示,堪备指呼。” 叶君健 《自由》一:“他整了整衣冠,命令他的卫士、挑夫和轿夫们停下休息三分钟,他有训示要下达。”
词语解释:讽示  拼音:fěng shì
用含蓄的话暗示。 郁达夫 《碧浪湖的秋夜》:“聪慧的 满娘 ,一得到了 幼牧 的讽示,早就明白了。” 周立波 《谈阿Q》:“这是他们引导人生的法子,常常不明说,只是在反话里讽示。”
词语解释:遵示  拼音:zūn shì
遵照指示。 清 林则徐 《保山案犯审明定拟并酌撤官兵折》:“此又该处民人畏慑军威,输诚悔罪,一切遵示办理,求免剿洗之实情也。”
词语解释:光示  拼音:guāng shì
昭示。《后汉书·伏湛传》:“髫髮厉志,白首不衰。实足以先后王室,名足以光示远人。”《后汉书·桓郁传》:“宜令 郁 方 并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
词语解释:隐示  拼音:yǐn shì
犹暗示。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又如驻 藏 使节,亦已采用 汉 人,凡此皆出自朝廷为地择人之权衡,亦隐示两族耦俱无猜之明效。” 林纾 《答蔡元培书》:“故辱公寓书,殷殷于 刘先生 之序跋,实隐示 明 清 标季各有遗民,其志均不可夺也。”
词语解释:五示  拼音:wǔ shì
古时君主昭示臣民的五件事:《逸周书·成开》:“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众;三,明主示寧;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产。”
词语解释:请一个示
请求指示
词语解释:张示  拼音:zhāng shì
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 清 朱焘 《北窗呓语》:“ 金公 亦係翰林改官,由部曹发往河工者,一见殿撰,极欲为之道地,先出楹联索书,意欲张示坐客藉作介绍也。”
词语解释:引示  拼音:yǐn shì
引导启示。 郭沫若 《蜩螗集·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你是一位勇毅的舵手,你突破着万重的险难,给予千千万万的志士以无上的鼓励、引示、声援。”
词语解释:检示  拼音:jiǎn shì
谓检查上报。《陈书·宣帝纪》:“在职治事之身,须递相检示,有失不推,当局任罪。”
词语解释:批示  拼音:pī shì
(1).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 宋 欧阳修 《问王深甫五月一日会朝帖》:“ 唐 时有五月一日会朝之礼……不知起自何帝,亦记得是 开元 已后方有,略与批示,其时为幸。” 清 恽敬 《与赵石农书》:“兹呈已装者一部,大兄存案头……外未装者十部,内一部大兄批示见寄,餘九部分赠诸同志。”
(2).上级对下级的公文用书面表示意见。亦指批示公文的话。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听报》:“每有军报,上无不立时批示。” 沙汀 《呼嚎》:“她同保长口角,则因为那小领袖一连几次批驳她证件不足,随又诳称没有得到县政府的批示。”
词语解释:抄示  拼音:chāo shì
抄录给人看。 郭沫若 《我的作诗的经过》:“ 民 八以前我的诗,乃至任何文字,除抄示给几位亲密的朋友以外,从来没有发表过。”
词语解释:扬示  拼音:yáng shì
佯示,表面装作。《水浒传》第一○六回:“ 吴用 、 朱武 上云梯,看了城池形势,下来对 宋江 道:‘这座城坚固,攻打无益,且扬示攻打之意,再看机会。’”
词语解释:展示  拼音:zhǎn shì
展现,显示。 巴金 《海的梦》:“花园里展示着更丰富的生命,而我的房里却只有孤寂。”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展示在她面前的人生,是那么阴惨灰暗。”
词语解释:披示  拼音:pī shì
揭示,显示。 艾青 《向太阳·太阳之歌》:“ 邓肯 ,从太阳得到启示,用崇高的恣态,披示给我们以自然的旋律。”
词语解释:导示  拼音:dǎo shì
指导启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问 儒行 、 敏行 曰:‘凡字与諮议名同音者,其数多少,能尽识乎?’答曰:‘未之究也,请导示之。’”
词语解释:游示  拼音:yóu shì
游街示众。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违者即枷号游示,以警其餘。”
词语解释:演示  拼音:yǎn shì
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过程显示出来,让人认识或理解。
词语解释:牌示  拼音:pái shì
张贴在布告牌上的文告。
词语解释:炫示  拼音:xuàn shì
谓夸耀或显示自己的长处。炫,通“ 衒 ”。如:他从来不在人前炫示自己博学多才。
词语解释:掬示  拼音:jū shì
捧出来示众,昭示。 朱执信 《驳法律新闻之论清廷立宪》:“惧民之昌,则己之薄,因予之以口惠,销其鋭气;奬以空名,而揽其实权。则庶几昧者景从,明者口塞。其隐衷寧可掬示天下哉!”
词语解释:戒示  拼音:jiè shì
如诫垂示。《汉书·韦玄成传》:“ 玄成 復作诗,自著復玷缺之囏难,因以戒示子孙。”
词语解释:枭示  拼音:xiāo shì
旧时谓斩头而悬挂在杆上示众。《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又亏 贾石 多有识熟人情,买出尸首,嘱付狱卒:‘若官府要梟示时,把个假的答应。’”《明史·云南土司传二·武定》:“捷闻, 銓 、 朝文 皆梟示,籍其产,家属戍边。” 清 冯桂芬 《与许抚部书》:“有为乡民拏获送官者,官不得已,梟示五人。”
词语解释:文示  拼音:wén shì
犹文告。 清 唐甄 《潜书·权实》:“文示之不信於民也久矣。”
词语解释:无头告示  拼音:wú tóu gào shì
无法理解的文告,亦指没有主题的官样文章
词语解释:暴示  拼音:bào shì
谓暴尸示众。《新唐书·张镒传》:“ 郭子仪 婿太僕卿 赵纵 为奴告……﹝帝﹞贬 纵 循州 司马,杖奴死。 鎰 召 子仪 家僮数百,暴示奴尸。”
词语解释:枷示  拼音:jiā shì
带枷示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台省之玷》:“御史 王学敏 ,受巡检 陈永证 贿,嘱郎中 崔鏞 荐陞知县。事觉,上命杖一百,枷示三月。”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敢有指官强买,短少价值者,除追偿外,重责枷示革役。”
词语解释:手示  拼音:shǒu shì
书信用语。对对方亲笔来信的敬称。 清 程廷祚 《与家鱼门论古文书》:“读手示,知邇日留意古文。” 鲁迅 《书信集·致孔另境》:“奉到手示,刚刚都是我没法相帮的事。”
词语解释:抉示  拼音:jué shì
揭示。 茅盾 《追求》七:“虽然刚才 史循 的话抉示了一个不可否认的真实,会使她心里一跳,此事便也完全消散。”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在内容方面一定是要反映了抗战现实的全面,抉示出那些随着抗战的进展而逐一暴露出来的严重的问题,以及人民大众的需要和政治的觉醒。”
词语解释:悬示  拼音:xuán shì
犹垂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夫子圣人所以遗瓮,欲悬示后贤耳。”
词语解释:旨示  拼音:zhǐ shì
犹示意,致意。指书信。 晋 王羲之 《问慰诸帖》上:“及以令弟食后来,想必如期果之。小晚恐不展也,故復旨示。”
词语解释:晓示  拼音:xiǎo shì
(1).明白告知;告诫。《后汉书·班超传》:“令晓示 康居王 。” 宋 欧阳修 《免晋绛等州人户远请蚕盐牒》:“仰立便差人前路晓示百姓。” 清 袁枚 《新齐谐·黑煞神》:“此段公案,须立一碑,晓示村民,永昭灵应。” 郭沫若 《十批判书·名辩思潮的批判》:“要王长者与人民平等,倒反而是晓示人民无须乎与王长者争衡。”
(2).告示。《水浒传》第四回:“你须不瞎,也见库局里贴的晓示。”
词语解释:帅示  拼音:shuài shì
引导指示。《汉书·薛宣传》:“有司法君领职解嫚,开谩欺之路,伤薄风化,无以帅示四方。”
词语解释:没头告示  拼音:méi tóu gào shì
旧指非官府张贴的布告。《水浒传》第六三回:“当时 梁中书 看了没头告示,便唤 王太守 到来商议:‘此事如何剖决?’”
词语解释:提示  拼音:tí shì
启示;提起注意。 鲁迅 《书信集·致胡适》:“这种历史的提示,胜于许多空理论。”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他见大众忘记了似地,没有接应,又用更高的声音提示说:‘喂!口号!’”
词语解释:惩示  拼音:chéng shì
警告。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以肉刑代其死,则亦足以惩示凶人。”
词语解释:暗示  拼音:àn shì
(1).不明白地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示意的举动或制造某种气氛、景象使人领会。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天主教,有教主,时来时去,来时於街巷遍贴劝善文,即属暗示。”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 乐华 对于 王先生 所说的‘方块字’三个字,很感到趣味,他不但记起了幼时母亲写给他的红色的小纸片,还得到种种文字上的丰富的暗示。”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一章:“又如灯光、音乐也可暗示情感,给与表演上很大的帮助。”
(2).心理学名词。谓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地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事。催眠就是暗示作用。
词语解释:章示  拼音:zhāng shì
见“ 章视 ”。
词语解释:章视  拼音:zhāng shì
亦作“ 章示 ”。 明示;诏告。《汉书·王莽传下》:“及 安 疾甚, 莽 自病无子,为 安 作奏……章视羣公。”《后汉书·王望传》:“帝以 望 不先表请,章示百官,详议其罪。”
共9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