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钟磬 拼音:zhōng qìng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 郑玄 注:“钟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 汉 末丧乱,絶无金石之乐。 魏武帝 至 汉中 ,得 杜夔 旧法,始復设轩悬钟磬。” 宋 蔡梦弼 《草堂诗话》卷一:“ 郭受 寄 杜 云:‘春兴不知凡几首。’ 杜 答云:‘药裹关心诗总废。’皆如钟磬在簴,扣之则应。”
(2).佛教法器。 金 王庭筠 《超化寺》诗:“隔竹微闻钟磬音,墻头脩緑冷阴阴。”
(3).指钟、磬之声。 金 赵亮功 《甘露寺》诗:“别后闻钟磬,山阴空夕阳。”
(1).钟和磬。古代礼乐器。《礼记·檀弓上》:“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有鐘磬而无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史记·乐书》:“然后鐘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
(2).钟和磬。借指礼乐。 清 欧榘甲 《新广东》五:“ 满清 之入关,孰不有 汉 人为之功狗,以剗灭销磨华种,以奉异族之鐘磬哉!”
(3).钟和磬。佛教法器。 唐 岑参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猿鸟乐鐘磬,松萝泛天香。” 巴金 《秋》二五:“他走到家不过五六十步的光景,忽然一阵钟磬声和念佛声送进他的耳里来。”词语解释:玉磬 拼音:yù qìng
(1).古代石制乐器名。《礼记·郊特牲》:“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诸侯之僭礼也。” 孙希旦 集解:“玉磬,《书》所谓鸣球,天子之乐器也。” 唐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诗:“朱脣掩抑悄无声,金簧玉磬宫中生。” 清 戴震 《乐器考》:“鸣球、玉磬,同谓石磬,古人於石之美者,多以玉名。”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人们称赞她……说她的声音就好像玉磬的声音。”
(2).佛寺中召集僧众所用的法器的美称。 元 杨景贤 《西游记·三藏朝元》:“大众虔诚,法鼓金鐃出寺迎;诸天相敬,铜钟玉磬映山鸣。”
(3).古琴名。见 宋 苏轼 《十二琴铭》。
(4).山茶的一种。 宋 徐玑 《山茶》诗:“山茶有数品,玉磬尤晶明。”词语解释:笙磬 拼音:shēng qìng
(1).古代谓陈于东方之磬乐。《周礼·春官·眡瞭》:“眡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大射礼》曰:‘乐人宿县於阼阶东,笙磬西面,其南笙鐘。’”
(2).笙和磬。磬,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形状如曲尺。《宋书·乐志二》:“晳晳庭燎,喤喤鼓鐘,笙磬咏德,万舞象功。”《宋史·乐志七》:“笙磬鏗鏘,干旄旖旎。”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伶人 刁俊朝 妻项癭如鸡卵,渐如数斛之囊,中有琴瑟笙磬之音。”词语解释:悬磬 拼音:xuán qìng
亦作“ 悬罄 ”。
(1).悬挂着的磬。 明 何景明 《石斋歌》:“悬磬真谐《韶》《濩》音,国琛果献珪璋用。”
(2).形容空无所有,极贫。《国语·鲁语上》:“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唐 柳宗元 《哭吕衡州》诗:“三亩空留悬罄室,九原犹寄若堂封。” 宋 王禹偁 《陈情表》:“四海无立锥之地,一家有悬磬之忧。”《明史·李梦辰传》:“民室如悬罄,生计日不支。” 梁启超 《新民说》第六节:“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词语解释:鸣磬 拼音:míng qìng
击磬发声。 唐 王维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邱兰若》诗:“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唐 薛能 《赠禅师》诗:“鸣磬微尘落,移缾溼地圆。”词语解释:石磬 拼音:shí qìng
(1).一种石制的打击乐器。《礼记·乐记》“石声磬” 唐 孔颖达 疏:“石声磬者,石磬也。”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雅乐部》:“依月排之,每面石磬及编鐘各一架。” 唐 卢纶 《慈恩寺石磬歌》:“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处士 萧承训 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
(2).一种石制的耕具。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农业尚未十分发达,此外还有一重要的证据,便是当时的耕具还是石器(如《器物图录》中之三石磬即是犁头)。”词语解释:寒磬 拼音:hán qìng
凄清的磬声。 唐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寺即陈将吴明彻战场》诗:“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唐 杨巨源 《题清凉寺》诗:“一声寒磬空心晓,花雨知从第几天。” 唐 许浑 《送吴梦道人先归甘露寺》诗:“夜灯江北见,寒磬水西闻。”词语解释:浮磬 拼音:fú qìng
水边一种能制磬的石头。《书·禹贡》:“ 泗 滨浮磬。” 孔颖达 疏:“石在水旁,水中见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为磬,故谓之浮磬也。”《后汉书·马融传》:“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 清 赵翼 《放言》诗:“石沉有浮磬,木浮有沉水。”词语解释:僧磬 拼音:sēng qìng
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铜乐器。亦指击磬声。 唐 李颀 《题僧房双桐》诗:“緑叶传僧磬,清阴润井华。”词语解释:晚磬 拼音:wǎn qìng
傍晚时寺院传出的磬声。 唐 孟郊 《终南龙池寺》诗:“晚磬送归客,数声落遥天。”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开元寺楼看雨联句》:“疏帆逗前渚,晚磬分凉殿。”词语解释:韵磬 拼音:yùn qìng
琴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李汧公 雅好琴,常斫桐,又取漆桶为之,多至数百张,求者与之。有絶代者,一名‘响泉’,一名‘韵磬’,自宝于家。”参见“ 响泉 ”。
词语解释:响泉 拼音:xiǎng quán
古琴名。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李汧公 取桐孙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纳琴,用蜗壳为徽,其间三面尤絶异。通谓之响泉、韵磬,絃一上可十年不断。”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李汧公 镇 宣武 ,好琴、书。自造琴,取新旧桐材扣之,合律者裁而胶缀。所蓄二琴殊絶,其名‘响泉’、‘韵磬’者也。” 宋 苏轼 《破琴》诗叙:“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絃。此生若遇 邢和璞 ,方信 秦 筝是响泉。”词语解释:暮磬 拼音:mù qìng
寺院傍晚击磬之声。 唐 贾岛 《送觉兴上人归中条山》诗:“暮磬潭泉东,荒林野烧移。” 唐 刘沧 《夏日登慈恩寺》诗:“尘机消尽话玄理,暮磬出林疏韵澄。”词语解释:梵磬 拼音:fàn qìng
佛寺之磬。亦指佛寺击磬声。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暖风十里,丽人好天,更堪怜,薜萝深处,梵磬时传。”词语解释:霜磬 拼音:shuāng qìng
(1).佛寺中的钵形铜乐器。磬为打击乐器,本用玉石制造,故称。 唐 朱湾 《同清江师月夜听转〈法华经〉歌》:“清泠霜磬有时动,寂歷空堂宜夜深。” 唐 马戴 《宿翠微寺》诗:“鸟归霜磬静,僧语石楼空。”
(2).指磬声。 宋 梅尧臣 《甘露寺》诗:“川涛观 海若 ,霜磬入 江 濆。”词语解释:仙磬 拼音:xiān qìng
指僧寺或道院中敲磬的声音。磬,状如云板,鸣以集众。 唐 卢肇 《题甘露寺》诗:“福庭增气象,仙磬落昭回。” 清 王梦庚 《游青城山》诗:“峰围仙磬深难散,月避神灯眼愈明。”词语解释:县磬 拼音:xuán qìng
见“ 县罄 ”。
词语解释:县罄 拼音:xiàn qìng
亦作“ 县磬 ”。 悬挂的磬,喻空无所有,贫困之极。《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杨伯峻 注:“罄同磬,他本亦作‘磬’,《鲁语上》即作‘磬’。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空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陶公 少有大志,家酷贫……于时冰雪积日, 侃 室如县磬。”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贫乏》:“言贫乏室如县罄。”词语解释:编磬 拼音:biān qìng
古代打击乐器。石制或玉制。一般为十六枚,应十二正律加四半律,按不同的大小、厚薄,从低音到高音,顺序排列,分两排悬于木架上,用小木槌击奏。《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两人领着一班司球的、司琴的……司编磬的,和六六三十六个佾舞的孩子,都立在堂上堂下。”词语解释:羽磬 拼音:yǔ qìng
传说中的 瀛洲 石磬,因轻而鸣。 前蜀 杜光庭 《胡常侍修黄箓斋词》:“是用精修黄籙,上奉玄休,案十华三境之仪,备羽磬霜钟之礼,归心万圣,稽首诸天。”词语解释:歌磬 拼音:gē qìng
古代的一种石制乐器。《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八音……二曰石,为大磬,为编磬,为歌磬。”词语解释:铁磬 拼音:tiě qìng
古代值夜报时的一种器具。也称云板。《南齐书·百官志》:“ 太祖 以鼓多惊眠,改以铁磬。”《事物异名录·音乐·云板》引 前蜀 冯鉴 《续事始》:“ 南齐 置铁磬,即今之云板也。”词语解释:引磬 拼音:yǐn qìng
僧家的一种法器。多用铜制,形如小碗,底贯以纽,下附木柄。诵经念佛时用以调整音节。《水浒传》第九十回:“引磬响处,两碗红纱灯笼,引长老上升法座。” 巴金 《秋》二四:“坐在他对面的右边那个敲小引磬的年轻和尚接着用响亮的声音唱道:‘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词语解释:宝磬 拼音:bǎo qìng
磬的美称。 汉 荀悦 《〈汉纪〉序》:“凡祥瑞,黄龙见,凤凰集……宝鼎昇,宝磬神光见。”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绥和 五年,又上宝磬十六, 刘向 以为美化所降,用立辟雍。” 明 杨珽 《龙膏记·成隟》:“听宝磬声传九衢,看雁塔影掛清溪。”词语解释:自磬 拼音:zì qìng
亦作“ 自罄 ”。 自缢。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 蕺山 以饿死, 漳海 以兵死, 雋里 以自磬死。” 清 黄宗羲 《王义士传》:“丁亥某日粟尽。集其邻里乡党。濯衣幅巾,大呼 烈皇 ,北面再拜,自罄於 象山 之树。聚观者无不慟哭失声。”词语解释:饭磬 拼音:fàn qìng
寺院中召集僧尼吃饭的磬声。 南朝 陈 沉炯 《同庾中庶肩吾周处士弘让游明庆寺》诗:“驯乌逐饭磬,狎兽绕禪牀。”词语解释:颂磬 拼音:sòng qìng
特指古代大射礼时置于西方的磬。《周礼·春官·眂瞭》:“掌凡乐事,播鼗,击颂磬、笙磬。” 郑玄 注:“磬在东方曰笙,笙,生也。在西方曰颂,颂或作庸;庸,功也。” 贾公彦 疏:“以东方是生长之方,故云笙。西方是成功之方,故云庸;庸,功也。谓之颂者,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故云颂。”《仪礼·大射》:“西阶之西,颂磬东面。” 郑玄 注:“言成功曰颂,西为阴中,万物之所成。《春秋传》曰:夷则所以咏歌,九则平民无忒无射,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义,是以西方钟磬谓之颂。” 明 王圻 《三才图会·器用三》:“应笙之磬谓之笙磬,应歌之磬谓之颂磬。”词语解释:踢磬 拼音:tī qìng
杂技的一种。演员仰卧,双脚上举摆弄石磬作表演。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手艺皆有巧名:踢瓶、弄椀、踢磬。”词语解释:掉磬 拼音:diào qìng
亦作“ 掉罄 ”。 急躁厌烦;争论。《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於冢妇” 汉 郑玄 注:“虽有勤劳,不敢掉磬。” 陆德明 释文:“《隐义》云: 齐 人以相绞訐为掉磬。 崔 云: 北海 人谓相激事为掉磬也。” 孔颖达 疏:“ 庾氏 云: 齐 人谓之差訐。”《新唐书·权万纪传》:“ 万纪 与侍御史 李仁发 既以言得进,颇掉罄自肆,众情懔懔。” 清 龚自珍 《投包慎伯》诗:“ 乾隆 狂客发此议,君復掉罄今公卿。”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脉望与牡丹》:“ 袁枚 因晚年始得子,每以无子自傲。其实正如他所说:‘有子无子何须掉磬?’(掉磬是争论之意。)”词语解释:天磬 拼音:tiān qìng
道家叩齿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右右相叩,命曰搥天磬。”参见“ 天鼓 ”。
词语解释:天鼓 拼音:tiān gǔ
(1).天神所击之鼓。传说云天鼓震则有雷声。《史记·天官书》:“天鼓,有音如雷非雷,音在地而下及地。”《云仙杂记》卷九引 晋 葛洪 《抱朴子》:“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 唐 李白 《梁甫吟》:“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鼓鸣》:“ 嘉靖 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未申时,天鼓震西北,俗云乾雷响。”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四章第二节:“雷声隆隆,好象谁在猛击天鼓助威风!”
(2).道家的一种法术。中央牙齿上下相叩。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夫学道之人,须鸣天鼓以召众神也。左相叩为天鐘,卒遇凶恶不祥叩之。右相叩为天磬,若经山泽邪僻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云笈七籤》卷三一:“叩齿之法……中央上下相对相叩,名曰鸣天鼓。”
(3).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旗九星,在牵牛北,天鼓也。”词语解释:室如悬磬 拼音:shì rú xuán qìng
见“ 室如县罄 ”。
词语解释:室如县罄 拼音:shì rú xiàn qìng
亦作“ 室如悬磬 ”。亦作“ 室如悬罄 ”。 谓室中空无所有。比喻一贫如洗。《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齐侯 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杜预 注:“时夏四月,今之二月,野物未成,故言居室而资粮县尽,在野则无蔬食之物,所以当恐。” 杨伯峻 注:“磬之悬掛,中高而两旁下,其间空洞无物。百姓贫乏,室无所有,虽房舍高起,两簷下垂,如古磬之悬掛者然也。”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贲》:“室如悬磬,既危且殆,蚤见之士,依山处谷。”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范逵 ﹞投 侃 宿,於时冰雪积日, 侃 室如悬罄。”罄,一本作“ 磬 ”。《三侠五义》第二三回:“兄看室如悬磬,叫小弟如之奈何?” 梁启超 《论国家思想》:“譬之一家,虽復室如悬磬,亦未有愿他人入此室处者。”词语解释:微磬 拼音:wēi qìng
谓上身稍向前倾折,表示恭敬。 汉 贾谊 《新书·容经》:“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词语解释:离磬 拼音:lí qìng
古乐器名。由一系列音频不同的磬组成,按一定次序悬挂在架子上,供打击演奏。《礼记·明堂位》:“ 垂 之和鐘, 叔 之离磬, 女媧 之笙簧。” 郑玄 注:“和、离,谓次序其声县也。” 孔颖达 疏:“言县磬之时,其声稀疏相离。”词语解释:圆磬 拼音:yuán qìng
佛教法器名。用铜制成,形状象钵。词语解释:璆磬 拼音:qiú qìng
玉磬。《汉书·礼乐志》:“璆磬金鼓,灵其有喜。”词语解释:特磬 拼音:tè qìng
特悬磬。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玉或石制。 殷墟 出土的有半圆形与稍作曲折形的两种,后多作曲折形。 周 代以来,用于雅乐。 明 宋濂 《白牛生传》:“ 生 当情意调适,輒悬特磬於簴,亲击以铁籈。”《老残游记》第十回:“﹝ 璵姑 ﹞跑到靠壁几上,取过一架特磬来,放在 黄龙 面前。”词语解释:大磬 拼音:dà qìng
见“ 大韶 ”。
词语解释:大韶 拼音:dà sháo
相传为 舜 乐名。《庄子·天下》:“ 舜 有《大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