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磨灭 拼音:mó miè
(1).消失;湮灭。《文选·司马迁〈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儻非常之人称焉。”《汉书》本传作“摩灭”。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磨灭,碑版谁闻传。”《太平广记》卷三○九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是知贪名徇禄而随世磨灭者,虽正寝而死兮,无得与吾儔。”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而今裔孙某惧其磨灭,乃介其乡人 杨 君 希洛 请序於余,而属为刊而行之於世。” 周恩来 《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尤其是革命领袖的牺牲,更有他不可磨灭的战绩。”
(2).销磨。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一:“磨灭餘篇翰,平生一钓舟。” 仇兆鳌 注:“此诗‘磨灭’,犹云岁月销磨。” 宋 梅尧臣 《观杨之美盘车图》诗:“ 子虔 与贤皆妙笔,观玩磨灭穷岁年。” 金 张本 《九日月中对菊同禧伯郎中赋》:“磨灭英雄岂胜数,千年依旧一花香。”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一·魂不赴体》:“至於善终者,无復言鬼,盖生时病已磨灭精灵,死即魂散。”
(3).折磨;欺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从来呵,惯受磨灭。”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这米则有一石六斗,内中又有泥土糠皮,舂将来则勾一石多米。罢罢罢,也是俺这百姓的命该受这般磨灭。”《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自己生儿似寳珍,他人子女遭磨灭。”《天雨花》第七回:“因此我便只爱 秀贞 ,见那两个,便如眼钉肉刺,常时将他打駡磨灭。”
(4).磨练;锻炼。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 任屠 ,不是我故意的磨灭经年,也只为脩仙事全要精专;待他时有一日功成行满,纔许你离尘世证果朝元。”词语解释:磨砻 拼音:mó lóng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垄”。
(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唐 黄滔 《书怀寄友人》诗:“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礱近。” 清 钱谦益 《保砚斋记》:“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贞焉。”参见“ 磨礱砥礪 ”。
(2).磨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礱。”《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赵州 石桥甚工,磨壠密致,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黄庭坚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磨礲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愚山 适将往南山购石,见墓道间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赠朝鲜同志》诗:“江山锦绣三千里,寳剑磨礱十万横。”
(3).磨练;切磋。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磨礱老益智,吟咏閒弥精。” 宋 陆游 《示友》诗:“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日以师道磨礲学者,昼夜辨析,谆谆不懈。”
(4).折磨。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数载飘零似转蓬,为恩情多少磨礱。”
词语解释:磨砻砥砺 拼音:mó lóng dǐ lì
亦作“ 磨礱底厉 ”。亦作“ 磨礲砥礪 ”。
(1).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磨礱砥礪,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李周翰 注:“磨礱砥礪,皆磨石。” 李善 注本作“磨礲砥礪”。《汉书·枚乘传》作“磨礱底厉”。 颜师古 注:“礱亦磨也。底,柔石也。厉,皂石也。皆可以磨者。”
(2).磨砺锻炼。《明史·范济传》:“宜选良士为郡县学官,择民间子弟性行端谨者为生徒……磨礱砥礪,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 清 戴名世 《郑允石制义序》:“士人皆好读书,能文章,平居友朋讲习,磨礲砥礪,皆有元本,尤为他邦所不及。”词语解释:磨崖 拼音:mó yá
亦作“ 磨厓 ”。
(1).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南屏兴教磨崖》:“今 南屏山 兴教寺 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学》篇, 司马公 书,《新图经》不载。”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嵓草书》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2).磨平山崖石壁镌刻文字。 明 郭贞顺 《上俞将军》诗:“但属壶民歌太平,磨厓勒尽 韩山 石。”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 真卿 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异日者龙跳虎卧,磨崖 昆崙 之巔;波涌云垂,张乐 洞庭 之泽。”
(3).磨擦山崖。 宋 苏轼 《黄牛庙》诗:“山下耕牛苦磽确,两角磨崖四蹄溼。”词语解释:磨琢 拼音:mó zhuó
犹琢磨。亦喻品德、文章的磨砺修饰。 宋 曾巩 《喜二弟侍亲将至》诗:“政如 鲁 卫 各驰骋,文似 机 云 饱磨琢。”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 雍 乾 以还,词人林立,如 南薌 、 橙里 辈,非无磨琢之工,而卒不能超然独絶者,皆苦不知本原所在。” 秦牧 《艺海拾贝·镜子》:“十七世纪初,一个 荷兰 的磨琢镜片的工匠,一天到晚把厚厚薄薄的玻璃,磨成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透镜。”词语解释:磨蚁 拼音:mó yǐ
语出《晋书·天文志上》:“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譬之於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迴焉。”后以“磨蚁”喻指日月在天体中的运行。 宋 邵雍 《皇极经世一元吟》:“日月如磨蚁,往来无休息。”亦用以比喻忙碌不停的人或循环不已的事物。 宋 李纲 《立春日龙化道中得家问》诗之三:“艰危至此无千古,忧患如吾岂两人?往返循环真磨蚁,已将大地等微尘。” 明 唐顺之 《登常山山亭次壁间韵》之二:“栈度盘蛇际,滩行磨蚁中。” 明 陈与郊 《义犬记》第一出:“好笑世人真磨蚁,磨倦人还未?”
磨螘:磨盘上的蚂蚁。比喻极其微小。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下官贪磨螘之微名,忘枕鸳之雅爱。”词语解释:磨牙 拼音:mó yá
(1).磨利牙齿,伺机攫食。形容凶狠相。 汉 焦赣 《易林·需之鼎》:“虎聚磨牙,以待豚猪。” 何其芳 《忆昔》诗:“俯首为牛言在耳,朗心如月鬼磨牙。”
(2).费口舌;无意义地争辩。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计遣》:“你居吾大厦,讨房钱月月磨牙。”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五章:“一个小伙子喊着:‘别在这儿磨牙了,快点把 马小辫 抓起来比什么都强。’”
(3).麻烦;费事。《红楼梦》第三五回:“ 凤姐 一旁笑道:‘都听听!口味倒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了。’”
(4).熟睡中牙齿相互磨擦出声的现象。 巴金 《小人小事·兄与弟》:“淡淡的月光照亮了半个房间,房里静静的,只偶尔响起一个朋友的磨牙声。”
(5).牙齿的一种。根据牙齿的位置、功能和形状,牙齿分为切牙(门牙)、尖牙(犬牙)、双尖牙(前磨牙)和磨牙(臼牙)等四个类型。词语解释:磨折 拼音:mó zhé
折磨;磨难;挫折。 唐 白居易 《自咏》:“唯是无儿头早白,被天磨折恰平均。” 明 沉璟 《义侠记·巧媾》:“若忘伊此情,暂时抛捨,愿天罚我遭磨折。” 清 纳兰性德 《满宫花》词:“麝烟消,兰烬灭,多少怨眉愁睫。芙蓉莲子待分明,莫向暗中磨折。” 邹韬奋 《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关于服务的态度五》:“我们的同事往往为着抗战建国的文化事业而受到种种磨折与苦难,毫不怨尤。”词语解释:磨铅 拼音:mó qiān
亦作“ 磨鈆 ”。
(1).磨研铅粉涂抹误字。谓勤于校订或撰述。 唐 黄滔 《与刑部郑郎中启》:“比者伏蒙曲念虚芜,荣流咳唾,诲以磨鈆未至,刻楮非工。” 宋 曾巩 《伯常少留别业寄诗索酒因以奉报》诗:“多情置驛邀佳客,好事磨鈆勘旧经。”
(2).自谦词。铅,铅刀,指钝刀,比喻低劣的才能。 唐 骆宾王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磨铅不霑用,弹鋏欲谁申?” 唐 钱起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诗:“磨铅辱利用,策蹇愁前程。”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筵表》:“甫磨铅而就职,遽置醴以均恩。”词语解释:磨研 拼音:mó yán
细磨。亦指磨研至损。 五代 齐己 《谢人墨》诗:“只应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三:“磨研清且厉,玉瑟鸣风牖。”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若用一分,先以水依分数渍一宿,然后磨研,乃不伤研。”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题二世琅琊台石刻诗》:“岂有鬼神护,得免列缺鞭。良由选石精,岁月无磨研。”
用石磨研碎。迷信传说阴司惩治恶鬼的一种酷刑。《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若是甚么上刀山,下苦海、碓擣、磨研的恶趣,当真就像那亡过的人在那里受苦一般,哭声震地,好不悽惨!”词语解释:磨镜 拼音:mó jìng
磨治铜镜。古用铜镜,须常磨光方能照影。 汉 刘向 《列仙传·负局先生》:“ 负局先生 不知何许人,语似 燕 代 间人,常负磨镜局,循 吴 市中,衒磨镜一钱。”《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海内士品》:“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 黄公 薨,往会其葬,家贫无以自致,賷磨镜具自随,赁磨取资,然后得前。” 唐 刘得仁 《赠道人》诗:“ 长安 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问其人,乃 诸 姓,市中磨镜者也。”词语解释:磨拭 拼音:mó shì
(1).琢磨。 唐 欧阳詹 《智达上人水精念珠歌》:“良工磨拭成贯珠,泓澄洞澈看如无。”
(2).擦拭。 唐 罗邺 《镜》诗:“昔岁相知别有情,几迴磨拭始将行。” 宋 梅尧臣 《次韵和司马学士虑囚》:“一遭纤微舋,鑑垢莫磨拭。”词语解释:磨砖 拼音:mó zhuān
(1).磨光的砖头。《西游记》第四七回:“众僮僕见了道:‘爷爷呀!你是磨砖砌的喉咙,着实又光又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一伙公人打将进去,元来是一间地窖子,四周磨砖砌着,又有周围栅栏,一面门窗,对着石壁天井,乃是人跡不到之所。”《醒世姻缘传》第九二回:“收拾了一座小北房里间里,糊得甚是洁浄,磨砖插火炕儿,摆设的桌、椅、面盆……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
(2).比喻艰苦修行。《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谁叫你前生不去磨砖,今生又不肯积福?”参见“ 磨塼成镜 ”。
词语解释:磨塼成镜
《景德传灯录·慧能大师》:“ 开元 中,有沙门 道一 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么?’ 一 曰:‘图作佛。’师乃取一塼於彼庵前石上磨。 一 曰:‘师作什么?’师曰:‘磨作镜。’ 一 曰:‘磨塼岂得成镜邪?’师曰:‘坐禪岂得作佛邪?’”后用作比喻事情不能成功的典实。亦作“ 磨砖作镜 ”、“ 磨甎作镜 ”。 宋 陆游 《仰首座求钝庵》诗:“掘井及泉那用巧,磨砖作镜未为愚。” 梁启超 《新民说》十六:“而此三者,在今日之 中国 能有之乎?吾有以知其必不能也。不能而犹云欲以新道德易国民,是所谓磨甎作镜、炊沙求饭也。”词语解释:磨石 拼音:mó shí
(1).磨研石头。《国语·周语下》“铸之金,磨之石” 三国 吴 韦昭 注:“磨石以为磬也。”《世说新语·言语》“ 刘公干 以失敬罹罪”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骘 《文士传》:“ 楨 性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坐平视 甄夫人 ,配输作部,使磨石。”
(2).磨刀石。《百喻经·就楼磨刀喻》:“嫌刀钝故,求石欲磨。乃於楼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磨礱砥礪” 唐 李周翰 注:“皆磨石。”《人民日报》1976.3.19:“只有几根柿树枝和镰刀磨石陪衬。”
研碎粮食的石制工具。通常由两个圆石盘组成。《庄子·天下》:“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晋书·天文志上》:“譬之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随磨以左迴焉。”词语解释:磨砺 拼音:mó lì
(1).在磨刀石上磨擦。《书·费誓》“礪乃锋刃” 孔 传:“磨礪锋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2).亦作“ 磨厉 ”、“ 磨励 ”。磨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世称 子路 无恒之庸人…… 孔子 引而教之,渐渍磨礪,闔导牖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业。”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磨厉钝顽,收其敏达之効。”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 舒燐 刻苦磨励,改过迁善。”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穷年磨厉,期于有成。”
(3).比喻作好准备,以便反击或及时一试。 宋 苏轼 《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臣闻差役之法,天下以为未便,独臺諫官数人者主其议,以为不可改,磨礪四顾,以待言者,故人畏之而不敢发耳。” 清 曹寅 《送亮生江阴补试》诗之二:“不信日华迷五色,老拳磨礪自当场。”词语解释:磨衲 拼音:mó nà
袈裟名。《坛经·护法品》:“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勅 韶州 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 国恩寺 焉。” 宋 苏轼 《磨衲赞》:“长老 佛印 、大师 了元 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 高丽 所贡磨衲赐之。” 宋 杨万里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诗:“汝往访客星,剩挟一磨衲。” 宋 无名氏 《鸡林志》:“ 高丽 僧衣磨衲者,为禪师法师衲,甚精好。”词语解释:磨洗 拼音:mó xǐ
磨擦冲洗。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至二十六日,密封题东西舘诸户阁廨处磨洗,以文簿器物料付 何文幸 。” 唐 杜牧 《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宋 叶适 《刘子怡墓志铭》:“今两乡文物,争自磨洗。” 巴金 《关于〈家〉》:“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词语解释:磨炼 拼音:mó liàn
亦作“ 磨炼 ”。亦作“ 磨练 ”。犹锻炼。《朱子语类》卷十七:“只恁地强信不得,须是学到那田地,经歷磨鍊多后,方信得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鍊。”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昔 贾长沙 以经济之才,备 宣室 之问, 汉文 知其才,而欲磨鍊其才,故未大用。”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在外边也混了这么多年,磨练出来点了,谁跟我瞪眼,我会伸手打!” 巴金 《无题·先死者》:“ 中国 的土地在受难,在受磨炼,在受熬煎。”词语解释:磨光 拼音:mó guāng
用磨料磨物使光滑。例如:把铁板磨光。词语解释:磨难 拼音:mó nàn
(1).困难;阻碍。 宋 欧阳修 《答黎宗孟书》:“某性自少容,老年磨难多,渐能忍事。” 邹韬奋 《不相干的帽子》:“我认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加能力的好机会。” 茅盾 《尚未成功》二:“一切外界的障碍都排除了,然而从他心里却生出一个新的磨难。”
(2).折磨;苦难。 宋 周邦彦 《归去难·期约》词:“坚心更守,未死终相见。多少闲磨难。”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你个 彭大公 纔得消磨难,倒着我 桃花女 平白地遭摧挫。”《水浒传》第七五回:“我们受了招安,得为国家臣子,不枉吃了许多时磨难!” 清 李渔 《奈何天·锡祺》:“如今三房妻妾都已娶过了,他的磨难也都受过了。”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旧社会,好人磨难多。”词语解释:磨笄 拼音:mó jī
(1).磨利束发的簪子。《吕氏春秋·长攻》:“ 襄子 謁於 代君 而请觴之,马郡尽,先令舞者置兵其羽中数百人,先具大金斗。 代君 至,酒酣,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舞者操兵以鬭,尽杀其从者,因以 代君 之车迎其妻。其妻遥闻之状,磨笄以自刺。”
(2).借指北方民族勇敢顽强。 唐 张柬之 《出塞》诗:“转战磨笄俗,横行戴斗乡。”
(3).山名。在今 河北省 张家口市 东南。传说 春秋 末, 赵襄子 姊 代君夫人 因国亡夫死而在此磨笄自杀,故名。词语解释:磨旋 拼音:mó xuán
盘旋;翻滚。 叶紫 《丰收》二:“他就把这句话不住地在自己的脑际里打磨旋。” 叶紫 《夜哨线》:“妇人、老头子和孩子们大半都不肯走动,哭闹喧天的,赖在地下打着磨旋儿。”词语解释:磨心 拼音:mó xīn
石磨中心。亦喻核心人物。 鲁迅 《书信集·致胡风》:“所以我想最好于明年小饭店开张时,由你为磨心,定一地点和日期,通知我们,大家谈一谈,似乎比简单的写信好。”词语解释:磨沙 拼音:mó shā
指沙入蚌壳,与蚌肉相摩擦。 宋 苏轼 《鳆鱼行》:“磨沙瀹瀋成大胾,剖蚌作脯分餘波。”词语解释:磨蝎 拼音:mó xiē
亦作“ 磨蝎 ”。 星宿名。“ 磨蝎宫 ”的省称。旧时迷信星象者,谓生平行事常遭挫折者为遭逢磨蝎。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退之平生多得谤誉》:“ 退之 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 退之 磨蝎为身宫,而僕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七:“ 退之 《三星行》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以五星法準之,则知 退之 以磨蝎为身宫。” 元 尹廷高 《挽尹晓山》诗:“清苦一生磨蝎命,凄凉千古 耒阳 坟。” 清 赵翼 《子才书来惊闻心馀之讣诗以哭之》:“书生不过稻粱谋,磨蝎身偏愿莫酬。” 黄钧 《新年感事》诗:“渐知世运多磨蝎,颇觉胸怀贮古春。”参见“ 磨蝎宫 ”。
词语解释:磨蝎宫 拼音:mó xiē gōng
星宿名。旧时星象家言,身、命居此宫者,常多磨难。 清 李慈铭 《越缦堂日记·南濠诗话》:“ 韩 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 东坡 谓公身坐磨蝎宫,而己命亦居是宫,盖磨蝎星纪之次为斗宿所缠。星家言身命舍者是,多以文显。”词语解释:磨戛 拼音:mó jiá
摩擦撞击。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抽毫更唱和,剑戟相磨戛。”词语解释:磨莹 拼音:mó yíng
磨治光亮。《西京杂记》卷一:“ 高祖 斩白蛇剑……十二年一加磨莹,刃上常若霜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一》:“又有石牀,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远近。”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我公神之而露其梦,於是迎入府之别亭,磨莹雕饰,克尽其妙,朝夕瞻拜,时不之怠。” 明 张居正 《贺少司寇少崖傅公三品奏最序》:“古之所为学道术者,将以礱琢其理性,而磨莹其瑕纇。”词语解释:磨切 拼音:mó qiē
(1).切磋;探讨。 唐 韩愈 《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絶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僕何幸乃得吾子!” 明 宋濂 《答章秀才论诗书》:“ 濂 非能诗者,自 汉 魏 以至於今诸家之什,不可谓不攻习也;荐绅先生之前,亦不可谓不磨切也。”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寄巢墓志铭》:“一时知名之士,如 吴襄 、 冯咏 ……府君皆以诗文与相磨切。”
(2).规谏;游说。 唐 杜牧 《高元裕除吏部尚书制》:“匡拂时病,磨切贵近,罔有顾虑,知无不为。” 明 方孝孺 《崔寔》:“及观 战国 之际,天下之士,皆弃道德仁义而不脩,以口舌磨切世主,而覬势窃柄,大者亡人之国,小者自杀其身。”词语解释:磨治 拼音:mó zhì
(1).打磨治理。 唐 李商隐 《韩碑》诗:“长绳百尺拽碑倒,麤砂大石相磨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金龙砚》:“后其孙於京师得铁镜,背铭高古,有道人请为磨治。” 清 恽敬 《张皋文墓志铭》:“今皇帝加上列圣尊号, 盛京 太庙旧藏寳,例遣官磨治,篆所加尊号,刻入之。”
(2).磨砺;锻炼。 宋 叶适 《宋邹卿墓志铭》:“凡书籍所载,问学所讲,其道心人欲,出入不常,操揉磨治,乃克底善。”
(3).调治;调理。 宋 苏轼 《代滕甫论西夏书》:“臣私计之,终不以一日之快,而易终身之忧,遂用其言,以善药磨治,半月而愈,初不伤气,体力益完。”
(4).折磨整治。 杨朔 《春子姑娘》:“﹝ 刘大婶 ﹞说着捋起 春子 的袖子道:‘你们看看,把个孩子磨治成什么样子,还说不受气!’”词语解释:磨古 拼音:mó gǔ
见“ 磨菇 ”。
词语解释:磨菇 拼音:mó gū
(1).亦作“ 磨古 ”。拖延;纠缠。 柯岩 《娃娃店》:“嘘!别磨菇啦,回头唱歌的听见,一生气也不愿意跟咱们去了呢。” 吴伯箫 《化装》:“ 徐凤 家里的客人,一顿饭足磨菇了两顿饭的时间。” 聂绀弩 《废话》:“你真磨古,我手里做掉的人不少了,没有像你这样不值价的。”
(2).麻烦。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再说,赶明儿一调查户口,我们有人在外边抗战,还不是磨菇?”词语解释:磨刮 拼音:mó guā
磨光刮除。比喻排除。 宋 梅尧臣 《刘十秀才见过寻以为寄次韵和酬》:“放言破崖岸,尘事尽磨刮。”词语解释:磨揩 拼音:mó kāi
擦拭。 宋 梅尧臣 《送方进士游庐山》诗:“子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词语解释:磨钝 拼音:mó dùn
磨砺顽钝。 汉 班固 《答宾戏》:“搦朽磨钝,铅刀皆能一断。” 宋 苏轼 《谢除龙图阁学士表》之二:“敢不磨钝自修,履冰知戒,庶全孤节,少答殊私。” 清 孙鼎臣 《与郭筠仙书》:“以之磨钝厉俗,垂天下之大经,立万世之大防,古今之通义,不可旷而废也。”词语解释:磨跎 拼音:mó tuó
逍遥自在。 元 曾瑞 《端正好·自序》套曲:“看别人挥鞭登 剑阁 ,举棹泛沧波,争如我得磨跎处且磨跎。” 元 张可久 《折桂令·读史有感》曲:“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三折:“遇饮酒时须饮酒,得磨跎处且磨跎。”词语解释:磨励 拼音:mó lì
见“ 磨礪 ”。
词语解释:磨砺 拼音:mó lì
(1).在磨刀石上磨擦。《书·费誓》“礪乃锋刃” 孔 传:“磨礪锋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2).亦作“ 磨厉 ”、“ 磨励 ”。磨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世称 子路 无恒之庸人…… 孔子 引而教之,渐渍磨礪,闔导牖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业。”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磨厉钝顽,收其敏达之効。”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 舒燐 刻苦磨励,改过迁善。”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穷年磨厉,期于有成。”
(3).比喻作好准备,以便反击或及时一试。 宋 苏轼 《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臣闻差役之法,天下以为未便,独臺諫官数人者主其议,以为不可改,磨礪四顾,以待言者,故人畏之而不敢发耳。” 清 曹寅 《送亮生江阴补试》诗之二:“不信日华迷五色,老拳磨礪自当场。”词语解释:磨损 拼音:mó sǔn
磨擦损耗。 唐 刘叉 《偶书》诗:“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谷峪 《萝北半月》:“今年拖拉机给我们耕的地,光耗油和机件磨损计算下来就赔百分之五十的账。”《花城》1981年第2期:“有一天在省建委开会,他半开玩笑地对主任说:‘机器全磨损了,上油也不行了,另请高明吧!’”词语解释:磨盾 拼音:mó dùn
(1).见“ 磨盾鼻 ”。
(2).犹磨练。《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这半月之中,凡是下场的最好过也最不好过,好过的是磨盾三年,算完了一桩大事,且得消閒几日。”
词语解释:磨盾鼻 拼音:mó dùn bí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词语解释:磨磨 拼音:mó mó
即馍馍。面食的一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毕罗》:“今北人所谓磨磨,乃麵为之者,南人罕能修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饮食·饼》:“ 唐 小説:宰相有樱桃饆饠。北人呼为波波,南人谓之磨磨。”
(1).犹圈圈。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蠢金刚不管山门扇,被泼烟花误闯入珠宫殿,将戒袈裟钩掛在閒釵釧,百尺竿头难转一个磨磨,跌破了本来之面。”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三章:“母亲走到 郭祥 身边,从上到下打量着他,围着他转了两三个磨磨儿,又扳过他的脸凑近看看。”《当代》1981年第2期:“ 卢天章 这可慌了手脚,不知该做点什么好,在屋里直打磨磨。”
(2).犹转动。 克非 《春潮急》三七:“ 李克 说:‘对!不能批判他,要批判就批判我们自己。谁叫我们开始的时候不多磨磨脑筋呢!’”《当代》1981年第2期:“回到家,社员们风言风语,还在我心里磨磨。”词语解释:磨牛 拼音:mó niú
转磨之牛。比喻愚鲁。《花月痕》第四七回:“然太卤莽,直是磨牛,吾亦为汗颜哩。”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容斋随笔》:“此书予於癸丑、丁巳、庚申三次閲之,今年甲申已四徧,余年亦五十六矣,隙驹不留,磨牛如故,曷胜黯悵!”词语解释:磨转 拼音:mó zhuǎn
(1).团团围住;围歼。《朱子语类》卷七四:“《汉书》所谓盪军,是团转去杀他,磨转他底意思。”
(2).转,打圈子。《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 玳安 来家,到处寻书童儿,那里得来,急的只游回磨转。”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九章:“‘离开?’ 剑平 一时脑子磨转不过来。”词语解释:磨拂 拼音:mó fú
拂拭。《敦煌变文集·韩朋赋》:“唯有一毛﹝羽﹞,甚好端正。 宋王 得之,﹝遂﹞即磨拂其身,﹝大好光彩﹞。” 宋 梅尧臣 《送张子卿秀才》诗:“磨拂 李 杜 光,诚与日月鬭。”词语解释:磨陀 拼音:mó tuó
(1).逍遥自在。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我这里自磨陀,饮香醪,醉颜酡,拚沉睡在松萝。”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醉时林下和衣卧,半世磨陀,富和贫争甚么。” 元 朱庭玉 《祆神急·道情》套曲:“随时达变,得磨陀处且磨陀。”
(2).犹豫;徘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臺半倒落。便我中年人要去时节,尚兀自里打个磨陀。”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俺悄魂轻似叶,他征骑疾如梭。刚打个磨陀,翠旗尖又早被树烟锁。”
(3).磨蹭。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二回:“你在路上慢慢走,避风的去处好磨陀,到家就是晌午错。”词语解释:磨淬 拼音:mó cuì
磨砺,锻炼。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 宋 苏辙 《子瞻寄示岐阳十五碑》诗:“ 魏华 自磨淬,峻秀不包裹。”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得仁》:“鏗鏘金玉,难合同流,而不厌於磨淬。” 明 李东阳 《祁阳县学重修记》:“尔诸生归而求之,洗濯磨淬,入圣贤之域,庶几尔业与兹学其俱新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升庵集》:“ 晋 之东,犹振刷磨淬,灭 慕容 ,灭 姚秦 ,灭 李蜀 ,是虫死不僵,虎毙犹立也。以此言之, 宋 尚不得比 晋 ,而况 汉 唐 乎?”词语解释:磨勘 拼音:mó kān
(1). 唐 宋 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 唐 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 宋 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五》:“戊午,詔应南郊行事官,并付三銓磨勘,优与处分。”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二:“ 唐 制,郊祀行庆,止进勋阶, 五代 肆赦,例迁官秩,本朝因之。 孙何 、 耿望 言其非制,定三年磨勘进秩之法。”《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四年》:“审官院初引对京官於 崇政殿 ,迁秩有差。京朝官磨勘引对自此始。”
(2).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 清 陶福履 《常谈·磨勘》:“ 唐 开元 二十五年,礼部侍郎 姚亦 奏请应试进士等唱第讫,其所试杂文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此磨勘所由昉也。国朝 康熙 四十一年壬午科,始磨勘乡试硃墨卷。 乾隆 元年,户部侍郎 李紱 奏请增派翰、詹、科、道官磨勘。”
(3).查核。《太平广记》卷三八○引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郑洁》:“或十日方一去,但云磨勘文案未毕,所言受罪亦不见其餘,但拷问科决而已。” 宋 范仲淹 《再奏辩滕宗谅张亢》:“一面勘鞫干连人,并将已取到 庆州 钱帛文帐磨勘。”
(4).反复琢磨;钻研。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但忆与 彭民望 作悲秋长律七言四十韵,不欲重用一字,已乃令亡弟 东山 细加磨勘,有一字乃復易之。” 明 高攀龙 《答顾泾阳先生论格物》:“但子细磨勘,似説得稍阔。”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 塘南 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澈心境者矣。”词语解释:磨濯 拼音:mó zhuó
磨砺洗涤。 宋 岳飞 《奏李道归顺状》:“於是多遣信实之人,密行宣布朝廷之德意,説諭约结,俾其磨濯一心,以待王师之举,相为应援。”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侍奉之餘,虽常以古书自磨濯,遇有逆意处,思有师友讲説而不可见。”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四:“ 江橙里 词清远而藴藉, 沉沃田 称其‘劌鉥肝肾,磨濯心志,苦心孤诣以为词,可谓难矣!’”词语解释:磨镜石 拼音:mó jìng shí
传说 轩辕氏 铸镜时用以磨镜的石头。 宋 曾慥 《类说·述异记》:“ 镜湖 ,俗传 轩辕氏 铸镜於此,今有磨镜石,石上不生蔓草。”词语解释:磨拖 拼音:mó tuō
同“ 磨陀 ”。 元 白贲 《醉花阴》曲:“是他,更磨拖,真箇那里每闲快活。”词语解释:磨捋 拼音:mó lǚ
抚摩。磨,通“ 摩 ”。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亭亭笔直无皴节,磨捋形相一条铁。”词语解释:磨涅 拼音:mó niè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湼而不緇。”后因以“磨湼”比喻所经受的考验、折磨或外界的影响。 宋 林希逸 《代陈玄谢启》:“磨湼岂无,恪守磷緇之训;方圆俱可,肯貽卿皂之讥。” 明 唐寅 《焚香默坐歌》:“为人能把口应心,孝弟忠信从此始。其餘小德或出入,焉能磨湼吾行止。” 明 孙仁孺 《东郭记·殆不可复》:“为甚么始终两截,一生儿被他磨湼。”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故能居磨湼之中,而无淄磷之损。”参见“ 磨而不磷,湼而不緇 ”。词语解释:磨兜坚 拼音:mó dōu jiān
亦作“ 磨兜鞬 ”。 诫人慎言的意思。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 唐 刘洎 少时,尝遇异人谓之曰:‘君当佐太平,须谨磨兜坚之戒。’ 穀城 国门外有石人,刻其腹曰:‘磨兜坚,慎勿言。’故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磨兜鞬》:“ 襄州 穀城县 城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鞬,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 清 朱经 《寡言》诗:“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词语解释:磨垄 拼音:mó lǒng
见“ 磨礱 ”。
词语解释:磨砻 拼音:mó lóng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垄”。
(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唐 黄滔 《书怀寄友人》诗:“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礱近。” 清 钱谦益 《保砚斋记》:“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贞焉。”参见“ 磨礱砥礪 ”。
(2).磨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礱。”《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赵州 石桥甚工,磨壠密致,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黄庭坚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磨礲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愚山 适将往南山购石,见墓道间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赠朝鲜同志》诗:“江山锦绣三千里,寳剑磨礱十万横。”
(3).磨练;切磋。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磨礱老益智,吟咏閒弥精。” 宋 陆游 《示友》诗:“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日以师道磨礲学者,昼夜辨析,谆谆不懈。”
(4).折磨。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数载飘零似转蓬,为恩情多少磨礱。”
词语解释:磨砻砥砺 拼音:mó lóng dǐ lì
亦作“ 磨礱底厉 ”。亦作“ 磨礲砥礪 ”。
(1).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磨礱砥礪,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李周翰 注:“磨礱砥礪,皆磨石。” 李善 注本作“磨礲砥礪”。《汉书·枚乘传》作“磨礱底厉”。 颜师古 注:“礱亦磨也。底,柔石也。厉,皂石也。皆可以磨者。”
(2).磨砺锻炼。《明史·范济传》:“宜选良士为郡县学官,择民间子弟性行端谨者为生徒……磨礱砥礪,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 清 戴名世 《郑允石制义序》:“士人皆好读书,能文章,平居友朋讲习,磨礲砥礪,皆有元本,尤为他邦所不及。”词语解释:磨动 拼音:mó dòng
挥动;摇动。《三国演义》第三一回:“ 玄德 方欲退后,只见山头上红旗磨动,一军从山坞内拥出,为首大将乃 高览 也。”《水浒传》第七七回:“ 童贯 在岸上看得呆了,身边一将指道:‘山顶上那面黄旗正在那里磨动。’”词语解释:磨房 拼音:mó fáng
即磨坊。 明 无名氏 《白兔记·挨磨》:“向磨房愁眉锁,受劳碌也是没奈何。”参见“ 磨坊 ”。
词语解释:磨坊 拼音:mò fáng
磨面粉等的作坊。甬剧《两兄弟》第一场:“走出磨坊精神爽,我唱着山歌回家门。”《人民文学》1981年第8期:“村里有了一所磨坊。”词语解释:磨晚 拼音:mó wǎn
熬夜。《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要説起早,我不能;要説磨晚,等到太阳出了再睡,我却办得到。”词语解释:磨错 拼音:mó cuò
磨光锉平。多比喻磨炼意志。 宋 叶适 《徐德操墓志铭》:“虽然,世之操纵方圆,雕琢技能,梳櫛缴绕以赴绳墨,磨错椎钝以就锋鋭,死往生来不能絶也。”《唐明律合编·私铸铜钱》:“磨错成钱令薄小者,徒一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词语解释:磨鑢 拼音:mó lǜ
磨治;磨光锉平。《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汉 郑玄 笺:“玉之缺尚可磨鑢也。”《三国志·魏志·董卓传》:“悉椎破铜人、鐘虡及坏五銖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南史·颜竣传》:“ 前废帝 即位,铸二銖,形式转细,官钱每出,人间即模効之,而大小厚薄皆不及也,无轮郭,不磨鑢,如今之翦凿者,谓之耒子钱。”词语解释:磨晻 拼音:mó ǎn
掩映。 宋 欧阳修 《送荥阳魏主簿》诗:“破石出至寳,决高泻长川。光暉相磨晻,浩渺肆波澜。”词语解释:磨揉 拼音:mó róu
(1).磨练。 宋 欧阳修 《吉州学记》:“然予闻教学之法,本於人性,磨揉迁革,使趋於善。” 宋 苏轼 《答参寥书》:“当更磨揉以追配 彭泽 。”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盖其磨揉之久,而其势不得不至此也。” 清 刘大櫆 《程氏宗祠碑记》:“相习以让,相勉以仁,磨揉盥溉,其德维新。”
(2).研磨。词语解释:磨厉 拼音:mó lì
见“ 磨礪 ”。
词语解释:磨砺 拼音:mó lì
(1).在磨刀石上磨擦。《书·费誓》“礪乃锋刃” 孔 传:“磨礪锋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消鍊五石,铸以为器,磨礪生光。” 唐 韩愈 《南溪始泛》诗之一:“石麤肆磨礪,波恶厌牵挽。” 鲁迅 《野草·失掉的好地狱》:“添薪加火,磨砺刀山,使地狱全体改观,一洗先前颓废的气象。”
(2).亦作“ 磨厉 ”、“ 磨励 ”。磨练。 汉 王充 《论衡·率性》:“世称 子路 无恒之庸人…… 孔子 引而教之,渐渍磨礪,闔导牖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业。” 宋 叶适 《蕲州到任谢表》:“磨厉钝顽,收其敏达之効。” 明 归有光 《浙省策问对》:“ 舒燐 刻苦磨励,改过迁善。” 清 曾国藩 《台州墓表》:“穷年磨厉,期于有成。”
(3).比喻作好准备,以便反击或及时一试。 宋 苏轼 《大雪论差役不便札子》:“臣闻差役之法,天下以为未便,独臺諫官数人者主其议,以为不可改,磨礪四顾,以待言者,故人畏之而不敢发耳。” 清 曹寅 《送亮生江阴补试》诗之二:“不信日华迷五色,老拳磨礪自当场。”词语解释:磨驼 拼音:mó tuó
逍遥自在。 元 张养浩 《新水令·辞官》套曲:“自相度,图箇甚?谩张罗,得磨驼且磨驼。”一本作“ 磨駞 ”。词语解释:磨练 拼音:mó liàn
(1).见“ 磨鍊 ”。
(2).揣摩修饰。《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试期已到, 黄生 只得随例入场,举笔一挥,絶不思索。他也只当应个故事,那有心情去推敲磨练。”
词语解释:磨鍊
亦作“ 磨炼 ”。亦作“ 磨练 ”。 犹锻炼。《朱子语类》卷十七:“只恁地强信不得,须是学到那田地,经歷磨鍊多后,方信得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鍊。”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中:“昔 贾长沙 以经济之才,备 宣室 之问, 汉文 知其才,而欲磨鍊其才,故未大用。” 老舍 《茶馆》第三幕:“我在外边也混了这么多年,磨练出来点了,谁跟我瞪眼,我会伸手打!” 巴金 《无题·先死者》:“ 中国 的土地在受难,在受磨炼,在受熬煎。”词语解释:磨脐 拼音:mó qí
磨轴。形如人脐,故名。《朱子语类》卷二:“南极北极,天之枢纽,只有此处不动如磨脐。”词语解释:磨旗擂鼓
摇旗击鼓词语解释:磨袭砥砺
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词语解释:磨娑 拼音:mó suō
抚摩。磨,通“ 摩 ”。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我挺刃偶磨娑,到而今无计如何。”词语解释:磨害 拼音:mó hài
折磨伤害。《儒林外史》第五回:“你若另娶一人,磨害死了我的外甥,老伯老伯母在天不安,就是先父母也不安了。”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原道觉世训》:“近一二千年,几多凡人灵魂,被这阎罗妖缠捉磨害。”词语解释:磨形炼性 拼音:mó xíng liàn xìng
锻炼身心。 清 李渔 《慎鸾交·情访》:“我 华中郎 刻意防情,不近青楼艷质,谁想被 王又嬙 那个妮子渐渐的逼近身来,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鍊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词语解释:磨弄 拼音:mó nòng
(1).抚摩;把玩。磨,通“ 摩 ”。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镜》:“镜子儿,亏你每日看人面,欢喜你,磨弄你,放你在跟前。”
(2).磨折;戏弄。 清 赵庆熺 《香销酒醒曲·杂感》:“算浮生受过,受过诸磨弄。”词语解释:磨崖碑 拼音:mó yá bēi
山崖石壁上镌刻的文字。 金 庞铸 《山谷透涓帖》诗:“平生败笔塚纍纍,妙处不减磨崖碑。”词语解释:磨洋工 拼音:mó yáng gōng
故意拖延时间,不干或少干活。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六回:“咱们想法子要叫他这碉堡好修不成,咱们发动群众,以后拿上坏家具去,熬日头磨洋工。”《人民日报》1981.6.13:“社员干活‘两头黑’,磨洋工的现象没有了。”词语解释:磨泐 拼音:mó lè
损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 胡氏 言,今拓本多磨泐,故所録全文颇有闕误,首一行书撰人尤甚。”词语解释:磨刀雨 拼音:mó dāo yǔ
即磨刀水。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磨刀雨》:“京师谚曰:‘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盖五月十三乃俗传 关壮繆 过 江 会 吴 之期,是日有雨者谓之磨刀雨。”参见“ 磨刀水 ”。
词语解释:磨刀水 拼音:mó dāo shuǐ
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关圣庙》:“岁之五月十三日为单刀会,是日多雨,谓天赐磨刀水云。”参见“ 磨刀雨 ”。词语解释:磨对 拼音:mó duì
(1).查验核对。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杂志·造化弄人》:“乃是年主考厌薄旧文,尽括坊间文入内磨对,凡同者掷之。” 清 阮大鋮 《燕子笺·驼泄》:“要各人认定自己卷面上的字号,到发榜时,只写了号数,不写名字,直至进呈过,磨对明白,方纔写名姓传臚。”《醒世姻缘传》第四七回:“刑厅放了衙,仍把稿传到公馆,叫人灯下写出文来,磨对无差。”
(2).勘问;审讯。 明 汪廷讷 《狮吼记·摄对》:“叹的是爱河空綣恋,苦海枉沉迷。自孽难违,逃不出殿上亲磨对。”词语解释:磨不开 拼音:mó bù kāi
拉不下脸;不好意思。《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被人家排大侄儿似的这等排了一场,一时脸上就有些大大的磨不开。”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七:“拉车的人晓得怎么赊东西,所以他磨不开脸不许熟人们欠账。”词语解释:磨刀水 拼音:mó dāo shuǐ
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关圣庙》:“岁之五月十三日为单刀会,是日多雨,谓天赐磨刀水云。”参见“ 磨刀雨 ”。
词语解释:磨刀雨 拼音:mó dāo yǔ
即磨刀水。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磨刀雨》:“京师谚曰:‘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盖五月十三乃俗传 关壮繆 过 江 会 吴 之期,是日有雨者谓之磨刀雨。”参见“ 磨刀水 ”。
词语解释:磨刀水 拼音:mó dāo shuǐ
旧指农历五月十三日所下的雨。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关圣庙》:“岁之五月十三日为单刀会,是日多雨,谓天赐磨刀水云。”参见“ 磨刀雨 ”。词语解释:磨它子 拼音:mó tā zǐ
方言。纠缠。《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有了,等我合他们磨它子,磨到那儿是那儿。”一本作“ 磨佗子 ”。词语解释:磨博士 拼音:mó bó shì
以磨粉为业的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 行钱 云:‘兀那 罗和 ,你出来,爹唤你哩。’磨博士云:‘来也来也,谁唤 罗和 哩?’”词语解释:磨佗子 拼音:mó tuó zǐ
见“ 磨它子 ”。
词语解释:磨它子 拼音:mó tā zǐ
方言。纠缠。《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有了,等我合他们磨它子,磨到那儿是那儿。”一本作“ 磨佗子 ”。词语解释:磨得开 拼音:mó de kāi
脸上下得来。例如:你当面挖苦人,人家脸上磨得开吗?
好意思。例如:她请客你不去,你磨得开吗?
想得通;行得通。例如:这个理我磨得开,您就放心吧。
也作“抹得开”词语解释:磨刀不误砍柴工 拼音:mó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谓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可以加快进程。 李良杰 俞云泉 《较量》第三章:“磨刀不误砍柴工嘛!看起来是慢,实际上是快。”词语解释:磨兜鞬 拼音:mó dōu jiān
见“ 磨兜坚 ”。
词语解释:磨兜坚 拼音:mó dōu jiān
亦作“ 磨兜鞬 ”。 诫人慎言的意思。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 唐 刘洎 少时,尝遇异人谓之曰:‘君当佐太平,须谨磨兜坚之戒。’ 穀城 国门外有石人,刻其腹曰:‘磨兜坚,慎勿言。’故云。”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磨兜鞬》:“ 襄州 穀城县 城门外道傍石人,缺剥腹上有字云:‘磨兜鞬,慎勿言。’是亦金人之流也。” 清 朱经 《寡言》诗:“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