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磕磕磕开磕铳磕扑磕槎磕膝头子磕膝盖 
磕脑磕匝磕诈磕叉磕搭磕膝磕头撞脑 
磕睡磕巴磕磕撞撞磕擦擦磕爬磕绊磕头如捣蒜 
磕额磕头虫磕磕巴巴磕打牙儿磕磕绊绊磕答磕头礼拜 
磕头磕响头磕碰磕撞磕硼磕头碰脑磕牙料嘴 
磕匝磕叉叉磕打磕伏磕竹磕头的磕头烧香 
磕爬四五六磕擦磕扑扑磕喳磕睡虫磕塔磕瓜 

词语解释:磕磕  拼音:kē kē
象声词。形容水石轰击声等。《楚辞·九章·悲回风》:“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文选·宋玉〈高唐赋〉》:“砾磥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礚礚。” 李善 注引《字林》曰:“礚,大声也。” 汉 王褒 《洞箫赋》:“扬素波而挥连珠兮,声礚礚而澍渊。” 晋 左思 《吴都赋》:“濆薄沸腾,寂寥长迈,濞焉汹汹,隐焉礚礚。”
词语解释:磕脑  拼音:kē nǎo
古代男子裹头的巾。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如何打扮?虎皮磕脑虎皮袍,两眼光辉志气豪。”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二折:“您孩儿不用衣袍鎧甲,就用这死虎皮,做一箇虎皮磕脑、虎皮袍、虎筋绦。”《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松 定睛看时,却是个人,把虎皮缝做衣裳,头上带着虎磕脑。”
词语解释:磕睡  拼音:kē shuì
睡眠。亦指倦极小睡。《朱子语类》卷十二:“恰如磕睡,彊自唤醒,唤之不已,终会醒。”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孩儿,孩儿,你为甚磕睡在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其时那促狭鬼约定的朋友,正坐在房里等做戏,听説是魔头到了,便伏在桌上,假装磕睡。”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老爷曾说过:‘小孩子,磕睡是多些!’”
词语解释:磕额  拼音:kē é
亦作“ 磕頟 ”。 凸出的额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记观杜氏书画》:“聚头磕頟方外人,担肩抱蟾骨法新。”《红楼梦》第九三回:“但见 包勇 身长五尺有零,肩背宽肥,浓眉爆眼,磕额长髯,气色粗黑,垂着手站着。”
词语解释:磕头  拼音:kē tóu
一种以头着地或近地的跪拜礼。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任道元》:“ 任 深悼前非,磕头谢罪。”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諕的我磕头也那礼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郑舍人 一见了 王部郎 ,连忙磕头下去。”《官场现形记》第二回:“ 赵温 便向他爷爷、爸爸磕头辞行。” 老舍 《黑白李》:“讲恋爱的时候要多吻,少磕头,要死追,别死跪着。”
词语解释:磕匝  拼音:kē zā
见“ 磕匝 ”。
词语解释:磕爬四五六
方言。向前跌倒,即跌个狗吃尿
词语解释:磕开
击开;撞开
词语解释:磕匝  拼音:kē zā
亦作“ 磕帀 ”。 围;环绕。 唐 阎立本 《巫山高》诗:“君不见 巫山 磕匝翠屏开, 湘江 碧水遶山来。” 唐 韩愈 《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后时食月罪当死,天罗磕帀何处逃汝刑。”
词语解释:磕巴  拼音:kē bā
方言。形容口吃,说话费力。如:他说话有点儿磕巴。重言之为“磕磕巴巴”。《收穫》1981年第5期:“他说得磕磕巴巴,艰难费力,语言乏味失色。”
词语解释:磕头虫  拼音:kē tóu chóng
旧时对小官的谑称。小官上司多,见上司要磕头行礼,故称。《品花宝鉴》第五十回:“﹝ 玉天仙 ﹞遂把歷年积下的东西与他捐了分发,虽是磕头虫,倒底也算箇老爷。”
词语解释:磕响头  拼音:kē xiǎng tóu
双膝跪下以额碰地出声。表示惶恐、感激等心理状态。《红楼梦》第七三回:“聚赌者统共二十多人,都带来见 贾母 ,跪在院内,磕响头求饶。”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我请你再不要抽,我给你磕响头。”《人民日报》1954.2.15:“ 杨作柱 长得就像瘦猴一样,一天推了三十多车子,往年要是推二十车子,他娘就高兴的磕响头啦!”
词语解释:磕叉叉  拼音:kē chā chā
刀斧砍劈声。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阿,恼的我磕叉叉斧砍人。”
词语解释:磕擦  拼音:kē cā
亦作“ 磕喳 ”。 象声词。形容刀砍声等。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将一朵并头莲,生磕擦两分开。刀割断,合欢带。” 老舍 《四世同堂》五四:“磕喳一刀,他便成了英雄,名满九城!”
词语解释:磕铳  拼音:kē chòng
方言。困倦想睡。《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 佘小观 一人觉得乏味,而又磕銃上来,便在 糖葫芦 所躺的地方睡下了。”《文明小史》第十三回:“齐巧制臺晚饭过后,丢掉饭碗,正在那里打磕銃。”
词语解释:磕诈  拼音:kē zhà
方言。犹敲诈。 沙汀 《还乡记》三:“卦婆子 张姨娘 有五十多岁,矮胖和善,不如一般巫婆的喜欢磕诈。”一本作“ 敲诈 ”。
词语解释:磕磕撞撞  拼音:kē kē zhuàng zhuàng
走路东倒西歪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程老儿 ﹞磕磕撞撞,撞到粪场边来,走至楼窗下面,咳嗽一声。” 赵树理 《三里湾·忌生人》:“ 糊涂涂 虽然心里有事睡不着,只是上了几岁年纪,半夜三更不想磕磕撞撞出来活动。”
词语解释:磕磕巴巴  拼音:kē kē bā bā
见“ 磕巴 ”。
词语解释:磕巴  拼音:kē bā
方言。形容口吃,说话费力。如:他说话有点儿磕巴。重言之为“磕磕巴巴”。《收穫》1981年第5期:“他说得磕磕巴巴,艰难费力,语言乏味失色。”
词语解释:磕碰  拼音:kē pèng
(1).亦作“ 磕硼 ”。碰撞;撞击。《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骨伤作痛》:“此乃磕硼微伤,骨间作痛,肉色不变。”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狂奔的马蹄磕碰冰冻的土地,就像磕碰着战士们的心。”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雨不下了,风又起了,院里那棵槐树的秃枝枝,直抖直抖的磕碰着。”
(2).由说话引起冲突。 管桦 《井台上》:“儿媳妇和孙子媳妇挑战比赛上啦,我也订了条件,保证不叫孩子磕碰。”
(3).指器物上碰伤的痕迹。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乔光朴 拾起他加工好的零件检查着,大部分都有磕碰。”
词语解释:磕打  拼音:kē dǎ
(1).敲打。《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标致妇人不禁磕打,一时磕打坏了,上司要人,不便。”
(2).碰击。 老舍 《骆驼祥子》九:“急忙钻入被窝里去,上下牙磕打了一阵,不愿再坐起来。” 萧军 《羊·职业》:“门岗并没麻烦我,他磕打着脚上笨重的毡靴说:‘是你吗?一年多不见了啊!’”
(3).侵害;折腾。《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 狄员外 虽因 狄希陈 已回,病觉略有转头,毕竟有了年纪的人,不禁磕打,几场气,病势入了腠理,不过挨日子而已。”
词语解释:磕扑扑  拼音:kē pū pū
急促的脚步声。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俺急煎煎向前路奔驰……是那个磕扑扑在背后追随。”
词语解释:磕扑  拼音:kē pū
(1).双膝同时着地的声音。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三折:“只待要哭哭啼啼,这一壁那一壁,怎生逃避,好着我磕扑的在马前跪膝。”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三折:“他磕扑的跪在街基。”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喝声当面着我磕扑的跪下。”
(2).心跳声。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四折:“至今説起,俺这心胆还是磕扑磕扑的跳。”
词语解释:磕叉  拼音:kē chā
(1).亦作“ 磕槎 ”。砍砸斩杀声。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把钢鞭忙向手中抬,磕叉,打的他连盔夹脑半斜歪。” 元 无名氏 《庞掠四郡》第三折:“你覷那 张将军 剑锋吹毛般快,磕槎,可又血渌渌早躺着尸骸。”
(2).斩杀。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举我这夹刚板斧来,覷着那廝嘴缝鼻凹里磕叉。”
词语解释:磕擦擦  拼音:kē cā cā
形容马蹄声。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二折:“喒也曾溼浸浸卧雪眠霜,喒也曾磕擦擦登山驀岭,喒也曾缉林林劫寨偷营。”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三折:“一声喊将征尘荡起,急颭颭搠旌旗,扑鼕鼕操画鼓,磕擦擦驱征骑。”
词语解释:磕打牙儿  拼音:kē dǎ yá ér
方言。戏弄;开玩笑。如:你别拿他磕打牙儿了。
词语解释:磕撞  拼音:kē zhuàng
(1).碰撞;撞击。 宋 范仲淹 《奏辩陈留移桥》:“据案帐上开説,所损舟船五十五隻内,五十隻因风并相磕撞致损,只有五隻因桥致损。”《水浒传》第三五回:“ 宋江 读罢,叫声苦……自把头去壁上磕撞,大哭起来。”《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这 祁伯常 从山上衝下,夹石带人,不惟被水,更兼那石头磕撞得骨碎肉糜,搁在一枝枣树枝上。”
(2).形容劳碌奔波。 茅盾 《虹》七:“她此时万不料还要在这崎岖的 蜀 道上磕撞至二三年之久。”
词语解释:磕伏  拼音:kē fú
方言。俯卧;趴。《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不一时那孩子就磕伏在 李瓶儿 怀里睡着了。”《金瓶梅词话》第五三回:“説也奇怪,那时孩子就放下眼,磕伏着有睡起来了。”
词语解释:磕喳  拼音:kē zhā
见“ 磕擦 ”。
词语解释:磕擦  拼音:kē cā
亦作“ 磕喳 ”。 象声词。形容刀砍声等。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将一朵并头莲,生磕擦两分开。刀割断,合欢带。” 老舍 《四世同堂》五四:“磕喳一刀,他便成了英雄,名满九城!”
词语解释:磕槎  拼音:kē chá
见“ 磕叉 ”。
词语解释:磕叉  拼音:kē chā
(1).亦作“ 磕槎 ”。砍砸斩杀声。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二折:“把钢鞭忙向手中抬,磕叉,打的他连盔夹脑半斜歪。” 元 无名氏 《庞掠四郡》第三折:“你覷那 张将军 剑锋吹毛般快,磕槎,可又血渌渌早躺着尸骸。”
(2).斩杀。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举我这夹刚板斧来,覷着那廝嘴缝鼻凹里磕叉。”
词语解释:磕搭  拼音:kē dā
亦作“ 磕答 ”。亦作“ 磕塔 ”。 犹言一下子,突然。形容时间短促。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上阵处磕搭的揝住狮蛮,交马处滴溜扑摔下雕鞍,直杀的他败将投降,战马空还。”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二折:“ 东岳庙 磕塔的相逢无话説,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
词语解释:磕爬  拼音:kē pá
方言。身体向前俯冲倾侧,跌跌撞撞。《何典》第九回:“不料他一个不小心,踏了冰荡,磕爬四五六,一交跌倒。”
词语解释:磕磕绊绊  拼音:kē kē bàn bàn
(1).路不好走或腿脚不灵而行走费力的样子。《人民文学》1977年第10期:“我寻思,道儿不好摸,要不,天亮再说吧。可又一想,不成,不去不放心,就磕磕绊绊地摸去了。”《人民文学》1978年第3期:“这间房子用块能拉来拉去的塑料布一隔为二,后半间摆了张大床,前半间塞满了日用杂物,磕磕绊绊,连走路也难下脚。”
(2).说话费力的样子。犹言结结巴巴。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二章:“他父子俩站在台阶底下, 嘎子 爹磕磕绊绊说了无数好话,又强捺着 嘎子 爬在地上磕了一个头。”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四章:“ 大顺 红着脸,磕磕绊绊地说:‘我从祖国回来快半年了,这期间也没摊上什么任务。’”
词语解释:磕硼  拼音:kē péng
见“ 磕碰 ”。
词语解释:磕碰  拼音:kē pèng
(1).亦作“ 磕硼 ”。碰撞;撞击。《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骨伤作痛》:“此乃磕硼微伤,骨间作痛,肉色不变。”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狂奔的马蹄磕碰冰冻的土地,就像磕碰着战士们的心。”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雨不下了,风又起了,院里那棵槐树的秃枝枝,直抖直抖的磕碰着。”
(2).由说话引起冲突。 管桦 《井台上》:“儿媳妇和孙子媳妇挑战比赛上啦,我也订了条件,保证不叫孩子磕碰。”
(3).指器物上碰伤的痕迹。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 乔光朴 拾起他加工好的零件检查着,大部分都有磕碰。”
词语解释:磕竹  拼音:kē zhú
用两块瓢形的竹、木片占卜吉凶。俗称笃笤。《醒世姻缘传》第四回:“ 晁大舍 慌了手脚, 岳庙 求签,王府前演禽打卦,叫瞎子算命,请巫婆跳神,请磕竹的来磕竹,请圆光的圆光。”
词语解释:磕睡虫  拼音:kē shuì chóng
神话中一种促人睡眠的虫。亦喻贪睡的人。《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黄生 大喜欲狂,恨不能一拳打落日头,把 孙行者 的磕睡虫,遍派满船之人,等他呼呼睡去,独留他男女二人,説一个心满意足。”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不要怪 戚相公 一箇,近来的人都有这桩毛病,见了书本就要睡觉,只怕书里的蠹鱼就是磕睡虫变的,也不可知。”一本作“ 瞌睡虫 ”。
词语解释:磕膝头子  拼音:kē xī tóu zi
方言。膝盖。 陈登科 《活人塘》十一:“ 薛陆氏 抱住磕膝头子,冻得抖抖索索的。”
词语解释:磕膝  拼音:kē xī
见“ 磕膝盖 ”。
词语解释:磕膝盖  拼音:kē xī gài
方言。膝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一个人站在当地……下边穿着条香色洋布夹裤,套着双青缎子套裤,磕膝盖那里都麻了花儿了,露着桃红布里儿。”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 伊太太 的左手在磕膝盖儿上放着,右手在肩膀那溜儿向 温都寡妇 指着。”亦省作“ 磕膝 ”。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 高第 把双手搂在磕膝上,愣起来。”
词语解释:磕绊  拼音:kē bàn
方言。由说话引起的争端;冲突。 沙汀 《淘金记》二三:“三月初八!可是他就弄了两回磕绊,闹得 何 家一家人六畜不安。” 老舍 《四世同堂》六九:“这不过是月令中的一点小磕绊,算不了什么!”
词语解释:磕答  拼音:kē dá
见“ 磕搭 ”。
词语解释:磕搭  拼音:kē dā
亦作“ 磕答 ”。亦作“ 磕塔 ”。 犹言一下子,突然。形容时间短促。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上阵处磕搭的揝住狮蛮,交马处滴溜扑摔下雕鞍,直杀的他败将投降,战马空还。”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二折:“ 东岳庙 磕塔的相逢无话説,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
词语解释:磕头碰脑  拼音:kē tóu pèng nǎo
指人多、东西多互相挤碰。例如:一大群人磕头碰脑地挤着看热闹。
比喻人与人之间闹矛盾。例如:街坊邻里有个磕头碰脑的事,他都出面调停。
词语解释:磕头的  拼音:kē tóu de
指结拜的兄弟。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瘦子叫 唐田 ,外号 唐抓子 ,是 韩老六 的磕头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还有那白胡子,他是谁?’‘是 韩老六 的磕头的,北头 老胡家 。’”
词语解释:磕塔  拼音:kē tǎ
见“ 磕搭 ”。
词语解释:磕搭  拼音:kē dā
亦作“ 磕答 ”。亦作“ 磕塔 ”。 犹言一下子,突然。形容时间短促。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折:“上阵处磕搭的揝住狮蛮,交马处滴溜扑摔下雕鞍,直杀的他败将投降,战马空还。”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二折:“ 东岳庙 磕塔的相逢无话説,把那厮滴溜扑马上活挟。”
词语解释:磕膝盖  拼音:kē xī gài
方言。膝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一个人站在当地……下边穿着条香色洋布夹裤,套着双青缎子套裤,磕膝盖那里都麻了花儿了,露着桃红布里儿。” 老舍 《二马》第三段五:“ 伊太太 的左手在磕膝盖儿上放着,右手在肩膀那溜儿向 温都寡妇 指着。”亦省作“ 磕膝 ”。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三:“ 高第 把双手搂在磕膝上,愣起来。”
词语解释:磕头撞脑  拼音:kē tóu zhuàng nǎo
(1).犹言碰来碰去。谓到处都能碰到。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我往常但出门,磕头撞脑的都是我那朋友兄弟,今日见我穷了,见了我的都躲去了。”
(2).形容人多互相挤碰。如:庙中人甚多,称得是磕头撞脑。
词语解释:磕头如捣蒜  拼音:kē tóu rú dǎo suàn
磕头如同蒜锤捣蒜那么快。形容求饶的狼狈相
可汗磕头如捣蒜的说道:“我等肉眼凡夫,不知天使系何等神佛。”——《野叟曝言》
词语解释:磕头礼拜  拼音:kē tóu lǐ bài
叩头行礼。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三折:“我坐着窄窄半边牀,受了他怯怯两拜礼,我这里磕头礼拜却回席,剗地须还了你。”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四折:“祝千秋磕头礼拜,不知道 赤壁 东风大会垓,可似这今朝奏凯。”《水浒传》第五三回:“一住五日, 戴宗 每日磕头礼拜,求告 真人 ,乞救 李逵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那老母但看见佛菩萨像,只是磕头礼拜,谢他覆庇。”
词语解释:磕牙料嘴  拼音:kē yá liào zuǐ
斗嘴;耍嘴皮子。 元 关汉卿 《陈母教子》第三折:“我可也不和你畅叫扬疾,谁共你磕牙料嘴!”
词语解释:磕头烧香  拼音:kē tóu shāo xiāng
比喻求人说好话。例如:对这些黑心肝,光磕头烧香不行,我醒过劲来了,得和他们干!
词语解释:磕瓜  拼音:kē guā
皮棒槌。 明 无名氏 《拔宅飞昇》第一折:“充县令我且替他;若有人来告状,赏他一顿磕瓜。”《金瓶梅词话》第六十回:“ 西门庆 笑令 玳安儿 :‘拏磕瓜来,打这贼花子。’那 谢希大 悄悄向他头上打了一个嚮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