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首字词组
碑文碑版碑首碑志碑颂碑阴文碑学碑林
碑阴碑碣碑亭碑表碑兽碑阙碑帖碑珓儿
碑石碑记碑趺碑榜碑像碑拓碑本碑工
碑铭碑板碑堂碑材碑垄碑套碑座碑宇
碑刻碑泪碑额碑诔碑匠碑洞碑池 

词语解释:碑文  拼音:bēi wén
(1).刻在碑上的文字。《后汉书·卢植传》:“专心研精,合《尚书》章句,孝《礼记》失得,庶裁定圣典,刊正碑文。”《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艾 ﹞年十二,随母至 潁川 ,读故 太丘 长 陈寔 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中山王御碑跋》:“臣等不敏,幸得同侍经筵,钦覩御製,不胜感激流涕,谨拜手稽首,书於碑文之左。” 郭小川 《三门峡》诗:“你呀,一不刻碑文,二不录诗篇,只记下:巨人的脑汁汗液埋葬了万险千难。”
(2).文体名。《后汉书·孔融传》:“﹝ 融 ﹞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凡二十五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蔡邕 铭思,独冠古今。 桥公 之鉞,吐纳典謨; 朱穆 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长也。” 金松岑 《文学上之美术观》:“碑文有辞,皆为韵语, 中郎 《郭有道碑》已有之,即誌铭之滥觴也。”
词语解释:碑阴  拼音:bēi yīn
碑的背面。亦指碑后面的文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 魏太平真君 三年,刻石树碑,勒宣时事……碑阴题 宣城公 李孝伯 、尚书 卢遐 等从臣姓名,若新鏤焉。” 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今之制,凡誌于墓者,琢密石,加盖于其上,用敢附碑阴之义,假兹石而书焉。” 宋 司马光 《书田谏议碑阴》:“愿审思之,脱或可从,请附刻於碑阴之末。” 清 俞樾 《诸子平议·序目》:“《诗》不云乎?‘无德不醻。’輒仿 汉 人碑阴之例,书其名字焉。”
词语解释:碑石  拼音:bēi shí
(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庙前有碑,碑石金生。 干寳 曰:‘黄金可採,为 晋 中兴之瑞。’”《南史·萧恭传》:“是夜闻数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视之,碑涌起一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三字经》:“ 西奈山 ,显神蹟,命 摩西 ,造碑石。” 叶圣陶 《登雁塔》:“单说那碑石经历了一千四百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特指墓碑。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太尉杨震碑》云:‘敢慕 奚斯 之追述,树碑石于坟道。’则又承 扬子 误焉。” 何其芳 《画梦录·墓》:“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
词语解释:碑铭  拼音:bēi míng
碑文和铭文。《后汉书·翟酺传》:“ 酺 免后,遂起太学,更开拓房室,学者为 酺 立碑铭於学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汤盘铭》《太公丹书》所载诸铭,亦因所用器物著辞以自警,未尝为徒文也。后世特立石以纪事述言。而谓之碑铭,与古异矣。”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孔林》:“诸 孔氏 封五十餘所,人名昭穆不可復识。有碑铭三,兽碣俱在。”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三三年七月,﹝ 鎌田诚一 ﹞以病在故乡去世,立在他的墓前的是我手写的碑铭。”
词语解释:碑刻  拼音:bēi kè
碑帖。亦指有文字的碑石。《隶释·汉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观遗经字画之妙,非 蔡中郎 辈不能为,以 黄初 后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岂 魏 人笔力可到!”《宋史·吕文仲传》:“ 太平兴国 中,上每御便殿观古碑刻,輒召 文仲 与 舒雅 、 杜镐 、 吴淑 读之。” 清 顾炎武 《北岳辨》:“ 宋 初,庙为 契丹 所焚, 淳化 二年重建,而 唐 之碑刻未尝毁。”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金石文字》:“ 孙渊如 观察尝言:‘吾如官御史,拟请旨著地方官吏保护天下碑刻。’”
词语解释:碑版  拼音:bēi bǎn
亦作“ 碑板 ”。
(1).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摩灭,碑版谁闻传。”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干謁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唐 李邕 《岳麓寺碑》:“碑板莫建,轨物未宏。” 宋 叶适 《赠徐灵渊》诗:“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邻。”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惟碑板之作,前贤成式具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 清 邓汉仪 《平淮西碑》诗:“雪夜功成罢鼓声, 昌黎 碑版照 淮西 。”
(2).泛指碑碣。 清 陶澂 《登恒山》诗:“幽緲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
(3).指拓印的碑帖。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高祖太武皇帝 本名与 文皇帝 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钩别,付碑版以广后学,庶几彷彿不坠于地也。”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4).书法中北碑一派。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画·赵松雪》:“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 唐 人,如 欧 、 褚 、 颜 、 柳 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 松雪 ,便不是碑版体裁矣。” 严复 《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 汉 学考据之赤帜。”
词语解释:碑碣  拼音:bēi jié
(1).石碑方首者称碑,圆首者称碣。后多不分,以之为碑刻的统称。《南史·文学传·颜协》:“时 吴 人 范怀约 能隶书, 协 学其书,殆过真也。 荆楚 碑碣皆 协 所书。” 唐 杜甫 《赠蜀僧闾丘师兄》诗:“青荧雪岭东,碑碣旧製存。”《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教从人取十数个火把点着……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籙,人皆不识。”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五三》:“当开会之前, 兼士 要我的碑碣拓片去陈列,我答应了。”
(2).特指墓前所立的石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漯水 又东逕 汉 徵君 伏生 墓南,碑碣尚存。”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不去望夫石上变化身,筑坟臺上立个碑碣?”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大修 别山 ( 张同敞 )墓道,立碑碣。” 冰心 《寄小读者》二六:“我一星期中至少去三次,抚着碑碣,摘去残花。我觉得墓中人很安适的,不知墓中人以我为如何?”
(3).喻指具有纪念意义的标志。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小说《士敏土》为 革拉特珂夫 所作的名篇,也是新 俄 文学的永久的碑碣。”
词语解释:碑记  拼音:bēi jì
碑上所刻的记事文章。《南史·刘悛传》:“ 悛 父 勔 讨 殷琰 ,平 寿阳 ,无所犯害,百姓德之,为立碑记。” 唐 张说 《过汉南城叹古坟》诗:“松柏剪无餘,碑记灭罔传。” 清 顾炎武 《北岳辨》:“至 宋 之醮文碑记尤多,不胜録也。”
词语解释:碑板  拼音:bēi bǎn
见“ 碑版 ”。
词语解释:碑版  拼音:bēi bǎn
亦作“ 碑板 ”。
(1).碑碣上所刻的志传文字。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图牒復摩灭,碑版谁闻传。”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干謁走其门,碑版照四裔。” 唐 李邕 《岳麓寺碑》:“碑板莫建,轨物未宏。” 宋 叶适 《赠徐灵渊》诗:“碑板荒唐久,遄看走四邻。” 清 冯桂芬 《复庄卫生书》:“惟碑板之作,前贤成式具在,身处后代,不宜偭规矩而改错。” 清 邓汉仪 《平淮西碑》诗:“雪夜功成罢鼓声, 昌黎 碑版照 淮西 。”
(2).泛指碑碣。 清 陶澂 《登恒山》诗:“幽緲岳灵何所寄,岿然碑版覆苔红。”
(3).指拓印的碑帖。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高祖太武皇帝 本名与 文皇帝 同上一字,后乃删去,尝有碑版,凿处具在。”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高宗皇帝》:“因出其本,令精意钩别,付碑版以广后学,庶几彷彿不坠于地也。”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鼎彝、泉币、碑版、壁画、雕塑、古陶之类,虽缺乏系统的整理,材料确是不少了。”
(4).书法中北碑一派。 清 钱泳 《履园丛话·书画·赵松雪》:“惟碑版之书则不然,碑版之书,必学 唐 人,如 欧 、 褚 、 颜 、 柳 诸家,俱是碑版正宗,其中著一点 松雪 ,便不是碑版体裁矣。” 严复 《救亡决论》:“鄙摺卷者,则争碑版篆隶之上游;薄讲章者,则标 汉 学考据之赤帜。”
词语解释:碑泪  拼音:bēi lèi
犹悲泪。碑,悲,取其谐音以为双关。《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华山畿八》:“将懊恼,石闕昼夜题,碑泪常不燥。” 宋 范成大 《少卿直阁郑公挽歌词》:“鬢霜三馆直,碑泪五州春。”
词语解释:碑首  拼音:bēi shǒu
即碑额。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 清 袁枚 《新齐谐·禹王碑吞蛇》:“俄而火光渐近,乃一大石碑。碑首凿猛虎形,光如万炬,燃照数里。”参见“ 碑额 ”。
词语解释:碑额  拼音:bēi é
碑头及其题字。 元 吾丘衍 《学古编·三十五举》:“凡写碑匾,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 叶圣陶 《登雁塔》:“向来玩碑的无非揣摩书法,考证故实,注意到碑额、碑趺和碑旁的装饰雕刻是比较后起的事情。”
词语解释:碑亭  拼音:bēi tíng
(1).护碑的建筑物。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在部相地,諏吉庀材鳩工,建立碑亭,礱石鐫刻。”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安祐宫 ﹞正殿之东为满文碑亭,西为汉文碑亭。”
(2).喻指身体魁伟的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
词语解释:碑趺  拼音:bēi fū
碑座。 叶圣陶 《登雁塔》:“向来玩碑的无非揣摩书法,考证故实,注意到碑额、碑趺和碑旁的装饰雕刻是比较后起的事情。” 叶圣陶 《登雁塔》:“碑趺的天人舞乐的浮雕尤其可爱。”
词语解释:碑堂  拼音:bēi táng
即碑亭。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张光晟》:“﹝ 光晟 ﹞祀讫,因极饮大醉,昼寝于碑堂。” 唐 薛逢 《君不见》诗:“碑文半缺碑堂摧, 祁连 塚象狐兔开。”参见“ 碑亭 ”。
词语解释:碑亭  拼音:bēi tíng
(1).护碑的建筑物。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在部相地,諏吉庀材鳩工,建立碑亭,礱石鐫刻。”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安祐宫 ﹞正殿之东为满文碑亭,西为汉文碑亭。”
(2).喻指身体魁伟的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
词语解释:碑额  拼音:bēi é
碑头及其题字。 元 吾丘衍 《学古编·三十五举》:“凡写碑匾,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 叶圣陶 《登雁塔》:“向来玩碑的无非揣摩书法,考证故实,注意到碑额、碑趺和碑旁的装饰雕刻是比较后起的事情。”
词语解释:碑志  拼音:bēi zhì
亦作“ 碑志 ”。 碑记。刻在碑上的纪念文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汳水》:“城东百步有石室,刊云‘ 汉 鸿臚 桥仁 祠’。城北五里有石虎、石柱,而无碑誌,不知何时建也。”《新唐书·张说传》:“﹝ 説 ﹞为文属思精壮,长於碑誌,世所不逮。”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 司马光 ﹞尝答 孙察 为其伯 之翰 求铭志书,歷叙多年不为人作碑志,所辞拒者数十家。” 朱自清 《〈背影〉序》:“试以 姚鼐 的十三类为准,如序跋、书牍、赠序、传状、碑志、杂记、哀祭七类中,都有许多小品文字。”
见“ 碑誌 ”。
词语解释:碑表  拼音:bēi biǎo
(1).即墓表。《宋书·礼志二》:“此石兽碑表,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莫大於此。”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年世贸迁,孤裔沦塞,遂使碑表芜灭,丘树荒毁。”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古碑皆有圆空。盖碑者,悲本也。墟墓间物,每一墓有四焉……人因就纪其德,由是遂有碑表。”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序》:“ 文莹 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自国初至 熙寧 间,得文集二百餘家,仅数千卷,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参见“ 墓表 ”。
(2).界碑,用来标志分界的石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清查界址》:“东移一尺则可云属彼,西移一尺则可云属此,祇以口舌之为凭,并无碑表之足据,纷纷众讼,推卸靡已。”
词语解释:墓表  拼音:mù biǎo
犹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 唐 柳宗元 《答元饶州论春秋书》:“ 宗元 始至是州,作《陆先生墓表》,今以奉献,与 宣英 读之。”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墓表》:“按墓表自 东汉 始, 安帝 元初 元年立《謁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也。” 清 恽敬 《与李爱堂》:“惟是墓表之法,止表数大事,视神道碑、庙碑体不同,视墓志铭体亦不同。墓志铭可言情,言小事,表断不可。”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三》:“至与墓碣式同而名异者,有墓表,如 吕宪 ;有墓专,如 房宣 。表则树於墓外,专或藏於墓中。”
词语解释:碑榜  拼音:bēi bǎng
亦作“ 碑榜 ”。 碑碣牌匾。亦指写在碑碣或牌匾上的字或文章。《周书·艺术传·赵文深》:“ 文深 少学楷隶……雅有 钟 王 之则,笔势可观。当时碑牓,惟 文深 及 冀儁 而已。”《宣和书谱·米芾》:“方 芾 书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至於请求碑榜,而户外之屨常满。” 清 赵翼 《醉时歌赠春农同年》:“贯穿经史罗百家,碑牓文章推巨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总论》:“碑榜之书,与翰牘之书,是两条路,本不相紊也。”
词语解释:碑材  拼音:bēi cái
可以制碑的石料。 宋 唐积 《歙州砚谱》:“ 浙 石属 衢州 开化县 ,俗谓之玳瑁石,可为碑材、帛堪、柱础之类。”
词语解释:碑诔  拼音:bēi lěi
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并表示哀悼的文字。《三国志·魏志·管辂传》:“ 輅 随军西行,过 毌丘俭 墓下,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 輅 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誄虽美,无后可守。’”《晋书·虞预传》:“所著诗赋、碑誄、论难数十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及 孙绰 为文,志在碑誄。” 章炳麟 《与人论文书》:“北方流势,本臃肿也,削而礱之,大分不出 后汉 ,碑誄尤近,造辞窜句,犹兼 晋 宋 。”
词语解释:碑颂  拼音:bēi sòng
刻在墓碑上颂扬死者的文辞。《后汉书·崔寔传》:“初, 寔 父卒,剽卖田宅,起冢塋,立碑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马水》:“﹝ 霍原 ﹞隐居 广阳山 ,教授数千人,为 王浚 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黌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爰及近古,其言多伪,至於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 史虚白 ﹞尝对客弈棋,旁令学徒四五辈,各秉纸笔,先定题目,或为书启表章,或诗赋碑颂,随口而书,握管者略不停缀,数食之閒,众製皆就。”
词语解释:碑兽  拼音:bēi shòu
墓碑及墓前石兽。《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参军 杨伟 为 爽 陈形势” 裴松之 注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今作宫室,斩伐生民墓上松柏,毁坏碑兽石柱,辜及亡人,伤孝子心,不可以为后世之法则。”
词语解释:碑像  拼音:bēi xiàng
碑上刻的人像。《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青龙 中,帝东征,乘輦入 逵 祠,詔曰:‘昨过 项 ,见 贾逵 碑像,念之愴然!’”
词语解释:碑垄  拼音:bēi lǒng
坟茔及茔前墓碑。《旧五代史·唐书·李敬义传》:“ 敬义 以远祖 赵郡 ,见 鎔 ( 王鎔 )展维桑之敬。 鎔 遣判官 李翥 送《赞皇集》三卷,令謁前代碑壠,使还,归职 太原 。”
词语解释:碑匠  拼音:bēi jiàng
即碑工。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长沙碑匠家本》:“旧传 长沙 官本扃钥不可常得,碑匠之家别刻一本以应求者。”参见“ 碑工 ”。
词语解释:碑工  拼音:bēi gōng
刻碑的匠工。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九江 有碑工 李仲寧 ,刻字甚工。”
词语解释:碑阴文  拼音:bēi yīn wén
写或刻在碑背面的文字。 汉 代碑阴文大多数是门生、故吏、撰书人以及石工的题名。 唐 代开始,才在碑背面作题记等文字。参阅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碑阴文》
词语解释:碑阙  拼音:bēi quē
石碑和石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汉 末丧乱,山道不通此,旧有下阶神殿。中世以来,岁书法族焉。 晋 魏 改有东西二庙,庙前有碑闕,坛场列柏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水出 无盐城 东北五里 阜山 下,西逕 无盐县 城北。水侧有 东平宪王 仓 冢,碑闕存焉。”
词语解释:碑拓  拼音:bēi tuò
拓印的碑帖。 阿英 《胡沙随笔·卖碑记》:“到了 苏州 的 日本 人;很欢喜在戎马仓皇之中,到 寒山寺 去走动走动,并且很热心的购求《枫桥夜泊》诗的碑拓。”
词语解释:碑套  拼音:bēi tào
泰山 没字碑的别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太山没字碑》:“ 泰山 有没字碑, 秦始皇 所建,今曰石表,又曰碑套,俗曰神主石。”
词语解释:碑洞  拼音:bēi dòng
碑林的俗称。 清 钮琇 《〈觚賸〉自序》:“碑洞文章,收诸緑笈; 桥山 陵寝,绘以黄图。” 清 钮琇 《景龙观钟铭》:“ 西安府 学宫, 唐 宋 之碑林立,俗称碑洞。”
词语解释:碑学  拼音:bēi xué
(1).研究考订碑刻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也称碑版学。
(2).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 清 嘉庆 、 道光 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自 阮元 倡为南北书派论, 包世臣 继起提倡北碑,因之崇碑之风一时大盛。世并以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参阅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词语解释:碑帖  拼音:bēi tiè
石刻、木刻文字的拓本或印本,可供学习书法用。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墨迹论上》:“用纸加于碑帖上。向明处以游丝笔圈却字画,填以浓墨,谓之响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艺能·书》:“第一等有絶顶天资可以比拟 松雪 、 华亭 之用笔者,则令其读经史,学碑帖,游名山大川,看古人墨蹟,为传世之学。”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每天晚上他由书房归来,必须在祖父屋里背些《昭明文选》《龙文鞭影》之类的文章,偶尔还要临摹碑帖,对些干涩的聪明对子。”
词语解释:碑本  拼音:bēi běn
碑刻的拓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瘗鹤铭》:“今世所得碑本,不过二百字。”
词语解释:碑座  拼音:bēi zuò
碑的底座。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子直误疵坡诗》:“ 王子直 诗话云:‘ 东坡先生 作《程筠归真亭诗》有:会看千字誄,木杪见龟趺。龟趺,是碑座,不应见於木杪。’指以为病。初不知亭在山半,自下望碑,则龟趺正在木杪,岂真在木上耶!”
词语解释:碑池  拼音:bēi chí
陂池。倾斜向下貌。
词语解释:碑林  拼音:bēi lín
在 陕西省 西安市 内。建于 宋哲宗 元祐 五年(公元1090年)。原为保存 唐 “开成石经”而设,后陆续增加,内储 汉 魏 以来各种碑石一千数百方,是我国保存古碑最多的地方。现为 陕西省 博物馆的一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解释:碑珓儿  拼音:bēi jiào ér
古代占卜用具。用贝壳或竹、木片制成。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将碑珓儿咒愿了,香罏上度了几遭。”
词语解释:碑工  拼音:bēi gōng
刻碑的匠工。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 九江 有碑工 李仲寧 ,刻字甚工。”
词语解释:碑宇  拼音:bēi yǔ
即碑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 濄水 逕 大扶 城西。城之东北,悉诸 袁 旧墓,碑宇倾低,羊虎碎折。”参见“ 碑亭 ”。
词语解释:碑亭  拼音:bēi tíng
(1).护碑的建筑物。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在部相地,諏吉庀材鳩工,建立碑亭,礱石鐫刻。”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安祐宫 ﹞正殿之东为满文碑亭,西为汉文碑亭。”
(2).喻指身体魁伟的人。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我也曾拳到处倒了碑亭,我也曾匾担打碎了天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