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碍 拼音:bù ài
无妨碍;没关系。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下:“贫道铸者泥钱,不曾用铜,似不碍法令。”《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事体却不小,幸喜还不碍。” 老舍 《骆驼祥子》十:“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词语解释:无碍 拼音:wú ài
(1).没有阻碍;没有妨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子未覩 禹 之行水与?一东一北,行之无碍也。君子之行,独无碍乎?”《红楼梦》第四一回:“有木头的杯取个来,我就失了手,掉了地下也无碍。” 茅盾 《色盲》三:“﹝ 林白霜 ﹞毫无瞻顾地钉住说:‘如果你觉得告诉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佛教语。谓通达自在,没有障碍。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我有无碍,共向圆常。” 宋 朱松 《书永和寺壁》诗:“道人法力真无碍,解遣龙孙吐浪花。”词语解释:挂碍 拼音:guà ài
亦作“掛碍”。
(1).阻碍。《北堂书钞》卷九八引 晋 郭澄之 《郭子》:“法师今日如著敝絮,在荆棘间行,触地挂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作“挂阂”。 宋 苏舜钦 《感兴》诗之三:“天王下牀走,仓猝畏挂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如行荆棘中,步步挂碍。”
(2).牵挂。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从今日填还了妻子寃家债,我心上别无掛碍。” 明 叶宪祖 《鸾鎞记·仗侠》:“我孑然一身,有何挂碍?”《红楼梦》第二二回:“ 寳玉 提笔立占一偈……自觉心中无有挂碍,便上牀睡了。” 鲁迅 《〈伪自由书〉前记》:“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词语解释:障碍 拼音:zhàng ài
(1).佛教语。恶业所引起的烦恼困惑,因能扰乱身心,故佛典称“障碍”。《百喻经·观作瓶喻》:“法雨无障碍,缘事故不闻。” 唐 元稹 《哭子》诗之四:“彼此业缘多障碍,不知还得见儿无?” 明 李贽 《观音问》:“然则无时无处无不是山河大地之生者,岂可以山河大地为作障碍而欲去之也?”
(2).阻碍;阻挡。 魏巍 《壮行集·做新型的知识分子(四)》:“这说明害怕艰苦,追求安适,是怎样障碍着我们的事业。” 魏巍 《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一切困难都将被克服;一切障碍我们前进的力量都将被击碎。”
(3).阻碍物。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 元 房皞 《题张信之见山堂》诗:“胸中有丘壑,眼前无障碍。” 茅盾 《尚未成功》二:“一切外界的障碍都排除了,然而从他心里却生出一个新的磨难。”
(4).故障。 王西彦 《风雪》:“怕是机件发生障碍了,得修理一下。”词语解释:滞碍 拼音:zhì ài
阻碍;不通畅。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胷中无滞碍。”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则见天地万物,洪纤曲直,如清浄琉璃,无不洞彻,自此了无滞碍。”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若有创无因,於歷史习惯不合,必多滞碍难行之处。”词语解释:窒碍 拼音:zhì ài
(1).障碍;阻碍。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庶几推行而终有窒碍,乞下有司早议成法。”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赎衫避兵》:“叹穷途多窒碍;死和生,成和败,难闪难猜。” 鲁迅 《准风月谈·“推”的馀谈》:“假如你怕占不到铺位,一早带着行李下船去罢,统舱里全是空铺,只有三五个人们。但要将行李搁下空铺去,可就窒碍难行了。”
(2).不明了;疑难。《朱子语类》卷五二:“须待十分晓得,无一句一字窒碍,方可看别处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但有问难的人,胷中窒碍,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秀州 诗人 吴文溥 ,别十五年,今秋忽来,诗已付梓,读之,转多窒碍,不如从前之明秀。”
(3).执着;拘泥。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拘泥》:“《论语》但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并未云‘子于是日歌则不哭’也。如 颐 ( 程颐 )言则是日欢庆,即闻父母之丧,亦不奔耶?多见其窒碍也已。”词语解释:拘碍 拼音:jū ài
见“ 拘阂 ”。
词语解释:拘阂 拼音:jū hé
亦作“ 拘碍 ”。 束缚阻碍。《后汉书·虞诩传》:“今其众新盛,难与争锋。兵不厌权,愿宽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阂而已。” 李贤 注:“阂与碍同。”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夫论管穴者,不可问以九垓之无外;习拘阂者,不可督以拔萃之独见。” 南朝 梁 何逊 《刘博士等同顾不值》诗:“吾人少拘碍,得性便游逸。” 宋 程大昌 《考古编·庄子》:“夫游而至於逍遥,则意欲乡而神已达,了无形迹得为拘阂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河渠》:“ 禹 之治水,随地施功,无所拘碍。”词语解释:留碍 拼音:liú ài
犹阻碍,障碍。《晋书·马隆传》:“或夹道累磁石,贼负铁鎧,行不得前, 隆 卒悉被犀甲,无所留碍,贼咸以为神。”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璵弟》诗:“道契非物理,神交无留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气洞达肌骨,犹如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词语解释:遮碍 拼音:zhē ài
(1).犹阻碍。《新唐书·陆贽传》:“假令詔至发兵,更相顾望,莫敢遮碍。”
(2).犹遮蔽。 清 陈维崧 《绮罗香·咏海棠》词:“春事今年恁快,满树红綃,已把小楼遮碍。”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东瀛才女》:“至于男女同浴堂,共罗帐,裸体相对,毫不避些子嫌,抑何了无遮碍,达观洞识若是哉。”词语解释:隔碍 拼音:gé ài
隔离阻碍。《北史·氐传》:“隔碍 姚兴 ,不得岁通贡使。”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暨中国多难,为 回鶻 隔碍。”《朱子语类》卷十六:“‘心广体胖’,心本是阔大底物事,只是因愧怍了,便卑狭,便被他隔碍了。”词语解释:避碍 拼音:bì ài
避开障碍。 汉 扬雄 《法言·君子》:“水避碍则通于海,君子避碍则通于理。” 宋 陈傅良 《村居》诗之一:“择栖未定鸟离立,避碍已通鱼并行。”词语解释:阻碍 拼音:zǔ ài
(1).阻挡住,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三》:“ 汉水 又东,谓之 涝滩 ……又东为 浄滩 ,夏水急盛,川多湍洑,行旅苦之,故谚曰:‘冬 涝 夏 浄 ,断官使命。’言二滩阻碍。”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津济阻碍,人畜数有溺死者。” 茅盾 《昙》:“父亲不是不钟爱她,但父亲薄待她的母亲,而况又阻碍了她的光明热烈的前程。”
(2).起阻碍作用的事物。《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却説 顾全武 打了 越州 兵旗号,一路并无阻碍,直到 越州 城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近日已经有了机缘,可惜还有一点点小阻碍。” 茅盾 《大鼻子的故事》:“这当儿,队伍的头阵似乎碰了阻碍。”词语解释:疑碍 拼音:yí ài
(1).迟疑挂碍。 唐 白居易 《卯时酒》诗:“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2).猜疑隔阂。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遇人无疎密,一与之倾盖无疑碍。”
(3).指困顿的环境。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其为相也,构致羣材,使栋梁榱桷咸适其用……如故 韦简州 勋 及 稹 等拔於疑碍,置之朝行者又十数。”词语解释:妨碍 拼音:fáng ài
(1).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修理六根门》:“初不乐闻,反生妨碍。” 宋 范成大 《秋日田园杂兴》之四:“静看簷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 雷加 《命名的传说》:“那天刮着大风,一点也没有妨碍他们的讨论。”
(2).不利,对人有损害。《水浒传》第十回:“不知甚么样人,小人心下疑,只怕恩人身上有些妨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但我所言,不类巫覡,行之亦盛德;即或不效,亦无妨碍。”词语解释:两碍 拼音:liǎng ài
对双方都有妨碍。《红楼梦》第七八回:“自我在园里,东南上小角门子就常开着,原是为我走的,保不住出入的人图省走路,也从那里走,又没个人盘查,设若从那里弄出事来,岂不两碍?”词语解释:干碍 拼音:gān ài
妨碍;关涉。 三国 蜀 诸葛亮 《正议》:“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碍者哉!” 宋 张载 《经学理窟·诗书》:“民虽至愚无知,惟於私己然后昏而不明,至於事不干碍处则自是公明。”《水浒传》第十四回:“初时又不认得管营,向后我将按酒入去,只听得差拨口里訥出一句‘ 高太尉 ’三个字来,这人莫不与 林教头 身上有些干碍?”
同“ 干碍 ”。 明 唐顺之 《牌》:“其近城房屋,苟非 倭 患逼近,及与城垣委实干碍,不许轻易折毁,使民无所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藏书和别项著作,实在不少,但其实也并无什么干碍之作。”词语解释:限碍 拼音:xiàn ài
阻碍。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及 文献王 薨,寺禁稍宽,百姓出入,无復限碍。”词语解释:壅碍 拼音:yōng ài
阻碍。 宋 梅尧臣 《咏怀》诗之四:“旱气沃原田,烦蒸洗闤闠。深料生注射,聚沫犹壅碍。”词语解释:论碍 拼音:lùn ài
犹言众矢之的,众人议论的目标。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寝病幽栖,无援朝列,身孤节卑,易成论硋。” 钱振伦 注引《玉篇》:“硋,止石。”词语解释:艰碍 拼音:jiān ài
困难,不便。《南史·张兴世传》:“今以奇兵潜出其上,使其首尾周惶,进退疑沮,粮运艰碍,乃制胜之奇。”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之二:“久欲奉疏,不遇便人,又举动艰碍,忧畏日深。”词语解释:防碍 拼音:fáng ài
(1).因防范而有所限制。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四方之来聘问者,莫不防碍出入以为密。”
(2).同“ 妨碍 ”。不利,有损害。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抽捐釐金,实现时必不可已之举,祇须责成各督抚慎於用人,务期国计民生两无防碍。”一本作“ 妨碍 ”。词语解释:关碍 拼音:guān ài
(1).妨碍;阻碍。 唐 颜真卿 《论百官论事疏》:“臣闻 太宗 勤於听览,庶政以理,故著《司门式》云:‘其有无门籍人有急奏者,皆令监门司与仗家引对,不许关碍。’所以防壅蔽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惟云此事心本无愧,人亦共明,即不早奏闻,亦无关碍。” 聂绀弩 《壁画》:“他们是那样快乐,自由,那样彼此毫无关联,也毫不关碍,简直就像到了无政府主义的理想乡一样。”
(2).涉及,牵连。《元典章·刑部十·赃罚》:“今后那般寻出来的钱物,您每追出来底您根底有者,关碍人众的,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官人每追下呵,分付与您们,您们收拾下呵数目,我根前奏者。”词语解释:质碍 拼音:zhì ài
障碍;阻碍。 章炳麟 《国家论》:“又试任取一物,除去显色形色质碍而外,其中尚有‘物如种子’否?”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见《新世纪》中又有改良汉语之议,亦以排列不同,惧有质碍,故欲使汉语词气种种与万国新语相当。”词语解释:乖碍 拼音:guāi ài
同“ 乖碍 ”。 硋,同“ 碍 ”。《晋书·王接传》:“ 任城 何休 训释甚详,而黜 周 王 鲁 ,大体乖硋。”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经三》:“ 何氏 邃於阴阳五行之学,多以讖纬释传,惟黜 周 王 鲁 ,传无明文, 晋 王接 以为乖硋大体,不为过矣。”词语解释:辍碍 拼音:chuò ài
见“ 輟阂 ”。
词语解释:辍阂 拼音:chuò hé
亦作“ 輟硋 ”。 阻碍,阻隔。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卫,使无輟阂。”《史记·乐书》“其声麤以厉” 唐 张守节 正义:“若外境乖失,故己心怒恚,怒在心,心随怒而发扬,故无輟硋,则乐声麤彊而严厉也。”词语解释:踬碍 拼音:zhì ài
亦作“ 躓碍 ”。 使人绊跌的障碍。《宋书·袁淑传》:“绵地千里,弥行阻深,表里躓硋,后先介逼。” 清 乐钧 《耳食录·芙蓉馆扫花女》:“乃抽簪於石壁画之,石随簪而中分,望如深巷,幽暗不见人,不知其远近,曳 谷 而行,畧无躓碍。”词语解释:蹇碍 拼音:jiǎn ài
滞塞;不通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余谓文製,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词语解释:勾碍 拼音:gōu ài
犹阻碍。 清 秋瑾 《清平乐》词:“花朝序届,风雨多勾碍。鶯儿窗外啼无奈,误了踏青挑菜。”词语解释:遗碍 拼音:yí ài
指漏检的缺陷。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收选内官於礼部大堂……点入 东安门 ,赴内官监,又细选无遗碍者,方给乌木牌。”词语解释:迎碍 拼音:yíng ài
犹言阻挡妨碍。词语解释:隈碍 拼音:wēi ài
深曲险阻。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蜀 汉 之土与 秦 同域,南跨 邛 笮 ,北阻 襃斜 ,西即隈碍,隔以 剑阁 ,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词语解释:鬯碍 拼音:chàng ài
畅通和阻碍。鬯,通“ 畅 ”。 清 魏源 《畿辅河渠议》:“不知以水势测之,而地势之高下见矣,而水之鬯碍亦见矣。”词语解释:格碍 拼音:gé ài
阻碍,障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访风俗》:“恐所闻不实与格碍难行,适足长宵人之志。” 清 林则徐 《批司道会详核议设局收缴鸦片章程》:“如此办理,有无格碍,仰再会议详覆,并録报督部堂、抚部院,仍候批示。”词语解释:榛碍 拼音:zhēn ài
谓阻塞。 宋 张载 《语录中》:“心之不能虚,由有物榛碍。”词语解释:辩才无碍 拼音:biàn cái wú ài
(1).佛教语。指佛、菩萨等讲解佛法道理圆通,言词流畅,毫无障碍。《大乘起信论》:“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亦知未来之事,得他心智,辩才无碍。”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城中有外道婆罗门,高论有闻,辩才无碍,循名责实,反质穷辞。”
(2).泛指能言善辩。《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口似悬河,辩才无碍。”词语解释:违碍 拼音:wéi ài
亦作“ 违碍 ”。
(1).阻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宋 苏轼 《奏巡铺郑永崇举觉不当乞差晓事使臣交替》:“今来逐人试卷,点对得只有一十九字偶同,别无违碍。” 明 陈子龙 《兵垣奏议·请假葬亲疏》:“若失其期,便有违碍,倘復迁延,则臣永为圣世之罪人矣。”《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这本寺的住持长老,再没有争差违碍,稳如铁炮的一般轮到 胡无翳 身上。”
(2).指触犯统治者的忌讳。 鲁迅 《而已集·谈“激烈”》:“现在的书籍往往‘激烈’,古人的书籍也不免有违碍之处。”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以后办理《四库全书》的重点,就转移到审查和销毁违碍之书上去了。”词语解释:梗碍 拼音:gěng ài
阻塞。《宋书·沉庆之传》:“时蛮寇大甚,水陆梗碍, 世祖 停 大隄 不得进。”词语解释:一心无挂碍 拼音:yī xīn wú guà ài
语本《心经》:“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后因以谓心中毫无牵挂。《红楼梦》第七一回:“谁都像你,真是一心无罣碍,只知道和姊妹们顽笑,饿了吃,困了睡。”词语解释:沾碍 拼音:zhān ài
牵连妨碍。《红楼梦》第七三回:“你们又无沾碍,何必如此?”《三侠五义》第六回:“虽然如此,他乃是个忠臣,就是迎他,也不至於沾碍老师。”词语解释:止碍 拼音:zhǐ ài
犹阻碍。《易·大畜》“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宋 程颐 传:“何以谓之天衢?以其无止碍,道路大通行也。”词语解释:无拘无碍 拼音:wú jū wú ài
没有拘束,没有阻碍。形容悠然自得。 宋 朱敦儒 《西江月》词:“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词语解释:方碍 拼音:fāng ài
妨碍。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逩 黄州 早则无方碍,半路里先引的一个旋风来。” 明 邵璨 《香囊记·南归》:“既有符节在手,料无方碍。”词语解释:无挂无碍 拼音:wú guà wú ài
没有任何牵挂。 明 无名氏 《拔宅飞升》第二折:“想俺这出家儿人,要无罣无碍,无是无非。”《玉佛缘》第三回:“﹝他﹞从此逢寺打斋,遇庙住宿,倒也无罣无碍,十分自在。”亦作“ 无掛无碍 ”。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青春,康健,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无一不是她们快活的源泉。”词语解释:恚碍 拼音:huì ài
愤恨抵触。 南朝 梁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忍恶駡,无耻辱;忍挝打,无恚碍;忍贪欲,无爱著。”词语解释:触碍 拼音:chù ài
抵触阻碍。 汉 王充 《论衡·说日》:“今天运转,其北际不著地者,触碍,何以能行!”《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且説 裴越客 已到 扆州 界内, 石阡 江中。那江中都是些山根石底,重船到处触碍,一发行不得。”词语解释:羁碍 拼音:jī ài
羁绊阻碍。《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况今 秦 梁 千里,兵势无常,遥为规划,未必合宜。彼违命则失君威,从命则害军事,进退羈碍,难以成功。” 胡三省 注:“羈碍者,盖谓欲进,则有所羈而不得进;欲退,则有所碍而不得退也。”词语解释:缠碍 拼音:chán ài
纠缠障碍。《红楼梦》第九一回:“ 黛玉 道:‘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