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首字词组
确论确然确然不群确讯确硌确定确斗确质
确确确士确撞确认确至确凿确查确货
确乎确固确执确诊确耗确信确斗确数
确实确覈确息确评确考确保确颅 
确荦确核确据确证确当确切确音 
确守确解确指确苦确喻确乎不拔确青 
确志确瘠确拟确立确固不拔确商确限 

词语解释:确论  拼音:què lùn
精当确切的言论。《魏书·逸士传·李谧》:“而先儒不能考其当否,便各是所习,卒相非毁,岂达士之确论哉?”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观古今诸家海潮之説者多矣……源殊派异,无所适从。索隐探微,宜伸确论。” 元 耶律楚材 《送西方子尚》诗:“雄文固可魁天下,确论曾无诡圣人。” 清 曾国藩 《与宋仲我书》:“谓 戴氏 专以训詁解转注,义有未尽,诚为确论。”
词语解释:确确  拼音:què què
坚硬貌。 唐 戴叔伦 《屯田词》:“麦苗渐长天苦晴,土乾确确鉏不得。” 唐 元稹 《田家词》:“牛吒吒,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清 陈孚 《居庸关》诗:“车稜稜,石确确,车声彭彭鬭石角。”
词语解释:确乎  拼音:què hū
(1).坚而高貌;坚刚貌。《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陆德明 释文:“ 郑 云:‘坚高之貌。’《説文》云:‘高至。’”《吕氏春秋·下贤》:“﹝得道之人﹞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后汉书·李固传论》:“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渊 执节弥固,不为利迴,守志匪石,确乎弥坚。”
(2).犹把握;持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下之人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於上也。”
(3).确实,的确。 朱自清 《回来杂记》:“中等经济的人家,确乎是紧起来了。”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确乎有一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这时的 梁永生 ,确乎是正在一面听汇报一面想问题。”
词语解释:确实  拼音:què shí
(1).确切信实。《梁书·武帝纪中》:“而九牧遐荒,无因临览,深惧怀寃就鞫,匪惟一方,可申敕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南丰 文字确实。” 清 陈鳣 《对策·补籍》:“ 酈道元 注《水经》,考证确实。”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我不相信他的话,但是我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他没有恋爱的经验。”
(2).副词。真正;实在。 明 李贽 《观音问》:“我老矣,冻手冻笔,作字甚难,慎勿草草,须时时与 明因 确实理会。” 叶圣陶 《夜》:“从她那动作的滞钝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见得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巴金 《灭亡》第八章:“我特别注意她,她确实笑得动人!”
词语解释:确荦  拼音:què luò
凹凸不平的石头。亦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唐 刘禹锡 《吊马文》:“结为确犖,融为坳堂。” 清 曹寅 《惠山题壁》诗之一:“ 积书巖 下小池通,确犖行穿复壁中。” 清 赵翼 《王贻堂编修邀客陶然亭兼订法源寺看海棠之约》诗:“城南野路确犖行,破车声如老翁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虽土质确荦,不宜稼穑,而所产金银铜锡之属,实远胜于他纪诸岩石。”
词语解释:确守  拼音:què shǒu
(1).坚持。 宋 苏轼 《赐韩绛上第二表乞致仕不允诏》:“胡为累章,确守归意?”
(2).确实遵守。如:确守信义。
词语解释:确志  拼音:què zhì
坚定的志向。《隋书·杨素传》:“建累世之元勋,执一心之确志。”
词语解释:确然  拼音:què rán
(1).刚强;坚定。《易·繫辞下》:“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韩康伯 注:“确,刚貌也。”《汉书·师丹传》:“关内侯 师丹 端诚於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分明尊卑之制,确然有柱石之固。”《宋书·良吏传·陆徽》:“确然守志,不求闻达。”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大臣有不预立皇子者,阴进废立之计,惟宰相 韩琦 确然不变。”
(2).信实;正确。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宰予之枉》:“索隐古史,谓为 闞止 ,然无确然之证,终不能袪人之疑,而破人之惑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编综前论,则雕本肇自 隋 时,行於 唐 世,扩於 五代 ,精於 宋 人,此余参酌诸家,确然可信者也。” 清 魏源 《筹海篇四》:“乃是岁鸦片价银反出口二千二百万元,计销鸦片四万箱,此数之确然可考者。”
词语解释:确士  拼音:què shì
坚贞之士。 清 龚自珍 《〈反祈招〉序》:“世有确士,必曰:夫 龚子 之志荒矣。”
词语解释:确固  拼音:què gù
(1).坚固;坚定。 唐 柳宗元 《与顾十郎书》:“然则当其时而确固自守,蓄力秉志,不为嚮者之态,则於势之异也,固有望焉。”
(2).引申为固定。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特其为社会也,无确固之崇信。”
词语解释:确覈
确切,确凿。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历史·光绪壬午六月初十日》:“閲 荇文 《汉书注校补》本纪一册,其用力甚精专,自言第十八次写本矣。引证塙覈,於音训文义尤详慎。”
词语解释:确核  拼音:què hé
确切,确凿。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历史·光绪壬午六月初十日》:“閲 荇文 《汉书注校补》本纪一册,其用力甚精专,自言第十八次写本矣。引证塙覈,於音训文义尤详慎。”
词语解释:确解  拼音:què jiě
确切的解释。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汉书·杨惲传》引 董 生之言……数语乃此章之塙解。”
词语解释:确瘠  拼音:què jí
石多土薄。亦指石多土薄之地。《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八年》:“今避 河 患,退二三里可矣,奈何捨万代永安之策,徇一时省费之便乎!况天德故城僻处确瘠。” 清 黄宗羲 《密庵陆公墓碑》:“公设法诱垦污莱之田,二而当一;确瘠之田,三而当一。自此民劝於农。”
词语解释:确然不群  拼音:què rán bù qún
谓坚守志操,不同流俗。《世说新语·方正》“ 南阳 宗世林 ”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 宗承 字 世林 , 南阳 安众 人……少而脩德雅正,确然不羣。”
词语解释:确撞  拼音:què zhuàng
碰撞。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证学》:“试观此千百万人者,同此步趋,同此往来。细细观之,人人一步一趋,无少差失;箇箇分分明明,未见确撞。”
词语解释:确执  拼音:què zhí
明确认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即尝为所祟者,亦梦境恍惚,莫能确执。”
词语解释:确息  拼音:què xī
确切的消息。如:有些人远在海外,连亲属都不知道他的确息。
词语解释:确据  拼音:què jù
真实可靠的证据。《好逑传》第九回:“侄女既要讨没趣到底,我便去访个确据来,看侄女再有何説!”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起赃》:“夫强盗,必须以贜为确据。” 邹鲁 《中国同盟会》:“凡反正之官,必将其官印文书,及具有永远降伏誓表,送到军队之前,始为反正之确据。”
词语解释:确指  拼音:què zhǐ
确切指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考 道 所居,今曰 相国庄 ;其妻家,今曰 夫人庄 ,皆与 景城 相近……其墓则县志已不能确指。”
词语解释:确拟  拼音:què nǐ
切实拟定。 清 李清 《三垣笔记》上:“近见皇上批驳诸招,或曰所拟未足蔽辜,或曰还着确拟具奏。”
词语解释:确讯  拼音:què xùn
切实地审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馀论》:“如遇上司批驳,须看所驳何处何句,覆审时止照所驳确讯,不必从头又问。”
词语解释:确认  拼音:què rèn
明确承认。《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当她第一次这样确认时,她脸红了。”
词语解释:确诊  拼音:què zhěn
(1).准确的诊断。《中医诊断学》第二章第四节:“根据病人自诉和其他三诊(望诊、闻诊、切诊)所得的资料,有系统、有要领、有目的地进行询问,以便作出确诊。”
(2).准确诊断。《人民日报》1982.8.19:“三天前, 梁大娘 被家里人抬到医院门诊就诊,因病情复杂,一时不能确诊。”
词语解释:确评  拼音:què píng
确切的评价。 鲁迅 《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而且他们是深通汉文的异族的君主,以胜者的看法,来批评征服的 汉族 的文化和人情,也鄙夷,但也恐惧;有苛论,但也有确评。”
词语解释:确证  拼音:què zhèng
(1).确凿的证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辛丑二宗伯》:“﹝ 万一愚 ﹞习见 董氏 诸奴之生事而恶之,以故入臺即首上疏,偶知余家小相失一事,遂引为确证。”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梦溪笔谈〉记雁荡山》:“余近观 潘稼堂 《游雁荡山记》,言 石梁寺 南出,过 谢公岭 ,旧有 落屐亭 ,云 康乐 至此而返。此或尚是后人傅会而名,不足为 谢公 曾游确证。”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 殷 周 时代确实是奴隶社会--我说是确实,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得到的确证很多。”
(2).确切证明。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而这先见,现在已经由事实来确证了。”
词语解释:确苦  拼音:què kǔ
谓竭力坚持。《新唐书·裴度传》:“于时,讨 蔡 数不利,羣臣争请罢兵, 钱徽 、 萧俛 尤确苦。”
词语解释:确立  拼音:què lì
牢固地建立或树立。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会议﹞确立了 毛主席 的正确路线,确立了 毛主席 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词语解释:确硌  拼音:què gè
象声词。形容鹿解角声。 清 赵翼 《题吴并山中翰青崖放鹿图》诗:“解角斋池确硌声,养茸庭草芊绵緑。”
词语解释:确至  拼音:què zhì
坚决恳切。《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二年》:“ 凤翔 等道节度使左僕射平章事 李抱玉 入朝,固让僕射,言辞确至。上许之。”
词语解释:确耗  拼音:què hào
确切的消息。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又省城謡言纷起,云城外九十六村之人,共谋纠合,克服城池。然亦久无确耗。” 清 夏燮 《长江设关》:“ 法国 领事亦无来 潯 确耗。”
词语解释:确考  拼音:què kǎo
确切考证。 梁启超 《新史学·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自中世以后, 欧罗巴 歷史之中心点,实 条顿 人也。其民族移动之原因及其年代,虽不可确攷,要之自西历纪元三、四世纪,始出现於 欧洲 东部。”
词语解释:确当  拼音:què dàng
正确恰当;适当。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 袁石公 典试 秦 中后,颇自悔其少作,诗文皆粹然一出於正…… 防风 茅止生 为刻其遗稿於 秣陵 ,此稿实胜於公旧刻。 止生 一序,亦极确当。”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朝廷之腹心,官守之师帅,统属之贤否,全在督抚公正廉明,平日留心察视,不为人所蒙蔽,然后能甄别确当。” 刘半农 《〈瓦釜集〉代自序》:“你对于我的诗所下的批评,一定比别人分外确当些。”
词语解释:确喻  拼音:què yù
确切的比方。 宋 岳珂 《桯史·燕山先见》:“虽有万金之富,日为切邻强盗所窥,欲一夕高枕安卧,其可得乎!愚见窃以为确喻。”
词语解释:确固不拔  拼音:què gù bù bá
见“ 确乎不拔 ”。
词语解释:确乎不拔  拼音:què hū bù bá
刚强坚决,不可动摇。语本《易·乾》:“确乎其不可拔。”《陈书·周弘正传》:“唯有 周生 ,确乎不拔。”《隋书·诚节传序》:“ 皇甫诞 等,当扰攘之际,践必死之机,白刃临颈,确乎不拔,可谓岁寒贞柏,疾风劲草。” 唐 韩愈 《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亦作“ 确固不拔 ”。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因为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词语解释:确定  拼音:què dìng
(1).固定。《朱子语类》卷七六:“圣人视《易》,如云行水流,初无定相,不可确定他。”
(2).明确肯定。 巴金 《新生·三月二十日》:“我呢,旧的信仰失掉了,新的还不曾确定。”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四章:“ 郭祥 记得那个少尉的名字叫 金银铁 ,面庞很像这位连长,但又不敢确定。”
(3).坚定。 瞿秋白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而另外一些革命的智识青年却更确定更明显地走到劳动民众方面来,围绕着革命的营垒。”
词语解释:确凿  拼音:què záo
真实;确实。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年经月纬,排日按时,晦明风雨,歷歷无爽,较得之传闻者为确凿可据。”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戒浮文》:“语语确凿,不得一词娇艷,毋庸半字虚浮。” 金河 《重逢》:“抓这样的案例,并且做到实事求是、证据确凿,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是十分费力的。”
词语解释:确信  拼音:què xìn
(1).确切的消息。《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又有自己关切的几个学生,也盼早得他们一个中不中的确信。” 燕谷老人 《续孽海花》第三三回:“我明天一早去探听确信,各位请在那土地庙里等着,傍晚我一定来送信。”
(2).坚定的信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巴金 《家》三十:“他很乐观,因为她给了他勇气和确信。” 艾青 《太阳》诗:“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3).确实地相信。《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 薛教授 见了这等神奇古怪的,确信是神仙。”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答世界社信》:“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的。”
词语解释:确保  拼音:què bǎo
切实保持或保证。 吴组缃 《山洪》三十:“敌人这次冒险,主要是为对我们附近连次的胜利作一次报复……同时抢劫我们的稻米,确保他们沿江的交通。”
词语解释:确切  拼音:què qiè
(1).准确;恰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箴全御过,故文资确切。”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书名》:“著书必先命名,所命之名,与所著之书,明简确切,然后可传。”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一:“其实更确切一点说:他不过是傀儡师手里的一个木头人而已。”
(2).确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以史证之,殊为确切。”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国际文学社问》:“现在 苏联 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确切的相信无产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
(3).执著。 宋 司马光 《〈吕献可章奏集〉序》:“ 献可 为臺諫官前后凡若干年,遇黜者三,皆以弹奏执政,确切不已。”
词语解释:确乎不拔  拼音:què hū bù bá
刚强坚决,不可动摇。语本《易·乾》:“确乎其不可拔。”《陈书·周弘正传》:“唯有 周生 ,确乎不拔。”《隋书·诚节传序》:“ 皇甫诞 等,当扰攘之际,践必死之机,白刃临颈,确乎不拔,可谓岁寒贞柏,疾风劲草。” 唐 韩愈 《颜子不贰过论》:“不以富贵妨其道,不以隐约易其心,确乎不拔,浩然自守。”亦作“ 确固不拔 ”。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六》:“因为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词语解释:确商  拼音:què shāng
商榷;磋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已电飭护理 呼伦道 庆善 与 蒙 员确商,迅即停战。”
词语解释:确斗  拼音:què dòu
谓倾全力拼死作战。《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小校 宫彦璋 与士卒谋曰:‘闻 晋王 与 梁 人确鬭,骑兵死伤不少。’” 胡三省 注:“确,坚也。凡战者,随兵势而为进退离合。至於确鬭,则两敌相当,用实力而鬭,惟坚耐而用长技乃胜耳。”
词语解释:确查  拼音:què zhā
切实审核。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谨遵前项,逐一确查。”
词语解释:确斗
谓倾全力拼死作战。《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小校 宫彦璋 与士卒谋曰:‘闻 晋王 与 梁 人确鬭,骑兵死伤不少。’” 胡三省 注:“确,坚也。凡战者,随兵势而为进退离合。至於确鬭,则两敌相当,用实力而鬭,惟坚耐而用长技乃胜耳。”
词语解释:确颅  拼音:què lú
谓马额生有白毛。 三国 魏 刘劭 《赵都赋》:“良马则……飞兔褭斯,常驪紫燕,丰鬒确颅,龙身鵠颈。”参见“ 的卢 ”。
词语解释:的卢  拼音:dì lú
亦作“ 的颅 ”。 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表 疑其心,阴御之” 裴松之 注引《世语》:“ 备 屯 樊城 , 刘表 礼焉,惮其为人,不甚信用。曾请 备 宴会, 蒯越 、 蔡瑁 欲因会取 备 , 备 觉之,伪如厠,潜遁出。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走,堕 襄阳城 西 檀溪 水中……的卢乃一踊三丈,遂得过。”《晋书·庾亮传》:“初, 亮 所乘马有的颅, 殷浩 以为不利于主,劝 亮 卖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尚寳 道:‘老先生岂不闻马有 的卢 能妨主,手版能作人君的故事么?’” 清 赵翼 《哭铁骡》诗:“爰作我的卢,不许僮僕叱。”
词语解释:确音  拼音:què yīn
确切的消息。 清 薛福成 《上张尚书论援护朝鲜机宜书附识》:“时则余友 黎君蒓斋 为出使大臣驻 日本 ,侦得确音,急递密电,制府得与僚吏熟筹,豫为之备,罔误机宜。”
词语解释:确青  拼音:què qīng
方言。深青色。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 赵玉林 回头看看后面,他一面用确青的靰鞡草把黄瓜蔓子往架子上绑,一面接着说。”
词语解释:确限  拼音:què xiàn
明确规定的期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比差》:“拘提,量事之难易,人之多寡,路之远近,定有确限。令其按期回销。”
词语解释:确质  拼音:què zhì
真实。 章炳麟 《论式》:“逮及 韩 、 吕 、 柳 、 权 、 独孤 、 皇甫 诸家,劣能自振,议事确质,不能如两京;辩智宣朗,不能如 魏 晋 。”
词语解释:确货  拼音:què huò
犹榷货。旧指官府专卖的货物。《元典章·户部八·酒课》:“葡萄酒货每觔一钱,每一千觔该钞一百两,纳官课钞六两,每四两止纳二钱四分四釐。此係确货,难同商税,止合依酒户一体纳课。”
词语解释:确数  拼音:què shù
准确的数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查交代》:“欲查本年徵收确数,先查里书攒造实徵,而后徵收之完欠可定。”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一到夜间,便有十多匹--也许二十来匹罢,我不能知道确数--老鼠出现,驰骋文坛,什么都不管。只要可吃的,它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