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磨砻 拼音:mó lóng
亦作“ 磨礲 ”。亦作“磨垄”。
(1).磨石。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下》:“ 枚乘 有之:磨礱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唐 黄滔 《书怀寄友人》诗:“此生如孤灯,素心挑易尽,不及如顽石,非与磨礱近。” 清 钱谦益 《保砚斋记》:“以磨礲比德焉,以介石比贞焉。”参见“ 磨礱砥礪 ”。
(2).磨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阳为文梓,阴为楩柟,巧工施校,制以规绳,雕治圆转,刻削磨礱。”《太平广记》卷三九八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赵州 石桥甚工,磨壠密致,如削焉。”一本作“ 磨礲 ”。 宋 黄庭坚 《谢王仲至惠洮州砺石黄玉印材》诗:“磨礲顽钝印此心,佳人持赠意坚密。”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沧溟见梦》:“ 愚山 适将往南山购石,见墓道间有石仆地,磨礱如新,遂刻己文。” 郭沫若 《赠朝鲜同志》诗:“江山锦绣三千里,寳剑磨礱十万横。”
(3).磨练;切磋。 唐 刘禹锡 《酬湖州崔郎中见寄》诗:“磨礱老益智,吟咏閒弥精。” 宋 陆游 《示友》诗:“学问更当穷广大,友朋谁与共磨礱。”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先君日以师道磨礲学者,昼夜辨析,谆谆不懈。”
(4).折磨。 明 陆采 《明珠记·别母》:“薄命合遭逢,自古佳人,偏受磨礱。”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奇逢旧侣》:“数载飘零似转蓬,为恩情多少磨礱。”
词语解释:磨砻砥砺 拼音:mó lóng dǐ lì
亦作“ 磨礱底厉 ”。亦作“ 磨礲砥礪 ”。
(1).四种质地和颜色不同的磨石。《文选·枚乘〈上书谏吴王〉》:“磨礱砥礪,不见其损,有时而尽。” 李周翰 注:“磨礱砥礪,皆磨石。” 李善 注本作“磨礲砥礪”。《汉书·枚乘传》作“磨礱底厉”。 颜师古 注:“礱亦磨也。底,柔石也。厉,皂石也。皆可以磨者。”
(2).磨砺锻炼。《明史·范济传》:“宜选良士为郡县学官,择民间子弟性行端谨者为生徒……磨礱砥礪,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 清 戴名世 《郑允石制义序》:“士人皆好读书,能文章,平居友朋讲习,磨礲砥礪,皆有元本,尤为他邦所不及。”词语解释:镌砻 拼音:juān lóng
雕琢磨砺。 宋 杜绾 《云林石谱·兖州石》:“ 兖州 出石……其质甚坚,扣之有声,堪为器,颇费鐫礱。”词语解释:谾砻 拼音:hōng lóng
见“ 谾豅 ”。
词语解释:谾豅 拼音:hōng lóng
亦作“谾礱”。 山谷深大貌。亦指空旷的山谷。 明 刘基 《题群龙图》诗:“浪破鱼鳞沓谾礲,日车坱圠天无风。” 清 赵翼 《游洞庭东西两山》诗:“巨壑终浑成,万古含谾豅。” 清 张若需 《望医巫闾山》诗:“后王德薄乃尚鬼,凿山起殿开谾豅。”词语解释:雕砻 拼音:diāo lóng
犹刻画。 唐 刘禹锡 《董氏武陵集记》:“锻鍊元本,雕礱羣形。”词语解释:摩砻 拼音:mó lóng
犹磨光。《隐居通议·古赋》引 宋 傅幼安 《丽谯赋》:“斲削摩礱,黝堊髹赤,举以法故,非侈其饰。”词语解释:水砻 拼音:shuǐ lóng
利用水力转动的砻。砻,磨谷去壳的工具。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八:“水礱,水转礱也。礱制上同,下但置轮轴,以水激之,一如水磨。日夜所破穀数,可倍人畜之力。”词语解释:木砻 拼音:mù lóng
磨谷去壳之器具,以坚木凿齿为之,形状略似磨。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攻稻》:“凡礱有二种:一用木为之,截木尺许,斲合成大磨形,两扇皆凿纵横斜齿,下合植笋穿贯,上合,空中受穀。木礱攻米二千餘石,其身乃尽。”词语解释:斫砻 拼音:zhuó lóng
1.亦作"斫砻"。亦作"斲礲"。
2.砍削磨光。语本《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礼,天子之桷,斫之砻之,加密石焉。"陆德明释文:"斵,削也。砻之,磨也。"词语解释:斲砻 拼音:zhuó lóng
亦作“斵礱”。 砍削磨光。语本《穀梁传·庄公二十四年》:“礼,天子之桷,斵之礱之,加密石焉。” 陆德明 释文:“斵,削也。礱之,磨也。”《三国志·魏志·陈群传》“今二虏未平,诚不宜与古同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周 礼,天子之宫有斲礲之制,然质文之饰,与时推移。”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越翼日己已落其成,斲礱丹雘如礼。”词语解释:砻砻 拼音:lóng lóng
亦作“礲礱”。 象声词。词语解释:磋砻 拼音:cuō lóng
琢磨;研究。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夫君子之开口动笔,必戒悟蔽,式整雷同之倾邪,磋礱流遁之闇秽。”词语解释:硿砻 拼音:kōng lóng
岩石隆起貌。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氿泉傍出,潺湲於东檐;桀壁对跱,硿礲於西霤。” 南朝 梁 江淹 《横吹赋》:“石硿礲而成象,山沓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