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侵平声 [chén][jīn,力所胜任][rén,负荷][cēn shēn,参差,人参][详注1][xín][详注2][详注3][《集韻》於金切,音隂。草木蔭翳也。][详注4][同吟]澿


注1:南 【韻補】叶尼心切。【詩·邶風】遠送于南。沈重讀。
注2:黔 《广韵》巨金切《集韵》《韵会》《正韵》渠金切,音琴。黔羸,神名。《楚辞·远游》造黔羸而见之兮。亦作黔雷。《司马相如·大人赋》左玄冥而右黔雷。《注》神名。
注3:湛 与沈同。《史记·司马相如传》湛恩汪濊。又音淫。与霪同。久雨也。《王充·论衡》变复之象,以久雨为湛。
注4:渗 《集韻》《韻會》疎簪切,音森。淋滲,毛羽始生貌。《木華·海賦》鶴子淋滲。又《集韻》《類篇》千尋切,音侵。與浸同。浸淫漸漬也。
末字词组
藁砧霜砧石砧槁砧媭砧槌砧鈇砧 
秋砧捣砧斧砧玉女砧晚砧刀砧玟砧 
寒砧暮砧楚砧高砧稿砧角砧玉女捣练砧 
清砧村砧玉砧杵砧鱼砧霹雳砧  

词语解释:藁砧  拼音:gǎo zhēn
亦作“藳砧”。 古代处死刑,罪人席藁伏于砧上,用鈇斩之。鈇、“夫”谐音,后因以“藁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藳”一本作“ 藁 ”。 唐 徐彦伯 《鼓吹曲辞·芳树》:“藳砧刀头未有时,攀条拭泪坐相思。” 明 屠隆 《綵毫记·归隐林泉》:“秋深后,藁砧得请归来时候。” 清 顾炎武 《悼亡》诗:“独坐寒窗望藁砧,宜言偕老记初心。”
词语解释:秋砧  拼音:qiū zhēn
秋日捣衣的声音。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秋砧调急节,乱杵变新声。”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 江 城下枫叶, 淮 上闻秋砧。” 唐 杜甫 《九日》诗之三:“野树攲还倚,秋砧醒却闻。” 清 姚潜 《山寺夜宿》诗:“天风吹不歇,高阁响秋砧。”
词语解释:寒砧  拼音:hán zhēn
亦作“ 寒碪 ”。 指寒秋的捣衣声。砧,捣衣石。诗词中常用以描写秋景的冷落萧条。 唐 沉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诗:“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 辽阳 。” 唐 李贺 《龙夜吟》:“寒碪能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 南唐 李煜 《捣练子令》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水浒传》第二一回:“譙楼禁鼓,一更未尽一更催;别院寒砧,千捣将残千捣起。”
词语解释:清砧  拼音:qīng zhēn
(1).捶衣石的美称。 唐 杜甫 《暝》诗:“半扉开烛影,欲掩见清砧。”
(2).指捶衣声。 清 屠爌 《赠别袁重其》诗:“霜凄茂苑清砧急,月照荒臺落叶多。” 郁达夫 《七夕行装已具邀同学数人小饮于室王一之有诗送行依韵和之》:“欲把长戈挥落日,敢违远志恋清砧。”
词语解释:霜砧  拼音:shuāng zhēn
寒秋时捣衣的砧声。 唐 杨巨源 《长城闻笛》诗:“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宋 李之仪 《千秋岁·和人》词:“人未老, 蓝桥 谩促霜砧捣。” 元 马臻 《漫成》诗之三四:“ 燕 山 楚 水曾为客,惯听霜砧擣月明。”
词语解释:捣砧
在石上捣衣。碪,捣衣石。 唐 李贺 《谢秀才有妾缟练座人制诗嘲诮》之三:“好作鸳鸯梦, 南城 罢擣碪。” 元 善住 《秋夕》诗:“寒衣犹未补,风递擣碪声。”
词语解释:暮砧  拼音:mù zhēn
傍晚捣衣的砧声。砧,捣衣石。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 高急暮砧。” 唐 张乔 《吴江旅次》诗:“旷野鸣流水,空山响暮砧。” 明 无名氏 《四贤记·梦警》:“客路侵高树,乡愁接暮砧。”
词语解释:村砧  拼音:cūn zhēn
村中捣衣石。亦借指捣衣声。 唐 李商隐 《夜冷》诗:“树遶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词语解释:石砧  拼音:shí zhēn
捣衣石。 晋 张敞 《东宫旧事》:“太子妃有石砧一枚,又擣衣砧杵十枚。”
词语解释:斧砧  拼音:fǔ zhēn
亦作“ 斧砧 ”。 即斧锧。 宋 朱熹 《感事书怀十六韵》:“残类随煨烬,遗黎脱斧砧。” 清 顾炎武 《传闻》诗之二:“廿载 吴桥 贼,於今伏斧碪。”参见“ 斧鑕 ”。
词语解释:斧锧  拼音:fǔ zhì
亦作“ 斧质 ”。
(1).斧子与铁鍖,古代刑具。行刑时置人于鍖上,以斧砍之。《晏子春秋·问下十一》:“寡君之事毕矣, 婴 无斧鑕之罪,请辞而行。”《吕氏春秋·贵直》:“王曰:‘行法。’吏陈斧质於 东閭 。”《汉书·项籍传》:“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颜师古 注:“质谓鑕也。古者斩人,加於鍖上而斫之也。” 宋 司马光 《五哀诗·晁大夫》:“旋闻就斧质,不得解衣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杨公劾奸》:“一封奏九重,知他听否,我 杨继盛 的斧鑕囹圄都在这遭。”
(2).泛指罪名。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未有左证,竟以己意为信讞,鞭笞斧鑕,横加其身。”
词语解释:楚砧  拼音:chǔ zhēn
楚 地捣练的砧杵之声。 唐 曹松 《题湖南岳麓寺》诗:“此地良宵月,秋怀隔 楚 砧。”
词语解释:玉砧  拼音:yù zhēn
捣衣石的美称。 唐 贾至 《寓言》诗之二:“玉砧调鸣杵,始擣机中紈。” 宋 辛弃疾 《念奴娇·双陆和陈仁和韵》词:“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词语解释:槁砧  拼音:gǎo zhēn
槀,通“ 稾 ”。古代处死刑,有罪者席稾伏于椹(砧板)上,以鈇斩之。鈇与“夫”同音,后因以“槀砧”为妇女称丈夫的隐语。 唐 权德舆 《玉台体》诗之十一:“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槀砧归。” 宋 唐庚 《自笑》诗:“儿馁嗔郎罢,妻寒望槀砧。”一本作“ 稾砧 ”。参阅 明 周祈 《名义考·人部》
词语解释:玉女砧  拼音:yù nǚ zhēn
见“ 玉女擣练碪 ”。
词语解释:玉女捣练砧  拼音:yù nǚ dǎo liàn zhēn
古代传说中神女捣衣的石砧。碪,同“ 砧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擣衣山 ,一名 灵山 ,在 瑯琊郡 。山南絶险,巖有方石,昔有神女於此擣衣,其石明莹,谓之玉女擣练碪。”亦省作“ 玉女砧 ”。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粉白仙郎署,霜清玉女帖。”
词语解释:高砧  拼音:gāo zhēn
响亮的捣帛声。 唐 沉佺期 《杂诗》之一:“落叶惊秋妇,高砧促暝机。”
词语解释:杵砧  拼音:chǔ zhēn
捣衣的槌棒与垫石。 唐 于濆 《里中女》诗:“贫窗共机杼,富家鸣杵砧。”
词语解释:媭砧  拼音:xū zhēn
传说 屈原 之姐 女嬃 的捣衣石。亦指 女嬃 的捣衣声。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二》引 晋 袁山松 曰:“县( 秭归县 )北一百六十里有 屈原 故宅……宅之东北六十里有 女嬃 庙,擣衣石犹存。” 龚骞 《古风》诗之五:“千载嬃碪月下闻, 汨罗江 上山鬼啸。”
词语解释:晚砧  拼音:wǎn zhēn
傍晚时捣衣。亦指傍晚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唐 李颀 《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诗:“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词语解释:稿砧  拼音:gǎo zhēn
斩草时承鈇的砧板。因鈇与“夫”同音,故隐语稿砧为“夫(丈夫)”。《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稾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唐 李白 《代美人愁镜》诗:“稾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按, 宋 许顗 《彦周诗话》:“‘藳砧今何在’,言夫也。‘山上復有山’,言出也。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词语解释:鱼砧  拼音:yú zhēn
切鱼用的砧板。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唐 卢延让 ﹞又有‘饿猫临鼠穴,馋犬舐鱼砧’之句,为 成中令 汭 见赏。”
词语解释:槌砧  拼音:chuí zhēn
铁锤和铁砧。锤锻之器。 北齐 刘昼 《新论·贵言》:“ 越 劒性鋭,必託槌砧,以成纯钩。”
词语解释:刀砧  拼音:dāo zhēn
亦作“ 刀碪 ”。亦作“ 刀枮 ”。
(1).刀和砧板。指宰割工具。《大集经·三归龙济品》:“寧以胜利好刀枮,而自臠切其身肉。”《英烈传》第十一回:“ 太祖 説:‘刀砧各用,鼎鏊不同,吾择所宜而用之。’” 清 曾国藩 《林君殉难碑记》:“胡古胡今,强吞弱伏,佞者刀碪,訥者鱼肉。”
(2).借指宰杀。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黿将军托生》:“我黿将军也,前蒙君惠,得免刀碪,今又悬我市中,乞救我。”
词语解释:角砧  拼音:jiǎo zhēn
有角的铁砧;特别指制桶工人敲弯铁钉或铆钉时用的铁砧
词语解释:霹雳砧  拼音:pī lì zhēn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器,因形似碪,故称。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霹雳碪》。参见“ 霹靂斧 ”。
词语解释:霹雳斧  拼音:pī lì fǔ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人閒往往见细石,赤色,形如小斧,谓之‘霹靂斧’,云:‘被霹靂处皆得此物。’……俗谓之‘霹靂楔’。” 明 陆琛 《愿丰堂漫书》:“雷若有象,则火毬近是霹靂斧。”
词语解释:鈇砧  拼音:fū zhēn
古代刑具。斩人用的鈇和砧板。《新唐书·李岘传》:“陛下之亲戚勋旧子若孙,一日皆血鈇砧,尚为仁恕哉?”
词语解释:玟砧  拼音:mín zhēn
捣衣石之美称。 汉 班婕妤 《捣素赋》:“於是投香杵,扣玟砧,择鸞声,争凤音。”
词语解释:玉女捣练砧  拼音:yù nǚ dǎo liàn zhēn
古代传说中神女捣衣的石砧。碪,同“ 砧 ”。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擣衣山 ,一名 灵山 ,在 瑯琊郡 。山南絶险,巖有方石,昔有神女於此擣衣,其石明莹,谓之玉女擣练碪。”亦省作“ 玉女砧 ”。 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粉白仙郎署,霜清玉女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