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砥柱砥镞砥炼砥砫砥厉廉隅砥原砥砈砥锋挺锷
砥平砥行砥砺名号砥矢砥厉名号砥厄砥廉峻隅砥身砺行
砥砺砥德砥砺廉隅砥绩砥奖砥励砥束砥课
砥室砥直砥砺名节砥节励行砥墆砥属砥操砥钝
砥石砥磨砥志研思砥草砥名砥尚砥才砥鍊
砥节砥定砥淬砥节砺行砥京砥厉砥节厉行 
砥路砥滞砥柱中流砥刃砥世砥兵砥途 

词语解释:砥柱  拼音:dǐ zhù
亦作“ 砥砫 ”。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词语解释:砥平  拼音:dǐ píng
(1).平直;平坦。 晋 左思 《魏都赋》:“长庭砥平,鐘簴夹陈。” 唐 封孟绅 《赋得行不由径》:“欲速意何成,康庄欲砥平。”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半紫崖而砥平,访 馆娃 之故宫。”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广庭砥平,翼以飞楼。” 清 魏源 《登太行绝顶》诗之三:“絶顶竟砥平,万马屯崇墉。”
(2).比喻安定;平定。 唐 李白 《大猎赋》:“是三阶砥平,而皇猷允塞。”《旧唐书·马燧传》:“烈烈我祖,膺期而昌,剗灭羣凶,砥平四方。”《旧唐书·李珏传》:“今四海镜清,八方砥平,厚敛於人,殊伤国体。”
词语解释:砥砺  拼音:dǐ lì
亦作“ 砥厉 ”。
(1).磨石。《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 崦嵫之山 …… 苕水 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礪。” 郭璞 注:“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礪。”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 唐 柳宗元 《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 雍 之块璞,皆可以备砥礪。” 郁达夫 《为浪漫兄题刘大师画吉了君濂画石》诗:“顽石从来坚砥礪, 汉 禽自古薄夷酋。”
(2).在磨石上磨。《荀子·性恶》:“ 闔閭 之干将、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厉,则不能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新砥礪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匣出佩刀,日砥礪,不能断髮。” 郭沫若 《前茅·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要把天魔射死。”
(3).磨练;锻炼。《墨子·节葬下》:“此皆砥礪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於天下。”《后汉书·窦融传》:“ 融 乃与五郡太守共砥厉兵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故位在鷙击,砥礪其气。” 宋 苏轼 《与王庆源之子书》:“惟望昆仲力学砥礪,以显扬不坠为心。” 郭沫若 《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工具必见诸实用,砥礪改进,以期日新又新。”
(4).激励;勉励。《荀子·王制》:“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礪百姓。”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傅母》:“﹝ 傅母 ﹞砥厉女之心以高节。” 清 戴名世 《〈梅文常稿〉序》:“吾 江 南文学礼义之邦,推 宣城 为最,其士大夫多崇礼让,敦实行,以清风高节砥礪末俗。”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人们把这块地方称为‘苦成崖’。它成了 越国 父老经常教诲砥砺子弟的地方。”
词语解释:砥室  拼音:dǐ shì
用磨平的文石铺砌的屋子。《楚辞·招魂》:“砥室翠翘,挂曲琼些。”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十舘营 秦 ,金房砥室。” 明 夏完淳 《湘巫赋》:“结璜琦於砥室兮,悬曲琼於綺疏。” 清 钱谦益 《高会堂酒阑杂咏序》:“金釭银烛,午夜之砥室生光;檀板红牙,十月之桃花欲笑。” 清 赵翼 《陪松崖漕使宴集九峰园》诗:“綺繚砥室交掩映,最玲瓏处集裙屐。”
词语解释:砥石  拼音:dǐ shí
(1).磨石。《淮南子·说山训》:“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 汉 王充 《论衡·明雩》:“砥石劘厉,欲求銛也。”《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三年》:“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砥石, 高祖 所以厉世摩钝也。”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三:“又横涉 渭水 ,去采取砥石,采取铁矿来锻炼。”
(2).古地名。《荀子·成相》:“ 契玄王 ,生 昭明 ,居于 砥石 ,迁于 商 。” 杨树达 注:“ 砥石 ,地名,未详所在。”
(3).传说中的山名。《淮南子·墬形训》:“ 辽 出 砥石 。” 高诱 注:“山名,在塞外, 辽水 所出。”
词语解释:砥节  拼音:dǐ jié
砥砺气节。《晋书·阮种传》:“贤臣之於主,进则忠国爱人,退则砥节洁志。”《旧唐书·韦安石传》:“故为善者虽存不贵仕,而没有餘名,此贤达所以砥节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称于没世;烈士砥节,死有重于 泰山 。”《资治通鉴·汉成帝河平二年》:“﹝ 王尊 ﹞修身洁己,砥节首公。” 明 文徵明 《太傅文恪公传》:“盖公入朝至是三十年,砥节履方,不少骫骳。”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十四:“朝政肃,则刑餘为吏亦能砥节奉公;朝政弛,则士大夫亦多贪纵。”
词语解释:砥路  拼音:dǐ lù
平坦的道路。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稀鸣桴於砥路,鞠茂草於圆扉。” 唐 苗晋卿 《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砥路方南絶,重巖始北征。”
词语解释:砥镞  拼音:dǐ zú
谓锐意磨练。 清 薛福成 《母弟季怀事状》:“兄弟数人,益以读书求志相砥鏃。” 清 薛福成 《向伯常哀辞》:“其后进之士,亦且喁喁嚮风,争以学行经济相砥鏃。”
词语解释:砥行  拼音:dǐ xíng
砥砺品行,修养道德。《史记·伯夷列传》:“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王》:“ 舜 禹 本以白衣砥行显名,升为天子,虽復更制,不如名著,故因名焉。”《北史·薛辩传》:“砥行礪心,困而弥篤,服膺教义,爰至长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龙飞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今已晚矣。但从此砥行,则地狱中或有出时。”
词语解释:砥德  拼音:dǐ dé
砥砺德行。《淮南子·道应训》:“ 文王 砥德脩政,三年而天下二垂归之。” 南朝 宋 鲍照 《与伍侍郎别》诗之一:“钦哉慎所宜,砥德乃为盛。”
词语解释:砥直  拼音:dǐ zhí
公平正直。《北史·崔宏传》:“其砥直任时,不为穷通改节若此。”
词语解释:砥磨  拼音:dǐ mó
(1).在磨石上磨。 唐 郑亚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砥磨 周 鉞,水淬 郑 刀。”
(2).砥砺,磨练。 唐 司空图 《容城侯传》:“会郡中 卢生 、 范生 皆传修炼之术,委质相资,因砥磨以致用。”
词语解释:砥定
平定
词语解释:砥滞
长久壅积,不能流通
词语解释:砥炼  拼音:dǐ liàn
磨砺锻炼。 晋 潘尼 《火赋》:“砥鍊兵械,整飭军容。”
词语解释:砥砺名号  拼音:dǐ lì míng hào
亦作“ 砥厉名号 ”。 谓自修品节,以保令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砥礪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词语解释:砥砺廉隅  拼音:dǐ lì lián yú
见“ 砥厉廉隅 ”。
词语解释:砥厉廉隅  拼音:dǐ lì lián yú
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孔颖达 疏:“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孔丛子·连丛子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亦作“ 砥礪廉隅 ”。 宋 苏轼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绅之风。”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礪廉隅,崇尚名节。”
词语解释:砥砺名节  拼音:dǐ lì míng jié
砥砺磨练,立名立节。《晋书·夏侯湛传》:“论者谓 湛 虽生不砥礪名节,死则俭约令终,是深达存亡之理。” 宋 王禹偁 《上史馆吕相公书》:“今馆中之士先进者,有若金部员外郎 安德裕 ,左司諫兼直祕阁 宋泌 ,皆砥礪名节,老于文学。”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廉淡》:“吾辈读圣贤书,论居官治民之法,孰不欲砥礪名节哉。”
词语解释:砥志研思  拼音:dǐ zhì yán sī
专心致志,深思钻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 程 入闈,砥志研思,以求必售。”
词语解释:砥淬  拼音:dǐ cuì
砥砺锻淬。喻使品德或学艺更加精进。 明 唐顺之 《兴国州同知徐公墓志铭》:“公既师事伯兄,而往来于给事公所,切劘砥淬,其文益昌。”
词语解释:砥柱中流  拼音:dǐ zhù zhōng liú
砥柱山 屹立在 黄河 急流之中。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 元 侯克中 《题韩蕲王世忠卷后》诗:“砥柱中流障怒涛,折衝千里独贤劳。”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我砥柱中流,偏喜雪中送炭。” 清 湘灵子 《轩亭冤·惊梦》:“不能够砥柱中流,怕他年故国含羞。” 李大钊 《青春》:“青年乎!其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参见“ 砥柱 ”。
词语解释:砥柱  拼音:dǐ zhù
亦作“ 砥砫 ”。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词语解释:砥砫  拼音:dǐ zhǔ
见“ 砥柱 ”。
词语解释:砥柱  拼音:dǐ zhù
亦作“ 砥砫 ”。
(1).山名。又称 厎柱山 、 三门山 。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 ,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 砥柱 ,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砥柱 ,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 , 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 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2).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 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词语解释:砥矢  拼音:dǐ shǐ
语出《诗·小雅·大东》:“ 周 道如砥,其直如矢。” 孔颖达 疏:“ 周 之贡赋之道,其均如砥石然; 周 之赏罚之制,其直如箭矢然。”后因以“砥矢”比喻公平正直。《东观汉记·和帝纪》:“朝无宠族,政如砥矢。”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其在帝室,正身危行,言如砥矢,策合神明。”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立朝则以砥矢为操,居己则以羔羊为节。”
词语解释:砥绩  拼音:dǐ jì
水中沙石。《后汉书·循吏传·王景》:“凿山阜,破砥绩。” 王先谦 集解引 苏舆 曰:“绩当为磧。《説文》:‘磧,水陼有石者。’砥,《説文》作厎,柔石也。‘砥磧’、‘山阜’对文,谓破水中沙石,令其流通耳。”
词语解释:砥节励行  拼音:dǐ jié lì xíng
砥砺操守和品行。《孔丛子·公仪》:“ 鲁 人有 公仪休 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於荣利,不事诸侯。”亦作“ 砥节厉行 ”、“ 砥节礪行 ”。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故中郎 西平 郭修 ,砥节厉行,秉心不回。”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纪僧珍 砥节礪行,终始无瑕。” 宋 秦观 《司马迁论》:“盖 迁 自伤砥节礪行,特以贫故,不免于刑戮。”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礪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词语解释:砥草  拼音:dǐ cǎo
木贼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木贼》
词语解释:砥节砺行  拼音:dǐ jié lì xíng
见“ 砥节励行 ”。
词语解释:砥节励行  拼音:dǐ jié lì xíng
砥砺操守和品行。《孔丛子·公仪》:“ 鲁 人有 公仪休 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於荣利,不事诸侯。”亦作“ 砥节厉行 ”、“ 砥节礪行 ”。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故中郎 西平 郭修 ,砥节厉行,秉心不回。”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纪僧珍 砥节礪行,终始无瑕。” 宋 秦观 《司马迁论》:“盖 迁 自伤砥节礪行,特以贫故,不免于刑戮。”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礪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词语解释:砥刃  拼音:dǐ rèn
磨利兵器。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武者在旌旗,是人者在兵。故必疏鉅间,多其旌旗羽旄,砥刃以为旁。”
词语解释:砥厉廉隅  拼音:dǐ lì lián yú
谓磨练节操。廉隅,棱角,喻指方正的操守。《礼记·儒行》:“近文章,砥厉廉隅。” 孔颖达 疏:“言儒者习近文章,以自磨厉,使成己廉隅也。”《孔丛子·连丛子下》:“志不在小,则不可度,砥厉廉隅,则不可越,行高体卑,则不可阶。”亦作“ 砥礪廉隅 ”。 宋 苏轼 《刘有方可昭宣使依旧嘉州刺史内侍押班制》:“砥礪廉隅,有搢绅之风。”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儒学本有名教之目,故砥礪廉隅,崇尚名节。”
词语解释:砥厉名号  拼音:dǐ lì míng hào
见“ 砥礪名号 ”。
词语解释:砥砺名号  拼音:dǐ lì míng hào
亦作“ 砥厉名号 ”。 谓自修品节,以保令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盛饰入朝者,不以利污义;砥厉名号者,不以欲伤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砥礪名号者,不以利伤行。”
词语解释:砥奖  拼音:dǐ jiǎng
切磋勉励。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签·皇甫涍》:“司直兄学臻博极,思覃深湛,余分则友于,义同师授,每有述造,輒相詔视,商榷砥奬,可得而言。”
词语解释:砥墆  拼音:dǐ dì
长久壅积,不能流通。《管子·法法》:“故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 尹知章 注:“墆,久积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又云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彼之通商惠工所以日臻丰阜也。”
词语解释:砥名  拼音:dǐ míng
砥行立名。《史记·游侠列传序》:“至如閭巷之侠,脩行砥名,声施於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词语解释:砥京  拼音:dǐ jīng
犹砥原。平原。引申为坦途。 清 曹寅 《巫峡石歌》:“铲削嶮巇作平地,周行万里歌砥京。”
词语解释:砥世  拼音:dǐ shì
劝勉激励世人。 宋 苏轼 《与李方叔书》:“爵禄砥世,人主所事,宰相犹不敢必,而欲责於某可乎。”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东汉 之末,节气辈生, 唐 之中叶,诗之骨干不顿,此砥世维风之一事也。”
词语解释:砥原  拼音:dǐ yuán
平原。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
词语解释:砥厄  拼音:dǐ è
美玉名。《战国策·秦策三》:“臣闻 周 有砥厄, 宋 有结緑, 梁 有悬黎, 楚 有 和 璞。”《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作“砥砨”。
词语解释:砥励  拼音:dǐ lì
磨练,激励劝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故夫求至于中者,莫如学也。疏之则通,拭之则明,矫之则直,砥励之则精密,培养之则成遂。” 清 侯方域 《送何子归金陵序》:“天下之士亦莫不砥励节行,唱和声气,相聚於 丰镐 旧京之地,以文学为贄而修同人之业。”
词语解释:砥属  拼音:dǐ shǔ
平定归服。《史记·五帝本纪》:“日月所照,莫不砥属。” 裴駰 集解引 王肃 曰:“砥,平也,四远皆平,而来服属。” 宋 王安石 《英德殿上梁文》:“华夏归仁而砥属,蛮夷驰义以骏奔。”
词语解释:砥尚  拼音:dǐ shàng
砥砺崇尚。《魏书·儒林传序》:“ 世祖 始光 三年春,别起太学於城东,后徵 卢玄 、 高允 等,而令州郡各举才学。於是人多砥尚,儒林转兴。”
词语解释:砥厉  拼音:dǐ lì
见“ 砥礪 ”。
词语解释:砥砺  拼音:dǐ lì
亦作“ 砥厉 ”。
(1).磨石。《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六十里,曰 崦嵫之山 …… 苕水 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礪。” 郭璞 注:“磨石也。精为砥,粗为礪。” 三国 魏 曹丕 《以郑称为武德傅令》:“礱之以砥礪,错之以他山。” 唐 柳宗元 《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 雍 之块璞,皆可以备砥礪。” 郁达夫 《为浪漫兄题刘大师画吉了君濂画石》诗:“顽石从来坚砥礪, 汉 禽自古薄夷酋。”
(2).在磨石上磨。《荀子·性恶》:“ 闔閭 之干将、莫邪、鉅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剑也,然而不加砥厉,则不能利。”《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新砥礪杀矢,彀弩而射,虽冥而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匣出佩刀,日砥礪,不能断髮。” 郭沫若 《前茅·我们在赤光之中相见》:“他在砥砺他犀利的金箭,要把天魔射死。”
(3).磨练;锻炼。《墨子·节葬下》:“此皆砥礪其卒伍,以攻伐并兼为政於天下。”《后汉书·窦融传》:“ 融 乃与五郡太守共砥厉兵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故位在鷙击,砥礪其气。” 宋 苏轼 《与王庆源之子书》:“惟望昆仲力学砥礪,以显扬不坠为心。” 郭沫若 《沸羹集·为革命的民权而呼吁》:“工具必见诸实用,砥礪改进,以期日新又新。”
(4).激励;勉励。《荀子·王制》:“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礪百姓。” 汉 刘向 《列女传·齐女傅母》:“﹝ 傅母 ﹞砥厉女之心以高节。” 清 戴名世 《〈梅文常稿〉序》:“吾 江 南文学礼义之邦,推 宣城 为最,其士大夫多崇礼让,敦实行,以清风高节砥礪末俗。”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五幕:“人们把这块地方称为‘苦成崖’。它成了 越国 父老经常教诲砥砺子弟的地方。”
词语解释:砥兵  拼音:dǐ bīng
磨利兵器。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晋 人已胜 智氏 归,而缮甲砥兵。”
词语解释:砥砈  拼音:dǐ ě
见“ 砥厄 ”。
词语解释:砥厄  拼音:dǐ è
美玉名。《战国策·秦策三》:“臣闻 周 有砥厄, 宋 有结緑, 梁 有悬黎, 楚 有 和 璞。”《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作“砥砨”。
词语解释:砥廉峻隅  拼音:dǐ lián jùn yú
经过磨砺,使棱角更加分明。 明 唐顺之 《方砚铭》:“汝之守,足以砥廉峻隅,而不刓于顽也。”
词语解释:砥束  拼音:dǐ shù
磨砺品行,检束举止。《宋书·刘秉传》:“ 秉 少自砥束,甚得朝野之誉。”
词语解释:砥操  拼音:dǐ cāo
砥砺节操。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幸以遭遇圣主,累忝殊荣,承愷悌之恩,居弼谐之地,不能刻意砥操,忧国如家,微效涓尘,以裨川岳。”
词语解释:砥才  拼音:dǐ cái
磨练才能。 汉 王充 《论衡·命禄》:“勉力勤事以致富,砥才明操以取贵。”
词语解释:砥节厉行  拼音:dǐ jié lì xíng
见“ 砥节励行 ”。
词语解释:砥节励行  拼音:dǐ jié lì xíng
砥砺操守和品行。《孔丛子·公仪》:“ 鲁 人有 公仪休 者,砥节励行,乐道好古,恬於荣利,不事诸侯。”亦作“ 砥节厉行 ”、“ 砥节礪行 ”。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故中郎 西平 郭修 ,砥节厉行,秉心不回。”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 纪僧珍 砥节礪行,终始无瑕。” 宋 秦观 《司马迁论》:“盖 迁 自伤砥节礪行,特以贫故,不免于刑戮。” 王闿运 《曾孝子碑文》:“惟先生姿度朴坚,砥节礪行,颖敏足以成学,迂诚足以矫世。”
词语解释:砥途  拼音:dǐ tú
犹砥路。 元 方回 《石硖书院赋》:“赖多士之媺俗兮,遵砥途之坦荡。”
词语解释:砥锋挺锷  拼音:dǐ fēng tǐng è
磨刀拔剑。谓以武力反抗。《宋书·傅隆传》:“向使 石厚 之子、 日磾 之孙,砥锋挺鍔,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 石碏 、 秺侯 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词语解释:砥身砺行  拼音:dǐ shēn lì xíng
犹言砥节砺行。《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礪行,由乎经术。”
词语解释:砥课  拼音:dǐ kè
谓勉励课督。《梁书·张缵传》:“於是下车入部,班条理务,砥课庸薄,夕惕兢惧。”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 岭 表荒远,督 粤 学者,往多不举其职。独 惠半农 学士 士奇 輶轩所届,砥课生徒,甄拔实学。”
词语解释:砥钝  拼音:dǐ dùn
谓磨钝成利。 晋 傅咸 《仪凤赋》:“敢砥钝於末踪兮,厕瓦砾於瑶琼。”
词语解释:砥鍊
磨砺锻炼。 晋 潘尼 《火赋》:“砥鍊兵械,整飭军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