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七霰去声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末字词组
笔砚书砚呵砚传婿砚蚌砚龙香砚水砚缸砚
铁砚端砚眉子砚金星砚陶砚铜雀砚洮砚瓦头砚
几砚宫砚风砚锡砚青铁砚鏊砚月砚子石砚
石砚枯砚栗冈砚典砚拾石为砚柘砚烧砚砖砚
冻砚瓦砚蟾砚贡砚鲁砚淄州砚红丝砚磨穿铁砚
寒砚龙尾砚木砚风字砚鱼砚漆沙砚绿石砚 
焚砚玉砚金砚韫玉砚栗玉砚漆砚吕砚 
琴砚歙砚卵砚设砚楮墨笔砚澄泥砚罗纹砚 
同砚同笔砚谷山砚凹心砚铜砚朱砚刷丝砚 

词语解释:笔砚  拼音:bǐ yàn
亦作“ 笔研 ”。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词语解释:铁砚  拼音:tiě yàn
铁铸的砚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胡怀琛 《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见“ 磨穿铁砚 ”。
词语解释:磨穿铁砚  拼音:mó chuān tiě yàn
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 维翰 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后因以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亦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
词语解释:几砚  拼音:jǐ yàn
亦作“ 几研 ”。 几案和砚台。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宋 陆游 《砚湖》诗:“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 元 虞集 《题张希孟凝云石》诗:“几研袭清润,文章互絪緼。”
词语解释:石砚  拼音:shí yàn
亦作“ 石研 ”。 石制的砚台。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奉勅赐石砚及法书五卷,天旨又以臣书小进,更使勤习。”《南齐书·王慈传》:“年八岁,外祖 宋 太宰 江夏王 义恭 迎至内斋,施寳物恣听所取, 慈 取素琴石研, 义恭 善之。” 唐 杜甫 《石研》诗:“奉使 三峡 中,长啸得石研。” 唐 刘禹锡 《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 端州 石砚人间重,赠我因知正草《玄》。”
词语解释:冻砚  拼音:dòng yàn
结冰的砚台。 唐 尚颜 《夷陵即事》诗:“暑衣经霜着,冻砚向阳呵。” 宋 陆游 《纵笔》诗:“冻砚笑臞儒,雕弓隐猎徒。”
词语解释:寒砚  拼音:hán yàn
冰凉的砚台。常以衬托环境的凄清冷落。 唐 郑谷 《寄膳部李郎中昌符》诗:“静灯微落烬,寒砚旋生凘。” 宋 曾巩 《遣兴》诗:“青灯鬪鼠窥寒砚,落月啼乌送逈笳。” 宋 柳永 《黄钟羽·倾杯》词:“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釭閒照。”
词语解释:焚砚  拼音:fén yàn
见“ 焚研 ”。
词语解释:焚研  拼音:fén yán
亦作“ 焚砚 ”。 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焚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 机 天才秀逸,辞藻宏丽, 张华 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 云 尝与书曰:‘ 君苗 见兄文,輒欲烧其笔砚。’” 唐 陆龟蒙 皮日休 《开元寺楼看雨联句》:“接思强挥毫,窥词几焚研。” 明 张煌言 《陈文生〈未焚草〉序》:“凡经倡和,都令焚砚。”参见“ 烧砚 ”。
词语解释:琴砚  拼音:qín yàn
(1).琴和砚台。 唐 孟浩然 《还山贻湛法师》诗:“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2).形如古琴之砚。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张桂巖 自 扬州 还,携一琴砚见赠,斑驳剥落,古色黝然。”
词语解释:同砚  拼音:tóng yàn
语本《汉书·张安世传》:“ 彭祖 又小与上同席研书。”研,通“ 砚 ”。后因称同学为同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好在我们同砚,彼此不必客气。”《恨海》第四回:“我与他若是向不相识的,倒也罢了;偏又是从小同居同砚过的。”
词语解释:书砚  拼音:shū yàn
砚台。 唐 韩愈 《记宜城驿》:“多甎可为书砚。”
词语解释:端砚  拼音:duān yàn
以 广东省 高要县 东南 端溪 所产石制成的砚台。 五代 齐己 《谢人墨》诗:“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牋。”
词语解释:宫砚  拼音:gōng yàn
帝王宫中所用的砚台。 唐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御鞍金騕褭,宫砚玉蟾蜍。” 元 范梈 《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之六:“期接仙舟应少便,偶分宫砚亦多情。” 元 傅若金 《经采石》诗:“其旁有仙冢,云是 李太白 ,生为 长庚 精,没与大块息。因思 开元 中,出入蒙帝泽。御羹白瑶杯,宫砚青玉滴。”
词语解释:枯砚  拼音:kū yàn
干涸的砚池。 宋 陈与义 《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与义同赋兼呈奇父》:“独题怀古句,枯砚生明珠。”
词语解释:瓦砚  拼音:wǎ yàn
亦作“ 瓦研 ”。 以古宫殿瓦制作的砚。 汉 未央宫 、 魏 铜雀台 等诸殿瓦,瓦身如半筒,厚一寸弱,背平可研墨, 唐 宋 以来人取以为砚。亦指陶制的砚。《新唐书·地理志二》:“ 虢州 弘农郡 ……土贡:絁、瓦砚、麝、地骨皮、梨。” 宋 欧阳修 《砚谱》:“ 青州 潍州 石末研,皆瓦砚也。”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李廷珪墨》:“予一日至 英国府 中,见勋卫留 冯损之 作字,出 建安 瓦研、御府长毫雉花笔。” 清 朱栋 《砚小史·古砖古瓦》:“瓦砚与澄泥石末类也,而甚不同。石末诸品起后世;瓦则自 魏 而 汉 而 周 ,歷年甚久。”
词语解释:龙尾砚  拼音:lóng wěi yàn
砚名。用龙尾石制成的砚。产 江西省 婺源县 。为砚中之上品。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李后主 留意笔札,所用澄心堂纸, 李廷珪 墨,龙尾砚,三者为天下冠。”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明道二年贡砚铭》:“盖 宋 人本重龙尾砚,故岁取以充贡篚。”
词语解释:玉砚  拼音:yù yàn
玉石制的砚台。《西京杂记》卷一:“以酒为书滴,取其不冰;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 前蜀 贯休 《送郑使君》诗:“视事蛮奴磨玉砚,邀宾海月射金杯。”《宋史·世家传三·钱俶》:“ 俶 即以旧所书绢图上之,詔书褒美,因赐玉砚金匣。”
词语解释:歙砚  拼音:shè yàn
江西省 婺源县 歙溪 所产的石砚。 婺源 古属 歙州 ,故名。歙砚又称婺源砚、龙尾砚,始制于 唐 开元 间。石质坚韧润密,不吸水,发墨不伤毫,造型典雅浑朴,与端砚并称于世。见 宋 人著《砚史》《歙州砚谱》《歙砚说》。 元 宋褧 《雪寒书事廿六韵》:“凌坚 莱芜 釜,澌莹 歙溪 砚。”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潘文恭 公初入翰林,以歙砚求铭于 纪文达 公。”
词语解释:同笔砚  拼音:tóng bǐ yàn
亦作“ 同笔研 ”。 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 宋 陈亮 《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万历 癸未, 苏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机 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参见“ 同砚席 ”。
词语解释:呵砚  拼音:hē yàn
谓天寒嘘气使砚中墨汁解冻。 元 洪希文 《春寒无炭》诗:“吟成呵砚冰尚坚,毛颖蹇涩非 张颠 。”参见“ 呵笔 ”、“ 呵冻 ”。
词语解释:眉子砚  拼音:méi zǐ yàn
眉子坑 石制成的砚台。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论砚发墨》:“予闻之 歙 人曰:‘佳砚石如侧纹板旁有墙壁者,佳石也。’其人因出一眉子砚相示,四边若蜂窠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眉子砚》:“﹝ 陶绥之 ﹞酷好风雅,尝得 叶小鸞 眉子砚一方,腰圆式,面有犀纹,形如半弯新月。”参见“ 眉子坑 ”。
词语解释:眉子坑  拼音:méi zǐ kēng
眉子砚石的产地。在 安徽省 歙县 。 宋 唐积 《歙州砚谱·石坑》:“ 眉子坑 在 罗纹山 。 开元 中发,属 程於 地。从溪下至取石处九丈五尺,其阔二丈六尺,深一丈三尺。坑皆无土相杂。”
词语解释:风砚
风字形的砚石。 宋 高似孙 《砚笺》卷二:“ 段君璵 风砚,刻 祥符 己酉得於 铅山 观音院 ,名僧 令休 手琢。”参见“ 风字砚 ”。
词语解释:风字砚
风字形的砚石。 宋 米芾 《砚谱》:“ 会稽 有老叟,云 右军 之后,持一风字砚,六尺餘,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参阅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词语解释:栗冈砚  拼音:lì gāng yàn
砚之一种。 唐 李白 《殷十一赠栗冈砚》诗:“ 殷侯 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词语解释:蟾砚  拼音:chán yàn
刻有蟾蜍形的砚台。
词语解释:木砚  拼音:mù yàn
木制的砚台。 宋 米芾 《砚谱》:“ 傅玄 《砚赋》云:‘木贵其能软,石美其润坚。’ 刘道友 以浮查为砚,知古亦有木砚。”
词语解释:金砚  拼音:jīn yàn
(1).黄金制成的砚。《宋史·外国传七·日本》:“纳金砚一、鹿毛笔、松烟墨。”
(2).砚的美称。 元 成廷珪 《送陈子山状元赴太庙署令》诗:“寳刀刻颂登彝鼎,金砚挥毫撰乐章。” 明 何景明 《立秋日吕景二内翰吕田二黄门见访》诗:“玉珂停騕褭,金砚落蟾蜍。俱是文章伯,相看我不如。”
词语解释:卵砚  拼音:luǎn yàn
椭圆形的砚台。 宋 苏轼 有《卵砚铭》
词语解释:谷山砚  拼音:gǔ shān yàn
名砚。用 湖南 长沙 西 谷山 所产青纹花石制成。 宋 米芾 《砚史·潭州谷山砚》:“色淡青,有纹如乱丝,理慢,扣之无声,得墨快,发墨有光。”
词语解释:传婿砚  拼音:chuán xù yàn
一传世古砚名。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二:“ 元献 有古砚一,奇甚, 王氏 旧物也。诸女相授,号传壻砚。”
词语解释:金星砚  拼音:jīn xīng yàn
砚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砚论·砚名》:“龙尾砚、金星砚……已上俱出 歙县 ,皆砚之异名。”参见“ 金星石 ”。
词语解释:金星石  拼音:jīn xīng shí
(1).砚石之一种。 宋 杜绾 《云林石谱·于阗石》:“ 于闐国 石出坚土中,色深如蓝黛。一品斑斕白脉,点点光粲,谓之金星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砚论·万州金星石》:“ 万州 悬崖金星石,资质亚於 端溪 下巖,石色漆黑,细润如玉,水湿之,则金星自见,乾则否。”亦省称“ 金星 ”。 宋 欧阳修 《谱牡丹记·砚谱》:“歙石出於 龙尾溪 ,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故当妾视龙尾,媵蓄金星。”
(2).中医学药石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金星石》
词语解释:锡砚  拼音:xī yàn
锡制的砚台。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教习学士供给》:“教习学士到馆,旧例行工部给公座桌椅、锡砚、笔架、铜炙砚……等项。”
词语解释:典砚  拼音:diǎn yàn
行为不检。
词语解释:贡砚  拼音:gòng yàn
亦作“ 贡研 ”。 充作贡品的砚台。 明 高濂 《遵生八笺·燕闲清赏·论研》:“古有端石贡砚无眼,其细腻发墨,青色光润,此必下巖石也。想贡砚在 宋 ,官司取多,不暇裁取眼耳。贵在发墨,何取於眼!”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宋研》:“此 宋 贡研也,乃 端溪 旧玩,岂易得哉!”
词语解释:风字砚
风字形的砚石。 宋 米芾 《砚谱》:“ 会稽 有老叟,云 右军 之后,持一风字砚,六尺餘,色正赤,用之不减端石。”参阅 宋 范纂 《端溪砚谱》
词语解释:韫玉砚  拼音:yùn yù yàn
亦称“ 韞玉 ”。 即 淄 砚。 山东 淄川 所产的砚台。 宋 苏轼 《评淄端砚》:“ 淄 石号韞玉砚,发墨而损笔。” 宋 陆游 《秋晴》诗:“韞玉砚凹宜墨色,冷金牋滑助诗情。”
词语解释:设砚  拼音:shè yàn
谓充当文书之职。《文明小史》第十七回:“当下 姚文通 便问 胡中立 道:‘听説老同年近年设砚製造局内,这製造局乃是当年 李合肥 相国奏明创办的。’”
词语解释:凹心砚  拼音:āo xīn yàn
中央下陷成潭状的砚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墨》:“至 魏 晋 时,始有墨丸,乃漆烟松煤灰和为之,所以 晋 人多用凹心砚者,欲磨墨贮瀋耳。”
词语解释:蚌砚  拼音:bàng yàn
亦作“蜯砚”。 见“ 蚌研 ”。
词语解释:蚌研  拼音:bàng yán
蚌形砚。《南史·庾易传》:“ 安西 长史 袁彖 钦其风,赠以鹿角书格、蚌盘、蚌研、白象牙笔。”按,《增补类腋·物部下·砚》、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皆引作“蜯砚”。
词语解释:陶砚  拼音:táo yàn
陶质的砚台。 宋 米芾 《砚史·陶砚》:“ 相州 土人自製陶砚,在 铜雀 上。以熟绢二重淘泥澄之,取极细者,燔为砚。有色緑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为水纹,其理细滑,着墨不费笔,但微渗。”
词语解释:青铁砚  拼音:qīng tiě yàn
一种珍贵的砚台。据说是用 于阗 出产的铁铸成。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张华 ﹞造《博物志》四百卷,奏于 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词语解释:拾石为砚
从地上拾起一块石头用作砚台
词语解释:鲁砚  拼音:lǔ yàn
用 山东 所产砚石制成的砚。 山东 ,古 鲁 地。石质嫩润,坚而不顽,细而不滑,色泽纹采各具特色。 赵朴初 《片石集·鲁砚》:“吾友近自 青岛 归,为余屡道鲁砚好。今朝为致一方来,到眼渊渊青未了。”
词语解释:鱼砚  拼音:yú yàn
亦作“ 鱼研 ”。 指形制像鱼的砚台。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七:“ 蒋道支 於水侧见一浮查,取为研,製形象鱼,有道家符讖及纸,皆内鱼研中,常以自随,二十餘年。忽失之,梦人云:‘吾暂游 湘水 ,过 湘君庙 ,为二妃所留;今復还,可於水际见寻也。’ 道支 詰旦至水侧,见罾者得一鲤鱼,买剖之,得先时符讖及纸,方悟是所梦人弃之。俄而雷雨,屋上有五色气,直上入云。后人有过 湘君庙 ,见此鱼研在二妃侧。” 南朝 梁 庾元威 《论书》:“ 宗炳 又造画《瑞应图》,千古卓絶, 王元长 颇加增定,乃有 虞舜 獬廌、 周穆 狻猊、 汉武 神凤、 卫君 舞鹤、五城九井、螺杯鱼砚、金縢玉英、玄圭朱草等,凡二百一十物。”
词语解释:栗玉砚  拼音:lì yù yàn
砚之一种。产地当今 甘肃省 成县 境。 宋 米芾 《砚史·成州栗玉砚》:“栗玉砚,理坚,色如栗,不甚着墨,为器甚佳。”
词语解释:楮墨笔砚  拼音:chǔ mò bǐ yàn
纸墨笔砚。借指文墨、文字。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要知此种文字,作之可怜,出之不易。其楮墨笔砚,非同己物,有如假自他人;耳目心思,效用不能,到处为人掣肘。”
词语解释:铜砚  拼音:tóng yàn
见“ 铜雀砚 ”。
词语解释:铜雀砚  拼音:tóng què yàn
从 三国 魏 铜雀台 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亦省称“ 铜研 ”、“ 铜砚 ”。《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铜研,旦长数寸,有穗。” 元 倪瓒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手调白羽箭,陋彼磨铜砚。”
词语解释:龙香砚  拼音:lóng xiāng yàn
端砚名。产今 广东 高要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端溪龙香砚》:“龙香砚, 端溪 石也……砚深紫色,古斗样,每贮水磨濡,久之则香气袭人,如龙脑者。”
词语解释:铜雀砚  拼音:tóng què yàn
从 三国 魏 铜雀台 遗址掘取古瓦研制的砚台。后遂为砚台的美称。 清 袁于令 《西楼记·检课》:“悄书斋树阴满窗,铜雀砚墨花轻漾。”亦省称“ 铜研 ”、“ 铜砚 ”。《北史·齐纪中·显祖文宣帝》:“四月,夜,禾生於 魏帝 铜研,旦长数寸,有穗。” 元 倪瓒 《走笔次陶蓬韵送叶参谋归金华》:“手调白羽箭,陋彼磨铜砚。”
词语解释:鏊砚  拼音:ào yàn
亦作“ 鏊研 ”。
词语解释:鏊研  拼音:ào yán
见“ 鏊砚 ”。
词语解释:柘砚  拼音:zhè yàn
山东省 泗水县 柘沟 产赤埴所造之砚。《清一统志·兖州府三·土产》:“柘砚,出 泗水县 柘沟 ,其地产赤埴瓶盎,亦可为砚。滑润如石,谓之 柘 砚。”
词语解释:淄州砚  拼音:zī zhōu yàn
山东省 淄川县 出产的石砚。 宋 米芾 《砚史·淄州砚》:“ 淄 石理滑易乏,在 建 石之次。”
词语解释:漆沙砚  拼音:qī shā yàn
漆和沙相混制成的砚台。今法用金刚砂,效果更佳。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漆沙砚》:“漆沙砚,以 扬州 卢葵生 家所製为最精。 顾涧薲 广圻 为作记。其祖 映之 尝於南城外市中得一砚,有‘ 宋 宣和 内府製’六字,形质类澄泥而絶轻,入水不沉。后知其为漆沙所成。”
词语解释:漆砚  拼音:qī yàn
漆沙砚。 宋 李之彦 《砚谱·漆砚》:“《晋仪注》:‘太子纳妃,有漆砚。’”
词语解释:澄泥砚  拼音:dèng ní yàn
古砚名。以水澄结细泥烧制而成。 宋 苏易简 《文房四谱·砚谱》:“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乾,入黄丹团和溲如麪,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乾……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 江 南 李氏 有澄泥砚,坚腻如石,其实陶也。” 宋 李之彦 《砚谱·诸州砚》:“ 虢州 澄泥, 唐 人品砚,以为第一,今人罕用。”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澄泥歛色,雀瓦销英。”
词语解释:朱砚  拼音:zhū yàn
红色的石砚。 宋 米芾 《砚史·蔡州白砚》:“理滑可为器,为朱砚,花蘂石亦作小朱砚。”
词语解释:水砚  拼音:shuǐ yàn
亦作“ 水研 ”。 指贮水的砚。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 晋 王羲之 《笔势论·创临章》:“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
词语解释:洮砚  拼音:táo yàn
亦作“ 洮研 ”。 古砚名。采 甘肃省 洮河 中的绿石制成。
词语解释:月砚  拼音:yuè yàn
亦作“ 月研 ”。 砚名。 宋 陶穀 《清异录·文用》:“ 开平 二年,赐宰相 张文蔚 、 杨涉 、 薛貽 寳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龙鳞,石纹似之;月砚,形象之, 歙 产也。”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集·古砚辨》:“ 歙溪 龙尾 旧坑色淡青黑,湛如秋水,竝无纹,以水溼之,微似紫,乾则否,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竝无声……此亦是卵石,故难得,大者极不过四五寸,多作月研,就其材也。”
词语解释:烧砚  拼音:shāo yàn
(1).以火烤煨石砚或烧制陶砚。亦指煨过的石砚或烧制的陶砚。参阅 宋 米芾 《砚史》
(2).谓自愧文不如人而欲自烧其砚,不复写作。《晋书·陆机传》:“ 君苗 见兄文,輒欲烧其笔砚。”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非有 班超 之志,遂已弃笔;未见 陆机 之文,久同烧砚。”
词语解释:红丝砚  拼音:hóng sī yàn
亦作“ 红丝研 ”。 我国出产的一种名砚。用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红丝石琢制而成。 宋 杜绾 《云林石谱·红丝石》:“ 青州 益都县 红丝石产土中,其质赤黄,红纹如刷丝,縈绕石面而稍輭,扣之无声。琢为研,颇发墨。但石质燥渴,须先饮以水,久乃可用。” 宋 晁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笺,牙床磨试红丝研。”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那 香君 呵!手捧着红丝砚,花烛下索诗篇。” 清 龚自珍 《惜分钗》词:“明窗掩,重帘软,炉香自炙红丝砚。”
词语解释:绿石砚  拼音:lǜ shí yàn
一种名贵的砚台。参见“ 緑石 ”。
词语解释:绿石  拼音:lǜ shí
石贵的砚石,所制砚称“緑石砚”。绿石产于 归州 (在今 湖北 ),一说产于 洮河 。 宋 米芾 《砚史·归州绿石砚》:“理有风涛之象,纹头紧慢不等,治难平,得墨快,渗墨无光彩,色緑可爱如賁,色澹如水苍玉。” 宋 李之彦 《砚谱·诸州砚》:“ 洮河 出緑石,性腝不起墨,不耐久磨。” 清 冯桂芬 《旧砚山房图序》:“将欲选 洮河 之緑石,擷 青州 之红丝。”
词语解释:吕砚  拼音:lǚ yàn
陶制砚名。 宋 米芾 《砚史·吕砚》:“ 泽州 有 吕道人 陶砚,以别色泥於其首,纯作‘吕’字,内外透,后人效之,有缝不透也。”
词语解释:罗纹砚  拼音:luó wén yàn
用罗纹石制成的砚台。 宋 米芾 《砚史·歙砚婺源石》:“尝於一士人家,见一金丝罗纹砚,其纹半金半黑,光彩与常异。此外麄罗纹、刷丝罗纹为次第,约见千餘枚矣。”参见“ 罗纹石 ”。
词语解释:罗纹石  拼音:luó wén shí
有环状纹理的砚石。《砚史》引 宋 洪适 《辨歙石说》:“ 祁门县 出细罗纹石,酷似泥浆石,亦有罗纹,但石理稍慢,不甚坚,色淡易乾耳。”
词语解释:刷丝砚  拼音:shuā sī yàn
一种名砚,产于 安徽 歙县 。以纹理精细缜密的刷石制成。 宋 洪适 《辨歙石说》:“ 歙县 出刷丝砚甚好,但纹理太分明,无罗纹,间有白路白点者是。”参见“ 刷丝 ”。
词语解释:刷丝  拼音:shuā sī
一种名石,产 安徽 歙县 ,用以制砚,称“刷丝砚”。石纹精细缜密如刷丝,称刷丝罗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四》:“ 新安 龙尾石,性皆润泽,色俱苍黑,縝密可以敌玉,滑腻而能起墨,以之为砚,故世所珍也。石虽多种,惟罗纹者、眉子者、刷丝者最佳。”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旧坑丝石为上……丝之品不一,曰刷丝、曰内里丝、曰丛丝、曰马尾丝。独吐丝为奇。正视之,疏疏见黑点如洒墨;侧视之,刷丝粲然。工人谓之砚寳,盖石之精云。”
词语解释:缸砚  拼音:gāng yàn
用破酿酒缸片制成的砚。 宋 苏辙 《缸砚赋》序:“先 蜀 之老,有姓 滕 者,能以药煮瓦石,使软可割如土,尝以破酿酒缸为砚,极美。”
词语解释:瓦头砚  拼音:wǎ tóu yàn
古宫殿瓦所作之砚的俗称。 明 王子充 《汉未央宫瓦砚记》:“ 汉 未央宫 诸殿瓦,其身如半筒,而覆檐际者,则其头有面外向,其面径五寸,围一尺六寸强,有四篆字,字凡六等……面至背厚一寸弱,其背下可研墨, 唐 宋 以来人得之,即去其身以为砚,故俗呼瓦头砚也。”
词语解释:子石砚  拼音:zǐ shí yàn
用子石制成的上等端砚。 晁载之 《续谈助》卷三引 宋 唐询 《砚录》:“ 端州 石工识山石之文理,凿之五七里,有穴出自然圆石,青紫色,琢之为砚,谓之子石砚。”
词语解释:砖砚  拼音:zhuān yàn
用古砖改制或用土烧制而成的砚台。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但在其中的一家里面有几片砖砚,有的竟有年号。”
词语解释:磨穿铁砚  拼音:mó chuān tiě yàn
磨穿了铁铸的砚台。《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为‘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 维翰 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赋》以见志。又铸铁砚以示人曰:‘砚弊则改而佗仕。’卒以进士及第。”后因以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亦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自夸经史如流,拾他青紫,唾手不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