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丹砂 拼音:dān shā
亦作“ 丹沙 ”。
(1).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管子·地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一折:“远奢华,近清佳。火炼丹砂,水煮黄芽。”
(2).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南朝 梁 江淹 《莲花赋》:“味灵丹沙,气验青雘。”《宋史·薛居正传》:“﹝ 居正 ﹞因服丹砂遇毒……吐气如烟燄,舆归私第卒。” 明 谢榛 《元夕道院同公实五君得家字》诗:“乘閒来紫府,垂老问丹砂。” 清 方文 《石臼行赠崔正谊明府》:“莫疑 勾漏 乞丹砂,匪向 临邛 弹緑綺。”词语解释:朱砂
亦作“ 硃沙 ”。 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硃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上欲赏之, 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乃赐硃沙一盒。”词语解释:灵砂 拼音:líng shā
古代道家用朱砂作原料炼成的丹药。谓服之可以长生。亦泛指灵丹妙药。 唐 李商隐 《安平公诗》:“呜呼大贤苦不寿,时世方士无灵砂。” 宋 张抡 《阮郎归·咏夏》词:“观物外,喻身中,灵砂别有功。若将一粒比花容,金丹色又红。”词语解释:金砂 拼音:jīn shā
亦作“ 金沙 ”。 指古时道家以金石炼成的丹药。《参同契》卷上:“金砂入五内,雾散若风雨。” 唐 李白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 王琦 注:“金砂,仙药也。” 唐 李白 《早望海霞边》诗:“一餐咽琼液,五内发金沙。”词语解释:白朱砂
人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乳汁》。词语解释:黄砂 拼音:huáng shā
黄沙,沙漠。 唐 王之涣 《出塞》诗:“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 李益 《石楼山见月》诗:“紫塞连年戍,黄砂磧路穷。”词语解释:铅砂 拼音:qiān shā
指道家用铅汞炼制的丹砂。 明 唐顺之 《罢病归访王山人含真》诗:“萝薜窗中影,铅砂枕上方。”词语解释:惊砂 拼音:jīng shā
见“ 惊沙 ”。
词语解释:惊沙 拼音:jīng shā
亦作“ 惊砂 ”。 指狂风吹动的沙砾。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稜稜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砂坐飞。” 唐 李华 《吊古战场文》:“利鏃穿骨,惊沙入面。” 清 丘逢甲 《春感次许蕴伯大令韵》:“惊沙捲塞朝呼鶻,吹浪空江夜有豚。”词语解释:铁砂 拼音:tiě shā
(1).含铁的矿沙。
(2).用铁制成的小颗粒,用做猎枪的子弹。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鸟枪里装上一把散碎铁砂和一把黑色土药。”词语解释:银砂 拼音:yín shā
见“ 银沙 ”。
词语解释:银沙 拼音:yín shā
亦作“ 银砂 ”。
(1).银白色的沙粒、沙滩。 南朝 梁简文帝 《元圃园讲颂序》:“朱堂玉砌,碧水银沙。” 唐 李贺 《上云乐》诗:“天江碎碎银沙路, 嬴 女机中断烟素。” 苏曼殊 《过莆田》诗:“柳阴深处马蹄骄,无际银沙逐退潮。”
(2).比喻白雪。 前蜀 韦庄 《夜雪泛舟游南溪》诗:“两岸严风吹玉树,一滩明月晒银砂。” 清 郑燮 《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诗:“一夜西风雪满山,老僧留客不开关。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词语解释:炼砂 拼音:liàn shā
犹炼丹。 元 萨都剌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之三:“归隐知何日,分炉学炼砂。”词语解释:碙砂 拼音:náo shā
矿物名。即硇砂。《魏书·西域传·康国》:“出马、驼、驴、犎牛、黄金、碙砂。”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卷二一:“其所贸易,约八万贯……其餘碙砂、琥珀、甘草之类,虽残亦售。”《明史·刘季箎传》:“ 陕 不产碙砂,而岁有课, 季箎 言於朝,罢之。”参见“ 硇砂 ”。
词语解释:硇砂 拼音:náo shā
矿物名。通常见于近代火山活动区,由火山喷出的氯化铵气体凝华而成。在工农业及医药上都有广泛的用途。也称卤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硇砂》:“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乱,故曰硇砂。”词语解释:云砂 拼音:yún shā
见“ 云沙 ”。
词语解释:云沙 拼音:yún shā
亦作“ 云砂 ”。
(1).白云和黄沙。亦借指边塞风光或边塞地区。《魏书·张伦传》:“荡定云沙,扫清逋孽。”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八:“兹川方悠邈,云沙无前后。” 孙钦善 校注:“谓天云岸沙竞相延伸,不分前后,会合于天边。” 唐 李白 《塞下曲》之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2).犹云泥。指相距遥远。 唐 杜甫 《祠南夕望》诗:“兴来犹杖屨,目断更云沙。” 仇兆鳌 注:“舟泛日斜,来途已远,故杖屨登岸,犹如昨日,而目断 湘 祠,渺隔云沙矣。”
(3).指苍茫空阔、云沙遥接处。 宋 黄庭坚 《题花光画》诗:“ 湖 北山无地, 湖 南水彻天。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明 汪道昆 《洛水悲》:“歇马登高驰望,极目云沙烟莽。山歷歷,水汤汤。”
(4).云母的一种。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葯》:“又云母有五种……但有青黄二色者名云沙,宜以季夏服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云母》﹝集解﹞引 陶弘景 曰:“如冰露乍黄乍白者名云砂。”词语解释:眼中砂 拼音:yǎn zhōng shā
犹眼中钉。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八:“何意掌上玉,化为眼中砂。”词语解释:锦砂 拼音:jǐn shā
即丹雘。可供涂饰的红色颜料。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印色》:“今之紫粉,古谓之芝泥;今之锦砂,古谓之丹雘,皆濡印染籀之具也。”词语解释:镁砂 拼音:měi shā
用菱镁矿烧成的一种碱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镁,多用来制造镁砖,也用来铺砌炼钢炉的炉底。词语解释:金刚砂 拼音:jīn gāng shā
不纯的碳化硅。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也叫钢砂。词语解释:阳春砂 拼音:yáng chūn shā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条状披针形,花白色,蒴果椭圆形,种子棕红色或暗褐色。种子入中药,叫砂仁。产于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词语解释:赤支砂 拼音:chì zhī shā
见“ 赤支沙 ”。
词语解释:赤支沙 拼音:chì zhī shā
红色的胡须。 明 孟称舜 《娇红记·番衅》:“麅皮毡眼赤支沙,威镇 逻娑 黑水 涯。”亦称“ 赤支砂 ”、“ 赤支毸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围释》:“则踹着你那几茎儿苫嘴的赤支砂。”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笔毫呵,是牛头鬚、夜叉髮,铁丝儿揉定赤支毸。”词语解释:赤砂 拼音:chì shā
(1).指仙丹。 清 张劭 《华山》诗:“仙人树里鞭银鹿,方士巖中炼赤砂。”
(2).称红糖,即原糖。 清 丘逢甲 《汕头海关歌》:“西人嗜糖嗜其白,贱买赤砂改机制。”词语解释:聚砂 拼音:jù shā
见“ 聚沙 ”。
词语解释:聚沙 拼音:jù shā
亦作“ 聚砂 ”。 《法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原比喻积小善为大行。后亦指年幼慕道,学佛论道。 唐 于志宁 《〈大唐西域记〉序》:“奇开之岁,霞轩月举;聚沙之年,兰薰桂馥。” 唐 李俨 《〈法苑珠林〉序》:“幼嶷聚砂,落饰綵衣之岁;慈殷接蚁,资成具受之坛。” 五代 齐己 《寄怀江西僧达禅翁》诗:“长忆旧山日,与君共聚沙。”词语解释:辰砂 拼音:chén shā
矿物名。俗称硃砂、朱砂,又称丹砂。以 湖南 辰州 (今 沅陵 )所产最佳,故名。中医学上用为安神、定惊药。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截矶》:“想是中恶,快取辰砂灌下。”参见“ 硃砂 ”。
词语解释:朱砂 拼音:zhū shā
朱砂:1.矿物名。又称“丹砂”、“硃砂”、“辰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颜料、药剂。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朱砂为金,服之昇仙者上士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既得神符祕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 唐 白居易 《自咏》:“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 元 张可久 《天净沙·由德清道院来杭》曲:“丹炉好养朱砂,洞门长掩青霞。”
(2).像朱砂样的红色。 宋 梅尧臣 《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举臆发朱砂,为瑞应火德。”
硃砂:亦作“ 硃沙 ”。 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硃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上欲赏之, 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乃赐硃沙一盒。”词语解释:黄硇砂 拼音:huáng náo shā
石硫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石硫黄》。词语解释:七返灵砂 拼音:qī fǎn líng shā
道家所谓可以起死回生的灵丹。 宋 康骈 《剧谈录·说方士》:“炉中炼药,乃七返灵砂也,饵之,可还魂返魄。”参阅《云笈七籤》卷六九《七返灵砂论》。词语解释:鍊砂
炼丹。 元 萨都剌 《游梅仙山和唐人韵》:“归隐知何日,分鑪学鍊砂。”一本作“ 炼砂 ”。词语解释:钢砂 拼音:gāng shā
(1).即金刚砂。详“ 金刚砂 ”。
(2).泛指各种磨料。
词语解释:金刚砂 拼音:jīn gāng shā
不纯的碳化硅。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质脆。工业上用做研磨材料。也叫钢砂。词语解释:鹏砂 拼音:péng shā
即硼砂。又名蓬砂。由矿物硼砂制成。结晶。可焊金银,可入药,有消痰止嗽,破症结喉痹的功能。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蓬砂》。词语解释:钨砂 拼音:wū shā
精选的钨矿石。词语解释:海砂 拼音:hǎi shā
食盐的别称。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方士呼盐为海砂。”词语解释:毒砂 拼音:dú shā
矿物名。亦称砷黄铁矿。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产于高温热液矿床中。是提取各种砷化合物的主要原料。词语解释:滤砂 拼音:lǜ shā
一种用来从流动液体中过滤悬浮物的砂子词语解释:星汉砂 拼音:xīng hàn shā
亦称“ 星汉神砂 ”。 宝石的一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宝》:“﹝宝石﹞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 杨维增 注:“﹝星汉砂﹞又称星汉神砂。可能是指砂金石。因其石英中含鳞片状赤铁矿或云母而闪烁着红褐色或微黄色,好似星星在天空中闪亮而得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这是星汉神砂,这是煮海金丹和铁树花。”词语解释:星汉神砂 拼音:xīng hàn shén shā
见“ 星汉砂 ”。
词语解释:星汉砂 拼音:xīng hàn shā
亦称“ 星汉神砂 ”。 宝石的一种。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宝》:“﹝宝石﹞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琥珀。” 杨维增 注:“﹝星汉砂﹞又称星汉神砂。可能是指砂金石。因其石英中含鳞片状赤铁矿或云母而闪烁着红褐色或微黄色,好似星星在天空中闪亮而得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这是星汉神砂,这是煮海金丹和铁树花。”词语解释:朱砂 拼音:zhū shā
朱砂:1.矿物名。又称“丹砂”、“硃砂”、“辰砂”。为古代方士炼丹的主要原料,也可制作颜料、药剂。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朱砂为金,服之昇仙者上士也。”《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 弘景 既得神符祕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 唐 白居易 《自咏》:“朱砂贱如土,不解烧为丹。” 元 张可久 《天净沙·由德清道院来杭》曲:“丹炉好养朱砂,洞门长掩青霞。”
(2).像朱砂样的红色。 宋 梅尧臣 《记春水多红雀传云自新罗而至道损得之请余赋》:“举臆发朱砂,为瑞应火德。”
硃砂:亦作“ 硃沙 ”。 矿物名。旧称丹砂。炼汞的主要原料。色鲜红。可作颜料,亦供药用。以 湖南 辰州 产者为最佳,故又称辰砂。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苦奔波,枉生受。有谁人肯搭救。单只被几颗硃砂送了我头。”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文端公》:“公白晳少鬚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著体红瘢如硃砂鲜,目秀而慈,长寸许。”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上命踪跡得之,遂令祈雨,果验。上欲赏之, 李 言世外人无所须,乃赐硃沙一盒。”词语解释:白朱砂 拼音:bái zhū shā
人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人一·乳汁》。 词语解释:汞砂 拼音:gǒng shā
矿物名。通称朱砂或辰砂。为炼汞的最主要原料。《新唐书·南蛮传下·室利佛逝》:“﹝ 室利佛逝 ﹞西曰 郎婆露斯 。多金、汞砂、龙脑。”词语解释:穆护砂 拼音:mù hù shā
乐府曲名。一作《穆护子》。 唐 张祜 《穆护砂》诗:“玉管朝朝弄,清歌日日新。折花当驛路,寄与 陇 头人。” 明 杨慎 《词品·穆护砂》:“乐府有《穆护砂》, 隋 朝曲也,与《水调》《河传》同时,皆 隋 开 汴河 时辞人所製劳歌也。”词语解释:翻砂 拼音:fān shā
铸造器物和制造砂型的通称。词语解释:细砂 拼音:xì shā
由直径0.1—0.25毫米之间的颗粒组成的砂词语解释:白金砂 拼音:bái jīn shā
丹砂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丹砂》﹝集解﹞引 雷斆 曰:“砂,凡百等,不可一一论……次有白金砂。”词语解释:守宫砂 拼音:shǒu gōng shā
以朱砂饲壁虎捣烂而成者,旧谓涂于妇女臂上可验持贞操。《天雨花》第二五回:“焚香告天,对天设誓,永不适人。请我母亲在我这右臂上点了一点守宫砂。”参见“ 守宫 ”。
词语解释:守宫 拼音:shǒu gōng
(1).守城的堡垒。《墨子·号令》:“守宫三难(杂),外环隅为之楼,内环为楼,楼入葆宫丈五尺,为復道。”
(2).即壁虎。又名蝎虎。因其常守伏于宫墙屋壁以捕食虫蛾,故名守宫。《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皆不能中。 朔 自赞曰:‘臣尝受《易》,请射之。’乃别蓍布卦而对曰:‘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虵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上曰:‘善。’赐帛十匹。” 唐 王度 《古镜记》:“又有守宫,大如人手,身披鳞甲,焕烂五色,头上有两角,尾长五寸已上,尾头一寸色白,并於壁孔前死矣。” 宋 苏轼 《蝎虎》诗:“黄鸡啄蝎如啄黍,窗间守宫称蝎虎。”
(3).旧说将饲以朱砂的壁虎捣烂,点于女子肢体以防不贞,谓之“守宫”。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 元 于伯渊 《点绛唇·后庭花》套曲:“綉牀铺緑剪绒,花房深红守宫,荳蔻蕊梢头嫩,絳纱香臂上封。” 明 王錂 《春芜记·感叹》:“伤心纵是警啼鸟,係臂还应护守宫。”《天雨花》第十八回:“玉人洗手金盆内,见守宫一点尚莹莹,便把罗巾拭过浑无见,暗暗心惊自忖心,谁知这等多灵验,今日方知假共真。”
(4).槐树的一种。 清 纳兰性德 《临江仙·谢饷樱桃》词:“緑叶成阴春尽也,守宫偏护星星。” 黄侃 《尔雅略说·论清儒尔雅之学下》:“槐为守宫,荣原亦名守宫。”参见“ 守宫槐 ”。
词语解释:守宫槐 拼音:shǒu gōng huái
槐树的一种。其叶白日聚合,夜间舒展。《尔雅·释木》:“守宫槐叶昼聂宵炕。” 郭璞 注:“槐叶昼日聂合而夜炕布者,名为守宫槐。” 郝懿行 义疏:“《御览》引 晋 儒林祭酒 杜行齐 説:‘在 朗陵县 南,有一树,似槐,叶昼聚合相著,夜则舒布而守宫也。’” 南朝 梁 王筠 《寓直中庶坊赠萧洗马》诗:“霜被守宫槐,风惊护门草。”词语解释:硇砂 拼音:náo shā
矿物名。通常见于近代火山活动区,由火山喷出的氯化铵气体凝华而成。在工农业及医药上都有广泛的用途。也称卤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五·硇砂》:“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乱,故曰硇砂。”词语解释:硐砂 拼音:dòng shā
矿砂。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五金》:“其 楚雄 所出又异,彼硐砂铅气甚少,向诸郡购铅佐炼。”词语解释:型砂 拼音:xíng shā
制造砂型的砂土混合物词语解释:眼不着砂 拼音:yǎn bù zháo shā
眼睛里不能容一点沙子。比喻容不得看不入眼的人和事。形容对坏人坏事深恶痛绝。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陶渊明不见督邮》:“ 渊明 不肯束带见乡里小儿,所谓眼不著砂。”词语解释:礁砂 拼音:jiāo shā
即银矿砂。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银》:“凡礁砂藏深土,如枝分派别,各人随苗分径横挖而寻之……凡成银者曰礁,至碎者曰砂。”词语解释:硵砂 拼音:lǔ shā
即硇砂。矿物名。化学成分NH&-{4}Cl。常为皮壳状或粉块状结晶,无色或白色,间带红褐色,玻璃光泽词语解释:硼砂 拼音:péng shā
矿物名。中药叫月石。白色柱状晶体,溶于热水,用于制造光学玻璃、医药、焊剂、试剂、搪瓷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蓬砂》:“硼砂生西南番,有黄白二种:西者白如明矾,南者黄如桃胶,皆是炼结成,如硇砂之类。”词语解释:白庭砂 拼音:bái tíng shā
丹砂的一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丹砂》。词语解释:白灵砂 拼音:bái líng shā
水银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粉霜》。词语解释:矿砂 拼音:kuàng shā
呈砂状的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