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矗矗 拼音:chù chù
(1).高峻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於是乎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崭巖嵾嵳。” 南朝 宋 谢灵运 《上留田行》:“循听一何矗矗。”《明史·外国传六·浡泥》:“矗矗高山,以镇王国。” 清 钱谦益 《王师二十四韵》:“丰碑并崇庙,矗矗夕阳西。” 康有为 《在桂林得佳石示桂中学者》诗:“桂山矗矗桂树直,神秀启闢必有先。”
(2).重迭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孙都官河上写望》诗:“鱼腥矗矗桥边市,花暗深深竹里窗。” 宋 司马光 《夏夜》诗:“溽暑鬱不开,矗矗云万叠。” 清 曹寅 《望雨谣》:“海云矗矗吹龙风,玄芝倐变金芙蓉。”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玳瑁报恩》:“ 熊 ( 熊元 )见鱼口中气矗矗成云,异之。”词语解释:矗立 拼音:chù lì
耸立。 宋 秦观 《游汤泉记》:“自 定山 转而西,服光晷,薄星辰,亘二百里,迅驰而矗立,妬危而恬壮,分秀而取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郭秀才》:“前一人挺身矗立;即有一人飞登肩上,亦矗立;累至四人,高不可登。” 清 刘大櫆 《贲趾堂记》:“而县城西北诸山,矗立簷际,朝暉夕嵐,浮红歛翠。”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十六:“ 巧珠奶奶 远远望见一座大建筑物,红墙黑瓦,矮墙后面有一根旗杆矗立在晚霞里。”词语解释:矗然 拼音:chù rán
(1).高耸貌;直立貌。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迴一里,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为瓌异。” 宋 范正敏 《遁斋闲览·人事》:“一夕,﹝士人﹞大醉,呕出一物如舌,初视无痕窍,至欲饮时,眼偏其上,矗然而起。”
(2).正直;真实。 唐 苏源明 《元包经传·太阴》:“其旨微,其体正,语其义,则矗然而不诬。” 李江 注:“﹝矗然﹞直而不妄。” 唐 元稹 《竞渡》诗:“一气忽为二,矗然画乾坤。”词语解释:矗入 拼音:chù rù
挺拔地插入。例如:矗入云霄。词语解释:矗竖 拼音:chù shù
高耸直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其北崖中断,忽露顶上之峰,盘穹矗竖,是为 唐帽山 。”词语解释:矗灯 拼音:chù dēng
旧时放在官署或官僚家大门两侧的一种成对的高脚灯笼。词语解释:矗削 拼音:chù xuē
高耸陡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入则楼阁高下,槛路屈曲,崖既矗削,为天下巨观,而寺之点缀,兼能尽胜。”词语解释:矗耸 拼音:chù sǒng
高耸。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代跋)》:“那一次在 汉口 ,我遇到过一个身长二尺半的矮朋友。立在他面前,我俨然成为一座矗耸的纪念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