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瞿昙瞿聃瞿然瞿唐峡瞿目缩舌瞿所瞿地瞿摩帝
瞿塘瞿瞿瞿麦瞿塘贾瞿塘滩瞿如瞿陵 
瞿唐瞿塘峡瞿老瞿父瞿上瞿卢折娜瞿唐关 

词语解释:瞿昙  拼音:qú tán
(1). 释迦牟尼 的姓。一译 乔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辽史·礼志六》:“ 悉达太子 者,西域 净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释迦牟尼 。以其觉性,称之曰‘佛’。”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这花呵,不学他 瞿曇 对 迦叶 糊涂笑捻,谩劳他诸天女访 维摩 撒漫飞旋。”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但是, 瞿昙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
(2).借指和尚。 明 张煌言 《过仙洞访石田出荔枝为供》诗:“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 岭 南时。”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师》诗:“湖上相逢如梦寐,风前一笑两瞿曇。”
词语解释:瞿塘  拼音:qú táng
见“ 瞿唐峡 ”。
词语解释:瞿唐峡  拼音:qú táng xiá
亦作“ 瞿塘峡 ”。 峡名。为 长江 三峡 之首。也称 夔峡 。西起 四川省 奉节县 白帝城 ,东至 巫山 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 西蜀 门户。峡口有 夔门 和 滟滪堆 。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发 大谿 口,入 瞿唐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渊鉴类函》卷二五引《潜确类书》:“ 瞿塘峡 在 夔州府 城东,旧名西 陵峡 ,两岸对峙,中贯一 江 , 灔澦堆 当其口,乃 三峡 之门。”亦省称“ 瞿唐 ”、“ 瞿塘 ”。 唐 杜甫 《引水》诗:“月峡 瞿唐 云作顶,乱石峥嶸俗无井。” 唐 刘禹锡 《竹枝词》:“ 瞿唐 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唐 李白 《荆州歌》:“ 白帝城 边足风波, 瞿塘 五月谁敢过?”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风流今古隔,虚作 瞿塘 客。”
词语解释:瞿唐  拼音:qú táng
见“ 瞿唐峡 ”。
词语解释:瞿唐峡  拼音:qú táng xiá
亦作“ 瞿塘峡 ”。 峡名。为 长江 三峡 之首。也称 夔峡 。西起 四川省 奉节县 白帝城 ,东至 巫山 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 西蜀 门户。峡口有 夔门 和 滟滪堆 。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发 大谿 口,入 瞿唐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渊鉴类函》卷二五引《潜确类书》:“ 瞿塘峡 在 夔州府 城东,旧名西 陵峡 ,两岸对峙,中贯一 江 , 灔澦堆 当其口,乃 三峡 之门。”亦省称“ 瞿唐 ”、“ 瞿塘 ”。 唐 杜甫 《引水》诗:“月峡 瞿唐 云作顶,乱石峥嶸俗无井。” 唐 刘禹锡 《竹枝词》:“ 瞿唐 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唐 李白 《荆州歌》:“ 白帝城 边足风波, 瞿塘 五月谁敢过?”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风流今古隔,虚作 瞿塘 客。”
词语解释:瞿聃  拼音:qú dān
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指 瞿昙 ,佛教之祖;聃,指 老聃 ,道教之祖。
词语解释:瞿瞿  拼音:qú qú
(1).惊视不安貌。《易·震》:“震索索,视瞿瞿。”《礼记·玉藻》:“视容瞿瞿梅梅。” 孔颖达 疏:“瞿瞿,惊遽之貌。” 清 黄景仁 《大雨宿青山寺即谢公宅》诗:“宵梦犹瞿瞿,苍崖恐崩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书》:“且非徒论列两物之异同而已,并剖辩两物与国家相关之利害,或可使当道瞿瞿然惊悟。”
(2).眼目转动求索貌。《礼记·檀弓上》:“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 孔颖达 疏:“眼目速瞻之貌。”
(3).勤谨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毛 传:“瞿瞿然顾礼义也。”《新唐书·吴凑传》:“ 凑 为人彊力劬俭,瞿瞿未尝扰民,上下爱向。” 清 黄宗羲 《黄季真先生墓志铭》:“燁燁影堂,三忠六儒。孙曾在位,芒射瞿瞿。”
词语解释:瞿塘峡  拼音:qú táng xiá
见“ 瞿唐峡 ”。
词语解释:瞿唐峡  拼音:qú táng xiá
亦作“ 瞿塘峡 ”。 峡名。为 长江 三峡 之首。也称 夔峡 。西起 四川省 奉节县 白帝城 ,东至 巫山 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 西蜀 门户。峡口有 夔门 和 滟滪堆 。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发 大谿 口,入 瞿唐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渊鉴类函》卷二五引《潜确类书》:“ 瞿塘峡 在 夔州府 城东,旧名西 陵峡 ,两岸对峙,中贯一 江 , 灔澦堆 当其口,乃 三峡 之门。”亦省称“ 瞿唐 ”、“ 瞿塘 ”。 唐 杜甫 《引水》诗:“月峡 瞿唐 云作顶,乱石峥嶸俗无井。” 唐 刘禹锡 《竹枝词》:“ 瞿唐 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唐 李白 《荆州歌》:“ 白帝城 边足风波, 瞿塘 五月谁敢过?”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风流今古隔,虚作 瞿塘 客。”
词语解释:瞿然  拼音:qú rán
(1).畅厉貌;惊视貌。《礼记·檀弓上》:“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簀与!’ 子春 曰:‘止。’ 曾子 闻之,瞿然曰:‘呼!’”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从事因 安 ( 袁安 )致书於令, 安 曰:‘公事邪?则有邮驛。今因公曹,是有私也。’辞不肯受,从事瞿然而止。”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忽遇北风晨起,薄寒中体,则肌革瘮懍,毛髮萧条,瞿然注视,怵惕以为异候,意绪殆非中国人。”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及试,吏呼名至 史公 ( 史可法 ),公( 左光斗 )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我看了这画,瞿然而惊;留恋之怀,不能自已。”
(2).惊骇貌。《礼记·檀弓下》:“ 邾娄定公 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 陆德明 释文:“瞿,本又作惧。”《汉书·吴王刘濞传》:“ 胶西王 瞿然骇曰:‘寡人何敢如是?’”《新唐书·李绛传》:“‘臣乃为陛下谨出纳,乌有羡赢哉?若以为献,是徙东库物实西库,进官物结私恩。’帝瞿然悟。”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有盗贵妃冢,斩首竿以枪。于时奸宄民,瞿然始惩创。” 茅盾 《子夜》十八:“便在这短短的夏夜,她也瞿然惊觉了三四遭。”
(3).惊喜貌;惊悟貌。《庄子·徐无鬼》:“ 子綦 瞿然喜曰:‘奚若?’”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喜貌。” 汉 扬雄 《法言·学行》:“或曰:‘请问屡空之内?’曰:‘ 颜 不死,虽得天下,不足以为乐;然亦有苦乎?’曰:‘ 颜 苦 孔 之卓之至也。’或人瞿然曰:‘兹苦也,祗其所以为乐也与!’”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我那时神悚目夺,瞿然惊悦。”
词语解释:瞿麦  拼音:qú mài
植物名。多年生草本。叶对生,狭披针形。夏季开花,淡红或白色,上部深裂如丝。子形如麦,故名。可入药,亦可栽培供观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种瞿麦法,以伏为时,一名‘地麪’。” 唐 李德裕 《金松赋》:“其柯肃肃,自比於真松;其叶纤纤,寔侔於瞿麦。”
词语解释:瞿老  拼音:qú lǎo
指老和尚。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衲子如麻似粟,谁会笑,瞿老拈花。”参见“ 瞿聃 ”。
词语解释:瞿聃  拼音:qú dān
佛教和道教的代称。瞿,指 瞿昙 ,佛教之祖;聃,指 老聃 ,道教之祖。
词语解释:瞿唐峡  拼音:qú táng xiá
亦作“ 瞿塘峡 ”。 峡名。为 长江 三峡 之首。也称 夔峡 。西起 四川省 奉节县 白帝城 ,东至 巫山 大溪 。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号称 西蜀 门户。峡口有 夔门 和 滟滪堆 。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 瞿唐峡 口 曲江 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六:“发 大谿 口,入 瞿唐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渊鉴类函》卷二五引《潜确类书》:“ 瞿塘峡 在 夔州府 城东,旧名西 陵峡 ,两岸对峙,中贯一 江 , 灔澦堆 当其口,乃 三峡 之门。”亦省称“ 瞿唐 ”、“ 瞿塘 ”。 唐 杜甫 《引水》诗:“月峡 瞿唐 云作顶,乱石峥嶸俗无井。” 唐 刘禹锡 《竹枝词》:“ 瞿唐 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唐 李白 《荆州歌》:“ 白帝城 边足风波, 瞿塘 五月谁敢过?” 前蜀 牛峤 《菩萨蛮》词:“风流今古隔,虚作 瞿塘 客。”
词语解释:瞿塘贾  拼音:qú táng jiǎ
旧谓进 川 的商人。亦借指追求盈利、甘冒风险的商人。 唐 李益 《江南曲》:“嫁得 瞿塘 贾,朝朝误妾期。” 郁达夫 《梦醒枕上作翌日寄荃君》诗之三:“问谁甘作 瞿塘 贾,为少藏娇一亩庐。”
词语解释:瞿父  拼音:qú fù
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七十里,曰 瞿父之山 ,无草木,多金玉。”
词语解释:瞿目缩舌  拼音:qú mù suō shé
犹言瞠目结舌。形容吃惊恐惧的样子。 明 唐顺之 《笔畴序》:“小夫、妇人恣睢兇毒於冥冥,或惧之以士师理官之法,彼有傲然而已矣。巫儿、佛媪为之张皇神鬼,指徵机祥,则彼且瞿目缩舌而骇汗。”
词语解释:瞿塘滩  拼音:qú táng tān
滩名。在 瞿唐峡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 江水 又东逕 广陵峡 ,斯乃 三峡 之首也……峡中有 瞿塘 、 黄龕 二滩,夏水迴復,沿泝所忌。 瞿塘滩 上有神庙,尤至灵验。”
词语解释:瞿上  拼音:qú shàng
古城名。故址在今 四川省 双流县 东。相传 蚕丛氏 所都。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务农,一号 杜主 。时 朱提 有 梁氏 女,利游 江 源, 宇 悦之,纳以为妃,移治 郫邑 ,或治 瞿上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四川二·成都府》:“ 瞿上城 ,在县东十八里。相传 蚕丛氏 所都,亦曰 商瞿里 ,以 孔子 弟子 商瞿 所居也。”
词语解释:瞿所  拼音:qú suǒ
传说中的木名。《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又 汉武 游 上林 ,见一好树,问 东方朔 。 朔 曰:‘名善哉。’帝阴使人落其树。后数岁,復问 朔 , 朔 曰:‘名为瞿所。’帝曰:‘ 朔 欺久矣,名与前不同,何也?’ 朔 曰:‘夫大为马,小为驹;长为鸡,小为雏;大为牛,小为犊;人生为儿,长为老。且昔为善哉,今为瞿所。长少死生,万物败成,岂有定哉?’帝乃大笑。”
词语解释:瞿如  拼音:qú rú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南山经》:“ 祷过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鵁,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瞿如鸟》:“瞿如三手,厥状似鵁。”
词语解释:瞿卢折娜  拼音:qú lú shé nà
牛黄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黄》
词语解释:瞿地  拼音:qú dì
四通八达的地方。瞿,通“ 衢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子兵法·九地》:“有瞿地,有重地。”按,通行本作“衢地”。
词语解释:瞿陵  拼音:qú líng
紫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紫葳》
词语解释:瞿唐关  拼音:qú táng guān
古关名。以位于 瞿唐峡 而得名。也称 江关 。故址在今 四川省 奉节县 东,形势险要。 唐 末 王建 将 张武 作铁絙横绝 大江 ,立栅两岸,称为锁峡; 南宋 末 徐宗武 于 白帝城 下岩穴投拦 江 锁七条,故又称 铁锁关 。 宋 陆游 《入蜀记》:“晚至 瞿唐关 , 唐 故 夔州 ,与 白帝城 相连。”
词语解释:瞿摩帝  拼音:qú mó dì
牛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