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瞻望 拼音:zhān wàng
(1).远望;展望。《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后汉书·陈球传》:“既议,坐者数百人,各瞻望中官,良久莫肯先言。” 唐 刘禹锡 《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夜宿最高峯,瞻望浩无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见一少年,临流瞻望。” 冰心 《集外·樱花和友谊》:“同时,我也深切地认识到 日本 青年和 中国 青年一样,瞻望将来,都是要为 亚洲 和世界和平做出最大的努力的。”
(2).仰望;仰慕。《后汉书·杜乔传》:“先是 李固 见废,内外丧气,羣臣侧足而立,唯 乔 正色无所回橈。由是海内叹息,朝野瞻望焉。” 宋 王安石 《与王禹玉书》之三:“秋冷,伏惟动止万福,惟为时自重,以副四方瞻望之意。” 明 李东阳 《祭朴翁先生黎公文》:“知几勇退,固君子之所有事,而瞻望感慕,久而不能舍者,则后生之於前辈,学者之於师。”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曤髮黎氓、红女黄童之众,匍匐瞻望,麕集而无譁。”词语解释:瞻仰 拼音:zhān yǎng
亦作“ 瞻卬 ”。
(1).仰望。《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陆德明 释文:“卬音仰,本亦作仰。”《韩诗外传》卷三:“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后汉书·安帝纪》:“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这个全人类所瞻仰着的新月亮,一直在以很快的速度环绕着地球,不断发出讯号。”
(2).谓敬视。 冰心 《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璃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3).仰慕;敬仰。《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卬,读曰仰。”《北史·齐纪中·孝昭帝》:“右丞相、 长广王 湛 ,研机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 唐 王维 《谒璇上人》诗:“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4).视;观览。 汉 蔡邕 《释诲》:“狂淫振荡,乃乱其情;贪夫狥财,夸者死权;瞻仰此事,体躁心烦。”词语解释:瞻言 拼音:zhān yán
有远见的言论。《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 郑玄 笺:“圣人所视而言者百里,言见事远而王不用。”一说,瞻,明见;言,助词,无义。见 高亨 《诗经今注》。词语解释:瞻礼 拼音:zhān lǐ
(1).瞻仰礼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然而瞻礼之徒,实繁其侣;金钱之税,悦以心竞。”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每至邑中,人士敬叹瞻礼,喜其来而惜其去。” 清 杜岕 《秋日登长干九层塔》诗:“瞻礼尝万人,盘空缅缔造。”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五:“他只像瞻礼神圣一样,重又虔诚地看一眼那面青呀白呀尤其是占着大部分的红呀的崭新的旗帜。”
(2).指基督教、天主教徒的宗教节日,又称礼拜。 清 王韬 《原道》:“天主教中,所有瞻礼、科仪、炼狱、懺悔以及禁嫁娶、茹荤,无以异乎緇流衲子。”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游美洲日记》:“又如学生寄居 美 人寓中,随 美 人而同为祈祷之事,或星期日至教堂瞻礼。”词语解释:瞻视 拼音:zhān shì
(1).观瞻。指外观。《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儼然人望而畏之。”一说下视。见 朱熹 《论语集注》。 汉 徐干 《中论·法象》:“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谁府册封副使诗》序:“夫所贵乎使者,必其威仪足以耸瞻视,辞令足以宣德意。” 清 梅曾亮 《谒墓记》:“及謁墓之子孙,又必广置墓之左右山,或延袤数十里,以植树木,耸瞻视。”
(2).观看;顾盼。《东观汉记·东平宪王苍传》:“今以 光烈皇后 假髻帛巾各一、衣一篋遗王,可时瞻视,以慰《凯风》寒泉之思。”《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 张丽华 )每瞻视眄睞,光彩溢目,照映左右。”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闻初载钱置市之日,市中观者日数万人,巡绕瞻视,咨嗟叹息,既去復来,以至日暮。” 明 张居正 《直解女诫·专心》:“目之瞻视,贵於端正。”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五:“ 蒋 的视线向众人瞻视了一巡,接着连连说:‘该怎样宣传啦?唵,该怎样宣传?’”词语解释:瞻相 拼音:zhān xiāng
(1).看人相貌以卜吉凶。 唐 薛能 《戏瞻相》诗:“瞻相 赵 女休相洩,不及人前诈摆头。”
(2).观察。 宋 叶适 《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副赵公墓志铭》:“ 孝宗 知之,故令以事至殿中者再,瞻相良久,喜动色,擢知 秀州 。”词语解释:瞻依 拼音:zhān yī
(1).瞻仰依恃。表示对尊长的敬意。语出《诗·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 郑玄 笺:“此言人无不瞻仰其父取法则者,无不依恃其母以长大者。”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嚮慕而瞻依。”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臣不胜惶悚瞻依之至!” 清 孙枝蔚 《赠滕县任明府淑源》诗:“上官齐劝慰,父老最瞻依。”
(2).借指父母。 王闿运 《王祭酒母鲍太夫人诔》:“少依慈训,壮失瞻依。”
(3).敬仰依恋。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一:“湖畔徘徊,山风吹面,情景竟是瞻依而不是赏玩。”
(4).形容耸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下深壑中,始见居庐环倚,似有楼阁瞻依之状,不辨其为公馆、为庙宇也。”词语解释:瞻乌 拼音:zhān wū
(1).《诗·小雅·正月》:“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毛 传:“富人之屋,乌所集也。” 郑玄 笺:“视乌集於富人之室,以言今民亦当求明君而归之。”后以比喻乱世无所归依之民。《后汉书·郭太传》:“太傅 陈蕃 、大将军 竇武 为阉人所害, 林宗 哭之於野,慟。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盖逐鹿争捷,瞻乌靡定,羣雄僭盗,为我驱除。是史传所分,真伪有别。” 柳亚子 《题钱剑秋〈秋灯剑影图编〉》诗:“逐鹿瞻乌事总非,东南王气欲安归。”
(2).泛指富人屋上的鸟。 宋 苏轼 《五色雀》诗:“我穷惟四壁,破屋无瞻乌。”词语解释:瞻拜 拼音:zhān bài
参拜;瞻仰礼拜。《东观汉记·虞延传》:“ 延 进止从容,瞻拜可观。” 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故老掩涕,三军悽感,瞻拜之日,愤慨交集。” 清 顾炎武 《再谒孝陵》诗:“瞻拜魂犹惕,低回思转哀。” 杨朔 《红花草》:“一九六三年春末夏初,四季常青的女贞子树正缀满珍珠也似的小白花,我去瞻拜 井冈山 。”词语解释:瞻听 拼音:zhān tīng
犹视听。 唐 韩愈 《答张彻》诗:“赖其饱山水,得以娱瞻听。”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依中书愚见,一切中书差使,宜由侍读手奉全单,默然鵠立,中堂坐堂上,朱笔点出,明降堂諭,不许仍沿袖中出纸,以肃瞻听。”词语解释:瞻仪 拼音:zhān yí
瞻仰效法。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吾家四六》:“既从有北之投,亟下居东之召。有欲为王留者,孰明去就之忠;无以我公归兮,大慰瞻仪之望。”词语解释:瞻瞩 拼音:zhān zhǔ
(1).观看;注视;看视。《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之一》:“落日出前门,瞻瞩见 子度 。”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卷二:“ 孙奭 尚书侍经筵,上或左右瞻瞩,或足敲踏牀,则拱立不讲。以此 奭 每读书,则体貌益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褐衣人曰:‘有一佳境,暂往瞻瞩,亦足破闷。’” 苏曼殊 《非梦记》:“生瞥见一青衣,面容动静,酷似 芸香 ,殷勤瞻瞩,问其名居,不告。”
(2).指眼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子猷 诣 谢万 , 林公 先在座,瞻瞩甚高。”词语解释:瞻对 拼音:zhān duì
(1).朝见奏对。《宋史·魏野传》:“ 野 上言曰:‘……但以尝婴心疾,尤疎礼节,麋鹿之性,顿缨则狂,岂可瞻对殿墀,仰奉清燕。’”
(2).旧土司名。有上、中、下之分,称 三瞻 。 上瞻对茹 长官司, 下瞻对 安抚司,均 清 雍正 六年(1728年)置; 中瞻对 长官司, 乾隆 十年(1745年)置。在今 四川 新龙 一带,地处 雅砻江 上游。 宣统 三年(1911年)置 瞻对 设治委员,辛亥革命后改为 怀柔县 ,不久改 瞻化县 ,1952年又改 新龙县 。词语解释:瞻眺 拼音:zhān tiào
远望;观看。 宋 朱熹 《释奠斋居》诗:“瞻眺庭宇肃,仰首但秋旻。” 明 无名氏 《四贤记·祈熊》:“到如今黄臺抱蔓都消耗,帝乡縹緲空瞻眺,剩得我雨外孤鳩入凤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粉蝶》:“饭已,因与瞻眺,见园中桃杏含苞,颇以为怪。” 冰心 《再寄小读者》十三:“当我在广场徘徊瞻眺的时候,准备在国庆节游行的小朋友们正在练习走队。”词语解释:瞻思 拼音:zhān sī
仰慕;缅怀。 唐 中寤 《赠王仙柯》诗:“瞻思不及望仙兄,早晚昇霞入太清。”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二千年来,其色益显,或为 路德 ,或为 克灵威尔 ,为 弥耳敦 ,为 华盛顿 ,为 嘉来勒 ,后世瞻思其业,将孰谓之不伟歟?”词语解释:瞻明 拼音:zhān míng
古代寓言中假设的人名。意谓所见分明。《庄子·大宗师》:“ 洛诵 之孙闻之 瞻明 , 瞻明 闻之 聂许 。”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神明洞澈也。” 王叔之 义疏:“瞻,视也,亦至也。诵读精熟,功劳积久,渐见至理,灵府分明。”词语解释:瞻卬 拼音:zhān áng
见“ 瞻仰 ”。
词语解释:瞻仰 拼音:zhān yǎng
亦作“ 瞻卬 ”。
(1).仰望。《诗·大雅·云汉》:“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陆德明 释文:“卬音仰,本亦作仰。”《韩诗外传》卷三:“夫山者,万民之所瞻仰也。”《后汉书·安帝纪》:“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这个全人类所瞻仰着的新月亮,一直在以很快的速度环绕着地球,不断发出讯号。”
(2).谓敬视。 冰心 《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璃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3).仰慕;敬仰。《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 颜师古 注:“卬,读曰仰。”《北史·齐纪中·孝昭帝》:“右丞相、 长广王 湛 ,研机测化,体道居宗,人雄之望,海内瞻仰。” 唐 王维 《谒璇上人》诗:“夙从大导师,焚香此瞻仰。”
(4).视;观览。 汉 蔡邕 《释诲》:“狂淫振荡,乃乱其情;贪夫狥财,夸者死权;瞻仰此事,体躁心烦。”词语解释:瞻玩 拼音:zhān wán
亦作“ 瞻翫 ”。 观赏,玩赏。 唐 裴度 《岁寒知松柏后凋赋》:“当其黄殞,方可瞻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 成 ( 成名 )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逕进以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猎犬》:“公急捉之,且驯。置砚匣中,反覆瞻玩。”词语解释:瞻敬 拼音:zhān jìng
瞻仰致敬。《隋书·高祖纪下》:“仰惟祭享宗庙,瞻敬如在,罔极之感,情深兹日。”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汉明帝》:“帝乃使 蔡愔 取 天竺国 优瑱王 画 释迦倚 像,命工人图於南宫 清凉臺 及 显节陵 上,以形制古朴,未足瞻敬。” 前蜀 杜光庭 《代陶福太保修浕口表请额表》:“顷自用军之后,併已摧残,古殿空坛,仅餘基地;仙仪像貌,尽翳榛芜。往来絶瞻敬之门,仕庶无归依之所。”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庭臣 远以千金易之,作小屏几砚间,见之者莫不改容瞻敬。”词语解释:瞻睹 拼音:zhān dǔ
亦作“ 瞻覩 ”。 观看;看见。 唐 元稹 《翰林承旨学士记》:“若此,则安可以昧陋不肖之 稹 ,继居九丞相、二名卿之后乎?俛仰瞻睹,如遭大宾。” 唐 李德裕 《次柳氏旧闻》:“ 天寳 中, 兴庆池 上小龙尝出游宫垣南沟,水中蜿蜒,奇状靡不瞻覩。”《旧唐书·良吏传上·韦景骏》:“咸对曰:‘此间长宿传説,县中廨宇、学堂、馆舍、隄桥,并是明公遗迹。将谓古人,不意亲得瞻覩,不觉欣恋倍於常也。’”词语解释:瞻讨 拼音:zhān tǎo
观览探寻。 唐 闾丘均 《临水亭》诗:“清朗悟心术,幽遐备瞻讨。”词语解释:瞻恋 拼音:zhān liàn
仰慕;依恋。 唐 薛存诚 《谒见日将至双阙》诗:“雕虫竟何取,瞻恋不知迴。” 明 徐渭 《奉督学宗师薛公书》:“明年二三月间,纵不为请教计,必为候起居计,以一洩数年以来犬马瞻恋感激之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目眩神夺,瞻恋弗舍,或先或后,从驰数里。”词语解释:瞻部 拼音:zhān bù
即 赡部洲 。佛经传说四大部洲之一。《敦煌变文集·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时则有 王舍 大城 频婆娑罗王 ,统渥(握) 瞻部 ,绍继 黔 黎,常以政法治国,不邪枉诸民。”参见“ 四大洲 ”。
词语解释:四大洲 拼音:sì dà zhōu
古 印度 传说,谓 须弥山 四方咸海中有四大洲,为人类居住的地区。其说为佛教所采用,传来 中国 后,因佛经译本不一,洲名也各不相同。通称为:东 胜身洲 (亦作东 毗提诃洲 、东 拂於逮洲 ),南 赡部洲 (亦作南 阎浮提洲 ),西 牛货洲 (亦作西 瞿陀尼洲 、西 瞿耶尼洲 ),北 俱卢洲 (亦作北 鬱单越洲 )。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四分统四大洲,亿万百千阎浮界,岳瀆山川。”参阅《俱舍论记》卷八、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词语解释:瞻韩 拼音:zhān hán
唐 李白 《与韩荆州书》:“ 白 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 韩荆州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唐 韩朝宗 曾作 荆州 长史,喜拔用后进,为时人所重。后因以“瞻韩”为初见面的敬词,意谓久欲相识。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玉公子》:“ 韦 登堂展拜曰:‘久冀瞻 韩 ,无缘御 李 ,兹获披覩,实慰夙心。’”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只有 董老 未瞻 韩 ,参政会上一支柱。讜论一发四座惊,各党各派齐拥护。”词语解释:瞻谒 拼音:zhān yè
犹朝见;谒见。《宋史·乐志十》:“瞻謁尽恭,飞英率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辛卯正月二十七日》:“﹝ 英 使﹞自云:‘进见朝服在后,尚未赶到,便服不能瞻謁。’”词语解释:瞻企 拼音:zhān qǐ
亦作“ 瞻跂 ”。 盼望;仰望。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瞻企勒恋,守以委重。” 明 李东阳 《修建广平府庙学记》:“然则学必有庙,自昔而然。而以祭为教者,亦恶可徒有其诚而无瞻企对越之地哉?” 明 归有光 《与徐子言》:“会晤未卜,不胜瞻跂。” 清 吴嘉宾 《上林少穆先生》:“盖公为国之公诚,自处之高旷,经济宏富,道德渊深,后学须瞻跂之无由。”词语解释:瞻观 拼音:zhān guān
瞻仰;观看。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於是所到之地,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玄德 皆用好言抚慰。” 叶圣陶 《城中》:“ 高菊翁 并非有心瞻观,随便说了几句。”词语解释:瞻瞻 拼音:zhān zhān
回首仰视貌。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隐隐帝乡远,瞻瞻肃命虔。”词语解释:瞻睇 拼音:zhān dì
仰望。《宋书·武帝纪》:“朕驻驆于野,有事 岐阳 ,瞻睇风云,徘徊以想。”词语解释:瞻卜 拼音:zhān bǔ
栀子花的异名。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六:“瞻卜,正言瞻博迦,此云黄花树。花小而香,西域多有此林也。”词语解释:瞻驰 拼音:zhān chí
仰望神驰。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笺》:“眷宠优异,惭感实深;报效无阶,瞻驰弥切。”词语解释:瞻重 拼音:zhān zhòng
庄重。 唐 元稹 《镇圭赋》:“是以圣后矜持,庶寮瞻重。”词语解释:瞻迟 拼音:zhān chí
期待。《文选·鲍照〈数诗〉》:“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吕延济 注:“迟,待。”词语解释:瞻省 拼音:zhān shěng
问候;看望。《东观汉记·胡广传》:“母在堂,朝夕瞻省,旁无几杖,言不称老。”《后汉书·段熲传》:“ 熲 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词语解释:瞻觌 拼音:zhān dí
拜见;晋谒。 明 归有光 《与王仲山书》:“钦承高风,末由瞻覿。”词语解释:瞻略
谋略;智谋词语解释:瞻养 拼音:zhān yǎng
供给生活所需。瞻,通“ 赡 ”。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七章第三节:“其后和议告成,即予释放,并酌给瞻养之资。”词语解释:瞻云就日 拼音:zhān yún jiù rì
《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后以“瞻云就日”形容臣下对君主的崇仰追随。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是以一时智谋之士,英杰之儔,无不瞻云就日,望风景从。”词语解释:瞻侍 拼音:zhān shì
(1).赡养;供养。《华严经》卷九十:“或復施给病苦众生,令无闕乏,以存其命;或復施与贫穷孤露,及餘一切无瞻侍者。”
(2).照顾侍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初,太子之捨家也,仿偟山泽,栖息林泉,时 浄饭王 乃命五人随瞻侍焉。”词语解释:瞻云陟屺 拼音:zhān yún zhì qǐ
《诗·魏风·陟岵》:“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 并州 法曹参军,亲在 河阳 , 仁杰 登 太行山 ,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后因以“瞻云陟屺”比喻思亲。 明 张居正 《寿李母杜夫人七十序》:“ 正 尝观览古人瞻云陟屺事,盖伤之焉。”词语解释:瞻予马首 拼音:zhān yú mǎ shǒu
看我马头(所向),意思是听我的指挥,跟着行事。据《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荀偃令日“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意思是进退要听我的命令。后来用“马首是瞻”来比喻服从指挥或乐意追随。瞻,看。词语解释:瞻顾 拼音:zhān gù
(1).“瞻前顾后”之省。形容有所顾虑,犹豫不决。 宋 叶适 《利涉桥记》:“余间至 程头 ,必徘徊瞻顾,輒阻 江 而返屡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会场搜检》:“时 世宗 忌讳既繁,主司出题,多所瞻顾,士子易以揣摩,其射覆未有不合者。” 茅盾 《色盲》三:“他毫无瞻顾地钉住了说:‘如果你觉得告诉了我是和 赵筠秋 无碍,还是请你直说罢!’”
(2).仰望;回顾。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一折:“我这里捻土焚香画地炉,我拜罢也忙瞻顾,多谢神灵祐护!”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瞻顾遗跡,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3).观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卢华州 ﹞尝於 元载 宅门,见一人频至其门,上下瞻顾, 卢 疑其人,乃邀以归。”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回煞之期,俗传是日魂必随煞而归,故房中铺设一如生前,且须铺生前旧衣於牀上,置旧鞋於牀下,以待魂归瞻顾。”粤剧《搜书院》:“ 逸民 又惊又喜,忙出门略瞻顾,慌忙关门,上前。”
(4).照应;看顾。《红楼梦》第七三回:“你虽然不是同他一娘所生,到底是同出一父,也该彼此瞻顾些。”《清史稿·世祖纪二》:“国家设督抚巡按,振纲立纪,剔弊发奸,将令互为监察。近来积习,乃彼此容隐。凡所纠劾止末员,岂称设官之意。嗣有瞻顾狥私者,并坐其罪。”词语解释:瞻避 拼音:zhān bì
指有所顾虑而回避。 明 高攀龙 《破格用人疏》:“臣不识 承宗 ,见其言论,忠义恳切,絶无瞻避。询之贤士大夫,皆谓豪杰之士,有为之才。”词语解释:瞻闻 拼音:zhān wén
犹言见多识广。 唐 杨炯 《从弟去溢墓志铭》:“于时朝廷之上,山林之下,英儒瞻闻之士,洪笔丽藻之客,希末光而影集,听餘声而响和者,犹藩篱之望天池,鳞介之宗龟龙也。” 清 冯桂芬 《〈鸿雪因缘〉序》:“自来英硕瞻闻之士,类能以宦游輒迹所至,见之著録,垂示方来。”词语解释:瞻颂 拼音:zhān sòng
敬仰与祝愿。 宋 苏轼 《贺正启》:“某限居官守,阻候门墙,瞻颂之深,敷宣罔既。”词语解释:瞻送 拼音:zhān sòng
瞻仰欢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公 ( 谢安 )在 东山 ,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 桓宣武 ( 桓温 )司马,将发 新亭 ,朝士咸出瞻送。”词语解释:瞻迎 拼音:zhān yíng
瞻仰欢迎。 王闿运 《衡阳彭公行状》:“夹江及城上下观者数万人,欢叫称快。故公之所至,老幼瞻迎。”词语解释:瞻逸 拼音:zhān yì
丰赡俊逸。瞻,通“ 赡 ”。《南史·鲍照传》:“ 鲍照 字 明远 , 东海 人,文辞瞻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 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词语解释:瞻顾前后 拼音:zhān gù qián hòu
见“ 瞻前顾后 ”。
词语解释:瞻前顾后 拼音:zhān qián gù hòu
(1).兼顾前后。形容虑事周密,做事谨慎。《楚辞·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后汉书·张衡传》:“向使能瞻前顾后,援镜自戒,则何陷於凶患乎!”《红楼梦》第三七回:“虽然是个玩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然后方大家有趣。”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感到自己有点性急,接触 汤阿英 这样的人要瞻前顾后,想的周到,做的自然,不能有丝毫的鲁莽,更不能性急,要慢慢进行。”亦作“ 瞻顾前后 ”。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故其平生,如狂涛,如厉风,举一切伪饰陋习,悉与荡涤,瞻顾前后,素所不知;精神鬱勃,莫可制抑,力战而毙,亦必自救其精神;不克厥敌,战则不止。”
(2).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朱子语类》卷二:“既是已前不曾做得,今便用下工夫去补填,莫要瞻前顾后,思量东西,少閒担阁一生,不知年岁之老。”词语解释:瞻跂 拼音:zhān qí
见“ 瞻企 ”。
词语解释:瞻企 拼音:zhān qǐ
亦作“ 瞻跂 ”。 盼望;仰望。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瞻企勒恋,守以委重。” 明 李东阳 《修建广平府庙学记》:“然则学必有庙,自昔而然。而以祭为教者,亦恶可徒有其诚而无瞻企对越之地哉?” 明 归有光 《与徐子言》:“会晤未卜,不胜瞻跂。” 清 吴嘉宾 《上林少穆先生》:“盖公为国之公诚,自处之高旷,经济宏富,道德渊深,后学须瞻跂之无由。”词语解释:瞻怀 拼音:zhān huái
犹怀念,顾念。《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大 宋 皇帝致书於大 金 皇帝:远承信介,持示函书,具聆启处之详,殊副瞻怀之素。”词语解释:瞻念 拼音:zhān niàn
展望并考虑。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们每逢年终结账一次,就吃惊一次,说:‘咳,又亏了!’这种人因为他过去过着好日子,后来逐年下降,负债渐多,渐次过着凄凉的日子,‘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词语解释:瞻情顾意 拼音:zhān qíng gù yì
谓照顾情面。《红楼梦》第十六回:“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词语解释:瞻见 拼音:zhān jiàn
(1).远望。
(2).仰观。 宋 司马光 《答李夷白秘校书》:“ 光 以无似,叨备有司,以是得瞻见符采,承接餘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五日驾诣上清宫》:“十六日,车驾不出。自进早饍讫,登门,乐作捲帘,御座临轩宣万姓。先到门下者,犹得瞻见天表,小帽红袍独卓子。”词语解释:瞻赖 拼音:zhān lài
仰望倚赖。《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元年》:“ 兴宗 ( 蔡兴宗 )往见 庆之 ( 沉庆之 ),因説之曰:‘主上比者所行,人伦道尽;率德改行,无可復望。今所忌惮,唯在于公;百姓喁喁,所瞻赖者,亦在公一人而已。’”词语解释:瞻谢 拼音:zhān xiè
拜谢。《宋书·王玄谟传》:“黄门侍郎 宗灵秀 体肥,拜起不便,每至集会,多所赐与,欲其瞻谢倾踣,以为欢笑。”词语解释:瞻慕 拼音:zhān mù
犹仰慕。 晋 陆云 《与戴季甫书》:“中间旷年,瞻慕敬想。”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权迹四门,既非悟道之始;假灭双树,寧有薪尽之穷。而天人瞻慕,髣髴兴情。” 明 李东阳 《大师英国公张公寿七十诗》序:“居常应事,不动声色;而冠冕百辟,为三军所倚属,四方所传诵,中外所瞻慕。” 清 朱仕琇 《上原任福建督学吴公启》:“道路悠远,瞻慕空切。伏愿养志颐神,俾门下士永有所倚赖。”词语解释:瞻弄 拼音:zhān nòng
瞻玩。 唐 独孤及 《垂花坞醉后戏题》诗序:“诸花倒垂,下拂杯案,紫葩縭縰,如釵如旒。众君子瞻弄之不足,故秉烛进酒,以继落日,欲称醉而不能也。”词语解释:瞻巡 拼音:zhān xún
视察;巡视。《南齐书·王融传》:“舌象翫委体之懃,輶译厌瞻巡之数,固将开 桂林 於凤山,创 金城 於西守。”词语解释:瞻护 拼音:zhān hù
照顾保护。《后汉书·史弼传》:“及下廷尉詔狱, 平原 吏人奔走诣闕讼之。孝廉 魏劭 ,毁变形服,诈为家僮,瞻护於 弼 。”词语解释:瞻戴 拼音:zhān dài
犹仰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明皇 故过村部,必令询访孤老丧疾之家,加吊恤之。父老忻忻然,莫不瞻戴叩乞驻留焉。”《旧唐书·韦处厚传》:“况鸿名大号,册礼重仪,天地百灵之所鉴临,亿兆八紘之所瞻戴,恩泽不广,实非所宜。”词语解释:瞻徇 拼音:zhān xùn
亦作“ 瞻狥 ”。 徇顾私情。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王鼎 ﹞弹劾大吏,不少瞻徇。”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公私界限,祗在几微念虑之间,一涉瞻狥,即为负国溺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原举总理有办事不实、众望不服者,撤换再举,不得瞻徇情面。”词语解释:瞻觐 拼音:zhān jìn
朝见;觐见。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时值上奉太上皇帝驻蹕 木兰山庄 ,各 蒙古 王公祝釐瞻覲。”《清史稿·礼志九》:“ 康熙 三十五年,圣主征 噶尔丹 ,破之,还蹕 拖诺 ……留牧 蒙古 王等迎驾行礼, 喀尔喀 札萨克 等集营东门请瞻覲,皆稽首呼万岁。”词语解释:瞻羡 拼音:zhān xiàn
仰慕。亦指仰慕之情。 明 李东阳 《复谢方石书》:“惟以道自乐,用慰瞻羡之私,幸甚!” 明 李东阳 《纪行杂志》:“甲申,遍观庙宇,皆新构,穷极壮丽,共致瞻羡。”词语解释:瞻给 拼音:zhān gěi
富裕。瞻,通“ 赡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 东都 顺天门 内有 郑氏 者,货粉於市,家颇瞻给,俗号‘郑粉家’。”词语解释:瞻系 拼音:zhān xì
亦作“ 瞻繫 ”。 仰望悬系;牵挂。《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拘守常宪,当便道之官,不得束身奔走,稽顙城闕;瞻係天衢,驰心輦轂。” 李周翰 注:“视天子街衢不得往,故驰心也。”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佇承异绩,以慰瞻係。” 宋 苏轼 《与冯祖仁书》之三:“到 韶 累日,疲於人事;又苦河鱼之疾,少留调理乃行,益远愈增瞻繫也。”
见“ 瞻係 ”。词语解释:瞻蒲劝穑 拼音:zhān pú quàn sè
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语本《吕氏春秋·士容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於是镇之以清静,安之以惠和。望杏敦耕,瞻蒲劝穡。室歌千耦,家喜万钟。”词语解释:瞻葛 拼音:zhān gě
复姓。传说春秋 宋景公 时有 瞻葛祁 。见 雷学淇 校辑《世本·氏姓》。词语解释:瞻耸 拼音:zhān sǒng
犹高耸。 明 文徵明 《石氏三子字解》:“岩之训峻,有瞻耸之势。”词语解释:瞻笏 拼音:zhān hù
南宋 朝参仪式的一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又 绍兴 中,朝参止磬折遂拜,今閤门习仪,先以笏叩额拜,拜皆然,谓之瞻笏。”词语解释:瞻瞬 拼音:zhān shùn
乍见貌。形容相见时间短暂。 宋 叶适 《故运副龙图侍郎孟公墓志铭》:“余谓世多贤公子,习使人亲近,已固然尔。徐而切偲反復,即耳目之近以验事物之远,瞻瞬领彻,贯穿纵横,虽寒士之深於造诣者不能至。”词语解释:瞻窥 拼音:zhān kuī
谓俯视。 前蜀 杜光庭 《紫霞洞修造毕告谢醮词》:“ 周穆 之登 瑶水 , 汉皇 之幸 崐山 ,皆披眄烟霞,瞻窥冰雪。”词语解释:瞻礼日 拼音:zhān lǐ rì
星期日的别称。天主教、基督教徒称星期日为主日,又称礼拜日或瞻礼日。词语解释:瞻谛 拼音:zhān dì
谓向下看。《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时天大寒, 宣 ( 韩宣 )前以当受仗,豫脱袴,缠褌面缚;及其原,褌腰不下,乃趋而去。帝( 文帝 )目送之,笑曰:‘此家有瞻諦之士也。’”词语解释:瞻渴 拼音:zhān kě
犹渴慕。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以 甘陵 未平,不敢邮中奉书,恐有遗坠。其瞻渴之诚,斯须不去。”词语解释:瞻涉 拼音:zhān shè
阅览,阅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贾田祖》:“ 藩 亡友 汪明经中 誌其墓,称 田祖 好学,多所瞻涉。”词语解释:瞻揆 拼音:zhān kuí
见“ 瞻星揆地 ”。
词语解释:瞻星揆地 拼音:zhān xīng kuí dì
上观天候,下察地形。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陈圭置臬,瞻星揆地。兴復表门,草创华闕。”亦省作“ 瞻揆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世尊 命 舍利子 随瞻揆焉,唯太子 逝多 园地爽塏。”词语解释:瞻眄 拼音:zhān miǎn
观看;察看。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沙门回相瞻眄,意若依然。”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荩臣忧国》:“ 文忠 曾往视师,策马登 龙山 瞻眄形势。”词语解释:瞻星揆地 拼音:zhān xīng kuí dì
上观天候,下察地形。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陈圭置臬,瞻星揆地。兴復表门,草创华闕。”亦省作“ 瞻揆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 世尊 命 舍利子 随瞻揆焉,唯太子 逝多 园地爽塏。”词语解释:瞻览 拼音:zhān lǎn
观看,观览。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蒋光慈 《鸭绿江上》:“我真想回去看一看我爱人的墓草,伏着她的墓哭一哭我心中的悲哀,并探望探望我祖国的可怜的、受苦的同胞,瞻览瞻览我那美丽的家园。”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九:“就是瞎子,还可以用嗅觉感到那荷塘的甜美,有眼的由不得要停住脚瞻览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