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未去声 [类也,聚集也][yì,着衣,动词][xì][yù][fèi][详注1][jì]


注1:几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末字词组
聋瞶蒙瞶昏瞶眊瞶瞶瞶   

词语解释:聋瞶  拼音:lóng guì
耳聋眼瞎。喻愚昧无知。 宋 司马光 《谢胡文学惠水牛图二卷》诗:“有如歌《九韶》,鐘鼓乐聋瞶。” 明 杨慎 《艺林伐山·视听》:“汨没於声之中者,谓之聋瞶;超脱於声色之表者,谓之聪明。” 清 黄遵宪 《杂感》诗:“ 秦皇 焚诗书,乃使民聋瞶。” 别士 《刊印宪政初纲缘起》:“于是天下之人,皆谓专制之政,不足復存于天下;而我之大夫,亦不能如向日之聋瞶矣。”
词语解释:蒙瞶  拼音:méng guì
又瞎又聋。喻不明不白的状态或境界。瞶,通“ 聵 ”。 明 杨慎 《丹铅杂录·辞尚简要》:“予读 左 氏书 赵朔 、 赵同 、 赵括 事,茫然如堕矇瞶。既书字,又书名,又书官,似谜语誑儿童者。”
词语解释:昏瞶  拼音:hūn guì
(1).谓眼睛昏花。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我七旬已过,适当谢事之年,昏瞶双眸,不辨屏间雀影。”
(2).糊涂;认识模糊。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戒惧之心稍有不存,不是昏瞶,便已流入恶念。”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医理》:“后检方书, 明 有莱菔可解参毒之説,何昏瞶一至此耶!”
(3).迷糊;昏迷。 明 张敬修 等《文忠公行实》:“已而天子闻太师不粥,遣中使问太师天下大计。太师迷惑昏瞶。”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托体复生》:“吾乃 嘉兴 北门外某姓之女,年十七,尚未适人,偶患病昏瞶,似一梦然,今始甦醒。”《狮子吼》第二回:“目前如见无数夜叉,驱杀千百地狱人,惊悸之餘,时作昏瞶。” 叶紫 《夜的进行曲》:“眼睛一朦胧,头脑就觉得更加沉重而昏瞆。”
词语解释:眊瞶  拼音:mào guì
亦作“ 眊聵 ”。 眼花耳聋。《新唐书·元稹传》:“比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不疾废眊瞶,即休戎罢帅者处之。”《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於师傅之官,非眊聵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胡三省 注:“眊,目昏也;聵,耳聋也。”
词语解释:瞶瞶  拼音:guì guì
看不见的样子。亦喻糊涂、不明事理。 明 张敬修 等《张太岳行实》:“孤等又故自木彊,不问外事,瞶瞶靡所睹记。” 清 姚莹 《复光律原书》:“自古兵法先审敌情,未有知己知彼而不胜,瞶瞶从事而不败者也。”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吾非如乡愚一鬨者之谤耶教,吾非如盈庭瞶瞶者之与传教为难。耶教非不可採,教士非无善人;而各国政府利用此教,以行其帝国主义之政策,则我国民不可不日相提撕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