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睨视睨望睨眴睨然睨注睨笑睨诘 

词语解释:睨视  拼音:nì shì
(1).斜视;旁观。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虽其徒甚亲近者,亦皆睨视不平。”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缅甸东北两路地形考》:“ 高宗 以 额尔登额 ……拥劲旅缓行,置将军於度外,睨视其死而陷其军士也,比谋反大逆,置极典。”
(2).傲视。 茅盾 《昙》三:“她把自己架空在云端,用不屑的眼光睨视一切;她确信自己既无求于人,也不与人争什么。”
词语解释:睨望  拼音:nì wàng
窥望;斜视。 清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有 浙 人 温体仁 者,揣天子意,自为书,讼言羣臣朋党,得召对。对时, 体仁 钩挑詬誶,数睨望颜色,伏叩头为侧媚曲谨状。天子大悦,趣立以为相。” 丁玲 《“牛棚”小品三章》:“当你们一群人扫完广场回来,而我们在门廊之中,我们就可以互相睨望,互相凝视,互相送过无限的思念之情。”
词语解释:睨眴  拼音:nì xuàn
目斜视转动。喻指神色。 唐 韩愈 《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居其间,为帝督奸,察其嚬呻,与其睨眴。”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梅公神道碑铭》:“左枝右梧,前顾后视,不察睨眴,不动声气。”
词语解释:睨然  拼音:nì rán
高视貌。 唐 刘禹锡 《答道州薛侍郎论方书》:“及壮,见里中儿年齿比者,必睨然武健可爱,羞己之不如。”
词语解释:睨注  拼音:nì zhù
斜着眼睛注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农人》:“有农人芸於山下,妇以陶器为餉。食已,置器壠畔。向暮视之,器中餘粥尽空。如是者屡。心疑之,因睨注以覘之。”
词语解释:睨笑  拼音:nì xiào
斜视而笑。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罗台山》:“公从旁褏手睨笑,猝不能忍。” 清 袁枚 《新齐谐·六郎神斗》:“有 杨三姑 者,年十七,美姿容。日将夕,方与父母共坐。忽嫣然睨笑。”
词语解释:睨诘  拼音:nì jié
傲视并盘问。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即在平人,有所白事,长官踞座,立不得与,呵叱睨詰,惟其戏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