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睦族 拼音:mù zú
和睦亲族。语出《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 唐 元稹 《代李中丞谢官表》:“虽牵丝入仕,或因琐碎之文,而执简当朝,实由睦族而致。”《旧唐书·文宗纪下》:“宜开列土之封,用申睦族之典。”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迎武宗驾还帐词》:“一统山河调玉烛, 尧 舜 至仁先睦族。”词语解释:睦姻 拼音:mù yīn
亦作“ 睦姻 ”。
(1).语出《周礼·地官·大司徒》:“二曰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郑玄 注:“睦,亲於九族;姻,亲於外亲。”后因以“睦婣”谓对宗族和睦,对外亲亲密。 宋 王安石 《谢林中舍启》:“虽睦姻之风可以厚俗,而贬损之意有如过中;言观以思,颇恐且愧。” 清 刘大櫆 《华埠救灾赞》:“昔在司徒,教民三物;既急睦婣,爰崇任恤。”
(2).谓与姻亲和睦相处。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韵》:“ 光武 休言战, 唐尧 念睦姻。”词语解释:睦亲 拼音:mù qīn
(1).指宗族中的近亲。《汉书·韦贤传》:“嗟嗟我王, 汉 之睦亲。曾不夙夜,以休令闻。”《晋书·庾旉传》:“元勋睦亲,显以殊礼。”
(2).对宗族和睦,对外亲友好。 汉 王粲 《酒赋》:“纠骨肉之睦亲,成朋友之欢好。”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睦亲之行,至自非敦。”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昔人睦亲,衣无常主。”《旧唐书·寿王瑁传》:“ 开元 之后,朝恩睦亲,以 寧 府最长,封至五千五百户。”词语解释:睦邻 拼音:mù lín
亦作“ 睦隣 ”。与邻国或邻家等和睦相处。语出《书·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但 大齐 仁信之道,关于至诚睦邻之怀,由于孝德。” 宋 曾几 《立春诗》:“睦隣如有使,传语 大梁 人。”《明史·张士诚传》:“睦邻守境,古人所贵,窃甚慕焉。”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四章:“‘一句也问不响嘛!’睦邻政策的老婆婆撒谎。”词语解释:睦雍 拼音:mù yōng
亲密和好。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盖三者,乃三纲也,所繫尤重。故於睦雍敬爱之中,必有检方规正之道,庶几各尽其分而三纲立矣。”词语解释:睦忍 拼音:mù rěn
和睦容忍。《逸周书·武穆》:“五、睦忍寧于百姓。” 孔晁 注:“﹝睦忍﹞中厚忍辱。” 朱右曾 校释:“和睦容忍,以安百姓。”词语解释:睦谊 拼音:mù yì
亲善之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 鄂省 所派来 皖 各营係属客军, 寧 军係主位,务须格外联络,以敦睦谊。”《“五四”爱国运动资料·青岛潮》:“用意所在,得无以公府人员,难以议处,无以谢邻国而修睦谊乎?”词语解释:睦睦 拼音:mù mù
(1).和睦,亲密。 南朝 梁 庾肩吾 李镜远 《八关斋夜赋四城门》诗之三:“鹤髮辞轩冕,鮐背烹葵菽,松柏稍相依,懽爱时睦睦。”
(2).恭敬貌。睦,通“ 穆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般般之兽,乐我君囿;白质黑章,其仪可喜;旼旼睦睦,君子之能。”《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穆穆”。词语解释:睦爱 拼音:mù ài
友爱。《宋书·庐陵王义真传》:“窃念 庐陵王 少蒙先皇优慈之遇,长受陛下睦爱之恩。”词语解释:睦邻政策 拼音:mù lín zhèng cè
与另一国友好、合作,不干涉其内政的政策词语解释:睦友 拼音:mù yǒu
和睦友爱。《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孝悌睦友子爱。”词语解释:睦剧 拼音:mù jù
浙江 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淳安 (旧属 睦州 )、 常州 、 开化 一带,与黄梅戏同渊源于 湖北 采茶调。原名三脚戏或三脚班,解放后定名为睦剧。词语解释:睦崇 拼音:mù chóng
亲密尊敬。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虔兹君亲,姻族睦崇。”词语解释:睦孰 拼音:mù shú
谓风雨调和,五谷丰稔。孰,通“ 熟 ”。《国语·越语下》:“五穀睦孰,民乃蕃滋。” 韦昭 注:“睦,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