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睇视睇盼睇眄睇目睇睨睇观  

词语解释:睇视  拼音:dì shì
斜视;细看。《礼记·内则》:“升降出入揖游,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 郑玄 注:“睇,倾视也。” 明 何景明 《画鹤赋》:“抚斯图以睇视,久延佇以徜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裴还卿》:“庭上一官人冠冕坐,睇视之,即故友 蒲阪 王秀才 也。”《人民文学》1979年第7期:“我向四周睇视了一忽儿,向他的墓碑鞠了三个躬,无言地踏着荒草走了出来。”
词语解释:睇盼  拼音:dì pàn
顾盼。《后汉书·仲长统传》:“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八才子图》:“此卷据其名题,或有弗同时者。而扬鑣并驱,睇盼相语,岂亦於世得意忘象者乎。”
(1).眺望。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穷睇盼於中天,极娱游於暇日。”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新亭流涕》:“携手凭高睇盼,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2).眷顾;重视。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灵根自远,圣族多奇;受睇盼於 甘泉 奉衣缨於 平乐 。”
词语解释:睇眄  拼音:dì miǎn
斜视;顾盼。《礼记·曲礼上》“毋淫视” 汉 郑玄 注:“淫视,睇眄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红颜宜笑,睇眄流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玄髮发朱颜,睇眄有光华。” 景耀月 《古诗》之九:“炤燿九闔中,睇眄发奇质。”
词语解释:睇目  拼音:dì mù
斜着眼。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蔺相如寇恂》:“ 安思顺 帅朔方, 郭子仪 与 李光弼 俱为牙门都将,而不相能。虽同盘饮食,常睇目相视,不交一语。”
纵目。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
词语解释:睇睨  拼音:dì nì
斜视。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公乘亿》:“会 亿 送客,马上见妇人麄縗,类其妻也,睇睨不已,妻亦如之。”
词语解释:睇观  拼音:dì guān
观看。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潭既受水,渊渟滉漾,其深不测,睇观既久,咸生恐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