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轸上声 [chǔn,动词][详注1][详注2][mǐn][详注3][音蠢。杂也。]


注1:吮 《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
注2:嶙 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注3:纯 音准。《书·顾命》篾席黼纯。《注》白黑杂缯缘之。《仪礼·士冠礼》服纁裳纯衣。《注》纯衣,缘衣也。又《既夕》缁纯。《注》饰衣曰纯。《礼·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缘也。
首字词组
盾鼻盾矛盾威盾橹盾墨盾卤盾牌 

词语解释:盾鼻  拼音:dùn bí
盾牌的把手。 唐 韩翃 《寄哥舒仆射》诗:“郡公盾鼻好磨墨,走马为君飞羽书。”《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荀济 ﹞与上有布衣之旧,知上有大志,然负气不服,常谓人曰:‘会於盾鼻上磨墨檄之。’” 宋 陆游 《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诗:“征 辽 詔下倘可期,盾鼻犹堪试残墨。”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展诵之馀为题长句兼怀亡友璞函》诗:“矛头米淅咽风餐,盾鼻墨磨挥露布。” 梁启超 《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盾鼻墨痕人不见,向天涯,空读行行泪。”
词语解释:盾矛  拼音:dùn máo
矛盾。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呜呼!教之与禪,本无二门……奈何后世各建门庭,互相盾矛,教则讥禪滞乎空寂,禪则讥教泥乎名相,藉藉纷纷,莫克有定。” 明 胡应麟 《〈丹铅新录〉引》:“故有於前人之説,疑也骤而信之,是也骤而非之,至剽敚陈言,盾矛故帙。”参见“ 矛盾 ”。
词语解释:矛盾  拼音:máo dùn
(1).见“ 矛楯 ”。
(2).特指以文词相辩难。 南朝 梁 何逊 《西州直示同员》诗:“矛盾交为论,光璧带成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争解元》:“会郡中有宴, 乐天 讽二子(指 张祜 、 徐凝 )矛盾。”按,同书卷十二有“矛盾”一目,所记皆当时文士以诗句互相指责非难之事。
(3).犹屏障。《宋书·萧景传》:“羣 蛮 悉渡 汉水 来降。议者以 蛮 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 景 曰:‘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 魏 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 蛮 ,则 魏 军无碍,非长策也。’”
(4).违抗。 明 王錂 《春芜记·忤奸》:“想着我宠冠臣邻,我屈指朝中半从顺,怪伊行敢相矛盾。”
(5).哲学名词。在唯物辩证法中,即对立统一,指事物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的互相依赖而又互相排斥的关系。
(6).逻辑名词。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词语解释:盾威  拼音:dùn wēi
指军队的兵力和士气。 宋 毛滂 《次韵曹子方》:“盾威正赫忽衰残,人意浑如水面宽。”
词语解释:盾橹  拼音:dùn lǔ
亦作“ 盾卤 ”。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词语解释:盾墨  拼音:dùn mò
盾鼻上磨墨。后借指紧急时写的檄文。《花月痕》第五十回:“当南风解愠於薰琴,正秋露垂珠於盾墨。”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宋贵庙碑》:“当盾墨磨成之日,是鞾刀誓死之秋。”参见“ 盾鼻 ”、“ 楯2墨 ”。
词语解释:盾卤  拼音:dùn lǔ
见“ 盾櫓 ”。
词语解释:盾橹  拼音:dùn lǔ
亦作“ 盾卤 ”。 盾牌。古代防护兵器。亦喻屏蔽或支援的力量。櫓,大盾。《管子·禁藏》:“被蓑以当鎧襦,沮笠以当盾櫓。”《旧五代史·僭伪传三·王建》:“ 茂贞 虽常才,然名望宿素,与 朱公 力争不足,守境有餘。 韩生 所谓入为扞蔽,出为席藉是也。适宜援而固之,为吾盾卤耳。”
词语解释:盾牌  拼音:dùn pái
(1).旧时一种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兵器。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他们常常是一人手持盾牌单刀,一人使关刀或戈矛,照规矩练‘大刀取耳’、‘单戈破牌’或其他有趣厮杀题目。”
(2).比喻掩盖、推托的借口。 冰心 《六一姊》:“我知道是她自己要看,却拿我作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