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盱眙盱衡盱盱盱阋盱睢盱目盱视盱瞜

词语解释:盱眙  拼音:xū yí
张目上视。 唐 李邕 《〈叶有道碑〉序》:“先生盱眙长揖,挥手高谢。” 明 刘基 《拙逸解》:“先生俯而咍,仰而嘆,盱眙却立。”
县名。在 江苏省 西部。北临 洪泽湖 ,邻接 安徽省 。 秦 置县。1955年由 安徽省 划归 江苏省 。
词语解释:盱衡  拼音:xū héng
(1).扬眉举目。《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眉上曰衡。盱衡,举眉扬目也。” 唐 独孤及 《郑县刘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或心愜清机,寓兴于物;或语及陈迹,盱衡而笑。” 金 王若虚 《送王士衡赴举序》:“决科犹战也,请以战喻:肩摩踵曳,鳞集毛萃,盱衡厉吻,扼腕扬袂,贾餘勇而尝素技者,皆吾敌也。”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伤俗学之日非,追前贤之遗绪,盱衡抵掌,自谓举世莫当。”
(2).观察;纵观。 清 钱谦益 《〈张公路诗集〉序》:“昔年营陈战垒,盱衡时事,蹙蹙肰有微风动摇之虑,目瞪口噤,填胸薄喉。”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
词语解释:盱盱  拼音:xū xū
张目直视貌。《荀子·非十二子》:“吾语汝学者之嵬容:其冠絻,其缨禁缓,其容简连;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瞡瞡然,瞿瞿然,尽尽然,盱盱然。”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盱盱者,张目直视之容也。”
词语解释:盱阋  拼音:xū xì
颦蹙;皱眉蹙目的样子。
词语解释:盱睢  拼音:xū suī
(1).张目仰视貌。 清 龚自珍 《臣里》:“臣目盱睢,臣不媚蠹鱼。” 清 彭淑 《沔阳道中夜闻邻船语》诗:“呻吟满衢巷,延颈相盱睢。”
(2).骄横;强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豪杰盱睢,且自为政。”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臣门非冠盖,家本军戎,亲朋之内盱睢,为人报怨;昆弟之间点染,无处求生。”
词语解释:盱目  拼音:xū mù
张目。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 武王 望羊,是谓摄扬,盱目陈兵,天下富昌。” 陈立 疏证:“盱,张目也。谓张目陈兵,《孟子》所云 武王 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也。”《剪灯新话·富贵发迹司志》:“诸人言叙既毕,发迹司判官忽扬眉盱目,咄嗟长叹。” 清 谭嗣同 《〈仲叔四书义〉自叙》:“民迫穷困,且向乱,羣族盱目而环伺。”
词语解释:盱视  拼音:xū shì
张目直视。 汉 贾谊 《新书·时变》:“行惟狗彘也,苟家富财足,隐机盱视而为天子耳。”
词语解释:盱瞜  拼音:xū lōu
微视。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引手向前,眼子盱瞜,手子腽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