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蹠盭 拼音:zhí lì
1.亦作"跖戾"。亦作"盭"。
2.谓脚掌扭曲反戾。
3.乖舛,谬误。词语解释:舛盭 拼音:chuǎn lì
同“ 舛戾 ”。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是以为十,别之是以为十二,非其相舛盭也。”词语解释:贾盭 拼音:jiǎ lì
招致凶暴的祸害。 明 张居正 《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彼袭芘而谬致隆危,拥肿而误收匠石,虽以徼福,实以贾盭,殆物之无幸,而帝心之所大厚者。”词语解释:贼盭 拼音:zéi lì
见“ 贼戾 ”。
词语解释:贼戾 拼音:zéi lì
亦作“ 贼盭 ”。 残忍暴虐。《史记·五宗世家》:“ 端 为人贼戾。”《汉书·胶西于王刘端传》:“ 胶西于王 端 , 孝景 前三年立,为人贼盭。” 颜师古 注:“盭,古戾字也。言其性贼害而佷戾也。” 明 高启 《书博鸡者事》:“ 臧 使者枉用三尺,以讎一言之憾,固贼盭之士哉!”词语解释:错盭 拼音:cuò lì
见“ 错戾 ”。
词语解释:错戾 拼音:cuò lì
亦作“ 错盭 ”。 错乱反常。《后汉书·襄楷传》:“比年日食於正朔,三光不明,五纬错戾。” 宋 叶适 《司马温公祠堂记》:“当是时,天象错戾,碑首仆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皋陶有后》:“又 皋陶 少 益 数十岁而为父, 益 长数十岁而为子,何后先错戾如是。” 章炳麟 《国故论衡·明见》:“延及 汉 世是非错盭矣,此示 惠施 之所短也。”词语解释:乖盭 拼音:guāi lì
(1).分离。 唐 柳宗元 《封建论》:“天下乖盭,无君君之心。”
(2).悖谬反常。 唐 李翱 《杂说》:“日月晕蚀,星辰错行,是天之文乖盭也。” 清 孙鼎臣 《凌丰叔哀辞》:“有李梅而冬实兮,或中夏而霣霜;维四时之大信兮,庸乖盭而失常。”词语解释:胶盭 拼音:jiāo lì
见“ 胶戾 ”。
词语解释:胶戾 拼音:jiāo lì
(1).回环曲折。《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穹隆云挠,蜿灗胶戾。”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蜿灗,展转也;胶戾,邪曲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宛潬胶盭”。《文选·木华〈海赋〉》:“状如天轮胶戾而激转。” 吕向 注:“胶戾,环旋貌。”
(2).乖戾。《汉书·刘向传》:“朝臣舛午,胶戾乖剌,更相谗愬,转相是非。” 颜师古 注:“言志意不和,各相违背。”词语解释:谬盭 拼音:miù lì
见“ 谬戾 ”。
词语解释:谬戾 拼音:miù lì
亦作“ 谬盭 ”。 悖谬乖戾。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得一》:“是故使天有为,动不顺一,为高得卑,为清得裂,阴阳谬戾,纲弛纪絶。”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叙》:“其辞旨固不甚谬盭於本,特其漶漫散杂,亡足采者,非以解颐,足鼓掌耳。”一本作“ 谬戾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可知公论尚在人心,曲直早经显见,偏私谬戾之举,究非空言曲説所能掩饰也。”词语解释:倒盭 拼音:dǎo lì
颠倒。 清 顾炎武 《〈浯溪碑歌〉序》:“工人不知碑自左方起,而以年月先之,遂倒盭不可读。”词语解释:险盭 拼音:xiǎn lì
险诈乖张。 唐 柳宗元 《辩〈鬼谷子〉》:“《鬼谷子》后出,而险盭峭薄,恐其妄言乱世,难信,学者宜其不道。”集注引 韩醇 曰:“《説文》云:‘盭,戾也。’音戾。”又引 王俦 补注:“《晁氏读书志》曰:‘公论《鬼谷子》书如此,而 来鵠 亦云《鬼谷子》昔教人诡紿激訐揣测憸滑之术。’”词语解释:愎盭 拼音:bì lì
见“ 愎戾 ”。
词语解释:愎戾 拼音:bì lì
亦作“ 愎类 ”。亦作“ 愎盭 ”。
(1).执拗乖僻。《逸周书·史记》:“昔 穀平 之君,愎类无亲。”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言事未蒙听允书》:“此乃諂上傲下愎戾之臣也。”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弟亦有心胸者,何至久愎戾不循道理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葸耎者不为长,憃愚者不为长,暴横者不为长,愎盭者不为长,奸私者不为长。”
(2).指执拗乖僻的人。 汉 班固 《窦车骑北伐颂》:“悂蒙识而愎戾顺,贰者异而懦夫奋。”词语解释:悖盭 拼音:bèi lì
见“ 悖戾 ”。
词语解释:悖戾 拼音:bèi lì
亦作“ 悖盭 ”。
(1).粗劣。《淮南子·说林训》:“ 临淄 之女,织紈而思行者,为之悖戾。” 高诱 注:“悖,麤恶也。”
(2).违逆;乖张。《旧唐书·萧遘传》:“ 时溥 恃勋坏法,凌蔑朝廷,而抗表请按侍臣,悖戾何甚?” 宋 司马光 《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犹有狂愚傲狠之民悖戾而不从者,於是鞭朴以威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如 林灵素 者流……盖不惟与清浄之旨大相悖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二:“﹝ 顺治 ﹞九年壬辰会试,以第一名 程可则 悖戾经旨,特旨除名。”词语解释:纰盭 拼音:pī lì
乖戾,不合常理。《明史·孙鑨传》:“都御史 吴时来 议律例,多紕盭, 鑨 力争之。”词语解释:刻盭 拼音:kè lì
苛刻狠戾。 清 姚鼐 《篆秋草堂歌赠钱献之》:“呜呼 秦 人尚刻盭,自兹书亦含秋气。”词语解释:缪盭 拼音:miù lì
见“ 缪戾 ”。
词语解释:缪戾 拼音:miù lì
亦作“ 繆盭 ”。 错乱;违背。《淮南子·本经训》:“积壤而邱处,粪田而种穀,掘地而井饮,疏川而为利,筑城而为固,拘兽以为畜,则阴阳繆戾,四时失敍。”《汉书·董仲舒传》:“以古準今,臺何不相逮之远也!安所繆盭而陵夷若是?”《新唐书·蒋乂传》:“ 乂 上疏,以为:‘墨縗礼本缘金革,未有夺丧尚主者。繆盭典礼,违人情,不可为法。’” 清 刘大櫆 《张俊生时文序》:“由其繆戾於圣人之道,植基浅狭,而志气不能自表见也。” 章炳麟 《复仇是非论》:“此又颠倒繆戾之论也。”词语解释:嫉盭 拼音:jí lì
嫉妒而凶狠。 明 吾邱瑞 《运甓记·挥麈驱车》:“想夫人见迷,怒生嫉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