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酒盏 拼音:jiǔ zhǎn
亦作“ 酒琖 ”。亦作“ 酒醆 ”。 小酒杯。 唐 杜甫 《酬孟云卿》诗:“但恐银河落,寧辞酒盏空。” 宋 柳永 《看花回》词:“画堂歌管深深处,难忘酒琖花枝。” 宋 苏轼 《题子明诗后》:“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 宋 苏轼 《次韵送徐大正》:“别时酒醆照灯花,知我归期渐有涯。” 金 元好问 《又解嘲》诗之二:“诗卷亲来酒醆疎,朝吟竹隐暮 南湖 。” 清 陈沂震 《云安》诗:“ 云安 麴米今何有,寂寞谁怜酒盏空。”词语解释:一盏 拼音:yī zhǎn
(1).犹言一杯。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法》:“乞人酱时,以新汲水一盏和而与之,令酱不坏。”《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松 吃了饭,那妇人双手捧一盏茶,递与 武松 。”
(2).特指一杯酒。 唐 杜甫 《拨闷》诗:“闻道云安麴米春,纔倾一盏即醺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僧》:“案上酒殽横列,公饮巨觥,而以一盏见赐。”
(3).表数量。用于称单个的灯火。 唐 白居易 《和李中丞与李给事山居雪夜同宿小酌》诗:“一盏寒灯云外夜,数盃温酧雪中春。”《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厨房里墙上掛着一盏油灯。”词语解释:金盏 拼音:jīn zhǎn
亦作“ 金琖 ”。 酒杯的美称。 唐 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四:“谁人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前蜀 毛文锡 《酒泉子》词:“柳丝无力裊烟空。金盏不辞须满酌,海棠花下思朦朧。醉春风。” 宋 孙光宪 《遐方怨》词:“愿早传金琖,同欢卧醉乡。”词语解释:洗盏 拼音:xǐ zhǎn
亦作“ 洗醆 ”。 洗杯。指饮酒。 唐 杜甫 《谢严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诗:“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清 姚鼐 《从千佛寺回过汋突泉暮饮张氏园》诗:“却入荒园洗盏坐,旁有小泉时復鸣。” 清 姚鼐 《赠侍潞川》诗:“红鐙照故人,洗醆復相劝。”词语解释:把盏 拼音:bǎ zhǎn
亦作“ 把醆 ”。 端着酒杯。多用于斟酒敬客。 唐 罗隐 《雪中怀友人》诗:“所思谁把醆,端坐恨无航。” 宋 卢炳 《诉衷情》词:“同把盏,且伸眉,对残暉。”《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凡 十娘 相厚者,无不毕集,都与他夫妇把盏称喜,吹弹歌舞,各逞其强,务要尽欢。”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九回:“二先生亲自敬酒,亲戚朋友,也都来轮流把盏。”词语解释:玉盏 拼音:yù zhǎn
亦作“ 玉琖 ”。亦作“ 玉醆 ”。 玉饰的酒杯。《礼记·明堂位》:“爵用玉琖乃彫。” 孔颖达 疏:“琖, 夏后氏 之爵名也。以玉饰之,故曰玉琖。” 唐 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雕鐫荆玉盏,烘透内丘缾。” 宋 晏殊 《玉楼春》词:“画堂元是降生辰,玉盏更斟长命酒。”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三弄临风,送得当筵玉醆空。”《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三个盏儿,一个是玉盏,一个是银盏,一个是瓦盏。” 清 姚燮 《双鸩篇》:“妾饮琉璃杯,郎饮白玉琖。”词语解释:百盏 拼音:bǎi zhǎn
亦作“ 百醆 ”。 极言饮酒杯数之多。 唐 罗隐 《秋日禅智寺见裴郎中题名寄韦瞻》诗:“百醆浓醪成别梦,两行垂露澣羈愁。” 宋 苏轼 《题梅圣俞诗后》:“ 梅二丈 长身秀眉,大耳红颊,饮酒过百盏,輒正坐高拱,此其醉也。”词语解释:灯盏 拼音:dēng zhǎn
(1).灯椀。《儒林外史》第六回:“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2).油灯。亦泛指灯。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二折:“我做妖魔一百箇眼,箇箇眼似亮灯盏。” 秦牧 《长街灯语》:“如果不是讲灯光的强度和光源的样式,而是指各种灯盏的形状,那么,大建筑内部,灯的型式,更够得上说是‘百花齐放’了。”
(3).《旧唐书·杨绾传》:“ 綰 生聪惠,年四岁,处羣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 綰 应声指铁灯树曰:‘灯盏柄曲。’众咸异之。”后遂以“灯盏”为儿童聪颖善诗律之典故。 清 钱谦益 《赠夏童子端哥》诗:“灯盏调声病,棋枰喻国工。”词语解释:黄金盏 拼音:huáng jīn zhǎn
(1).酒杯名。 宋 王安石 《既别羊王二君与同官会饮于城南》诗:“临流黄昏席未捲,玉壶倒尽黄金盏。”参见“ 黄金船 ”。
(2).草花名。金盏草之花形如金盏,因名。 宋 梅尧臣 《吴正仲遗二物咏之·金盏子》:“ 钟令 昔醒酒, 豫章 留此花。黄金盏何小,白玉椀无瑕。”原注:“ 钟传 令公谓之醒酒花。”
词语解释:黄金船 拼音:huáng jīn chuán
酒杯名。 宋 陆游 《题郭太尉金州第中至喜堂》诗:“是时公喜客亦乐,为公满泻黄金船。” 钱仲联 校注:“黄金船,犹言黄金杯。酒器。”词语解释:瓦盏 拼音:wǎ zhǎn
陶制的小酒杯。 宋 梅尧臣 《永叔赠酒》诗:“呼儿欲自酌,瓦盏无完全。”词语解释:菊盏 拼音:jú zhǎn
犹菊酒。 宋 苏轼 《在彭城日与定国为九日黄楼之会予衰病心形俱瘁感之作诗》:“菊琖萸囊自古传, 长房 寧復是臞仙。”词语解释:飞盏 拼音:fēi zhǎn
(1).谓传杯痛饮。 唐 元稹 《放言》诗之一:“五斗解酲犹恨少,十分飞盏未嫌多。”
(2).谓传杯斟酒行酒令。词语解释:传盏 拼音:chuán zhǎn
即传杯。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诗:“传盏加分数,横波掷目成。”词语解释:杯盏 拼音:bēi zhǎn
酒杯。借指酒。 唐 元稹 《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身名判作梦,杯盏莫相违。” 唐 元稹 《琵琶歌》:“逢人便请送杯盏,著尽工夫人不知。”词语解释:鹦鹉盏 拼音:yīng wǔ zhǎn
亦作“ 鸚鵡盏 ”。 鹦鹉杯。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歌声远,椰子酒倾鸚鵡醆。” 宋 陈与义 《赴陈留》诗之二:“平生鸚鵡盏,今夕最关身。”词语解释:觥盏 拼音:gōng zhǎn
酒杯。 唐 白居易 《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诗:“觥盏灧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词语解释:梨花盏 拼音:lí huā zhǎn
酒杯。亦代指酒。 宋 欧阳修 《玉楼春》词:“美人争劝梨花盏。舞困玉腰裙缕慢。”词语解释:红螺盏 拼音:hóng luó zhǎn
用红螺壳制成的酒杯。 唐 王建 《送从侄拟赴江陵少尹》诗:“沙头欲买红螺盏,渡口多呈白角盘。” 宋 陆游 《醉后作小草因成长句》:“酒翻银浪红螺盏,墨涌玄云紫玉池。”参见“ 红螺 ”。
词语解释:红螺 拼音:hóng luó
亦称“ 红蠃 ”。 1.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红螺,大小亦类鸚鵡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
(2).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 唐 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 后蜀 李珣 《南乡子》词:“倾緑蚁,泛红蠃,闲邀女伴簇笙歌。”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 《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每向东华散玉珂,相於花下酌红螺。”词语解释:盘盏 拼音:pán zhǎn
带有底盘的一种饮器。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什物器用·盘盏》:“《周官》司尊彝之职曰:‘六彝皆有舟。’ 郑司农 云:‘舟,尊下臺,若今承盘。’盖今世所用盘盏之象,其事已略见於 汉 世,则盘盏之起,亦法 周 人舟彝之制,而为 汉 世承盘之遗事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会仙酒楼》:“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椀一副,盘盏两副,菓菜楪各五片,水菜椀三五隻,即银近百两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家手执着一副法琅菊花盘盏,拱一拱手道:‘请将货单一看,好定坐席。’”词语解释:送盏 拼音:sòng zhǎn
递送酒盏以劝饮。 唐 白居易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诗:“酒钩送盏推莲子,烛泪粘盘垒蒲萄。”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喜孜孜驻拍停歌,笑吟吟传杯送盏。”词语解释:翻盏 拼音:fān zhǎn
形容马蹄腾疾的样子。《水浒传》第十三回:“去那緑茸茸芳草地上,八个马蹄,翻盏撒鈸相似,勃喇喇地风团儿也似般走。”《孽海花》第二回:“那马夫抖勒韁绳,但见那匹 阿剌伯 黄色骏马四蹄翻盏,如飞的望 黄浦滩 而去。”词语解释:台盏 拼音:tái zhǎn
1.见"台盏"。词语解释:龙盏 拼音:lóng zhǎn
饰刻龙形的酒盏。 清 董寿慈 《〈西泠闺咏〉后序》:“荷杯龙盏,明良一曲之歌; 郭琼 许柔 ,庆舞千秋之节。”词语解释:瑶盏 拼音:yáo zhǎn
亦作“瑶琖”。 玉制的酒杯。亦用为酒杯的美称。 宋 毛滂 《踏莎行·中秋玩月》词:“碧树阴圆,緑阶露满,金波瀲灩堆瑶盏。”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瑶琖惰持,絶饮 灵臺 之露;金盘罢进,詎擘 麻姑 之脯。”词语解释:蠡盏 拼音:lí zhǎn
螺形的小酒杯。 唐 元稹 《通州丁溪馆夜别李景信》诗之一:“蠡琖覆时天欲明,碧幌青灯风灩灩。”词语解释:咬盏 拼音:yǎo zhǎn
古代谓茶汤烹至沸腾,茶沫与茶器边缘相凝而不溢出的程度,为咬盏。 宋 梅尧臣 《次韵再和永叔尝新茶杂言》:“烹新鬭硬要咬盏,不同饮酒争画蛇。” 宋徽宗 《大观茶论·点》:“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凝而不动,谓之咬盏。”词语解释:传杯换盏 拼音:chuán bēi huàn zhǎn
同“ 传杯弄盏 ”。 《儒林外史》第五二回:“説着,家人摆上酒来,三个人传杯换盏,吃到半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传杯换盏,吃到午后。”词语解释:传杯弄盏 拼音:chuán bēi nòng zhǎn
亦作“ 传盃弄盏 ”。 谓酒宴中互相斟酒。《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当下 西门庆 与 吴月娥 居上,其餘……两傍列坐,传盃弄盏,花簇锦撵饮酒。” 秋瑾 《精卫石》第二回:“传杯弄盏多欢悦,忽地夫人縐双眉。”词语解释:赤盏 拼音:chì zhǎn
复姓。 金 有 赤盏晖 。见《金史》本传。词语解释:冰盏 拼音:bīng zhǎn
旧时卖冷食、冷饮或其他食品者所击的铜盏。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立夏日,啟冰,赐文武大臣,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元旦》:“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卖江米白酒击冰盏声,卖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远远在墙外卖凉货的小贩敲着‘冰盏’--那是一对小酒蛊似的黄晶晶的铜器,迭在掌中,可互击作响--叮泠有声。”词语解释:台盏 拼音:tái zhǎn
见“ 臺盏 ”。词语解释:蚁盏 拼音:yǐ zhǎn
小酒杯。 清 姚鼐 《十一月十五日雪翁用东坡清虚堂韵作诗垂示辄依奉和并呈诸公》:“月阶冻面行蚁盏,雪地立奴垂马挝。”词语解释:递盏 拼音:dì zhǎn
谓传杯饮酒。《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停了片时,那美少年回来,与 祁伯常 安坐递盏。”词语解释:过盏 拼音:guò zhǎn
亦作“ 过醆 ”。把杯,敬酒。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过盏》:“ 金国 上至朝廷,下至州郡,皆有过醆之礼。如宰臣百官生日及民间娶妇生子。若迎接天使趋奉州官之类,则以酒果为具,及有币帛金银鞍马珍玩等诸物以相赠遗,主人乃捧其酒于宾以相赞祝祈恳,名曰过醆。”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一折:“赴琼林饮宴,不枉了青灯黄卷二十年,有郎官过盏,中使传宣。” 元 贯云石 《水仙子·田家》曲:“邀隣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喫的老瓦盆乾。”词语解释:交杯盏 拼音:jiāo bēi zhǎn
亦作“ 交盃盏 ”。 犹交杯酒。《西游记》第七一回:“大王与娘娘今夜纔递交杯盏,请各饮乾,穿个双喜杯儿。”词语解释:榼盏
酒杯词语解释:醉飞吟盏
在喝酒的同时作诗词语解释:铜盏 拼音:tóng zhǎn
铜制的杯盏。 鲁迅 《彷徨·示众》:“远处隐隐有两个铜盏相击的声音,使人忆起酸梅汤,依稀感到凉意。”词语解释:进门盏 拼音:jìn mén zhǎn
旧时待客礼节,客人进门先敬以一杯酒。《金瓶梅词话》第六回:“妇人撮下笑来道:‘乾娘来得正好。请陪俺娘,且吃个进门盏儿,到明日养个好娃娃!’”词语解释:鼓盏 拼音:gǔ zhǎn
敲击酒杯。《西游补》第五回:“ 緑珠 听罢,鼓盏自拆:妾珠一斗,妾泪万石,今夕 握香 ,他年 傅雪 。”词语解释:黑盏 拼音:hēi zhǎn
黑色小杯。 宋 蔡襄 《茶录·论茶器》:“茶色白宜黑盏, 建安 新造者紺黑,纹如兔毫。”词语解释:醴盏 拼音:lǐ zhǎn
甜酒和白酒。《礼记·礼运》:“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孔颖达 疏:“醴谓醴齐,醆谓盎齐。”《孔子家语·问礼》:“醴醆以献,荐其燔炙。”词语解释:铫盏 拼音:yáo zhǎn
铫子。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人身·生物贵真阳》:“纳汞一两于銚盏,盖之,札札有声,以松脂三投紫燄,而药成。”参见“ 銚子 ”。
词语解释:铫子 拼音:yáo zǐ
(1).一种带柄有嘴的小锅。《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累你替我拿大碗,盪两个合汁来我吃,把汤盛在銚子里罢。”《红楼梦》第四五回:“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銚子熬出粥来。”
(2).方言。水壶。《海上花列传》第二回:“外场提水銚子来冲茶, 杨家娒 绞了手巾。”词语解释:鹊盏 拼音:què zhǎn
形如鹊鸟的酒器。 清 邹祗谟 《惜分飞·本意庚寅夏作》词:“竹叶同倾飞鹊醆,低覷玉儿青眼,细辫为儂綰,剩将寸髮调伊嬾。”词语解释:抛盏 拼音:pāo zhǎn
契丹 族的一种祭祀礼俗。《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二》:“有屋室碑石,曰‘陵所也’。 兀欲 入祭,诸部大人惟执器者得入。入而门闔。明日开门,曰‘抛盏’,礼毕。问其礼,皆秘不肯言。”词语解释:台盏 拼音:tái zhǎn
亦作“ 臺琖 ”。 有托的杯子。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托子》:“古者彝有舟,爵有坫,即今俗称臺盏之类也。然臺盏亦始於盏托,托始於 唐 ,前世无有也。”《辽史·礼志三》:“ 宋 使祭奠弔慰仪……大使近前跪,捧臺琖,进奠酒三,教坊奏乐,退,再拜。”词语解释:朱盏 拼音:zhū zhǎn
古代文具。盛贮朱色墨汁的盂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乃悟 唐 以前无朱砚,点勘文籍,则研朱於盃盏…… 顾媪 所持盖即朱盏。”词语解释:油灯盏 拼音:yóu dēng zhǎn
即油灯。因其多用盏状器皿盛油燃点,故名。 巴金 《秋》一:“他便站起来,走到方桌前点燃了油灯盏。”词语解释:油盏 拼音:yóu zhǎn
油灯。 许地山 《萤灯》:“她却说:‘没有油盏,怎样点呢?’又一个说:‘就使有油盏,一千盏灯,得多少人来点?’”词语解释:汤盏 拼音:tāng zhǎn
热水杯。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谈资·妓对》:“有郡丞席上作对,属云:‘酒热不须汤盏汤。’一妓对曰:‘厅凉无用扇车扇。’”词语解释:水盏 拼音:shuǐ zhǎn
古代铜制的打击乐器。《元史·礼乐志五》:“水盏,制以铜,凡十有二,击以铁箸。”词语解释:喝盏 拼音:hē zhǎn
(1). 金 代以后至 明 朝宴的一种仪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喝盏》:“﹝天子凡宴饗﹞众乐皆作,然后进酒诣上前。上饮毕,授觴,众乐皆止;别奏曲以饮陪位之官,谓之喝盏。”
(2).泛称陪饮。 清 曹寅 《同人分曹剧饮戏为韵语邀之》:“花枝苦乏喝盏辈,所习扬觶兼赞侑。”词语解释:白玉莲花盏 拼音:bái yù lián huā zhǎn
见“ 白玉莲花杯 ”。
词语解释:白玉莲花杯 拼音:bái yù lián huā bēi
比喻妇女的手。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七:“ 永年 ( 王永年 )常置酒延 卞 ( 竇卞 ) 绘 ( 杨绘 )於私室,出其妻间坐,妻以左右手掬酒以饮, 卞 绘 谓之曰白玉莲花杯。”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二载此事,作“白玉莲花盏”。词语解释:温凉玉盏 拼音:wēn liáng yù zhǎn
见“ 温凉玉斝 ”。
词语解释:温凉玉斝 拼音:wēn liáng yù jiǎ
传说 秦国 的宝物。杯中饮料的冷热随人而宜。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谒遇》:“这是 靺鞨 柳金芽,这是温凉玉斝,这是吸月的蟾蜍,和阳燧、冰盘化。”亦称“ 温凉玉盏 ”。 明 无名氏 《临潼斗宝》第三折:“俺 秦国 寳物,乃是四季温凉玉盏,随人所愿,要温者自温,要凉者自凉。”词语解释:坛盏 拼音:tán zhǎn
瓷器名。明宣德窑烧制。琖心有"坛"字,白瓯,质细料厚,形式美观。又明嘉靖窑出产的坛琖,在小白瓯内烧"茶"、"酒"、"枣汤"、"姜汤"等字,为明世宗经箓醮坛用器。其制作质料,均不及宣德窑。见明谷应泰《博物要览。新旧饶窑》。词语解释:坛盏 拼音:tán zhǎn
瓷器名。 明 宣德 窑烧制。琖心有“坛”字,白瓯,质细料厚,形式美观。又 明 嘉靖 窑出产的坛琖,在小白瓯内烧“茶”、“酒”、“枣汤”、“薑汤”等字,为 明 世宗 经箓醮坛用器。其制作质料,均不及 宣德 窑。见 明 谷应泰 《博物要览·新旧饶窑》。词语解释:看盏 拼音:kàn zhǎn
宋 代百官进宫给皇帝祝寿进酒的一种仪式。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上公称寿,率以尚书执注碗斟酒进上。其教乐所色长二人,上殿於阑干边立……谓之‘看盏’。如斟御酒,看盏者举其袖,引白绥,御酒进毕,拂双袖於阑干而止。”词语解释:碗盏 拼音:wǎn zhǎn
泛指饮食器皿。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三折:“我问他讨粥钱,一个钱不曾与我,粥又吃了,连碗盏都打破了。”《儒林外史》第三回:“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 茅盾 《无题》:“我--我不过恐怕老鼠偷东西打碎了碗盏。” 丁玲 《法网》:“ 阿翠 一边收着碗盏,一边含着微笑。”词语解释:石盏 拼音:shí zhǎn
复姓。 金 有 石盏畏忻 。见《金史·宣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