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真平声 椿[zhūn][详注1][yīn][lún][详注2][bīn][qín zhēn][jūn][详注3][xún][jīn][撫也。][bīn][mín][xín][chén][zhēn]泿迿[详注4][shēn]


注1:振 音真。厚也。《诗·周南》宜尔子孙振振兮。《传》仁厚也。《又》振振公子。《传》信厚也。
注2:信 升人切。與申同。《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又同身。《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注3:僎 通作遵。《礼·少仪》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注》古文礼僎作遵,谓乡人为卿大夫,来观礼者。又《仪礼·乡饮酒礼》遵者降席。《注》遵者,谓此乡之仕至大夫者,今来助主人乐宾,主人所荣而遵法者也。今文遵为僎,或为全。
注4:螾 音寅。《類篇》蟲名,寒螿也。 又《正韻》螼螾。《賈誼·弔屈原文》夫豈從蝦與蛭螾。讀平聲。
首字词组
皴皮皴裂皴剥皴疱皴劈皴染皴厘 
皴皵皴皱皴渴皴理皴法皴瘃  

词语解释:皴皮  拼音:cūn pí
荔枝的别名。 宋 苏轼 《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支》诗:“独使皴皮生,弄色映琱俎。” 王文诰 辑注引 邵长蘅 曰:“皴皮,指荔支。”
词语解释:皴皵  拼音:cūn què
粗糙坼裂。 唐 李咸用 《览友生古风》:“皴皵老松根,晃朗驪龙窟。” 宋 梅尧臣 《胡公疏示祖择之卢氏石诗和之》:“埋没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
词语解释:皴裂  拼音:cūn liè
皮肤坼裂。《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朱自清 《一封信》:“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皴裂的臂上,临风婀娜。”
词语解释:皴皱  拼音:cūn zhòu
起皱纹。 唐 薛逢 《老去也》诗:“朝巾暮櫛不自省,老皮皴皱文纵横。”
词语解释:皴剥  拼音:cūn bāo
糙裂剥落。 宋 苏辙 《石鼓》诗:“形骸偃蹇任苔蘚,文字皴剥困风雨。”
词语解释:皴渴  拼音:cūn kě
中国画的两种技法名。借指绘画艺术。 前蜀 贯休 《怀谬独一》诗:“常忆 兰陵子 ,瓌奇皴渴才。”
词语解释:皴疱  拼音:cūn pào
粗糙而有疙瘩。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
词语解释:皴理  拼音:cūn lǐ
裂纹。 宋 梅尧臣 《欧阳永叔寄李阳冰篆十八字》诗:“点画虽然未苦讹,霜侵风剥多皴理。”
词语解释:皴劈  拼音:cūn pī
皱缩开裂。 唐 张孜 《雪》诗:“岂知飢寒人,脚手生皴劈。”
词语解释:皴法  拼音:cūn fǎ
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表现山石、峰峦的,主要有披麻皴、雨点皴、卷云皴、解索皴、牛毛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等;表现树身表皮的,有鳞皴、绳皴、横皴等。
词语解释:皴染  拼音:cūn rǎn
指中国画技法皴法和渲染。《红楼梦》第四二回:“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孙人俊 ﹞以画驴得名,山水学 巨然 ,画古树皴染得古人法则。”
词语解释:皴瘃  拼音:cūn zhú
皮肤开裂,生冻疮。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宫梦弼》:“我迢迢远来,手皴瘃,足趾皆穿。”
词语解释:皴厘  拼音:cūn lí
皮肤粗裂貌。 唐 孟郊 《寄义兴小女子》诗:“渔妾性崛强,耕童手皴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