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少皞 拼音:shǎo hào
亦作“ 少昊 ”。 传说中古代 东夷 集团首领,名 挚 (一作 质 ),号 金天氏 。 东夷 集团曾以鸟为图腾,相传 少皞 曾以鸟名为官名。传说 少皞 死后为西方之神。《左传·昭公十七年》:“ 郯子 曰:‘我高祖 少皞 挚 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於鸟,为鸟师而鸟名。’” 杜预 注:“ 少皞 , 金天氏 , 黄帝 之子, 己 姓之祖也。”《吕氏春秋·孟秋》:“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 少皞 。” 高诱 注:“庚辛,金日也。 少皞 ……以金德王天下,号为 金天氏 ,死配金,为西方金德之帝,为金神。”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 羲和 鞭白日, 少昊 行清秋。” 明 何景明 《九咏》:“肆改辙兮西逝,遵 少皞 兮故域。”词语解释:太皞 拼音:tài hào
亦作“ 太皞 ”。亦作“ 太曎 ”。
(1).传说中的古帝名,即 伏羲氏 。《荀子·正论》:“自 太皞 、 燧人 莫不有也。” 杨倞 注:“ 太皞 , 伏羲 也。 燧人 , 太皞 前帝王。”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或皇冯依,或继体育。 太曎 以前尚矣!” 汪继培 笺:“‘曎’与‘皥’同。隶书从‘皋’之字多作‘睪’。”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太皥庖 牺氏 , 风 姓,代 燧人氏 继天而王。” 罗惇曧 《文学源流》:“况 仓頡 以前,文字未立, 太皞 之世,未见椎轮。”
(2). 秦 汉 阴阳家以五帝配四时五方,认为 太皞 以木德王天下,故配东方,为司春之神。《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太皥 。”《吕氏春秋·孟春》:“﹝孟春之月﹞其日甲乙,其帝 太皥 。” 高诱 注:“ 太皥 , 伏羲氏 ,以木德王天下之号。死,祀於东方,为木德之帝。”《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 太皥 ,其佐 句茫 ,执规而治春。” 前蜀 韦庄 《放榜日作》诗:“ 邹阳 暖艷催花发, 太皞 春光簇马归。”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太皞 司春,春工着意,和气生 暘谷 。”
(3).天空。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剑锋辉太皥,旗焰拂蚩尤。”词语解释:皞皞 拼音:hào hào
亦作“皞皞”。 广大自得貌;心情舒畅貌。《孟子·尽心上》:“王者之民,皡皡如也。” 朱熹 集注:“广大自得之貌。” 宋 陆游 《题斋壁》诗:“皡皡太平民,堂堂大耋身。” 元 周伯琦 《天马行应制作》:“愿见斯世皡皡如 羲皇 ,按图画卦復兹始。” 明 沉鲸 《双珠记·廷对及第》:“羡皡皡功归自然,保国祚固如盘。” 清 方苞 《圣主亲征漠北颂》:“悉治方内冠带之民,兴教慕德,百嘉鬯遂,万物皞皞。”词语解释:大皞 拼音:dà hào
亦作“ 大皞 ”。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即 伏羲氏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其帝 大皥 ,其神 句芒 。” 郑玄 注:“ 大皥 , 宓戏氏 。” 陆德明 释文:“皥,亦作昊。”《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皞氏 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一本作“ 大皥 ”。词语解释:西皞 拼音:xī hào
亦作“ 西皓 ”。 古帝名,即 少皞 。亦指西方或西方之神。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白帝》:“神在秋方,帝居西皓,允兹金德,裁成万宝。” 唐 刘禹锡 《监祠夕月坛书事》诗:“ 西皞 司分昼夜平, 羲 和 亭午太阴生。”参见“ 少2皞 ”。词语解释:熙皞 拼音:xī hào
亦作“熙皡”。 和乐;怡然自得。 明 李东阳 《送仲维馨院使还淮南》诗:“况当朝省盛才贤,且向山林乐熙皥。” 明 唐寅 《嘉靖改元元旦作》诗:“世运循环世復清,物情熙皞物咸亨。”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喜朝廷清平再逢,臣工相庆熙皥中。”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地丁原始》:“自丁归地,而赋额不亏,吏民不扰,熙皥之盛,皆 康熙 五十年圣恩之所留。” 严复 《主客平议》:“熙皥之民,耕三餘一,鼓腹含和,无过庶过富之通患。”词语解释:轩皞 拼音:xuān hào
轩辕 和 少皞 的并称。 南朝 梁 范缜 《神灭论》:“是以八采、重瞳, 勛 华 之容,龙颜、马口, 轩 皥 之状,此形表之异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若乃 羲 农 轩 皥 之源,山瀆钟律之要……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词语解释:皡皡 拼音:hào hào
心情舒畅自得的样子词语解释:炎皞 拼音:yán hào
炎帝 神农氏 与 太皥 伏羲氏 的并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炎皥 遗事,纪在三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