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11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凤皇先皇娲皇储皇古皇西皇玄皇教皇
玉皇武皇张皇太皇炎皇栖皇柏皇保皇
羲皇仓皇后皇英皇觉皇求皇方皇惊皇
东皇圣皇天皇神皇二皇农皇未皇心皇
皇皇于皇嗣皇苍皇发皇太上皇泰皇忧皇
秦皇三皇开皇帝皇余皇大皇地皇仪皇
上皇明皇寿皇青皇九皇儿皇白凤皇史皇
汉皇鸾皇堂皇娥皇旁皇灵皇中皇颉皇
虚皇轩皇仁皇唐皇秦始皇唐明皇女皇仓仓皇皇
紫皇文皇春皇不皇回皇人皇聿皇赤凤皇

词语解释:凤皇  拼音:fèng huáng
见“ 凤凰 ”。
词语解释:凤凰  拼音:fèng huáng
亦作“ 凤皇 ”。
(1).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通称为凤或凤凰。羽毛五色,声如箫乐。常用来象征瑞应。《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凤皇、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
(2).车名。以凤凰为车饰,故名。《汉书·扬雄传上》:“於是乘舆乃登夫凤皇兮翳华芝。” 颜师古 注:“凤皇者,车以凤皇为饰也。”
(3).琴名。《西京杂记》卷五:“ 赵后 有宝琴曰凤凰,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鸞古贤列女之象。”
(4).泛指美琴。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醉客霑鸚鵡,佳人指凤凰。” 仇兆鳌 注:“指凤凰,弹琴也。”
(5).帝王宫中的池台楼阁及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鸯 等殿。” 南朝 陈 徐陵 《杂曲》:“宫中本造 鸳鸯殿 ,为谁新起 凤凰楼 。” 唐 杨炯 《同詹事府官寮祭郝少保文》:“昭昭北斗,宫号文昌;隐隐西掖,池名 凤凰 。”
(6).比喻地位高贵或德才高尚的人。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三:“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南史·范云传》:“昔与将军俱为黄鵠,今将军化为凤皇。” 清 孙枝蔚 《将之屯留省五兄舟次》诗:“ 吴 生性孤直,知交惟数子。凤凰无苟栖,鸳鸯肯独止。”
(7).古代杂戏所用的器物。形制如凤,供表演用。《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以备百戏。”
(8).凤形饰物。 唐 温庭筠 《南歌子》词:“手里金鸚鵡,胸前綉凤凰。” 五代 和凝 《临江仙》词:“碧罗冠子稳犀簪,凤凰双颭步摇金。”
词语解释:玉皇  拼音:yù huáng
(1).道教称天帝曰玉皇大帝,简称玉帝、玉皇。 唐 李白 《赠别舍人台卿之江南》诗:“入洞过天地,登真朝 玉皇 。” 宋 辛弃疾 《声声慢·送上饶黄倅秩满赴调》词:“况有星辰剑履,是传家、合在 玉皇 香案。” 清 孙枝蔚 《闻黄九烟自投水死哀且异之》诗之一:“有客招魂魂不返, 玉皇 恩召侍仙班。”
(2).指皇帝。 唐 温庭筠 《赠弹筝人》诗:“ 天宝 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 寧王 。” 唐 无本 《马嵬》诗:“一自玉皇惆悵后,至今来往马蹄腥。” 宋 苏轼 《上元侍饮楼上》诗之一:“侍臣鵠立通明观,一朵红云捧玉皇。”
词语解释:羲皇  拼音:xī huáng
即 伏羲氏 。《文选·扬雄〈剧秦美新〉》:“厥有云者,上罔显於 羲皇 。” 李善 注:“, 伏羲 为三皇,故曰 羲皇 。” 唐 杜甫 《醉时歌》:“先生有道出 羲皇 ,先生有才遇 屈宋 。”
词语解释:东皇  拼音:dōng huáng
(1).指天神 东皇太一 。 南朝 齐 谢朓 《赛敬亭山庙喜雨》诗:“秉玉朝羣帝,樽桂迎 东皇 。”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俗尚 东皇 祀,謡传 义帝 寃。” 元 陈樵 《碧落洞》诗:“杖头化作光明烛,愿逐 东皇 下九垓。”参见“ 东皇太一 ”。
(2).指司春之神。 唐 戴叔伦 《暮春感怀》诗:“ 东皇 去后韶华在,老圃寒香别有秋。”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长信昨来看,忆共 东皇 醉。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蘚生春意。” 明 陈所闻 《懒画眉·春闺四咏》曲:“愁他春尽问 东皇 ,为甚不住些儿去得忙。” 郁达夫 《除夜奉怀》诗:“明朝欲向空山遁,为恐 东皇 笑我痴。”
词语解释:东皇太一  拼音:dōng huáng tài yī
古代传说中的天神名。《文选·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唐 吕向 题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 楚 东,以配 东帝 ,故云 东皇 。”
词语解释:皇皇  拼音:huáng huáng
(1).美盛貌;庄肃貌。《诗·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 毛 传:“皇皇,美也。”《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诸侯皇皇。” 孔颖达 疏:“诸侯皇皇者,自庄盛也。” 唐 杜甫 《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诗:“皇皇使臣体,信是德业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君臣穆穆,指青鸟以来临;文武皇皇,乘白云而至止。” 陈毅 《渡黄河作歌》:“皇皇华夏岂无人?解放军旗伸正义。”
(2).昭著貌;光明貌。《诗·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 毛 传:“皇皇,犹煌煌也。”《国语·越语下》:“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 韦昭 注:“皇皇,著明也。” 宋 姜夔 《铙歌鼓吹曲·上帝命》:“上帝命,惟皇皇。” 清 魏禧 《拟锺建新婚诗》:“玉佩陆离,华鐙皇皇。” 吴组缃 《山洪》十一:“在凄冷的星空下,河面一片皇皇的红火。”
(3).宽广貌;通达貌。《庄子·知北游》:“其来无迹,其往无崖,无门无房,四达之皇皇也。” 元 耶律楚材 《和移剌子春见寄》之一:“四海皇皇足俊贤,浪陪扶日上青天。”
(4).惶恐貌;彷徨不安貌。皇,通“ 惶 ”。《礼记·檀弓上》:“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 宋 欧阳修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州县皇皇,何以存济?”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薙髮之令初下,人心益皇皇。”
向往貌。皇,通“ 暀 ”。《礼记·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 郑玄 注:“皇,读如归往之往。” 孔颖达 疏:“谓心所繫往。”
词语解释:秦皇  拼音:qín huáng
指 秦始皇 。 汉 班彪 《王命论》:“ 秦皇 东游以厌其气, 吕后 望云而知所处。”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秦皇 灭典,亦造仙诗。” 唐 李白 《大猎赋》:“虽 秦皇 与 汉武 兮,復何足以争雄。” 金 元好问 《游泰山》诗:“ 秦皇 憺威灵, 茂陵 亦雄材。” 清 阎尔梅 《歌风台》诗:“屋上龙交生 汉祖 ,山中蛇斩应 秦皇 。”
词语解释:上皇  拼音:shàng huáng
(1).天帝。《庄子·天运》:“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誚。”
(2). 楚 人亦用以称 东皇太一 。《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 王逸 注:“上皇,谓 东皇太一 也。”
(3).太古的帝皇。 汉 郑玄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孔颖达 疏:“上皇,谓 伏牺 ,三皇之最先者。” 唐 钱起 《衡门春夜》诗:“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寧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4).太上皇的简称。 唐 颜真卿 《皇帝即位贺上皇表》:“伏承陛下命皇太子践祚改元,皇帝上陛下尊号曰上皇天帝。” 唐 黄滔 《马嵬》诗之一:“鸣泉亦感上皇意,流下陇头呜咽多。”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上皇於宫中亲择数件与之,贯以献 金 主,果大喜。”
词语解释:汉皇  拼音:hàn huáng
(1). 汉 朝皇帝。《晋书·皇甫谧传》:“ 医和 显术於 秦 晋 , 仓公 发祕於 汉 皇。”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三:“ 周穆 八荒意, 汉 皇万乘尊。”
(2).借指 唐 朝皇帝。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汉 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词语解释:虚皇  拼音:xū huáng
道教神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并证心清,俱漏身浊。离有离无,且华且朴。结号虚皇,筌法正觉。” 唐 吴筠 《步虚词》之九:“爰从太微上,肆覲虚皇尊。” 宋 陆游 《江上观月》诗:“诗成莫驾长鲸去,自是虚皇白玉京。”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知君旧籍隶虚皇,列近侍班行,謫来尘土离仙仗。”
词语解释:紫皇  拼音:zǐ huáng
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秘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 太皇 、 紫皇 、 玉皇 。”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载玉女,过 紫皇 , 紫皇 乃赐白兔所擣之药方。”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四》:“ 紫皇 一夕下纶旨,细祓丹铅勘文字。”
词语解释:先皇  拼音:xiān huáng
前代帝王。《晋书·郑冲传》:“翼亮先皇,光济帝业。”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 朔方 ,千乘万骑入 咸阳 。” 明 曹学佺 《泰昌皇帝挽歌》之一:“施行犹令旨,德意自先皇。”《红楼梦》第五三回:“抱厦前面悬一块九龙金匾,写道:‘星辉辅弼’,乃先皇御笔。”
词语解释:武皇  拼音:wǔ huáng
(1).指 汉武帝 。 汉武 穷兵黩武,后或借指当代黩武的皇帝。 唐 杜甫 《兵车行》:“边庭流血作海水, 武皇 开边意未已。”
(2).凡谥号为“武”的皇帝,亦称武皇。《文选·曹植〈责躬诗〉》:“於穆显考,时维 武皇 。” 李善 注:“ 武皇 ,谓 曹操 也。”《文选·潘岳〈西征赋〉》:“ 武皇 忽其升遐。”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武纪》:“帝讳 炎 ,字 世安 。崩,謚曰 武 。”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 武皇 大渐,实奉话言。”此谓 齐世祖 武皇帝 萧赜 。
词语解释:仓皇  拼音:cāng huáng
亦作“ 仓惶 ”。亦作“ 仓遑 ”。亦作“ 仓徨 ”。亦作“仓黄”。 匆忙急迫。《说文·仓部》:“仓,穀藏也。仓黄取而藏之,故谓之仓。” 唐 独孤授 《运斤赋》:“利器见投,尚仓惶於麾下。”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宰相已下,不知所对,而仓遑颇盛。” 南唐 李煜 《破阵子》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二:“仓黄离家问南北,中路思归归不得。”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适遇 伍盟府 逃难离乡,那盟府有仓徨状态。” 清 刘震 《易水歌》:“仓黄当日绕柱走,踞坐笑语神犹完。” 巴金 《秋》四八:“ 觉新 仓惶地还了礼。”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陈奶妈 仓皇由书斋小门上。”
词语解释:圣皇  拼音:shèng huáng
对皇帝的尊称。 汉 班固 《东都赋》:“於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 三国 魏 曹植 《应诏》诗:“将朝圣皇,匪敢晏寧。” 唐 李商隐 《韩碑》诗:“呜呼圣皇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旧唐书·房琯传》:“ 琯 昨於南朝为圣皇制置天下,乃以 永王 为 江南 节度, 潁王 为 剑南 节度, 盛王 为 淮南 节度。”
词语解释:于皇  拼音:yú huáng
(1).叹词。用于赞美。《诗·周颂·武》:“於皇 武王 ,无竞维烈。” 汉 班固 《灵台》诗:“屡惟丰年,於皇乐胥。” 晋 潘岳 《关中》诗:“於皇时 晋 ,受命既固。” 宋 叶适 《祭史太师文》:“於皇 孝宗 !庙祏既祔;四海恫瘝,三年縞素。”
(2).借指帝王。《晋书·江逌传》:“建灵臺,浚辟雍,立宫馆,设苑囿,所以弘於皇之尊,彰临下之义。”
词语解释:三皇  拼音:sān huáng
传说中上古三帝王。所指说法不一。(1) 伏羲 、 神农 、 黄帝 。《周礼·春官·外史》:“﹝外史﹞掌 三皇 五帝 之书。” 郑玄 注:“ 楚灵王 所谓《三坟》《五典》。” 孔颖达 疏:“《三坟》, 三皇 时书。”按, 孔安国 《书序》云:“ 伏牺 、 神农 、 黄帝 之书谓之《三坟》。”《庄子·天运》:“余语汝 三皇 五帝 之治天下。” 成玄英 疏:“ 三皇 者, 伏羲 、 神农 、 黄帝 也。”(2) 伏羲 、 神农 、 女娲 。《吕氏春秋·用众》:“此 三皇 五帝 之所以大立功名也。” 高诱 注:“ 三皇 , 伏羲 、 神农 、 女媧 也。”(3) 伏羲 、 神农 、 燧人 。 汉 班固 《白虎通·号》:“ 三皇 者,何谓也?谓 伏羲 、 神农 、 燧人 也。”(4) 伏羲 、 神农 、 祝融 。 汉 班固 《白虎通·号》:“《礼》曰: 伏羲 、 神农 、 祝融 , 三皇 也。”(5) 天皇 、 地皇 、 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泰皇 最贵。”(6) 天皇 、 地皇 、 人皇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春秋纬》:“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也。”
词语解释:明皇  拼音:míng huáng
唐 玄宗 ( 李隆基 )谥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后世诗文多称为 明皇 。 唐 薛逢 《金城宫》诗:“忆昔 明皇 初御天,玉舆频此驻神仙。”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词语解释:鸾皇  拼音:luán huáng
亦作“ 鸞凰 ”。
(1).鸾与凤。皆瑞鸟名。常用以比喻贤士淑女。《楚辞·离骚》:“鸞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王逸 注:“鸞皇,俊鸟也。皇,雌凤也。以喻仁智之士。” 唐 韩愈 《苦寒》诗:“鸞皇苟不存,尔固不在占。”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驿里相逢》:“老夫人,你平日呵,本是个天上鸞凰,今日受此大难呵,反做了风中尘垢。” 徐嘉 《论诗绝句》之十六:“ 彭城 二老啸鸞凰,一闋勤王泪满觴。”
(2).鸾凰配对。比喻夫妻或情侣。 元 荆干臣 《醉花阴·闺情》套曲:“分鶯燕,拆鸞凰,总是离人苦断肠。” 明 高濂 《玉簪记·回观》:“因此上收入在云房,今日呵,那知道为你结鸞凰。” 清 李渔 《比目鱼·发端》:“ 刘旦 生来饶艷质, 谭生 一见钟情极,默订鸞凰人不识。”
词语解释:轩皇  拼音:xuān huáng
即 黄帝 轩辕氏 。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 轩皇 。”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一:“君不见, 轩皇 画井始 辽东 。”参见“ 轩辕 ”。
词语解释:轩辕  拼音:xuān yuán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
词语解释:文皇  拼音:wén huáng
(1).指 三国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陈,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谥 文武大圣皇帝 故称。 唐 罗隐 《闻大驾巡幸》诗:“静思贵族谋身易,危觉 文皇 创业难。”《宋史·寇准传》:“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犹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词语解释:娲皇  拼音:wā huáng
即 女娲氏 。 唐 王勃 《七夕赋》:“ 媧皇 召 巨野 之龙, 庄叟 命 雕陵 之鹊。” 宋 秦观 《代贺坤成节表》:“断鼇立极,追配於 媧皇 ;用楫济川,责成於 傅説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篱边兀坐村夫子,极口 媧皇 会补天。”参见“ 女媧氏 ”。
词语解释:女娲氏  拼音:nǚ wā shì
中国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 伏羲 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 伏羲 而为帝。参阅《淮南子·览冥训》《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女娲氏》所举诸书。
词语解释:张皇  拼音:zhāng huáng
(1).张大;壮大。《书·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孔 传:“言当张大六师之众。” 唐 陆贽 《诰赐尚结赞第三书》:“遣使来往,足得商量;张皇师徒,是何道理!” 孙中山 《和平统一之通电》:“未有张皇武力,滥行招募,而可纵言和平而餂人者。”
(2).显扬;使光大。 唐 韩愈 《进学解》:“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人有满腔书卷,无处张皇,当为考据之学,自成一家。” 鲁迅 《热风·估〈学衡〉》:“夫文者,即使不能‘载道’,却也应该‘达意’,而不幸诸公虽然张皇国学,笔下却未免欠亨,不能自了,何以‘衡’人。”
(3).势盛貌。 唐 柳宗元 《咏三良》:“霸基弊不振, 晋 楚 更张皇。” 宋 杨万里 《霰》诗:“雪花遣霰作前锋,势颇张皇欲暗空。” 明 彭时 《彭文宪公笔记》:“ 土达蒲四 纠众造反,劫掠四出,势甚张皇。”
(4).夸张;炫耀。 唐 陆贽 《兴元论解萧复状》:“朕比缘 李怀光 兇狂,权且就此迴避。山南既与京畿接近,指麾兵马,日望收城。今 萧復 劝朕令幸 江陵 ,表状之中,张皇颇甚。”《宣和遗事》后集:“ 王云 张皇贼势,动輒以彼强我弱为辞,迫胁亲王,略无君臣之礼。” 明 刘元卿 《贤奕编·仙释》:“盖犹窶人丐子,偶见富贵家服饰华靡,便为张皇夸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某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震慑曹属。於是益市舆马;又遣鬼役以彩舆迓其美妾……帝君曰:‘区区一郡,何直得如此张皇。’”
(5).铺张。《廿载繁华梦》第四回:“这时 周 府里,因放着丧事,只怕旁人议论,度岁时却不甚张皇,倒是随便过了。” 沉从文 《大小阮》:“小 阮 平时很会玩花样,要钱用时向家里催款,想得出许多方法。这次用钱未必不是故作张皇把钱骗去作别的用途。”
(6).高大;堂皇。《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义期间的记载和战况报道》:“君不见门墙新第极张皇,贼党旗枪两面防。”
(7).惊慌;慌张。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三:“倘失措急索,则不可復得,徒张皇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国猷》:“何乃遽自张皇,不敢发一矢,二帝自幸其营,为虏人席卷而去,诚可恨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 朱 曰:‘可急匿榻下。’” 沙汀 《土饼》:“当人们都沉默下来的时候,她却带点张皇问道:‘真的容易卖么?’” 茅盾 《子夜》九:“我还觉得租界当局太张皇,那么严重警戒,反引起了人心恐慌。”
(8).即餦鍠。食品名。《急就篇》卷二:“饊之言散也,熬稻米饭使发散也,古谓之张皇,亦目其开张而大也。” 王应麟 补注:“《楚辞》有餦鍠,音张皇。注:餳也,以蘖熬米为之,亦谓之飴。”
词语解释:后皇  拼音:hòu huáng
天地的代称。《楚辞·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徠服兮。” 王逸 注:“后,后土;皇,皇天也。” 宋 范成大 《峡石铺》诗:“后皇嘉种不易熟,野草何为搀岁功!” 明 何景明 《雨颂》:“后皇惠鲜,终悔其伤。”
词语解释:天皇  拼音:tiān huáng
(1).天帝。《史记·周本纪》:“ 殷 之末孙 季紂 ,殄废先王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 商 邑百姓,其章显闻于天皇上帝。”《后汉书·张衡传》:“叫帝閽使闢扉兮,覿天皇於琼宫。” 李贤 注:“天皇,天帝也。”《云笈七籤》卷二三:“上朝天皇,还老反婴。” 明 何景明 《七述》:“天皇之庭,广莫之墟,有山焉。”
(2).古帝名,传说 中国 远古三皇之首。《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3).称帝王。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夫 越王 句践 虽东僻,亦得繫於天皇之位。”些指 越王 勾践 。《新唐书·高宗纪》:“八月壬辰,皇帝称 天皇 ,皇后称 天后 。”些指 唐高宗 。
词语解释:嗣皇  拼音:sì huáng
继位的帝王。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 唐 韩愈 《永贞行》:“嗣皇卓犖信英主,文如 太宗 武 高祖 。”
词语解释:开皇  拼音:kāi huáng
道书以为劫名。《隋书·经籍志四》:“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宋 陆游 《玉京行》:“玉京清都奉紫皇,赤明开皇劫茫茫。” 钱仲联 校注:“﹝《元始天尊度人经》 上阳子 注﹞‘北方得五气以分天境,劫号开皇。’”
词语解释:寿皇  拼音:shòu huáng
宋孝宗 于 淳熙 十六年传位与子 光宗 、 光宗 上 孝宗 尊号为“ 至尊寿皇圣帝 ”,见《宋史·孝宗纪》。省称“ 寿皇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史丞相 言: 高庙 尝临《兰亭》,赐 寿皇 於 建邸 。”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寿皇 一日言:苑中臺殿,皆太上时为之。”
词语解释:堂皇  拼音:táng huáng
(1).亦作“ 堂隍 ”。广大的殿堂。《西京杂记》卷三:“ 文帝 为太子立 思贤苑 ,以招宾客。苑中有堂隍六所。”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诗:“桂枝笼騕褭,松叶覆堂皇。” 清 钱谦益 《曹汝兰父驰周赠文林郎制》:“有子克家,聿著堂皇之美;厥考作室,尚思涂塈之勤。”
(2).特指官吏治事的厅堂。《汉书·胡建传》:“当选士马日,监御史与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 颜师古 注:“室无四壁曰皇。” 宋 曾巩 《送徐竑著作知康州》诗:“ 溪蛮 昔负命,杀气凌南州。城郭涨烟火,堂皇啸蜉蝣。”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 焦陈 始剪辫髮,更穿 清 制之协统服,称都督,坐堂皇,发命令焉。”
(3).形容气势宏大。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堂皇二仪,拓落八极,以定万世之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吊了这本卷子去看,要看他底下还有甚笑话。谁知通篇都是引用《礼经》,竟是堂皇典丽的一篇好文章。” 艾青 《钢都夜》诗:“这么多的台阶,显得多么堂皇。”
(4).犹冠冕堂皇。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誓师》:“如火如荼兵气扬,勤王名号正堂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二章:“在他那堂皇的外表下,掩盖着一个多么卑鄙丑恶的灵魂!”
词语解释:仁皇  拼音:rén huáng
对当朝皇帝的尊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 文正公 、 文忠公 、 师鲁 ,皆第一流人。”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东坡宸奎阁碑铭》:“巍巍仁皇,体合自然。”
词语解释:春皇  拼音:chūn huáng
传说中古帝 庖牺 ( 伏羲 )的别号。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 春皇 者, 庖牺 别号……以木德称王,故曰 春皇 。”
词语解释:储皇  拼音:chǔ huáng
皇太子。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储皇之选,实简惟良。” 南朝 宋 谢瞻 《张子房诗》:“爵仇建 萧 宰,定都护储皇。” 唐 李白 《流夜郎承恩放还书怀示息秀才》诗:“天子巡 剑阁 ,储皇守 扶风 。”
词语解释:太皇  拼音:tài huáng
(1).见“ 大3皇 ”。
(2).即太上皇。 唐 韩愈 《永贞行》:“君不见太皇亮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 宋 钱愐 《钱氏私志》:“又奏啟圣亲见之事,乞赐召见,上云:待共太皇商量。”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及将大渐,谓大臣曰:‘太皇以久病,惧不能自还,为之奈何?’”
(3).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的省称。《史记·儒林列传》:“太皇 竇太后 好 老子 言,不説儒术。”《宋史·贾似道传》:“太皇许我不死。”太皇,指 谢太后 。
词语解释:英皇  拼音:yīng huáng
帝舜 二妃 女英 与 娥皇 的并称。 汉 崔琦 《外戚箴》:“昔在 帝舜 ,德隆 英 皇 。”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 歷 舜 九疑 吊 英 皇 , 祝融 先驱 海若 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封三娘》:“吾姊妹,骨肉不啻也,然终无百年聚,计不如效 英 皇 。” 陈家鼎 《洞庭湖舟中感唐希陶见赠》诗:“姊妹欣逢巾幗长, 英 皇 迎尔过 君山 。”
词语解释:神皇  拼音:shén huáng
(1).神灵。 三国 魏 曹植 《飞龙篇》:“我知真人,长跪问道,西登玉堂,金楼复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2).指帝王。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有意识地要利用折衷手段来消灭社会的进化,使神皇的位置得以子子孙孙继继承承。”
(3). 唐 武则天 的称号。《旧唐书·则天皇后纪》:“﹝ 垂拱 四年﹞五月,皇太后加尊号曰 圣母神皇 ……十二月己酉, 神皇 拜 洛水 ,受《天授圣图》,是日还宫。”
词语解释:苍皇  拼音:cāng huáng
匆忙而慌张。 唐 杜甫 《破船》诗:“苍皇避乱兵,缅邈怀旧丘。”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四:“ 伍员 奔 吴 日,苍皇及水滨。”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大家都苍皇失措的愁一路。”
词语解释:帝皇  拼音:dì huáng
(1).天帝。《晋书·文苑传·成公绥》:“帝皇坐於紫宫,辅臣列於文昌。”《隋书·天文志上》:“紫宫为帝皇之居,太微为五帝之坐。”
(2).天子,皇帝。 汉 张衡 《西京赋》:“方今圣上,同天号于帝皇,掩四海而为家。”《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 槃瓠 。”《宋书·武帝纪中》:“盖闻天生蒸民,树之以君;帝皇寄世,实公四海。”
(3).三皇与五帝的合称。《风俗通·皇霸》:“履至尊而制六合,兼帝皇而威四海。” 宋 王禹偁 《官酝》诗:“榷酤夺人利,取钱入官屋;古今事相倍,帝皇道难復。” 清 顾炎武 《咏史》诗:“ 秦政 灭六国,自谓过帝皇。岂知 渔阳 卒,狐鸣丛祠旁。”
词语解释:青皇  拼音:qīng huáng
(1).即 青帝 。 明 倪元璐 《皇极门颁历作》诗:“ 黑帝 威初试, 青皇 位早传。” 清 金人瑞 《休问》诗:“作书何计通天上,自别 青皇 堕泪多。”参见“ 青帝 ”。
(2).道教以为 青皇 是木星中统率九 青帝 的上皇。《云笈七籤》卷二五:“ 青皇 者,东方之上真始精之尊神也。出入玉清,与高上为友也。其门内 青帝 ……并受事於中央 青皇 也。”参见“ 青帝 ”。
词语解释:青帝  拼音:qīng dì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词语解释:青帝  拼音:qīng dì
(1).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又称 苍帝 、 木帝 。《史记·封禅书》:“ 秦宣公 作 密畤 於 渭 南,祭 青帝 。” 唐 黄巢 《题菊花》诗:“他年我若为 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清 秋瑾 《愤时迭前韵》之二:“一线光明放异芽,欲同 青帝 鬭春华。”
(2).道教以为木星中有九 青帝 ,并受事于中央 青皇 。《云笈七籤》卷二五:“木星有九门,门内有九 青帝 ,其一帝輒备一门,以奉承於中央 青皇 上真大君 也。”
词语解释:娥皇  拼音:é huáng
相传为 尧 女, 舜 妻。《山海经·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 不庭之山 , 荣水 穷焉。有人三身, 帝俊 妻 娥皇 ,生此 三身之国 , 姚 姓,黍食,使四鸟。” 汉 刘向 《列女传·有虞二妃》:“ 有虞 二妃者, 帝尧 之二女也,长 娥皇 ,次 女英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此地乃上界神女之所,虽号为 瀟湘妃子 ,并不是 娥皇 、 女英 之辈,何得与凡人有亲?”
词语解释:唐皇  拼音:táng huáng
(1).《后汉书·班固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唐 哉皇哉!皇哉 唐 哉!” 李贤 注:“唐哉,谓 尧 也;皇哉,谓 汉 也。言唯 唐 与 汉 ,唯 汉 与 唐 ”后因称气势宏伟盛大为“唐皇”。
(2).指 唐 天子。 明 太平野史 《朝天子·打谈》曲:“几声嘹喨几声低,有那些虚张声势,赞美 唐皇 ,褒谈 汉帝 。”
词语解释:不皇  拼音:bù huáng
同“ 不遑 ”。 来不及;没有时间。《左传·昭公七年》:“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社稷之不皇,况能怀恩君德?” 杜预 注:“皇,暇也。” 宋 曾巩 《徐孺子祠堂记》:“大木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皇寧处。”
词语解释:古皇  拼音:gǔ huáng
亦称“ 古皇氏 ”。 传说中的 有巢氏 之号。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九·有巢氏》:“﹝ 有巢氏 ﹞驾六龙从日月,是曰 古皇 。” 罗苹 注:“《河图》云:‘ 有巢氏 王天下也。驾六龙飞麟从日月,号 古皇氏 。’”
词语解释:炎皇  拼音:yán huáng
指 炎帝 神农氏 。 南朝 陈 徐陵 《长干寺众食碑》:“昔 炎皇 肇训, 稷 正修官。” 南朝 陈 徐陵 《鸳鸯赋》:“ 炎皇 之季女,织素之佳人。”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前驱 吴回 后 炎皇 ,絳旂丹轂朱冠裳。”
词语解释:觉皇  拼音:jué huáng
佛的别称。 宋 陈师道 《代兴龙节功德疏》:“伏愿凭觉皇之外助,效臣子之内心。”
词语解释:二皇  拼音:èr huáng
(1).指 伏羲氏 和 神农氏 。《淮南子·原道训》:“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中央。” 高诱 注:“二皇, 伏羲 、 神农 也。”《文选·张衡〈东京赋〉》:“踵二皇之遐武,谁谓驾迟而不能属。” 薛综 注:“二皇, 伏羲 、 神农 也。” 三国 魏 曹植 《惟汉行》:“二皇称至化,盛哉 唐 虞 庭。”
(2).二皇军,即二鬼子。 陈登科 《活人塘》十一:“ 步权 前年春在 下关 被二皇也打在腿上,他晓得门道。”
词语解释:发皇  拼音:fā huáng
(1).使开朗,显豁。《文选·枚乘〈七发〉》:“分决狐疑,发皇耳目。” 李善 注:“《謚法》曰,明者曰皇也。《风赋》曰,发明耳目。”
(2).犹宣扬。 唐 杜甫 《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盖所以教本古训,发皇妇道。”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四:“发皇祖德,扬詡神功。”
(3).奋发;焕发。《明史·李应昇传》:“陛下不先振竦精神,发皇志气,羣臣孰肯任怨,以破情面之世界者?” 清 金人瑞 《〈水浒传〉序》:“学者诚能澄怀格物,发皇文章,岂非一代文物之林。”
(4).犹阐明。 清 戴名世 《丁丑房书序》:“彼之所谓以题还题者,不过循题位置寻讨声口,兢兢不敢失尺寸,言之既无文,而於理道曾不能有毫髮之发皇。”
(5).发达兴盛。 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拟整理古籍计划草案》:“吾辈幸生于二十世纪之今日,各种专门之学,日见发皇,时时有专门学者讨论涉及古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五节:“ 唐 文学比起文学史上著名的 建安 、 太康 、 齐 、 梁 诸时期来,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发皇时期。” 夏衍 《长途》:“进步与退化,发皇与没落,振奋与悲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对比吗?”
(6).发展提高。 茅盾 《追求》四:“他的才气也更加发皇,他又想得了许多改革新闻的新计划。”
(7).甲虫的一种。《周礼·考工记·梓人》“以翼鸣者……谓之小虫之属” 汉 郑玄 注:“翼鸣,发皇属。” 贾公彦 疏:“按:《尔雅》:‘蛂,蟥蛢。’ 郭 云:‘甲虫也,大如虎豆,緑色,今 江 东呼为黄蛢。’即此发皇也。”
词语解释:余皇  拼音:yú huáng
春秋 吴国 船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子鱼 先死, 楚 师继之,大败 吴 师,获其乘舟餘皇。” 杜预 注:“餘皇,舟名。”《后汉书·马融传》:“然后方餘皇,连舼舟,张云帆,施蜺幬。” 李贤 注:“餘皇, 吴 之船名。”后泛指舟船。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
词语解释:九皇  拼音:jiǔ huáng
传说中上古的九个帝王。《鹖冠子·天则》:“九皇之制,主不虚王,臣不虚贵阶级。”原注:“《春秋纬》云:‘人皇兄弟九人,分治天下,九皇之号,岂缘是歟?’”《史记·孝武本纪》:“高世比惪於九皇。” 裴骃 集解引 韦昭 曰:“上古人皇者九人也。” 唐 王勃 《乾元殿赋》:“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宋史·赵普传》:“自可远继九皇,俯观五帝。”
词语解释:旁皇  拼音:páng huáng
亦作“ 旁遑 ”。 因内心不安而徘徊不定貌。 宋 王安石 《乞退札子》:“实以疾病浸加,恐隳陛下所付职事,上累陛下知人之哲,下违臣不能则止之义,此所以旁遑迫切而不能自止也。” 宋 叶适 《谢宰执》:“虽黽勉而应书,每旁皇而却顾。”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吾时时犹梦古装夫人,旁皇於 东海 之滨,盼 三郎 归也。”
词语解释:秦始皇  拼音:qín shǐ huáng
(前259-前210)即“嬴政”。秦王朝的建立者。公元前246-前210年在位。十三岁继承王位,由相国吕不韦和太后宠信的宦官b146专权。二十二岁时开始亲政,镇压b146判乱,又免吕不韦相职。任用李斯,并派王翦等大将进行统一战争。灭六国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自称为“始皇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筑长城,修驰道,同时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但由于严刑酷法,赋役沉重,广大人民痛苦不堪,他病死不久,即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词语解释:回皇  拼音:huí huáng
回遑。彷徨不定。《后汉书·刘表传赞》:“回皇冢嬖,身穨业丧。”《梁书·元帝纪》:“紫宸旷位,赤县无主,百灵耸动,万国回皇。”《镜花缘》第八八回:“信足以诡惑羣情,回皇众绪。”
见“ 迴遑 ”。
词语解释:回遑  拼音:huí huáng
徘徊疑惑。《后汉书·西羌传论》:“谋夫回遑,猛士疑虑。”《北齐书·高德政传》:“勋将等以纘戎事重,劝帝早赴 晋阳 ,帝回遑不能自决。”
亦作“ 迴皇 ”。亦作“ 迴徨 ”。 游移不定;彷徨疑惑。《文选·马融〈长笛赋〉》:“长矕远引,旋復迴皇。” 李周翰 注:“旋復迴皇,皆声去住不定、高下不常貌。”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满堂变容,迴遑如失。”《隋书·杨素传》:“昼夜迴徨,寝食惭惕。” 宋 陈师道 《答魏衍黄预勉余作诗》:“后生学行闕师友,临路不进空迴遑。” 清 钱谦益 《〈艺林汇考〉序》:“承学之徒,耳目瞀乱,迴遑歧路而莫知所适从。”
词语解释:西皇  拼音:xī huáng
(1).传说中西方的尊神。指古帝 少皞 金天氏 。《楚辞·远游》:“凤皇翼其承旂兮,遇 蓐收 乎 西皇 。” 姜亮夫 校注:“ 西皇 ,西方天神也。西方庚辛,其帝 少皞 , 少皞 即 西皇 。” 宋 欧阳修 范仲淹 等《剑联句》:“ 南帝 输火精, 西皇 降金液。”
(2).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 西皇之山 。”
词语解释:栖皇  拼音:qī huáng
同“ 栖遑 ”。亦作“栖皇”。 唐 陈子昂 《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我辈何为尔,栖皇犹未平。” 李光 《赠别稚尊即次其赠别春航原韵》:“三叠歌残劝一觴,栖皇出处怕思量。”
词语解释:求皇  拼音:qiú huáng
见“ 求凰 ”。
词语解释:求凰  拼音:qiú huáng
亦作“ 求皇 ”。 汉 司马相如 《琴歌》之一:“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相传 相如 歌此向 卓文君 求爱。后因称男子求偶为“求凰”。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词:“叹芳卿,今在今亡?絶笔无求凰曲,痴心有返魂香。”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婴宁》:“﹝ 王子服 ﹞聘 萧氏 ,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十七年来又悼亡,续絃仍復谱求皇。”
词语解释:农皇  拼音:nóng huáng
即 神农氏 。传说中教民稼穑的人。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三皇》:“ 遂人 为 遂皇 , 伏羲 为 戏皇 , 神农 为 农皇 。”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原 农皇 之攸始,讨厥播之云初。” 清 陈于王 《游文殊院历天都峰逢采药者》诗:“息肩趺盘石,细説 农皇 经。”
词语解释:太上皇  拼音:tài shàng huáng
(1).皇帝父亲的尊号。《史记·秦始皇本纪》:“追尊 庄襄王 为太上皇。”《史记·高祖本纪》:“于是 高祖 乃尊 太公 为太上皇。”
(2).特指把皇位让给太子而自己退位的皇帝。《南史·陈纪下》:“九年春正月乙亥, 齐 主传位于其太子 恒 ,自号太上皇。”后来 唐 高祖 、 睿宗 、 玄宗 , 宋 高宗 , 清 高宗 等传位于太子后,皆称太上皇。 明英宗 被虏后,其弟 景帝 即位,次年 英宗 被放回,也称太上皇,此为特例。
(3).比喻在幕后操纵、掌握实权的人物。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八:“你不能这么说。你在家里可以说是太上皇,上下人等,哪个不听你的指挥?”
(4).道教称远古时期的帝王。《云笈七籤》卷二:“太上皇之时, 老君 下为师,教示太上皇以治天下。”
词语解释:大皇  拼音:dà huáng
亦作“ 太皇 ”。 三国 吴 主 孙权 谥号 大皇帝 ,省称 大皇 。《文选·陆机〈吴趋行〉》:“ 大皇 自 富春 ,矫手顿世罗。” 李善 注:“《吴志》曰: 孙权 字 仲谋 , 吴 富春 人也。薨,諡曰 大皇帝 。”
亦作“ 太皇 ”。 天。《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 陆德明 释文:“大皇,音泰。” 成玄英 疏:“大皇,天也。”《淮南子·精神训》:“登太皇,冯太一。” 高诱 注:“大皇,天也。”《楚辞·惜誓》:“已矣哉!独不见鸞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壄。” 朱季海 解故:“《惜誓》称‘大皇’与《淮南》同,亦谓天耳。”
词语解释:儿皇  拼音:ér huáng
见“ 儿皇帝 ”。
词语解释:儿皇帝  拼音:ér huáng dì
五代 契丹 之制,国君死,在墓旁起屋,谓之明殿,并置学士一人掌答书诏,逢有大庆吊,学士以亡君之名为书,称新君为儿皇帝。 后晋 石敬瑭 为谄媚 契丹 统治者 耶律德光 ,尊 德光 为父,从 契丹 俗,自称儿皇帝。见《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契丹》。后比喻傀儡政权的首脑。 柳亚子 《感事二首》之二:“头衔早锡儿皇帝,末路难为 楚 大夫。”亦省称“ 儿皇 ”。 陈毅 《“七七”五周年感怀》诗:“国中忍见儿皇立,朝内惟谋萁豆炊。”
词语解释:灵皇  拼音:líng huáng
(1).对君王的美称。《楚辞·严忌〈哀时命〉》:“灵皇其不寤知兮,焉陈词而効忠?” 王逸 注:“言 怀王 闇蔽,心不觉寤。”参见“ 灵脩 ”。
(2).对神灵的敬称。 宋 辛弃疾 《清平乐·为儿铁柱作》词:“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
词语解释:灵脩
亦作“ 灵修 ”。
1.指 楚怀王 。《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灵,神也。脩,远也。能神明远见者,君德也,故以諭君。”《汉书·扬雄传上》:“灵修既信 椒兰 之唼佞兮,吾纍忽焉而不蚤睹?”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灵修, 楚王 也。” 郑泽 《壬寅春日谒屈子祠》诗:“犀甲 吴 戈悲 战国 ,女萝山鬼怨灵修。”
2.泛指君主。 清 钱谦益 《资德大夫忠宪高公神道碑铭》:“公之忠君爱国,死而弥篤。灵修美人之思,有餘恫焉!”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自序》:“美人香草,貌託灵脩。”
3.指贤德明哲的人。 明 黄哲 《过梁昭明太子墓》诗:“灵修忽尔逝,岁晏劳予心。”
4.指美好的声名。 清 魏源 《杂诗》之三:“感此大化奔,惧为造物腐。灵修不早立,百岁如过雨。”
5.指思慕的恋人。 清 方朝 《大江吟》:“青鸟欲语意夷犹,天路险阻怀灵修。白日西驰不我留,长歌徙倚增离忧。”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予怀渺渺,灵修尚隔中央,只恐弃我如土。”参阅《诗·秦风·蒹葭》
6.指神灵。《宋史·乐志十二》:“灵修戾止,詔以毛血。” 明 沉贞 《乐神曲·城隍》:“民不惊兮志定,眷灵修兮作民命。”
词语解释:唐明皇  拼音:táng míng huáng
即 唐玄宗 。因谥号为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故称。多用于戏曲小说。
词语解释:人皇  拼音:rén huáng
(1).传说中远古部落的酋长,后将其神化,与 天皇 、 地皇 合称三皇。 唐 司马贞 补《史记·三皇本纪》:“ 人皇 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初学记》卷九引《春秋纬》:“ 天皇 地皇 人皇 ,兄弟九人,分九州,长天下也。” 晋 王嘉 《拾遗记·春皇庖牺》:“昔者 人皇 蛇身九首,肇自开闢。”
(2).皇帝。《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驸马传》:“差下一星来治国,护做人皇管万民。”
词语解释:玄皇  拼音:xuán huáng
道教所尊的北方真神。《云笈七籤》卷二五:“ 玄皇 者,北方之上真,太玄之尊君,出入上虚,与 紫精道君 为友也。”
词语解释:柏皇  拼音:bǎi huáng
亦作“柏黄”。亦作“栢篁”。 上古帝名。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故古之有天下者, 柏皇 、 栗陆 以前,为而不有,应而不求,执大象也。”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诗:“无谢 尧 为君,何用知 栢篁 。”《陈书·后主纪》:“ 柏皇 、 大庭 ,鼓淳和於曩日, 姬王 、 嬴后 ,被浇风於末载。”《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 唐 孔颖达 疏:“ 女媧氏 没,次有 大庭氏 、 柏黄氏 ……凡十五世,皆习 包牺氏 之号也。”
词语解释:方皇  拼音:fāng huáng
(1).翱翔;遨游。《荀子·君道》:“古者先王审礼以方皇周浹於天下,动无不当也。” 汉 扬雄 《甘泉赋》:“览樛流於 高光 兮,溶方皇於西清。”
(2).传说中的动物名。《庄子·达生》“野有彷徨” 唐 陆德明 释文:“方,音傍。本亦作彷,同。皇,本亦作徨,同。 司马 云:‘方皇,状如蛇,两头,五采文。’”
词语解释:未皇  拼音:wèi huáng
未遑。《汉书·杜钦传》:“陛下初即位,谦让未皇。” 宋 王安石 《答福州知府学士启》:“虽疆城之相比,愧缄疏之未皇。”
词语解释:泰皇  拼音:tài huáng
传说中的古帝名。三皇之一。《鹖冠子·泰鸿》:“ 泰皇 问 泰一 曰:‘天、地、人事,三者孰急?’”《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泰皇 最贵。” 司马贞 索隐:“按, 天皇 、 地皇 之下即云 泰皇 ,当 人皇 也。而《封禪书》云‘昔者 太帝 使 素女 鼓瑟而悲’,盖三皇已前称 泰皇 。一云 泰皇 , 太昊 也。”
词语解释:地皇  拼音:dì huáng
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记·秦始皇本纪》:“古有 天皇 ,有 地皇 ,有 泰皇 。”
词语解释:白凤皇  拼音:bái fèng huáng
见“ 白凤凰 ”。
词语解释:白凤凰  拼音:bái fèng huáng
亦作“ 白凤皇 ”。 传说中的神鸟。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十七:“玉詔新除 沉侍郎 ,便分茅土镇东方。不知今夕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 宋 陆游 《夜闻塔铃及泉声》诗:“梦骑白凤皇,佩玉朝珠宫。”
词语解释:中皇  拼音:zhōng huáng
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里,曰 中皇之山 ,其上多黄金,其下多蕙、棠。” 南朝 齐 谢朓 《酬德赋》:“忽携手以上征,躋 中皇 之脩逈。”
词语解释:女皇  拼音:nǚ huáng
女性皇帝。
词语解释:聿皇  拼音:yù huáng
亦作“ 聿遑 ”。 迅疾轻快貌。《古文苑·宋玉〈小言赋〉》:“体轻蚊翼,形微蚤鳞,聿遑浮踊,凌云纵身。” 章樵 注:“聿遑,迅疾也。” 汉 扬雄 《羽猎赋》:“及至罕车飞扬,武骑聿皇。” 汉 马融 《长笛赋》:“聿皇求索,乍近乍远。”《后汉书·马融传》:“徽嫿霍奕,别騖分奔,骚扰聿皇,往来交舛,纷纷回回,南北东西。”
词语解释:教皇  拼音:jiào huáng
天主教会的最高统治者,由枢机主教选举产生,任期终身,住在 梵蒂冈 。
词语解释:保皇  拼音:bǎo huáng
谓力图维护封建君主政体,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如 清 末戊戌政变后, 康有为 、 梁启超 等人倡设保皇会,宣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其保皇之心,即从其保家属之心而发生,非有二物也。”
词语解释:惊皇  拼音:jīng huáng
见“ 惊惶 ”。
词语解释:惊惶  拼音:jīng huáng
亦作“ 惊皇 ”。 震惊惶恐;惊慌。《吕氏春秋·明理》:“有豕生狗。国有此物,其主不知惊惶亟革,上帝降祸,凶灾必亟。”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承命惊惶,魂爽飞越。”《宣和遗事》后集:“帝终日下拜,又饮食不进,惊皇不安。” 清 吴伟业 《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从头诉兵火,眼见尤悲愴。大军从北来,百姓闻惊惶。” 冰心 《南归》:“ 藻 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无限的惊惶:‘你又病了?’”
词语解释:心皇  拼音:xīn huáng
心情惶惑。皇,通“ 惶 ”。 清 戴名世 《仪真四贞烈合传》:“魂兮魄兮,不可久留兮我心皇, 岱岳 未足以家兮,湖海莫可以房。”
词语解释:忧皇  拼音:yōu huáng
见“ 忧惶 ”。
词语解释:忧惶  拼音:yōu huáng
亦作“ 忧皇 ”。 忧愁惶恐。《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数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少多病,年纔五十,髮白齿落,理不长久,加以罪犯至重,所处又极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水浒传》第一○七回:“盖因山险水急,难以对阵,急切不能打透关隘,正在忧惶之际,幸得恩相到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黎氏》:“ 谢 亦忧皇,请与逃窜。”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或体中不适,则忧皇如不终日。”
词语解释:仪皇  拼音:yí huáng
娥皇 , 舜 妃。仪,通“ 娥 ”。《大戴礼记·五帝德》“依于 倪皇 ” 清 孔广森 补注:“‘倪’字误,当作‘仪’。 仪皇 即 舜 妃 娥皇 。《吕氏春秋》以‘ 尚仪 ’为‘ 常娥 ’。仪、娥并以‘我’偕声,古者通借也。”
词语解释:史皇  拼音:shǐ huáng
指 苍颉 。传说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吕氏春秋·勿躬》:“ 史皇 作图。”《淮南子·修务训》:“ 史皇 产而能书。” 高诱 注:“ 史皇 , 苍頡 。生而见鸟跡,知著书,故曰 史皇 、或曰 頡皇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史皇 剏文字, 轩辕 製衣冠。”
词语解释:颉皇  拼音:jié huáng
指 仓颉 。《淮南子·修务训》“ 史皇 产而能书” 汉 高诱 注:“ 史皇 , 苍頡 ,生而见鸟迹而著书,故曰 史皇 ,或曰 頡皇 。”《晋书·卫恒传》引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頡皇 。” 唐 李峤 《为纳言姚璹等谢敕赐飞白书表》:“ 頡皇 之始模虫篆,未足多奇, 刘后 之尝学史书,孰云能拟。”
词语解释:仓仓皇皇  拼音:cāng cāng huáng huáng
匆忙急迫貌。 清 黄景仁 《对酒歌》:“仓仓皇皇,壮士泣路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却见一人仓仓皇皇问道:‘这里是刘公馆么?’”
词语解释:赤凤皇  拼音:chì fèng huáng
见“ 赤凤凰 ”。
词语解释:赤凤凰  拼音:chì fèng huáng
亦作“ 赤凤皇 ”。
(1).指情夫;情郎。 元 杨维桢 《昭阳曲》:“美人初睡起,内史报兰汤。散尽黄金饼,无寻赤凤凰。” 清 单可惠 《张灯曲》:“美人手掷金橘子,天外飞来赤凤皇。”参见“ 赤凤 ”。
(2).乐曲名。即《赤凤皇来》曲。 明 卓珂月 《花舫缘》:“睡梦裡飞来蛟与龙,《赤凤凰》喉间自涌。”参见“ 赤凤皇来 ”。
词语解释:赤凤  拼音:chì fèng
(1).传说中的神鸟。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赤凤来衔璽,青鸟入献书。” 叶玉森 《太平洋归舟中作》诗:“飞潜无主文鰩苦,升謫随天赤凤哀。”
(2). 汉成帝 皇后 赵飞燕 所通宫奴名。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后所通宫奴 燕赤凤 者,雄捷能超观阁,兼通昭仪。”后常以喻指情夫。 唐 李商隐 《可叹》诗:“ 梁 家宅里 秦宫 入, 赵后 楼中 赤凤 来。”《孽海花》第二六回回目:“主妇索书,房中飞 赤凤 。”
(3).乐曲名。即《赤凤皇来》。 清 杜濬 《初闻灯船鼓吹歌》:“烛龙但恨天难夜,《赤凤》从教昼不回。”
词语解释:赤凤皇来  拼音:chì fèng huáng lái
汉 代歌曲名。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月十五日,共入 灵女庙 ,以豚黍乐神,吹笛击筑,歌《上灵之曲》。既而相与连臂,踏地为节,歌《赤凤皇来》。乃巫俗也。”亦省作“ 赤凤来 ”。旧题 汉 伶玄 《赵飞燕外传》:“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 灵安庙 ,是日吹塤击鼓歌,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 赵飞燕 )谓昭仪曰:‘赤凤为谁来?’昭仪曰:‘赤凤自为姊来,寧为他人乎?’后怒,以杯抵昭仪裙。”参见“ 赤凤 ”。
共11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