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二锡入声 [详注1][详注2][详注3][汨罗江][xū][详注4][dí][详注5]


注1:吃 喫的简化字。“吃”在古代一般不当“吃东西”讲。“吃东西”的意义古代写作“吃”。汉字简化后“吃”写作“吃”
注2:幕 《正韵》莫狄切,音觅。《卢仝·思君吟》我心为风兮淅淅,君身为云兮幕幕。
注3:适 《广韵》都历切《集韵》《韵会》丁历切,音的。与嫡同。《诗·大雅》天位殷适。《注》殷适,殷之嫡嗣也。《礼·檀弓》扶适子,南面而立。又《集韵》《韵会》亭历切《正韵》杜历切,音狄。与敌同。《礼·燕义》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史记·田单传赞》始如处女,适人闭户。后如脱兔,适不敢距。又《集韵》他历切,音惕。适适然,惊貌。《庄子·秋水篇》适适然惊。
注4:踧 音狄。《說文》行平易也。《詩·小雅》踧踧周道。《傳》踧踧,平易也。
注5:吊 音的。《尔雅·释诂》吊,至也。《书·盘庚》非废厥谋,吊由灵。《诗·小雅》神之吊矣。裴渊《广州记》
共24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端的檀的虚的委的锔碗儿的什么的藉不的说真的
的的未的指的丕的众矢之的质的落可的说真格的
破的甚的这的审的使不的赤紧的卖脑的说话的
中的下的窝的厌的使的集矢之的可兀的输不的
射的画的果的贯的阿的主的可不的陪床的
准的家的那的荷的众怨之的乍乍的可桶儿的跑堂儿的
真的翠的兀的详的闲的乍猛的可可儿的道不的
标的点的娇的的该死的他妈的蓦的领家的偏不的
有的不的似的腾的他娘的华的赶脚的兜的
莲的生的出的说不的你妈的落的飕的俺家的

词语解释:端的  拼音:duān dì
(1).真的;确实。 宋 晏殊 《凤衔杯》词:“端的自家心下、眼中人,到处里,觉尖新。” 元 杨樵云 《满庭芳·影》词:“溪桥断,梅花晴雪,端的白三分。”《水浒传》第二三回:“ 武松 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2).到底;究竟。《西游记》第七四回:“端的是什么妖精,他敢这般短路。”
(3).始末;底细。 宋 柳永 《征部乐》词:“凭谁去花衢觅,细説此中端的。”《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夫人到京便知端的,休得忧虑。”
(4).凭准。 宋 晏几道 《六幺令》词:“还是南云少,锦字无端的。”
词语解释:的的  拼音:de dí
(1).分明貌。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故 闔閭 用 子胥 以兴, 夫差 杀之而亡; 昭王 用 乐毅 以胜, 惠王 逐之而败。此的的然若白黑。” 宋 贺铸 《河传》词:“彼美箇人,的的风流心眼。”
(2).光亮、鲜明貌。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至于鐺鐺晓漏,的的宵烽。”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 元 宋褧 《浣溪沙·昆山州城西小寺》词:“曲沼芙蓉秋的的,小山丛桂晚萧萧。” 明 徐渭 《宣府槐龙篇》诗:“的的朱门照,霏霏緑雾濛。”
(3).深切貌,浓郁貌。 唐 苏颋 《陈仓别陇州司户李维深》诗:“情言正的的,春物宛迟迟。” 唐 鲍溶 《经隐叟》诗:“萝景深的的,蕙风閒薰薰。” 明 高启 《春日怀诸亲旧》诗:“涉世悠悠梦,怀人的的思。” 清 黄景仁 《绮怀》诗:“炧尽兰釭愁的的,滴残虬水思愔愔。”
(4).象声词。 唐 韩偓 《夜坐》诗:“格是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清 陈鼎 《邵飞飞传》:“其《燕台词》曰:‘……俗子不知人意嬾,挨肩的的唱秧歌。’”
(5).即嫡嫡。谓嫡派亲传。的,通“ 嫡 ”。《古尊宿语录》卷四:“山僧佛法,的的相承。”
真实;确实。 唐 赵氏 《夫下第》诗:“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宋 陆友仁 《研北杂志》卷一:“篆法自 秦 李斯 ,至 宋 吴兴 道士 张有 而止。后世的的有所据依。” 明 杨慎 《词品·谢勉仲》:“若‘餘酲未解抹头懒,屏裡 瀟湘 梦远。’亦的的佳句。”《再生缘》第九六回:“ 酈卿 果是人中杰,才情的的胜奇男。”
词语解释:破的  拼音:pò dì
(1).箭射中靶子。《晋书·谢尚传》:“尝与 翼 ( 庾翼 )共射。 翼 曰:‘卿若破的,当以鼓吹相赏。’ 尚 应声中之。 翼 即以其副鼓吹给之。” 唐 韩偓 《送人弃官入道》诗:“侧身期破的,缩手待呼卢。”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邀射弓钧开,破的翦羽白。”
(2).亦作“ 破鏑 ”。喻发言正中要害。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刘尹 至 王长史 许清言,时 苟子 年十三,倚牀边听。既去,问父曰:‘ 刘尹 语何如尊?’ 长史 曰:‘韶音令辞不如我,往輒破的胜我。’”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諫官非不达,诗义早知名。破的由来事,先锋孰敢争。” 宋 苏轼 《次韵王巩南迁初归》之一:“归来貌如故,妙语仍破鏑。”
词语解释:中的  拼音:zhōng de
(1).指箭射中靶心。《韩非子·用人》:“发矢中的,赏罚当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 叶圣陶 《火灾·归宿》:“总要确知必可中的,然后发箭。”
(2).指达到目的。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大同尚有期,小康已中的。”
(3).犹言中肯,切当。 宋 陈亮 《春秋比事序》:“其论未能一一中的。” 明 张居正 《答贾春宇计俺酋死言边事》:“奉翰示,料度虏情,一一中的,敬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言言中的,字字惊人。”
词语解释:射的  拼音:shè de
(1).用箭射靶。《韩非子·内储说上》:“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
(2).指箭靶。 清 龚自珍 《以天台宗修净土偈》:“如画大地以为射的,岂有箭发而不中者哉!”
(3).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又有 射的山 ,远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 射的 。” 唐 李白 《送纪秀才游越》诗:“仙人居 射的 ,道士住 山阴 。”《嘉泰会稽志》卷九:“ 射的山 在县南一十五里。”
词语解释:准的  拼音:zhǔn dì
(1).箭靶。《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弦矢分,艺殪仆” 郭璞 注引 汉 文颖 曰:“所射準的为艺。”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準的陈,则流鏑赴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别有博射,弱弓长箭,施於準的,揖让昇降,以行礼焉。”
(2).标准。《后汉书·齐武王縯传》:“遽自尊立,为天下準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学富文史,言成準的。” 清 周亮工 《跋黄心甫自叙年谱前》:“当世所遴选文字,同人奉为準的。”
(3).作为准则;以为标准。 汉 王充 《论衡·知实》:“如以 髡 等非圣,则圣人之知,何以过 髡 之知 惠王 也?观色以窥心,皆有因缘以準的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章表奏议,则準的乎典雅。”
(1).标准;准则。《梁书·锺嵘传》:“ 淄 澠 并汎,朱紫相夺,諠譁竞起,准的无依。”今本《诗品》作“準的”。《隋书·王胄传》:“﹝ 王胄 ﹞与 虞绰 齐名,同志友善,於时后进之士咸以二人为准的。” 周作人 《〈蜕龛印存〉序》:“古之印章,执政所持,作信万国,故铸凿之事,必有世守之法,可为后来准的。”
(2).谓射中目标,弄准确。 汉 王充 《论衡·知实》:“观色以窥心,皆有因缘以准的之。”
词语解释:真的  拼音:zhēn de
确实;可靠。《三国志·魏志·崔林传》:“餘国各遣子来朝,閒使连属, 林 恐所遣或非真的,权取疏属贾胡,因通使命,利得印綬。” 宋 刘宰 《鸦去鹊来篇》诗:“且应除豁见真的,孰恃强梁敢逋负?” 清 宋学法 《张文忠公遗事》:“乃面奏主上,委曲开导,务求真的,乃可正法。”
词语解释:标的  拼音:biāo dì
(1).箭靶子。 唐 韩愈 《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九月九日,大会射,设标的,高出百数十尺,令曰:中,酬锦与金若干。”
(2).引申为目标或目的。 清 颜元 《四存编·存学编·性理评》:“先生蒐辑先儒之説而断以己意,汇别区分,文从字顺,妙得圣人之本旨,昭示斯道之标的。”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私有财产制及其不公,是他们攻击的标的。”
(3).准则。 汉 高诱 《〈吕氏春秋〉序》:“然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 宋 司马光 《李仆射穆谥文恭议》:“夫事亲尽诚,与人不欺,行有标的,言有规括,忠信接礼之谓矣。”
(4).谓以之为准则、楷模。《世说新语·言语》“ 王中郎 令 伏玄度 、 习凿齿 论 青 楚 人物” 刘孝标 注引《王中郎传》:“ 坦之 气度淳深,孝友天至,誉辑朝野,标的当时。”
(5).犹标志。《晋书·王彪之传》:“为政之道,以得贤为急,非谓雍容廊庙,标的而已。”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寺有寳塔极高峻,层层用四方灯点照。 东海 行舟者,皆望此为标的焉。”
词语解释:有的  拼音:yǒu de
(1).犹言所有的;尽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有的言语,对面评度。凡百如何,老婆斟酌。”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普天下有的婆娘,谁不待要佔些独强,几曾见这狗行狼心,搅肚蛆肠。”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二折:“你若许了这亲呵!你居兰室,住画阁,重裀卧,列鼎食,有的受用哩!”《水浒传》第一一○回:“ 李逵 又应道:‘哥哥不听我説,明朝有的气受哩!’”
(2).人或事物的一部分。《元典章·台纲二·按治》:“暑月有的轻囚催督交有司依例发落,毋得淹禁,其餘罪囚巡按时分一就审呵。”《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臧克家 《有的人》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词语解释:莲的  拼音:lián de
见“ 莲菂 ”。
词语解释:莲菂  拼音:lián dì
亦作“ 莲的 ”。 莲实。 唐 郭橐驼 《种树书》卷下:“以莲菂投靛瓮中,经年移种,发碧花。”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藉田钱孺文官舍》诗:“倒靫收莲的,剖蚌煮鸿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顶涌一菡萏,长可五寸许,製甚巧,有机,捩之开,便成莲菂。”
词语解释:檀的  拼音:tán de
古代妇女用红色点于面部的装饰。亦借指美貌女子。 唐 杜牧 《寄澧州张舍人笛》诗:“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宋 徐铉 《梦游》诗之一:“檀的慢调银字管,云鬟低缀折枝花。”
词语解释:未的
不确实,不确切
词语解释:甚的  拼音:shèn de
什么。《宣和遗事》前集:“ 徽宗 梦见甚的?乃梦见 东华帝 君 使仙童来召 徽宗 游 神霄宫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我把你不妨,便有甚的要紧?”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咳,俺为甚的替撞三家 景阳鐘 。”
词语解释:下的  拼音:xià de
见“ 下得 ”。
词语解释:下得  拼音:xià de
亦作“ 下的 ”。 舍得;忍心。 宋 辛弃疾 《粉蝶儿》词:“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薄倖的冤家好下得,甚把人抛躲?”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三折:“尽今生翠鸞同跨,怎生般爱他,看待他,忍下的教横拖在 马嵬坡 下。”《水浒传》第八回:“ 张教头 便道:‘我儿放心!虽是 林冲 恁的主张,我终不成下得将你来再嫁人。’” 明 沉自徵 《鞭歌妓·得胜令》:“老爷,你好下的也。怎教我随着箇穷厮走。”
词语解释:画的  拼音:huà de
彩绘的箭靶。 唐 张说 《玄武门侍射》诗:“雕弧月半上,画的晕重圆。”
词语解释:家的  拼音:jiā de
用在男人的名字后面,指他的妻。《红楼梦》第七回:“ 周瑞 家的进来,笑道:‘ 林姑娘 ,姨太太叫我送花儿来了。’”
词语解释:翠的  拼音:cuì de
(1).古代妇女饰物的一种。 南朝 梁元帝 《鸟名》诗:“雀釵照轻幌,翠的绕纤腰。”
(2).青绿明澈貌。 宋 梅尧臣 《两日苦风思江南》诗:“茅茨松竹间,翠的门前水。”
词语解释:点的  拼音:diǎn de
(1).谓白色小点。 宋 徐铉 《赋得秋江晚照》:“落日照平流,晴空万里秋。轻明动枫叶,点的乱沙鸥。”
(2).指使。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 周舍 ,你好道儿。你这里坐着,点的你媳妇来駡我这一场。”
词语解释:不的  拼音:bù de
不可靠;不确实。《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 孙九 领书,夜宿晓行,直至 吴江 延陵桥 下。犹恐传递不的,直候 周廷章 面送。”《玉娇梨》第十二回:“ 白公 道:‘查得的确么?’家人道:‘学中考案,怎么不的?’”
词语解释:生的  拼音:shēng de
“生的米突”之省。即厘米。《清史稿·兵志十一》:“每年能成 克鲁伯 炮口径七生的半至十二生的之过山炮五十具。” 邹鲁 《丁未镇南关之役》:“获十六生的的大炮四门,七生的半大炮十门。” 鲁迅 《集外集·说鈤》:“即一密釐有一万波的之强电场,则偏四生的许。”
词语解释:虚的  拼音:xū de
犹虚实。 宋 苏轼 《与朱康叔书》之十:“传闻 筠州 大水,城内丈餘,不知虚的也。”《水浒传》第一二○回:“寡人不曾亏负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信。”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张崌崃书》:“近得 郑公 书,只云 青酋 部众东犯之事,未审虚的。此言过矣!夫虏,犬羊也,能保其不变乎?”
词语解释:指的  拼音:zhǐ de
确切指明。《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青提夫人 欲似有,影响不能全指的。”
词语解释:这的  拼音:zhè de
指示人、事物或处所。《元典章·台纲一·内台》:“有奉圣旨,这的休疑惑者。” 元 无名氏 《村乐堂》第二折:“正天炎似火,地热如炉;过道里不索开窗,洒家道来则这的便似天堂。”王鍈《诗词曲语辞例释》:“这的,指示代词,指示人或事物时相当于‘这个’,指示处所时相当于‘这里’。”
词语解释:窝的  拼音:wō de
兀的。犹言这,有时亦兼表惊奇的语气。 元 无名氏 《替杀妻》第一折:“窝的不諕杀人也,怎生嫂嫂今日説出这般这言语!”
词语解释:果的  拼音:guǒ de
犹果然;当真。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之一:“某蒙録示近报,若果的免湖外之行,衰羸之幸,可胜言哉!”《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你令堂这口灵,你就果的忍心埋在这座荒山不想他合葬不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父下凡诏书一》:“小子 周锡能 被妖魔迷懞心肠,果的受其妖头所惑,串同计较回朝,诱惑军心。”
词语解释:那的  拼音:nà de
犹哪里。表示反问。 元 张养浩 《朱履曲》:“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喫些筵席。”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二折:“见如今惜花人病损,俺娘和茶客钱亲。却教我嫩橙初破酒微温。那的是眷姻?”
(1).那里。指处所。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二折:“ 汉 萧何 忒下的,救他出井底,倒将他斩讫,那的也须放着傍州例。”《七国春秋平话》卷中:“﹝ 齐王 ﹞行至天晚,问人,那的是 满城县 普田村 。”
(2).犹那个。指事件。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耳边休採那等閒食,那的是最容易剜眼睛嫌的。”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自新正为始,得了六日宣限,那的是老夫有福处。”
词语解释:兀的  拼音:wù de
亦作“ 兀底 ”。亦作“ 兀得 ”。
(1).指示代词。这个;这。 宋 张镃 《夜游宫·美人》词:“鹊相庞儿谁有,兀底便笔描不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须看了可憎底千万,兀底般媚脸儿不曾见。”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妹子,兀的不是母亲?”《清平山堂话本·阴骘积善》:“兀的出斋来的官人便是。”
(2).语气助词。与“不”连用,表示反诘。犹言怎的不。 元 石德玉 《风月紫云庭》第一折:“兀得不好拷末娘七代先灵!” 明 王九思 《端正好·春游》曲:“兀的不喜杀人也么哥!” 清 李渔 《巧团圆·剖私》:“又谁知脚跟有债不容逋,近捨家乡奔远途,兀的不是子母相生把十当五!”
(3).语气助词。表惊异。《宣和遗事》前集:“女奴来报:兀的夜来那 高平章 到来也!” 元 邓玉宾 《端正好》套曲:“只是睡足黄粱梦一场,兀的回首斜阳!”《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假意看他一眼,喝问道:‘兀的这厮不是 王小三 么!’”
(4).口语中的衬词。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三折:“这的是天注定的是非,天指引的前程,天匹配的婚姻,喒兀的教太守主婚。”《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説话的,兀的説这才学则甚!” 郁达夫 《沉沦》:“只有他一个人锁了愁眉,舌根好象被千钧的巨石锤住的样子,兀的不作一声。”
词语解释:娇的的  拼音:jiāo de dí
娇滴滴。娇媚柔嫩貌。 宋 欧阳修 《盐角儿》词:“慧多多,娇的的。天付与、教谁怜惜。”
词语解释:似的  拼音:shì de
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后面,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王乡绅 下车,爷儿三个连忙打拱作揖,如同捧凤凰似的捧了进来,在上首第一位坐下。” 茅盾 《色盲》:“最后显现在他幻觉上的,是燕子似的连翩飞来的九封信。”
词语解释:出的  拼音:chū de
见“ 出地 ”。
词语解释:出地  拼音:chū dì
指被侵夺的土地。《战国策·魏策三》:“初时 惠王 伐 赵 ,战胜乎 三梁 ,十万之军拔 邯郸 , 赵氏 不割,而 邯郸 復归。 齐 人攻 燕 ,杀 子之 ,破故国, 燕 不割,而 燕国 復归。 燕 赵 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
亦作“ 出的 ”。忽地,突然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法聪 出地过,谁人比得他驍果?”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三折:“我则见忽地战马交,出的枣槊起,颼的钢鞭重。”
词语解释:委的  拼音:wěi de
的确。 宋 司马光 《乞罢提举官札子》:“若转运司委的窘乏,须至兑那常平仓钱物者,必须具数先奏朝廷。”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委的不是小妇人下毒药来。” 明 唐顺之 《乞留馀盐疏》:“照得今岁 淮 扬 等处,灾伤委的十分重大,百姓委的饥饉难存。”
词语解释:丕的  拼音:pī de
亦作“ 丕地 ”。 象声词。倒地之声。 元 无名氏 《争报恩》楔子:“那厮不由分説,将我乱打。被我可叉则一拳,丕的打倒在地。”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我恰纔胸膛上扑地着,他去那甎街上丕的倒。”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俺男儿气中了丕地倒,醒来时俺姐姐自扶着。”
词语解释:审的  拼音:shěn de
确切,确凿。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邹邾》:“合此二説观之,《邹山记》未为审的也。”
词语解释:厌的  拼音:yàn de
亦作“ 厌地 ”。 猛地;突然;忽然。厌,通“ 奄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但见箇客人,厌的倒退。” 元 乔吉 《新水令·闺丽》套曲:“忽的迎头见咱,娇小心儿里怕,厌地回身拢鬢鸦。”
词语解释:贯的  拼音:guàn de
射中靶心。 唐 姚承构 《张侯下纲判对》:“矢流贯的,侯服亲於主皮;乐奏《采蘩》,笙鏞备於和体。”
词语解释:荷的  拼音:hé de
即莲子。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词语解释:详的  拼音:xiáng de
详细确实。 宋 张淏 《云谷杂记·蓝蕙三》:“ 仲冯 、 宗奭 二説,可谓详的。” 宋 高文虎 《〈兰亭博议〉序》:“凡所攷访,一一详的。”
词语解释:该死的  拼音:gāi sǐ de
常用作感叹词表示厌烦或不耐烦。例如:该死的!不好好干活。
表示厌恶、愤恨或埋怨。例如:该死的天气。
词语解释:腾的  拼音:téng de
亦作“ 腾地 ”。 猛然,一下子。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我骗土墙腾的跳过来,转茅檐厌的行过去。”《水浒传》第七回:“ 智深 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 李四 先踢下粪窖里去。”《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拣一个高大的健骡,腾地骑上,一鞭前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十:“他腾地跳下床来,匆匆忙忙穿好衣服。” 孙犁 《白洋淀纪事·光荣》:“ 秀梅 的脸腾的红了,她正在说婆家,就要下定准了。”
词语解释:说不的  拼音:shuō bù de
(1).不说。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小妮子,你早些儿説不的,倒可惜了我这几拜。”
(2).免不了。《红楼梦》第五二回:“ 晴雯 道:‘説不的我挣命罢了!’”《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説不的咱大家替他告饶。”
词语解释:锔碗儿的  拼音:jū wǎn ér de
以锔陶瓷器为业的人
词语解释:众矢之的  拼音:zhòng shǐ zhī dì
许多箭射击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那时为全城所笑骂的是一个开得不久的学校,叫作中西学堂,汉文之外,又教些洋文和算学。然而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了。”《花城》1981年第5期:“要知道,有批人专会‘起哄’。一哄起来,咱们就成众矢之的了。”
词语解释:使不的  拼音:shǐ bù de
亦作“ 使不得 ”。
(1).犹言无须;不可以。常用为劝阻之词。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我如今一脚的出了这门,使不的你可使人来赶我……可使不的你摆酒着人与我和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果然 严蕊 若去,此邦便觉无人,自然使不得!”《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颗印是个要紧的,衙门裡要不分出个内外来,断乎使不得。”
(2).谓不能使用。如:这个开关已经坏了,使不得了。
词语解释:使的  拼音:shǐ de
使得。行,可以。多用为同意他人意见,或应答他人之词。 元 郑廷玉 《金凤钗》第一折:“[正末云]你子母休熬煎,我到来朝一日,向 周桥 上题笔卖诗,若卖得些钱养活你,若卖不的再做做计较。[旦云]这等説也使的。”《红楼梦》第十五回:“好哥哥,你只别嚷,你要怎么着都使的。”
词语解释:阿的  拼音:ā dì
犹兀的。这,这个。 元 杨瑀 《山居新话》:“ 王衍 以铜钱为阿睹物, 顾长康 画神,指眼为阿睹中,二説於理未通。今北方人凡指此物,皆曰阿的,即阿睹之説明矣。” 元 张鸣善 《水仙子》曲:“做甚么月儿昏昏瞪瞪,阿的般人儿孤孤另另,些娘大房儿冷冷清清。”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兀的》
词语解释:众怨之的  拼音:zhòng yuàn zhī dì
众人怨恨的目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可见得我们就这大关的事不是好事,我这当督检的,还是众怨之的呢。”
词语解释:闲的  拼音:xián de
旧时供雇用的城镇无业者。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二折:“我只去妓馆家做閒的去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买成装上竹篓,僱一閒的,并行李挑了下船。” 王古鲁 注:“閒的,即‘閒汉’。”
词语解释:他妈的  拼音:tā mā de
詈词。表示怨恨、愤怒等情绪。 鲁迅 《坟·论‘他妈的’》:“无论是谁,只要在 中国 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他妈的,坐完车不给钱,您说是什么人头儿!”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泥浆,悄声地骂道:‘你他妈的没长眼呀!’”
词语解释:他娘的  拼音:tā niáng de
詈词。表示惊异或怨恨等情绪。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他娘的!这是我们不对么?想法子弄点水灌灌这几百亩快要干死的田,自己救活自己的性命,这是错的么?”湘剧《醉打山门》:“往常在山外,那大坛的酒,大方的肉,每日不离口;今做了他娘的一个什么和尚,把洒家身子都弄得精瘦,口中淡出鸟来,这个日子如何挨得过!”
词语解释:你妈的  拼音:nǐ mā de
詈词。犹言他妈的。《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他此时一肚皮没好气,衝着那喜鹊呸的啐了一口,説:‘瞎叫的是你妈的什么呢!’” 曹禺 《日出》第一幕:“去你妈的一边去吧。人跑了,你不早看着,还叨叨叨,叨叨叨。”
词语解释:什么的  拼音:shén me de
用在一个词组或并列的几个词组后面表示“…之类”的意思。例如:他就喜欢看小说什么的。
词语解释:质的  拼音:zhì de
(1).箭靶。《荀子·劝学》:“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杨倞 注:“质,射侯;的,正鵠也。”《淮南子·原道训》:“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 高诱 注:“质的,射者之準执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正鹄》:“鵠高远而难中,故射者取以为质的焉。”
(2).目标或准绳。《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且虚名无实,徒足为世之质的。” 清 钱谦益 《刻〈古史谈苑目录〉后序》:“斯不亦史官之流裔,而稗官之质的乎?”
词语解释:赤紧的  拼音:chì jǐn de
(1).犹言实在是;真个是。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他为臣不守法,将官府敢欺压,将妻女敢夺拿,将百姓敢蹅踏,赤紧的他官职大的忒稀诧!”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姐呵,你不合临去也回头儿望。待颺下教人怎颺?赤紧的情沾了肺腑,意惹了肝肠。”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非是我 王仲宣 胸次高,赤紧的 晏平仲 他那度量窄。”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遥望见竹篱茅舍两三家,赤紧的人依古道,鴈落平沙。”
(2).犹言无奈,没奈何。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婆婆,你道那水牀上热热的蒸饼你要吃一个儿……赤紧的喒手里无钱呵,可着甚的去买那!” 元 沙正卿 《斗鹌鹑·闺情》套曲:“愁的是针拈着玉笋,怕的是灯点上银釭,恨的是帘控着金钩,赤紧的爷娘又不解,语话也难投。”
(3).犹言想不到,没料到。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 孙权 云]:‘妹子,你休得推託,你那生时年月,我已写的去了也。’[正旦唱]:‘赤紧的老萱堂将我年月时早送与新壻家,怎再辞?’”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你道他弟兄虽多兵将少……赤紧的将 夏侯惇 先困了。”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二折:“兀的不气堵住我咽喉,哥也,赤紧的君子落在您这小儿彀!”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二折:“你因甚相通这书一缄?莫怪我等閒特故来摇撼。赤紧的 张横渠 不肯贪婪,只待要坐取公侯伯子男。”
(4).形容时间短促,犹言一时间、转眼间。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折:“ 荆王 云:‘贤士可曾投託人么?’正末唱:‘赤紧的难寻东道主。’” 元 刘伯亨 《朝元乐》套曲:“见如今老菊匆匆瘦,赤紧的新梅渐渐肥,刀尺临逼。”
(5).形容迅速,疾忙。 元 周文质 《斗鹌鹑·自悟》套曲:“赤紧的乌紧飞,兔紧催,暂时相赏莫相违。” 明 金白屿 《粉蝶儿·重过蒋南泠休园》套曲:“眼见的金飇送爽,怎禁他玉露凋伤。赤紧的流光逝水,却又早碧梧凉影堕银牀。”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称兵的 安禄山 ,赤紧的离了 渔阳 ,陷了 东京 ,破了 潼关 。” 清 洪昇 《长生殿·刺逆》:“趁着这残更频报,赤紧的向心窝刺一刀。”
(6).犹言着急的,担心的。 元 关汉卿 《乔牌儿》套曲:“算到天明走到黑,赤紧的是衣食。” 明 冯惟敏 《端正好·涞邑初度自述》套曲:“为民为国非干誉,赤紧的君恩未报,民命难苏。”
词语解释:集矢之的  拼音:jí shǐ zhī dì
比喻众人所指摘的对象。 李大钊 《国情》:“自《临时约法》为集矢之的,而世之谈国情者众。”《“五四”爱国运动资料·章宗祥之返国》:“今日为国民集矢之的,喧传其为卖国贼者,不外 曹 也, 章 也、 陆 也。”参见“ 集矢 ”。
词语解释:集矢  拼音:jí shǐ
谓箭射中目标。《左传·襄公二年》:“ 郑成公 疾, 子駟 请息肩于 晋 。 公 曰:‘ 楚君 以 郑 故,亲集矢于其目。’” 杜预 注:“谓 鄢陵 战, 晋 射 楚王 目。” 孔颖达 疏:“集,是鸟止之名;矢,有羽似鸟,故亦称集也。”后以“集矢”谓群起指摘。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上·杜牧之》:“至 宋 而 石守道 、 刘公是 出,始议注疏,立新説,遂有集矢 康成 者矣。”《中共中央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而敌人 汪逆 与亲 日 派则集矢於本党,务欲破坏之消灭之而后快。”
词语解释:主的  拼音:zhǔ de
主要目标。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 培庚 (F.Bacon1561-1626)著书,序古来科学之进步,与何以达其主的之法曰《格致新机》。”
词语解释:乍乍的  拼音:zhà zhà de
陡然;突然。《红楼梦》第八十回:“乍乍的离了姊妹们,只是眠思梦想。”《三侠五义》第五回:“小人素来拿斧子劈木头惯了,从来未劈过人;乍乍儿的劈人,不想手就软了。”
词语解释:乍猛的  拼音:zhà měng de
方言。突然。如:他乍猛的问我,倒想不起来了。
词语解释:蓦的  拼音:mò de
见“ 驀地 ”。
词语解释:蓦地  拼音:mò dì
亦作“ 驀的 ”。 出乎意料地;突然。 明 王玉峰 《焚香记·辨非》:“怕有奸人驀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沙汀 《意外》:“ 李涛 蓦地纳闷起来,试想猜准那个老钉着问他的是什么人。” 沙汀 《困兽记》二七:“他蓦的流下泪来, 孟瑜 忽然感觉有趣似的笑了。”
词语解释:华的  拼音:huá de
古代妇女面上装饰的红点。 汉 王粲 《神女赋》:“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的兮结羽仪。”
词语解释:落的  拼音:luò de
见“ 落得 ”。
词语解释:落得  拼音:luò de
亦作“ 落的 ”。
(1).得到某种结果(指坏的)。 唐 刘叉 《观八骏图》诗:“ 穆王 八骏走不歇,海外去寻长日月。五云望断 阿母 宫,归来落得新白髮。”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 淮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银钱到手,又最喜帮助穷人,所以落得四海无家,而今流落在贵地。”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我给 朱半天 劳苦了一辈子,落得两手空空,还欠他一屁股的债。”
(2).乐得;甘愿去做。《全元散曲·齐天乐过红衫儿》:“危来催,不恋荣华贵,不如饮金杯,一世儿清闲落得。”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二折:“你则是拾得孩儿落的摔,你待致命图财。”《水浒传》第三七回:“ 宋江 身边有的是金银财帛,自落的结识他们。”《红楼梦》第一回:“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
词语解释:藉不的  拼音:jí bù de
顾不得。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一折:“如今索强支持,如何迴避?藉不的那羞共耻。”
词语解释:落可的  拼音:luò kě dì
见“ 落可便 ”。
词语解释:落可便  拼音:luò kě biàn
亦作“ 落可的 ”。亦作“ 落可也 ”。 元 代口语。戏曲中多用于语句中间或句首,为衬字或话搭头,不表具体意义。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我待向那万丈洪波落可便一跳身,转回头别是个乾坤。”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掛起这秋风布帆,是看那碧云两岸,落可便轻舟已过万重山。”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扶馀换主》:“英雄猛将世上无敌,端的一个个贯甲披袍落可也的气势,耀武扬威、攂鼓筛锣,呐喊摇旗。”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恶噷噷单施逞着他统军元帅威能大,眼睁睁只逼拶的俺失势官家气不长,落可便手脚慌张。”
词语解释:卖脑的  拼音:mài nǎo de
詈词。犹言亡命之徒。 李季 《报信姑娘》诗:“那伙卖脑的整天乱窜,一见那贼眉鼠眼心都要炸!”
词语解释:可兀的  拼音:kě wù de
(1).必定,一定。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楔子:“非是您孩儿自夸得这自奬,我若是不富贵可兀的不还乡!” 元 无名氏 《盆儿鬼》楔子:“我若是躲过呵,可兀的早回来!”
(2).确实,实在。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二折:“你待要重相见面皮难。喒两个再团圆,可兀的路儿远。”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这般对垒交锋,到头都总南柯梦,説甚军功,可兀的与你身儿上元无用。”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二折:“你今日相思容易得,岂不闻饱病可兀的最难医。”
(3).句中衬字,无义。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二折:“则道是洞房花烛夜,金榜可兀的掛名时。”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哎,儿也,知他是甚风儿足律律吹你可兀的到家来。”
词语解释:可不的  拼音:kě bù de
岂不是。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折:“假使一朝马死黄金尽,可不的依旧 苏秦 ?”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若是 汉 天子早把书明降, 韩元帅 免受人诬罔,可不的带礪河山,盟言无恙?”
词语解释:可桶儿的  拼音:kě tǒng ér de
比喻全部地。可,尽。《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饶是那等拦他,他还是把一肚子话可桶儿的都倒出来!”
词语解释:可可儿的  拼音:kě kě ér de
恰巧;不迟不早,正好赶上。例如:我刚出门,可可儿的就遇着下雨。
词语解释:领家的  拼音:lǐng jiā de
旧指开设妓院的人。《老残游记》第十四回:“我们明天把他领家的叫来,也先出六百吊,随后再添。”亦省称“ 领家 ”。 聂绀弩 《茫然》:“从 北京 封闭妓院起,到枪毙领家、鸨母一对宝贝止,我搜集了一些关于这些事本身的材料,准备写点文章。”
词语解释:赶脚的  拼音:gǎn jiǎo de
指赶着牲口供人骑用的人。《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五鼓鸡鸣,两名夫和一个赶脚的,牵着一头骡一个叫驴都到了。”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送别》:“送情人,直送到 丹阳 路,你也哭,我也哭,赶脚的也来哭。”《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即如舍下开这个客店……只为歇那些头口,撰他的粪来上地,贱贱的饭食草料,只刚卖本钱,哄那赶脚的住下。” 王隐菊 等《旧都三百六十行·搬运行业·赶脚的》:“在各城门脸,驴市口和赶驴市,均有不少赶脚的,拉着小毛驴,供人们骑用。这种赶小毛驴的, 北京 人都称之为‘赶脚的’。”
词语解释:飕的
形容行动如风
词语解释:说真的  拼音:shuō zhēn de
说实话;说老实话。对句意的表达起辅助作用的插入语,表示肯定、强调的语气。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一:“说真的,假若他的祖父或父亲有了病,他必定会尽他该尽的责任。”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蹂躏》:“说真的,还是张罗款子去赎她出来吧!”
词语解释:说真格的  拼音:shuō zhēn gé de
说实话;说老实话。 林予 谢树 《咆哮的松花江》第三五章:“我跟你说真格的,人家 陈庆山 两口子正生着法儿想把 满囤 挤掉哩!”
词语解释:说话的  拼音:shuō huà de
说书人的自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説话的因甚説这春归词?”《水浒传》第四十回:“説话的,如何不説计策出?管教下回便见。”《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説话的,为何今日讲这两三个故事?只为自家要説那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词语解释:输不的  拼音:shū bù de
逃不过。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他説那里曾见这女子来,是输不的他那一双眼。这风子在 豫章 时, 张尚之 家曾见来。”
词语解释:陪床的
陪房,随嫁仆婢
词语解释:跑堂儿的  拼音:pǎo táng ér de
旧时对酒店、饭馆中服务员的称呼
词语解释:道不的  拼音:dào bù de
见“ 道不得 ”。
词语解释:道不得  拼音:dào bù dé
亦作“ 道不的 ”。
(1).犹言岂不有这话、可不是这样说的吗。往往在引用陈言旧话作反诘语气时用之。《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元 马致远 《耍孩儿·借马》套曲:“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二折:“你从小里也该把孩儿教;怎生由他恁撒拗,道不的‘家富小儿骄’。”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一折:“你也姓 李 ,我也姓 李 ,道不的‘一般树上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2).说不得;说不上。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二折:“你好下得 白解元 ,闪下我女少年,道不得可怜而见,他又不曾故违着天子三宣。”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三折:“小业种把拢门掩上些,道不的跳天撅地十分劣。”参阅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道不得(的)》
词语解释:偏不的  拼音:piān bù de
怪不得。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打这老子没肚皮揽泻药,偏不的我敦葫芦摔马杓。”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第一折:“那厮雨点也似马鞭子丢,不倈,偏不的我风团般着这拄杖打。”
词语解释:兜的  拼音:dōu de
亦作“ 兜地 ”。亦作“ 兜底 ”。 突然、立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行不到书窗直下,兜地回来又説些儿话。”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可怎生到门前兜的又回身。” 明 崔时佩 李景云 《西厢记·许婚借援》:“从见了那个人,兜底便可亲。”《东周列国志》第五八回:“这枝箭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恰恰的将 潘党 那一枝箭,兜底送出布鵠那边去了。”《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安老爷 ﹞虑到公子此番进场,那个‘中’字,有些拿不稳,所以兜的添了桩心事。”
词语解释:俺家的  拼音:ǎn jiā de
方言。妻子对人称自己的丈夫。《金瓶梅词话》第三七回:“妇人道:‘也得俺家的来,少不得东拚西凑的央 冯妈妈 寻一个孩子使。’”
共242,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