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合皂 拼音:hé zào
山名。在江西省樟树市东,周回绵亘二百馀里。道教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词语解释:阁皂 拼音:gé zào
即 閤皁 。 宋 苏辙 《青词·阁皁》:“是时舟过 临江 ,近瞻 阁皁 ,遥望 玉笥 ,诚心惕然,徼福圣境,愿得生还中原。”参见“ 閤皁 ”。
词语解释:閤皂 拼音:gé zào
山名。在 江西省 樟树市 东,周回绵亘二百馀里。道教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七:“七十二福地……第三十六 閤皁山 ,在 吉州 新淦县 郭真人 所治处。” 宋 范成大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诗:“ 萧滩 曳长烟, 閤皁 炯残雪。”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五·临江府》:“ 閤皁山 ,府东三十里,形如閤,色如皁,有峯六、岭四、巖二、原五,其餘泉石池塘之胜,参差不一,相传为神仙之府。”词语解释:舆皂 拼音:yú zào
亦作“ 舆皁 ”。 古代十等人中两个低微等级的名称。因用以泛称贱役;贱吏。《宋书·竟陵王诞传》:“驱迫士族,役同舆皁。”《周书·文帝纪上》:“贼臣 高欢 ,器识庸下,出自舆皂,罕闻礼义。” 明 宋濂 《燕书》之九:“恳其人购以归,骄其比邻,矜其舆皁,自以为无敌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排外宜有别择》:“则今之办外交者,出其细弱,与彼之舆皂相殷勤。”词语解释:吏皂 拼音:lì zào
胥吏和差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日暮,并无音耗。吏皁皆疑,白令破扃而窥其室,室尽空,惟几榻犹存耳。”词语解释:白皂 拼音:bái zào
亦作“ 白皁 ”。 犹皂白。比喻是非。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二诗·松》:“復谓 留侯 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皁。” 明 王守仁 《步步娇·归隐》套曲:“尔曹,难与我共朝,真和假那分白皂?他把孽寃自造,到头终有报。”词语解释:恋皂 拼音:liàn zào
犹恋栈。 宋 苏轼 《哭刁景纯》诗:“华堂不见人,瘦马空恋皁。”词语解释:药皂 拼音:yào zào
供消毒用的洗涤皂。制法与普通肥皂相同,而在皂基中调入适量的杀菌剂(如酚类、汞化合物、硫磺等)或防腐剂(如硼酸、水杨酸等)而成。在生活上和医药上广泛使用。词语解释:厮皂 拼音:sī zào
厮役与皂隶。泛指衙门的差役。《周书·皇后传序》:“恩之所加,莫限廝皂;荣之所及,无隔险詖。”词语解释:翻黄倒皂 拼音:fān huáng dǎo zào
犹言颠倒黑白。 明 康海 《鲍老儿·秋日闲情》套曲:“眉来眼去,唇三口四,泥烂油滑,飜黄倒皂,呼风唤雨,搦雾摶沙。”词语解释:丹皂 拼音:dān zào
丹灶。亦指炼丹的方术。 元 俞琰 《席上腐谈》卷下:“﹝ 焦山 僧 法全 ﹞曰:‘我年二十无家,与道人同侣,三人共学丹皂。’”词语解释:香皂 拼音:xiāng zào
在精炼的原料中加入香料而制成的肥皂。多用来洗脸或洗澡。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公大将军延师》:“每日晨兴,则八童齐侍,其一首顶银盆,跪而请盥,一执潄具,一执巾帕,一执镜奩,一执香皂,餘皆撩衣摄裳,环伺左右。”词语解释:胰皂 拼音:yí zào
胰子。 冰心 《张嫂》:“这个女人厉害得很,每洗一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词语解释:肥皂 拼音:féi zào
(1).亦作“ 肥皁 ”。古代用皂荚或肥珠子等捣烂制成丸,用以洗涤去污者,均称“肥皂”。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 浙中 少皁荚,澡面涴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皁荚,故一名肥皁。”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可怎生洗不下来,将肥皂来。”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金鱼池》:“﹝鱼﹞吞肥皂水得一死。”参见“ 肥皂荚 ”、“ 肥珠子 ”。
(2).近代洗涤去污用的化学制品,通常制成块状,沿旧称。一般洗涤用的肥皂用油脂和氢氧化钠制成。工业上用重金属或碱土金属盐的肥皂做润滑剂。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原来他的化学教科书不好,那节肥皂的制造方法,没有写明白。”词语解释:软皂 拼音:ruǎn zào
也称钾皂。高碳脂肪酸的钾盐,质地较钠皂为软,故名。一般用作洗涤剂。用于医院洗手及理发店洗发等。词语解释:驺皂 拼音:zōu zào
养马驾车的差役。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梦》:“愚者少梦,不独至人;问之騶皂,百夕无一梦也。”词语解释:末皂 拼音:mò zào
卑贱的隶役。 南朝 宋 鲍照 《谢秣陵令表》:“臣负鍤下农,执羈末皂,情有局途,志无远立。”词语解释:门皂 拼音:mén zào
亦作“ 门皂 ”。 看门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如有在外窥探,东西混走,及喧譁者,立拿,并门皂陪责。”《清会典事例·礼部八十·学政供给》:“如久住之所,柴炭油烛及门皁柴米,均酌定数目,五日一送。”词语解释:閤皂 拼音:gé zào
山名。在 江西省 樟树市 东,周回绵亘二百馀里。道教以为七十二福地之一。《云笈七籤》卷二七:“七十二福地……第三十六 閤皁山 ,在 吉州 新淦县 郭真人 所治处。” 宋 范成大 《清江台在临江郡圃西冈上张安国题榜》诗:“ 萧滩 曳长烟, 閤皁 炯残雪。”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五·临江府》:“ 閤皁山 ,府东三十里,形如閤,色如皁,有峯六、岭四、巖二、原五,其餘泉石池塘之胜,参差不一,相传为神仙之府。”词语解释:不皂 拼音:bù zào
深灰色。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退红不皂》:“ 宋 时縑帛中有淡皂色,谓之不皂。”词语解释:黔皂 拼音:qián zào
黔首、皁隶的并称。指一般平民。《南齐书·武帝纪》:“鸣青鸞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仰荐宗禋,俯勗黔皁。”词语解释:染蓝涅皂 拼音:rǎn lán niè zào
谓胡乱涂抹。涅,染;皂,黑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 姚司马 者,寄居 汾州 ……经年,二女精神恍惚,夜常明灯挫针,染蓝涅皂,未尝暂息,然莫见其所取也。”词语解释:憋皂 拼音:biē zào
见“ 憋懆 ”。
词语解释:憋懆 拼音:biē cǎo
(1).气恼。 元 贯云石 《小梁州》曲:“气的我心下焦,空憋懆。”
(2).凶恨。词语解释: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拼音:yī yán jì chū ,rú bái rǎn zào
谓一言既出,即不能反悔,如白之染黑,不可复白。《西游记》第八五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荡寇志》第八九回:“大丈夫一言既出,如白染皂,那有不信之理?”词语解释:展皂 拼音:zhǎn zào
辽 金 职官的黑色公服。《金史·舆服志中》:“五品上官,趋朝则朝服,赴省则展皂。”参见“ 展裹 ”。
词语解释:展裹 拼音:zhǎn guǒ
辽 金 职官公服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旦朝会》:“大 辽 大使顶金冠,后簷尖长如大莲叶,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带如 汉 服。”《辽史·仪卫志二》:“公服:谓之‘展裹’,著紫。”词语解释:毛皂 拼音:máo zào
浅黑色。《西游记》第三二回:“老蓝毡笠,遮烟盖日果稀奇;毛皂衲衣,乐以忘忧真罕见。”词语解释:番皂 拼音:fān zào
即番子。 明 沉榜 《宛署杂记·铺行》:“兵马、县官如纵容番皂誆骗,不行严加禁治,该府及巡视衙门参奏处治。”参见“ 番子 ”。
词语解释:番子 拼音:fān zǐ
(1).旧称少数民族或外国人。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威仪尽识 汉 君臣,衣冠已变□番子。凯歌还,懽声载路,一曲春风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番子性野,不知王法,就持了刀杖器械,大打一仗。”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始者, 蒙古 番子尚红教, 宗喀巴 者为 观世音 化身,学红教於 萨迦庙 ,而忽归黄教。”
(2). 明 清 时缉捕罪犯的差役。 明 代役长称档头,下有番子数人为干事。 清 代番子,由协领官统率,归刑司指使,司缉捕刑杖。另有户司番子,司照料贡物。《金瓶梅词话》第九五回:“説 平安儿 小廝,偷了印子铺内人家当的金头面,还有一把镀金钩子,在外面养老婆,吃番子拏在巡检司拶打。”《明史·刑法志三》:“番子即突入执讯之,无有左证符牒,贿如数,径去。”《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 晁大舍 也不消掩藏, 唐氏 也不用避讳。只是瞒不过那两个女番子的眼睛,从新又步步提防起来。”参阅 清 西清 《黑龙江外记》卷三。词语解释:夫皂 拼音:fū zào
差役。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二》:“近日士大夫家居,皆与府县讨夫皁,虽屡经禁革,终不能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到任示票》:“凡舖兵吹手伞扇夫皁,并执事各役,悉照旧规,俱在于某处伺候。”词语解释:牛骥同皂 拼音:niú jì tóng zào
1.亦作"牛骥同槽"。
2.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词语解释:牛骥同皂 拼音:niú jì tóng zào
亦作“ 牛驥同槽 ”。 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汉 焦赣 《易林·升之小畜》:“牛驥同槽, 郭 氏以亡。” 宋 文天祥 《正气歌》:“牛驥同一皁,鸡栖凤凰食。”词语解释:焦皂 拼音:jiāo zào
犹焦躁。《清平山堂话本·董永遇仙传》:“孩儿不可焦皂!”词语解释:服皂 拼音:fú zào
亦作“ 服皂 ”。 伏枥。伏于马槽。亦喻受人恩养。服,通“ 伏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昔 帝轩 陟位,飞黄服皁。” 李善 注引《淮南子》:“ 黄帝 治天下,於是飞黄服皁。”今本《淮南子·览冥训》作“飞黄伏皁”。 高诱 注:“皁,櫪也。”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服皂九载,齿録八年。” 唐 令狐楚 《进异马驹表》:“握负图之瑞,总服皁之灵。”词语解释:说啰说皂
噜里噜苏,哓哓不休。《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婆子一头喫,口里不住的説囉説皁。”词语解释:卿皂 拼音:qīng zào
大小官吏。 宋 郑清之 《文房四友除授集·竹溪林史君代陈玄谢启》:“磨湼岂无,恪守磷緇之训;方圆俱可,肯貽卿皂之讥!”词语解释:砂皂 拼音:shā zào
用于各种清洗的砂粒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