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首字词组
瘦马瘦石瘦容瘦病瘦黑瘦果瘦懦瘦寡
瘦骨瘦怯瘦岩岩瘦长瘦香娇瘦恹恹瘦羊博士瘦嶙嶙
瘦筇瘦人瘦小瘦脊瘦高挑儿瘦怯怯瘦缺瘦嵓嵓
瘦损瘦田瘦劲瘦客瘦骨嶙峋瘦骨伶仃瘦精精瘦刮刮
瘦生瘦弱瘦雪瘦臞瘦金书瘦长子瘦癯瘦子
瘦鹤瘦棱棱瘦悴瘦瘁瘦骨零丁瘦眉窄骨瘦瘪瘦受
瘦减瘦岛瘦健瘦亭亭瘦骨棱棱瘦筋筋瘦伶仃 
瘦硬瘦龙瘦薄瘦猴似的瘦骨嶙嶙瘦括括瘦俏 
瘦削瘦牛瘦瘠瘦状瘦煤瘦米瘦伶伶 

词语解释:瘦马  拼音:shòu mǎ
(1).瘦弱的马。 唐 杜甫 《瘦马行》:“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骑着瘦马儿,圪登登的又上 长安 道。” 元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买来养育以待再贩卖的童女;雏妓。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维扬 ﹞女子多美丽…… 扬 人习以此为奇货,市贩各处童女,加意装束,教以书、算、琴、棋之属,以徼厚直,谓之‘瘦马’。”《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那老亡八把这两个瘦马养着,不知作何结束。” 清 张岱 《陶庵梦忆·扬州瘦马》:“ 扬州 人日饮食於瘦马之身者数十百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选优》:“旧 吴 宫重开馆娃,新 扬州 初教瘦马。”
词语解释:瘦骨  拼音:shòu gǔ
(1).谓马的肢体强壮而不肥。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胡马 大宛 名,锋稜瘦骨成。”
(2).指瘦弱的身躯。 唐 陆龟蒙 《记事》诗:“瘦骨倍加寒,徒为厚繒纊。” 清 纳兰性德 《昭君怨》词:“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清 陈梦雷 《东行口占》之二:“瘦骨可堪边地苦,敝裘寧耐朔风寒。”
词语解释:瘦筇  拼音:shòu qióng
指手杖。筇竹,节高干细,可作手杖,故称“瘦筇”。笻,也写作“邛”。 唐 贾岛 《延寿里精舍寓居》诗:“双履与谁逐,一寻青瘦筇。” 前蜀 杜光庭 《题龙鹄山》诗:“抽得闲身伴瘦筇,乱敲青碧唤蛟龙。” 元 仇远 《与子野过永仙观子野明发诗来予次韵》:“坏垣荒径入蒿莱,不惹康衢半点埃。赏静偏怜雏笋长,趁凉自引瘦筇来。”按, 汉 张骞 使 西域 ,曾在 大夏 见邛竹杖。见《史记·大宛列传》
词语解释:瘦损  拼音:shòu sǔn
消瘦。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懨懨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清 吴伟业 《永和宫词》:“贵妃瘦损坐匡床,慵髻啼眉掩洞房。” 鲁迅 《彷徨·伤逝》:“她的勇气都失掉了,只为着 阿随 悲愤,为着做饭出神;然而奇怪的是倒也并不怎样瘦损。”
词语解释:瘦生  拼音:shòu shēng
瘦弱的样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轻佻》:“ 李白 《戏赠杜甫》曰:‘ 饭颗坡 前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形容何瘦生?祇为从前学诗苦。’” 元 仇远 《和子野郊居见寄》:“论心握手到忘形,性癖耽诗各瘦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藕花》:“蔆花忽至,虽觉瘦生,而姿态愈艷。”
词语解释:瘦鹤  拼音:shòu hè
即鹤。以其嘴长直、脚细长,故云。亦以形容人之清瘦。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鶱。” 宋 苏轼 《姚屯田挽词》:“七年一别真如梦,犹记萧然瘦鹤姿。”
词语解释:瘦减  拼音:shòu jiǎn
(1).减缩。《周礼·考工记·轮人》“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轂虽敝不藃” 唐 贾公彦 疏:“此轂若不以火养炙阴柔之处,使坚与阳齐等,后以革鞔阴柔之处,木则瘦减,革不著木,必有暴起。若以火养之,虽敝尽不藃暴也。”
(2).犹瘦损。 宋 卢祖皋 《水龙吟·荼蘼》词:“不似梅粧瘦减,占人间丰神萧散。” 宋 周邦彦 《意难忘·美咏》词:“些箇事,恼人肠,试説与何妨?又恐伊,寻消问息,瘦减容光。”
词语解释:瘦硬  拼音:shòu yìng
(1).谓字体瘦细而劲健。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苦县 光和 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仇兆鳌 注:“《晋书·王献之传》:‘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 阳冰 , 杜陵 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观其笔力,果可谓瘦硬通神。”
(2).细瘦而坚硬。 闻一多 《春之首章》诗:“亭子角上几根瘦硬的还没赶上春的榆枝,印在鱼鳞似的天上。”
词语解释:瘦削  拼音:shòu xuē
(1).形容瘦。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八:“牀席生尘明镜垢,纤腰瘦削髮蓬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八回:“再看那小子时,却是生得骨瘦如柴,脸上更是异常瘦削。” 丁玲 《三日杂记》:“她的四肢都伸不直,关节在瘦削的胳膊、手指、腿的地方都突的暴了出来,就像柳树的节一样。”
(2).谓肌肉减削,变瘦。 许杰 《改嫁》:“她的女儿是瘦削得不像人样了。”
(3).形容细长直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巫山十二峰名》:“俊石十二,玲瓏瘦削如山峰离立。”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4).犹瘦硬。《孽海花》第十九回:“﹝ 小燕 ﹞瞥见门上新贴一幅淡红铁砂笺的门对,写得英秀瘦削。”参见“ 瘦硬 ”。
词语解释:瘦硬  拼音:shòu yìng
(1).谓字体瘦细而劲健。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苦县 光和 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仇兆鳌 注:“《晋书·王献之传》:‘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千载笔法留 阳冰 , 杜陵 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名迹》:“观其笔力,果可谓瘦硬通神。”
(2).细瘦而坚硬。 闻一多 《春之首章》诗:“亭子角上几根瘦硬的还没赶上春的榆枝,印在鱼鳞似的天上。”
词语解释:瘦石  拼音:shòu shí
峭削之石。 宋 叶梦得 《为山亭晚卧》诗:“瘦石聊吾伴,遥山更尔瞻。” 宋 林景熙 《过吴门诗》:“白虎气销遗瘦石,緑虹影冷卧斜阳。”
词语解释:瘦怯  拼音:shòu qiè
犹瘦弱。 宋 高观国 《解连环》词:“弄影摇晴,恨闲损。春风时节,隔邮亭。故人望断,舞腰瘦怯。” 元 汤式 《湘妃游月宫·春闺即事》曲:“病乜斜恰似醉乜斜,身瘦怯那堪影瘦怯,人薄劣何况情薄劣。” 明 郑虚舟 《沉醉东风·大揭帖》套曲:“一团娇香肌瘦怯,半含羞粉容轻贴。”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至 乾隆 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
词语解释:瘦人  拼音:shòu rén
(1).不肥胖的人。 唐 薛能 《自讽》诗:“千题万咏过三旬,忘食贪魔作瘦人。” 元 朱丹溪 《丹溪手镜·评脉·形脉相应》:“肥人脉细欲絶者死。瘦人脉躁者死。”
(2).指使人瘦。 宋 陆游 《对镜》诗:“诗家事业君休问,不独穷人亦瘦人。”
词语解释:瘦田  拼音:shòu tián
瘠薄之田。 唐 孟郊 《秋夕述怀》诗:“浅井不供饮,瘦田长废耕。” 宋 苏轼 《新渡寺送任仲微》诗:“倦游安税驾,瘦田失归耘。” 金近 《山岗上的火把》诗:“山岗上的烂泥塘变深了,社里的瘦田变高了。”
词语解释:瘦弱  拼音:shòu ruò
肌肉不丰满,虚弱无力。 三国 魏 曹植 《谢明帝赐食表》:“寻奉手詔,愍臣瘦弱,奉詔之日,涕泣横流。”《北齐书·白建传》:“ 建 以马久不得食,瘦弱,远送恐多死损,遂违勑以便宜从事,随近散付军人。”《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讲到上路,一边是一个瘦弱书生带着黄金錙重,一边是两个乡愚老者伴着红粉娇娃,就免不了路上不撞着歹人,其势必得有人护送。”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显然因为瘦弱的母亲没有奶水,饥饿折磨着这像小柴棍一样的孩子。”
词语解释:瘦棱棱  拼音:shòu léng léng
形容不丰满或消瘦露骨。 宋 辛弃疾 《最高楼》词:“花知否?花一似 何郎 ,又似 沉东阳 。瘦稜稜地天然白,冷清清地许多香。”
同“ 瘦稜稜 ”。 艾明之 《雨》:“ 李阿镜 叹息地摇摇头,突然扒开自己的衣服,露出瘦棱棱的胸膛,一把抓住身边那个青工的手,把它按在自己的肋骨下面。”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三:“那细嫩的满是青春活力的脸膛,一下子变得瘦棱棱的了,好像她刚害完一场大病。”
词语解释:瘦岛  拼音:shòu dǎo
指 唐 代诗人 贾岛 。语出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 郊 寒 岛 瘦, 元 轻 白 俗。”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寒 郊 瘦 岛 吟成蛰,煖肉肥肌屏作闺。”
词语解释:瘦龙  拼音:shòu lóng
(1).瘦弱的龙。 老舍 《骆驼祥子》三:“顶可怜的是那长而无毛的脖子,那么长,那么秃,弯弯的,愚笨的,伸出老远,像条失意的瘦龙。”
(2).指墨上刻的龙纹。 宋 黄庭坚 《谢景文惠浩然所作廷珪墨》诗:“柳枝瘦龙印香字,十袭一日三摩挲。”
词语解释:瘦牛  拼音:shòu niú
一种已绝种的无角牛,据认为是家牛的祖先
词语解释:瘦容  拼音:shòu róng
清瘦的容貌。 唐 贾岛 《山中道士》诗:“头髮梳千下,休粮带瘦容。” 唐 皮日休 《怀华阳润卿博士》诗之三:“风骨轻来称瘦容, 华阳馆 主未成翁。”
词语解释:瘦岩岩  拼音:shòu yán yán
亦作“ 瘦岩岩 ”。 形容瘦削或瘦弱的样子。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则他那瘦岩岩影儿可喜杀。” 元 关汉卿 《大德歌·夏》曲:“俏寃家,在天涯……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巖巖羞戴石榴花。”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收心》曲:“面皮儿黄紺紺,身子儿瘦巖巖,相识每陡然轻视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一副生擦擦苦肝肠,一条瘦巖巖贱体肤,到头来 刘蕡 命薄 冯唐 暮,因此蚤拚却做浮屠。” 明 李唐宾 《梧桐叶》第一折:“他如今瘦岩岩腰减罗裙褪。”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瘦岩岩的脸,还是又严肃又自尊的。”
见“ 瘦巖巖 ”。
词语解释:瘦小  拼音:shòu xiǎo
形容身材瘦、个儿小。《北史·叱罗协传》:“ 协 形貌瘦小,举措褊急,既以任,每含容之。”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王猴张牛》:“ 王琪 、 张元 同在 南京 晏元献公 幕下, 张 肥大, 王 以太牢目之; 王 瘦小, 张 以獮猴目之。” 巴金 《新生·四月二十五日》:“她的手,依旧是一只温柔瘦小的手,它怎么能够具有那么大的力量,做出那么多的事情呢?”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一边给一个瘦小的婴儿喂奶,一边还拿着细绳补缀着破烂的鱼网。”
词语解释:瘦劲  拼音:shòu jìng
(1).瘦硬有力。多指书法。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东坡二》:“ 鲁直 云:‘《黄庭经》, 王 氏父子书,皆不可復见。小字残缺者,云是 永禪师 书。既刻缺,亦难辨真譌。差大者,是 吴通微 书,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 徐浩 书也。’”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欲於大殿书‘大雄之殿’四字……以‘大’、‘之’二字皆少笔,宜结体厚重;‘雄’、‘殿’二字多画,宜结体瘦劲。”
(2).体瘦而强健。 杨朔 《模范班》:“左首有个牛栏,一个瘦劲的小老头偻着腰,正在拿土垫栏。”
词语解释:瘦雪  拼音:shòu xuě
谓残雪。 金 王庭筠 《谒金门》词:“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蕚,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词语解释:瘦悴  拼音:shòu cuì
消瘦憔悴。 宋 王安石 《与沉道原书》之一:“见 黄吉父 ,説四姐甚瘦悴。”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居久之,日觉瘦悴。”
词语解释:瘦健  拼音:shòu jiàn
(1).谓书法字形细长而挺拔有力。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当时以 李建中 字形瘦健,姑得时誉。”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楚汉魏六朝下》:“ 鲁直 云:……惟 鲁公 《宋开府碑》,瘦健清拔。” 宋 陆游 《跋崔正言所书〈书法要诀〉》:“ 德符 诗名一代,书则未之见也。观此编中字,瘦健有神彩,亦类其诗。”
(2).谓木本植物枝干修长,长势苍劲挺拔。 唐 李山甫 《早秋山中作》诗:“檜松瘦健滴秋露,户牖虚明生晚风。”
词语解释:瘦薄  拼音:shòu báo
犹瘠薄。土地不肥沃。 克非 《春潮急》二四:“这一来便整着了贫困户。贫困户们占有的田地,土质原本就瘦薄,粪草又不充足,尽管功夫花费得不少,苗子却仍然不出众。”
词语解释:瘦瘠  拼音:shòu jí
(1).不肥胖;瘦弱。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瘦瘠能高飞。”《北史·张彝传》:“ 彝 居丧过礼,送葬自 平城 达家,千里步从,不从车马,颜貌瘦瘠。” 清 曹寅 《鲤啖石花而肥故名》诗:“ 楚 人不食鰣,瘦瘠亦堪鄙。” 李瑛 《深山行进》:“除了自己干枯的双手,瘦瘠的腰身,她,甚至没有一片流云。”
(2).指很瘦的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继有二三瘦瘠,以粉涂身,金睛白面,如髑髏状……各作魁谐。”
(3).(土地)不肥沃。
词语解释:瘦病  拼音:shòu bìng
瘦弱憔悴。《诗·周南·汝坟》“魴鱼赬尾” 汉 郑玄 笺:“君子仕於乱世,其颜色瘦病,如鱼劳则尾赤。” 宋 苏轼 《王晋卿作烟江迭嶂图仆赋诗十四韵晋卿和之语特奇丽因复次韵》:“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寧非天。”
词语解释:瘦长  拼音:shòu cháng
谓身材又瘦又高。 茅盾 《子夜》十六:“忽然有一个瘦长身材很风骚的女人跑了进来。” 戴望舒 《望舒诗稿·夕阳下》:“我瘦长的影子飘在地上,像山间古树底寂寞的幽灵。”
词语解释:瘦脊  拼音:shòu jǐ
形容山势尖削。 宋 苏轼 《登玲珑山》诗:“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词语解释:瘦客  拼音:shòu kè
清瘦衰弱之人。 唐 白居易 《酬思黯相君感秋见赠》诗:“夜长祗合愁人觉,秋令先应瘦客知。”
词语解释:瘦臞  拼音:shòu qú
见“ 瘦癯 ”。
词语解释:瘦癯  拼音:shòu qú
亦作“ 瘦臞 ”。
(1).干缩。《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於膳府” 汉 郑玄 注:“珍异,四时食物也。不售而在廛,久则将瘦臞腐败,为买之入膳夫之府。”
(2).清瘦;瘦。《文子·自然》:“ 尧 瘦癯, 舜 黧黑。” 明 徐渭 《答王口北书》:“承此食肉之盛惠,得免瘦癯。” 王西彦 《人的世界》:“画家年龄在四十左右,头顶半秃,面孔瘦癯。”
词语解释:瘦瘁  拼音:shòu cuì
瘦悴。 宋 苏轼 《与侄孙元老书》:“近来多病瘦瘁,不復如往日。”
词语解释:瘦亭亭
亦作“瘦棱楼”。十分瘦削的样子
词语解释:瘦猴似的  拼音:shòu hóu shì de
像猴子那样瘦;瘦得皮包骨
词语解释:瘦状  拼音:shòu zhuàng
旧时谓油水不多的诉状。 明 无名氏 《云间杂志》卷上:“刁讼成风,夜卧不得贴席,民謡云:‘种肥田不若告瘦状。’时事可知。”
词语解释:瘦黑  拼音:shòu hēi
肌体消瘦,容颜黝黑。《汉书·叙传上》:“后上朝东宫,太后泣曰:‘帝间颜色瘦黑。’”
词语解释:瘦香娇  拼音:shòu xiāng jiāo
丁香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瘦香娇,丁黄。一作丁香。”
词语解释:瘦高挑儿  拼音:shòu gāo tiǎo ér
细高个儿
词语解释:瘦骨嶙峋  拼音:shòu gǔ lín xún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 秀苇 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提着一簸箕的泥灰,在一条悬空吊着的跳板上,吃力的走着。” 王蒙 《杂色》:“这次,这只瘦骨嶙峋的黑狗的干嗥竟然使形神枯槁的老马也竖了一下耳朵。”
词语解释:瘦金书  拼音:shòu jīn shū
宋徽宗 赵佶 楷书学 唐 薛稷 ,笔画瘦硬,自称“瘦金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事》:“ 徽宗 定鼎碑,瘦金书。旧皇城内民家,因筑墙掘地取土,忽见碑石穹甚,其上双龙,龟趺昂首,甚精工,即瘦金碑也。” 元 柳贯 《题宋徽宗扇面诗》:“扇影已随鸞影去,轻紈留得瘦金书。”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 浦城 周仪轩 运同,家藏旧画,卷首有 宣和 瘦金书‘ 唐 李昭道 海天旭日图’九字一条,下有御押。”
词语解释:瘦骨零丁  拼音:shòu gǔ líng dīng
见“ 瘦骨伶仃 ”。
词语解释:瘦骨伶仃  拼音:shòu gǔ líng dīng
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 叶圣陶 《夜》:“尤其是那些和善得很的,又加上瘦骨伶仃;吹口气就会跌倒似的,那简直干不了。”亦作“ 瘦骨零丁 ”。《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词语解释:瘦骨棱棱  拼音:shòu gǔ léng léng
同“ 瘦骨嶙峋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他屋里的,瘦骨棱棱的,一天愁到黑,愁米、愁柴又愁盐。”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 木木姐 惊慌地赶进门去,正好撞见那个白面鬼耸着瘦骨棱棱的肩膀,气虎虎地跨着大步跑出来。”
词语解释:瘦骨嶙嶙  拼音:shòu gǔ lín lín
同“ 瘦骨嶙峋 ”。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两只瘦骨嶙嶙的长手,亲昵昵地抚摸着站在她身前寸步不离娘的 宝娃 的头。”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我们可怜的、小小的 沉阿四 ,仅仅为了三个铜子,就脱掉了破褂子,露出瘦骨嶙嶙的肋排骨,‘扑通’一声,跳进 黄浦江 。”
词语解释:瘦煤  拼音:shòu méi
烟煤的一种,炭化程度较高,供炼焦用,但结焦性较差,单用这种煤炼的焦强度小,不耐磨,气孔少。因此多用来和其他烟煤混合炼焦。
词语解释:瘦果  拼音:shòu guǒ
干果的一种,比较小,里面只有一粒种子,果皮和种子皮只有一处相连接,如白头翁、向日葵、荞麦等的果实。
词语解释:瘦恹恹  拼音:shòu yān yān
瘦岩岩。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二折:“折倒的我来,瘦懨懨身子尪羸;忧愁的我乾剥剥髭鬢斑白。”
词语解释:瘦怯怯  拼音:shòu qiè qiè
瘦弱貌。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三折:“则他这细裊裊的身子,瘦怯怯的腰肢,打得他慌张张把 陈琳 便指。”《白雪遗音·马头调·闪过孤衾》:“茶饭懒得餐,可怜奴,瘦怯怯的身子,立不多时復困倦。”
词语解释:瘦骨伶仃  拼音:shòu gǔ líng dīng
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 叶圣陶 《夜》:“尤其是那些和善得很的,又加上瘦骨伶仃;吹口气就会跌倒似的,那简直干不了。”亦作“ 瘦骨零丁 ”。《中国民间故事选·老爷和奴才》:“牧人看见奶牛瘦骨零丁的样子,很生气。”
词语解释:瘦长子  拼音:shòu zhǎng zǐ
细高个儿
词语解释:瘦眉窄骨  拼音:shòu méi zhǎi gǔ
眉目清秀。 梁斌 《红旗谱》五:“ 朱老忠 瞧了瞧 江涛 ,说:‘怎么这孩子长得这么俊气!’ 贵他娘 紧跟着说:‘人家他弟兄们都是长得瘦眉窄骨儿,完全不像 大贵 一路孩子们,粗粗拉拉的!’”
词语解释:瘦筋筋  拼音:shòu jīn jīn
见“ 瘦精精 ”。
词语解释:瘦精精  拼音:shòu jīng jīng
亦作“ 瘦筋筋 ”。 形容肢体消瘦。 茹志鹃 《出山》:“我望望他那瘦精精的身子,问道:‘你不怕人来偷,来抢?’” 蹇先艾 《水葬》:“他的摇动的躯体支撑着一张和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没有肉。”
词语解释:瘦括括  拼音:shòu kuò kuò
见“ 瘦刮刮 ”。
词语解释:瘦刮刮  拼音:shòu guā guā
亦作“ 瘦括括 ”。 瘦削貌。《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这九姨太太是 天津 侯 家后窰子里出身,生得瘦刮刮长拢面孔,两个水汪汪的眼睛,模样儿倒还长得不错。”《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这 王小四 原籍 扬州 人氏,瘦括括的一张脸。”
词语解释:瘦米  拼音:shòu mǐ
又名乌饭草。产于 闽 中。用以煮米,可使米缩。 明 包汝楫 《南中纪闻》:“ 闽 中产乌饭草,能缩米,一名瘦米。用以煮米,米粒坚细,每斗仅得升许,第色带黑耳。军行必备此,可以轻骑远出。”
词语解释:瘦懦  拼音:shòu nuò
瘦弱怯懦。 元 赵孟頫 《赠相者》诗:“我生瘦愞乏骏骨,浪许腾驤防失真。”
词语解释:瘦羊博士  拼音:shòu yáng bó shì
《后汉书·甄宇传》“ 建武 中,﹝ 甄宇 ﹞为州从事,徵拜博士” 李贤 注引《东观汉记》:“ 建武 中每腊,詔书赐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时博士祭酒议,欲杀羊分肉,又欲投鉤, 宇 復耻之。 宇 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争讼,后召会问‘瘦羊博士’所在,京师因以号之。”后用以指能克己让人的人。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多少 长安 苦吟客,瘦羊博士擅风流。”
词语解释:瘦缺  拼音:shòu quē
旧时指收入少的官职或职位(缺:指官职的空额)
词语解释:瘦精精  拼音:shòu jīng jīng
亦作“ 瘦筋筋 ”。 形容肢体消瘦。 茹志鹃 《出山》:“我望望他那瘦精精的身子,问道:‘你不怕人来偷,来抢?’” 蹇先艾 《水葬》:“他的摇动的躯体支撑着一张和成天在煤窑爬进爬出的苦工一样的脸孔;瘦筋筋的一身都没有肉。”
词语解释:瘦癯  拼音:shòu qú
亦作“ 瘦臞 ”。
(1).干缩。《周礼·地官·廛人》“凡珍异之有滞者,敛而入於膳府” 汉 郑玄 注:“珍异,四时食物也。不售而在廛,久则将瘦臞腐败,为买之入膳夫之府。”
(2).清瘦;瘦。《文子·自然》:“ 尧 瘦癯, 舜 黧黑。” 明 徐渭 《答王口北书》:“承此食肉之盛惠,得免瘦癯。” 王西彦 《人的世界》:“画家年龄在四十左右,头顶半秃,面孔瘦癯。”
词语解释:瘦瘪  拼音:shòu biě
瘦削干瘪。例如:瘦瘪的嘴。
词语解释:瘦伶仃  拼音:shòu líng dīng
瘦弱貌。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三折:“盖因是暮景相催,催的你这瘦伶仃可便翠腰无力。” 明 唐寅 《好姐姐》曲:“无端带宽舞腰,瘦伶仃相思病恼。” 鲁迅 《呐喊·阿Q正传》:“这时 阿Q 赤着膊,懒洋洋的瘦伶仃的正在他面前,别人也摸不着这话是真心还是讥笑,然而 阿Q 很喜欢。”
词语解释:瘦俏  拼音:shòu qiào
瘦而俊俏。例如:他在路上碰见一个瘦俏的姑娘。
词语解释:瘦伶伶  拼音:shòu líng líng
形容瘦的样子。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前面》:“这位 张女士 的身体虽然像一枝兰花一般地瘦伶伶的,可是她的气魄却比她的身体大到好几倍。” 贺炳炎 《襄北风雪》:“这时,门口忽然进来一个人,瘦伶伶的,穿着便衣,腰带上别一支驳壳枪,像是地方干部。”
词语解释:瘦寡  拼音:shòu guǎ
瘦小。 许志行 《师弟》:“这是小女,今年也有十岁了,可是蠢得很;身体也这样瘦寡呢。”
词语解释:瘦嶙嶙  拼音:shòu lín lín
同“ 瘦稜稜 ”。 杨朔 《龙马赞》:“ 梁荣 才三十一岁,生得瘦嶙嶙的,举动挺安静。”《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这是一个宽身板,瘦嶙嶙的干柴片子般的老妖婆。”
词语解释:瘦嵓嵓  拼音:shòu yán yán
瘦岩岩。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解舞的腰肢,瘦嵓嵓的一搦。”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四折:“想着你瘦嵓嵓精神渐槁,何况我娇滴滴颜色方妖。”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兀的不冻杀人也么哥,空教我瘦嵓嵓老夫留没乱倦。”
词语解释:瘦刮刮  拼音:shòu guā guā
亦作“ 瘦括括 ”。 瘦削貌。《官场现形记》第三六回:“这九姨太太是 天津 侯 家后窰子里出身,生得瘦刮刮长拢面孔,两个水汪汪的眼睛,模样儿倒还长得不错。”《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这 王小四 原籍 扬州 人氏,瘦括括的一张脸。”
词语解释:瘦子  拼音:shòu zǐ
瘦的人。《儒林外史》第一回:“那穿寳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鬍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 钱太太 的弟弟 陈野求 ,是个相当有学问,而心地极好的中年瘦子。”
词语解释:瘦受  拼音:shòu shòu
谓过着贫穷的生活。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功名难料,迟暮鶉衣簞食,年年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