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虞平声 [pū,铺盖][tú][wū,污秽][详注1][gū][yú][详注2][详注3][dū][fú][qú][fú][音于。《老子·道德经》动而愈出。][wū]洿[yú][xū][nú][同摹][拜也,动词][qú][wú wū][详注4][详注5][通逾][xū][chú]跿[音拘。《周礼·司救》刘昌宗读。][qú][详注6][详注7][直诛切,襌衣也。][qú,盤錯][wū][详注8][音儒。与嚅同。][详注9][详注10][hū]


注1:桴 无切,音敷。编竹木代舟也。大曰筏,小曰桴。《论语》乘桴浮于海。《管子·小匡篇》方舟投柎,乘桴济河。
注2:镂 龙珠切,音慺。剑名。《史记·吴太伯世家》赐子胥属镂之剑。《注》属镂,剑名。
注3:牾 音吾。獸名。◎按啎,俗刻誤作牾。前漢王莽傳:亡所牾意。後漢桓典傳:以牾宦官賞不行。楊子方言:適牾也。穆天子傳: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譌。其善本原作啎。
注4:怃 音呼。大也。《诗·小雅》乱如此怃,叶上辜。《注》火吴反。《毛传》怃,大也。
注5:娄 《集韵》龙珠切《正韵》凌如切,音慺。曳也。《诗·唐风》子有衣裳,弗曳弗娄。
注6:呕 《集韵》《韵会》《正韵》匈于切,音吁。《集韵》悦言也。《正韵》慈爱之声。《史记·韩信传》言语呕呕。《汉书》作姁姁。《集韵》同呴。 又《集韵》亏于切,音区。呕夷,水名。《周礼·呕夷释文》一音驱。 又《集韵》《类篇》春朱切,音枢。怒声。
注7:臑 音儒。《广韵》𡟓耎貌。《集韵》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本取臑义。
注8:芋 音于。草盛貌。又音吁。《扬子·方言》大也。《诗·小雅》君子攸芋。《注》香于反。又火吴反。或作吁。又陈有芋尹,见《左传》盖以鸟名官。
注9:溇 音慺。《说文》雨溇溇也。一曰小雨不绝貌。又《扬子·方言》汝南谓饮酒习之不醉曰溇。
注10:驺 叶逡须切,音趋。《前汉·叙传》舞阳鼓刀,滕公厩驺。颖阴商贩,曲周庸夫。攀龙附凤,并乘天衢。又叶窗俞切,音刍。《淮南子·原道训》四时为马,阴阳为驺,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
首字词组
瘏口哓音瘏口瘏毒瘏悴    

词语解释:瘏口哓音  拼音:tú kǒu xiāo yīn
犹唇焦舌敝。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口卒瘏”、“予维音嘵嘵”二语。 李大钊 《大哀篇》:“然自 满清 之季,仁人义士,痛吾民之顦顇於异族专制之下,相率奔驰,昭揭真理之帜,以号召儔类,言之者瘏口嘵音,行之者断头絶脰。”《“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 恩孚 明知学生要求惩办卖国贼万办不到,劝阻罢课,瘏口哓音,何止一次。”
词语解释:瘏口  拼音:tú kǒu
犹苦口。不辞繁劳、反复恳切地说。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口卒瘏。”原谓口舌劳累致病。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不辞瘏口,聊贡罪言。”
词语解释:瘏毒  拼音:tú dú
犹毒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四:“逆虏悖天寒盟,得气于 广 , 闽 不为备,罹兹瘏毒。”
词语解释:瘏悴  拼音:tú cuì
疲病,疲惫憔悴。《楚辞·刘向〈九叹·思古〉》:“髮披披以鬤鬤兮,躬劬劳而瘏悴。” 王逸 注:“言己履涉风露,头髮解乱而身罢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