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末字词组
沈痼疾痼癈痼废痼淹痼痹痼  
沉痼深痼重痼根痼绵痼癖痼  
烟霞痼宿痼起痼滞痼症痼   

词语解释:沈痼  拼音:shěn gù
亦作“ 沉錮 ”。亦作“沉痼”。亦作“沉錮”。
(1).积久难治的病。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 漳 滨。”《南齐书·褚渊传》:“叨职未久,首岁便婴疾篤,尔来沉痼,频经危殆,弥深忧震。” 明 孟称舜 《桃花人面》第五出:“想当初只为一杯水儿害得这十分沉錮,咱如今也不愿做一个并塚鸳鸯、连理树枝、比目游鱼。” 清 戴名世 《潘木崖先生诗序》:“小子退自思,不幸遭忧患,有膏肓沉痼之疾。”
(2).用以比喻积久难改的陋习积弊。 宋 范成大 《初入大峨》诗:“烟霞沉痼不须医,此去真同汗漫期。” 明 张居正 《答刘凝斋书》:“武弁游民,私买贼级,乃 广 中沉錮之病。”
词语解释:沉痼  拼音:chén gù
历时较久,顽固难治的病。例如:十五日中春日好,可怜沉痼冷如灰。——皮日休《奉酬鲁望惜春见寄》
又比喻难以改掉的坏习惯
词语解释:烟霞痼  拼音:yān xiá gù
见“ 烟霞痼疾 ”。
词语解释:烟霞痼疾  拼音:yān xiá gù jí
谓酷爱山水成癖。《旧唐书·隐逸传·田游岩》:“臣泉石膏肓,烟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遥。”亦省作“ 烟霞痼 ”。 宋 朱熹 《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一:“身轻似起烟霞痼,意适宁论禄位贪。”
词语解释:疾痼  拼音:jí gù
疾病经久难治。《晋书·王述传》:“日復一日,而年衰疾痼,永无復瞻华幄之期。” 宋 叶适 《宿觉庵记》:“﹝ 玄觉 师﹞所居山延袤十里,有江月松风之胜,依而寺者十数。余亦在其下,苦疾痼,非人事酬答不妄出。”
词语解释:深痼  拼音:shēn gù
亦作“ 深錮 ”。 病根深固。比喻积习难返。 宋 苏轼 《子玉家宴用前韵见寄复答之》:“诗病逢春转深痼,愁魔得酒暂奔忙。”《宋史·儒林传四·陆九渊》:“ 九渊 为讲‘君子小人喻义利’一章,听者至有泣下。 熹 以为切中学者隐微深痼之病。” 明 唐顺之 《与郑淡泉文选书》:“以谓三代以下人材与三代以上划然隔作两截,其隐微深錮之病只是如此。”
词语解释:宿痼  拼音:sù gù
经久难治的病。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曲糵》:“君臣自古配合日新,眉寿介而宿痼怯,其功不可殫述。”
词语解释:癈痼  拼音:fèi gù
谓罢斥禁锢。指革除官职,不再录用。痼,通“ 錮 ”。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癈痼,以希望外之泽哉?”一本作“ 废痼 ”。参见“ 废錮 ”。
词语解释:废锢  拼音:fèi gù
革除官职,终身不再录用。《汉书·息夫躬传》:“ 躬 同族亲属,素所厚者,皆免,废錮。” 颜师古 注:“终身不得仕。”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沉起》:“ 沉起 与 彝 各负天下生灵数十万性命,虽废錮终身犹未塞责。”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又或者以自少教之读书,不忍遽见其废錮於圣世矣乎?”
词语解释:重痼  拼音:zhòng gù
长期不愈的重病。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匿重痼以讳避兮,进 俞 缓 之不可为。”
词语解释:起痼  拼音:qǐ gù
犹起痿。 宋 叶适 《实谋》:“更之则慰民心,苏民力,解缠起痼,兴滞补弊,则二三年之间,可以抗首北出,而取 燕 之利在掌握矣。”
词语解释:废痼  拼音:fèi gù
(1).不治之疾。《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及不满六十而有废痼之疾,无大功亲,穷困无以自疗者,皆於别坊,遣医救护。”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九·水银粉》:“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其害无穷。”
(2).谓被罢免而永不得录用。痼,通“ 錮 ”。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今其党与幸获宽贷,各得善地,无分毫事,坐食俸禄,明德至渥也,尚何敢更俟除弃废痼,以希望外之泽哉?”参见“ 废錮 ”。
词语解释:废锢  拼音:fèi gù
革除官职,终身不再录用。《汉书·息夫躬传》:“ 躬 同族亲属,素所厚者,皆免,废錮。” 颜师古 注:“终身不得仕。” 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沉起》:“ 沉起 与 彝 各负天下生灵数十万性命,虽废錮终身犹未塞责。” 明 唐顺之 《与王尧衢书》:“又或者以自少教之读书,不忍遽见其废錮於圣世矣乎?”
词语解释:根痼  拼音:gēn gù
痼疾。久治不愈的疾病。 南朝 宋 颜延之 《自陈表》:“此去夏侵暑,入此秋变,头齿眩疼,根痼渐剧,手足冷痺。”
词语解释:滞痼  拼音:zhì gù
犹拘执。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天下虽争为性命之学,然而滞痼於语言,播流於偏末,多茫昧影响而已。”
词语解释:淹痼  拼音:yān gù
久治不愈的病。《新唐书·宦者传上·刘贞亮》:“会 顺宗 立,淹痼弗能朝,惟 李忠言 、 牛美人 侍。”
词语解释:绵痼  拼音:mián gù
亦作“緜痼”。 谓疾病严重,久治不愈。《南齐书·庾杲之传》:“臣昨夜及旦,更增气疾,自省緜痼,顷刻危殆。” 唐 元稹 《葬安氏志》:“近岁婴疾,秋方绵痼。”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春间病足几百日,夏首腹疾绵痼,不及作答书,非敢懈也。”
词语解释:症痼  拼音:zhèng gù
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医宗金鉴·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集注引 程林 曰:“此有癥病而怀胎者,虽有漏血不止,皆癥痼之为害,非胎动胎漏之証,下其癥痼,妊娠自安。”
词语解释:痹痼  拼音:bì gù
亦作“痺祻”。 泛指风湿病。《新唐书·田弘正传》:“ 弘正 阳痺痼,卧家不出,乃免。” 清 黄景仁 《夜从慈光寺步至茅蓬庵再浴汤泉》诗:“痹痼去无賸,酷馥嗅非乍。”
词语解释:癖痼  拼音:pǐ gù
积久难治之病。 唐 李华 《云母泉》诗序:“自 墨山 西北,至 石门 东南……井泉溪涧,色皆纯白,乡人多寿考,无癖痼疥搔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