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痲痹不仁 拼音:má bì bù rén
肢体麻痹,没有感觉。 明 陈实功 《外科正宗·臁疮论》:“或浑身疼痒,或痲痹不仁。”词语解释:痲痹 拼音:má bì
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或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通常指不能随意运动而言。 宋 史堪 《史载之方·涎论》:“忽闷倒不知人事,良久復苏,即生痲痹。”词语解释:痲疹 拼音:má zhěn
俗称痧子、瘄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泪、皮肤起红疹为其病症。 明 王肯堂 《幼科证治准绳·痲疹》:“痲疹浮小而有头粒,随出即收,不结浓疮,北人谓之糖疮,南人谓之麩疮, 吴 人谓之痧, 越 人谓之瘖,古所谓痲, 闻人氏 所谓肤疹是也。”词语解释:痲子 拼音:má zǐ
(1).痘疮。《万氏家传痘疹心法·痲疹》:“俗名痲子者,火疹也。治法与痘不同,盖痘之治药,有温有凉,若痲疹,惟有清凉解毒耳。”
(2).脸上有天花疤痕的人。 清 范寅 《越谚》卷中:“痲子,面有痘疤点。”词语解释:痲疯 拼音:má fēng
又称癞。俗称大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初起先觉患部麻木不仁,次发红斑,继则肿溃无脓,久可蔓延全身肌肤而出现眉落、目损、鼻崩、唇反,足底穿等严重症候。词语解释:痲木 拼音:má mù
麻木。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如患痿痺痲木,不能自知自举。”